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三年級語文教案(15篇)

三年級語文教案(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5W 次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年級語文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年級語文教案(15篇)

三年級語文教案1

  教學目標:

1.認6個生字,會寫8個字,參照“我的詞語庫”自主積累詞語。

2.會在默讀中思考,在朗讀中理解小男孩買黑色氣球的心理活動,理解賣氣球老人那段話的含義。

3.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認識到獲得成功的關鍵在於自信。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在默讀中思考。

  教學難點:

從老人與小孩的對話中,體會小男孩的心理活動,領會老人那番話的含義。

  教學準備:

小黑板、生字卡、燈片。

  教學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交流,導入課題。

1.高老師用和“我”約定的祕密,讓“我”找到自信,並“照亮我快樂的童年”,自信是一個人成功的關鍵。今天老師和大家再來學一個關於自信的故事。板書課題:自信。

2.齊讀課題。

二、指導初讀,感知課文。

1.讀好一文章有什麼要求?(正確、流利。)怎樣才能讀得正確、流利?(眼到、口到、心到。)哪些地方反覆讀?(難讀的字音、讀不通的句子。)

2.學生按要求自讀、教師巡視。

3.表揚讀書認真的學生,出詞卡投影,指定三個學生讀,準備後齊讀。特別注意平翹舌音、前後鼻音的讀音。

A組:

膚色關鍵貨車是否基礎驚訝

B組:

著名一窩蜂一件事興高采烈

色彩豔麗膚色拖驚訝

4.識記字形,指導書寫。

觀察B組中帶點的生字,自主合作學習,討論怎麼記住這些生字,並且介紹自己的識字方法。

如與熟字比較,記字形:蜂——峯:“峯”指的是山的尖頂,跟“山”有關,所以是“山字旁”。“蜜蜂”是昆蟲,所以“蜂”是“蟲字旁”。

加一加:“月”加“夫”,膚色的“膚”。

5.指導寫字。

a.讓學生觀察8個會寫字的筆畫、偏旁、部件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b.說說哪些是上下結構,哪些是左右結構,哪些是左中右結構。

c.小老師講經驗:各類字該怎麼寫。

d.學生描紅,教師巡視,注意糾正學生的寫字姿勢。

e.鞏固檢查,適當展示習字作業,點評進步學生。

三、檢查朗讀。

1.同桌互查,每人一小節輪讀(快的兩遍交換)。

2.指名6人分自然段朗讀,隨機正音,面向慢生(朗讀稍吃力的學生)。

3.師點評。

4.解詞體會。

(1)聯繫上下文多想想有助於理解詞語意思,不信試試。

(2)不理解的詞畫下來,默讀,用上法與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四、作業設計。

1.抄寫生字詞。

2.把自己喜歡的詞語或句子抄寫在“採蜜本”上。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1.小組之間比賽,認讀生字(要求:讀準音、聲音亮)。

2.上一課大家學了《自信》(板書課題),讀得非常認真,做到了“正確、流利”,但這還不夠,我們還要讀得有感情,今天

我們就一起來理解課文,把課文都讀得有感情。

二、讀文感悟。

1.默讀課文2、3段。(提出默讀的要領:心讀,既不能讀出聲,也不能動嘴脣。)

(1)思考:

a.膚色很黑的小男孩爲什麼偏要買黑色氣球?(自卑)

b.你從哪裏看出他內心的自卑?(相機指導朗讀“公園的角落裏……羨慕……不敢……”。)

c.他爲什麼會自卑呢?在課文中找出相關詞語。(“膚色很黑”“拖着殘疾的腿”)

(2)相機介紹:在當時的美國,存在膚色歧視即種族歧視。

(3)你在生活中有自卑的時候嗎?聯繫生活實際體會。設想你就是這個黑人小朋友,你會怎麼想?指導朗讀。

2.朗讀感悟,重點突破,學習4、5、6自然段。

(1)出示小黑板:

“記住,氣球能升起,不是因爲它的顏色和形狀,而是因爲氣球內充滿了氫氣。一個人能否成功,關鍵不在他的外表,而是要看他的心中有沒有自信。”

a.指名朗讀。這話是誰的話?(賣氣球的老人說的。)

b.你知道賣氣球的老人爲什麼要說這些話嗎?(他看出了這個小男孩的自卑。)你從哪裏看出來的?到課文中找出相關句子讀一讀。(“老人驚訝地看了看小孩”;聯繫到前文孩子們“興高采烈地追逐着這些色彩豔麗的氣球”。)

(2)分角色朗讀老人的話和小男孩的對話。(注意讀出小男孩的“怯生生”“略帶懇求”的語氣、老人的“慈祥的目光”“溫和”“驚訝”的語氣。在朗讀中再次理解這些詞語的意思。)

a.指名讀,並點評:誰能勝過他?

b.個讀,自由讀,體會小孩自卑膽怯的心理。

c.分組朗讀4、5自然段。

(3)再讀老人的話。

a.找出老人說這段話的態度。(老人一邊眯着眼睛看着氣球上升,一邊用手輕輕地摸了摸小孩的頭。)

b.老人這麼做的目的是什麼?(感悟出老人是在鼓勵小男孩。)

c.邊讀邊悟:讀老人的話,你明白了什麼?(前一句,揭示了氣球升起的原因是“氣球內充滿了氫氣”而不在於它的顏色和形狀。這裏隱含着一個道理:外表是次要的。後面一句,老人推論出“一個人能否成功,關鍵不在他的外表,而是要看他的心中有沒有自信。”)你是怎麼理解這句話的?(如果人是氣球的話,那麼升起來是成功,而自信就像氫氣一樣,是成功的關鍵。)

板書:氣球——人升起——成功氫氣——自信

d.指名讀,齊讀。

3.默讀最後一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對比體會。

討論:作者對老人的話爲什麼會“至今難忘”?(不僅因爲老人的比喻生動、準確、深刻,更重要的是作者的經歷證實了老人的話是正確的——從一個有殘疾的自卑的小男孩成長爲著名的心理學博士。)

4.。談談你讀了這個故事的感受。

三、實踐拓展。

小組合作:將課文改編成課本劇演出。

在編演時,教師提示:劇中人物除了小男孩和老人外,還有一羣活潑的無憂無慮的孩子們玩色彩豔麗的氣球。他們要在小男孩面前炫耀,甚至還有對小男孩的輕視。在表演中,再次體會感悟理解課文。

四、作業設計。

1.採訪你的家人、老師或有成就的人,請他們談談自信在人生經歷中的作用,並以此爲主題編出一份手抄報。

2.將你自己學習經歷中印證自信與成功關係的事例,講給家人或同學聽。

3.閱讀《尼克松敗於不自信的故事》《小澤征爾勝於自信的故事》。

三年級語文教案2

教學目標

1、自學生字雛、巢,理解運用相關詞語。

2、積累奼紫嫣紅、風平浪靜這類結構的詞語。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重點讀好閱讀芳草地中的兩句話。

4、通過因果句式的訓練,使學生理解句子間的關係,並根據課文內容發揮想象,仿寫詩歌。

5、瞭解書信是人與人之間交流和溝通的形式。

教學重點

練習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根據課文內容發揮想象,仿寫詩歌。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以杜甫詩句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簡要說明信的重要性

師:剛纔同學們背誦了好幾首唐代詩人的詩。杜甫是唐代著名詩人,老師也特別喜歡他的詩,記得他的《春望》一詩中有這樣的詩句:

[出示詩句]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自由讀,抽生讀,理解句子意思)

師:這首詩寫出了在戰亂中,詩人對遠方的家人的思念與牽掛,此時一封報平安的家信可以帶給他多少安慰啊!因此

[課件出示]信是心與心的交流,信是情與情的碰撞,信使你我手拉手,心貼心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一課《信》。

[出示課題]齊讀課題。

誰能說說我們平時寫信要用到些什麼嗎?

(二)初讀課文

1、師:有一位小朋友剛學會寫信,心情特別激動大家看:

[課件出示]我學會了寫信,

用筆和紙,

用手和心。

我多麼想寫啊,

寫許多許多的信

給自己,

我也要

寫一封封信,

讓自己的心,

和別人的心,

貼得緊緊、緊緊

2、師:自由讀這兩段話,思考他寫信所需的和我們有什麼不同嗎?

3、寫信爲什麼要用心?它又爲什麼能讓自己的心和別人的心貼得緊緊的呢?讓我們帶着問題一起學習課文。

(三)精讀課文

[課件出示]

1、聽課文錄音,並思考我寫了幾封信?分別是寫給誰的?

