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夾竹桃》優質教學設計(第二課時)

《夾竹桃》優質教學設計(第二課時)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7W 次

  教學目標:

《夾竹桃》優質教學設計(第二課時)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嘗試背誦課文四自然段。

2.通過品讀關鍵詞句,感悟夾竹桃花期之長以及花影之趣,從而深入感受作者喜愛夾竹桃的原因。

3.初步瞭解文章對比映襯手法對錶現夾竹桃精神的作用,能初步領會文章借物傳情的表現手法,對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點有所感知。

4.體會雙重否定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上節課,我們初讀了第19課——夾竹桃,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介紹夾竹桃的?(板書:花色、花期、花影)這兩盆夾竹桃,一盆紅,一盆白,融洽地開在一起,季老覺得這花色——十分奇妙。(板書:奇妙)

2.過渡:季老非常喜歡花,他曾爲辦公樓前被砍伐的西府海棠寫過一篇悼文,北大未名湖裏的荷花都是他親手撒下的花籽。這樣一個愛花的人,他家的小院會是什麼樣的?

二、可貴的韌性

(一)賞滿院花

1.翻開書P96,自由讀第3自然段,盡情欣賞這滿院的萬紫千紅吧。

2.品讀

(1)花多:師引讀:季老家裏一向是喜歡花的,雖然沒有什麼非常名貴的話,但是常見的花卻是——應有盡有。這麼多花,來報報花名吧?

(2)花美:爲了展現花的美,季老用到許多精彩的四字詞語,你看到了哪些?

3.美讀:春夏秋三季的小院各有各的美,指名讀。

4.質疑:這樣一個愛花的人,他是怎樣評價夾竹桃的?(出示第一小節)齊讀。

讀着這句話,回想剛纔欣賞的第三自然段,你有什麼疑問嗎?

(二)品夾竹桃

1.過渡:是呀,有那麼多花,爲什麼季老認爲夾竹桃是最值得留戀、最值得回憶的呢?帶着這個問題,請同學們默讀第四自然段,哪些詞語或是句子引起了你的關注,可以劃下來,做簡要的批註。

2.交流:

【句子一】

“悄悄地、一聲不響”:夾竹桃的默默無聞,毫不張揚的品性,非常質樸,低調,不與百花爭豔。

兩個“又”:夾竹桃一朵接着一朵連續不斷地開放,生命力非常旺盛,生機勃勃。

【句子二】

①師:是的,無論季節的更替,氣候的變化,夾竹桃都常開不敗。(課件出示:和煦的春風、夏日的暴雨、深秋的清冷)能讀出這氣候的變化嗎?

②引讀:在和煦的春風裏,夾竹桃——在盛夏的暴雨裏——在深秋的清冷裏——

③想象畫面:這三幅畫面中,哪一幅最能打動你?來說說吧。

④師:這幅暴雨圖,讓你感受到了夾竹桃的“堅持不懈”(持之以恆、頑強不屈、堅忍不拔、始終如一)你們是夾竹桃的知音,也是季老的知音,堅持不懈、持之以恆、頑強不屈,就是季老所說的“韌性”(板書)

⑤無論環境如何,夾竹桃都堅韌地開放着——“無日不迎風吐豔”。無日不迎風吐豔就是——沒有哪一天不迎風吐豔,就是——每天都迎風吐豔。這個句子連用了兩個表示否定的字“無”和“不”,文中還有一處連用了“無”和“不”,一起讀——無不奉陪就是——每一種花都奉陪。

【句子三】

① 過渡:文中還有一處連用了“無”和“不”,一起讀——

②無不奉陪就是——每一種花都奉陪。師:夾竹桃從4月~12月都能開花,是花卉家族中花期最長的一種花。從春到夏、再到秋,它始終如一、持之以恆地綻放着,齊——

3.朗讀詩行:師:說着聊着,對這個問題(指板書)有想法了嗎?爲什麼季老認爲夾竹桃是最值得留戀,最值得回憶的話?(生:花期長久,有可貴的韌性)

4.解疑:關於第三自然段的

師:第四自然段通過對夾竹桃花期的描寫,表現出夾竹桃可貴的韌性,而第三自然段卻對夾竹桃隻字未提,這是爲什麼呢?剛纔提出這個問題的同學現在有什麼想法?(爲了襯托出夾竹桃具有韌性,這是一種對比的手法,更加突出了夾竹桃可貴的韌性)

讓我們來感受這種對比,感受夾竹桃獨特的魅力。

每年春天——然而——

到了夏天——然而——

一到秋天——在和煦的春風裏——

一年三季——從春天——(齊讀)

小結:難怪作者發出這樣的感慨——這一點韌性,同院子裏那些花比起來,不是顯得非常可貴嗎?

