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工作報告 > 小學數學教師遠程研修觀課報告

小學數學教師遠程研修觀課報告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1W 次

​聽評課既是教研活動,又是科研活動。它在教學實踐和教學理論之間架起一座橋樑。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2017小學數學教師遠程研修觀課報告,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數學教師遠程研修觀課報告

  【2017小學數學教師遠程研修觀課報告1】

觀看本課例時,我選擇的觀察點是“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在此基礎上,分以下幾個觀察維度:課程的開發和利用、課堂氣氛營造、師生雙邊活動、教學目標的設置與達成、學習方式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學問題的設計與處理。通過這幾個維度的觀察與診斷,旨在正確認識、瞭解教學中課程開發、師生的雙邊關係的處理,課堂教與學的關係。

值得學習借鑑之處

總說:韓雲老師的課,環節銜接流暢自然,渾然天成。老師能在恰當的地方用恰切的語言,引導孩子一步步接近學習目標,完成學習任務。並在適當的點上滲透學學相關學習理念和舉例的驗證方法。整節課學生不但經歷探究加法交換律規律的過程,而且理解並掌握了加法交換律的內容和字母表示方法。學生體會到加法交換律可以使計算簡便。

分說:課前微課充分展示了加法交換律知識體系,故事引入有趣而且直入主題,符合學生年齡特徵、心理特徵、和學科認知發展水平。加法交換律推導過程明瞭易懂。使學生在一個輕鬆愉悅的小環境中,明瞭了本節課主要學習內容。小小課件最大限度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拓展了學生的思維。

韓雲老師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爲本,面向全體學生,調動起所有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保持了高度的學習數學的信心,體驗到了學習數學的樂趣,獲得學習數學的成功感受;關注個體差異,能做到尊重學生個性,充分挖掘學生的不同潛能,因材施教,爲學生提供了多樣化的發展空間。課堂教學中,教師尤其注意培養了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濃厚的學習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該節課課堂教學氣氛和諧,教學內容和步驟安排合理,課堂互動組織形式多種多樣,如:自尋問題、小組合作探究、獨立思考……等學習方式大量採取,在老師的調控下,學生通過觀察、體驗、探究、合作等方式學習和運用數學,教學中,教師儘可能多地爲學生創造練習鞏固的機會,引導他們學會自主學習。

教學中,教師對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的算理錯誤時,該教師能選擇恰當的時機和靈活的方法恰到好處地處理教學實踐中出現的錯誤,體現了高超的教學智慧和駕馭課堂的教學能力。

在教學中,教師結合課堂教學的具體內容,採用直接講解、間接滲透、學生相互交流等方式,活動的內容和形式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生活經驗;應用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小組合作活動中提高他們的自主合作探究和語言交際的能力。

課堂上,師生交往是多向式、交互式的,既有師生的交往,又有生生的交往,這種師生與生生間的多向交往滿足了學生的求知慾,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也提高了學生的智力活動水平。教學中,教師通過直觀形象的語言教學途徑,強調教學過程與結果的並重。教學活動中,學習交流目的明確,操作要求具體。爲學生提供了展示學習成果的機會,使學生能夠通過語言實踐內化語言,提升語言運用能力。

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加強了師生交往,想方設法激發學生主動求知的意識和積極進取的精神,給學生創設了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較好地培養了學生敢於質疑、樂於交流與合作、善於探究的學習習慣。

也有一些小的疑惑想分享

首先說韓雲老師的微課製作。語言不夠精煉。老師每個問題中總會有幾個字在其中可有可無。數學老師課堂語言應該力求言簡意賅吧。另外,課件中,每一個問題提出之後,緊跟着答案就出來了。是否應該留給孩子點滴思考時間,哪怕只有幾秒鐘。讓孩子頭腦中有了答案的初步建構,再給出答案。這樣是否更有利於發展學生四維空間,達成目標?

再說課堂教學。首先課中仍然有類似課件中出現的語言繁瑣問題。其次,小組研討有無其它三種運算的交換律環節,討論僅有半分鐘左右。這麼短時間的小組研討是否有必要存在?是否是流於形式?正當我浮想聯翩時,孩子們已經在老師的引導下開始了班級交流。而且,孩子們侃侃而談,非常成功給出了正確答案。疑惑!

  【2017小學數學教師遠程研修觀課報告2】

今年的暑期研修與以往不同,足不出戶就讓我真真切切感受到優秀教師的上課風采,讓我對數學教學有了更清晰的認識,數學教學,到底要教給學生什麼?不僅僅是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教給學生一種思考問題的方法,一種解決問題的思路,一種正確思維推理能力,一種能靜下心攻克難關的習慣,一種樂觀向上積極進取的態度。因此,我選取的觀課維度是教師層面,觀察點是教師如何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

案例一《特殊的平行四邊形----菱形》,王老師首先出示了畢達哥拉斯的一句話:在數學的天地裏,重要的不是我們知道什麼,而是我們怎麼知道什麼。告訴學生我們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讓學生對所學問題的理解達到一定的深度、廣度。出示學習目標時強調指出目標2:通過獨立思考,小組合作,發展自己主動探索的習慣。由此看出教師特別關注學生學習方法及習慣的培養。讓學生課前自制學具平行四邊形,課堂展示誰做的最美觀?讓學生學會欣賞他人,同時對自己也充滿自信。通過活動一:在平行四邊形中,如果內角大小保持不變僅改變邊的長度,能否得到特殊的平行四邊形?發展學生的動手操作和自己探索問題的能力,同時也調動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由這一活動引出菱形的定義,類比前面學習的平行四邊形接下來研究什麼呢?從而歸納出研究一個幾何圖形的一般思路:定義、性質和判定。對於性質的探究,王老師出示了一組練習題讓學生探究,由於課前已經預習,學生不自覺就說出答案,然後就找學生到黑板扮演,集體訂正答案,沒有重點強調菱形特殊性質的探索過程。這一環節我覺得是菱形性質探究,可引導學生根據定義可知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它除了具有平行四邊形的所有性質外,它的特殊性有哪些呢?再引導學生從邊、角、對角線、對稱性、面積五個方面依次探究,重在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最後再做這個練習題,既可以鞏固菱形性質的理解,又可以讓學生感悟菱形中存在哪些基本構圖。通過活動二引導學生自主探索菱形的判定,感覺課堂容量有點大,一節好課並不在容量的大小,而在於學生從這節課獲得了什麼?這纔是最重要的。

案例二《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劉老師在性質應用時,所選習題很有針對性、典型性和一定的梯度性,讓學生交流時劉老師都是這樣引導的:“你是怎麼想到的?”不難看出教師關注的是學生思維的探索過程。“其他同學還有別的方法嗎?”“這兩種方法哪個更簡單呢?”讓學生多角度、多方位思考問題,學會選擇最優。但劉老師在平行四邊形性質定理證明時有點急於求成,過早就給學生提示,應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相信學生,靜待花開。通過性質定理的探索讓學生感悟把不會的問題轉化會的,即未知轉化已知,即平行四邊形的問題轉化爲全等三角形來解決,這也是數學中重要的轉化思想。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努力做一名學生喜歡的老師,希望能成爲學生生命中的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