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六年級語文教案《望湖樓醉書》(通用9篇)

六年級語文教案《望湖樓醉書》(通用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72K 次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六年級語文教案《望湖樓醉書》,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六年級語文教案《望湖樓醉書》(通用9篇)

六年級語文教案《望湖樓醉書》 篇1

教材分析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是宋代詩人蘇軾任杭州通判時所作。詩題內涵豐富:點明時間、地點、事件和心境。全詩四句話寫雲、雨、風、水,生動形象;寫山、船、地、樓,句句求實,堪稱寫實景的佳品。表現出詩人明銳的觀察感受能力,形象生動的想象能力和高超的遣詞造句能力。

學情分析

對於6年級的學生來說,已學過很多古詩,他們已經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能借助註釋、工具書、想象畫面等多種方法來讀懂古詩的大意。但有時,會對詩歌背後蘊含的詩人情感不能深刻領悟、體會。因而要着力創設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古詩。

教法、學法

教法:運用各種手段,圖片、音樂,充分激發學生的情感,

體會詩人的情感和詩句的語言之美。

學法:採用多種朗讀方式:自讀、齊讀、配樂朗讀感悟詩歌的語言美,意境美;運用多種學習方式:“自讀 - 質疑 - 交流 - 小組合作探究 - 多種展示”這樣一種學習過程來實現對文本的學習。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一個生字,理解古詩詞句的意思。

3.藉助閱讀想象,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時的奇特景象,體會詩人的情感和詩句的語言之美。

教學重難點】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背誦古詩。

教學準備】古詩多媒體課件 課前收集含“雨”的詩句,蒐集蘇軾的相關資料信息及其詩詞等文學作品。

教學時數】 1課時

設計說明

語文課程標準第三學段古詩的教學目標指出,“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體會作品的情感。”古詩教學應注重戰略,關鍵之處要體會古詩的文字美,音韻美,意境美,方寸之地意味無窮,進而熟讀成誦,積累於胸。蘇軾寫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巧妙地運用比喻,形象生動,內容不難理解,故而遵循“淡化理解,強化誦讀”的古詩教學原則。

思路提要

採用同學喜聞樂見的學習形式,讀詩 - 會意 - 入境 - 悟情,形式不拘一格,關鍵要把古詩學活,在讀中理解、感悟這首古詩。

過程揭示

一 、激趣導入

1.師生對詩:“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2.剛纔所對的詩出自《水調歌頭·中秋》,作者是誰?誰能向我們介紹一下蘇軾?

3.今天我們就跨越900餘年和蘇老先生相會,來學習一首他寫的詩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二、誦讀古詩

讀古詩要有節奏,還要有重音。

1.詩題:

⑴ 指名讀,齊讀;

⑵ 從題目中讀懂了什麼?(時間、地點、事件)

⑶ 題意:六月二十七日,(作者)登上西湖邊的望湖樓,欣賞樓外精緻,在微醉中寫下了這首詩。

2.詩句:

⑴請同學們把這首詩多讀幾遍,準確認讀,把字音讀準,詩句讀通順。

⑵ 指名讀,評讀。

⑶ 怎樣才能讀出詩的節奏和韻味?(自由暢談)

出示讀詩建議:

①準確認讀,把字音讀準,詩句讀通順;

②注意通過語調、韻律、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

③注意平聲字讀長,仄聲字讀短。

④詩的韻腳爲開口呼,讀出的聲音要悠遠。<教師對平聲、仄聲及開口呼作適當講析>)【出示節奏】指名讀、師生對讀、小組讀、站立讀等多種形式讀。

三、理解詩意

1、自己再讀幾遍,想想六月二十七日蘇軾在望湖樓看到一番怎樣的景象?

反饋:描繪了西湖忽晴忽雨的景象。

雲怎樣?“翻墨”,指打翻的黑墨水。烏雲像打翻的黑墨水還沒有遮住山。

雨怎樣?白色的雨點像跳動的珍珠,雜亂地跳進船裏。

風怎樣?卷地而來的大風,忽然把烏雲和雨點吹散了。

水怎樣?望湖樓下面的水像天空一樣,水天一色,一片汪洋。

2、藉助註釋,理解詩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話與同桌交流。

出示註釋

饋:

⑴ 出示前兩句

①男生讀,什麼意思?【理解“翻墨” “跳珠”,強調“遮”字書寫注意事項。[你能用學過的四字詞語形容一下這樣的烏雲嗎?(烏雲翻滾、風起雲涌、烏雲密佈、烏雲滾滾……)你還在哪些詩中見過這樣的雲?(黑雲壓城城欲摧……)] 這樣的雨一直留在蘇軾的腦海裏,15年後當蘇軾故地重遊時依然在懷念這樣的雨。(出示:還來一醉西湖雨,不見跳珠十五年))讓我們記住這樣的雨,齊讀第二句。此時此刻,又讓你想起哪些含“雨”的詩句?<學生說後超鏈接出示: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水光瀲豔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②這兩句詩很有意思,我們來做個對對子練習:“黑雲”對-(白雨),“翻墨”對-(跳珠),“未遮山”對-(亂入船);

⑵ 出示後兩句,女生讀,什麼意思?