(三)品人

1.師:季老對夾竹桃情有獨鍾,他與夾竹桃有什麼共通之處呢?請同學們瀏覽資料一,你有什麼發現?

2.學生瀏覽資料並交流感受。

3.引導背誦:季老與夾竹桃之間有這麼多相似之處,聽……

(1)我非常平凡,沒什麼了不起的。如果我有優點的話,我只講勤奮。

師:季老的不張揚,就像那夾竹桃——

(2)一個人幹什麼事都要有一點堅忍不拔,鍥而不捨,沒有這個勁,我看是一事無成。

師:不論順境還是逆境,季老信念依然,就像那夾竹桃——

(3)我的要求就是不停地工作,我一輩子沒停過。不寫不行,好像沒吃飯一樣,第一需要。

師:季老七十餘年筆耕不輟,不就像夾竹桃嗎——

過渡:此時,你又有什麼新的感悟?(指板書)花性即人品,在季老心中,這充滿韌性的夾竹桃就是最值得留戀,最值得回憶的花。

  三、奇妙的幻想

1.師:但是夾竹桃的妙處還不止於此。我特別喜歡月光下的夾竹桃……(教師引讀:幻想)

2.師:夾竹桃迷離的花影引起作者許多幻想。(板書:幻想)。在這些幻想中,你覺得哪一個最妙?可以說出它的妙,先與同桌交流一下吧。

3.交流:適當點評

3.師:月光下的夾竹桃真妙啊!它忽而是地圖,轉眼又成了荇藻,恍惚間又是一幅墨竹……如果你來到這裏,又會產生怎樣的幻想呢?是連綿的山巒,是浩瀚的星空,是錯落有致的珊瑚,還是?拿出作業紙,從中任選一句完成練筆。注意先想好了再下筆,書寫要工整,儘量不塗改。(生練筆)

4.交流

5.師:多麼美妙的幻想啊,有一句名言:所謂天才人物本來就是指那些十分富於幻想的人,季羨林就是這樣的人,他愛幻想,愛生活。

當他看到一片樹葉上的彩痕,就會想到地圖,想到——水彩畫,想到被雨水衝過的牆上的殘痕,再玄妙一點,想到宇宙,想到有着各種彩色的迷離的夢影。

當他看着映在窗戶上的濃葉,又會幻想——滿窗濃葉,不時有一隻綠色的蟲子在上面慢慢地爬過去,令我幻想深山大澤中的行人。蝸牛爬過的痕跡就像是山間林中的蜿蜒的小路。

6.過渡:而最令季羨林懷念的還是站在月光下,一邊看着夾竹桃迷離的花影,一邊盡情想象。難怪他會愛上夾竹桃。齊讀第一小節。

 四、總結延伸

1.這節課,我們領略了夾竹桃的獨特魅力,夾竹桃的花色奇妙,花期長久,充滿韌性,一如季老的人品,那迷離的花影能引起許多幻想,在季老心目中,夾竹桃是最值得留戀、最值得回憶的花。

2.《夾竹桃》這篇文章選自季老的散文集《朗潤集》,質樸而不失典雅,率真而不乏睿智,是季老散文的風格,老師把這本書送給同學們,相信閱讀後你們一定會有更多的收穫。

 板書:

19 夾竹桃

花色 奇妙

花期 韌性

花影 幻想

最值得留戀最值得回憶

問 思 行

 ——《夾竹桃》磨課經歷與收穫

對《夾竹桃》這篇課文總有一種情愫,期待與學生一起欣賞這樣文質兼美的散文。決定在全國名校名師新課標培訓會上執教這一課文後,又反反覆覆地讀,言語的妙,幻想的妙,深深吸引了我。從網上下載了不少這篇課文的文本解讀,愈發被此文、此花與季老此人所感動。購買幾本季老的書,觀看介紹季老的紀錄片,走進大師,感受大師,由“品花”到“品人”的教學思路逐漸清晰。