2、生仿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字音,讀通課文,並選擇你最喜歡的一封信來讀一讀。

3、檢查自讀情況。

4、學習第二節

a、齊讀第二節,自學生字雛和巢(從音形義三方面來學習)。

雛:誰會讀這個字?(注意翹舌音)開小火車讀

你們有什麼好辦法記住雛這個字?

我們以前學過的好多字中也含有這個部分。想一想有哪些字呢?

雛什麼意思嗎?[課件出示]

師:瞧,它們是那麼稚嫩,羽毛還沒有長豐滿,嘴角還是嫩黃的,走路也搖搖晃晃的。

(幼小)雛鳥、雛

巢:學生交流。(翹舌音、上下結構)

哪裏見到過這個生字?

[課件出示]

師:這些不同形狀的鳥巢,就是給小鳥遮風擋雨的窩,更是小鳥溫馨的家。

生字寶寶回到課文中,男生讀第一句,女生讀第二、三句。

b、理解內容。讀後回答:

(1)我替誰給誰寫信?信上說了些什麼?爲什麼要寫這封信?

(2)出示句式:我要替雛鳥給鳥媽媽寫信,是因爲,讓她快回巢。

(3)師:在天色將暗的時候,小鳥在巢中焦急地等着媽媽回家。假設你是雛鳥會對媽媽說什麼?

(4)交流後個人競賽讀。(注意讀出急切的語氣)

C、是啊,它們是親親愛愛的一家人,彼此關心,互相依戀,小鳥的心和媽媽的心貼得緊緊的。師生一起感情朗讀。

5、學習第三小節

(1)女生讀第三小節。

(2)出示畫面,學習奼紫嫣紅的意思。(老師指出詞語後的1和註釋條的1相對應)

(3)花朵爲什麼要蜜蜂快來採蜜?

交流小結:它們是甜甜蜜蜜的好夥伴,團結一心釀出甜甜的花蜜,造福我們人類。花朵和蜜蜂的心也貼得緊緊的。

抽生感情朗讀第三小節。

6、習第四小節。

(1)男生讀第四小節。

(2)大海爲什麼要請小船快去航海呢?

(3)出示句式練習。

(4)出示畫面,理解風平浪靜的意思。

(5)出示詞語練習。

交流小結:它們是平安和諧的一家親。此時,慈祥的大海敞開寬廣的胸懷,讓小船在自己的懷抱裏自由馳騁。大海的心和小船的心更是貼得緊緊的。

小組競賽讀第四小節。

7、習第五小節

(1)分三小組讀這三節課文

(2)齊讀第五小節,讀後體會2、3、4小節和第5小節的句式有什麼變化?

(3)出示嘗試園,師:聰明的你能否把這兩封信修改成和前面三小節一樣的形式呢?

(四)拓展

1、師讀第六小節。我們給別人寫信,真誠地與別人交流自己的感情和看法,力所能及地給與別人幫助。從而使自己的心和別人的心貼貼得緊緊的。

2、師生合作朗讀請大家帶着自己的理解,帶着自己最真誠的心,老師和你們一齊

3、過渡:這位小朋友用自己真誠的心寫了許多許多的信,此時的你是否也有許多心裏話要和自己的親人、同學、朋友、需要幫助的小夥伴、處於戰爭中的苦難的人們說呢?請大家把自己的心裏話寫在紙上。(提出要求:形式不拘,可選兩句或三句,內容簡短。)

4、創意讀課文:加學生創作詩朗讀

(五)總結全文

學了這篇課文,我們知道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需要用一顆真誠的心,而信架起了心與心之間的橋樑。當你感到快樂,請你告訴你的親朋,讓他們共同分享;當你感到憂愁,請你告訴你的好友,讓他們爲你分擔。這樣,我們自己的心就會和別人的心貼得更緊、更緊

五、板書設計:

三年級語文教案3

  【內容簡析】

這是一首描寫瀑布的詩歌,它分別從三個不同的角度,運用比喻手法,描寫了瀑布的特點,表現了作者葉聖陶對瀑布的讚美,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這組詩意象豐富,語言優美易讀易誦。

  【設計理念】

通過朗讀品味詩中語言的優美,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藉助音像資料讓學生對瀑布的特點有更深入的認識,激發學生對瀑布、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教學目標】

1.認識“疊、喻”等生字,會寫“瀑、疊”等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全詩,且能背誦。

3.深入理解全詩,瞭解瀑布的特點。

4.在學習中感受瀑布的美,激發對瀑布的熱愛和讚美之情。

  【重點難點】

有感情朗讀全詩,瞭解瀑布的特點,體會作者對瀑布的熱愛及讚美之情,增強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

  【教具準備】

生字卡、配樂朗讀音帶、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吟詩激趣,揭示課題

1.出示李白的名詩《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2.提問:

A.詩中重點描寫的是景物是什麼?(瀑布)

B.作者是站在什麼角度觀察瀑布的?(遠望瀑布)

C.在作者看來瀑布是什麼樣子的呢?(像一條銀河)

3.師述: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現代著名作家葉聖陶先生的詩《瀑布》,看看在他的眼裏瀑布又是怎樣的。(揭示課題,板書課題)

二、初讀全詩,認讀生字

1.放課文錄音,學生邊聽邊畫詞語,注意聽清楚字音。

2.藉助拼音自由朗讀全詩,要求讀通,讀順。

3.指名朗讀。

4.全班齊讀。

三、細讀體會,質疑問難

1.自由讀詩,分析對比。

A.《瀑布》與《望廬山瀑布》在觀察角度上有什麼異同?

B.兩位作者在“瀑布是怎樣的”這個問題上有什麼不同的看法?

2.小組交流,相互解疑。

3.每小組派一名代表彙報,教師隨機點撥。

A.《瀑布》與《望廬山瀑布》在觀察角度上有什麼異同?

(李白的《望廬山瀑布》觀察角度只

教案《語文S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瀑布》教案》,來自網!

有一個就是遠望,但是在詩歌《瀑布》中,作者由三個角度對瀑布進行觀察和描寫,一是沒見瀑布,先聽其聲;二是遠望瀑布全身;三是在瀑布腳下仰望。)

師述:請同學們用直線畫出說明作者觀察點的句子,讀一讀,細細體會作者是按照什麼順序描寫景物的,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按由遠而近的順序寫,這樣條理清楚。)

B.兩位作者在“瀑布是怎樣的”這個問題上有什麼不同的看法?

(①作者認爲瀑布的聲音既像疊疊的浪涌上岸灘,又像陣陣的風吹過鬆林。)

師述:“疊疊”和“陣陣”是什麼意思?結合課後第三題理解。

(這些疊詞強調事物數量多或出現次數頻繁。)

師述:你能模仿一下瀑布的聲音嗎?

(學生自由模仿,談感受,體會瀑布氣勢的雄偉,體會作者恰當的表述。)

(②李白在遠望瀑布時,覺得瀑布像一條銀河,而葉聖陶先生,卻覺得瀑布像一道白銀。)

師述:用“ ”線畫出打比方的句子,細細品讀,思考:你從這句話感受到什麼?

(恰當,不僅寫出了雪白的顏色,還寫出了其光澤。)

③葉聖陶先生在近處仰望瀑布,覺得瀑布像珍珠的屏,風吹來,它又如煙,如霧,如塵。

播放關於瀑布的錄像,學生欣賞,結合情景理解課文。

④出示句子“時時來一陣風,把它吹得如煙,如霧,如塵。”思考爲什麼煙、霧和塵之間用“,”而不用“、”呢?

