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工作報告 > 2017小學語文教師遠程研修觀課報告

2017小學語文教師遠程研修觀課報告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99K 次

聽評課是一種最直接、最具體、最經常也是最有效的研究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原方法和手段。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2017小學語文教師遠程研修觀課報告,歡迎大家閱讀!

2017小學語文教師遠程研修觀課報告

  【2017小學語文教師遠程研修觀課報告1】

一.春風拂面-(導入部分)

這是一篇議論文,對於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比較陌生,因此新課導入部分是至關重要的,怎樣讓學生很快地進入文本,使他們接近文本,更深入地理解課文這是值 得我們執教者思考的。而老師的導入就像一陣春風 一樣,令學生神清氣爽。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許多學生們熟悉的名人,立刻渲染了課堂的氣氛,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的情感體驗立即被這陣春風喚醒。就像全 國小語會理事長崔巒老師曾說過“改變學生學習方式的前提是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要變處處牽着學生走的教師主宰式,爲順着學生的學來“導”的啓發引導式。” 曹老師的課堂正是這句話的體現,老師在課始從科學家的不懈努力說起,讓學生自己產生疑問“真理是怎樣誕生的”,並對課題簡單理解,其實就是對文章主要觀點 有了初步的瞭解,也爲學習下文做好了鋪墊。

二.春雨如絲-(詞語教學,方法滲透)

縱觀當前的小學語文課堂,人文感悟大大超過了對語言文學的感悟。有的教師甚至把語文教學中最基礎的語言訓練拋到了腦後,或是輕描淡寫,一筆帶過。詞語教學 是語言訓練中的重頭戲,如果沒有紮紮實實的詞語訓練,那精彩紛呈的人文感悟又從何談起呢?我認爲,要彰顯語文教學的人文色彩,必須從紮實有效的詞語教學入 手。而曹老師的詞語教學宛如春雨,那樣細膩那麼縝密,令人耳目一新。曹老師在本堂課的詞語教學中,讓學生選一個詞語聯繫上下文說說自己的理解,並不是讓孩 子孤立地解釋詞義。

而對於文本引用的三個事例,學生一讀就懂。但是如果缺少深層次的比較研究,就難以發現作爲議論文所引用的事例和記敘文所寫事件的差異,也難以發現因不同的 觀點而選擇不同的事例這些重點等。這些議論選材和表達的特點,是需要作爲引導者的教師特別的指導,講述,學生纔會去關注。當然,教師又不宜在文本知識上做 過 多講解,要少用“論證,論點,論據“之類的'術語。正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教學中,曹老師抓住三個事例的共同特點,大膽取捨,精讀第一個事例,研 讀中提出一連串的問題:如“1.這個事例先寫什麼,再寫什麼,最後寫什麼?2.哪部分寫得最簡單?爲什麼作者將“發現問題”和“得出結論”想寫?3.是不是發現問題,就輕鬆找到真理呢?這中間會有怎麼樣的過程呢?4.課 文還寫了兩個事例,再對比第一個事例,看看這段話在寫法上,內容上有什麼相同?”等等,這些問題的提出看似完成課堂目標,實則也將學習方法無聲息地滲透給 學生,曹老師用最常見的提問促使學生將閱讀的重點轉移到關注三例的內容和表達上,進而關注三例的表達效果和意圖上。從中,學生自然而然地發現了不同的文體 在敘事時的差異,發現了不同的觀點在引用3例時的詳略。

而讓我感受最深的是曹老師的“追問”藝術,著名語文專家呂叔湘說過“語文課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而不是傳授語文知識”。曹老師對於文本的三個 事例不是簡單地概括了事,而是在概括的基礎上再設問題,並在層次上形成了一定的難度梯度,很好地補充與挖掘了文本的深度,培養了學生的思考能力,體現了教 師的功底,很難得。

三.雨後春筍-(以問促學,方法運用)

閱讀是學生的個體行爲,作爲教師要尊重學生的閱讀感受,體驗和理解。有人認爲,這是一篇枯燥的議論文,有什麼好讀的呢?但曹老師都充分地讓學生在讀中品 析,讀中感悟真理。就像層層剝筍一樣,與孩子們一起攻破一個個問題,完成一個個小目標。在重點研讀第一個事例時,曹老師就讓學生有層次,有目的地去讀好重 點語句,通過多次默讀,自由讀,個別讀,找出事例中的規律來,後兩個例子作爲略寫,曹老師採用了對比閱讀法,架設三個科學事例之間的聯繫性,引導學生初步 感受三個科學事例表達的共性,更精彩的是張老師巧妙地設計第二自然段的學習,突破了課文的重難點。第二段在課堂出現過兩次。第一次是在課始曹老師用範讀的 方式來引出課文的真理,揭示課堂;第二次是通過三個事例的對比朗讀引出此段話,通過再讀讓學生感受文本語言的規範,準確巧妙使用符號語言所表達的獨特效 果。最後曹老師利用引讀法,讓學生正確理解“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含義。總之,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感悟,讓學生彼此分享自己的閱讀體驗,使學生 對課題,對課文的認識也得到了昇華.