信心滿滿地進行了第一次試上,可教學效果與我預想的截然不同,似乎學生與文本之間隔着什麼。試上的過程是痛苦的,不斷地給自己發問:教學活動的設計還存在什麼問題?應該怎樣取捨,怎樣更優?這樣的'設計學生能接受嗎?不斷思考問題的解決方案,再試上,再發問,再改進……

問一:愛花?愛夾竹桃?

本文的主角是夾竹桃,作者對夾竹桃的情有獨鍾不言而喻,從開篇的“夾竹桃不是名貴的花,也不是最美麗的花,但是對我說來,它卻是最值得留戀最值得回憶的花。”這兩個“最值得”就可深切體會到。那麼爲什麼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用那麼多筆墨寫其它十四種花呢?僅僅是爲了與夾竹桃形成鮮明的對比,突出夾竹桃的韌性嗎?由於只盯着“對比”,似乎季老眼裏只有夾竹桃,季老愛的只有夾竹桃,其他花都只是陪襯而已。這是否有悖季老的初衷?

再次品讀第三自然段,那如數家珍般的一口氣報出十四種花名,那花團錦簇、那滿院生輝、那萬紫千紅,字裏行間流露的不正是季老對花的喜愛之情嗎?通過查找資料,發現季老本來就是一個愛花之人,他曾爲辦公樓前被砍伐的西府海棠暗自流淚,並寫下一篇悼文;北大未名湖裏的荷花都是他親手撒下的花籽,被人們稱作“季荷”。

於是重新整理思路,季老愛花,院子裏有那麼多花,季老也不吝用上精彩的四字詞語,但是他最喜歡的是夾竹桃。有了這樣的思路,原先設計的開課時直接品讀第四自然段,就調整爲從第三自然段入手,感受滿院的萬紫千紅,感受季老對花的喜愛之情。

【反思】這樣的調整,尊重了作者的個人喜好,避免盲目地一刀切,可以使人物的形象更加豐滿,同時避免了一開課就默讀的冷場情況出現,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激起學生的疑問:夾竹桃的獨特魅力究竟是什麼?爲後面的質疑環節進行了情感上的鋪墊。

問二:老師問?學生問?

一開始的教學設計,由於眼裏只有夾竹桃,自然單刀直入,開課後直接進入第四自然段的學習。如何引導學生沉入文字,品讀感悟?我設計了幾種提問的方式:

方式一:夾竹桃的獨特魅力是什麼?默讀第四自然段,劃出有關詞句,做簡要批註。

方式二:什麼是韌性?從哪兒感受到夾竹桃的韌性?默讀第四自然段,劃出有關詞句,做簡要批註。

方式三:季老眼裏的夾竹桃是什麼樣子的?默讀第四自然段,劃出有關詞句,做簡要批註。

無論哪種提問方式,總是由老師單方面提出閱讀要求,學生根據要求讀書。學生的主動性丟失了,也缺乏迫切的閱讀期待。

後來,由於對文本的重新定位與解讀,學生先品讀第三自然段滿院的萬紫千紅,充分感受季老對花的喜愛之情,之後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

師:這樣一個愛花的人,他是怎樣評價夾竹桃的?(出示第一小節)生齊讀。

師:讀着這句話,回想剛纔欣賞的第三自然段,你有什麼疑問嗎?

生結合一、三自然段進行質疑:

爲什麼最值得留戀、最值得回憶?

與院子裏其他花相比,夾竹桃有什麼不同之處?

爲什麼作者第三自然段寫了那麼多花,卻對夾竹桃隻字不提?

【反思】學貴有疑,一旦學生自己產生了疑問,就有了閱讀的動力,質疑環節的設計,將主動權交給了學生,學生成爲一個探究者,發現者,帶着這樣的感受去品讀文字,尋找心中的答案。

問三:想象畫面要不要?

