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斑紋》優質教學案例

《斑紋》優質教學案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3W 次

  動物與人,人與上帝

《斑紋》優質教學案例

  ——《斑紋》教學案例

  備課體會:

本文不是一般性的說明文,也不是普通的科普小品,就像法國優秀的昆蟲學家法布爾所寫的文章一樣,不僅介紹各種斑紋的形狀特點、意義作用等,而且更重要的是文中蘊含或映射的複雜而深刻的社會內容:

一、斑紋反映的是各種動物的生命狀態,從而暗示了各種生命之間的複雜而又暗含某種規律的關係。

二、斑紋也是人類自身生命的痕跡,從而引起我們對社會各階層各羣體關係的思考。

三、斑紋是上帝的傑作,各種生物都有平等的生命意義,包括人類在內。

四]、斑紋是宇宙中各種物質的形象外化,上帝眼中的地球僅僅是一個斑紋,由此促使我們反思人類對自身的認識,重新思考人類與地球、人類與宇宙的關係及人類在宇宙中的地位。

在第八節中,作者介紹“素食者”和“肉食者”的區別時有這樣一段話:“虎一般單獨生活,而它所捕食的動物幾乎都是羣居,讓人不禁質疑“團結就是力量”的概括。是否同時失慎地揭示出個體的貧弱。面對迫近的死亡,鹿羣之間既相互掩護又相互推託。世界曠大,它的柵欄由獵食者的目光圍就。嗜血的胃總比啃草的牙享有更快和更愉快的消化。所謂素食主義者的自由,不過是肉食主義者暫不徵用的幾枚小錢。道德從來不能敗壞後者的食慾,尊嚴也不曾給前者裸露的脖頸以適當的遮護。”(着重號爲引者加)

以上引文的社會內涵很深:首先,暗示了人類社會中強者與弱者的社會關係和社會地位,以及相互對待的態度、方式、手段和心理精神狀況。從有形的物質角度來看,人類中的弱勢羣體,雖然人數衆多,但是在經濟、軍事、權力、地位等諸多因素都佔絕對優勢的強勢羣體面前,他們的自由甚至生命都顯得極其可憐。在這種力量懸殊的對抗中,披着公正外衣的人類道德規範,也顯得蒼白無力,很難改變弱勢羣體的命運。比如在國際社會的秩序中,對強國侵略弱國的行爲,弱國即使有反抗也是那樣的無力無效,採取的行爲有的是那樣的可悲和無奈。雖然也有國際社會的強烈譴責和聯合國的堅決反對,可是能阻止現代化武器的瘋狂張揚嗎?能挽救在火光沖天、子彈亂飛中哀號的弱國百行嗎?同樣,一個專制的國家,其法律能阻止統治者的暴行嗎?看來人類社會很會複製自然的法則,只是自然界中弱勢羣體在面臨危難時很少得到像人類社會中懷有不同目的的不同程度的呼救、同情及“紅十字會”的救助罷了,當然這畢竟也算是人類的進步了。

其次,引文又啓發我們思考另一個問題:強者因爲自己的強大而孤傲,因孤傲而獨處,因獨處而使煙火不旺,以至滅絕或瀕臨滅絕,像恐龍獅子老虎之類。可是弱勢羣體因弱小而羣居,因羣居而人丁旺盛,後繼有人,像螞蟻蒼蠅蚊子一類。這種有趣的現象恰好也在人類社會中有了克隆,不過不是表現在有形的物質領域,而是表現在無形的精神領域。那些精神強大者也因強大而孤傲因而孤獨寂寞,以至投江的有,不知所蹤的有,發瘋的有,使本來就人丁不旺的家族傳種問題更加嚴重。當然這一聯想似乎超越了原文的內容,但是其“不慎揭示”的這一自然界和人類社會極其相似的現象卻是千真萬確的。

