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七年級語文《竹影》教學設計

七年級語文《竹影》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4W 次

  《竹影》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七年級語文《竹影》教學設計

1、體味本文生動形象的語言描寫。

2、體會本文所表現出的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

3、瞭解中國畫和西洋畫的不同特點。

4、藝術並非高不可攀的東西,它存在於日常生活之中。要注意啓發學生對藝術創造的認識和體驗。使學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審美觀、價值觀。

  課前準備:

1、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2、將預習中發現的問題寫在作業本上。

3、查找有關的豐子愷的資料。

  教學設計:

一、竹圖展示,導入課文。

1、同學們看過竹子嗎?在晚上看過竹子嗎?在有月光的晚上看過竹子嗎?畫過竹子嗎?在水泥地上畫過竹子嗎?在有月光的晚上在水泥地上畫過竹子嗎?沒有的話,現在畫一畫。

2、作者簡介

豐子愷(1898—1975),我國現代著名畫家、文學家、美術和音樂教育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藝大師。解放後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上海中國畫院院長、上海對外文化協會副會長等職。豐子愷風格獨特的漫畫作品影響很大,深受人們的喜愛。他的作品內涵深刻,耐人尋味。

豐子愷的散文,在我國新文學史上也有較大的影響。主要作品有《緣緣堂隨筆》《緣緣堂再筆》《隨筆二十篇》《甘美的回憶》《藝術趣味》《率真集》等。這些作品除一部分藝術評論以外,大都是敘述他自己親身經歷的生活和日常接觸的人事,表現濃厚的生活情趣。

二、誦讀積累,整體感知。

1、用簡潔的一句話概括課文的內容。

這篇文章以幾個少年描描畫畫的遊戲,引出對中國畫的藝術體驗。

2、課文題爲“竹影”,它是寫景————竹之影呢?還是主要寫人物活動?

3、本文除寫人物活動外,作者在本文中究竟要表現什麼樣的中心?

童心是天真爛漫的,童趣是發自天性的。孩子們的遊戲之中蘊藏着他們獨特的“藝術”創造。

三、語言品味,互動釋疑。

你品味到美了嗎?

課文寫“我”和小夥伴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充滿童趣。你覺得哪些描寫最爲生動?爲什麼? 此題讓學生注意課文充滿兒童情趣的.描寫,並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加深認識。

再次瀏覽課文,勾畫文中你認爲最美的語句,並試着說明理由。

如:原來月亮已在東天的竹葉中間放出她的清光。院子裏的光景已由暖色變成寒色,由長音階(大音階)變成短音階(小音階)了。

大家蹲下去,用木炭在水門汀上參參差差地描出許多竹葉來。

四、合作探究,比較鑑賞。(瞭解中國畫與西洋畫的不同點)

梳理父親講述的中國畫特點及有關畫家的一些知識,引導學生認識我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他們的學習願望。

梳理:(1)中國畫不注意“像不像”,不像西洋畫那樣畫得同真物一樣。

(2)顏色:中國畫以墨和硃砂爲顏料;西洋畫則以事物的本來顏色爲顏色。

歸納:中國畫重神似、神韻;西洋畫重形似、寫實。

補充:中西方在畫法方面的基點區別:

(1)中國畫盛用線條,西洋畫線條都不顯著(2)中國畫不注重透視法,西洋畫極注重透視法(3)中國畫人物畫不講解剖學,西洋畫人物畫很重解剖學。 ( 藝術解剖學)(4)中國畫不注重背景,西洋畫很重背景(5)中國畫題材以自然爲主,西洋畫題材以人物爲主

五、體驗拓展,走進童年。

1、名人與竹:蒐集有關畫竹的名家或關於竹的名句,名篇。

2、竹之悟:有人說,竹—-每前進一步都要做一個小結;也有人說,竹——外強內幹。你認爲呢?請你聯繫實際,說說你的感想。

3、竹之遊戲:大家在童年時做過哪些跟竹有關的遊戲?請用簡潔的語言的敘說出來。

六、總結存儲,課外延伸。

1、總結存儲:通過大家的細細品味,我們可以發現本文的作者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同時藉助大量的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等,把我們帶入了孩子們的童稚活動中,也讓我們進入了美的世界----------

2、課外延伸:

①我們在生活中經常做遊戲,比如用泥巴造城堡,用雪堆娃娃,用野花編花環……留心一下,想一想,你是否也在進行着一種藝術上的創造,是否也有藝術上的發現呢? 此題意在培養學生從生活中感受藝術的能力,加強語文與生活的聯繫。

②寫一段童年的往事。要求:跟竹有關,語言自然、清新,儘量表現童真、童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