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大班教案【合集10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合集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3W 次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大班教案【合集10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在記錄的基礎上,學習用統計表進行統計,知道統計表能夠統計出點子數出現的不同次數。

2、初步學習製作統計圖,感受統計表給我們的活動帶來的好處。

3、對統計活動有興趣,能夠積極地參與。

活動準備:

幼兒一人一個小筐(一顆骰子、三張記錄表1、2、3、統計表、記號筆)。每組一盒水彩筆,教師準備一個大骰子、大的三張記錄表。

活動過程:

一、出示骰子,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師:這是什麼?你們玩過嗎?(出示一個大骰子)我們一看骰子是由幾個面組成的啊?(6個)那每個面上的`圓點都一樣多嗎?(不同)師:那這上面的是什麼呢?根據幼兒的回答認識不同的點數。今天我們就來玩一個扔骰子的遊戲。

二、學習記錄與統計(一)第一次玩扔骰子1、教師講解要求:我第一次扔出幾點,第二次扔出幾點,第三次扔出幾點……有什麼好辦法幫我把每次扔的點子數都記住?引出記錄。

師:我請來了記錄表,我們扔的次數多了,一下子記不得了,就用這個記錄表來幫忙。

2、幼兒邊玩骰子邊記錄,注意記錄的時候從小紅旗開始記,扔一次,記一次,一格一格往後記。

3、小評:請兩位幼兒來介紹。一個幼兒介紹自己所記錄的點數,另一個幼兒除此以外回答問題。提問:哪個點數出現的次數最多?哪個點數出現的次數最少?

有什麼好的記錄表我們一看就明白哪個點數出現的次數最多,哪個點數出現的次數最少?引出統計。

(二)初步學習統計1、出示統計表(統計剛纔扔的次數)師:這是一張統計表,下面的1表示1點,那2呢?可以表示幾點?3呢?……如果我扔1點,那我們可以在1上面作個標記。我喜歡用三角,第二次是5點,就在5上面畫個三角……(邊介紹邊演示):你們可以用你們喜歡的圖形來記錄。

2、幼兒記錄(用自己喜歡的圖形表示):你們也來試一試,看一看哪個點數扔得最多?哪個點數最少?

3、講評:請你們來說一說結果怎麼樣的。

:剛纔我也玩了這個遊戲,做了統計圖,看看我哪個點數出現的次數最多,哪個點數出現的次數最少。哪兩個點數出現的次數一樣多。統計表真好!

(三)出現條形統計圖:邊講解邊演示有了統計表,我還給它做了一個統計圖,橫的還是表示我們扔出的點子數1、2、3、4、5、6,豎的表示什麼呢?請你看仔細了,我要變魔術了!1拋了5次,我……這就是大人們在日常工作中經常會用到的條形統計圖!

幼兒操作:給你的統計表也做一個漂亮的統計圖吧!

講評:請你來介紹一下你的統計圖吧!

三、:我們下次去仔細地觀察一下日常生活中的統計圖,看看他們表示的是什麼意思?自己也做一做!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初步感受樹與土壤相互依存的關係·瞭解樹與其它動植物的一些生態關係,萌發對樹、對自然界的熱愛之情。

重點難點

重點:初步體驗樹與土之間的相互依存關係

難點:認識動植物間相互的聯繫活動準備

經驗基礎:

知道樹的一般結構

物質準備:

與植物園的工作人員聯繫,作好參觀前的準備工作活動過程。

一、帶幼兒參觀植物園,看各種各樣的樹,發現它們的共性,如都有樹葉、樹枝、樹根,樹根都駐紮在泥土裏等,初步感受它們的生活環境。

二、觀察樹的不同種植位置與種植方式,瞭解不同的樹,有不同的生活習性,初步感受樹與土的關係。

三、觀察樹根,想象樹根在地下是什麼樣的?它在土裏幹什麼?初步探索樹與土的關係。

四、樹蔭下幼兒自由遊戲,發現樹與其他動植物的'聯繫,如:掉落的果子、纏在樹幹上的藤條、樹上的鳥窩、螞蟻咬的樹洞等,讓幼兒與樹親密接觸,體驗樹的生態意義,感受自然界錯綜複雜的聯繫。延伸活動生成活動:探索小動物怎樣在樹下做窩。