四、想象詩境,體會情感

⑴ 聽範讀,生閉眼想象畫面,想想這首詩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懷?(讚賞之情)

⑵ 作者是怎樣抓住特點寫的?

① 寫的景物多(雲、雨、風、水;山、船、地、樓);

② 變化快( “未遮山” “亂入船” “忽吹散” “水如天”爲瞬間變化 );

③ 動態多(翻、遮、入、吹),是在樓上所見的雨景。比喻恰當,有聲、有色、有形象、有動感,逼真可感,句句寫景,句句抒情。

五、昇華詩中蘊含的情感

1、觀看此詩賞析視頻,進一步領會古詩意境,昇華情感。

2、出示、齊讀:蘇子筆下驚風雨,陰晴時霎亦傳神.讀罷掩卷細品味,又疑東坡是天人。

3、配樂齊讀古詩。

六、拓展延伸

1.這首詩描繪了西湖忽晴忽雨的景象,這讓你想起那句俗語?(俗話說“六月天,孩兒臉”還真不假,剛剛還是陽光燦爛的天氣.轉眼就下起大雨來了。)還讓你想起那些表示變化快的成語?(變化多端 變幻莫測 千變萬化 瞬息萬變 日新月異 轉瞬即逝 稍縱即逝 白駒過隙 喜怒無常 )

2.解釋帶點的詞,說說詩句的意思。

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3.背誦《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4.交流蘇軾的其它詩詞。

5.《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蘇軾一共寫了五首,我們今天學的是第一首,請同學們下去以後查一查餘下的四首。

板書設計: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雨前 黑雲翻墨

雨中 白雨跳珠

雨後 水天一色

來去匆匆

六年級語文教案《望湖樓醉書》 篇2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1個生字,理解古詩詞句的意思。

3.藉助閱讀想象,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時的奇特景象,體會情感和語言之美。

教學重難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背誦古詩。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兩首詩安排一起,爲什麼?相信學完以後你會有更多的發現。

2.介紹蘇軾:字子瞻,號東坡,人稱東坡居士,他是北宋的文學家、書畫家。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合稱三蘇。

3.你還知道蘇軾的哪些詩?

《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飲湖上初晴後雨》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4.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位大家所寫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看看有何妙處。(出示)

二、初讀古詩。

1.指名讀古詩,相機正音。

2.讀詩不僅要讀得正確,還要讀出節奏,詩韻,這樣讀詩才叫“有板有眼”。誰能根據老師劃分的節奏再讀一讀這首詩?

三、品讀感悟。

1.這首詩的題目是《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從詩題中你已經知道什麼?

時間:六月二十七日。這實際上告訴我們當是已經是--(板書:夏季)夏季常常有雷陣雨。

地點:望湖樓。(出示望湖樓)

師:望湖樓又名看經樓、先得樓,坐落在西湖邊上。在望湖樓上極目遠眺,西湖美景盡收眼底。

(醉)似醉非醉

“書”寫。寫什麼呢?

蘇軾在這首詩中寫了自己在望湖樓上飲酒時看見到西湖山雨欲來和雨過天晴後的景色。那是一場怎樣的雨,雨後的景色又是怎樣呢?就讓我們走進詩中,細細品味。

2.明詩意:

出示合作小貼士:

A、選擇感興趣的一行詩,用自己的語言說說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B、在你研究的這行始詩中,你認爲哪些詞用得特別巧妙?圈出來,把你的感受批註在旁邊。

C、將閱讀體會融入朗讀之中。

D、小組內明確分工,做好彙報交流的準備。

隨機交流:

“黑雲翻墨未遮山”

翻墨:打翻的黑墨水。

墨汁翻到是怎樣的景象?(快,一下就黑了)

從“黑雲翻墨”中,感受到什麼?(烏雲黑壓壓的來勢迅猛)誰能讀出這種氣勢?

