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孝經》有感悟

讀《孝經》有感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3W 次

第1篇 讀《孝經》有感500字

讀《孝經》有感悟

首先我們來看看“孝”這個字,上面是“老”字的頭,下面是“子”體現了孩子應對父母的恭敬。

《孝經》雲“昔者明王以孝治天下也,”如漢文帝,康熙都有是以孝治國,國家也都非常強大。自古以來求忠臣必於孝子之門,孝是人類最基本的感情,是一切愛的基礎。孝經雲“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古人還有一句話,“百善孝爲先”,幾乎所有的祠堂都上書“入孝”和“出悌”,門口還刻有二十四孝。

一個人不愛自己的父母,怎麼可能愛他人,愛國家呢孝經雲“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弟子規》說“首孝悌,次謹信”。《論語》說“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爲人之本與。”

生我者父母,養我者父母,父母給予我們一切,沒有父母偉大無私的愛,我們很難健康地成長,父母是我們第一任老師,也是終身的老師,父母的眼睛時刻關注着我們,父母對孩子是無微不至,勞而無怨。

誰請我們吃一頓飯,或者我們飢餓時,別人給我們一杯水或一塊麪包,我們都有很感恩,但是父母給我們做過多少頓飯,給與我們多少吃的,用的,給我們付出多少,而且是把最好的給孩子。

烏鴉知反哺,羊羔知跪乳,人又怎麼能不孝。

第2篇 讀《孝經》有感750字

最近,我很榮幸拜讀了影響華夏五千多年文明史詩的神聖着作——《孝經》,它恰若無聲的細雨,潺潺流入我的心田,緩緩潤澤了我的人格;又如用今世的水泡了一杯前世的茶,透明清澈的水中,沸騰的是前世的孝行,沉澱的是今世的孝思,氤氳的水汽是一條繩,牢牢的拴住你我的情緣,瀰漫的茶香是親情的惠澤,默默的陶冶着典雅的文明底蘊。

當我讀的“事親者,居上下驕,爲下不亂,爲醜不爭。居上而驕,則亡。爲下而亂,則刑。在醜而爭,則兵。三者不除,雖日用三牲之養,猶爲不孝也。”告訴我們侍奉父母,即使身居高位,也不驕傲自大;身爲別人的下屬,也不爲非作亂;身爲普通的百姓,也不與別人爭鬥。身居高位卻驕傲自大,最終會招致滅頂之災;爲人下屬卻犯上作亂,最終會遭受酷刑的懲罰;身爲普通百姓卻總與人爭鬥不休,最終會動刀動槍,互相殘殺。如果居高位而驕、做下屬而亂、處卑微而爭這三種違背常理的不良行爲不能去除,就算每天用牛、羊、豬三牲做成的美味佳餚孝敬父母,也不能讓父母安心享用,也不算盡孝道啊!

盈盈月光,我掬一捧最清的;落落餘暉,我擁有一縷最溫暖的;灼灼紅葉,我拾一片最熱的;萋萋芳華,我摘一束最燦爛的,送給我親愛的父母。曾記得,着名作家畢淑敏告訴我們:“孝是稍縱即逝的眷戀,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與生命接觸的鏈條,一旦斷裂,就無法連接,最可貴的是,孝是人們的責任和根基。”,我們更應該牢牢的銘記: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生兒育女循環理,世代相傳自古今。爲人子女要孝順,不孝之人罪逆天。家貧才能出孝子,鳥獸尚知哺育恩。父子原是骨肉親,爹孃不敬敬何人?養育之恩不圖報,望子成龍自費心。

我們應該讀懂孝經,並把他記下來。而不是簡單單的瀏覽一遍就算了。

湖南益陽沅江市益陽市大通湖農村中心完小六年級:謝琪

第3篇 《孝經》讀後感3000字

最近,我很榮幸拜讀了影響華夏五千多年文明史詩的神聖着作——《孝經》,它恰若無聲的細雨,潺潺流入我的心田,緩緩潤澤了我的人格;又如用今世的水泡了一杯前世的茶,透明清澈的水中,沸騰的是前世的孝行,沉澱的是今世的孝思,氤氳的水汽是一條繩,牢牢的拴住你我的情緣,瀰漫的茶香是親情的惠澤,默默的陶冶着典雅的文明底蘊。

天空,因爲有了白雲的裝扮,才顯得靜謐安詳;鮮花,因爲有了綠葉的依偎,才顯得清純鮮潤;家庭,因爲有了親情的滋潤,才顯得平和溫馨;一個人,因爲有了孝悌的薰陶,才顯得穩重踏實。而孝則是綻放在人倫之理裏面最美、最香的一支七色花朵。