(二)活動目標

初步感知土壤易鬆散的特性·進一步感知土壤與動植物的關係·體驗種植的樂趣,萌發熱愛土壤的情感

重點難點

重點:瞭解土壤的特性,體驗種植的樂趣,萌發熱愛土壤的情感

難點:進一步感知土壤與動植物的關係

活動準備

經驗基礎:幼兒玩過泥

物質準備:各類挖土的工具、盆子、小樹苗、小花苗等

活動過程

一、在戶外的泥地上,爲幼兒各類挖土工具,幼兒自由玩泥,體驗玩泥的樂趣。

二、看看泥土裏有什麼?引導幼兒發現,泥土裏居住着許多小昆蟲,如蚯蚓、螞蟻、小爬爬蟲等,泥土是它們的家,啓發幼兒保護泥土的願望。

三、談活:泥土有什麼用?

四、實驗:給幼兒一盆水,把泥土放在水裏,體驗土在水裏容易鬆散的特性。

五、爲幼兒易於幼兒種植的小樹苗、小花苗,師生共同在土裏孕育生命。延伸活動觀察記錄小樹苗、小花苗的生長狀況

(三)活動過程

一、故事《小麻雀遠遊》

提問:

1.小麻雀一開始生活在什麼地方?

2.小麻雀遠遊來到了什麼地方?碰到了什麼麻煩?爲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

3.小麻雀最後回到了什麼地方?活動目標·進一步瞭解樹與土壤脣齒相依的聯繫·萌發愛護自然、保護土壤的願望

重點難點

重點:瞭解土壤的破壞給人類帶來的危害

難點:知道怎樣愛護和利用自然

活動準備

經驗基礎:初步瞭解樹與土壤的關係

材料準備:泥土流失與沙塵暴給人類生活帶來危害和體現樹根在土裏的生長狀態及怎樣從土裏吸收水和養份的課件

二、演示課件,瞭解泥土流失,提問:1.泥土流失是怎麼回事?2.泥土流失會給人類的生活帶來了怎樣的危害?

三、怎樣預防泥土流失的談話,提問:1.爲什麼會造成泥土流失?2.我們該怎樣做才能防止發生這樣可怕的事?

四、演示課件,瞭解樹根在土裏的生長狀態及怎樣從土裏吸收水和養份。提問:1.樹根是什麼樣的?2.樹根在土裏幹什麼?對土壤有什麼好處?

。延伸活動師生共同製作大幅宣傳畫:愛護樹木、愛護土地。

活動評析

一、設計意圖根據幼兒的心理髮展特點,激發其探索周圍世界、瞭解周圍世界的願望,使其在很小的時候就真正地去喜歡這個世界、欣賞這個世界,並用自己力所能及的行動去關心這個世界是我設計本次活動的宗旨。本次系列活動圍繞着幼兒所熟悉的“樹”與“土壤”展開三個活動。

活動一,利用幼兒園有利的地理環境,組織幼兒參觀植物園,使幼兒在與樹、土壤的親密接觸中體驗樹的生態意義。

活動二,側重於讓幼兒在運用工具進行玩泥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泥土與動植物的關係。

活動三,利用直觀形象的課件,深層次地向幼兒介紹樹與土壤脣齒相依的聯繫,使幼兒瞭解到一些平常生活中很少接觸到的內容。三個系列活動各有側重,逐步提高深度。本次系列活動讓幼兒在玩中探索,激發幼兒對自然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進而將認識提高到利用自然、重視自然界的高度。

二、活動評析通過幾次活動,發現幼兒對事物,特別是對自然物關注能力提高了,探索的慾望增強了,喜歡對事物的來龍去脈窮追不捨。對植物、動物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常常會自發地爲小動物找家,給植物澆水,並對成人不經意的破壞活動大聲抗議。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學習用彩泥製作玉蘭花,掌握搓、壓扁、擀圓、包裹的造型方法。

2.感受玉蘭花的色彩美和造型美。

活動準備:

橡皮泥適量、塑料長吸管、玩具擀麪杖等材料。

活動過程:

