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月光曲》優質教學設計(第二課時)(通用10篇)

《月光曲》優質教學設計(第二課時)(通用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4W 次

作爲一名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我們應該怎麼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月光曲》優質教學設計(第二課時),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月光曲》優質教學設計(第二課時)(通用10篇)

《月光曲》優質教學設計第二課時 篇1

設計理念:

1、通過整合課文,以“爲何彈曲、爲何再彈、遇到知音、得到靈感、讀出命運、啓迪人生、引導讀書”這樣的情感爲線索達到課程的有效取捨,追求課堂的高效。本節課教學從貝多芬爲什麼給盲姑娘彈第二支曲子這個統領性的問題出發,讓大家讀書,做到問題集中,以情感引導來推進課堂教學流程。

2、通過對文本的巧妙解讀,讓學生感受《月光曲》被人們忽略的那部分情感內涵。我讓學生聚焦忙姑娘與貝多芬的對話,讀出貝多芬遇知音,爲知音而彈曲子;讓學生聚焦當晚的的環境描寫,體會貝多芬有了靈感而彈曲子;再讓學生聚焦兄妹倆聯想到的景象,感悟他們共同的人生命運。這樣,就既解決了貝多芬爲什麼而彈和彈什麼內容的問題,也就真正讀懂了課文的難點:《月光曲》是怎麼誕生的,兄妹倆聯想的景象這部分內容怎麼理解。

3、突破固有思維,引領學生不怕挫折,不怕困苦。大部分教師上這一課時,都集中在貝多芬同情窮苦人民、遇到知音這兩個主題,而不懂得通過《月光曲》內容的深層解讀,體會到兄妹倆與貝多芬“共命運”的內涵。我在本課教學中,在不斷引領學生感悟《月光曲》的情感內涵中,通過各種讀書方式,讓學生明白:命運要自己去把握,要自己去戰勝苦難,通過奮鬥去實現美好人生。

教學目標:

1、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引導學生感悟課文中盲姑娘和貝多芬的對話以及皮鞋匠的聯想,領會課文描寫的美妙。

2、讀懂課文,體會《月光曲》的誕生過程及描寫的內容。

3、感悟兄妹倆及貝多芬面對挫折的人生態度及貝多芬高尚的人格,激勵自己勇敢面對困難、戰勝困難,對未來充滿信心。

教學重點:

1、讓學生品讀感悟盲姑娘與貝多芬的對話以及皮鞋匠的的聯想。體會貝多芬“抱同情、遇知音、得靈感、共命運”而創作《月光曲》的原因及《月光曲》創作的內容。

教學難點:

1、讓學生明白貝多芬爲什麼要爲盲姑娘彈奏《月光曲》?

2、要學生讀懂《月光曲》是怎麼誕生的及《月光曲》所描繪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圖片導入——爲何彈曲。

1、詞語導入:同學們,看了這幅圖,你能聯想起《月光曲》這篇文章中的哪些詞語呢?(學生彙報)

2、出示課件:詞語引讀。

3、我想問大家: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不知大家還記不記得,貝多芬爲什麼要給盲姑娘

彈奏曲子?

4、學生回答之後教師總結並板書。

板書:抱同情(窮苦)

二、默讀質疑——爲何再彈。

按照今天的出場費,貝多芬爲盲姑娘彈一支曲子最少值10萬元,可是,貝多芬居然還給她們兄妹倆彈了第二支曲子,這究竟是爲什麼呢?請大家帶着這個問題自由朗讀第6、7兩個自然段。

三、聚焦對話——遇到知音。

1、聚焦句子:盲姑娘聽得入了神,一曲彈完,她激動地說:“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啊!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

(1)出示句子讀第六、七自然段。請一位女同學讀盲姑娘的話,一位男同學讀貝多芬的話,老師讀旁白。讀完師問:爲什麼貝多芬還要爲盲姑娘再彈一曲?(學生自由回答)

(2)通過“純熟”“深”詞語理解知音。你發現盲姑娘對貝多芬的音樂熟不熟悉?(“純熟”表明非常熟悉)不但熟悉,而且連這首曲子表達的情感都聽出來了(從“深”可以看出)。所以我們說盲姑娘是貝多芬的——知音。怎麼才能算是知音?能聽懂自己的音樂,能讀懂自己的內心——這就是知音!你喜歡周杰倫的《青花瓷》,你是他的知音嗎?(不是)你生活中有知音嗎?

(3)理解盲姑娘“激動”的心情。盲姑娘此時的心情怎樣?(激動)爲什麼這麼激動?(因爲能親自聽貝多芬彈曲子。)其實,盲姑娘早就知道貝多芬的大名,用一個詞表示就叫?(久仰大名)從上節課我們知道,盲姑娘做夢都想聽一聽貝多芬彈這首曲子,用一個詞表示就叫?(夢寐以求)現在盲姑娘終於聽到了貝多芬親自彈的曲子,滿足了自己的心願,用一個詞表示就叫?(如願以償)。

(4)教師引讀、男女同學合作讀。同學們,貝多芬就在眼前,你們激動嗎?好,咱們一起來讀一讀。先是全體女同學讀一遍,接着全體男同學讀一遍,最後全班讀一遍。久仰大名的貝多芬先生就在眼前,盲姑娘激動地說(女同學):“彈得——”;夢寐以求的貝多芬先生就在眼前,盲姑娘激動地說(男同學):“彈得——”;盲姑娘如願以償地聽到了貝多芬親自彈的曲子,激動地說(全班):“彈得——”

2、聚焦句子:貝多芬沒有回答,他問盲姑娘:“您愛聽嗎?我再給您彈一首吧。”

如果盲姑娘聽不懂貝多芬的曲子,他會再彈嗎?(不會,再彈就是對牛彈琴。)正所謂“酒逢知己——千杯少”,改一下:“曲遇知音不嫌多。”(出示句子)因此,我們說貝多芬再彈一曲,是爲誰什麼而彈?(爲知音而彈)

板書:遇知音

四、聚焦環境——得到靈感。

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月光照進窗子,茅屋裏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顯得格外清幽。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倆,藉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鍵。

(1)啓發引出環境。這第二首曲子貝多芬原來彈過沒有?(是他的第一次創作。)火辣辣的太陽底下,放一架鋼琴,貝多芬能創作出《月光曲》嗎?這是一個怎樣的環境?課文中第幾自然段寫了?(第8自然段)

(2)出示句子,誰來讀這一段?