在第九節,作者先說明了自然界的強者爲了更有效地掠食與弱者更有效地逃脫悲慘的命運不謀而合地採取的“擬態”現象,然後議論說:“我們容易忽略,善惡之間也在祕密地接壤,而且離這條交集地帶最遠的善將最早被消滅。也許,統治善惡兩界的,是同一個王;因爲弱者需要格外的保護,所以只要這個王是公正的,他就已經偏袒了強悍的一方。”

這幾句有兩層意思:一是善惡的界限正在走向模糊,兩者都在總結歷史的經驗教訓,也想抄襲動物斑紋的模仿經驗,極力地僞裝自己,因此變得惡者不惡,善者不善,許多武打小說家就是這樣詮釋這一社會現象的。其中的原因也不難明白,惡者如果把罪惡的目的都露骨地寫在臉上,那將會招致衆怒,成爲過街老鼠,他人最起碼可以提前防備,或逃之夭夭。同樣善者也不敢把原始的優秀品德展示得一覽無餘,否則龍逢、比干者就是他們的榜樣。所以生活中,如果遇到穿着特別華麗的外衣,唱着特別優美動聽曲調的人,要千萬小心啦!二是有關上帝對善與惡、強與弱之間對抗的評判原則問題。我們雖然不能憑主觀強行把善與弱、惡與強劃上等號,但是幾千年的人類歷史多次驗證了善者弱、惡者強的事實;雖然世上也流傳着“邪不壓正”、“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等讓弱善者欣慰的詞語和名言,但是其中理想的成分未免太重;雖然有人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不到”,如有的惡人被後人掘墳唾罵,但是這更加的虛幻,因爲惡人是十分注重現實的。虎狼吃掉了善弱的綿羊,填飽了肚子,它們滿足的甜甜地進入了夢鄉,留給綿羊的'是什麼?是死前的痛苦掙扎和哀號以及死後的靈魂飛昇,到了上帝那裏求告,上帝卻說他是公正的。即使虎狼們來世有了報應,羊們的現實的生命意義也僅僅是充當虎狼們的食物了。所以上帝的公正實際上是對強者的偏袒。因此我們可以從中得到這樣的啓示:爲了維護社會的正常秩序,人們在制定遊戲規則時,應該多關注一點善弱者。但這要看制定規則的是誰,如果是虎狼們,羊們的命運將會更加悲慘。

多少年來,人類總是以地球老大自居,近年來有的人更加狂妄:要征服宇宙。可是人類是什麼?地球是什麼?文章最後說“因爲距離的遙遠,在神眼裏,我們,不過是一些半點。”“神”就是上帝,就是宇宙的主宰者;“我們”不僅指地球,確切地說是指人類。作者用最簡潔的語言和最平和的語氣,卻極具震撼力的告訴人類:地球僅僅是上帝眼中的一個斑紋,而人類只是斑紋中的小小的分子。由此促使我們必須反思人類對自身的認識,重新思考人類與地球、人類與宇宙的關係及人類在宇宙中的地位,恢復對自然的敬畏。

  教學設想:

基於以上的體會,倍感本課教學之難。但“難者亦易乎”,所以打算從最容易的方面入手,比如先讓學生了解各種動物斑紋的特點,然後再瞭解這些斑紋與動物的生命狀態之間的關係及本身的意義,最後在通過討論和探討文章所隱含的社會內容。也就是採取由淺入深,從易到難,逐步推進,最後達到教學目的。當然,教師從文中得到的體會和啓示,不可能完全從學生那裏得到體現,學生只要能理解到社會層面就已經不錯了。另外,本文的語言非常優美,用詞非常生動、形象、幽默,而且具有豐富的社會內涵,也體現了作者人生的智慧和對社會深刻的認識。希望在教學過程中,能引導學生理解和體悟這些語言,從而獲得美的感受和薰陶。

  教學目的:

