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人教版七年級下《竹影》教案設計

人教版七年級下《竹影》教案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2W 次

  《竹影》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人教版七年級下《竹影》教案設計

1、感受遊戲中的童心童趣,喚起共鳴:

2、初步領悟“兒童的遊戲中蘊含藝術和美”的道理;

3、由“意會”(理解文本、超越文本)達到“會意”(心靈交匯),發掘生活中游戲中所蘊含的藝術和美。

  [教學難點]

l、感受童心童趣,與自身經驗相契合,形成個性體驗、個性感悟。

2、領悟、挖掘遊戲中的藝術和美,在基礎理解層面上有發展理解。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理解“光”之美和“光”之用。

1、展示畫有“竹”和“影”並含有“光”的圖片,欣賞後,根據圖片提問,讓學生說出課題——竹影

2、根據課題設問:影從何來?——”光”也。那麼作者又是怎樣寫光的呢?以此引導學生閱讀課文1、2小節。

重點領會:

①這兩段寫出了光的——? (寫出了光的特點,變化過程)

②這兩段寫出了孩子對光的——感情。(喜愛,挽留)

3、除了1、2兩節,還有哪裏同樣表明孩子們喜歡月光的呢?引導學生讀第3節中描寫月光的語句,並讓學生把“讚美”一詞具體化。可問問學生他們是如何讚美的,試着讚美一番。其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設計說明]

光,對孩子們來說,是留戀的、喜愛的。晚霞下沉時的“守定西天”和“不可挽救”,月光升起時的“讚美一番”,就表現了孩子們當時的心情。沒有“光”,就沒有“影”,沒了“影”就無以描,這不僅影響孩子們遊戲,文章也就不真實。所以先引導學生閱讀“光”的描寫,不僅爲下文教學作鋪墊,也有利於學生明白平時寫作要求真的道理。

二、尋趣說趣——體驗童趣和童真。

清風明月的夜晚是多麼的美好,竹葉蕭蕭的聲音又是多麼動聽,孩子們在這清風明月的夜晚,竹葉蕭蕭的聲音中,玩了什麼?怎麼玩?他們玩的有趣嗎? (幻燈顯示)後讓學生一一找出並體驗。

重點體驗:

1、猜煙氣。放手讓學生猜,不求科學準確,只求從大膽的猜想中,體驗孩子們的那股猜勁,從體驗中培養學生聯想能力、創新意識。

2、描竹影。通過比較閱讀,讀出語氣,讀出感情,體驗孩子們自我欣賞的情趣。

[設計說明]

趣事和趣味,學生們都有過。如何避免以教師分析代替學生的體驗,讓年歲稍長於文中的孩子們的學生有同樣的體驗,就得讓學生自己去讀,去品味。本環節的兩個體驗重點,前者讓學生自己猜,後者讓學生比較讀,其目的就是多給學生自己體驗。體驗時,還應指導學生回到童年,沉浸在童年的生活中。

三、審美賞美——從影到畫,深入淺出。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好問——是求知的前提。在清風明月的夜晚,竹葉蕭蕭的園子中,孩子們的玩是充滿童趣的,他們提出的問題也是非常天真的。請說說他們提了什麼問題,爸爸又是怎樣深入淺出地說明的,從孩子們和爸爸的問答中,你們懂得了什麼?(幻燈顯示)

重點明確:

1、模仿和創新的意義。——描和畫,其實就是模仿和創新問題。模仿有模仿的意義,創新也有創新的作用。因事因時而異,有的需先模仿後創新,如練字、畫畫之類:有的更強調創新,如科技發明。可讓學生結合生活體驗,發表見解,說說模仿和創新的不同意義。

2、中國畫和西洋畫的區別。——在基本明確中西畫風格之別後,展示兩幅畫,讓學生判斷並說明理由,重點欣賞中國畫。欣賞的方法是讓學生給中國畫擬標題,在與原題比較中印證文本知識,加深對文本“活的神氣”的理解。

[設計說明]

孩子的問是天真的,爸爸的答是理性的.。要讓學生理解深奧的道理,必須與他們熟悉的生活聯繫,才能體會“創新”和“活的神氣”的意義。聯繫練字和畫畫,展示中西畫並擬題,正是讓可感的生活來解釋抽象的道理。

