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文言文 《秋水》知識點整理

文言文 《秋水》知識點整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W 次

一、【知識儲備】

文言文 《秋水》知識點整理

1.字詞積累

秋水:秋天的洪水。百川灌河:許多河流注入黃河。灌,注入。河,黃河。不辯牛馬:分辨不清牛和馬。辯,分辨,現在寫作“辨”。欣然:高興的樣子。以天下之美爲盡在己:認爲天下盛美的東西全部都在自己身上。己,自身。東面而視:面向東觀看。面,面向,朝向。視,看。望洋:擡着仰望的樣子。野語:俗語,俗話。莫己若:即“莫若己”,沒有人能比得上自己。少仲尼之間:認爲孔子的學識少。輕伯夷之義:認爲伯夷的道義輕。大方之家:得大道的人。方,道。

2.作家作品

⑴莊子,名周,戰國時期著名思想家、文學家。道家的代表人物之一。莊周一生著書十餘萬言,書名《莊子》。莊周的思想,是以老子爲依歸。

⑵《莊子》強調“全性保真”,捨棄任何世俗的知識和名譽地位,以追求與宇宙的抽象本質——“道”化爲一體,從而達到絕對的和完美的精神自由。《莊子》對現實有深刻的認識和尖銳的批判。不同於其他人只是從統治者的殘暴來看問題,作者還更爲透徹地指出,一切社會的禮法制度、道德準則,本質上只是維護統治的工具。

⑶背景鏈接 本篇是《秋水》的節選,篇名爲文章篇首的二字,與文章中心沒有關係。

⑷《莊子》名言

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我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卻是無限的。)

2、名也者,相軋也;知也者,爭之器。二者兇器,非所以盡行也。 (名是相互傾軋的原因;智是相互鬥爭的手段。兩者是兇器,是不可以盡行的。)

3、天下有道,聖人成焉;天下無道,聖人生也。(天下有道,聖人可以成就事業;天下無道,聖人只能保全生命。)

4、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白馬跳過縫隙),忽然(一晃而過)而已。

二、【文本解讀】

一、謀篇立意:這篇文章以河神見海神爲喻,說明個人的見識是有限的,大小都是相對的,告誡人們不能囿於己見而驕傲自大。

二、文章脈絡 課文可分兩層。

第一層(開頭至“以天下之美爲盡在己”),寫黃河的壯闊和河伯的驕傲自滿。

第二層(“順流而東行”至文末),寫河伯見到大海後自嘆弗如。

三、寫作方法

1、對比手法的運用。在寫河神認識的前後變化時,用了對比的手法,如將黃河的壯闊與北海的廣闊作比較(前者是“百川灌河”,“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後者是“不見水端”),還將河伯前後的認識作了對比(“欣然自喜”——“望洋自若而嘆”)。這種手法的運用,使人覺得文章通俗、明白、形象易懂。

2、設喻說理。這篇文章用河神見海神的寓言故事來說明哲理,通篇都在設喻,說明個人的見識是有限的,大小都是相對而言的,告誡人們不能囿於己見而驕傲自大。

四、練習解答

一、1.河伯對自己的認識由“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爲盡在己”到“望洋向若而嘆”認爲野語說的就是他,並嚴格剖析了自己,無情地批評了自己,最終還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淺陋將長久地被大方之家恥笑。他的認識發生變化的原因在於他看到了北海的壯闊,此其一;其二,他善於將黃河與北海作比較,將自己與海神作比較,在比較中看到自己的不足;最後,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具有勇於自我批評的精神。

2.課文以河神見海神爲喻,說明個人的見識有限,經過比較,就會顯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驕傲自滿,就難免貽笑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