(3)質疑清幽環境之作用。這是一個怎樣的環境?清幽的月夜。可是老師覺得,這段環境描寫完全可以不要啊,跟《月光曲》關係不大?你認爲呢?(可以同桌交流下:抓住“清幽”:清新、清亮、幽靜、幽美,安寧,純潔,月夜很美,代表純潔和安寧、和諧)

(4)總結得靈感:哦,老師明白了,也就是說,清幽的月夜給了貝多芬很美的感受,那皎潔的月光彷彿是盲姑娘那純潔的心靈。貝多芬從中有了創作的衝動,得到了創作《月光曲》的靈感。是不是?從哪個字看出貝多芬從清幽的月夜中得到了靈感?(借)。什麼是靈感?

(5)引申靈感:月亮還給了我們古代許多詩人以創作的靈感,你能舉一些例子嗎?(李白《靜夜思》、王安石《泊船瓜洲》、蘇軾《水調歌頭》。)

板書:得靈感

(6)全班讀:就讓我們通過朗讀把這美好的、清幽的月夜作爲靈感借給貝多芬先生吧!讀的時候應該用怎樣的語氣?(輕輕地、柔柔地、美美地)讀——

五、聚焦景象——讀出命運。

你們想知道《月光曲》的內容究竟是什麼嗎?請大聲朗讀第9自然段,拿起筆把你認爲描寫生動的詞語圈出來,再看看你能不能理解貝多芬的音樂描寫了些什麼?

1、看看你圈了哪些詞語:幾位學生彙報詞語,請一位學生讀這一段,注意把詞語讀好。

2、景象的層次:

(1)你們有沒有發現其實這一段是在寫什麼?(這是盲姑娘和哥哥聽到《月光曲》時聯想到的景象。)四人小組交流一下,這段景象經歷了哪三個階段的變化?

(2)學生彙報後教師總結:月出海邊圖(月亮升起、微波粼粼)——月穿微雲圖(越

升越高,穿過微雲)——月映巨浪圖(颳起大風,波濤洶涌)(出示課件)全班朗讀。

(3)按圖片順序排序:請大家根據上面文字的描述,正確的排列下面的圖形順序。

3、彈奏時節奏的變化:

(1)分節奏:那麼你覺得貝多芬在彈奏的時候,具體的節奏會怎麼變化呢?請做選擇題。舒緩-漸強-激昂。

(2)男女同學分別按節奏讀:誰願意試試按照樂曲的節奏來朗讀這段呢?盲姑娘是女

的,女同學應該更能體會盲姑娘的心,請女同學來讀;貝多芬是男的,請男同學來做貝多芬,你自己彈的曲子,應該怎麼讀?

4、試聽《月光曲》:大家想聽一聽《月光曲》嗎?請閉上眼睛,看你在聽的時候,能不能也像兄妹倆那樣聯想到月出海邊圖、月穿微雲圖、月映巨浪圖。注意,老師也不是一下子聽懂的,學校早上廣播在第九周星期一放過一次,我聽了很激動。它不像周杰倫的《青花瓷》,也不像張韶涵的《隱形的翅膀》,幼兒園的小朋友都能哼幾句。不用心聽是不會想象到那麼美妙的境界的。

5、聽完感覺如何?請大家談談自己聽完後的感受。彈琵琶的四位同學來談一談,你們是學過音樂的,應該會更有感受。大家也不用不懂裝懂,《月光曲》不是一下子聽得懂的。

6、讀出盲姑娘的家庭及坎坷的命運。

(1)啓發《月光曲》與人的情感的聯繫。大家想一想,難道兄妹倆只是聯想到了奇妙的景象嗎?還可能從《月光曲》中想到什麼?請回到盲姑娘和皮鞋匠的對話,一位男同學讀哥哥的話:“是啊,可是音樂會的入場券太貴了,咱們又太窮。”一位女同學讀妹妹的話:“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是隨便說說罷了。”(還可能聯想到自己坎坷的命運)。貝多芬說過,“音樂是心靈的窗戶,是情感的傾訴,是人生命運的寫照。”

(2)啓發聯想的景象的三個層次與兄妹倆人生命運的對應階段。如果老師把兄妹倆的人生經歷劃分出童年、青年、中年三個時期,看看哪一段是寫童年、那一段是寫青年、哪一段是寫中年呢?

這樣的童年有什麼特點?(幸福美好)這樣的青年有什麼特點?(艱難曲折)這樣的中年有什麼特點?(波瀾壯闊、轟轟烈烈)

師引全班讀:月出海邊圖象徵着兄妹倆幸福美好的童年,讀—;月穿微雲圖象徵着兄妹倆坎坷曲折的青年,讀—;月映巨浪圖象徵着兄妹倆波瀾壯闊的中年,讀—。

7、師總結兄妹倆的聯想:貝多芬高超而深情的演奏,不但讓盲姑娘和皮鞋匠聯想到了別樣的風景,而且也彷彿從貝多芬的音樂中看到了自己波瀾起伏的人生命運。

8、讀出貝多芬的命運:老師出示一段貝多芬的個人簡歷。請一位同學來讀。你認爲這首曲子是爲誰寫的?生:貝多芬自己的。從這段景物描寫中,我們似乎也看到了貝多芬的人生命運,是嗎?

板書:共命運

引讀:同學們,《月光曲》既是爲兄妹倆創作的,同時也是爲貝多芬自己而創作的。這是貝多芬幸福美好的童年,讀——;然而,28歲那年,他在音樂方面越來越享有聲譽的時候,卻發現自己的耳朵產生了聽力的障礙,歡樂與痛苦同時交織在他的青年時代,讀——;不過,堅強的貝多芬並沒有被命運打倒,而是不斷譜寫出一曲曲動人心絃、叩響人類靈魂的交響曲,演繹了他波瀾壯闊的音樂人生,讀——。

六、引讀昇華——啓迪人生。

1、師總結並啓發兄妹倆的“陶醉”:就是這樣,盲姑娘與貝多芬有着相類似的命運,一個雙目(失明),一個耳朵(失聰),貝多芬也曾經生活艱難,但同時都喜歡(音樂),就這樣,貝多芬思潮翻涌,創作出了被譽爲曠世絕響、流傳千古、魅力無窮的——《月光曲》。同學們,兄妹倆聽着貝多芬即興創作的曲子,陶醉了嗎?讓我們一起來陶醉吧!