第四自然段品讀夾竹桃韌性的句子有很多,最突出的是這句:在和煦的春風裏,在盛夏的暴雨裏,在深秋的清冷裏,看不出有什麼特別茂盛的時候,也看不出有什麼特別衰敗的時候,無日不迎風吐豔。

如何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進行交流,形成共識呢?在第一次試上後,我們決定加入想象畫面的練習,通過對畫面的描述,來感受夾竹桃在不同氣候條件下堅持開放的韌性。這樣的設計有一些大膽,因爲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將文字想象成畫面是有一定難度的,如果學生不會說,不肯說,說不好,怎麼辦?於是,我決定從讀出季節變化入手,然後老師引讀:

在和煦的春風裏,夾竹桃——

在盛夏的暴雨裏——

在深秋的清冷裏——

讀的過程中,學生有了初步的印象,然後再提出要求:你眼前出現了哪幅畫面,講給大家聽。這麼突然的提問,學生的第一反應是愣住了,接下來語文素養比較高的學生,就能較爲詳細地描述出眼前的畫面。

這個環節要想將三個季節,三幅畫面都講清楚,耗時比較長。經過比較,我們發現夏季暴雨中的畫面最能體現夾竹桃頑強不屈的韌性,擺在我們面前的是,怎樣引導學生聚焦這幅夏季暴雨圖呢?教學設計再次進行了調整:

師:這三幅畫面中,哪一幅最能打動你?來說說吧。

【反思】想象畫面是走進角色、品讀文字的一種重要方法,也是一種重要的語文學習能力,課堂上需要有這樣的訓練。但是,想象不能成爲空想,讀是前提,文字是基礎,想象後的交流與點評也很重要。

問四:散文?詩行?

散文的語言具有迴環反覆的節奏美,與詩歌非常接近。於是突發奇想,將散文變成詩行,既能體現散文的節奏美,也便於學生掌握語言的規律,有利於學生的背誦。第一次試上,聽課老師認爲以標點符號爲標準,劃分出來的詩行並不像詩行。應該去掉標點,從形式上更像詩歌,朗讀起來也更有詩歌的韻味。通過試上,我們發現精心修改的詩行,詩的美感有了,韻味有了,但是這樣的修改破壞了語句的整體感與內在聯繫,並不能起到幫助學生記憶背誦的作用,背離了一開始這樣設計的初衷。第三次試上,擔心“詩行”引起爭議,於是放棄,就用散文本身的形式來呈現,又顯得過於平淡。

經過幾次試上,最後確定依然根據標點安排詩行,三次出現詩行:

第一次:生逐步品讀夾竹桃特性之後,教師引導出示。整體回顧夾竹桃的形象,感受語言的特點。

第二次:生了解了第三自然段發揮的對比作用後,將三、四兩個自然段交叉朗讀,形成互文效果,感受夾竹桃的獨特魅力。

第三次:將季老的名言與夾竹桃的句子對比,詩行變成填空形式,進行背誦。

【反思】教學目標應該教學活動的設計,此環節散文也好、詩行也罷,目標就是體會散文獨特的語言節奏,幫助學生更好的積累運用。通過幾次嘗試,最一目瞭然的,最有利於學生學習的,就是最合適的。

問五:老師給?學生髮現?

這節課的設計,從一開始我就確定了從“品花”到“品人”的教學思路,與很多老師設計不同之處在於,大部分教學設計是在學完整篇課文後,再來走進大師,瞭解季老的生平。我認爲,季老的質樸與堅韌與夾竹桃的韌性相通,應該在第四自然段品讀了夾竹桃的花性後,直接過渡到對季老人品的感悟,從而達到花與人合一的教學效果。

季老與夾竹桃之間有許多共同之處,而介紹季老的資料非常多,如何進行資料的選擇呢?最初的方案,是由老師通過多媒體課件,左邊一半是季老的資料介紹,右邊一半是夾竹桃的描寫片段。通過指名對比讀,感受花與人的共通之處。這樣的設計,課堂上完全是牽着學生走,忽略了學生自己的閱讀感受,更重要的是降低了學習的開放度。