(因爲他們是三個短語而不是詞語,即“好像煙一樣,好像霧一樣,好像塵一樣。)

4.配上音樂有感情朗讀。

5.用一句話讚美瀑布。

四、總結寫法,激勵探索

作者之所以能把瀑布描寫得如此美麗,如此壯觀,除了他能按一定的順序,有條理地敘述,還在於他能細心觀察,展開豐富的想象,並進行恰當的描寫。只要我們掌握了這些技巧,那麼我們就能把大自然裏的美景盡收筆下。

五、指導書寫,鞏固字詞

1.教師範寫“瀑”和“襯”字,指導學生寫好筆畫,及衣字部,不要寫成示字部。

2.學生練習書寫。

六、作業

1.抄寫字詞。

2.把全詩背給父母聽。

3.完成課後的詞語花籃。

三年級語文教案4

【教學要求】

1、認識太陽的遠、大、熱,知道太陽與人的密切關係,激發學生研究天體的熱情。

2、培養學生初步閱讀說明文的方法及興趣。

3、理解覺得其實看起來實際上如果就雖然但是等關聯詞的作用。

【課前準備】

適逢有日環食,先帶領學生觀察,或放太陽的幻燈。

【課時安排】

1、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創設問題情境、自學課文、分段、讀講第一段。

2、第二課時:

讀講第二、三段,創設情境鞏固練習。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結合兒童的生活,引起學習新課的興趣)

昨天下午整整三個小時,同學們密切注視着太陽的變化,同樣在這樣的這個時間,有上億萬眼睛注視着太陽,觀看、研究日環食這奇異的天象。從同學們的熱情來看,大家對探索天體的奧祕懷有相當大的興趣。

這一課就請同學們來做個小小科學家,研究研究太陽。(板書:太陽)

二、創設研究太陽的情境,促使兒童對新課主動地思考(出示太陽幻燈)

(運用電化教學創設情境:初升的太陽光芒萬丈、光彩眩目,投影幻燈的電光源使畫面富有真實感。此時,距離地球三萬萬公里的太陽一下子推到學生眼前。這鮮明的形象加上兒童的強烈的求知慾,進入問題情境。)

1、啓發:

太陽,我們每天都能看到,早晨,從東方升起,把光明帶給大地;傍晚,從西天落下,黑暗便來臨。太陽對於我們好像是挺熟悉的;其實又是很陌生的。因爲對於太陽的真實情況我們知道得太少了。需要老老少少一代又一代的科學家去研究它,揭開它的奧祕。

要研究一個事物,首先要會提出問題。(板書:?)現在你們面對太陽,你們想知道它的什麼?

學生提問。

(估計學生對太陽的大小、遠近、溫度及現象均會提出有關問題。)

2、教師將學生問題分類概括:

教師鼓勵:這些問題提得很好,說明同學們很有些科學精神、科學態度。

你們提的這些問題怎樣去尋找答案呢?一是從課文《太陽》中找答案,二是課外自己去閱讀有關資料進一步瞭解,三是有的現在我們人類還沒有得出結論,要靠你們去研究、去發現、去解答。

這樣處理問題,不僅使學生懷着極大的興趣主動學習課文──這是最主要的;而且開拓了學生的思路。起了很好的導引作用。

三、自學課文,尋找答案(進一步激發學習動機,並初步培養學生自己查閱資料解決問題的能力。)

1、關於太陽有多遠、多大、多熱與人的關係,課文上說得很清楚。現在我們就把這篇課文當作一份資料閱讀。研究科學,要提出問題,還需解決問題,這就需要學會查閱資料,有的還要搞實驗。現在就請你們閱讀這份有關太陽的資料。看誰通過自己的閱讀找到答案。

(無形之中,就把學生帶入了研究科學,查找、閱讀資料的情境中。他們似乎是一個小小科學家。這時,他們讀起課文來分外專注。)

2、學生自學:

指導①。

對於這類科普的說明文,一般一小節說明一個意思,我們閱讀時首先要概括出每節的內容。

(板書:一節一意)

要求學生讀時把每個節概括的內容寫在每一小節前,像加註一樣。

指導②。

每小節內容概括出來了,就要進一步弄清全文可以分成幾部分。

引導學生交流,充許多種分段起訖:

指點:閱讀說明文,一節一意首先分清層次,概括段意。(板書符號〢〢)

(實際上,這是教給學生學習說明文、閱讀科普讀物的方法,弄清每節每層說明的主要意思。)

四、再讀課文,運用不同形式進行檢查,報告答案

(讓學生繼續擔當小小科學家的角色,這就把學生進一步帶入研究太陽,深入瞭解學習資料的情境中)

第一段:

1、太陽有多遠、多大、多熱,你們這些小小科學家自己能找到答案嗎?(學生回答,教師將數字填入表中。表格見下)

2、指點:

從這表上我們可以知道課文上說太陽的遠、大、熱是通過什麼來說明的?

(板書:列舉數字)

對資料中數字比較多,可以列表,將數字一填,就一目瞭然了。

3、文章中是不是光用數字來說明的?還用了什麼辦法?

4、指名分節朗讀課文後回答:

⑴ 引用傳說(板書:引用傳說)

誰還記得我們二年級時學過的一個關於太陽傳說的故事?(《后羿射日》)誰能說說。

如果這裏不用傳說,光用數字,這三節課文就變爲:

太陽離我們很遠,有3萬萬公里,

太陽很大,有130萬個地球大,

太陽很熱,表面溫度有6千度,中心溫度有1800萬度。

文章這樣寫,你們的閱讀興趣怎麼樣?

(這樣教學豐富了課文內容又緊扣課文,強化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⑵ 指點:

傳說是流傳在民間的口頭上的故事。研究科學非常講究科學性,必須說明它的實質。這兒

在傳說以後,用一個什麼詞語來揭示實質?(其實)文章中引用傳說,引人入勝,接着用其實一詞揭示實質。

(板書:說明實質傳說其實)

下面一節說明實質的又用了什麼詞?(板書:覺得實際上)

⑶ 說太陽,怎麼又說了地球,說了沸水和鋼鐵呢?(突出抵得上比等詞語。)(板書:進行比較)

俗話說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比較的方法能夠幫助讀者進一步瞭解所說明的事物。

⑷ 引導學生從事物相互關係上思考問題。太陽的大、熱、離我們遠這三大特點,與我們的地球關

系是相互聯繫的,你們要做科學家,閱讀資料時,就得認真思考,自己先思考一些問題。

例句:(出示句式:因爲所以)

太陽雖然大,但因爲遠,所以看起來小。

太陽雖然熱,但因爲遠,所以燒不死地球上的生物。

因爲太陽大,所以整個地球太陽都照得到。

因爲太陽熱,又離我們遠,所以太陽光使我們感到溫暖。

第二課時

一、第二段

1、提出:

在家都分析得很好,具體說來,太陽與人的關係怎樣密切呢?這個問題我們要好好研究。現在學習課文第二部分。

2、你們自己讀第二部分,根據你平時觀察所得和書上提供的資料說說太陽與我們人類關係怎麼密切。

提供句式:

⑴ 有了太陽

⑵ 如果沒有太陽就,因爲

(出示兩種句式,由學生自己任意選擇,以體現因材施教。)

3、閱讀、討論後學生回答,進行以上句式的說話訓練。

4、指點:

這一節先正面說,有了太陽再反過來說,如果沒有太陽就說明了關係密切。用看起來其實從現象說到實質。

5、提問:

這一節內容可以用哪一句話來概括?書上把這一段內容概括成一句話太陽雖然離我們這麼遠,但是它和我們的關係非常密切。寫在這一段的開頭,這叫段首概括。(板書:段首概括)

閱讀這類文章要注意小節開頭的話,那樣往往可以幫助我們掌握全小節的內容。

太陽離我們很遠很遠,照理關係不大,這裏意思轉折,所以用上雖然但是。

6、朗讀全段:

齊讀第一句,以下幾句輪讀。

二、第三段

第二段說了太陽與我們人的關係,那麼太陽與自然關係怎樣呢?我們學習時可以用箭頭標明,弄清它們之間的關係。

分別出示兩組卡片:

1、太陽水雨雪水蒸氣小水滴雲。

2、太陽熱量多熱量少熱冷風。

三、第四段

指名讀。齊讀。(突出沒有就沒有)

四、創設《太陽》的小型展覽的情境,進行鞏固練習

1、激發興趣,明確要求:

1978年9月23日,在我國可以看到罕見的日環食,爲了幫助同學們認識太陽,我們這些小小科學家,舉辦一個關於太陽的小小展覽會。展覽會用多種形式,用圖畫,用幻燈,還用動畫演示、介紹,說明太陽與人的關係,這是展覽會主要的部分。現在請一個扮演動畫中的太陽公公,一個扮小朋友,兩人對話。小朋友提問,太陽公公回答,幫助小朋友認識太陽。

2、同座對話。(全班進行分角色普遍訓練)

3、指名扮演講解員。

4、動畫表演。

此時創設情境需具有綜合性,不僅要鞏固本課學得的知識,加深印象,而且能靈活運用,培養能力。創設展覽會情境,學生感到新鮮有趣,尤其是動畫片角色的扮演,這種形式使兒童興趣濃厚。

【總結】

1、這一課的學習,使我們懂得了太陽有多遠、多大、多熱。知道了太陽與人的關係密切。沒有太陽就沒有動物、植物、人類,沒有風雲雪霜,沒有這美麗可愛的世界。

2、學習這篇文章也使我們懂得了怎樣閱讀說明文:

說明文一般在寫作方法上是一節一意、段意概括,常用引用傳說、列舉數據、進行比較來說明事物的實質和因果關係。所以在閱讀時,針對這些特點,一節一意學概括,引用傳說增興趣,列舉數據可畫表,抓住實質明因果。

同學們能注意觀察天象,又能認真學習有關書籍、資料,並進行研究,就有點像小小科學家。

三年級語文教案5

《珍珠泉》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瞭解珍珠泉的美麗,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家鄉的感情。

3.體會抓特點表述景物的方法。

4.積累課文優美語言。

二、教學重點

瞭解珍珠泉的美麗,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

三、教學難點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

四、教具準備

有關泉水的資料

五、預習提綱

1.閱讀課後的資料袋,蒐集關於泉水的其他資料

2.朗讀課文,思考;爲什麼叫“珍珠泉”

(一)、交流資料,導入新課

1.全班交流關於泉水的資料

2.板書課題:同學們介紹了那麼多泉水,各有特點,令人驚歎,那麼珍珠泉有什麼特點呢?