引讀:皮鞋匠——靜靜地聽着。……

2、啓發人生:同學們,你們陶醉了嗎?現在該醒醒啦!從盲姑娘或貝多芬的身上,你學到了什麼?(遇到挫折,要堅強,對生活充滿信心,要有同情心。)(出示雷怡秋、徐毓、劉芷妮等同學預習時批註上的體會,進行閱讀鼓勵。)同學們,讓我們記住貝多芬的這句話,並把它用來勉勵自己,好嗎?大家一起來讀一讀:痛苦能夠毀滅人,……(德國貝多芬)請同學們把劃紅線的句子工工整整地抄下來作爲你的座右銘好嗎?你願意把它作爲自己的座右銘嗎?爲什麼?(學生在預習本上抄寫,老師在黑板上書寫)

七、總結課文——引導讀書。

同學們,貝多芬的《月光曲》就是在抱同情、遇知音、得靈感、共命運的情況下創作出來的,其實,這首曲子到底是怎麼創作出來的,課外的資料中還有別的說法,你們想知道嗎?總之,他的音樂給了兩個多世紀以來的人們心靈的震感,帶給了全世界的人民最美的享受和最深刻的人生啓迪,他的'人生就是一部傳奇的書,同學們,想進一步瞭解貝多芬嗎?請大家課後閱讀《貝多芬傳》,出示書籍。

板書設計:26月光曲

抱同情

遇知音

得靈感

共命運

《月光曲》優質教學設計第二課時 篇2

學習目標:

1、知識與能力:瞭解貝多芬彈奏《月光曲》的環境、內容,感受《月光曲》的美好意境,提高學生的鑑賞能力。

2、過程與方法: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學習在寫實的過程中展開聯想的表達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音樂家貝多芬同情、熱愛勞動人民的美好情感。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激發情趣

二、檢查預習:1、作者2、字詞

三、展示目標

四、講授新課:

(一)、整體感知(看朗讀視頻)

1、概括內容

2、談感觸最深的地方。

(二)默讀思考

1、貝多芬爲什麼要彈琴給盲姑娘兄妹?

2、爲什麼談完一曲又彈一曲?

(三)合作探究

1、《月光曲》的內容是如何體現出來的,一共幾幅畫面?(聯想)

2、體會朗讀節奏,練習朗讀。

(四)欣賞名曲

(五)評說人物

五、作業:課外閱讀《貝多芬傳》

《月光曲》優質教學設計第二課時 篇3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正確讀寫“譜寫、幽靜、蠟燭、失明、純熟、陌生、清幽、琴鍵、陶醉、甦醒、波光粼粼”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九自然段。

3、瞭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體會音樂的魅力,體會貝多芬對勞苦人民的同情和愛,從而培養學生熱愛人民的思想感情,並對學生進行美的教育。

4、體會寫實和聯想相結合的寫法,初步學習在寫實的過程中,展開適當的聯想,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邏輯思維的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了解貝多芬是怎樣創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創作過程中思想感情的變化。

【教學難點】

貝多芬的感情變化的原因,因爲它關係到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激情來自何處,這一點課文沒有具體的答案,需要老師精心設計,才能突破難點。

【教學準備】

1、蒐集貝多芬的相關資料

2、生字詞卡片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揭題,簡介作者。

1、同學們,你們知道著名的鋼琴曲《月光曲》嗎?它是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譜寫的。你們知道貝多芬嗎?學生結合自己掌握的資料,陳述自己的觀點。

教師總結歸納:貝多芬是德國著名的音樂家。出生於1770年,1827年逝世。他從小就表現非凡的音樂才華,十歲舉行公開音樂會,十二歲開始作曲。他生活在封建統治最黑暗的年代,家境貧寒,受盡磨難,對勞動人民十分同情,對專制暴政無比憎恨。他一生創作了大量的舉世聞名的音樂作品,《月光曲》就是其中的一首。

2、關於《月光曲》的譜寫還有一個傳說,那就是課本上的第28課《月光曲》。

3、板書課題。學習課文就可以瞭解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故事,還可以從中初步認識貝多芬是一位怎樣的音樂家。

二、初讀課文,梳理內容

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閱讀課文,思考:貝多芬爲盲姑娘彈了幾首曲子?是哪幾首?

3、檢查學生自學生字詞情況。

教師重點提醒:

(1)字音方面:茵讀“yīn”,沒有後鼻音。霎讀“shà”不念“chà”。

(2)字形方面:“粼”的左半部分要範寫清楚。“盲”的上面是“亡”,是無、沒有的意思,下面是目。沒有目就是盲人,這正是“盲”的意思。

4、學生朗讀課文後,交流討論。

(1)貝多芬爲盲姑娘彈了幾個曲子?

彈了兩首曲子

(2)這兩首曲子分別是什麼?

第一首是盲姑娘想要學的貝多芬譜寫的曲子。第二首是貝多芬即興創作的《月光曲》。

(3)課文什麼地方講貝多芬彈第一首曲子,從哪到哪講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

2-7自然段講貝多芬彈第一首曲子,8-10寫貝多芬即興創作的《月光曲》。

三、學習彈第一首曲子的內容

1、指名學生朗讀2-7自然段,教師及時正音。

2、貝多芬是人民喜愛的音樂家,從什麼地方可以看出來?

他到各處旅行演出,甚至來到一個小鎮上。盲姑娘也在彈他的曲子,而且因爲不能直接聽貝多芬本人的演奏感到深深的遺憾。

3、盲姑娘一家很窮,又從什麼地方可以看出來?

他們住在一所茅屋裏。

兄妹倆相依爲命。哥哥是個皮鞋匠,妹妹是個盲人。他們買不起音樂會的入場券。

4、姑娘爲什麼說“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是隨便說說罷了”

姑娘很懂事,她聽出哥哥話中不安的意思,能體諒哥哥的難處,所以反過來安慰哥哥,把自己想聽音樂會的強烈願望淡淡地稱作“隨便說說”,從這裏可以看出兄妹倆互相體貼,手足之情感人至深。

5、盲姑娘不但愛音樂,而且懂音樂,從什麼地方可以看出來?

她看不見樂譜只是聽別人彈過幾遍,就能彈貝多芬的曲子,儘管斷斷續續,很不熟練,卻是很不容易的。貝多芬自己彈起來,她立刻聽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動地說:“彈得多熟啊!感情多深哪!”並且由此猜出彈琴的正是貝多芬本人。這說明她具有音樂才能,貝多芬也深深地爲自己能在窮人中有這樣的知音而感動,正是這種激情促使他創作了《月光曲》。

6、小組分段朗讀課文。

四、作業設計

1、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抄寫文中生字新詞。

第二課時

一、複習舊知,導入新課

1、教師出示生字卡片,檢查學生的新字詞掌握情況。

2、學生快速朗讀課文1-7自然段。提問:貝多芬爲什麼彈完了一曲又彈了一曲?

二、學習貝多芬彈奏《月光曲》部分

1、指名讀課文8-10自然段,師生評議。

2、貝多芬彈的是什麼?他彈的和看到的有什麼關係?皮鞋匠聽到琴聲,好像看到了什麼?他爲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覺?