課標中明確提出高年級要培養學生瀏覽的能力,即根據一定的目標快速瀏覽資料,從中搜集有關信息的能力。爲什麼不讓學生自己閱讀資料,自我發現呢?我準備了一份介紹季羨林的資料,課堂上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讓他們瀏覽資料。學生會發現季老的樸素就如夾竹桃的不張揚,季老逆境中樂觀向上就如暴雨中頑強開放的夾竹桃,季老堅持寫作就如始終如一的夾竹桃……

學生交流閱讀感受後,我設計了對比朗讀的環節。選擇季老的名言,請男教師配音,通過我的串詞,引導學生背誦課文,將人與花的共性昇華,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

師過渡:季老與夾竹桃之間有這麼多相似之處,聽……

課件錄音:我非常平凡,沒什麼了不起的。如果我有優點的話,我只講勤奮。

師過渡:季老的不張揚,就像那夾竹桃——

生背誦:然而,在一牆之隔的大門內……

課件錄音:一個人幹什麼事都要有一點堅忍不拔,鍥而不捨,沒有這個勁,我看是一事無成——

師過渡:不論順境還是逆境,季老信念依然,就像那夾竹桃——

生背誦:在和煦的春風裏,在盛夏的暴雨裏……

課件錄音:我的要求就是不停地工作,我一輩子沒停過。不寫不行,好像沒吃飯一樣,第一需要。

師過渡:季老堅持七十餘年筆耕不輟,不正像那夾竹桃嗎——

生背誦:從春天一直到秋天,從迎春花一直到……

【反思】能讓學生做的絕不代勞,相信學生,給予學生自主探究與發現的空間。資料的選擇很重要,教師要具備甄選資料的能力,既能帶着學生走出書本,瞭解更豐富的信息,也能回到書本,爲文本的深入學習奠定基礎。

問六:範讀?合作讀?

如果說第四自然段對夾竹桃韌性的解讀,是一種偏於理性的品讀過程的話,那麼對於月光下對夾竹桃花影的幻想部分,則如月光一樣具有朦朧美。

美文需要美讀,美的氛圍需要營造。背景音樂是反反覆覆精心挑選的,由耳熟能詳的班得瑞的《親吻雨滴》,變成更加清幽的久石讓的《雨》;專門蒐集了攝影師拍攝的夾竹桃高清照片,通過圖片處理軟件,加上朦朧效果,展現夾竹桃的美。

營造的美之境中,最重要的環節是老師的深情朗讀,要抓住學生的眼球,打動學生的心靈。而第五自然的教師朗讀,面臨的問題是老師讀多少?完整地讀第五自然段,篇幅太長,老師的表演分量太重。老師讀開頭,後面的幻想部分學生讀,擔心學生不能跟上音樂的節奏,破壞整體美感?

一次試上,突發靈感,老師讀開頭,然後和着音樂進行領讀,因爲有了老師深情地領讀,學生自然順着這樣的情感接讀,因爲有了老師對背景音樂樂句節奏的把握,學生也能融入音樂的旋律。此時,無論老師還是學生,都完全沉醉在那美讀之中了。

【反思】朗讀始終是語文課訓練的重點,美文美讀,老師要花心思營造美的氛圍,給學生美的體驗和享受,這不僅是朗讀技巧的訓練,更是對文本領悟的一種表達。

問七:寫好句?寫好字?

我一向提倡讀寫結合,學習課文更重要的是學習文本的表達,並吸納作者表達的方法。高年級的課堂安排課後的小練筆是很有必須的,《夾竹桃》這篇課文的幻想部分想象奇特,動靜結合,充滿情趣,值得學生描仿。不過,難度在於學生對夾竹桃的花影比較陌生,怎樣展開合理的想象?怎樣模仿並延續季老散文的語言風格?