詩中什麼遮什麼?(烏雲遮山)下雨前遮住了嗎?(沒有)你是從哪看出的說說你的理解。

這樣翻滾來勢洶洶的黑雲卻都來不及遮住山頭,這場雨來得還真是夠快的了。

指導朗讀

“白雨跳珠亂入船”

跳珠:跳動的珠子。

你看到了什麼樣的畫面呢?

(看到了雨很大)從哪裏感受到?(“亂”字)亂字還能讓你感受到什麼?(雨急)急到什麼程度?亂到什麼程度?

指導朗讀

交流後教師引入資料:蘇軾本人也非常的喜歡這句,直到15年後重遊西湖,他還念念不忘,特意寫到“還來一醉西湖雨,不見跳珠十五年”。可見詩人對這首詩的喜愛。

對你寫作的啓發。

“卷地風來忽吹散”

說說你看到了怎樣的風?(突然,風狂)

“忽”字讓你感受到什麼?(雪來得快,下得大)還有其他帶有“忽”字的詩句嗎?(“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忽如一夜東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引導學生體味“忽”字之妙(突出天色變化之快)

說話:卷地風吹走了_______________,吹來了_______________。

指導朗讀

“望湖樓下水如天”

雲散了,風停了,雨止了,這時站在望湖樓上的“你”看到了怎樣的景色?(引導學生通過換位想象,描述雨後西湖碧水如天的景色,感受景美。)

(湖面開闊而寧靜、荷花鮮豔而潤澤、空氣溼潤而清新……)

指導朗讀

此情此景怎能不讓人陶醉,鍾愛西湖的大詩人蘇軾又一次醉了,這回他是醉在了西湖的景中。(教師在詩題的“醉”字上加上着重號。)

3.悟詩情:

夏天的西湖,忽而陰,忽而晴,忽而風,忽而雨,千姿百態,分外迷人。這樣的景色怎能不勾起蘇軾的詩興呢?現在再來看詩題,你對“醉”字有了怎樣的理解呢?(表現作者對西湖美景的喜愛之情)

蘇軾醉於酒,更醉於西湖山水,禁不住提筆寫下了……(生齊誦全詩)

4.小結。蘇軾在寫景時,是抓住什麼特點來的?

(1)景物多:雲、雨、風、水、山、船、地、樓。

(2)變化快:未遮山、亂入船、忽吹散、水如天。

出示:六月的西湖天氣變化極快,先( )後( )。詩句描寫的色彩極其豐富,( )雲與( )雨形成鮮明對比,山是( )色的,而雨後的湖水與天空都是( )色的。

(3)動態多:翻、遮、跳、入、吹

四、拓展延伸。

蘇軾對杭州西湖的這場雨十分偏愛,除了《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他在時隔多年又回杭州時寫道“還來一醉西湖雨,不見跳珠十五年。”

五、作業設計

1.書法創作 將這首詩創作成一幅書法。

2.妙筆生花 把這首詩描寫的景色描寫下來,題目可以自擬,字數在200字左右。

板書設計: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雨 景物多

風 變化快

六年級語文教案《望湖樓醉書》 篇3

教學目標:

1、會寫生字“遮”,理解詩句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3、體會夏季西湖疾雨急來急去的特點,感受詩人對西湖美景的喜愛和讚美之情。

教學重難點:

1、朗讀背誦本詩,理解詩句的意思。

2、會描述詩歌描寫的畫面,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簡介詩人。

1、師;同學們喜歡古詩嗎,誰願意背首詩給大家欣賞欣賞。(學生舉手自由背誦)

2、師生同背《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引出新課。

3、今天,我們來學習蘇軾的另一首詩《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板書課題和詩人,學生齊讀)

4、誰能給大夥兒介紹一下蘇軾(學生自由發言)

5、(課件出示)教師簡介蘇軾

二、初讀指導,讀出詩的節奏和韻律

1、誰來把題目讀一讀,你從詩題中知道了哪些信息?(時間、地點),“醉書”是什麼意思?本詩是不是詩人喝醉酒時寫下的呢?我們理解了全詩就會知道了。下面就讓我們來認真讀讀這首詩吧。要求:邊讀邊畫出詩的節奏。

2、學生自由讀詩,教師巡視指導。

3、指名朗讀。

4、教師範讀,指導讀出詩的節奏和韻律(畫出詩的節奏)

5、學生再練習朗讀。

6、學生齊讀本詩。

7、學習生字“遮”,並指導書寫。

三、再讀詩歌,理解詩句意思,體會詩的意境。

1、學生默讀全詩,理解詩句意思,想想從中你感受到了怎樣的畫面?(課件出示部分詞語解釋)

2、同位交流詩句的意思以及看到的畫面。

3、指名班級彙報,(課件出示)教師講解全詩描繪的畫面。

4、提問:詩中作者主要寫了哪些景物?