他好像看到了在大海的水天交接處,月亮升起來了。海面上灑滿了銀色的月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微雲,忽然,海面上颳起了大風,捲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着岸邊涌過來,他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感覺,是因爲樂曲使他產生了聯想。開始,音樂可能是徐緩的,使人聯想到月亮升高,穿過微雲。再後來,音樂可能高昂激越,使人聯想到月光下風起浪涌。

3、皮鞋匠看到妹妹臉上的表情想到了什麼?爲什麼說盲姑娘“彷彿也看到了”?

4、爲什麼兄妹倆沒有及時發現貝多芬的離去?他們完全沉浸在音樂當中。貝多芬悄然而來,悄然而去,給兄妹倆帶來一篇溫馨的人間之愛和一次美妙的藝術感受,也給自己帶來了一次意外的創作收穫。

三、引導學生體會聯想在文中的作用

1、引言:這個傳說之所以寫得這麼感人,這麼富有美感,是與文中記敘中展開了聯想有很大的關係。

2、閱讀課文,劃出文中運用了聯想的地方?

如:在“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按起琴鍵來”這一段中,哪些是實在的事物,哪些是引起的聯想?如果把聯想部分去掉,文章會變得怎麼樣?

不那麼深刻感人。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佈置作業

背誦課文第九自然段。

《月光曲》優質教學設計第二課時 篇4

內容:

教科版第十冊第三單元第六課

分析:

課文記敘貝多芬被一對窮苦兄妹的境遇感動而有感觸發靈感,即興創作了《月光曲》因爲這個傳說體現了貝多芬同情貧苦人民的善良品格,所以流傳甚廣,人們都願意相信。

重難點:

理解人物的心境和樂曲的意境的統一

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理清課文線索抓住貝多芬的感情變化

3、培養學生審美教育

教具:《月光曲》磁帶

教法:閱讀欣賞法

學情:學生對鋼琴曲瞭解不是很高,需老師點撥

流程:

一、出示課件,營造氛圍

1、多媒體出示貝多芬畫像和他的名字

2、揭示課題,板書齊讀

3、聽月光曲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請學生用自己的話簡單地說一說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1、質疑問難,以學定教

貝多芬爲什麼不回答姑娘的話,而卻要爲她再彈一曲呢?

2、課文的哪一個地方是直接描述創作《月光曲》的?

三、體會人物的情感

1、不期而動真情

2、不清而墨知音

3、不答而彈醉

4、讀寫抒真情

四、拓展訓練

想象背誦段落的景象

五、作業

完成課後練習

板書:

所見(談話)事物聯想

月光曲

所聞(時虛結合)大海

時間:

第二節

流程:

一、回顧人物的情感的變化人主線

二、指導朗讀

1、月亮升起一節讀緩慢

2、大海洶涌要讀急

3、陶醉時要讀輕柔而慢

三、遷移練習鞏固

1、知道“券”讀quan而不能讀juan,盲和琴字不要多寫一點

2、形近字組詞

茅——矛恬——刮縷——樓

3、背誦課文的第八、九、十自然段

4、欣賞貝多芬的曲子

四、作業:背誦課文

《月光曲》優質教學設計第二課時 篇5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掌握本課8個生字,能掌握“譜寫、蠟燭、清幽”等生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背誦第九自然段。

【過程與方法】

學生通過朗讀感悟、合作探究等方法,學習作者在寫實中融入想象的手法,品味文章關鍵的字、詞、句。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文中傳達出的貝多芬音樂的魅力,感受貝多芬對窮苦勞動人民的關懷,進而培養愛祖國愛人民的情感。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品味文章的優美語言,理解文中關鍵詞句的含義。

【難點】

體會貝多芬對窮苦勞動人民的關懷,感受愛祖國愛人民的情感。

三、教學方法

多媒體教學法

任務導向法

小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學準備

音樂名曲《月光曲》、ppt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在導入部分,通過多媒體設備播放貝多芬的名曲《月光曲》,讓學生沉浸在鋼琴曲美好的氛圍之中。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初讀課文,解決生字詞。(屏幕出示生字詞,指名學生讀,教師範讀,爲同學正音)

2.學生朗讀課文用自己的話概括課文內容,思考:《月光曲》是如何譜成的?

明確:貝多芬爲盲姑娘彈奏兩首曲子,第二首是在貝多芬有感於盲姑娘是自己的知音的情況下,即興創作的,遂成《月光曲》。

3.播放《月光曲》,讓學生結合課文談自己的感受。

明確:鼓勵學生大膽發言,自由談感受。

(三)以句帶篇,深入研讀

1.賞析重點句子

(1)一個姑娘說:“這首曲子多難彈啊!我只聽別人彈過幾遍,總是記不住該怎樣彈,要是能聽一聽貝多芬自己是怎樣彈的,那有多好啊!”一個男的說:“是啊,可是音樂會的入場券太貴了,咱們又太窮。”姑娘說:“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說說罷了。”

(這段文字是語言描寫,用兄妹之間的對話,生動傳神地表現出兄妹倆相依爲命的真情,同時,也表現了妹妹的善解人意以及對音樂的熱愛,爲後文寫貝多芬兩次爲她彈奏奠定了基礎。)

(2)盲姑娘聽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動地說:“談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貝多芬沒有回答,他問盲姑娘:“您愛聽嗎?我再給您談一首吧。”

(體現了盲姑娘不光愛音樂,更能夠懂音樂,並且懂得貝多芬的音樂,使得貝多芬引之爲知音,因此而創作了《月光曲》。)

2.學生分組討論:貝多芬爲什麼會譜成《月光曲》,他是以何種心情創作的這首曲子?

(曲爲心聲,貝多芬在彈奏月光曲的時候,他的內心一定也是不平靜的。面對着眼前窮苦的兄妹倆,面對着自己真正的知音,貝多芬同情之中又有感動,更有得見知音的感慨與激動。)

(四)拓展延伸,理解難點

各小組討論,派代表發言:貝多芬創作《月光曲》時,內心是怎麼想的,他會對兄妹兩個說些什麼?

(五)小結作業

1.讀完本課對你有什麼啓發?(我們要向貝多芬學習,關愛別人,熱愛祖國,熱愛人民。)

2.查找並欣賞貝多芬其他作品,向同學們介紹。

六、板書設計

月光曲

兄妹倆:聽琴聲月亮升起微波粼粼

(寫作手法:虛實結合、融入想象)

月亮升高風捲浪涌

貝多芬:彈一曲

創作《月光曲》月光照耀波濤洶涌

七、教學反思

《月光曲》優質教學設計第二課時 篇6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播放一段有各種小動物的音樂。

2、師:你有什麼感受?