孝是什麼?孝就如童心未眠的孩子嘴下溜出的半粒糖,親切而又純真。

孝是什麼?孝就如一盅回報恩情似海深父母情的香茗,溫馨而又甜美。

孝是什麼?孝就如久經事態滄桑驀然回首時的一絲微笑,真誠而又安詳。

孝是什麼?孝就如靈魂深處盛開的一朵鮮花,它比大自然盛開的更爲持久永恆,永遠的散發着迷人的清香。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生也”,孝是所有徳行的根本,一切的教化都在此基礎上產生。所謂“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百善孝爲先,百行孝爲本。孝心是冬日裏的一縷陽光,驅散了凜冽的寒霜;孝心是酷暑裏投撒的一片綠蔭,遮住了炙烤的驕陽;孝心是久後的一場甘霖,滋潤了龜裂的心田;孝心是汪洋中的航標,指明瞭新生的希望。

你知道嗎?“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於毀,孝之始也”。我的全部都來自於父母,作爲兒女,應該像孔子一樣,時刻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保護、愛惜好自己;作爲兒女,能夠來到這個世界上,能夠擁有一個嚴父慈母,應該滿懷感激;作爲兒女,父母無私的給了我們這樣一副容顏、這樣一個軀體、這樣一顆心靈,我們還有什麼感到不滿足的呢,我們還有什麼什麼值得抱怨的呢?然而,事實卻相反,有的人抱怨父母給了自己這樣一副面孔,羞澀閉門不出,想盡一切辦法改變自己的容貌;有的人抱怨父母給了自己這樣一個身材,整日憂心忡忡、惶惶不得日終,矮的想盡辦法把自己拉高,胖的想盡辦法減肥,甚至是絕食;還有那麼一些自殘、甚至輕生的人,如此般不愛惜自己,回頭想想這樣做是爲了什麼呢,難道僅僅是爲了滿足自己浮雲般的虛榮心嗎?到頭來還不是逃不過歲月的雕琢,我們又得到了什麼呢?

你有聽過嗎?“夫孝,始於侍親”。孝最基本的就是供養父母,給予父母最基本的生活物質保障,至少不要讓父母跟着我們受凍捱餓。但是,轉眼看看現在,我們都已經二十多歲了,又有幾個人可以拍着自己的胸膛說:“我已經不再需要父母的幫助了”,“我每個月還可以給父母存一些錢”嗎?又有幾家父母閒居在家裏,享受着子女的孝行呢?恐怕大多數父母仍在辛勤的勞作,仍在流汗、流血。甚至現在社會上還出現了一羣新人類——啃老族,他們從小吃父母的,喝父母的,長大了還在吃父母的,喝父母的,這種人的孝又在何方呢?

你有聽過嗎?孔子說:“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孟子說:“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摯虞說:“事親以敬,美過三牲。”。其實,他們說的主旨只有一個——尊敬父母。反觀現在,能做到的又有幾個呢?父母不知爲我們付出了多少,父母都在盡力培養一個最優秀的兒子,一個最優秀的女兒,但我們呢?在外面大手大腳的花父母的錢,轉過臉就又和父母吵架,頂撞父母,父母辛辛苦苦養了我們二十多年,到最後卻連子女一句感恩的話,甚至一句“爸、媽,您們辛苦了”也聽不到,是我們害羞嗎,是我們應該做的嗎?可笑又無奈的是很多人,借用同學的一塊橡皮擦,知道要說聲“謝謝”;不小心踩了別人的腳要說一句“對不起”;託欠別人的東西,很久不還,內心還會很愧疚,遇見彼此還挺不好意思的。可面對父母呢?父母無私的給了我們多少,買了多少學習、生活用具給我們,我們又何曾說過一聲“謝謝”;我們頂撞過父母多少次,我們又惹父母生過多少次氣,我們又何曾對父母說過一句“對不起”;我們拿了父母那麼多東西,借了父母那麼多錢,父母有要我們還過嗎,我們有感到過愧疚嗎?難道真的是科技的進步、經濟的發達,讓我們的感情淡化了嗎?

你有聽過嗎?孔子曾說過“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孟子也曾說過:“不得乎親,不可以爲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爲子。”,他們所描述的是孝的更高的境界——孝順父母,順從父母的意願。古語有云:“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如今,我們不需要像王祥一樣,赤身臥寒冰,求鯉歸奉母;不需要像仲由一樣,百里負米爲親食;也不需要像孟宗一樣,抱竹而泣,持筍歸做羹。我們能做的就是:聽父母的話,順從父母的意願,父母讓做的,我們努力去做,父母不讓做的,我們呆着不去做,不要惹父母生氣;我們可以做的就是:父母口渴了,靜靜的幫父母倒上一杯溫水;父母累了,輕輕的擦掉父母額頭上的汗珠;父母孤單了,默默的陪伴在他們身邊;父母生病了,送去一次又一次的溫馨的問候。這樣,父母只要看到這些眼睛裏面也會滿含淚水;我們只要可以做到這些就很不錯了,而不是讓父母洗自己的衣襪,也不是坐在電視前面和父母爭遙控,更不是一聲不響的出去玩,而讓父母爲我們擔憂。

