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二年級教案 > 《蜜蜂引路》教學反思(精選11篇)

《蜜蜂引路》教學反思(精選11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W 次

身爲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蜜蜂引路》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蜜蜂引路》教學反思(精選11篇)

《蜜蜂引路》教學反思 篇1

《蜜蜂引路》一篇很簡短的課文,記敘了列寧通過觀察蜜蜂採蜜和飛行的路線,利用蜜蜂作嚮導,終於自己找到了養蜂人的故事。說明列寧是個善於觀察,認真思考的人。教學中,我抓住課文內容和語言上的特點,引導學生仔細閱讀課文,邊讀邊想,充分利用課文的插圖,引導學生想象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和心理。結合重點詞句,熟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初步懂得,遇到疑難事情的時候,要仔細觀察,認真思考,找出事物之間的聯繫,進行周密合理的推理判斷,就有可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我們知道:在學習的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因素是認知興趣,它直接推動孩子們去探求新知識、發展新能力,而缺乏這種興趣,就會使學習成爲枯燥無味的負擔。可見,要想使學生真正成爲認識和實踐的主體,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必須以激發學生興趣爲前提,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貫穿於教學的始終。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充分放手,讓學生主動探究。在備課時,我己經想到:要讓學生清楚“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人的?”這個問題,路線圖應該起着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在本環節的教學中採取:默讀並劃出“列寧住在哪?花叢在哪?園子在哪?養蜂人的小房子在哪?”有關語句→同桌交流→全班交流→師生共同貼出路線圖等教學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既弄清了課文內容,而且也學會了思考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學生學習的興趣得到了極大的提高,這正應了蘇霍姆林斯基說的一句話:要讓孩子們體驗勞動的歡樂和爲自己的勞動而感到自豪。

《蜜蜂引路》教學反思 篇2

(一)導入新課。通過直接揭題的形式引入課題。板書課題時,在田字格中板書本課要求寫的字 “蜂、引”這兩個生字。並讓學生說說你是怎樣記住這兩個字的方法。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初步熟悉課文,認識生字詞,爲重點段的學習做一個鋪墊。

(三)細讀課文,重點研讀第三自然段。對於1、2自然段,我採用了學生讀後,問學生都知道了什麼,圍繞這個問題,通過理解“附近”、“談天”、 “親自”等詞語,達到對整段內容的理解。對於“ 常常”“往常”以及他們的近義詞進行了辨析,加深了學生對詞語的理解。對於第四段,主要通過表演讀來體會,列寧找到養蜂人的喜悅心情。

第三自然段也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所在。在進行教學的時候,我重視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讀中感悟,圍繞“他在尋找的路上都看到了什麼”這個問題展開,並引出列寧是邊走邊看、仔細觀察,讓學生明白,列寧不是在觀看風景,而是留心在找路。然後引導學生思考列寧是怎樣觀察的?看到園子旁邊的小房子,列寧會怎麼想呢?學生在揣摩列寧的心理活動時,充分發揮想象能力,使形象思維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培養。在此基礎了引出“果然”這個詞。列寧走過去敲那所房子的門,這房子是不是養蜂人的家?進而指導學生朗讀,促進學生的理解。

根據課文,畫一畫列寧找養蜂人的路線圖。列寧找到養蜂人的線路途是本文教學的一個難點所在。因此我先讓小組合作畫出列寧找養蜂人所走的小路,旨在讓學生進一步將課文的重點段即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人的過程,以圖畫的形式將文字形象地再現出來。這也是本課進行形象思維能力培養的一個重要環節。並讓學生通過線路圖展示並根據自己的圖,說一說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人的。讓學生在頭腦中形象地再現這一過程。再進一步總結:列寧細心觀察和認真思考,在蜜蜂這個“小嚮導”的“指引”下,找到養蜂人的。但這一環節,由於孩子對於畫圖有着很認真的態度,沒有運用簡筆畫快速的完成,而且也與留給學生的時間短有關,導致了沒有再課堂上展示學生畫的路線圖。這是這節課的遺憾之處。今後還要注意時間的合理運用。

(四)感情朗讀,體會列寧的品質。並談談學習這節課的收穫。

(五)推薦閱讀列寧的故事。拓展了學生的課外知識面。

優點:整堂課對學生的評價體現了多樣化,能引導學生正確憑藉學生,優缺點相結合。朗讀做的比較到位。識字方法多樣,紮實。

不足:對於一些內容沒有做到細化,比如:“園子”和“院子”的區別,學生就能把握“園子” 的讀音了。拓展“常常”和“往常”等相近詞語的填空題是,沒有再強調這幾個詞語的用法。