3、指名回答。

4、師:在森林中,各種小動物的叫聲都是美妙的音樂,他們共同組成了林中樂隊。

5、板書課題:林中樂隊。學生齊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課文

1、指名朗讀課文

(1)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師:其餘同學仔細傾聽,聽一聽他們的朗讀有哪些值得你學習的地方。

(3)指名學生讀課文,其餘學生認真聽,注意讀音。

2、學生讀後出示生字卡片,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學生讀生詞。

(2)用形象法理解詞語。重點:帶“口”字旁的字。

3、初步感知文意。

(1)師:大家掃清了閱讀的障礙,大家來找一找“林中樂隊”的成員有誰呢?找到後畫出來。然後,四人小組交流,到底樂隊奏出怎樣的樂曲。

(2)四人小組交流。

(3)指名回答。

三、小結

這麼美妙的樂曲是誰演奏,作者爲什麼能描繪這麼美妙的景色,你們想知道嗎?下節課我們再一起探討。

第二課時

一、看圖說話

1、師:仔細觀察文中的插圖,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他們都在做什麼呢?

2、指明回答。

二、細讀理解課文

1、師:請大家快速地默讀課文,用直線畫下中心句。

2、學生默讀課文,畫出中心句。

3、學生根據自己剛纔的閱讀回答。

1)師:用課文中的哪一句話可以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

2)過渡:走,讓我們走進林中,聽一聽這些美妙的音樂吧。

3、再指名讀課文。

師:林中的音樂都有哪些?分別在哪個自然段描寫了?

A第一自然段:夜鶯的特點。

B第二自然段:各種動物的聲音。

C第三、四自然段:小洞“樂器”和“演奏方法”。

4、師:你喜歡哪一種音樂?把這個自然段讀出來。

(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彙報。)

A、有感情朗讀

B、師:你想象一下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C、學生想象後回答。

D、教師根據學生彙報及時給予評價。

5、師:這些音樂都是由哪些動物演奏的?

A、學生根據自己的瞭解回答。

B、齊讀和指名讀相結合。

6、師:跟隨着作者的腳步,你都瞭解到什麼?用曲線畫出來。

A、指名學生讀課文,畫出有關句子。

B、有感情地朗讀。

三、拓展

1、師:你認爲林中還有哪些動物的演奏?

2、指名回答。

四、小結

1、以前我們曾經瞭解過海底世界有奇妙的聲音,今天的學習,又讓我們領略到了大森林中的音樂,現在就來談談你的感受。

2、師:那麼作者的感受又是什麼呢?

3、指名回答。

4、師:作者感嘆道:森林裏的樂隊就是這樣組成的。同學們,讓我們再來讀一讀課文,再來感受一下林中樂隊的奇妙吧。

5、全班分角色朗讀課文。

五、佈置作業

1、抄寫生字;

2、完成《伴你成長》;

3、預習語文天地——讀一讀。

板書設計

林中樂隊

森林裏所有的動物都在唱歌奏樂:

各唱各的曲子

各用各的樂器

各有各的唱法

各有各的奏法

《月光曲》優質教學設計第二課時 篇7

一、概述

這篇課文是人教版第八組第二課,這篇課文記敘了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在一個秋天的月夜,走進簡陋的茅屋爲窮兄妹彈琴,他觸景生情,譜寫了著名的《月光曲》的故事。表現了他對窮苦人的同情和愛。

二、教學目標分析

(一)知識與技能

1、學會本課生字,正確理解詞語和句子。

2、學習作者由遠到近的觀察事物的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1、培養學生查字典和聯繫上下文準確理解詞語的能力

2、能夠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讓學生展開充分的想象,把句子在頭腦中轉換成畫面,在用語言描述出來。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貝多芬對勞苦人民的同情和關愛,從而培養學生熱愛人民的思想感情,對學生進行美的教育。

三、教學資源與工具設計

北師大版教材、字典、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播放音樂。

同學們,你們這支曲子好聽嗎,你們知道它是誰創作的嗎?(貝多芬)

對,它的作者就是號稱平民音樂家的——貝多芬。他還有一句非常有名的名言:“我的音樂只應當爲窮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這一點該是多麼幸福”,從中我們可以體會到貝多芬是多麼得熱愛人民,因此,他也是一位深受人民敬仰和愛戴的偉大的音樂家。

你們想知道這支美妙的曲子是如何創作出來的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與平民之間發生的一個感人的故事,並用心靈感受他爲故事中的窮兄妹倆即興創作的著名鋼琴曲——《月光曲》。

(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整體感知。

學生小聲快速讀課文,回答老師的問題。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師生共同解決。

合作探究

學習第一自然段

課文講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傳說。什麼是“傳說”?(民間流傳的說法。)既然是傳說,也就說有可能是真的,也有可能不是真的。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出示課件,老師描述情境。

(1)一天夜晚,貝多芬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聽到了什麼?(聽到了斷斷續續的鋼琴聲)解釋:斷斷續續

(2)這琴聲爲什麼引起他的特別注意?(正是他的曲子)

(3)提問:當貝多芬聽到斷斷續續的琴聲從這僻靜的小鎮上傳出,且在彈他的曲子時,他會怎麼想?

學生甲:他會想,在小鎮上有人彈我的曲子,真榮幸。

學生乙:他會想,彈琴的人一定熱愛音樂。

2、學生聽着描述進入情境,暢談感受。

(課堂是學生的,爲學生創造機會,讓他們把所思、所想、所知說出來。創設情境可使學生自然地抒發。給學生一定的句式是引導學生說話要完整,學會表達。讓學生圈點,是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三)學習第3至第6自然段

1、提問:貝多芬爲什麼要走進茅屋呢?(兄妹的對話)

學習第3自然段。

男女生分角色朗讀。重點理解句子:姑娘說:“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說說罷了。”

這“隨便說說”,讓我們感受到了盲姑娘的善解人意,讓我們感受到淡淡的悽楚和酸澀,更讓我們感受到了盲姑娘那種被生活所迫,而強壓住內心對音樂熱愛的無奈。是啊,生活本來就已經很艱難了,聽貝多芬的音樂會是多麼奢侈而又無望的事啊!學習本句,要側重語意的領會。可通過聯繫上文中兄妹倆的對話,反覆朗讀,讓學生領會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3、貝多芬走進茅屋幹了什麼?(彈琴)

(1)他爲什麼彈琴?聽到這話,看到這情形,這一切使貝多芬想到什麼?激起貝多芬怎樣的感情?(激起同情心)

讓學生在文中找到貝多芬是怎樣說的。貝多芬懷着這種感情,彈了一首曲子給盲姑娘聽。

(2)貝多芬彈完第一首曲子,盲姑娘有什麼反應?

(3)爲什麼盲姑娘推測出陌生人是貝多芬呢?