(二)、自讀討論,朗讀體會。

1.生自讀課文,思考提出的問題,

2.討論交流,朗讀體會:

(1)說說爲什麼叫珍珠泉?

(出示句子:

①“開始,水泡……消失了!”。

②“水泡閃亮……珍珠啊!”

③“這就是美麗的……珍珠泉!”)

(2)從中你知道了珍珠泉的什麼特點?請同學們認真讀書體會,跟同伴討論討論。

自己讀書思考,形成自己的想法

(3)小組交流討論,全班交流

體會珍珠泉水綠、探、清的特點

(4)指導朗讀,讀出珍珠泉水的特點,重點練習朗讀2、3自然段

第2段指導學生邊讀邊在頭腦中想象,形成畫面“水是那樣綠,綠得像……”

第3段要讀出泡泡的趣和美。

(三)、練習朗讀,體會感情

假如你是作者,向別人介紹珍珠泉時,語氣是怎樣的呢?心情是怎麼樣的呢?爲什麼這樣說?

練習朗讀,體會作者對珍珠泉的喜愛、讚美之情,爲家鄉有此泉而自豪。

(四)、理清課文的記敘順序。

文章先介紹了珍珠泉的位置,接着重點描述了珍珠泉周圍的景物,以及潭底冒出的泡泡。

(五)、佈置作業:

1.在文中找出你認爲寫得優美的句子,摘抄背誦。

2.看看自己的家鄉有沒有這佯美好的景物,它們有什麼特點,仔細觀察,寫下來。

三年級語文教案6

 教學目標

1.認知

①會認會讀生字。掌握”蓮蓬、飽脹、挨挨擠擠”等詞語;

②讀懂課文內容。

2.能力通過看圖說話、寫話的練習,提高語言的運用能力;

3.情感通過看圖,讀文,展開想象,品味詞句去欣賞荷花的美,從而加強語感的訓練,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通過看圖,讀文,展開想象,品味詞句去欣賞荷花的美

教具準備多媒體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老師給你們猜個

謎語

,看你們能不能猜到?

“一個小姑娘,長在水中央,身穿白衣裳,坐在綠船上”。同學們想一下,有誰猜出來了?z荷花{

有誰見過荷花啊?請你用一個形容詞來形容自己看過的荷花。(亭亭玉立的荷花,千姿百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

這樣的荷花同學們想看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十二課荷花”。請大家邊看邊想,你看到了什麼?

二、複習生字詞。

上一節我們學習了本課的生詞,首先我們一起來回顧以下。(擠,蓬,骨,脹,裂,幅,翩,蹈,昨,夢)。現在請同學們自己朗讀一下課文,看作者是怎樣描寫荷花的?

三、細讀課文,深究文意。

1.教師讀第1自然段,學生思考:“我”爲什麼去看荷花?這裏指出了荷花的什麼特點?(清香)

2.現在請同學們自讀第2自然段:想一想荷葉、荷花是什麼樣子的?找出書中有關語句,用“――”畫下來。

再看圖:圖文對照,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荷葉、荷花的樣子?(提示:①你看到荷葉怎麼樣?圖上的荷花有幾種姿勢?②“我”到荷花池邊,先看什麼,再看什麼,再仔細看什麼?)(同座討論、教師巡視指導、個別說、再集體說)

分析比較上述兩個句子,體會課文句子的寫法。(第2句描寫荷葉的具體形象。“碧綠”寫出了荷葉的“顏色美”;“大圓盤”寫出了荷葉的樣子,突出了荷葉的“姿勢美”,挨挨擠擠,寫出荷葉的繁茂,把荷葉寫活了。)

指導朗讀:該怎樣讀才能把荷葉的美表現出來?(碧綠重讀;挨挨擠擠讀慢……)

課文題目是荷花,爲什麼這裏要寫荷葉呢?(爲了更好地突出荷花的美。)

池塘裏的白荷花是什麼樣的?課文用了哪一種句式寫出來的.?(有的……有的……有的……)

a.這個句式說明了什麼?(白荷花的樣子多,花姿不同)引導學生用這種句式說話。

b. “才”“全”“還”表示什麼?(花“剛開”“全開”“未開”。)

練習:①剛開的白荷花()。②全開的白荷花()。③將要開的花骨朵()。

小結:這段從顏色、姿勢兩方面寫出了荷葉荷花的美。

3.導讀第3自然段。

(1)指名讀第3自然段:作者爲什麼把這一大幅畫看作“活的畫”?

(2) “看作”是什麼意思?(當作)

(3)這幅畫怎麼會活起來?從哪些詞句可以看出來?請用““畫下來。

(4)用這麼美的詞句來描寫荷花,表達了作者一種怎樣的感情?“這麼多……一朵有一朵的姿勢”――千姿百態,“看看這很美……那也很美”――朵朵荷花都非常美麗;“如果……可真了不起”――難以做到更顯其美。這樣寫,表現了作者對荷花的強烈的喜愛之情。

三年級語文教案7

《珍珠泉》

1.認識2個生字,熟讀課文。

2.瞭解課文敘述的順序,想象課文描述的情景,感受珍珠泉的美麗和可愛。

3.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一定見到過泉水嗎?誰能說說泉水有哪些特點?(清澈、水流細、從山上流下),這節課老師帶領大家來領略一下珍珠泉的美景。

(二)範讀課文

思考:作者描述的泉水是什麼樣的?

①老師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②學生找出文中有關的語句讀一讀。

(三)自學課文,理清層次

①自由讀,給文章分段。

文章可分爲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

第二段降2-4自然段)。

第三段(第5-6自然段)。

②指導學生分段讀課文。

(四)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①讀第二段,思考這段主要講什麼?是按什麼順序敘述的?

②讀第二段。

(1)你認爲這段中哪句話寫得好?把它畫下來,多讀幾遍,引導學生邊讀邊思考?這些句子爲什麼寫得好?好在哪兒?

(2)泉水有什麼特點?(綠、深、清),從哪句子中可以看出來?這句話是什麼句式?(排比)。

(3)是泉水是如何往外冒的?“撲哧一笑”這是把泉水當作什麼來寫的?(人)。

(4)討論:這泉水爲什麼叫“珍珠泉”?

第4自然段的這句話在這段話中起什麼作用?(總結,概括)。

③讀第三段

討論:這段話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最後一句話“我潑灑了多少珍珠啊!”是什麼意思?

(五)總結、擴展

這篇文章文筆細膩,語句生動、優美,使美麗的“珍珠泉”展現在我們眼前,那麼作者爲什麼能把家鄉的泉水寫得如此之美呢?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愛”,對泉水,對家鄉深深的愛。同學們,你們愛自己的家鄉嗎?

(六)佈置作業

請你選取你最喜愛的一次景物,按一定順序把它寫下來,一定要把自己的情融於美景之中。

三年級語文教案8

教學要求

1、熟悉生字詞。

2、理解課文內容。

3、瞭解事情的經過。

4、體會比喻的含義。

重點、難點

1、瞭解事情的經過。

2、體會比喻的含義。

課時劃分:一課時

教學課程

一、導入。

1、出示《雨中》掛圖。

2、看圖,說圖。

3、過渡:這樣一幅圖會有怎樣的故事,我們來學習《雨中》。

二、學習課文。

1、自由讀生字詞,能夠讀通課文。

2、自由讀課文,完成以下練習。

①每個自然段寫什麼?

②瞭解運蘋果姑娘的心情。

③瞭解事情的經過。

④瞭解“閃閃發光的河”“點點花”“穿梭的小船”各指什麼?