結合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雲雨風水

山船地樓

雨大而急

5、學生再讀詩句,思考:這裏的雲怎樣?這裏的雨怎樣?這裏的風怎樣?這裏的水怎樣?學生想好後同位交流,再班級彙報。

6、詩人描繪的雨又大又急,我們可以用哪些詞語來形容?(生答:滂沱大雨、大雨如注、狂風暴雨、暴風驟雨……)(鼓掌表揚)

四、總結全詩,體會情感。

1、教師誦讀全詩,學生閉眼傾聽,感受詩境。

2、提問:題目《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開始我們就說了“醉書”的意思,本詩是不是詩人喝醉酒情況下寫的呢?(生答;不是)

3、你從全詩中體會到詩人怎樣的心情?

指名回答:高興、喜悅、激動、心曠神怡……

4、教師小結;是啊,面對雲翻、雨瀉、雲卷、天晴這一急來急去的美景,詩人心中感慨萬千,他把所有的感受濃縮成一個字,那就是……生齊答--“醉”。讓我們再來讀讀這首詩,體會詩人的“醉”吧。(學生再自由讀詩)

5、指名有感情朗讀,會背誦的就背誦。

五、(課件出示)佈置作業:

1、背誦《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2、課外蒐集並誦讀蘇軾詩詞

板書設計: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蘇軾

雲雨風水

山船地樓

雨大而急

六年級語文教案《望湖樓醉書》 篇4

教學目標:

1、知道詩的大致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古詩。

3、感受作者對西湖忽雨忽晴的景色讚賞之意。

教學過程

一、 聯繫生活、談話導入

1、 提問:你們見過夏天的陣雨嗎?誰來說說當時的情景?

2、引入詩題:今天我們來學習宋代詩人蘇軾寫的一首古詩:《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看看他是怎樣寫夏日忽雨忽晴的天氣的。(板書並領讀課題,注意停頓)

3、 讀了這個題目,你們知道了什麼?還有什麼疑問?

(知道“六月二十七日”是寫這首詩的時間,此時正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經常回有陣雨或雷雨出現。地點在望湖樓。)

4、 解疑:“醉書”,在似醉非醉的情況下寫的詩。

5、 介紹作者。

二、 自由閱讀,理解詩意

1、 自讀朗讀,讀準字音,提出疑問。

2、 解疑、教學生字:翻墨——像黑墨一樣的翻滾

跳珠——活蹦亂跳的珠子

3、 學生嘗試理解詩句的意思。

1) 天空中的烏雲,想潑翻了的黑墨水一樣地散開來,還沒有把整座山遮住。

2) 白色的大雨點像珠子一樣,胡亂地往船上直濺直跳。

3) 忽然刮來一陣大風,把滿天烏雲吹的無影無蹤。

4) 望湖樓下的水顏色和藍天顏色一樣。

三、 細讀品位,體會感情

1、 思考並討論:

1) 古詩《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寫的是什麼?

2) 我們可以從什麼地方看出來的?

3) 這首詩哪些地方用了比喻?

2、 誦讀全詩,體會天氣變化之快。

3、 設想當時情景,當一回詩人,吟誦《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四、 看圖說意,加深感悟。

1、 仔細觀看插圖,思考:圖上畫的是雨前、雨中還是雨後?、

(右上角插圖畫的是雨中,下方插圖畫的是雨後。)

用自己的話講述全詩的意思。

六年級語文教案《望湖樓醉書》 篇5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1個生字,理解古詩的意思。

3、藉助閱讀想像,感受六月西湖下暴雨時的奇特景象,體會詩人的情感和語言美。

教學重難點:

1、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古詩的意思。

2、難點:藉助閱讀想象,品位語言,感受六月西湖下暴雨時的奇特景象,體會詩人的情感。

教具準備:課件、音頻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激趣導入

(1)通過學生背誦學過的古詩以及學過的關於雨的詩句導入。

(2)揭題。

(學生說出題目交代了哪些信息並試着說出“醉書”的意思)

(3)簡介作者。

(學生說出作者是誰並背誦蘇軾寫的詩句)

2、初讀

(1)自由讀,讀準字音。

(2)再讀,標出停頓的符號,讀準節奏。

(3)誰來試一試,並點評。相機在黑板上標好詩句的節奏。

(4)PK讀,並點評。

(5)播放課文錄音

(6)齊讀。

二、問--疏通詩意

1、鼓勵學生大膽提問,並指導學生相互答疑,師記錄學生有深度的問題。

2、師預設問題:

(1)每句詩的意思是什麼?