4、品讀盲姑娘的語言。

盲姑娘聽了貝多芬的演奏後的表現,重點研讀她的語言“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

①這裏又用二個感嘆號表現盲姑娘聽了貝多芬演奏後的激動之情。

②純熟:很熟練。近義詞:嫺熟。深:感情表達得特別深厚,感染人。這是盲姑娘對貝多芬演奏發自內心的評價。

③您,您也說明聰明的盲姑娘由剛纔高超的演奏和貝多芬正在此地演出推斷出了事實,她的激動更無法表達。

(四)學習第7至第10自然段,理解彈奏月光曲的經過。

1、讓學生默讀,找出課文中哪些是描寫《月光曲》的內容。貝多芬是在怎樣的環境裏彈奏《月光曲》的。

在這茅屋裏,此時能看到什麼,聽到了什麼?讓學生懂得什麼是實實在在的事物。

2、在這清幽的月光下,聽着美妙的琴聲,皮鞋匠好像看到什麼?月光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這時海面上怎麼樣?

(3)這是眼前看到的景色嗎?爲什麼他能想象出這樣的景色?指導學生認識什麼是聯想,進而講述聯想和實在事物之間的關係。

(4)聽到這首樂曲,盲姑娘的神態怎樣?(“睜着不大的眼睛”。恬靜是什麼意思)

1、出示自學提示,學生分組合作,帶着問題自學。

2、代表彙報,全班交流。

3、老師點評,描述性小結。

貝多芬的琴聲把皮鞋匠帶到了海邊。這兒有平靜的大海,有奔騰的大海;有柔和的美,也有壯美。但無論是平靜的大海,還是波濤洶涌的大海,都有月光照耀。這是多麼美好的景象,又是多麼寬闊自由的天地呀!

4、老師朗讀,播放《月光曲》,學生閉眼想象畫面。

(課文中,美妙的琴聲讓兄妹倆深深“陶醉”,“等他們甦醒過來,貝多芬早已離開了茅屋”,這些都體現了音樂藝術的巨大感染力。教學時,教師可以播放《月光曲》的音樂,讓學生切身體會音樂的旋律,感受藝術的魅力。)

(五)學習第11自然段

樂曲彈完了,貝多芬離開了茅屋,兄妹倆發覺了沒有?爲什麼沒能及時發覺貝多芬的離去?(他們被優美的琴聲陶醉了)

“陶醉”是何意?指名造句。

1、指名讀。想一想貝多芬當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從哪些詞語可以體會出來。

學生甲:心情激動。

學生乙:從“飛奔”這個詞語可以體會出來。

2、記的是什麼曲子?(《月光曲》)

3、爲什麼要連夜把它記下來。(引導學生想一想,貝多芬在散步時,有沒有想到創作《月光曲》)

4、貝多芬回到旅館記錄《月光曲》時,他可能怎麼寫?怎麼想?(鼓勵學生描述)

(1)交待時間、地點、人物、事情。

(2)運用實實在在的景物和聯想。

四、總結全文

學了這個美妙的傳說,我們知道了貝多芬是對勞苦大衆的感情是很深的。課文本身寫的是關於《月光曲》創作的傳說,其實這個傳說本身也是一首動人的“月光曲”

《月光曲》優質教學設計第二課時 篇8

(設計理念)理想的語文課堂是師生生命甦醒、激越、成長的過程,能從新課程觀的高度,從生命成長的層次,用動態生成的目光,演繹一種開放的語文課堂文化。本設計旨在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自主理解、體驗、感悟,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情趣,給人以人美、景美、曲美、情更美的印象;以朗讀爲載體、以感悟爲主線、以引領學生探究《月光曲》音律、聯想畫一般意境爲重點,感受音樂大師詩一樣的情懷。

(教學目標)

1、瞭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從中體會音樂家貝多芬同情、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2、分辨事物與聯想,並初步體會二者結合的作用;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體會貝多芬彈奏“月光曲”時的情和景

(教學時間)第二課時

(教學準備)鋼琴曲《月光曲》及相關課件

(教學流程)

一、整體入手新授課文

二、變序教學體悟情感

1、品讀欣賞,想象“月光曲”的景和情

(1)漫談對月光曲的認識。月光曲是一首怎樣的曲子?作者是怎樣描寫的?皮鞋匠聽貝多芬彈奏,好像看到了什麼?有幾幅畫面?

出示音樂課件:①“皮鞋匠靜靜地聽着”,他眼前出現的畫面就藏在語言文字之中。水天相連的地方出現一道銀光,銀光的範圍慢慢擴大,越來越亮,輕紗似的微雲,海面上風平浪靜,給人輕鬆、舒暢之感,音樂柔和、舒緩、有細微跳躍;這幾句要讀得緩慢、平靜。②“忽然……”這一段的樂曲節奏明快、激昂;朗讀時,語速加快、激昂有力。

(2)盲姑娘好像看到了什麼?“皮鞋匠看看妹妹……大海”這一長句。由盲姑娘的神態而產生的聯想。(聯想是人們的一種思維方式,可以使你所寫的事物與未曾出現的事物巧妙地聯繫起來。這樣寫有什麼好處呢?)①既使我們聽到了美好的音樂,又讓我們看到了動人的情景。②曲子裏的月光美和生活中的月光美被“聯想”這個橋樑巧妙地溝通了。③聯想在讀者面前展開一幅幅圖畫,使文章內容更充實,表達的感情更深刻。但聯想一定要真切自然,千萬不能牽強附會,因文害意。

(3)讀中感悟:師讀(實在事物)、生讀(聯想);男女生讀,分辨事物(看得見,聽得到的實在的東西)與聯想(由實在的事物引起的想象)。讀出不同的語氣和感情。

(4)從兄妹倆的美妙聯想中你體會到什麼?爲什麼兄妹倆會由平靜的海面想象到波濤洶涌的大海呢?

2、品讀文字,理解感悟音樂與故事的聯繫

第一幅畫面:秋夜散步聽琴聲

(1)一天夜晚,貝多芬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幽靜:幽雅寂靜,心情悠閒,或擡頭望月,或側耳傾聽天籟之聲,就像平靜的海面。)

(2)斷斷續續(時而中斷)的琴聲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可能會這麼想:彈的正是我作的曲子,怎麼彈的這麼不熟呢?這麼晚了,是誰還不休息,這樣刻苦練琴?我要不要去幫助他呢?

(3)貝多芬認爲自己的音樂是獻給人民的;我的藝術應當爲貧苦的人造福。因此,他向茅屋走去。

3、第二幅畫面:聽對話彈樂曲

(1)體會人物感情:(哥哥關心妹妹,妹妹體貼哥哥,多麼動人的骨肉之情)“隨便”即“不放在心上,不在意”(妹妹懂事、渴望、安慰)。

(2)傳授讀書方法:抓住人物語言,體會人物情感。

(這是一種很重要的讀書方法,通過人物的語言體會人物的感情,然後再把這種感情正確地朗讀出來。)

(3)指導對話朗讀:妹妹的話讀出渴望的心情;哥哥的話讀出難過、內疚的語氣。

(4)貝多芬聽了兄妹倆的談話,可能會怎麼想?