3、彙報學習情況

①解決第1題

②解決第3題:事情的經過在第4--5自然段,寫小男孩子和同學、司機、行人們一起幫助姑娘撿起蘋果。

三、體會文章表現的。(簡要講)

大家這樣幫助姑娘,體現了什麼?(助人爲樂的)

四、仔細讀課文,把每一個自然段都想象成一個畫面。

助人爲樂的畫面。

熱心助人的畫面。

義務助人的畫面。

五、自由讀自己喜歡的句、段。

六、:

課文描繪了美麗的雨中畫面,記敘了一個助人的故事,在生活中,大家有沒有遇到這樣的事,你們會怎麼做?

七、板書:

撒蘋果

雨中助人爲樂

撿蘋果

三年級語文教案9

教學目標

1、在閱讀中獨立認識8個生字,理解並積累“開啓”、“滿臉稚氣”、“倚窗而坐”、“奢侈”、“記憶猶新”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課文練習中的句子,根據帶點詞嘗試提出問題。

3、圍繞“用這樣的方法開啓易拉罐好不好”這一問題展開討論,從而使學生感受人與人之間真誠相助的美好感情。

教學重點

1、能運用合適的方法理解“開啓”、“滿臉稚氣”、“倚窗而坐”、“奢侈”、“記憶猶新”等詞語。

2、通過讀文,使學生感受人與人之間真誠相助的美好感情。

教學難點

品讀細節描寫的妙處,抓住其中關鍵詞,感悟婦女“這個的方法”的巧妙之處。

 教學準備

1、 老師:詞語若干,相應的課件,課文朗讀錄音

2、 學生:按課後要求預習課文。

教學設計

 一、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1、(出示實物)這是一個易拉罐,你能把它打開嗎?

2、導入:開啓易拉罐對大家來說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但是對於一個從來沒有喝過這種易拉罐飲料的農村男青年來說,卻是一件難事。

3、板書:開啓

4、揭示課題:40、開啓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初讀課文,完成練習。

一列南下的火車上,一個 的男青年 ,

(滿臉稚氣、來自農村……)(不知如何開啓一罐健力寶飲料)

這時,一位 的婦女用 幫助了他,使他深受感動。

(善良、熱情、善解人意) (巧妙的方法)

2、學習生字“罐”,教師指導梳理筆畫。

3、針對上述內容進行質疑:

如:

1男青年爲什麼不會開啓這罐飲料?

2男青年會怎樣打開這罐飲料?

3這位婦女的方法巧妙在哪裏?

……

說明:

“學起于思,思起於疑。”思維往往是從問題開始的。在質疑狀態下的學生取之所需,求知慾強,學生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去,學習興趣高,學習效率高。

三、讀中理解, 品中悟情

1、課文中是怎樣描寫男青年不會開啓這罐飲料的呢?

1讀課文第5節,用直線劃出相關句子。

2出示句子:他把健力寶拿在手上,顛來倒去看了看,遲疑了一會兒,他從腰間摸出一把水果刀,試圖在拉環的位置把健力寶撬開。撬了兩下,他發覺易拉罐的殼很堅硬,便停下了手中的水果刀,又把目光盯在了拉環處。

3當他幾次嘗試都失敗後,他心裏會怎麼想呢?

說話練習:

u 男青年十分尷尬,心想: 。

u 男青年一下子臉紅了,心想: 。

u 男青年 ,心想: 。 說明:

通過這個話題,不僅讓學生體會和感受到男青年當時的困惑和尷尬。同時,讀與說的結合,還提供了學生的一個進行語言實踐的機會,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2、男青年爲什麼不會開啓這罐飲料?

1默讀課文,用﹏﹏劃出有關年輕人不會開易拉罐原因的句子。

2討論後出示句子:

他是個農村娃。在此之前,他連火車都沒坐過,他要到南方去上大學。

健力寶?男青年知道,這是一種奢侈的飲料。

班裏有錢的同學才喝得起。爸媽從來沒給自己買過。

猶豫再三,他終於從衣兜裏摸出一張皺巴巴的5元錢,遞給乘務員。

3隨機學習生字“倚、飲、奢、侈”,理解詞語“滿臉稚氣”、“倚窗而坐”、“奢侈”的含義。

說明:

通過“農村娃、奢侈、猶豫再三、終於、摸……”關鍵詞的理解,讓學生了解體會到這個男青年是一個從來沒有喝過罐裝飲料的家境貧寒的農村孩子。

師:這時,坐在對面的婦女默默地把這一切看在眼裏,她用一個非常奇妙的方法教會了男青年打開了這個易拉罐。

3、這位婦女究竟採用了什麼樣的方法呢?

1指名朗讀母子的那段對話。

2細細品讀:婦女把健力寶拿在手中,眼睛盯在拉環上,餘光注視着男青年,只聽見“嘭”的一聲,健力寶打開了。

3找一找句中表示動作的詞,想一想:婦女爲什麼不直接告訴男青年怎樣開啓這罐飲料的方法呢?她這樣做是在告訴男青年什麼呢?

說明:

婦女考慮到男青年是一個來自農村,家境貧窮,未喝過此類飲料,自尊心強,羞於啓口的特點,運用了這種男青年可以接受的方法,在不傷害男青年自尊心的情況下,幫助男青年開啓了易拉罐。婦女細微的動作裏包含了人與人之間真誠相助的情感,包含了真、善、美。

四、讀寫結合,體驗真情。

1、討論:男青年開啓易拉罐後,從中喝出了一種特殊的滋味,那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滋味呢?

說明:

那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真誠相助的美好情感,它如涓涓細流,化身爲一股清甜的滋味緩緩流入了男青年的心田,令人回味無窮。

師:這位善解人意的婦女,以她的的善良與真誠,深深地感動了這位男青年。許多年過去了,男青年仍對這件事情記憶猶新,充滿了感激之情。

2、引讀“許多年後,男青年……”

3、每個人的手中都有一把心靈之鎖。而開啓這把心靈之鎖的鑰匙則需要我們自己去尋覓。相信只要我們耐心地尋找,就一定能找到開啓這把鎖的“鑰匙”。

說明:

引導學生在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這充分達到了學生學習本文的目的。

三年級語文教案10

教學目標:

1、瞭解一字多音的現象,能準確讀出“朝、舍、縫、量、假、強”在詞語中的正確讀音。

2、認讀關於“風”的詞語,體會詞語表達上的準確、形象。

3、背誦和書寫兩則有關動腦的名言。

4、培養閱讀能力,感受表達的生動、優美。

5、積累與季節有關的詞語。

6、培養學生大膽想象的精神,和樂於表達的興趣。

7、設計春節節日飾品並進行交流,鍛鍊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並從中瞭解我國春節的文化。

教學重點:

語文積累;口語交際和習作。

教學難點:

發揮想象,並記敘下來;綜合實踐活動。

課時安排:

6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瞭解多音字;積累詞語和名句。

教學過程:

一、多音字。

1、在本學期的學習過程中,我們遇到了許多綠色的生字朋友——多音字。

2、出示詞語卡片,請學生“找找雙胞胎”

自己試讀;同桌互查;指名讀。

3、練習給多音字組詞,填空

4、你還認識哪些多音字朋友?介紹給大家好嗎?

二、認一認,讀一讀。

1、自由讀詞,藉助拼音把字音讀準。

2、指名讀,齊讀。

3、再次小聲讀詞,邊讀邊想象詞語描繪的情景和感覺。然後在小組裏說說想象的畫面。指名交流。

4、通過讀這些詞,你發現感悟出了什麼?

三、寫一寫,背一背。

1、認讀名句,簡單說說讀後的體會。

2、讀帖,與小夥伴商量 一下怎麼把這兩句話寫好。

3、指名說說,書寫時要注意什麼。

4、練習書寫。

5、評選佳作全班展示。

6、用最有效的方式背誦兩句名言。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培養獨立閱讀的能力,積累與季節有關的詞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二、閱讀

1、藉助拼音,把字音讀準,句子讀通。

2、說說初讀後的感受。

3、默讀,劃出你覺得寫得很好的地方,多品味品味。

4、交流體會。老師及時總結其中好的方法。

5、有感情地朗讀。

三、探究與發現

1、還記得《米佳的願望》嗎?我們的生活中因爲四季不同的風情而豐富多彩。而一提到四季,你的眼前也肯定已經展開一幅幅不同的畫卷。

2、讀一讀,你發現了什麼?