(2)整首詩的意思是什麼?

三、試一試--感悟詩情

1、齊讀詩,你明白了這首詩寫了什麼內容嗎?從哪些地方看出“雨急景奇”?

2、生交流。

3、師小結。

4、齊讀整首詩,你認爲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讀出驚歎的語氣。

5、配樂背誦全詩。

四、評一評--各抒己見

1、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用“我收穫了--”的句式說話)

2、你對蘇軾的評價。

3、同學們的表現怎樣?

課後作業:

1、寫一寫你眼中的暴風雨。

2、蒐集關於雲、雨、風、天的詩句。

板書設計: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宋)蘇軾

黑雲/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

望湖樓下/水//如天。

六年級語文教案《望湖樓醉書》 篇6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詩歌。

2、體會詩句的語言美,感悟比喻的妙處。

3、想象西湖晴雨變幻的景色,體會雨的`奇特。

(二)、教學重點

1、想象西湖晴雨變幻的景色,體會雨的奇特。

(三)、教學難點

1、想象西湖晴雨的變幻景色,體會雨的奇特。

2、體會詩歌的語言藝術,激發學生中華傳統古詩詞的學習興趣。

(四)、教學過程

一、文字線索題導入

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

2、四川眉山人,曾任杭州通判

3、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合稱“三蘇”

4、他的詩善用誇張比喻,在藝術方面獨具風格

5、“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是他流傳千古的名句

1、同學們,你們能根據屏幕上的提示猜出這個人是誰嗎?(蘇軾)

2、今天我們就一起去學習蘇軾的一首詩,《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出示課題)說說詩題中告訴了我們什麼?(時間、地點、事件)

(六月二十七日蘇軾在西湖邊上的望湖樓醉酒題詩)

3、那麼蘇軾在望湖樓上題了怎樣的一首詩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二、讀詩歌

1、請同學們自由讀一讀這首詩,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剛纔同學們讀得非常認真,誰願意第一個展示你的朗讀?

(齊讀)

3、讀得真不錯,同學們,讀詩不僅要讀響、讀準,更要讀出詩的節奏,(出示劃分好節奏的詩)現在請同學們根據劃分好的節奏自由練讀一下這首詩。

4、誰願意來讀一讀?讀得真好(如果讀不好,師範讀,再指名讀)

5、男女生賽讀。

三、檢查預習,提出疑問

1、古詩同學們都會讀了,但是學習古詩僅僅會讀還不行,我們還得理解詩中意思,品讀詩中的意境。同學們在預習的過程中有沒有遇到哪些不懂或者難懂得詞語,提出來我們一起解決。(生提問,相機指導回答)

2、相信解決了這些重難點詞,你們對這首詩有了更深刻的瞭解了,現在再讀這首詩,你們一定會有新的發現的,帶着你們的理解在來讀一讀這首詩吧!

四、整體感知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着讀着,你從這首詩中感受到了什麼?(大、快、急、來得快、去得也快)

五、品讀詩句

1、這真是一場奇特的雨啊!你從詩中得哪些字眼或詩句中感受這場雨的奇特呢?請默讀詩歌,並從信封中取出“共學單”,認真完成。

“我從‘____________’(詩句或者關鍵詞均可)感受到雨的奇特,讀着詩句,我的眼前彷彿出現了這樣的場景(畫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預設1、生答:從“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中感受到......

a、從這句詩中,有沒有哪些字或詞最能讓你感受到這場雨的急呢?

預設2、“未遮山”、“亂入船”

a、“未遮山”,“亂入船”說明了什麼?

b、你能從關鍵詞中體會到這場雨來得快、來得大,老師表揚你,你能帶着這種感受去讀一讀詩句嗎?

c、還有同學對這兩句詩有自己的理解嗎?請你補充。

你真是一個善於讀書的孩子,帶着你的感受去讀一讀好嗎?