1.觀察玉蘭花的有關圖片。

2.教師出示自制的'玉蘭花,簡單介紹玉蘭花的製作步驟,引導幼兒講述製作玉蘭花的步驟。

(1)取少量的橡皮泥揉勻,然後搓成長條分成如桂圓大小的5~6粒小圓球。

(2)先將一粒小圓球壓扁,在取小滾輪將彩泥衣衣擀成圓形。

(3)將擀好的花瓣兩瓣一組對稱包裹住吸管,上下分出3個層次。

(4)將花瓣向外舒展最外一層幾乎平躺,其他兩層依次打開,完成製作。

3.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能用響亮自然的聲音、歡快的情緒演唱歌曲。

2.感受三拍子的旋律,學習強調句頭重音演唱三拍子的歌曲。

3.體驗多種形式集體表演的樂趣。

活動準備:

音樂《我們大家跳起來》、幼兒自制面具若干、三拍子節奏卡一張、圖譜

活動過程:

一、欣賞樂曲,感受三拍子的節奏特點。

引導語:(出示面具)今天是個特別的日子,我們將要舉行歡樂的假面舞會,我要邀請一個朋友作爲我的舞伴哦,聽,舞會的樂曲響起來了!

教師隨着音樂做三拍子的邀請動作 (重音拍手,後兩拍邀請),讓幼兒直觀

受三拍子音樂的'特點。

師:看清楚我是怎樣邀請舞伴的嗎?一起來學一學。

 二、完整欣賞歌曲,熟悉歌詞。

A、欣賞歌曲,熟悉歌詞

師:歡樂的舞會自然少不了優美的歌聲

師:你聽到了歌曲裏唱了什麼?(根據幼兒回答內容出示相應的圖卡)

B、第二遍傾聽歌曲,學習歌曲。

師:現在我要跟着優美的歌聲來邀請舞伴咯。(教師完整清唱歌曲一遍,並邀請舞伴)

師:我是在歌曲的哪一句之後做出“請”的動作?

三.在遊戲中學習歌曲

1、邀請舞伴學習歌曲

師:在舞會上每個人都要邀請一位朋友作爲舞伴。誰學會邀請舞伴了?請他來試一試。(其他幼兒小聲跟着唱)

2、引導幼兒互相評價

四.創造與表現。

1.幼兒爲歌曲編配邀請動作。

2.鼓勵幼兒大膽的表演唱,把自己創編的動作展示出來。

五.集體表演。

幼兒自由選擇歌、舞、樂的表現形式,全班進行表演唱,充分體驗歌曲的歡快情緒。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複習10以內數的加減運算,會用算式列題。

2,通過討論知道有些文具是一年級小學生必備的,而有些文具是今後纔會用到的。

3,能大膽的發表自己的見解。

活動準備:用幼兒和老師共同收集的文具佈置“小小文具超市”。

幼兒每人一份錢。(錢的數目從5~10)、每組一個塑料框

計算用的紙和筆。

有關“文具”的文字卡片若干。

活動過程:一,超市買文具

1,教師:“再過不久,我們小朋友即將讀小學一年級,上學時需要文具,今天,請小朋友到”文具小超市“買你們需要的文具。”

2,每位小朋友從塑料框那那一份錢,請你用手中的錢去買文具,要求買的文具的`總價格就是你手中的錢的數字。

3,幼兒根據各自不同的數字購買文具,並用算式列出所購買的文具式題。

4,請個別幼兒說說:我買了……文具,算題是……。

二,討論:哪些文具是一年級所必須準備的?

1,每組小朋友把買來的文具都集中在一起,大家看一看,這些文具是不是一位一年級小學生必須準備的。

2,小組成員之間相互討論,並能做出適當調整。

鼓勵幼兒把重複或者不需要的文具放回超市,並重新拿回一些大家認爲是必須的的文具。

3,集體討論

請個別小組展示所購買的文具。

(1),請大家看看,哪些文具是一年級小學生必須準備的?說說你們的理由?

(2),幼兒邊說老師邊出示相應的文字卡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會避免受傷。

2、培養幼兒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的好品質。

3、加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4、培養幼兒動腦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5、培養幼兒大膽發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受傷的事例圖片

活動過程:

1、啓發幼兒結合生活經驗,談談有關燒傷、燙傷、破傷的情況

教師:小朋友你們有沒有不小心被燙傷、燒傷或者是摔到跌破、劃破過呢?那是怎麼樣的呢?有什麼感覺?