3、你還能說出這樣與季節有密切關係的詞嗎?小組比賽:應選擇一個季節,看看哪一組的同學說出的詞語最多。

4、總結:其實妙詞就在我們身邊,關鍵在於你是否能探究和發現。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發揮想象,大膽地向他人表達,並努力用語言打動別人。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學生小品表演《樂樂和童童的對話》。

二、自由交流

假如風有顏色,你希望是什麼顏色呢?爲什麼?

在小組裏自由發言,小組長組織好順序,明確發言的要求:說的人態度大方,能讓每個人聽清楚,聽的人認真傾聽,有意見應等別人說完再來講。

三、推薦代表向全班交流。

四、評選“風的使者”

五、延伸

請你也動動筆,畫出風的顏色,爲下節習作課作好準備。

第四、五課時

教學目標:

大膽想象,並樂於真實地記敘自己的想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上節課後大家都動筆畫出了心中的風,今天我們來開個小畫展吧!

二、範文引路

1、出示一幅春天的圖畫,朗誦範文《春天的顏色》。要求學生邊聽邊想象。

2、交流聽範文後的感受。

三、動筆寫初稿。

1、像小作者一樣,爲你的畫配上一段文字,讓它更豐富更生動,好嗎?

2、試寫一段話,簡要大意即可。

四、交流、補充。

1、在小組裏展示自己的畫,並讀初稿。其它成員提出個性意見。

2、根據個性意見,再次完善自己寫的內容。

3、面向全班學生交流,集體補充。

五、定稿。

第六課時

教學目標:

通過綜合性學習成果的展示交流,增強學生的實踐和欣賞能力,培養學生進行綜合性語文學習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經過一段時間的籌備,相信每位同學都設計出了喜慶的春節飾品,這節課讓我們召開一個小小的設計發佈會。

二、展示交流。

1、出示自己設計的飾品和設計說明,在小組內交流。

2、推薦佳作全班展示交流。

三、評選“最佳作品”和“最佳設計說明”

1、評選。

2、請設計者上臺介紹自己的經驗和方法。

三年級語文教案11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9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裹上、瀉下、紅潤、傑出、一截、燃燒

2.有感情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生字字形易錯:裹、截、溢、燃、宛

2.理解文中重點句含義,感受夕照的迷人景象,培養熱愛自然的情感。

三、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檢查預習

1.範讀課文,解題釋意

當我們還沉醉在日出的偉大奇觀的時候,如詩如畫的夕照又顯現在我們面前,我們就來看看作者是如何把它描繪出來!

2.板書課題

提問:《海上日出》是什麼類型課文?這篇課文呢?看到題目你能想到什麼?

(《海上日出》是寫景課文,這篇也是。從題目可以知道是描寫夕陽的景象。)

3.範讀課文(配樂)

(二)按預習要求預習

(三)檢查預習情況

1.檢查生字掌握情況

請學生先講學會了哪些生字,哪些字易錯,應注意,哪些字音應注意。

字形:裹、橘、截、宛、溢、黎

字音:溜liū溢yì

2.輕聲讀課文,聯繫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

傑作:超過一般水平的好作品。

矯健:強壯而有力。

絕紗:美好的。

宛然:彷彿,逼真地。

3.想一想作者寫了夕陽的哪些景色,引導學生再次讀書。

第一部分(1—2)寫觀察夕照的時間和地點

第二部分(3—7)具體描寫夕照的美麗景色

第三部分(8)寫夕照消失。

(四)默讀課文,從課文中找出描寫夕陽的句子,提問:爲什麼說是“迷人的夕照”“如詩的夕照”呢?

學習課文1、2自然段

(1)指名讀前2個自然段,其他同學思考這兩自然段寫了什麼?與下文有什麼樣關係?(寫了觀察夕照的時間和地點,引出下文“如詩”的景色)

(2)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看看夕照“迷人”在哪裏“如詩”在哪裏。

(五)聽寫詞語。

欣賞、傑作、紅潤、晶瑩、絕妙、宛然、波光粼粼、矯健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在有感情朗讀課文的基礎上,背誦課文。

2.理解句子含義

3.學習按照事物發展順序觀察的方法。

二、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句子“柔柔的光瀉下來,給磚瓦房鍍上一層華麗的金黃;房頂頓時化作一汪晶瑩的湖水,每一片瓦變得波光粼粼一般了。”

三、教學過程

(一)指名朗讀課文

(二)學習課文

1.選取你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說說你讀懂了哪些地方,並把你喜歡的句子畫出來,並畫出不懂的句子。

2.再次滲透讀書方法的學習

想想,平時讀書時遇到不理解的句子你是怎樣做的?

(1)先理解重點詞語再理解難句。

(2)查閱資料理解難句

(3)結合時代背景理解難句

(4)通過多讀書展開想像理解難句

(5)我們上課書學的用聯繫上下文或生活實際方法來理解句子

指名讀課後練習2(課文中把夕陽都比作了什麼,找出有關的句子讀一讀,再抄下來)

小組討論合作學習,拿出自學中不懂的地方共同解決。

3.重點理解

(1)柔柔的光瀉下來,給磚瓦房鍍上一層華麗的金黃;房頂頓時化作一汪晶瑩的湖水,每一片瓦都跳躍着紅潤的光,變得波光粼粼了。

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想一想房頂是磚瓦時,陽光射在上面是什麼景象,這樣不難理解這句話。(每一片瓦都是呈凹陷的拱形整齊地鋪在房頂上,陽光起起伏伏,就像光在跳躍。這句話描述的畫面是靜態的,但瓦上的光波起伏就有動感了。畫面生動活潑)

(2)這會兒,太陽的臉上開始泛出微紅;輕輕的,如紗一般。

讀出自己的體會(“輕輕的”和“如紗一般”都是寫太陽泛出的紅色很淡和“微紅”中的“微”相對)讀出輕、柔語氣。

(3)光帶着收穫的喜悅從“石榴”裏溢了出來,映着鑽天楊矯健的身影,在天際形成一幅絕妙的工筆畫。

你能不能想像一下這幅工筆畫什麼樣的,然後畫出來。

(收穫的喜悅是對“熟透”的石榴來說的,又圓又紅的太陽掛在楊樹杈上,柔和的光照在鑽天楊筆直的樹幹和枝杈上,顯得清晰。色彩明暗搭配就像一幅“絕妙的工筆畫”。在天盡頭形成畫面,引起人無限的遐想,)引導學生想像,並試着畫出來。

(4)指名讀第7,8自然段,畫出給你印象很深的句子

①我呆呆地望着這如火的夕陽,油然而生出一種感慨,一種激動。

②我知道此時它已經到地球的那一面,又爲那裏的人們帶來一個美麗的黎明。

提問:爲什麼給你印象深

引導學生:太陽即將落山,從“漸漸”“漫了過來”“幾乎”可以看出黑暗即將來臨,而從“宛然一團燃燒的烈火”又看出太陽不屈不撓的抗爭,從而作者激動和感慨。第②句寫出作者明白太陽此刻落山又爲地球另一面的人們送去溫暖和黎明。因此儘管留戀,但還是讚美它給人們帶來光明、溫暖。指導朗讀:讀出作者激動的心情。

四、指導背誦

1.讀背交叉

2.抓重點詞語,把要背的內容串連起來

3.先部分後整體

選擇一種你喜歡的方式在熟讀課文基礎上進行背誦。

五、討論課後題3

讀了《海上日出》和《夕陽》,你有哪些不同感受(要學生領悟兩篇課文,比較課文)

附:板書設計

夕照

三年級語文教案12

教材說明:

這篇精讀課文,是一篇回憶性的記敘文。作者具體記敘了他家解放前養蠶的過程,用飽含深情的筆墨,着重表現了母親養蠶的辛勞,歌頌了母親爲子女奉獻一切的美德。

課文一共有9個自然段,按照兩條線索安排材料。

教學要求:

1、 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母親養蠶的辛苦,學習母親無私奉獻的美德。

2、 幫助學生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抓住重點詞語句子,聯繫上下文體會意思,交流感受。

3、 指導學生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會認指定的字。

4、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完成課後“思考練習”。

教學重點:

瞭解養春蠶的過程和母親養蠶的辛苦。

教學準備:

(1) 課文朗讀錄音。

(2) 蒐集有關蠶的資料。

教學方法:

朗讀法 自學法 講讀法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自學生字詞;初步知道課文的主要內容。

一. 導課。

我們是農村的孩子,應該見過蠶了吧,你瞭解蠶的生長過程嗎?你自己養過蠶嗎?見別人養過蠶嗎?養蠶容易嗎?今天我們要學習老一代文學家巴金寫的《春蠶》,從中不僅能知道蠶的生長過程,更能體會母親養蠶的辛苦,體會到母親對孩子那種無私的愛。