《蜜蜂引路》教學反思 篇3

〈蜜蜂引路〉這篇課文篇幅短小,淺顯易懂,且要求會認和會寫的生字相較其他課文算是少的,但要完成教學目標也不容易。

在我所教的第一課時中,我是想以認字和分析課文爲主的。認生字已有了自己的套路,和學生亦配合的相當默契了,是以本人覺得駕輕就熟,而課文的分析我是想以第三自然段爲重點。因爲難點“列寧找到養蜂人的線路”和重點“體會列寧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好品質”都集中反映在這一自然段。問題也恰恰出在了這裏。按照我的預想當我要學生讀遍課文後講了一件什麼事?”就可以引出並板書出文中兩位人物“列寧”和“養蜂人”。緊接着“他們之前認識嗎?”即可引出第1.2自然段,並完成課後的兩個詞語“往常”和“常常”的理解。這些都還算在本人的掌握之中。

當我拋出“自讀課文第3自然段,劃出你認爲重要的詞語”後,問題就出來了。這個問題實在是太抽象也太大了,有些學生劃出一個就不動了,因爲他們根本就不明白我的意圖就是要他們畫出列寧找到養蜂人的線路圖。因爲在此卡了殼,致使後來的線路圖及本課的中心基本上都變成了我代勞。且到下課時來不及有感情地朗讀及拓展了。

經過課堂教學實踐,我認爲如果讓我再上一次,我會讓學生自讀課文,讓他們思考列寧是怎樣一步步找到養蜂人的,根據學生的回答畫出線路圖,再讓學生回答:列寧是個怎樣的人?由此引出本文的重點即學習列寧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好品質。最後再分角色讀第四自然段,並再次回顧板書,鞏固重難點。拓展可以是列寧的介紹,或你還知道哪些列寧的故事或你想對列寧說什麼?。課後作業順勢佈置學生課外讀列寧的故事。

總之,一堂課的設計只有在課堂實踐中不斷反思修改才能漸趨完善,相信如果有機會再教這篇課文,認識和感知又會有不同,但我想只會是越來越好。

《蜜蜂引路》教學反思 篇4

《蜜蜂引路》是一篇老課文了。現在來學習課文重點是在識字寫字的基礎上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列寧細心觀察勤于思考。爲了幫助學生體會列寧善於觀察和思考,在學習第三自然段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

1、 自由朗讀課文第三自然段,想想列寧是怎樣找到哪個養蜂人的 。

2、標一標這一段有幾句話。

3、教師引讀:列寧一邊走一邊看,發現路邊的花叢裏有許多蜜蜂。列寧心想:( )。

他仔細觀察,只見那些蜜蜂採了蜜就非進了附近的一個園子,園子旁邊有一所小房子。他想:()。列寧走到那所小房子跟前,敲了敲門,開門的果然是那個養蜂的人。一見到他,列寧心想:( )。 理解“果然”並聯系說話。

這樣的教學環節目的在於讓學生融入到課文情境中去體會列寧仔細觀察並進行的思考,在身臨其境的體會中感悟。實際的課堂學習效果非常好。在這之後我設計了讓學生複述課文,要加上人物的心理、表情及語言,學生說得很有條理,對於同學們這樣的學習狀態我是很滿意的。

《蜜蜂引路》教學反思 篇5

語文教學要體現紮實、靈動,首先需要在教學的預設與操作上要做到紮實而靈動。本設計中我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結合點定位在“發現”,通過讀、說、擺、演、找等兒童化的活動,多渠道開展言語實踐,讓學生親身經歷“發現”的過程:發現列寧的發現—發現線路圖—發現列寧思維過程—發現文本中的近義詞等等,使之由讀文進入悟境、悟情、悟理的閱讀境界,實現實與活的融合。《蜜蜂引路》這篇課文篇幅短小,情節簡單,卻能給人很深的啓迪。在深讀課文時,我抓住第三自然段爲學習重點,從第四自然段入手,從最後一句列寧笑着說:“我有嚮導,是您的蜜蜂把我引到這裏來的”爲切入點,引導大家質疑:嚮導指什麼?蜜蜂不會說話,不會指示真的會給人引路嗎?列寧是怎樣利用蜜蜂作嚮導找到養蜂人的?然後引導學生仔細研讀第三自然段,找一找,讀一讀列寧一邊走一邊看,他發現了什麼?他是怎麼想的?