2、教師引導幼兒通過討論的方法瞭解應該怎樣避免受傷

(1)教師鼓勵幼兒討論預防燒傷、燙傷、破傷的方法:小朋友有時候會不小心受傷,那我們平時應該怎樣做才能避免受傷呢?(教師提供時間給幼兒結伴討論,同時深入到幼兒的討論當中,聽聽幼兒們說的'有關情況是怎樣的。)

(2)教師用提問的方式幫助幼兒鞏固記住平時生活中應記住的問題:中午老師在盛午飯的時候小朋友能不能靠近?能不能在教室裏面跑跳呢?在平時能不能亂跑?玩耍得很過分呢?媽媽煮飯時能不能站在旁邊呢?能不能玩火?能不能玩尖利的東西?

3、教師向幼兒簡單介紹受傷後自救的方法

(1)教師引導幼兒討論:如果大人不在身邊,你或者別人受傷後,你該怎樣做?

(2)教師總結:如果燒傷、燙傷,可以把傷口露在外面,用冷水沖洗,然後馬上請大人幫忙等。

4、總結評價,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在這節課中,幼兒的活動積極性高,師幼配合較好,大多數幼兒知道了如何保護自己,課堂氣氛熱烈。但在第三環節中,個別幼兒對一些簡單的自救方法會說,實際生活中卻不會操作,如果這一環節在設計時還加進情景練習,效果會更好!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提高幼兒的交往能力,讓幼兒在集體舞中感受交往的快樂。

2.熟悉音樂的旋律,並通過舞步走、跳錶現出來4拍的節奏。

3.初步學習聽辨4拍延長音,學會曲線走交換舞伴。

活動重點、難點及解決措施:

重點:在相互合作的基礎上,充分利用空間,進行集體舞的表演。通過教師的參與,語言提示,幼兒練習解決。

難點:運用分配公主與王子的角色,分組練習曲線走,讓幼兒在4拍延長音中掌握曲線交換舞伴的方法。

活動準備:

1、音樂《賓果》、《鐘聲》、《郵遞馬車》。

2、頭飾:王子的桂冠,公主的頭紗。

3、提前瞭解《灰姑娘》的故事內容。

4、事先排好的集體舞。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

師:“小朋友,你們都聽過灰姑娘的故事嗎?在故事中,王子爲了找到一位美麗的公主,舉辦了舞會,在舞會上王子拉着灰姑娘的手不停的跳舞。他們跳的'什麼舞呢?聽,舞會的音樂響起來了。”

(二)過程:

1.幼兒帶着問題欣賞音樂(一段),教師隨音樂向幼兒介紹舞蹈內容。

師:“王子拉着公主的手;大家一起圍成大圓圈;互相交換舞伴握手。”

2.聽音樂,欣賞集體舞。(四段)

師:“小朋友,你們從音樂中聽出來他們是怎樣跳舞的嗎?今天,我把舞會中的王子與公主們都請到了我們家,他們要爲小朋友表演,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看看他們是怎樣跳的。”(幼兒示範集體舞)

3.分段學習動作,重點學習曲線走交換舞伴。

師:“王子和公主跳的是宮廷舞,你們覺得有意思嗎?想學嗎?現在,就請帥氣的王子找到自己美麗的公主併爲她帶上桂冠,一起到前面來隨着音樂,跳舞吧。”

(1)在教師語言的引導下,幼兒站雙圈。

(2)在教師的提醒下,幼兒聽着第一段音樂手拉手面向圈上雙圈行進走。

(3)第二段由雙圈變成一個圈,手拉手在圈上側身跳,側身跳時注意保持圓圈的大小。

(4)第三段看教師示範、講解順時針曲線走交換舞伴,瞭解交換舞伴的方法。先在圓圈上分組聯繫(王子不動,公主練習曲線走;公主不動,王子練習曲線走),然後再集體練習(不聽音樂,教師語言提示),最後跟音樂練習。

(5)邊聽音樂邊做交換舞伴的動作。

5. 聽音樂完整的表演集體舞。

師:“王子和公主真聰明,這麼快就學會了,那我們連起來完整的表演一遍好嗎?”