①“這個世界太不公平了,富人花錢如流水,窮人連張音樂會的票都買不起。”②“我的音樂要獻給人民。這是多麼好的一次機會啊!”③“這一對兄妹多麼懂事啊!姑娘又這麼渴望聽我的彈奏,我應該爲她彈奏一曲。”

(5)一股無形的力量推動他走進茅屋,貝多芬進屋看到的和聽到的是一致的。①“窮”──點一支蠟燭;②“多難,總記不住”──雙目失明;貝多芬聽到他們的談話,又看到了窮兄妹倆,激起了他強烈的同情心。同情、愛憐之感油然而生,這時,他的心中彷彿平靜的海面,穿過縷縷薄雲,並情不自禁地彈了一曲。

(6)貝多芬彈完第一曲,盲姑娘①聽得入了神,②激動地說(指導讀這一句話,解釋“純熟”)並推測出陌生人是貝多芬:①這樣純熟的技藝,這樣深沉的感情,只有貝多芬才能做到。②當時貝多芬正在小鎮上演出。

(7)貝多芬用琴聲回答了盲姑娘的問話。

①啊,多可愛的盲姑娘!你雖然窮,卻這樣愛好音樂,而且竟有這樣高的理解水平,欣賞能力。“我在劇院歌廳裏,爲達官貴人演奏,他們卻不懂我的音樂,不明我的心聲!”

②他像是找到了知音,激動不已,感情的波濤終於衝開了閘門,奔騰翻滾。就像“海面刮……岸邊涌過來”,不正形象地表達了貝多芬當時心情的不平嗎?這時他的感情正處於一種激情狀態,靈感頓生,開始即興創作《月光曲》。

4、第三幅畫面:彈奏“月光曲”

(1)理解貝多芬彈奏《月光曲》的環境。

(清幽:秀麗而清靜)(秋天的夜晚,明月當空)(童話般的仙境中)(周圍的環境清幽靜美,貝多芬遇到知音心中掀起的萬丈波瀾,此時此景,他心潮起伏,觸景生情,按起琴鍵來)

(2)《月光曲》由此而生。貝多芬通過琴聲,用音樂的語言來抒發自己的情感。

5、第四幅畫面:記錄“月光曲”

(1)樂曲彈奏完了,貝多芬離開了茅屋,兄妹倆沒有發覺,反襯《月光曲》感人的魅力;

(2)貝多芬看到兄妹倆完全陶醉在他的樂曲中,尤其是給盲姑娘帶來了歡樂和幸福,從“飛奔”一詞可以看出,他也激動萬分。

(3)貝多芬爲什麼要飛奔回旅店連夜記錄下來?想一想,貝多芬散步時,有沒有想到要創作《月光曲》?(靈感是稍縱即逝的,是茅屋的人、物、情、景激發了他創作的激情和慾望。)

三、拓展延伸總結課文

1、這篇課文把故事、音樂、情感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讓人感到人美、景美、曲美、情更美;

2、談談你對貝多芬的瞭解;請用一個詞或者一句話評價貝多芬。

四、開放練習讀寫結合

1、選一首你喜歡的樂曲,聽後把想到的景象寫下來。

2、《貝多芬回到客店》

提示:貝多芬回到客店記錄《月光曲》,可能怎麼寫,怎麼想?

要求:(1)交待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2)貝多芬在追憶時,眼前可能出現什麼景象?在敘事中加入恰當的聯想。

《月光曲》優質教學設計第二課時 篇9

教學目標:

1、正確讀寫並理解“蠟燭、茅屋、清幽、盲姑娘、琴鍵”等詞語。

2、瞭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在質疑理解、感情朗讀、想像寫話的語言實踐過程中體會貝多芬在創作過程中思想感情的變化及瞭解產生這種變化的原因。

3、感受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懷,體會音樂藝術的魅力。

教學重難點:理解貝多芬爲什麼要給窮姑娘彈琴。從第九小節中感受貝多芬內心情感的變化,月光曲曲子旋律的變化。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欣賞導入

1、欣賞《月光曲》

師:同學們,知道這是什麼曲子?對,就是貝多芬的《月光曲》,還可以說《月光奏鳴曲》或《月光》。

2、關於貝多芬,你瞭解多少?結合資料袋。

貝多非有句名言:我的音樂只爲窮人而做,如果做到了這一點,那是多麼開心的事情。

3、這節課我們去走進《月光曲》,觸摸一個美麗的傳說,去感受貝多芬的這句話。

二、初讀課文

1、生字讀課文,把課文讀通讀順。說說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2、檢測生字詞。

3、指名說說主要內容。

4教師引出問題:究竟是什麼打動了貝多芬的心,讓他創作出不朽名曲《月光曲》?

二、扣住主問題,感悟品讀。

到底是什麼打動了他的心呢?請同學默讀課文,畫出來,選擇有感觸的地方寫寫批註。

語段一:貝多芬走近茅屋,琴聲突然停了……姑娘說∶“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說說罷了。”

1、隨便說說是什麼意思?

2、隨便說說指哪句話?

3、她的話真的是隨便說說的嗎?那她爲什麼又這樣說呢?

4、貝多芬從這一句話中聽出了什麼?

(1)盲姑娘家境貧窮。(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盲姑娘家境貧窮?)

(2)盲姑娘熱愛音樂。(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盲姑娘熱愛音樂?)

師:姑娘雖然雙目失明,但她依然熱愛着生活,姑娘雖然家境貧困,但是她並不放棄對藝術的嚮往與追求。貝多芬的心被觸動了,你也一定被觸動了,請你來讀讀。讀出你內心的情感來。

3、貝多芬從兄妹倆的整段對話中還聽出了什麼?

(1)妹妹的懂事、兄妹倆之間的相互關懷與體諒等。(感情朗讀)

(2)師:盲姑娘這麼貧窮,但是這麼熱愛音樂,又這麼懂事,他的心被深深感動了,讓我們來分教色讀讀對話。

語段二:貝多芬坐在鋼琴前面,彈起盲姑娘剛纔彈的那首曲子來……貝多芬沒有回答,他問盲姑娘∶“您愛聽嗎?我再給您彈一首吧。”

1、學生質疑。

讀到現在,你最想提什麼問題?

預設問題一:盲姑娘什麼也看不見,爲什麼知道她是貝多芬?

不馬上讓學生聯繫上下文回答。

預設問題二:貝多芬爲什麼不回答?