(這一環節,相機指導“亂”字,將“亂”讀胖“)

2、關注比喻:

老師關注到,同學們在分享自己感受的時候運用了比喻得修辭手法,(我們再讀一讀這句詩,作者運用了怎樣的修辭手法?)這其實就是詩中出現的黑雲翻墨、白雨跳蛛,詩人們在寫詩的時候都喜歡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這樣可以使詩句更加形象生動。無獨有偶,蘇軾在另一首描寫西湖的詩中也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出示《飲湖上初晴後雨》全班齊讀)

不僅如此,唐代大詩人賀知章在《詠柳》中同樣也用到了比喻得修辭手法”不知細葉誰裁出“------生接”二月春風似剪刀“;劉禹錫也在《望洞庭》中寫到”遙望洞庭山水色“----生接”白銀盤裏一青螺“

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句詩,感受比喻的妙處吧!

3、你還能從哪裏感受到這場雨的奇特呢?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抓住“忽”感受雨去得快

“卷地風”:這是一場怎樣的風?

請你用朗讀讀出這一場大風,讀出這雨過天晴的美麗景色吧!

4、就是這樣一場卷地之風,它不僅吹走了------生接或指名(這場大雨),還吹來了------指名回答(望湖樓下水天一色得美麗景象)

小結:你們看,剛纔我們通過讀詩、抓關鍵詞、想象詩中所描繪的美麗景色,跟着詩人領略了一場西湖疾雨急來急去得變幻景色,讓我們捧起書,再去領略一下西湖這場別樣的雨吧!

六、拓展進行“飛花令”

同學們,古往今來許多文人墨客都對雨情有獨鍾,寫了許許多多讚美雨的詩文,現在就讓我們來一場有關“雨”得飛花令吧!(背景音樂響起,生對詩)

結束語:同學們,蘇軾帶來的這一場雨,讓我們愛上了有關“雨”的詩句,甚至愛上中華傳統古詩詞,讓我們再次一起飽含深情地讀一讀《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五)、板書設計

(奇特)

六年級語文教案《望湖樓醉書》 篇7

設計理念:

文以載道,就是要求我們學習文本而超越文本。換句話說,閱讀教學,首先要教學生讀懂文章的內容,其次要教學生弄清作者寫作的意圖,並能被作品所感染,從而追求與文本一致的思想境界。當然閱讀文章的方式是多樣的,教學一篇文章的方法也是多樣的。選擇什麼樣的方式教學也是教學智慧的體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是一篇描繪望湖樓美麗雨景古詩。詩人善於捕捉自己的靈感,本詩的靈感突現於一個“醉”字上。“醉”的理解教學是一架橋樑,首先通過“醉”貫通文章內容,其次“醉”昇華文章主題,醉於酒,更醉於山水之美啊!另外,作爲諸多描寫西湖的詩中的一首,在理解的時候不應僅限於文本,可以借西湖文化這樣的大平臺加深理解。

教學目標:

1、知道詩的大致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古詩。

2.掌握“翻墨”與“跳珠”這兩個詞裏的比喻修辭及其在語境中的作用。

3.通過文本細讀,準確地還原詩歌畫面,並在此基礎上感受詩人的豁達胸臆,並嘗試將體悟到的畫意及詩人之心在朗讀上體現出來。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並揭題

1、西湖是鑲嵌在西湖邊的一顆明珠,也是開在文學世界裏的一顆奇葩。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蘇軾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2、簡介作者

3、齊讀課題

4、你從課題中讀到了什麼?

(明確:課題交代了時間、地點。一個“醉”字透露作者可能喝酒了,是似醉非醉的狀態下創作的。)

二、通過朗誦,整體感知

1、齊讀課文,教師正音。

2、聽錄音朗讀,讓學生再次體會文章中表達的感情。

三、初步探究,研讀文本

1、提問:作者這首詩重點寫的什麼?(雨)哪裏的雨?(西湖的雨)

2、出示《飲湖上初晴後雨》,這首詩中西湖的雨有什麼特點?(明確:奇、變化速度快、美)

3、同樣的作者,同樣的地點,同樣的雨是否具有相同的特點呢?

4、文章是怎樣描寫這樣的奇雨形成的過程?(明確:下雨前、下雨中、下雨後)

5、學習第一句

(1)下雨前是怎樣的一幅畫面?翻墨是什麼意思?運用了什麼樣的修辭手法?未遮山是什麼意思?

(2)你能用一個字形容這樣的烏雲嗎?(快、奇、來勢兇猛)你能用學過的四字詞語形容一下這樣的烏雲嗎?(烏雲翻滾、風起雲涌、烏雲密佈、烏雲滾滾……)

(3)你還在哪些詩中見過這樣的雲?(黑雲壓城城欲摧……)

(4)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語言描繪這句話。

6、學習第二句

(1)雲的來勢兇猛,雨也絕不溫柔,你從哪些詞語中看出來了?