二. 初讀課文,瞭解大意,解決字詞。

1、 生自讀課文,要求邊讀邊畫出本課的生字新詞。努力讀通課文。

2、 同桌互讀,正音。

3、 出示本課的生字新詞,讓學生認讀,再次正音。

4、 生再次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同時畫出不理解的詞,讀後注意聯繫上下文以及字典解決。

5、 指名分段讀,思考本文講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6、 集體交流:(1)本課中詞語的意思。(2)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 再讀課,質疑問難。

邊讀邊畫邊批,畫出你不理解的地方,寫出你的問題,你的理解。

小組交流自己的問題,合作解決。

集體交流,並把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寫到黑板上,以便下節有重點地去學習。

四. 作業 。

1、 試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正確規範地抄寫本課中你認爲好的詞及那些較難寫的字。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引導學生理清課文線索,弄清餵養春蠶的過程;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母親的辛苦;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一. 讀課文,理清線索。

1.自由讀課文,填寫下表。

蠶的生長過程 母親幹什麼,怎麼做

蠶卵

極小極小的蠶兒 摘桑葉 擦乾 剪成細絲

半寸來長 換大匾 喂整片桑葉

越來越大 分匾 打掃蠶室 深夜添桑葉

快“上山”了 一夜兩次 添桑葉 清理蠶沙

“上山”了 捉蠶“上山” 摘繭子

2.師巡迴指導

3、填好後同桌先交流。

4、指名上黑板上填,集體交流。

二.抓重點詞句,體會母親的辛苦。

1、自讀課文,畫出表現母親辛苦的詞句,聯繫上下文體會詞句的意思,在旁邊寫出你的理解。

2、讀後小組交流。

3、集體交流。特別強調如下 的詞“照例”“每到這時候”“就靠”“每天清晨”“每天深夜”“總要”“常常看見”“總看見”。

三.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師範讀,初步領悟。

2、生自由練讀,選擇你最受感動的地方,試有感情地讀下來。

3、讀後評議,再讀。

4、各小組內比賽讀,選出讀得特別好的進行全班比賽。

四.作業 。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2、瞭解母親爲自己做了些什麼,自己應該怎麼做去回報母親,把它寫到日記上。

板書設計:

春蠶

蠶的生長過程 母親幹什麼,怎麼做

蠶卵

極小極小的蠶兒 摘桑葉 擦乾 剪成細絲

半寸來長 換大匾 喂整片桑葉

越來越大 分匾 打掃蠶室 深夜添桑葉

快“上山”了 一夜兩次 添桑葉 清理蠶沙

“上山”了 捉蠶“上山” 摘繭子

辛苦無無私奉獻

三年級語文教案13

《北京》教學設計(第一教時)。

教學目標:

1、 瞭解課文如何按方位順序介紹天安門廣場及其四周、中央的主要建築物。

2、學習課文寫法,練習按方位順序說話。

3、培養學生熱愛祖國首都——北京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讀懂課文第二自然段,能按方位順序介紹天安門廣場及其周圍的建築物。

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遊戲):有意識的用遊戲的方式同學生一起復習有關方位詞語,爲學習課文做好鋪墊。我們三(1)的小朋友特別聰明,反應很快,對嗎?那好,我們先來做個遊戲。板書:東南西北

這些表示方位的詞語叫做“方位詞”(板書)

一、談話揭題

1、板書:北京看老師寫字,一起讀一讀。

看到這個詞,你想說什麼?

2、問:小朋友,你們去過北京嗎?你從哪裏看到過北京?

3、誰說說北京怎麼樣?(課題後劃)

三年級語文教案14

教學目標:

1.通過“讀讀認認”,認識7個生字。

2.利用形聲字的特點識字並理解字義,學會在學習中觀察發現。

3.學習在生活中積累諺語。

4.通過閱讀或其他途徑,瞭解更多科學發明和發現的故事。

5.樂於觀察,參與口語交際活動,並樂意把觀察到的寫下來。

教學時間:4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進行口語交際,訓練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2.將看到的事物寫成。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列文虎克在觀察中發現了顯微鏡和微生物,老人在觀察中發現了商人的駱駝,那麼這段時間你觀察了什麼?有哪些新的發現?這節課讓大家暢所欲言,把自己的觀察告訴同學們。

二.板書:觀察中的發現

三.分小組先彙報自己在觀察總的發現。

四、小組派代表彙報,師生評議。

五、建議將觀察到的事物寫成。

1.出示一、兩則,指導格式。

2.口頭,看看如何將觀察到的事物寫的具體。

3.試着將寫下來,教師巡視指導。

六、作業

繼續寫觀察。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繼續將看到的事物寫成。學會修改自己的。

教學過程:

一、教師簡述本週的基本情況。

1.格式正確與否。

2.觀察的事物及發現是否有新意。

3.敘述是否較完整。

二、對典型作品進行評議

1.出示佳作。

·生讀。

·生評。

·齊讀。

2、比較差的。

·生自由讀。

·生評。

·生改。

三、根據所學知識在學習小組內評改作品。

四、修改並抄正自己的。

五、作業

抄寫改後的。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通過課外閱讀和查找資料,瞭解更多科學發明和發現的故事,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

教學過程:

一.完成“我的發現”

1.回憶這學期學過的生字中有形近字的例子。

2.出示小黑板。

3.自由讀,彙報帶點字的特點。

4.指導識記這些字。

5.說說除了這些字以外,還有哪些字也有類似情況。

6.進行課堂練習鞏固。

二、完成“日積月累”

1.出示小黑板。

2.學生各自藉助拼音、字典將順口溜讀通。

3.指名或小組彙報讀

4.歸納順口溜的內容。

5.試着背誦順口溜。

6.學生自由彙報課外積累的順口溜。

7.出示人體掛圖。

8.指名上前指出人體部位,根據指出標出器官的名稱。

9.指導看圖讀、記名稱。

10.指導識記生字。

11.指導書寫。

三、作業

1.抄寫“我的發現”詞語。

2.背順口溜。

第四課時

教學目標:通過課外閱讀和查找資料,瞭解更多科學發明和發現的故事,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指名讀背順口溜。

二、談話

許多偉大的發明和發現都離不開細心的觀察,同學們利用課餘時間一定又查找了不少資料,讓我們這節課來開開眼界,受到啓發吧!

三、板書:觀察與發明

四、展示資料

五、交流、談談這節課的感受,受到哪些啓發。

六、

古今中外還有不少這樣的故事,讓我們通過日常閱讀和其他途徑,瞭解更多科學家和發明發現的故事。同時,自己也養成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好習慣,那麼不遠的將來,偉大的科學家就從我們在座的同學們誕生了!

三年級語文教案15

教學目標設計?

1.會認7個生字,會寫14個字。正確讀寫“無論、紙袋、證實、飛散、幾乎、大概、減少、陰力、遙遠、推測、包括、檢查、迷失、準確無誤、沿途、確確實實、超常、記憶力、本能”等詞語。

2.學習默讀課文,瞭解主要內容,學習法布爾的觀察發現和探索精神,以及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

3.積累語言,進一步學習作者具體描寫的方法

教學方法設計?

1、朗讀法。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質疑,在讀中解惑,進一步加深課文內容的理解。

2、、自主學習法。在讀書中發現問題,在討論中思考和解決問題.創造積極的學習氛圍,體現 “學生自主學習的”新課程理念。

教學程序設計 教材處理設計 師生活動設計

一、交流資料,激趣導入

①教師導入。

②師板書課題。

③學生把自己從書上或網上查到的資料與大家交流分享。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①學生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②學生多人次多形式地分段朗讀課文,教師糾正字音錯誤。

④學生默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大意,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三、細讀感悟,經歷探究

①學習第一自然段。

a.讀一讀。讀第一自然段。

b.想一想。知道“我”想做個什麼試驗嗎?從“聽說”一些詞你體會到什麼?

c.說一說。假如是你,你想怎樣做這個試驗?

②學習第二自然段。

a.讀一讀。學生默讀第二自然段。

b.畫一畫。學生畫出能表示作者試驗做法的詞語或句子。

c.寫一寫。若干學生把畫出的語句寫到黑板上。

d.議一議。

表示作者試驗做法的詞句有沒有全部找出?