通過學習本課,引導孩子進一步認識觀察的重要性。怎樣進行觀察?這是本文的重點,也是難點,同時也是本課應該突破的語言發展。提高是思維的關鍵,在學習第3自然段時,爲了讓學生準確理解列寧是怎樣利用蜜蜂引路的。讓學生大膽猜測列寧當時是怎樣想象的,一邊仔細觀察,最後一步一步的找到養蜂人。讓學生的語言與思維能力同時得到訓練與提高。(這個環節中,我根據學生的回答用實物擺放路線圖。路邊的花叢——花叢裏有蜜蜂採蜜——蜜蜂採了蜜就飛進了一個園子——園子旁邊有小房子——找到養蜂人。)這樣就有利於幫助學生對課文的深入理解。

學生對課文所表達的事物有了初步的認識以後,引導學生對課文的部分進一步深入的學習,進一步從詞句中體會列寧是怎樣觀察事物和思考問題的。如問學生列寧在路邊發現了什麼,他是怎樣想的?學生閱讀了課文以後說,列寧在路邊發現了蜜蜂,他會這樣想,這些蜜蜂大概是那養蜂人的吧?他還會想,蜜蜂採完蜜是要飛回蜂房去的,我只要順着蜜蜂飛的方向找去,就一定能找到養蜂人的家。這樣逐句逐段進行情節性問答和講解的教法,對於發展學生認識和思維能力是很有意義的。

當學生深入學習了列寧觀察、思考的方法以後,又讓學習回到課文的整體上來,藉助看圖,融進自己的體驗和想象,具體敘述列寧是怎樣動腦筋、想辦法找到養蜂人的。這樣就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這堂課的教學,使我深切地感到學生的潛力是無窮的。作爲教師,只有緊緊地圍繞學生,多給他們搭建展示才能的舞臺,他們的潛能就會得到更好的發揮,學習的效果也會得到較大的提高。

《蜜蜂引路》教學反思 篇6

這是一篇很簡短的課文,記敘了列寧通過觀察蜜蜂採蜜和飛行的路線,利用蜜蜂作嚮導,終於自己找到了養蜂人的故事。說明列寧是個善於觀察,認真思考的人。愛聽故事是小學生們共有的特徵。教學中,要抓住課文內容和語言上的特點,引導學生仔細閱讀課文,邊讀邊想,充分利用課文的插圖,引導學生想象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和心理。結合重點詞句,熟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初步懂得,遇到疑難事情的時候,要仔細觀察,認真思考,找出事物之間的聯繫,進行周密合理的推理判斷,就有可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因爲本課生字較少,難度不大,在指導學生自讀課文的過程中自學,培養獨立識字能力。初讀課文時在文中標出要認讀的,把生字組成的詞語聯繫上下文多讀幾遍,讀準字音,感知字義。學完課文,再用多種方法複習鞏固生字。通過這一探究性學習,可以從小培養學生仔細觀察、善於思考的科學探究意識。

在教學中,可以要求學生藉助想象,在紙上描繪列寧住處,引蜂人住處,路邊花叢,園子的圖畫,即進入了作者描述情境中,又弄清了方位,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這樣方法發展了學生的形象思維,激發了學生興趣,有利於學生審美感的培養。

蜜蜂引路教學反思四

《蜜蜂引路》是小語第四冊第七單元的課文。本節課我是在第一課時識字,初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次教學在指導思想上,注重體現以讀爲主,在教學方法上,注重學生的情感交流,創設問題情景,不斷引導加強語言積累和邏輯思維的訓練,培養學生善於觀察、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節課中我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並穿插“畫一畫,演一演,議一議”等環節,讓學生注意聯繫生活實際,體驗列寧的.機智幽默,善於思考,養蜂人的驚訝,從而能夠進行有感情地朗讀。

整節課下來,我反思我的教學可謂是喜憂摻半。我感到課堂中較成功的環節有:

1、新課伊始,通過多媒體鞏固字詞,引發學生的注意力,提出問題激起他們解決問題的興趣。學生憑着對課文的感悟,結合生活經驗,明白了列寧是如何細心觀察,思考判斷,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從而拓展了思維,豐富了學習的內涵。

2、我在課堂中注意營造探究氛圍,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課堂學習師生雙方都有一種輕鬆愉快的感覺,學生也體驗到了學習的樂趣。

3、我創設“演一演”的環節,不僅爲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打下基礎,而且還發展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學習環節的趣味設計,呈現了孩子們良好的學習狀態,幫助他們營造和維持學習過程中積極的心理氛圍,整個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我始終體現了尊重和讚賞,尊重每一個人的努力付出,讚賞每一位同學對自己的超越,所以我發現了孩子們很多的閃光點,比如膽小的孩子也有敢說的時候,只是有時我們沒有給他製造表現的機會,他們少有的遵守紀律,熱情專注,他們的活潑可愛,積極發言,他們的機警才智都給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但是課堂總是充滿了遺憾不那麼完美:

1、例如我在設計中有“畫一畫”的環節,課前也每人發了一張畫紙,準備叫學生畫出列寧尋找養蜂人的線路圖。但在課堂實施中卻沒能完成。只好做家庭作業佈置,讓學生課後完成。沒達到預想的效果。

2、朗讀訓練沒有體現個性化、多樣化。朗讀是我班學生的弱項,朗讀形式單一,齊讀多於自由讀。沒能大膽地放手,調動學生的朗讀積極性。讓個別孩子展示自己的朗讀水平,對朗讀水平較弱的學生而言,他們也少了一次鍛鍊的機會!