你有聽過嗎?“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孝,最高的境界乃是——修身立大志,做大事,留名於青史,以彰顯父母的恩德。每一個父母最大的夢想就是希望兒女成才,希望兒女能健健康康的長大,希望兒女在學校能吃好、睡好、學好。爲此,他們付出了自己的一生,供我們上學、給我們買複習資料、爲我們請家教,等我們長大了還爲我們的婚姻、事業奔波忙碌,還爲我們的子女擔憂。而作爲子女呢?在學校經常逃課,渾渾噩噩,虛無縹緲,沒有自己的志向,更沒有實現志向的不懈努力,終日無所事事,不時還會違反校紀校規,讓父母來學校,家長會丟盡父母的臉面,讓父母爲我們擔心、難過。我們又何曾好好的爲我們的父母想過呢?不要以爲這些都是父母應該做的。在這個紙醉金迷、燈紅酒綠的社會裏,又有多少人會想起家中年邁的父母呢?他們希望子女早些回家,可他們的子女又不知道在哪裏徹夜狂歡呢,我們會經常鬱悶,人與人之間的爾虞我詐、勾心鬥角和對生活的得過且過,又是爲了什麼呢?有時候經常看着忙忙碌碌的人羣、林立的高樓和寬敞的馬路發呆,總是在不停的問自己,這個社會是進步,還是退步了呢?

你知道嗎?俗話說“兒行千里母擔憂”,歲月賦予了母親魚尾紋,上帝帶走了她青春的美麗,母親放棄了這一卻只爲讓子女幸福快樂,當你身處異地的時候,你是否會想起那位白髮滄桑的母親,多少次在夕陽西下的時候,呆呆的坐在門檻上,青筋滿布、瘦骨如柴的雙手捧着你留下來的照片,鬆弛的臉上露出幸福的微笑,她多麼希望兒女能來一通電話,多麼希望兒女能夠回家來看看,哪怕是回家吃頓飯,陪她靜靜的坐一會。曉寒凜冽、北風呼呼,冬雪寒徹了整個大地,雪野裏一位銀絲縷縷的老人,靜靜的立在雪地裏,手裏夾着一支點燃的香菸,他緩緩的將煙遞進嘴裏微微的吸了一口,眯起眼睛來,吐出一片煙霧,老人呆呆的望着遠方,那是兒女離開的地方,快過年了,他在等待,等着兒女們回來團聚,等着兒女們回來叫他一聲“爸”,歲月的磨礪,使他的背在堅挺,卻使他的步履在蹣跚。天邊一行大雁飛過,似乎演繹着回家的序曲,遠方的兒女,爲了金錢四處奔波,何時想過家中的父母已經年邁,需要他們的陪伴。物質的生活是美好的,但父母不會向我們索求任何東西,難道作爲子女的不應該時常回家看看嗎?

也許,同學、朋友、愛人的生日我們牢牢的記在心裏,並時時準備一份美好的禮物,而父母呢?又有多少人記住了自己父母的生日,又有多少人親自送上了一份美好的祝福?父親節的時候,給爸爸買條魚,學習、工作再忙,也要親自給爸爸送過去,爸爸會樂的嘴也合不上;母親節的時候,給媽媽買雙襪子,親自給媽媽穿上,媽媽眼睛裏也會含着淚水,實在抽不出時間,三天兩頭打個電話,問問好,拉拉家常,父母不求別的',只需望子女能夠惦記着。這些,你能做到嗎?

盈盈月光,我掬一捧最清的;落落餘暉,我擁有一縷最溫暖的;灼灼紅葉,我拾一片最熱的;萋萋芳華,我摘一束最燦爛的,送給我親愛的父母。曾記得,着名作家畢淑敏告訴我們:“孝是稍縱即逝的眷戀,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與生命接觸的鏈條,一旦斷裂,就無法連接,最可貴的是,孝是人們的責任和根基。”,我們更應該牢牢的銘記:

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

生兒育女循環理,世代相傳自古今。

爲人子女要孝順,不孝之人罪逆天。

家貧才能出孝子,鳥獸尚知哺育恩。

父子原是骨肉親,爹孃不敬敬何人?

養育之恩不圖報,望子成龍自費心。

沾益一中高三:傾晨

第4篇 讀《新二十四孝》有感(暑假讀後感)1200字

孔子曰:“孝,德之本也。”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是傳統的中國文化;孝是奠定和諧社會的基礎之一。從古至今,五千年的中國長史上,留下了多少孝子的身影,他們感天動地的故事流傳後代,萬古長青!

暑假裏,漫遊在社區圖書館的我被一本《新二十四孝》吸引了。翻開書,一個個耳熟能詳的故事映入眼簾,一句句發人深省的話語在耳畔響起,頓時令我百感交集!其中,一個名爲《感激》的故事更是令我難以忘懷……

在柏林交響樂團的訪華告別演出上,有這樣一位中國姑娘,名叫張姍姍。她已是這個着名大樂團的小提琴副首席。每當她談起今天的成就時,總忘不了一個人,那就是她的母親。從6歲開始,在母親的督促下,姍姍唯一的遊戲就是拉小提琴;每逢週日,不管颳風下雨,媽媽總帶着小姍姍從郊區到幾十裏遠的市區輔導老師家學練琴。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當張媽媽將女兒培養成才時,自己卻突然被病魔擊倒了。但作爲女兒的姍姍始終沒有放棄,時時陪伴在母親身邊,與母親一起堅強地與病魔作鬥爭。