在美讀這段文字之後,老師引導:“月光下的夾竹桃真妙啊!它忽而是地圖,轉眼又成了荇藻,恍惚間又是一幅墨竹……如果你來到這裏,又會產生怎樣的幻想呢?是連綿的山巒,是浩瀚的星空,是錯落有致的珊瑚,還是……拿出作業紙,從中任選一句完成練筆。”

也許是受到季老美妙幻想的啓發,也許是被課件上夾竹桃迷離的花影所吸引,伴着美妙的音樂,學生靜靜書寫——

我幻想它是茂密的樹林,它居然就是樹林了,這一堆影子是挺拔的白樺,那一堆影子是蒼翠的松柏,中間空白的地方就是林間的羊腸小道,碰巧有幾隻小蟲爬過,這就是放羊歸去的牧童。

我幻想它是大海,它居然就是大海了,葉影搖動,這就是舞動的海藻。夜蛾飛過,映在牆上的影子就是棲息的魚羣。微風乍起,海面掀起了潔白的浪花。

我幻想它是幾位少女,我就真看到幾位美麗的少女。微風乍起,葉影吹動,少女們婀娜的舞姿便在月光在輕盈舞動。

……

2012年新修訂的課程標準對寫字教學非常重視,明確提出:“第一、二、三學段,要在每天的語文課中安排10分鐘,在教師指導下隨堂練習,做到天天練。要在日常書寫中增強練字意識,講究練字效果。”回顧以前的課堂小練筆,我們追求的是學生寫出精彩優美的文字,從未關注過學生字寫得如何。根據課標的要求,我們在練筆環節增加了書寫的要求:“注意先想好了再下筆,書寫要工整,儘量不塗改。”儘管是非常簡單的一句話,但這是一種價值導向,如果教師在每節課都有這樣的要求與提醒,學生一定會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反思】課堂小練筆要持之以恆,要明確每一次訓練的重點,要滿足學生表達傾訴的慾望,同時也要提升學生表達的水平。在寫出精彩文字的同學,老師也要關注學生書寫的品質。

經歷了七次試上,在最後的課堂展示中,這節課取得了很大成功,也得到了專家的高度評價。回顧整個磨課過程,最初的教案就像一塊璞玉,經過精雕細琢以後逐步展現她的風采。試上就是研究,就是一步一步追求完美的過程,更是一步一步走進學生,探索最佳路徑的過程。不迴避問題,直面問題,不放棄對每個問題的思考,靈感往往就會不期而至。

陽春佈德澤 萬物生光輝

 ——《夾竹桃》評課

5月6日—8日,“新修訂後課程標準課堂教學新特色、新走向高層論壇暨全國課改名校小學語文、數學名師示範課、特色課現場觀摩”活動在蘇州工業園區星海小學隆重舉行。

本次活動,是爲了貫徹落實教育部2012年新課改工作要點,深入探討新課改下我國小學課堂教學的新特色、新走向,進一步明確新形勢下小學管理的新思路、新模式,有效拓展全國小學校長的課改視野,全面提升小學課堂的教學水平,有效指導小學教師落實“新課標”。

常州市實驗小學應江蘇省教科院邀請,派出江蘇省小學語文優質課評比一等獎獲得者毛成老師獻上了一節精彩的語文課。毛成老師接到任務時,正值語文教研組的老師們在研讀新修訂的課程標準,老師們認真思考新修訂的課程標準保留了什麼,修改了什麼,增加了什麼,以新修訂的課標審視毛老師的試教課堂。毛老師選取六年級的《夾竹桃》一文,以自己深厚的底蘊,在教學設計中詮釋對新修訂課標的理解,在七次試教中,不斷汲取集體的智慧,最終成功亮相全國性展示舞臺。

在專家現場評課中,全國著名語文特級教師孫春福高度讚揚了常州在教學研究方面向來富於創新,毛成老師的課堂充滿了語文教學的探索意識,他用“三參教法,富有創意”來總括《夾竹桃》一課教學在用教材上的鮮明獨到之處:一是段落與段落互相參補,加深對文章段落關係的理解;二是文章與作者互相參補,發現花性人品的共通之處;三是本篇與其他作品互相參補,更進一步提升對花與作者的認識。孫特最後寄語語文老師,閱讀教學要遵循文章最基本的規律,即意貫律、言接律、得體律;要根據年段特點突出三大語文能力項目,即詞句、段落、篇章;要正確認識對話、感悟的內涵,讓語文教學富於魅力。

陽春佈德澤,萬物生光輝。春華秋實,耕耘不輟,常州實小的語文教研組將一如既往地深入研究新修訂後的課程標準,在標準的引領下探索課堂教學的新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