(2)跳珠是什麼意思?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亂入船是什麼意思?

(3)指導看圖,用一個字概括一下這樣的雨?(大、猛、調皮……)用自己的語言介紹見過的最大的或最有特色的雨?

(4)這樣的雨一直留在蘇軾的腦海裏,15年後當蘇軾故地重遊時依然在懷念這樣的雨。(出示:還來一醉西湖雨,不見跳珠十五年)

(5)讓我們記住這樣的雨,齊讀第二句。

7、結合插圖,用同樣的方法自學三、四兩句

(1)學生自學

(2)提問考察

當我們沉浸在白雨跳珠的美景中時,這調皮的雨卻似乎有意躲着人們,轉眼間就不見了。哪個字寫出了這樣變化的快?(忽)此時此刻呈現給遊人的又是怎樣的一幅畫面?你能用自己的話描繪一下這兩句表達的內容?這樣的景色可以用題目中的哪一個字概括?

四、古詩積累,形成共鳴

1、齊讀《飲湖上初晴後雨》、《六月二十四日望湖樓醉書》,同樣的西湖,同樣的雨,同樣的蘇軾寫出不同的詩,其實蘇軾六月二十四日在西湖一口氣寫下來五首詩,本文只是其中的一首。(出示另外四首)

其二

放生魚鱉逐人來, 無主荷花到處開。

水枕能令山俯仰, 風船解與月徘徊。

其三

烏菱白芡不論錢,亂系青菰裹綠盤。

忽憶嘗新會靈觀,滯留江海得加餐。

其四

獻花遊女木蘭橈,細雨斜風溼翠翹。

無限芳洲生杜若,吳兒不識楚辭招。

其五

未成小隱聊中隱,可得長閒勝暫閒。

我本無家更安往,故鄉無此好湖山。

昨夜風月清,夢到西湖上(《杭州故人信至齊安》)

夜泛西湖

湖光非鬼亦非仙,風恬浪靜光滿川。

須臾兩兩入寺去,就視不見空茫然。

2、作者花這麼多的筆墨來寫西湖想要告訴我們什麼?這樣的景色吸引了你嗎?此時你認爲題目中的“醉”可以怎麼理解呢?(陶醉、沉醉)

3、學生交流,指名回答

4、在這些詩裏你讀出了怎樣的一個詩人?(豁達、豪放)

5、齊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6、小結

一切景語皆情語,閱讀文章我們既要了解文章寫的內容,還要明白作者的寫作意圖,通過閱讀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在不斷的求索中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提高自己的境界。

五、作業

1、蒐集描寫西湖的詩

2、走近蘇軾,閱讀背誦他更多的詩詞散文。

教學反思:

整個課堂設計圍繞重點,循序漸進。誦讀環節,既注意整體效果又能兼顧個體的個性朗讀;在學習課文的同時注重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既有一個字的提煉訓練,又有四字詞語的積累學習,還有相關詩句的關聯學習。遵循先扶後放的指導思想,在三、四句的學習上讓學生自主學習,舉一反三。另外,描寫西湖的詩句比較多,倘若放任自流,勢必在課堂上形成知識的堆積,大量的知識堆積既讓學生抓不住重點,又很難在學生的腦海中形成知識的系統,不利於消化、吸收。所以在處理這部分時從小處開口,緊扣作者蘇軾與西湖的一些詩句,讓學生體會蘇軾對西湖的感情,在課外作業中要求學生蒐集西湖的詩句,擴大了範圍,課內與課外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當然這節課的設計上還存在一些不足,在過渡與教師語言的精煉上還要繼續努力。

六年級語文教案《望湖樓醉書》 篇8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古詩。

2、能用“知詩人,解詩題,明詞意,悟詩境”的方法讀懂詩。

3、體會夏日西湖驟雨初晴的美,感覺詩人蘇軾豪邁奔放的作品風格。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這首歌的歌名是——《但願人長久》。這首歌是由王菲演唱的,歌聲十分優美動聽,可惜—-。我們知道古詩古詞原本就可以配合音樂用來歌唱,古詩詞的韻律十分優美,而現代音樂與它完美的結合起來就更能把古詩詞的意境以及作者的情感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但願人長久》這首歌的曲調比較——————你知道爲什麼嗎?

2、除此以外你對蘇軾還了解多少?

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人。蘇洵之子。嘉佑進士。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爲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在藝術表現方面獨具風格。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代很有影響。

3、今天我們就穿過時光隧道,跨越900年的歷史與宋朝這位大文豪蘇老先生相會,我們一起來讀讀他的這一首詩————《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二、初學古詩,自己理解

1、誰來把題目讀一讀,注意讀準節奏(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2、對於題目你是如何理解的?