張姍姍,一個孝順的姑娘。她不正是我們當代學生尊敬長輩、孝敬父母的楷模嗎?父母給了我們生命,養育了我們,更教會了我們許多做人的道理。父母是我們的第一任啓蒙老師。他們像一棵參天大樹,無私的爲我們奉獻着他們的光輝!明朝大學問家陶宗儀說:“孝爲百姓宗。”唯有懂得孝敬父母的人,纔會是個知恩圖報的人,是個富有責任心的人,一個有望成爲道德高尚的人。

愛,是一縷陽光;愛,是一絲雨露;愛,是一份珍貴的禮物。人類爲愛而生,生來被父母愛着,那我們這些孩子,就不能向關愛着我們的人付出我們的一片愛嗎?

曾有這樣一則故事:有一位老人,老伴已亡,臨終前,讓他給女兒一百個幸福。但家中女兒女婿卻冷眼對他,希望他早死。爲了完成老伴的遺願,他爲女兒做了九十八件事,在爲女兒買香蕉的途中,被車撞死了,臨終前說:‘我的死是給我女兒的第一百個幸福!’

當前的社會上,有多少人是故事中的那個女兒,她們過慣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卻從未想過父母的勞累與辛苦;從未幫父母做過一件小事;從未懷着一顆感恩之心去孝順父母。真希望他們能看看《新二十四孝》這本書,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改過自新,做一個常懷一顆感恩之心的好孩子。

孝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美德之一。自古“以孝治天下。”孝究竟是什麼呢?

其實,孝很簡單。在父母勞累時爲他們錘錘背,倒杯茶;在父母忙碌時,幫他們做幾件力所能及的小事;在學習工作上,有一些成就,讓父母欣慰……這些就是父母最想看到的!

父母對我們的付出從來不求回報,不要求我們長大後報答他們,只希望我們能健康茁壯地成長,長大後做一個正直的人,這就是他們最大的心願!

同學們,爲了源遠流長的中華美德能世代傳承,爲了構建和諧美好的文明社會,讓我們一起呼籲吧:

讓我們一起弘揚民族孝道精神,做一個有孝心,懂孝道的人,讓中華孝道精神世代傳承!

上海市市西初級中學初一:吳嘉禎

第5篇 經典伴我成長——讀《中華經典誦讀》有感800字

書,彷彿是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阿姑和阿姨都是老師,所以我從小迷漫在書的海洋中。打開書本,一切不愉快都離我而去。這不,我最近又迷上了《中華經典誦讀》這本書,它讓我徜徉在詩的海洋中。

在讀詩中,我收穫到“亡羊補牢,未爲遲也。”(節選《戰國策》)。

記得有一次,我病好剛回校上課,誰知下午老師說:“同學們,明天要考試了,回家要認真複習。”叮零零,放學鈴響了。我垂頭喪氣地回到家,慢吞吞地把作業做完了。我剛拿出語文書準備複習,心想:唉!複習還有什麼用,我都請了幾天的病假,怎麼也考不到第一。老師說過:“要在全組考第一才能當上語文組長。”反正當不了語文組長,還不如看看電視,輕鬆一下!我拿着作業找媽媽簽字,媽媽問:“你這麼快就複習完了,明天能考好嗎?”我跟媽媽說了緣由,媽媽摸着我的頭說:“你不復習,不努力,不去試一試,怎麼就知道自已不行呢?更何況你如果有不會的,還可以打電話問老師呢!如果現在放棄了,不是一點機會也沒有了嗎?語文組長可是你這段時間夢寐以求的啊!聽媽媽一說,我便跑進了房間,認真地複習起課本來。等考試結果出來了,我終於如願以償地當上了語文組長,這真是:事到臨頭,只要及時想辦法彌補,都來得及。

在一個星期五的晚上,我拿出書本準備做作業。可是又想:不是還有明天嗎?留着明天做吧,今晚看一下電視。當我打開電視看得津津有味時,腦子裏忽然想起了《中華經典誦讀》中的“《今日歌》”:今日的事要今日做,不能拖到明天,因爲明天還有明天的事。於是,我關掉電視,回房間做作業去了,從讀詩中我感受到時間的寶貴。

從讀詩中,我體會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艱辛——“到頭禾黍屬他人,不知何處拋妻子”(選自《農夫》);

從讀詩中,我領略了江南水田美麗的風光——“更被鷺鷥千點雪,破煙來入畫屏飛”(選自《稻田》);