1、積累文中出現的大量詞彙。

2、瞭解斑紋的特點作用,體會它們的美,從而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的精神。

3、理解文章所隱含的社會內涵,培養學生對形象藝術的表達(記敘描寫)和哲理性闡述的理解能力。

4、學習文中形象生動的描寫語言和擬人化手法,培養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

(說明:因爲現在的學生詞彙量相對較少,所以積累詞彙是每篇語文學習的必要環節,也是理解課文的基礎。)

  教學重點:

教學目的的第一和第二兩點。

  教學難點:

教學目的的第三點。

  課時安排:

兩課時。

(說明:由於課文內容相對較難,兩課時恐怕有點少,所以要求學生應該有充分的預習。預習作業:1、整理字詞,注音解釋。2、閱讀課文,基本上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最起碼要了解課文寫了哪些動物的斑紋,在文章中做出標記)。

  教學工具:

幻燈片

  教學方法:

研讀討論

  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教學實錄

上課!

(幻燈片打出本課教學目的)

主要學習和理解課文的基本內容,理解斑紋的作用和意義。

師:今天我們學習《斑紋》,首先檢查預習第一題

(用

幻燈片打出本文的生字詞)

逶迤 伺機 蛻皮 魚鰭 鷹隼

精湛 醞釀 蟄針 蠱惑 皰疹

妊娠 罪孽 老趼 鐫刻 碾砣

(提名學生注音解釋)

師:介紹作者。(幻燈片打出)

周曉楓,女,1969年生於北京,1992年畢業於山東大學中文系,曾做過數年兒童文學編輯。後調入北京出版社,現任《十月》雜誌副主編。課文選自她的優秀散文集《斑紋——獸皮上的地圖》。曾獲馮牧文學獎。近年來,周曉楓作爲新散文運動的一員主將,以其獨特的極具痛感的文字(尤其是衆多信手拈來、雲譎波詭的比喻)和對世間萬物的感悟以及被智慧的光芒照亮的深刻的思想,爲我們提供了大量頗具先鋒意識的散文文本和真實、新鮮的人生經驗。被稱爲感性的思想者

青年評論家謝有順認爲,“當散文寫作日益成爲文人養病的方式時,周曉楓的散文卻依舊保持着銳利、沉着、優雅的面貌。加上她那鮮明的散文文體意識、語言探索精神,她的寫作在當代散文界已經獨具一格”。

師:今天我們學習她的這篇散文,同學們從中會有所體悟。動物的斑紋是非常豐富多采的,下面請同學們欣賞蛇和其它幾種動物的斑紋。

(播放蛇和其他動物圖片的幻燈)

(說明:對作者介紹不能面面俱到,主要突出作者的文風和寫作特點,與課文內容保持一致,評論家的讚揚更能激起學生對文章的關注熱情;幻燈片的放映,目的在於滿足學生的好奇心。現在的學生對蛇及其他稀有動物很生疏,見過的不多,近距離觀察的更少,因此她們對蛇一類的動物即恐懼又好奇,直觀的畫面色彩,會刺激他們的視覺神經,以引起他們大腦的興奮,激發其學習積極性。)

師:同學們看了這些圖片有什麼感覺?

生:很好看!

生:花紋很鮮豔,但我見了蛇,就害怕!

師:不要緊,學了課文後,你可能會改變這一感覺。下面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蒐集課前的預習標記,概括文章的基本內容。

師:文中寫了了哪些動物的斑紋?

生:寫了蛇、蓑蚰、鮭魚、鷹隼、老虎等動物的斑紋。

生:還寫了大地的斑紋。

師:還有嗎?

(無反應)

師:請大家再看看最後三節!

生:還有生活用具上的。

生:還有人們記憶和情感上的。

生:我們的地球也是斑紋。

師:、好!也可以這樣說,最後三節寫的是生活中的、人們心靈的、上帝眼中的斑紋。

師:下面我們先看動物的斑紋。作者有沒有對這些動物的斑紋本身作具體的描繪?

生:沒有。

師:那麼,作者重點寫這些動物的哪些方面?