四.春光燦爛-(迴歸整體,理解觀點)

著名特級教師李吉林說“真情的交融,使師與生雙方都同時感受教與學的無窮的趣味與自身的無法估量的潛力,使教學活動進入師生對話、充滿生命活力的完美的境界”。我覺得張老師的課堂就有這樣的魅力。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人,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曹老師力求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並給學生充分自讀自悟的時間,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 進行思考,圈畫,交流,彙報,解讀,表達,舉例等。讓學生真正地成爲學習的主人,讓語文知識的陽光照進每個孩子的心中,讓他們在語文課堂上都能有所收穫.

  【2017小學語文教師遠程研修觀課報告2】

課堂是學生開展學習活動的中心,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直接影響着課堂質量的高低和其自身的發展。新課程標準倡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李凡老師的這節課上,教師利用用引導的策略和激勵性的評價語言,激發了學生的表達慾望,讓整節課的學習氛圍非常濃厚,課堂氣氛活躍。聽完李老師的課,如雷雨過後一股清新的氣息撲面而來。李老師的這堂課體現了小學語文低年級語文教學的課堂特性:

一、導入開門見,山直奔主題。快!

雷雨是夏日的精靈,是人們身邊熟悉的一種自然景象。老師和學生一起交流課前蒐集到的關於雷雨的資料,如拉家常一般,一下子拉近了學生和老師的距離,爲深入學問做了極好的鋪墊。

二、識字教學,靈活多樣。妙! 衆所周知,識字教學是低年級教學的重中之重。李老師在這堂課上非常重視識字教學,並且方法靈活多樣。首先李老師引導同學說出,之前學生的識字方法,如加一加、減一減、去偏旁、結合動作等。最後李老師進行了集中識字,其中把蟲字旁的字集中在一起:蜘、蛛、蟬、虹,集中分析這些左右結構的字應注意些什麼,分析出注意的事項:寬窄、高矮、筆畫、穿插。其中重點強調了穿插的寫法。並反覆強調了寫字坐姿。

三、課件豐富多彩,緊扣文本。美!

在教學中,李老師是個有心人。在教學寫“雷雨前”這幾小節中,教師先讓學生看多媒體——雷雨前的情景,讓學生初步感知此時的景

象,接着抓住重點詞語:滿天、黑沉沉、壓、垂等詞語進行體會,讓學生再次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教師用話語點撥,用激勵評價,讓學生在讀中感知,讀中理解,讀中想象,學生讀得有聲有色,有滋有味。在讀的過程中巧妙地將詞語理解(“壓”“垂”、“越來越響”的理解)、句子理解、積累運用融爲一體,收到了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綜合效果。

四、演繹情景,多樣練讀!精!

李老師的課上還很重視學生的體驗,如:讓學生學做大樹,當狂風吹來時,學生的手臂就是樹枝,在風中搖擺不止,而老師對着這些搖擺不定的大樹進行採訪,學生連連說“風太了,我停不下來。”“我快要被吹倒了。”從學生的回答中我們不難看出,學生已經進入了情境,這時他們就是大樹,他們就是在風中搖擺的樹枝。還有一個地方就是那隻逃走的蜘蛛,周老師也讓學生說說:蜘蛛,你爲什麼要逃走啊?學生也很自然地自己的角色變成了蜘蛛,以蜘蛛的心理表白着自己的害怕。這樣的移情體驗,這樣讓學生換位思考,可以讓學生學得更加入情入境,也學得津津有味,而且這樣的設計也很適合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

總之,李老師教學基本功紮實,教學目標明確,思路清晰,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氣氛活躍。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沒有一條富有詩意的感情和審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學生全面的能力發展。”本課設計便以“一條富有詩意的感情和審美的清泉”串起了讀、背、品、悟的

心智活動。整堂課如行雲流水,絲絲入扣、清新自然、不落俗套,充分體現了大語文教學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