從讀詩中,我……

誦讀經典,我感受這世間的真諦;誦讀經典,我享受這世間的美景;誦讀經典,我分享這世間的真情;經典,伴我成長。

當塗實驗學校五年級:付俊傑

第6篇 讀《孝女繩》有感500字

前不久,我讀完了一篇文章,題目是《孝女繩》。當讀到文章的最後一個字時,我已成了一個淚人兒。

這篇文章敘述了一個在長春市五(1)班上學的女孩,名叫李根。她的爸爸因患嚴重的肺病,導致一側肺壞死兩耳失聰,語言能力基本喪失,長期臥牀不起。媽媽不堪重負,悄然離家出走。從此,李根便成了這個家庭的脊樑。自從爸爸變成聾啞人後,他們只能通過筆和紙交流,時間長了,李根發現這種辦法並不好,於是她想出了一種辦法:她找來搬家用過的尼龍繩,一頭系在爸爸的牀頭。這樣,半夜爸爸可以拽動繩子叫李根。爸爸常常含着淚水不忍心去拽它……

在這樣的災難前,連許多成年人都會退縮、絕望,然而,小李根卻是那樣堅強沉着。災難造就了小李根頑強、忍耐、執着的性格。不幸的遭遇使李根過早地嚼了人生中最苦的滋味。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多少人能像小李根那樣,只能說是很少很少。我們生活在幸福的家庭裏,像小皇帝、小公主一樣要這樣要那樣,爸爸媽媽不給,還要撒嬌。平時,每個星期都能去公園三四次。我們有爸爸的愛,也有媽媽的愛,我們什麼都有,而小李根呢?她什麼也沒有,只有那飢餓、寒冷和痛苦陪伴着她。

小李根,我希望你能戰勝困難,來到我們美麗的世界裏,來到我們這充滿愛的世界裏……

第7篇 讀《孝女繩》有感500字

前不久,我讀完了一篇文章,題目是《孝女繩》。當讀到文章的最後一個字時,我已成了一個淚人兒。

這篇文章敘述了一個在長春市五(1)班上學的女孩,名叫李根。她的爸爸因患嚴重的肺病,導致一側肺壞死兩耳失聰,語言能力基本喪失,長期臥牀不起。媽媽不堪重負,悄然離家出走。從此,李根便成了這個家庭的脊樑。自從爸爸變成聾啞人後,他們只能通過筆和紙交流,時間長了,李根發現這種辦法並不好,於是她想出了一種辦法:她找來搬家用過的尼龍繩,一頭系在爸爸的牀頭。這樣,半夜爸爸可以拽動繩子叫李根。爸爸常常含着淚水不忍心去拽它......

在這樣的災難前,連許多成年人都會退縮、絕望,然而,小李根卻是那樣堅強沉着。災難造就了小李根頑強、忍耐、執着的性格。不幸的遭遇使李根過早地嚼了人生中最苦的滋味。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多少人能像小李根那樣,只能說是很少很少。我們生活在幸福的家庭裏,像小皇帝、小公主一樣要這樣要那樣,爸爸媽媽不給,還要撒嬌。平時,每個星期都能去公園三四次。我們有爸爸的愛,也有媽媽的愛,我們什麼都有,而小李根呢?她什麼也沒有,只有那飢餓、寒冷和痛苦陪伴着她。

小李根,我希望你能戰勝困難,來到我們美麗的世界裏,來到我們這充滿愛的世界裏......

第8篇 讀《孝心無價》有感450字

我相信每個人個赤誠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許下“孝的宏願。是啊!天底下多少人從懂事起就在心底許下“孝”的宏願,時間是漫長的,可以從容的盡孝。可惜人們忘了,忘了時間的殘酷,忘了人生的短暫。那些“孝子”還沒有來的急盡孝,他們要盡孝的人卻沒了。

文中的那個苦孩子求學的故事,本來是努力學習的典型事例,可故事中苦孩子上完大學還要讀研。讀研沒有錯,可他錯就錯在了他忘記了他的家不富裕。家裏面還有弟弟妹妹等着媽媽去養。他應該把家撐起來有機會再讀研也不遲。就算他讀完了但最愛的人卻沒有了他會後悔一輩子的。

這樣的人就算當上再大的偉人別人也會說他是不孝子,像這樣的人走到哪都會被別人看不起的。

趕快爲你的父母盡一份孝心。也許是一處豪宅,也許是一片磚瓦。也許是大洋彼岸的一隻鴻雁,也許是近在咫尺的一個口信。也許是一頂純黑的博士帽,也許是作業簿上的一個紅五分。也許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許是一雙潔淨的舊鞋。也許是數以億萬計的金錢。也許只是含着體溫的一枚硬幣……

在“孝”的天平上,它們等值。

不要後悔一輩子,快行動吧。

安徽亳州譙城區古井中學初一:夢雨

第9篇 讀後感——讀《稀奇的經歷》有感450字

近日看了美國着名作家馬克·吐溫的着作,真是深有感觸。着名作家威廉·福克納是這樣評價他的“第一位真正的美國作家,我們都是繼承他而來”。這本書中,我最愛看的是《稀奇的經歷》

文中講述了一個叫威克魯的孩子,由於迷上了諜戰方面的書籍,便僞裝成一名間諜,結果要塞司令官真把他當成了敵軍的間諜。在一番周折後,司令官抓了許多無辜的百姓。直到孩子逃回家,才真相大白,而也因爲這件事,司令官在後來的生活中總是有種恥辱,被其他兵笑話。