四、跳出文本——體驗生活,欣賞藝術

(一)引向生活

孩子們的問天真有趣,爸爸的答深入淺出。從爸爸的深入淺出的回答中,我們知道:就畫畫而言,有模仿有創新,我們要追求創新:有形似和神似,我們要講求神氣。但創新不能脫離生活,神氣也離不了形似。前面孩子們的描人影描竹影,就是他們的生活,就是藝術的起步。諸如此類與藝術有一定聯繫的兒童遊戲生活,你們也一定有過,也一定很好玩,我們不妨再回過頭去想想,小時候你做過的哪些遊戲也蘊含着藝術和美呢?比一比,誰的遊戲更富有藝術和美。 組織學生小組討論交流。

大致明確:

堆雪人、堆積木、玩泥巴、玩沙子——建築雕塑藝術

騎竹馬、過家家、捉強盜、老鷹抓小雞——戲劇表演藝術

塗鴉、在身上畫手錶、人體彩繪、在手指頭上畫人臉、男孩的地上撒尿畫、踩腳印畫(用水或在沙灘上)——繪畫類

敲擊杯碗、玩撥浪鼓等有聲玩具——音樂類

女孩子跳橡皮筋、跳房子、丟手絹——舞蹈類

起外號、編故事、猜謎語、瞎掰歌詞——文學類

拍照片(攝影) 剪紙、做紙船紙飛機(手工藝)——另外

(二)再次欣賞

童稚的遊戲裏竟然蘊含着這麼多的藝術和美!難怪有的西方學說甚至認爲:“藝術就是起源於遊戲。”不管藝術起源於什麼,但是我們至少明白了:

“藝術並不是高不可攀的東西,它就蘊含在孩子們童稚的遊戲中。”(幻燈顯示)

讓我們大聲把我們的感悟讀出來。

現在我就請大家欣賞一組來自孩子游戲的藝術精晶,讓我們再次來體驗藝術中的童趣。(幻燈顯示)——豐子愷的漫畫。

(教學設想:在前一環節基礎上進一步拓展延伸,在回憶自己的童年後再來看這幾幅漫畫,是對童心童趣和藝術美的再度體驗,裏面的認同感和強烈共鳴都化作一個會心的微笑。利用“瞻瞻的腳踏車”點撥:“每個會遊戲的人都有藝術天份,關鍵在於有沒有努力把它發揮出來。”增強自信心,激發學習欲)

2、“再來品讀一首小詩:時光帶走我們的童年,讓我們長大:歲月增長我們的閱歷,讓我們成熟。但只要我們懷着一顆純真的童心,睜大聰慧的雙眼,展開想象的翅膀,那麼一片 綠葉是一首詩,一抹斜陽是一首歌, 一個遊戲是一種創造……”(幻燈顯示)

大家一起有感情地朗誦,在朗誦中細細體味。

(教學設想:在前一環節基礎上趁熱打鐵,沿續心靈交匯的暗流,自然而然而引出下面的作業,使學生有話可說有情慾訴。)

[設計說明]

走進文本又跳出文本,從文本拓展到生活,又從生活進一步體驗文本,這就是拓展延伸的要義所在。爲延伸而延伸,往往是盲目的隨意的。在有限的時間裏如何延伸?本環節試着先從文本延伸到童年遊戲,意在讓學生領會遊戲中蘊含着藝術;再從文本延伸到藝術作品,進一步證明藝術離不開生活。通過延伸,進一步激發學生關注生活,熱愛生活,發現生活的美,做個生活的有心人。

五、課後練習——人盡其能,各顯所長。

喜歡畫畫的,給童年生活畫一幅畫。

擅長寫作的,將童年生活寫一篇文。

愛好唱歌的,給童年生活寫一首詞。

懂得寫詩的,把童年生活寫一首詩。

[設計說明] ,

練習練什麼?怎麼練?我以爲在一定教學目標控制下,應該有相對的自由度。自由可以培養學生練習的興趣,自由可以發揮學生的特長。鑑此,本練習就給學生選擇而練。

播放兒歌《找朋友》,表達友情並道再見。

  附:板書設計

竹 影

豐子愷

遊 戲————藝 術

趣 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