生:身體、行爲。

師:就是寫他們的生命形式和生命狀態。請同學們看1――5節,文章對於蛇寫了哪些生活習性,生存狀態?

生:形體柔軟細長,無四肢;色彩斑斕絢麗。

生:能盤成螺旋形,橫向運動時“S”形,縱向運動時向一條線。

生:它的食物主要是鳥。

生:身體柔軟,富有彈性;他終生生長;攻擊獵物時發聲,武器是毒牙;攻擊時絕不留情。

生:還有它運動時沒有聲音。

師:文章寫蛇的這些方面是爲了說明什麼?

生:爲了暗示動物的生活習性、生存狀態。

師:回答得好!下面我們總結一下這部分的內容。

(用幻燈片打出)

運動形態、感官特點

蛇 覓食能力和嗜好 生命形式

生命特點,終生生長 生命狀態

進攻工具和方式

師:請同學們看6、7兩節,文章除了寫蛇之外,還寫了其他的動物,意在說明什麼?

生:意在說明斑紋的起源。

生:這些斑紋都“受到造物的青睞”。

師:好!也就是說它們都是上帝的傑作。下面請同學再看8、9兩節,作者想說明什麼問題?

生:食肉動物和食草動物的區別。

生:第8節後半部分看不懂。

生:第9節的前半部分好像寫的是動物斑紋的模仿。

師:誰模仿誰?根據上面的內容,能不能分出類來?

生:好象是強者和弱者之間的互相模仿。

師:還寫了什麼?

生:下面的看不太懂。

師:有些內容暫時看不懂不要緊,我們下面再解決。從剛纔同學們的概括來看,這兩段寫了生命的分類、斑紋的擬態。(用幻燈打出這一層的內容)

其他動物 斑紋的起源

上帝的傑作

生命的分類 肉食者和食草者

斑紋的擬態 強者和弱者,善與惡

師:下面請同學們閱讀11——14節,作者寫大地的、生活中的、人們心靈中的、上帝眼中的斑紋,想說明什麼?

生:(沉默)

師:看11節最後一句是什麼意思?

生:春夏秋冬的不斷循環。

師:對!反映的是一種自然規律。那麼下面呢?注意“修飾”和“損害”?

生:是不是指幸福的生活和不幸的生活?

師:很好!心靈的斑紋指什麼?

生:記憶、愛和很。

師:上帝眼中的斑紋說明什麼?

生:地球和人類在上帝眼中非常渺小。

師:很好!下面我們總結一下這一層的內容。(幻燈片打出)

大地的斑紋: 呈現的是一種自然規律

生活中的斑紋: 平淡或複雜、貧窮或富有、

悲傷或幸福的生活圖景……

人們心靈的斑紋:人們成長的經歷、愛和很的軌跡、

仕途的坎坷……

上帝眼中的斑紋:地球只是一張地圖,人類只是地圖上的一些斑點。

地球和人類的渺小。

師:根據以上的理解,你能否體會作者的行文思路?

生:先寫蛇,再寫其他動物,再由動物寫到大地,,又寫到人類,最後寫到上帝。

師:其中含有什麼樣的規律?

生:好象是由具體的到抽象的。

師:對!本文就是由形象具體的斑紋到抽象的斑紋、由斑紋到生物習性到對生命本質的思考、再引伸到人與自然的關係。

師:今天我們就學到這裏,下面佈置作業:(幻燈片打出)

①找出文中議論性語句或語段,體會其含義。

②劃出自己不懂的語句,以備下課提問和討論

③劃出你認爲用的生動形象有趣的詞語,體會好在什麼地方。

下課。

  課後反饋:

師:這一課你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生:我知道了動物的斑紋是這麼漂亮,而且作用還這麼大。

生:是的,我也有同感。動物的斑紋能體現他們的生命形式和生命狀態,簡直不可思議,就像我們穿衣服,有時覺得無所謂,,但仔細一考慮,其中還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問題:冬天和夏天的衣服能換過來穿嗎?很顯然不行,這就是生命的需要。(好!)