那個叫做威克魯的孩子雖然在這戰爭年代還去給司令官們搗亂,給軍人造成麻煩,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很有智慧,相信只要他繼續努力學習,以後必成大器。

在這本書中,大部分是講戰爭的。在那個年代,戰爭是不可避免的,但外面還沒有統一戰線,國家內部卻還在勾心鬥角、爭權奪利。這本書批判了當時政治社會的黑暗,寫出了當時作者及百姓們內心渴望和平的強烈感情。

“我喜歡馬克·吐溫——誰會不喜歡他呢?即使是上帝,亦會鍾愛他,賦予其智慧,並於其心靈裏繪出一道愛與信仰的彩虹”。

上海市第四中學初一:陳淼

第10篇 讀《二十四孝子》有感550字

俗語說:“羊有跪乳之義,鴉有反哺之恩”。今天,我與爸爸共同讀了《二十四孝子》的兩個小故事。一個是“親嘗湯藥”,另一個是“滌親溺器”。這兩個小故事者是說古代兩位孝子所作所爲。“親嘗湯藥”主要講的是:一個叫劉恆的孝子,母親三年生病時。雖然當了皇帝,可以叫別人來照顧母親,但他沒有,一直陪在母親身邊,目不交睫、衣不解帶,爲母親服的湯藥都要自己先嚐試過再放心讓母親吃。“滌親溺器”主要講的是:一個叫黃庭堅的人,雖然官很大,可他每天晚上都親自爲母親洗溺器,從來沒有空過。

讀了這兩個故事後,使我深受感動。這兩位孝子,雖然做了大官和富有,可以叫別人來照顧自己的母親,但他們沒有,都是親自照顧母親。我們雖然不能向劉恆和黃庭堅哪樣爲母親嘗藥或爲母親洗溺器,但我們可以爲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洗碗、掃地、擦窗戶……來減輕父母的負擔。

讀了這兩個故事後,我懂得了一些道理:父母把我們從小養長大是很不容易的,我們一定要珍惜今天美好的生活,努力學習,天天向上,以優異的成績來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在此,我希望大家都能夠從小孝順父母,尊敬師長,團結同學。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爲取得一個好成級而奮鬥。

安順市第七小學六(2)班六年級:吳永龍

第11篇 愛的真誠——讀《孝女繩》有感800字

死亡是地獄,而痛苦和悲慘又是什麼呢?

一個年僅12歲的小女孩,李根的童年充滿了地獄般的煎熬,但她沒有叫過一聲累和苦。一個不能聽,不能說,只能靠別人照顧的人,多麼需要別人更多的關懷。他就是李根的爸爸。她媽媽悄然而走,這使李根的一顆幼小的心受到了一種失去母愛,失去親人的打擊。在這樣的環境中,迫使年幼的李根成了這個家庭的頂樑柱。

一根不起眼而又極普通的尼龍繩,卻凝聚着父女之間的深深的愛,永遠都抹不去的愛。父女倆用這根尼龍繩傳遞着關懷和被關懷。正是這根尼龍繩主我感受到了李根的頑強的毅力。

年幼的李根是多麼頑強啊!

“那天,李根意外地遲到了,爲了趕去瞌睡,她竟偷偷用小刀刺自己的腿,鮮血浸溼了她的褲子,淚水則浸溼了學校師生的眼眶……”是的,她的鮮血打動了每個人的心靈,她的鮮血匯聚成了一條鮮明的“河”。然而,你可知道,它裏面結晶着李根的多少的累和多少的思念。

她媽媽離去已有一年多了,她是多麼的想念她媽媽呀……讀到這裏我不禁想起一首歌來《世上只有媽媽好》李根就像一根沒有人澆灌,沒有疼愛的野草。她失去了世上最偉大的母親,但她向別人展示更堅強的意志。

現在我們的經濟發達了。生活是多麼富有,每個人的學習機會更多。然而我們卻沒有趁着這個美好的時光把書讀好。我覺得自己就是最好的例子。我總想着吃得好些,玩得有趣些,一點也不重視學習。媽媽說我幾句我還總是當作耳邊風。看看李根,想想自己,我的思想是多麼愚蠢,多麼可笑。

我們的童年充滿了快樂、幸福。一放學,我們面對的是文具店、點心店;可她卻面對着是幾個垃圾箱。一個本應還在爸爸、媽媽懷裏撒嬌的女孩,她又何常不想擁有好吃的零食,漂亮的衣服各式各樣的玩具呢。可這一切對於一個失去父愛和母愛的小女孩,是多麼奢侈的事。我是家裏最幸福的人,有爸爸媽媽愛,有爺爺奶奶疼。我是一個弱不禁風的小女孩,要爸爸媽媽照顧,可是李根誰來照顧誰來疼呢?她只能在夢中擁有這些……