(1)(兩段)在教師語言的提示下,幼兒邊聽音樂邊完整的表演集體舞,逐步熟悉動作的順序及交替規律。

(2)(四段)幼兒傾聽音樂,獨立完成集體舞的表演。

6. 釋放活動:(音樂《郵遞馬車》)

(音樂:敲鐘的聲音)師:“十二點的鐘聲敲響了,王子和公主要駕着自己的小馬車回城堡去了。”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體驗探究人體奧祕的興趣,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

2.進一步認識人體各消化器官的名稱、功能和食物在人體內消化吸收的過程。

3.能說出保護各消化器官的方法。

活動準備:

1.煮熟的'黃豆一盤。

2.多媒體課件:《小黃豆的旅行》(包括:故事-小黃豆的"旅行"、消化器官排序圖、健康飲食衛生拍手歌、健康知識搶答題。)

活動流程:

一、談話導入,品嚐黃豆,激發興趣。

二、觀看課件,瞭解消化器官名稱、功能和食物在體內消化吸收的過程。

三、談話討論,保護各消化器官的好方法。

四、健康知識搶答活動活動延伸玩健康行爲棋。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電是怎樣傳輸到家裏的。

2.知道電池的正確使用方法。

3.初步掌握安全用電的基本常識。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5.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活動難重點:

瞭解電是怎樣傳輸到家裏的。

電池的正確使用方法。

活動準備:

大電池若干節、電線3若干根(大約1尺5)、小燈泡若干個、各種型號的電池、手電筒一把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通過提問,引起幼兒對活動的興趣。

1.“小朋友,想一想在我們生活中有哪些東西需要用電呢?”(電視機、錄音機、燈棍、消毒櫃、空調等)。

2.“這麼多東西都需要用電,你知道電是從哪裏來的嗎?”(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回答)

教師小結:我們國家在很多地方建有發電站,有用火力發電的火力發電站,用水力發電的水力發電站。還有用風力發電的風力發電站。這些發電站發好電後,電工叔叔通過長長的電線把電傳到工廠、醫院、商店、幼兒園和小朋友的家裏等所有地方,照亮城市,照亮千家萬戶。

師:“電工叔叔的本領大嗎?”(大)“你們長大了想不想也當一名電工?”(想)

二、基本部分:

小實驗:燈泡亮了

1.教師出示手電筒:

提問:(1)這是什麼?(手電筒)

(2)它有什麼用?(照亮路)

(3)在沒有電的地方我們可以用手電照亮路,你們知道手電是靠什麼發光的嗎?(電池)

2.教師出示電池:

提問:

(1)這是什麼?爲什麼叫它電池?(因爲它裏面儲存着電)

(2)它裏面儲存的電量比較少,可供一些小電器使用,(如:手電筒、電動玩具)

(3)還有什麼東西用電池?(電動剃鬚刀錄音機手機遙控板電子錶等不同型號的電池可給不同的電器供電。)

(4)今天老師還給小朋友準備了一些電線、小燈泡,小朋友想想並動手操作,看怎樣可以用電線把電池裏的電傳輸給小燈泡,使小燈泡亮起來。

3.幼兒探索操作,教師指導。

小朋友,通過這個小實驗,你發現了什麼?

小結:小朋友都明白了電池有“+”、“—”標記,“+”叫正極,“—”叫負極,電流從正極通過小燈泡和電線流入負極,負極通過電池再流入正極,電流不斷循環流動,小燈泡就會亮起來。

4.幼兒兩兩合作探索操作:用兩節電池怎樣可以使小燈泡亮起來?小燈泡又有什麼變化?

小結:電量越大,小燈泡越亮。有的小朋友說:“我想讓小燈泡更亮,,就用5節6節電池連接,這樣可以嗎?這樣是不可以的,每個用電器,它的用電量是有限的,如果超出了他的用電範圍,就會損壞電器。

5.教師提問:“小朋友學會了電工叔叔的本領,能使小燈泡亮起來,你們真棒!那你們知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怎樣安全用電嗎?”

三、結束部分:

討論:日常生活中怎樣安全用電?