師:有不滿意的地方嗎?

生:有。第八第九節,還不是太理解。。

生:最後“上帝的斑紋”的含義也不是太清楚。

  第二課時教學實錄

上課。(幻燈片打出本課的教學目的)

體會對斑紋的理性闡述和對斑紋的形象描述。

師:上一課我們理解了斑紋的基本內容,這一課我們先體會對斑紋的理性闡述。根據同學們的反映,大家對第八第九、第十三十四和作者全文深層的構思還不太理解。下面請同學們先閱讀第八節,然後來理解這一段的深層含義

生:(讀第八節)。

師;這一段主要寫動物種羣的分類,有食肉動物和食草動物。爲什麼“大型食肉動物往往閒散而沉着,弱小的食草動物靈敏又膽怯”?

生:因爲食肉動物是捕獵者,不需擔心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脅;而食草動物是弱者,是被捕獵者,時時擔心被食肉動物攻擊,所以纔有這些特點。

師:很好!爲什麼“虎一般單獨生活,而他所捕食的動物幾乎都是羣居”?

生:因爲他們強大,它們蔑視弱小動物;而弱小動物,因爲弱小,就希望通過羣居來獲得一點安全感。

師:很好!這就是說生存的需求往往決定其個性特徵。那麼,弱小動物能不能通過羣居的形式來保證自己的安全呢?

生:不能。

師:爲什麼?

生:因爲像老虎這樣兇猛的大型食肉動物,如果飢餓了,那麼他們就不會考慮弱小動物是獨處還是羣居。

師: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

生:這一段最後寫道:“所謂素食主義者的自由,不過是肉食主義者暫不徵用的幾枚小錢。道德從來不能敗壞後者的食慾,尊嚴也不曾給前者裸露的脖頸以適當的遮護。”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師:很好!大家靜下心來想一想,作者僅僅寫的是動物界嗎?

生:(沉默)

師:我們人類社會有沒有強勢羣體和弱勢羣體之分?

生:有。

師:有沒有老虎對小羊的行爲表現?

生:有。

師:這就是說,動物界的這一現象在我們人類社會中也得到了很好的複製:

道德和尊嚴不能給弱小生命以生存的權利保障,強權從來就是無視道德和尊嚴的。下面請同學們閱讀第九節,理解文中的幾個關鍵句子。

生:(讀第九節)。

師:怎麼理解“弱者的抵抗外強中乾,必須模仿惡才得以自衛”?

生:弱者打不過惡者,所以只能以毒攻毒。

師: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真的能以毒攻毒嗎?

生:不一定。

師:是的。(用幻燈片打出對這一問題的總結)

雖然說面對惡,我們只能以牙還牙。但是許許多多無謂犧牲的慘痛教訓,使得弱者也不得不選取這一無奈的策略。善惡的界限正在逐漸變得模糊難辨,善者不善,惡者不惡。但惡者的目的是爲了掩蓋自己險惡的用心,從而最有效的捕獲獵物;而弱者仿惡的目的僅僅是爲了不被惡者發現,從而逃脫惡者的獵殺。兩相比較,善者雖然形象兇惡,其實非常可憐,令人同情;而惡者雖然形象似善,或者酷似善,其實更加可惡兇險,攻擊性更強,危害性更大。

師:對“我們容易忽略,善惡之間也在祕密地接壤,而且離這條交集地帶最遠的善將最早被消滅”這個句子理解不理解?

生:(沉默)

生:不理解。

師:那末大家討論一下!

生:還是不理解。

師:惡者如果把罪惡的目的都露骨地寫在臉上,那將會怎麼樣?

生:大家就會一起圍攻他。

師:如果太弱小呢?