李根那驚人毅力給我做出榜樣,今後,我一定會用行動來證明吃苦和勤奮永遠是人們最大的財富。

第12篇 經典誦讀有感1000字

告訴你們,通過誦讀經典詩文,我走進了一個妙不可言的世界。我知道了什麼是儒家風範,什麼是道家精髓,什麼是千古美文……“經典”雖然看上去年紀一大吧,其實火力旺盛的很。他流傳了千百年,從“人之初,性本善”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由“道,可道,非常道”至“天將降大任與斯也”,從《歸去來兮辭》到《蘭亭集序》都熠熠地展示着它博大精深的魅力。

其中“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天天掛在我口中。那就是許多人行走,他們之中必然有我的老師。這句讓我收益非淺的詩句,就是出自於儒家的聖賢孔子之口。這句之所以能讓我受益非淺,是因爲它包含着一個哲理:“能者爲師,虛心請教。”你見過高山吧?它是那樣雄偉綿延!你見過大海吧?它是那樣壯麗無邊!山之高,是因爲它不排斥每一塊小石頭;海之闊,是因爲它聚集了千萬條小溪流。如果你想具有高山的情懷和大海般淵博的知識,是否就應該善於從生活中尋找良師益友,吸收他人的點滴長處呢?這也是曹操的短歌行中的“山不厭高,水不厭深的哲理”啊!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就拿我們班來說吧!在這個57人的集體裏,就有我許多的良師益友:作文天才徐嘉遠;唱歌能手周知奕;小書法家沈楠傑;管理專家王親雲……他們的才華和智慧都值得我好好學習。這樣我不就可以在這萬頃綠田中增添自己更多知識的養分嗎?這正是《論語》孔子傳與我的做人學問的道理呀!

真的,人的一生猶如一條長路,有許多的岔道,我們有時會走錯路,但有人會來提醒你,它就是國學就是經典詩文,因爲它聚集了所有成功人的經驗,是民族智慧的結晶,其價值歷久彌新,我們沒有理由不繼承和發揚這一民族的瑰寶。而且對於我們少年兒童來說讀誦經典,自幼就開始接受五千年文化的薰陶,就定能奠定一生優雅的人格。讀誦經典的同時也可以提高我們的古文和白話文水平,有助於我們對其它知識領域的領悟和旁通,更能促進各科學業的進步。

假如說我們的心田是一塊最普通的土地需要陽光、雨露、肥料和辛勤的耕耘,那經典詩文就是那陽光、惠風和細雨。只要你願意時時刻刻去吮吸去領悟去誦詠,那我們的理想之花一定會開得更豔持得更久。

那我們就繼續誦讀吧!好好地擁有它,記住它。讓它來淨化我們的心靈,讓它來耕耘我們心中的土地,提升我們的品位,弘揚中華民族之精髓,更讓它引領我們克服重重困難,向成功邁進吧!

海門市實驗小學五年級 馮佳傑

第13篇 國學《三字經》讀後感350字

國學《三字經》中含有古代人民的智慧,讓後人讀後感悟如何做人的道理。

《三字經》中有一句話:“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句話的意思是:人一生下來的時候本性都是好的,只是由於後天的成長過程中,學習環境和生活環境不一樣,性情也就有了好與壞的差別。

《三字經》中還有這樣的詩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意思很清楚,一塊玉石不經雕琢是不能成爲一件玉器只是一塊玉石。人不學習不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是合適什麼是不合適。而“爲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意思是說:孩子小時應特別注重三個方面的學習:親近良師、親近益友,要學習禮貌懂規矩。

通過學習這些詩句,給我們講了怎樣做人的道理,教育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要養成優良的品質,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長大才會成爲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才能把祖國建設的更加富強。

四川省延秀小學四年級:張韻煬

第14篇 一個經久不衰的充滿哲理的童話——讀《小王子》有感900字

假期中,我閱讀了這本充滿哲理的童話——《小王子》。通過閱讀這本書,我認識了一個永遠不想長大,也不會長大的小王子,小王子居住的星球很小,雖然住所很小,但帶給小王子生活的樂趣卻很多,尤其是小王子的那枝玫瑰花,玫瑰花驕傲又美麗,用自己獨有的柔情眷戀着小王子,小王子深深的愛着她,但是敏感的小王子因爲一次惱怒面對玫瑰花的愛產生了懷疑。於是小王子走了,離開了他愛的星星,離開了他愛的玫瑰花。一段憂慮的旅程從此開始。飛行員聖凱克蘇佩裏6年前因飛機故障迫降在撒哈拉沙漠,在沙漠的那段時間他遇見了小王子,交談得知小王子來自另一顆星球,聖埃克蘇佩裏很是興奮,接着小王子又向聖埃克蘇佩裏講述了自己星球上和另6顆星球上的一些事,其中小王子拜訪的6個星球上先後遇見了國王,愛虛榮的人、酒鬼、商人和愛點燈的人,其中點燈人留給我的印象最多,點燈人居住在所有星球最小的一顆,星球上只能豎起一盞路燈和住一位點燈人,小王子怎麼也想不通,小王子怎麼也想不通,在這天空一隅,一顆又無房又居民的行星上,路燈和點燈人有什麼用,小王子舉得這個點燈人挺荒唐的,至少比得過那個國王、愛虛榮的人、鬼和商人;至少每一次的點燈彷彿在天空中又誕生了一顆星星或綻開了一朵花,當熄滅燈時,又似花兒或星星入眠。這顆星星每分鐘轉一圈,這可累壞了點燈人,他必須停也不停的點燈和熄燈,但這也值得我們學習,那些爲了自己而不爲他人着想的人得不到幸福。