暫時放一放。

預設問題三:貝多芬彈一首曲子已經滿足了盲姑娘的心願,他爲什麼還要再彈一首曲子?

預設問題四:貝多芬爲什麼稱盲姑娘爲“您”?

讓學生回答:出於禮貌,尊重別人。

2、重點解決:盲姑娘怎麼第一次就聽出了這是貝多芬?貝多芬爲什麼要給他再彈一首曲子?

引導學生聯繫上篇高山流水的知音之情來理解他們的知音之見。

感情朗讀。

朗讀對話。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師:貝多芬的《月光曲》永遠地留在了人們的心中。這到底是一首怎樣的曲子呢?請快速默讀課文,劃出相關的句子。

二、感受樂曲的美妙,分清聯想與現實

1、初讀第九段,想象畫面

2、簡單概括,分清層次

(1)試用一句話或一個小標題來概括這幅畫面的內容。

(2)這個畫面是由幾個不同的情景組成的呢?

(3)學生劃分,概括,交流,教師導讀,出示該段文字,每個情景用不同顏色標明。展示相應情景圖片,理解“微波粼粼”“一縷”“波濤洶涌”等詞語,整理板書。(板書:月亮升起微波粼粼;月亮升高穿過微雲;月光照耀波濤洶涌)(展示三個情景相應圖片)

3、嘗試有感情地朗讀,比比誰的朗讀最精彩

(1)這三個情景一樣嗎?有變化嗎?分別該用怎樣的語氣和節奏來朗讀呢?

(2)指名談談並分別試讀,師生評價。

(3)激勵學生間進行比賽、挑戰,入情入境地讀,美美地讀。

4、理解聯想及其產生的原因

(1)這月光照耀下的波濤洶涌的大海的情景真的是皮鞋匠親眼見到的嗎?這月亮的升起,升高,這海面由微波粼粼變得波濤洶涌,真的是剛纔發生的事實嗎?

(2)哪些句子所寫的內容是皮鞋匠的聯想?哪些是盲姑娘的聯想?請用“___________”勾出來。

(3)什麼叫聯想?皮鞋匠和盲姑娘的聯想是由什麼引起的?

(4)爲什麼聽到琴聲就會聯想到月光下大海的變化呢?猜想一下貝多芬《月光曲》的旋律和節奏會是怎樣的?引導學生用恰當的詞語來描繪貝多芬《月光曲》的旋律和節奏。(板書:輕柔舒緩;歡快流暢;激烈雄壯)

5、總結,領悟,弄清聯想與現實的聯繫

引導把板書連起來說一說,音樂的旋律與節奏和兄妹倆的聯想是怎樣聯繫起來的。

6、欣賞《月光曲》,放飛想象的翅膀

(1)作者用優美的文字給我們展示了樂曲優美的旋律與節奏,想不想親耳聽聽?輕輕地閉上眼睛,請放飛你們想象的翅膀!(播放《月光曲》片段)

(2)聽了音樂,請學生談感受。

(3)請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誇誇咱們的音樂大師貝多芬。

7、激情朗讀,再現情景

讓我們用充滿激情和變化的朗讀來再現這些美妙的情景吧。老師給大家配上音樂和圖片。(配上《月光曲》音樂和三個情景相應圖片)

8、改變原文與之對照,體會聯想的作用

(1)咱們把原文改一改,不用聯想的方法,來對比一下兩者的表達效果有什麼不同。(屏幕出示文字:皮鞋匠靜靜地聽着。他聽到樂曲的旋律先很輕柔、舒緩;接着歡快、流暢起來;到了最後越來越激烈、雄壯。盲姑娘也聽得入了神。)

(2)這說明使用聯想,往往能使事物表現得更加形象,更加生動,更加動人!這種聯想手法的運用,正如唐代詩人白居易描寫優美的琵琶聲一樣,他說: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多媒體出示這段文字)

9、學習聯想手法,語言準確表達

(1)展示圖片,學生自由地展開合理的聯想,試用一兩句話來表述你所想到的。(分別出示三張圖片:露珠圖、長城圖、水邊柳絲圖)

(2)簡單總結:比喻、擬人手法就是典型的聯想方式。試找出課文中的比喻句

七、巧設疑問,總結全文

1、貝多芬這首如此美妙的曲子是他原先就寫好了曲譜的嗎?你從哪兒看出來的?

2、學習第10小節

3、總結,讀名言

《月光曲》優質教學設計第二課時 篇10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月光曲》創作的經過,理解貝多芬是個同情、熱愛人民的音樂家。熟讀直至背誦第九自然段,感受音樂的美妙。

2、理解“幽靜、駐足、傾聽、純熟、激動、安詳、陶醉”等詞語在課文中的意思。

3、繼續練習標畫重點詞句,練習品詞品句。

4、認字8個,寫字7個,繼續練習摘錄筆記獨立識字。

教學重點

1、瞭解《月光曲》創作的經過,理解貝多芬是個同情、熱愛人民的音樂家。

2、熟讀直至背誦第九自然段,感受音樂的美妙。

教學難點

1、理解“幽靜、駐足、傾聽、純熟、激動、安詳、陶醉”等詞語在課文中的意思。

2、瞭解《月光曲》創作的經過,理解貝多芬是個同情、熱愛人民的音樂家。

教學準備

1、貝多芬的資料。

2、奏鳴曲《月光曲》。

《月光曲》預習學案

一、我會讀

萊茵河蠟燭陌生入場券盲人琴鍵

飛奔遇難恬靜霎時波光粼粼波濤洶涌

二、我會讀(在括號中填上恰當的詞語)

()的樂曲()的小路()的燭光

()的舞姿()地傾聽()地彈琴

三、我知道

1、《月光曲》講述了國著名音樂家因同情而爲他們彈琴,有感於盲姑娘對音樂的癡迷而即興創作出的傳奇故事。

2、在這個故事中,貝多芬爲盲姑娘彈了首曲子?第自然段寫了貝多芬彈奏《月光曲》的內容?

四、我不解

通過對課文的預習,你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問題?寫在下面:

《月光曲》導學案

一、小組合作探究: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想一想貝多芬爲什麼要彈第一首曲子給盲姑娘兄妹聽?爲什麼彈完一曲,又彈一曲呢?

2、默讀課文第九段,說一說聽着琴聲,皮鞋匠兄妹好像看到了什麼,畫出有關句子。再談談讀後的體會和感受。

二、深入探究:

提出你認爲值得討論的問題,也可以談談自己對課文內容或者對人物命運的感受。(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激情來自何處)

課堂檢測

一、讀拼音,寫詞語。

táozuìchúnshúpǔxiěshànàjiàn

()()()()

yōujìnɡsūxǐnɡfēibēnláiyīnhé

()()()()

二、辨字組詞。

蠟()鍵()陌()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