1.不用溼手、溼抹布觸摸燈頭、開關、插座和電器。

2.電器使用完畢後應拔掉插銷。

3.不要在高壓線附近玩耍,不要爬電杆。

4.不要在電線附近放風箏。

延伸活動:

提供手電筒、電動玩具,供幼兒操作,探索電池的正確使用方法。

反思

在大班科學活動《神奇的電》中,目的在於讓幼兒瞭解電的來之不易,要知道節約用電,並知道電的正確使用方法,初步培養幼兒安全用電的.意識。

活動過程中,第一環節,我通過提問,讓幼兒根據已有經驗說出生活中的電視機、空調、微波爐、洗衣機等等都需要用到電,讓幼兒知道我們的生活中離不開電,並瞭解了電是從發電廠傳輸過來的。探索是兒童的本能衝動,好奇、好問、好探究是兒童與生俱來的特點,因此,在第二環節,通過小實驗“小燈泡亮了”,充分調動起幼兒好奇心和探究慾望,他們在親身感受、體驗和發現中提高能力,達到科學教育的價值取向。幼兒在操作過程中,自然而然的掌握了電的正確使用方法,並瞭解了電流是不斷循環流動的。第三個環節,通過討論,得出了幾條安全用電的基本常識,並適時的對幼兒進行了安全教育。

活動過程中,幼兒的學習興致很高,探索慾望很強,每一位幼兒都能積極動手去探索,三個環節環環相扣,很好的完成了活動目標,效果很好。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知道新科基地是洛陽,新科產品舉世聞名,是國際知名產品。

2、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意願,能大膽地闡述自己瞭解的新科,暢想未來的新科產品。

3、親手製作新科產品,鼓勵他們想象創作出未來的產品,感受創作後的歡樂和動手的樂趣。

4、培養幼兒熱愛家鄉的情感和家鄉自豪感。

活動準備:

1、自制新科影碟機、電視機、錄音機、空調等。

2、大幕布。

3、錄音機、磁帶、碟片、影碟機等。

4、童話劇表演。

5、幼兒操作材料:瓶子、蓋子、泡沫、盒子、皮筋、水彩筆、雙面膠、透明膠、彩紙等。

活動過程:

 一、表演吸引幼兒,切入主題。

幕後配音出示新科影碟機:小朋友,你們認識我嗎?知道我的名字嗎?今天我們新科娃娃給大家帶來了一個節目,你們想看嗎?

表演開始。教師提醒幼兒注意欣賞。

 二、通過感官直接瞭解新科的情況。

師:小朋友剛纔我們看了表演知道新科到底有哪些產品?新科工廠建造在哪裏?除了洛陽有工廠,其他城市也有工廠嗎?在哪?

你們想知道新科的另外一些情況嗎?好,那我們一起來看看錄像裏是怎麼介紹的'。

1、幼兒觀看錄像。

2、教師提問:

新科工廠建造在哪?

錄像裏介紹的是什麼產品?

影碟機是怎樣的?

請你學學裏面的話。

三、暢想新科的未來。

師:小朋友我們洛陽有新科,你們心裏高興嗎?那你們想說些什麼?

新科的設計員叔叔、阿姨們真能幹!真偉大!

小朋友等你們長大了你們想當新科工廠的設計師嗎?那你想爲新科廠設計些什麼產品呢?

鼓勵幼兒大膽講,及時給予獎勵,送上一朵小花。

四、動手做做未來的新科 產品。

師:小朋友今天大家都來當一回新科設計師,都來爲新科工廠作貢獻好嗎?那開始吧,看誰最聰明、手最巧!

幼兒動手製作。教師鼓勵幫助能力一般的幼兒。

 五、評價、展示作品。

總體評價意見:

優點:

1、本次活動能從家鄉的資源出發,選材因地制宜,富有特色,適合幼兒的年齡特徵

2、教學準備充分,能利用電化教學手段,使孩子在活動中動手操作的能力得到充分的發揮,符合幼兒好動的特點。

3、整個活動過程清晰,設計巧妙,思路明朗。

4、本次活動能滲透關心、愛護別人的教育,培養幼兒尊重勞動者的情感,萌發幼兒愛家鄉的情感。

建議:

談話活動時間可以稍微縮短一點,知識經驗的準備還需更充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