生:那就逃跑。

師:對!(用幻燈片打出對這一問題的總結)

惡者如果公然露惡,那麼或招致衆怒,成爲過街老鼠;或他人最起碼可以提前防備,逃之夭夭。同樣善者也不敢把原始的優秀品德展示得一覽無餘,否則龍逢、比干者就是他們的榜樣。生活中,有許多率真而疾惡如仇的人遭到打擊報復就是證明。

師:怎樣理解“也許,統治善惡兩界的,是同一個王;因爲弱者需要格外的保護,所以只要這個王是公正的,他就已經偏袒了強悍的一方”這幾個句子?

生:善惡兩者間,善往往是弱者,善從來就難得到真正的公正。

師:好!下面請大家閱讀第十二至十四節,然後討論幾個句子的含義

生:(讀)。

師:。“我們甚至彼此並不知曉,在死之前,每個人如何終身隱祕地鐫刻着各自記憶的斑紋,愛與悔恨的斑紋。”這幾句是什麼意思?

生:這是說抽象的斑紋,是心靈上的、情感上的斑紋。

師:對!就象有形的斑紋被不同的生命個體選擇一樣,不同的生命感受給不同的生命個體留下不同的情感的斑紋,這是生命的又一神奇處。

師:“因爲距離的遙遠,在神眼裏,我們,不過是一些斑點。”這幾句會引起你哪些思考?

生:地球在上帝眼中太渺小了。

師:是的。(用幻燈片打出對這一問題的總結)

“神”就是上帝,就是宇宙的主宰者;“我們”不僅指地球,確切地說是指人類。作者用最簡潔的語言和最平和的語氣,卻極具震撼力的告訴人類:地球僅僅是上帝眼中的一個斑紋,而人類只是斑紋中的斑點。由此促使我們必須反思人類對自身的認識,重新思考人類與地球、人類與宇宙的關係及人類在宇宙中的地位。恢復對自然的敬畏。我認爲爲這纔是作者寫作本文的最終目的。

師:下面我們體會欣賞文章對斑紋的形象描述。上課前我搜集了學生們的標劃,然後選取了在學生中間覆蓋面廣的幾個句子。下面看第一個句子,在課文的第一段。

①它省略四肢,只生出用以裝飾的頭與尾。這是最簡約的設計,幾乎軀體的每一部分都相仿。無論靜止還是遊動,斑紋加重了觀察者的視覺混亂。密佈全身的鱗片組成斑斕的圖案,一條蛇,誇耀着用心險惡的美。

師:這幾句哪些詞語用得好?好在什麼地方?

生:“省略”、“簡約”、“用心險惡”用得好,表現力很強。

師:是的。“省略”、“簡約”、“用心險惡”都是人類行爲的用語,用在蛇的身上,生動而新奇。既恰好的說明了蛇的形體特點和人們見後的心理感受,又與它那“斑斕的圖案”形成極大的反差,使讀者既厭惡恐懼,又好奇驚歎。

師:大家再看第二個句子,在第二段。

②它也是個生活中的幾何愛好者:盤踞時螺旋上升的圓,沙漠中它的“S”形移動,草叢裏的蛇像一條線那樣筆直地滑入深處。

師:這幾句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有什麼好處?

生:用了比喻修辭,形象地說明了蛇的形體和運動特點。

師:爲什麼是“幾何愛好者”?

生:它時而是平面,時而是立體;時而是直線,時而又是曲線。

師:對!這一切表演的諸多造型,全歸功於作者的奇妙用詞和恰當的修辭。

師:大家把書翻過來,看第四節中一個句子。

③蛇的報復往往超出必要的限度,比如,一個人要爲他不識趣的打擾付出昂貴代價,以餘生的殘疾補償它受到破壞的幾秒種的寧靜,直至抵押生命。

師:這幾句用了什麼手法?有什麼效果?

