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京華煙雲》讀後感

《京華煙雲》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7W 次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京華煙雲》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京華煙雲》讀後感

林語堂一直是我最喜歡的學者之一。他精通中西文化。更重要的是,他總是給人一種很親切的感覺,從不板着臉去教育別人。同時,一本書,不同的人肯定會有不同的解讀,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主人公姚思安,他顯然是道教的忠實信徒,道教和儒教有什麼區別,從三者可見其中的大祖宗。另一個是曾家,顯然他家代表的是儒家的代表,爲人處世,遵守禮儀,把孩子教育得很好。嚴格的;另一個家族是牛氏家族,是追求權力和利益的代表。他們雖然從書本上學會了所謂的“學院派”來裝點門面,但那只是粉飾,是出名的意思。從義和團運動到抗日戰爭爆發,當時的中國正處於動盪不安的時代。世事滄桑,沒有一家人能夠渡過難關,但面對同樣的動盪和不正常,他們的反應和最終的結果卻大相徑庭。道家代表人物姚思安認爲,萬物皆虛無。繁華過後,一切化作虛無。最終,他悄然離開了這個世界。在嚴肅的世界裏,他彷彿真的成仙了,可以遇見未來。最後安詳離世。曾氏以儒學爲主。當一切變故發生時,他的反映是對這個世界的不滿和怨恨,最後悲痛地離世。至於牛家,享盡榮華富貴,成了日本人的過客,最後淪爲百姓的笑柄。日本人刀下的魚,讓全世界都笑了。

雖然我對儒家和道家的理解不深,但我的感覺是,儒家總是喜歡認爲自己是對的,別人是錯的,告訴你如何處事,如何做人。這就是所謂的出世哲學。如果你想工作,想投身於世界,處處都能感受到儒家思想的薰陶。但是道家總給人一種很隨意的感覺。他認爲天人合一,萬物順其自然,可以說是一種人生哲學。對任何事情都持開放的態度,接受所有的觀點,常常認爲自己是錯誤的和微不足道的。歷史上,中國文人一直在出世與入世之間猶豫不決。他們想成就一番事業,反而選擇了儒家。一旦失意,他們就會不由自主地選擇道家文化,這樣他們才能關心生活,關心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