爲了保證試驗的成功,這些做法是否都是必須的?

e.猜一猜。假如我們沒讀過下面自然段的內容,你覺得這些蜜蜂能找到家嗎?理由是什麼?

f.講一講。先指名學生複述這一自然段內容,然後同桌互述。

三、精讀課文,探究結果

①學生多遍朗讀第三、四、五自然段。

a.自由朗讀第三、四、五自然段。

b.指名讀。教師指導朗讀。

②感知主要內容。說說蜜蜂回家的只數和時間。

③討論辨別。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兩隻,能不能說蜜蜂有辯論方向的能力?

④學生再讀再思,深入理解。

a.兩次回來的蜜蜂情況有什麼不同?

b.結合課文有關內容想象一下:假如你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回來的蜜蜂,中途中會遭遇到什麼情況,你會怎麼想,怎麼做?

c. 教師深入引導:從蜜蜂回來時遭遇到的不同情況,你有沒有感受到蜜蜂有着很強的辯認方向的能力?說說理由。

四、賞讀片斷,表達感情

①教師引導。指導朗讀。

②學生自讀體會。

③指名學生多人次表演或表現性地分別朗讀相關的兩段,表達自己的感情和感受。

五再思導疑,再激興趣

①誘導生疑:讀了第三、四、五自然段以後,同學們對蜜蜂具有辨別方向的能力,是不是又產生了一些疑問?

②學生髮問。

③教師引讀。

④學生多形式地朗讀,或指名讀,或小組讀。

⑤教師再引導。

六、拓展活動

①學生閱讀資料袋,與自己收集的資料對照。

②分工合作,蒐集有關昆蟲奧祕的資料,設計一張手抄報。

1、課前可讓學生回憶曾經學過的課文《蜜蜂引路》,留心和收集有關蜜蜂的資料。

2、在識字、寫字教學中,要指導學生讀準字音。“試、超”是翹舌音,不要讀成平舌音;“證”是後鼻音。在寫字指導方面, “試”的右邊不要多一撇,“概”的中間不要寫成“良”,“減”的左邊不要寫成三點水;要指導學生根據字形結構的特點,把字寫正確、寫端正、寫勻稱。

3、指導學生初步學會默讀。教學時,先讓學生明確默讀要求,默讀時要集中注意力,不出聲,不指讀,邊讀邊想,動筆畫出重要的詞語和句子。然後可採用分層次默讀的方法進行訓練;初次默讀,整體感知全文,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再次默讀,深入到詞句或帶着問題思考。如,爲了驗證蜜蜂有沒有辨別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麼做的,結論又是怎樣得出的?弄清楚作者試驗的過程,然後畫出文中自己感受比較多和比較深的句子或段落,多讀幾遍,細緻深入地加以體會。

4、課文的描寫處處體現着作者嚴謹的科學作風。作者嚴謹的作風體現在:課文的開頭,作者用了“聽說”一詞。是聽說的就不一定真實可靠,因此這既成了“我”作試驗的原因,也體現了“我”不輕信盲從的求實的科學態度。教學中應引導學生認真理解“聽說”一詞在這裏的意思。捉自家花園的蜜蜂,爲的是便於觀察;給蜜蜂做上記號,是爲了好與其他蜜蜂區分;在兩裏外放飛,路稍遠一點,更能說明問題;叫小女兒等在蜂窩旁,是爲了掌握蜜蜂飛回來的時間等等。這一系列試驗過程,充分體現了作者做事嚴謹的品質。教學中,可以幫助學生理清試驗的過程,然後讓學生說一說,能不能少掉其中的某一個環節,通過這樣的比較,體會作者科學的作風。作者不光是認真觀察,而且用心思考。可提示學生注意“我想”“我推測’”“也就是說”“確確實實”等詞語不僅十分準確地表達了作者的心理,還體現了作者善於思索的品質。課文中的結論,作者有明確肯定的地方(不是超常的記憶力),也有模糊存疑的地方(無法解釋的本能)。這不奇怪,科學史上這種現象很多。教師酌情給學生講一講法布爾生活的時代和當時研究條件的侷限,再結合參考資料的有關內容(也不一定是定論)啓發學生思考:重要的不是要找到一個明確肯定的答案,要學習的是滲透在試驗過程中的探究精神。對試驗結論,允許學生有不同的理解。學生也可能會發問:那三隻蜜蜂迷失方向的原因是什麼?超常的記憶力算不算蜜蜂能辨認方向的一個因素?但不管怎麼說,作者能夠坦然說出自己無法解釋的結論,更進一步說明他是一個嚴肅地對待科學、實事求是的人。

5、課後編排了資料袋,其中介紹了蜜蜂有趣的知識,(跳圓舞,擺尾舞),學生可以與自己收集的資料對照,也許還有新的發現。有條件的同學,學完課文後,可以再觀察觀察蜜蜂,看看還能有什麼新的發現。

一、交流資料,激趣導入

①教師引述。上堂課我們領略了植物王國的奇妙,這堂課我們將走進昆蟲世界。想探究一下昆蟲世界的奧祕嗎?

②師板書課題。今天要探究的對象是蜜蜂。對於蜜蜂,你知道些什麼嗎?

③學生把自己從書上或網上查到的資料與大家交流分享。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①學生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②學生多人次多形式地分段朗讀課文,教師糾正字音錯誤。

④學生默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大意,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三、細讀感悟,經歷探究

①學習第一自然段。

學生:

a.讀一讀。讀第一自然段。

b.想一想。知道“我”想做個什麼試驗嗎?從“聽說”一些詞你體會到什麼?

c.說一說。假如是你,你想怎樣做這個試驗?

教師板書“試驗”兩字

②學習第二自然段。

師:下面我們來仔細研究一下作者是怎樣試驗的。

a.讀一讀。學生默讀第二自然段。

b.畫一畫。學生畫出能表示作者試驗做法的詞語或句子。

c.寫一寫。若干學生把畫出的語句寫到黑板上。

d.議一議。

表示作者試驗做法的詞句有沒有全部找出?

爲了保證試驗的成功,這些做法是否都是必須的?

e.猜一猜。假如我們沒讀過下面自然段的內容,你覺得這些蜜蜂能找到家嗎?理由是什麼?

f.講一講。先指名學生複述這一自然段內容,然後同桌互述。

三、精讀課文,探究結果

①學生多遍朗讀第三、四、五自然段。

a.自由朗讀第三、四、五自然段。

b.指名讀。

c.教師激勵:覺得自己能讀得和他一樣好的或比他更好的,可以站起來再讀。

②學生感知主要內容。說說蜜蜂回家的只數和時間。

③學生討論辨別。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兩隻,能不能說蜜蜂有辯論方向的能力?

④學生再讀再思,深入理解。

a.兩次回來的蜜蜂情況有什麼不同?

b.結合課文有關內容想象一下:假如你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回來的蜜蜂,中途中會遭遇到什麼情況,你會怎麼想,怎麼做?(可先讓學生充分想象,再請多人次說)

c.其他同學評點他們的想象是否有道理。

d.教師深入引導:從蜜蜂回來時遭遇到的不同情況,你有沒有感受到蜜蜂有着很強的辯認方向的能力?說說理由。

四、賞讀片斷,表達感情

①教師引導。小蜜蜂真了不起!你們覺得小女兒告訴爸爸說有兩隻蜜蜂回來了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再想一想,當作者介紹“二十隻蜜蜂中,十七隻沒有迷失方向,準確無誤地回到了家”時,口氣又是怎樣的?

②學生自讀體會。

③指名學生多人次表演或表現性地分別朗讀相關的兩段,表達自己的感情和感受。

再思導疑,再激興趣

①誘導生疑:讀了第三、四、五自然段以後,同學們對蜜蜂具有辨別方向的能力,是不是又產生了一些疑問?

②學生髮問。(主要目的就是要誘發學生提出疑問,把興趣拓展到課外的生活實踐中去。)

③教師引讀。我們來看看作者法布爾是怎麼說的,好嗎?

④學生多形式地朗讀,或指名讀,或小組讀。

⑤教師再引導。

a. 對於法布爾所說,同學們還有什麼想法交流嗎?

學生交流。

教師酌情給學生講一講法布爾生活的時代和當時研究條件的侷限,再結合參考資料的有關內容(也不一定是定論)啓發學生思考:重要的不是要找到一個明確肯定的答案,要學習的是滲透在試驗過程中的探究精神。

b.學生質疑

師:讓我們一起到書籍中,到生活中,用我們的實踐和智慧去解決這些問題好嗎?

六、拓展活動

①學生閱讀資料袋,與自己收集的資料對照。

②分工合作,蒐集有關昆蟲奧祕的資料,設計一張手抄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