生:用了對比手法,很好的說明了蛇的狠毒。

師:不錯。“不識趣的打擾”“ 幾秒種的寧靜”, “付出”的是“餘生的殘疾”“直至抵押生命”,這是多麼強烈的對比,蛇的狠毒真讓人心驚膽顫!

師:同學們再看第六節中的一個句子。

④水族館裏看到蓑鮋 ,豎起的背刺和層層交疊的鰭葉使它有若非洲部落的酋長,蓑鮋身上有序地排布着斑點和條紋,像一張藏寶地圖那樣暗懷不爲人知的玄機。對斑紋和斑點的收集樂趣使蓑鮋同其他魚種顯著地區別開來,加之它傲慢得極其懶散的泳姿,讓我乍一看把它誤認爲植物。

師:這幾句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有何效果?

生:用了比喻和擬人手法,非常生動和形象。

師:“若非洲部落的酋長”這一比喻形象地說明了鮋的外貌特點;“像一張藏寶地圖那樣暗懷不爲人知的玄機”這一比喻說明鮋的圖案的複雜;“收集樂趣”用的是擬人手法,說明鮋的圖案的繁多;“傲慢”、“懶散”是說明鮋的形體特點。讀後覺得作者寫的不是魚,而是人。簡直是妙趣橫生。

師:同學們再往下看,第七節的這個句子。

⑤鮭魚被剖開的新鮮的肉。螺殼豐富變化的色彩和花紋。瓢蟲排布的圓點。鷹隼翅翼上深淺交替的羽色。爲了使磚石模樣的斑塊修築出更矚目的效果,長頸鹿成爲陸地上最高大的動物。斑馬的黑夜和白天。老虎生動的皮毛。豹子讓人暈眩的圓斑。像火焰,像錢幣,像玫瑰,像河流,像死神玄虛的印符……那些圖案,始終受到造物的青睞,被無比耐心地繪製。

師:這幾句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有何效果?

生:分別用了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形象地說明了各種動物斑紋的色彩絢麗。

師:是的。用了這麼多修辭手段,形象地說明了許多動物的斑紋,七彩匯聚,令人眼花繚亂,連造物者都青睞,何況我們凡夫俗子!

師:從以上的分析和理解,你能不能總結一下文章的語言特點?

生:善於運用各種修辭手法。

生:善於把寫人的行爲和思想情感的詞語,用到動物身上。

師:很好!讀周曉楓的散文,我們不僅能領略到自然的神奇,更感受到作者對自然中神奇生命的思考。有人說周曉楓的散文主要表現了“對天地自然持久的熱情關注和對世間諸多存在的悲憫及敬畏之心”。這或許正是她散文能成功的重要因素。我們是不是也能從中得到更多的啓示呢?這一篇文章我們就理解到這裏,如果哪些同學還有問題,,下課後,我們可以單獨討論。下面佈置作業:

①熟讀課文

②課外閱讀周曉楓的散文《斑紋——獸皮上的地圖》、《鳥羣》

  課後反饋

師:你這節課有哪些收穫?

生:對作者的議論有了一些認識,比如強者和弱者、善與惡的行爲特點。

生:對“對自然的敬畏”也有了更新的認識。

師:有哪些建議?

生:善惡界限的模糊在現實生活中的體現,我們還不太瞭解,希望老師能多舉些例子。

生:有些問題,我們思考的時間太少,有跟不上的感覺。

  教學反思

這篇文章的教學目標基本達到,但是有幾個問題今後需要注意:

1、讀的不夠。有些學生因自覺性不夠或讀書的習慣較差,或因沒有充分的時間,預習不好,對課文內容不熟,導致聽課麻木,反應遲鈍。

2、有些問題的設置可能超越了學生的理解能力。高二的學生雖然年齡已接近成人,但他們的社會閱歷畢竟不多,對文本隱含的深層內容不能透徹的理解。不過這也很正常。

3、課時安排不夠。像這樣篇幅長、內容深的文章,起碼要有三課時。多增加一節課,學生就會有更多讀的時間和思考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