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四年級語文《孫權勸學》教學教案

四年級語文《孫權勸學》教學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7W 次

  【教學設想】

四年級語文《孫權勸學》教學教案

本文節選自《資治通鑑》,寫的是呂蒙在孫權勸說下“乃始就學”,其才略很快就有驚人的長進而令魯肅歎服並與之“結友”的佳話。根據新課程標準讓學生能“閱讀淺顯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爲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培養學生在課堂內外討論問題,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的理論,將本課設計爲:應引導學生正確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以學生表演故事情節,多角度評價表演,形象地感知人物語言和人物形象爲主,教師積極參與,適時點撥爲輔的教學形式。另外,可將呂蒙與方仲永作比較,進行延伸遷移,貫徹“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理論。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 識記重點字詞,理解文章內容。

⑵ 掌握本文有關的文學常識。

⑶ 學習運用“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語

2、能力目標

⑴ 朗讀課文,揣摩文中言簡意豐,生動傳神,富於情味對話描寫,體會人物各自說話時語氣、神態和心理,揣摩人物的性格特徵。

⑵ 使學生懂得“善勸”“好學”的重要性。

3、德育目標

理解刻苦治學,不斷提高自己的學識修養,於國於己都意義重大,勉勵同學要重視學習,養成讀書的好習慣。

4、教學重點:

⑴ 積累文言詞語,理解“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語。

⑵ 體會人物語言的情味。

  【教學方法】

1、朗讀法。根據本文以對話爲主的特點,引導學生反覆朗讀,可聽讀、齊讀、思讀、分角色讀等。

2、表演法。將本課設計爲以學生表演故事情節,教師適時點撥教學形式,領會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說話時的口吻、神態和心理,再現人物形象。

3、討論法。培養學生在課堂內外討論問題,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習慣,使學生懂得“善勸”“好學”的重要性。

4、競賽法。進行快速背誦競賽,激發學生的趕超意識。

  【教學時間】

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前面我們學習了《傷仲永》一文,文章寫方仲永從幼年聰慧過人,卻因其父“不使學”而“泯然衆人”。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有關古人年長始學,學有所成的文章,它就是《孫權勸學》。

二、題目、作家作品簡介

1、孫權,字仲謀,三國時期吳國的國君。呂蒙,字子明,三國時期吳國的名將、本文寫的是呂蒙在孫權勸說下“乃始就學”,其才略很快就有驚人的長進 ,令魯肅歎服並與之“結友”的佳話。

2、這篇文章選自《資治通鑑》,由同學來介紹一下相關資料。

⑴ 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北宋政治家、史學家。

⑵ 《資治通鑑》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命名爲《資治通鑑》,司馬光編纂此書的目的是爲統治者治國提供歷史經驗和教訓。

三、初讀課文,正音正字

1、範讀。《孫權勸學》究竟怎樣勸呂蒙的呢?我們來了解一下文章,聽的時候注意掌握字、詞的讀音,注意重音、停頓等朗讀技巧。

  2、齊讀課文,熟悉內容。

四、譯讀課文,積累詞句,疏通文義,理清結構

學生結合課下注釋讀文章,疏通文意,有疑問的劃出來。

1、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當途:當道,當權

辭:推辭

治經:研究儒家經典

涉獵:瀏覽羣書,不作深入研究

見往事:瞭解歷史。

2、理解下列成語並學會運用。

吳下阿蒙:吳下,指吳縣,現江蘇蘇州;阿蒙,指呂蒙;比喻人學識尚淺。現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轉變方面,凡學識大進,或地位從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窮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語。

(例句)你還不知道嗎?小張已榮升爲經理,可不再是吳下阿蒙了。

刮目相待:刮目,擦擦眼,意思是改變舊看法,用新眼光看人。

(例句)經過刻苦學習,小海的成績突飛猛進,你對他可要刮目相待。

3、理解下列重點句子的含義。

① 蒙辭以軍中多務。(倒裝句)

理解爲:“蒙以軍中多務辭”,呂蒙用軍中事務多來推辭。以:拿,用,介詞。

② 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長兄怎麼知道這件事這麼晚啊!何:怎麼,爲何。

4、疏通文義,理清結構、

口譯課文,標出問題,小組探討,理清結構。

概括情節:孫權勸學(詳寫)──呂蒙就學(略寫)──魯肅贊學(側面描寫)。

  五、情景再現,表演課文內容,評價表演

1、表演故事。按自己的理解表演課文,儘量使用原文的語言進行對話,可進行合理的想象。

讓學生分小組表演,再抽一組上臺表演,其他同學認真觀看,準備評價表演。

2、評價表演。從表演有沒有把握好人物語言情味、人物形象等方面來評價。

⑴ 評價演員孫權

① 涉及到的語言情味有以下幾項。

Ⅰ “不可不學!”應該是怎樣的口氣?

用雙重否定的形式,語氣堅決,表現了孫權對呂蒙要求嚴格,同時嚴厲中又可見關心、厚望。

Ⅱ “孤豈欲卿治經爲博士邪?”應該怎樣表達?

“邪”表示反問語氣,譯爲“嗎”,隱隱可見孫權對呂蒙不聽勸誡的不悅神情和略帶責備的意味。

Ⅲ “卿言多勞,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爲大有所益。”應該怎樣表達?

反問句,語重心長,言辭懇切、鼓勵呂蒙求學。

⑵ 人物形象

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說出孫權應該具有什麼樣的特點?

(點撥:孫權的這番勸言,先揭示學習的必要性,再說學習的目的、方法,然後揭示學習的可能性,委婉的批評,最後現身說法,讀書的益處,表現出他的善勸。)

⑵ 評價演員呂蒙

① 涉及到的語言情味的有:

“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這句話表現了呂蒙當時怎樣的心情?

爲自己的進步深感自得、自豪,並不是埋怨魯肅,“乎”表感嘆語氣,相當於“啊”。

② 人物形象

虛心受教,善於學習。

⑶ 評價魯肅

“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一句可見魯肅當時怎樣的神情和心理?說明了什麼?

十分驚奇的神態,呂蒙的變化判若兩人,使魯肅既吃驚,又情不自禁地發出讚歎。這句話從側面反映呂蒙因“學”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長進。

  六、背讀課文,體驗反思,總結全文

本文通過寫呂蒙在孫權勸說下“乃始就學”,其才略很快就有驚人的長進,令魯肅歎服並與之“結友”的故事,強調了讀書學習對增長才略的重要作用。

  七、延伸遷移

比較方仲永和呂蒙的變化,你有什麼樣的啓示?

呂蒙:當塗掌事,乃始就學。年長乃學,學有所成

方仲永:五歲能詩,賢於材人遠矣。少年不學,一事無成。

  八、佈置作業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⑴ 蒙辭以軍中多務( )

⑵ 但當涉獵( )

⑶ 見往事耳( )

⑷ 即更刮目相待( )

2、翻譯下面文言句子。

⑴ 卿今者才略,非夏吳下阿蒙!

⑵ 土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3、語言運用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經過學習,呂蒙感嘆道“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三國志·吳志·呂蒙傳》,在你的周圍,你的朋友、同學、兄弟姐妹等等,他(她)們中有人發生變化嗎?請將這一變化寫出來。

  【教學反思】

《孫權勸學》是一篇自讀課,故事性很強,本節課教學重點放在了朗讀上,通過自由讀、齊讀、小組讀、分角色讀、演課本劇等多種形式的朗讀,理解課文,體會人物說話的語氣,把握人物形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在這節課中得以充分體現。培養了學生的概括、表達、表演等方面的能力,加以多媒體教學手段課堂氣氛相當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