想一想生活中也有這樣的“點燈人”,比如每天天未亮就辛勤勞作的環衛工人們,他們的工作又髒又累,但他們從來不抱怨,一心一意的幫助城市“美容”,雖然也有些人抱怨自己的命運如此坎坷,可看到市民走在大街上發自內心的讚揚的笑時,他們也忘卻了之前的抱怨,比之前更加充滿了力量,再次投入到自己的工作崗位中來。

《小王子》是一部童話,一部寫給兒童的作品,寫給“還是孩子時的人們”。這本小說的語言簡單、純潔又哀婉惆悵,又簡單明瞭的語言寫出了令人感動的富有哲理的韻味。,這也是一本可以在任何年齡讓自己再感受一次純真的愛,再爲純真的愛感動一次的書。

江蘇南通江蘇省海門中學附屬實驗學校初一:透明人1

第15篇 《林清玄散文集》之不孝的孩子 讀後感600字

讀了《林清玄散文集》後,我內心有着許多感想。在這些散文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不孝的孩子》。這是一篇簡短但意義深刻的散文。

散文中寫到了一位老先生,他在臺灣的兒女一開始對他很好,可老先生找到大陸的兒子後他們就變得非常不孝順,因爲他們怕大陸的大哥也來搶老先生的遺產。

文中作者認爲:就算分給大陸的大哥一部分遺產又怎麼樣,何況父親還沒有死,財產還不知道怎麼分!老人也認爲:既然這麼不孝,連一毛錢也不要留給他們。但是話又說回來他也不會真的那樣做,總是自己的孩子嘛!

這則故事中的兒女能這樣對待自己的父母,真是讓人寒心。這世間能有多少子女體貼,孝順父母的心呀?捫心自問,父母從小養育我們,培養我們,含辛茹苦把我們撫養成人成才,到最後我們能給予父母什麼樣的關懷呢?我們又爲父母做了多少呢?也許有的同學認爲父母爲我們洗衣、做飯、供我們上學都是天經地義的,稍有不樂意還會耍犟脾氣。試問,當你過生日吃着父母爲你準備的可口飯菜、香噴噴的蛋糕,你可知道父母的生日是幾月幾日;當你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裏讀書時,你可知道爸爸爲了你能有安逸的生活條件,正在外辛苦奔波;當你晚上躺在鬆軟的席夢思上甜甜入睡時,你可知道媽媽還在燈下爲你織毛衣……

孝敬父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百事孝爲先”,我們應該從小養成孝敬父母的好習慣,懂得回報,學會感恩。爲我們的父母譜寫一曲愛的讚歌。

上海黃浦區黃教院附屬中山學校六年級:曾經死者

第16篇 《孝女繩》讀後感750字

《托起心中的太陽》這本書裏有一個個感人的故事,其中,《孝女繩》這個故事令我感動。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讀五年級的小女孩,她叫李根。她的爸爸得了嚴重的肺病,導致一側肺壞死,兩耳失聰,語言能力基本喪失,長期臥牀不起,爲了給爸爸治病,花光了家裏所有的積蓄,媽媽不堪重負,悄然離開了這個搖搖欲墜的家,從此李根的童年浸滿了淚水。;媽媽走後,李根就成了這個家庭的頂樑柱,她不但要學習,還要料理家事,照顧爸爸。可她只不過是一個五年級的女孩子,卻要承受比我們這些同齡的孩子大幾十倍、幾百倍的壓力,她承受得了嗎?她不但不氣餒,反而更加堅強了,她爲了讓爸爸扎針吃藥叫醒她方便點,便用一根尼龍繩系在爸爸的手腕上,另一端就係在自己的腳腕上,只要繩子一動,李根便會起牀,在爸爸牀前問寒問暖,問長問短……從此,就有了這根堅韌不摧的“孝女繩”。

我讀了這個故事熱淚盈眶,這個小女孩是那麼堅強,12歲就撐起一個家太了不起,她頑強的意志讓我敬佩,她的精神讓我深深感動。

再說說我得家吧,我有一個幸福的家,和睦溫馨的家庭生活讓我不知道什麼叫艱辛,生活中雖然我也幫父母幹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但更多的還是父母對我的關愛。每天早晨,媽媽總是悄悄地起牀,準備好早餐,再一遍遍地催我起牀;晚上,上了牀,爸爸還會把他從報紙上看到的好文章給我看,與我交談……如果可以,我真想分一些我的幸福給李根;如果可以,我真想幫李根分擔一些勞累;如果可以,我真想讓李根和她爸爸也幸福,豐衣足食,生活的快快樂樂:背上新書包和同學一起去上學,過年和爸爸一起出來逛街買東西。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這也是形容李根的一句話,俗話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我想李根能撐起一個家,也有能力一片更加絢麗燦爛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