這個'醉'該如何解釋(似醉非醉)是不是這樣解釋呢?學完這首詩後我們就能知道了,誰來把這首詩讀一下。(讀)接下去應該做什麼呀?(理解詩意)

對照插圖,自主感悟,可以小組合作學習,也可以利用好手中的工具書,待會兒我們來交流。(學生自學,初步理解詩意)(方法多多,渠道也多多,相信大家一定能把這首詩讀懂了。)

三、師生交流,理解詩意。

學生交流對這首詩的理解,說出大體意思即可。(悟詩境)

四、咬文嚼字,感悟詩的意境美,文字美

1、師:這首詩寫出了西湖夏季一場雨的特點,猜猜這場雨下了多長時間(來也匆匆,去也匆匆),這個特點能從詩中哪些地方看出來(未遮山,忽吹散,水如天等)師:你們一直都是這麼聰明,真正的聰明人要能說出它好在哪?

2、師:你認爲哪些地方寫得美,生動形象地寫出了'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特點(學生之間相互討論:比喻恰當,有聲,有色,有形象,有動感,逼真可感)

3、對仗工整。講究押韻。

五、激發興趣,吟讀成誦。

1、師:你們能不能把它讀好了呢?自己練讀。(老師出示第一句範例:黑雲/翻墨/未/遮山),你能把2,3,4句的節奏感標出來嗎(學生標節奏)

2、品讀。

3、再回頭看題目,這個'醉'字又作何解釋(陶醉)

六、引入詩歌概念,感情得到昇華。

1、師:於老師剛纔已經說過了古人寫詩寫詞是用來吟唱的,現在我們就來練習一下,把這首詩譜上曲子,比如套用《天地之間的歌》的曲子就很妥切。(學生練習)

2、師生吟唱。

3、總結學習方法。(讀詩――解詩——賞詩――唱詩)

七、師生總結,擴展延伸。

師:請同學們用這種方法讀蘇軾寫的另一首詩《飲湖上初睛後雨》,比較一下這兩首詩有什麼異同點。有什麼學生自讀。教師稍作點撥引導學生說說這首詩的大意。

板書:讀詩――解詩――賞詩――唱詩

六年級語文教案《望湖樓醉書》 篇9

【教學目標】

1、、學習第一首古詩,學會生字“遮”;理解古詩詞句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讀、背誦這首詩。

3、體會詩的意境之美,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瞭解詩的大意,能讀出感情,背誦這首詩。

難點:能感受詩人對望湖樓雨景的美,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配樂播放西湖的十大景點。

2、過渡:剛纔大家欣賞的是西湖的十大景點,西湖是天堂杭州的一顆明珠,也是世界名聞的旅遊勝地,自古以來,描寫西湖景色的詩很多,今天我們要學的23課《古詩兩首》就是宋朝詩人蘇軾和楊萬里的傳世佳作,我們先來學習第一首。

板書:《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3、從課題中你知道了什麼?

4、瞭解作者。

二、初步感知。

1、自由讀古詩,把字讀準確,把詩句讀通順。

2、指名讀古詩,檢查學生讀書情況。

(1)學生自由讀古詩,教師巡迴指導。

(2)學習生字“遮”

3、教師範讀古詩。

4、齊讀。

過渡:讀書不僅要讀的正確,還要讀出節奏、詩韻,這樣讀書叫做“有板有眼”。

5、出示停頓的詩指名學生讀。

6、古人讀詩是怎麼讀的呢?(搖頭晃腦)誰來試讀一下。

7、出示古詩,把古詩補充完整。(由易到難)

8、蘇軾不僅是個詩人,他還是個畫家呢!你們想不想看看他畫的畫呢?(出示動畫,讓學生感受詩的意境。)

9、配樂讀古詩,加深體驗。

三、精讀古詩。

1、理解重點的詞。

(1)“翻墨” “遮” “白雨”“跳珠”是什麼意思?

(2)“卷地風”“水如天”又是什麼意思?

2、理解詩句

(1)結合註釋理解詩意。

(2)指名學生說說詩意。

(3)教師讀詩意,學生配詩。

(4)出示詩意讓學生填空。

(5)出示圖片,讓學生說詩意。

四、背誦古詩。

1、齊讀古詩。

2、配樂背誦古詩。

過渡:這首詩它還是一首歌呢!你們想聽嗎?

3、教師演唱。

4、播放給學生聽。

5、學生跟着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