3、深感提高教師的素養是每個教師終身學習的目標。因爲我們的職業決定了我們相處的對象是活生生的人,所以課堂上冷不丁的出現狀況也是時有發生的,儘管多半時我們的處理從大體上還是對路的,但過後也常感方法拙劣。爲了我們的課堂更加生動活潑,爲了我們的課堂更加詼諧幽默,我們應該努力提高自身的素養,在不斷的學習中讓我們自己變得更加的聰明,更加的機智!

《蜜蜂引路》教學反思 篇7

課文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意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探究精神。教學的開始,我請請學生默讀整段課文,想想列寧的住處、花叢、園子和養蜂人住的小房子各在什麼地方並透過學生的發言,在黑板上畫簡筆畫,幫忙學生在整體上初步理解課文資料。當學生對課文所表達的事物有了初步的認識以後,我進一步引導學生對課文進形深入的學習,透過提問學生:列寧在路邊發現了什麼,他是怎樣想的只見那些蜜蜂採了蜜就飛進了附近的一個園子裏,此時,列寧又是怎樣想的?於是,列寧走到那所房子跟前,敲了敲門,開門的――學生順勢就讀出了“果然”,並在語境中理解了“果然”的意思。這樣的方法對於發展學生認識和思維潛力是很有好處的。然後是重視朗讀訓練。朗讀訓練形式多樣,範讀,自讀,比賽讀,等等讀出感情,把課文變成有聲的言語,受到教育和感染。

這節課採用了以生爲主師爲輔,小組合作式的學習方法進行了講解,在處理重、難點自然段時,我首先引導學生透過讀課文找出重點字、詞、句,並利用小組探究式的學習方法,讓學生以組爲單位,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重點段,並能表達出列寧是怎樣利用蜜蜂找到養人的。然後再由組長或組員進行彙報,使學生們有了成功之感,在學習課文時就十分認真,對課文的理解也就更紮實了。

一節課有好的一面,就必須有不足,本節課上雖然學生的參與意識很高對課文資料理解的也較好,但是在小組合作、交流時,我注重了學習好的學生的學習狀況,卻忘了學習較差的兩名學生,如果我能利用信息技術,製做一組列寧找養蜂人的過程圖,透過直觀的演示效果將會更好一些。

另外,我認爲本節課,我就應把列寧的生平做一個簡介,讓學生深層的瞭解一下列寧。同時應把花、蜜蜂、養蜂人之間的關係向學生進一步講解。

《蜜蜂引路》教學反思 篇8

這是一篇很簡短的課文,記敘了列寧透過觀察蜜蜂採蜜和飛行的路線,利用蜜蜂作嚮導,最後自己找到了養蜂人的故事。

我在教學《蜜蜂引路》這篇課文時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蜜蜂真的會引路嗎”並組織學生討論。一部分學生認爲從文章的最後一句話中能夠明白蜜蜂會引路的,因爲列寧說:“我有嚮導,是您的蜜蜂把我領到這兒來的”嚮導就是領路的人,蜜蜂是嚮導,所以蜜蜂會引路。另一部分同學認爲因爲列寧仔細觀察,又認真地想:蜜蜂的家必須也是養蜂人的家,只要跟着蜜蜂回去的路走,必須能找到養蜂人的家。列寧是這樣找到養蜂人的家的,雖然蜜蜂也有功勞,但主要還是列寧自己的功勞。我告訴他們每位同學都能認真思考,用心發言,從這個好處上說,兩方同學都是勝利者,但是認爲“蜜蜂不會引路”同學的表現更佳,因爲他們能認真讀課文,細心思考,找出問題的答案。另一方同學就應向他們學習。課文中,列寧這種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習慣值得大家學習。在平時的生活中,只要我們細心觀察,用心思考,必須會發現更多的奧祕。

從整節課來看還存在着一些缺點,在時間的把握上還有待加強。

《蜜蜂引路》教學反思 篇9

在上課前,佈置學生廣泛蒐集有關蜜蜂和列寧的故事等資料,讓學生從蒐集資料的過程中對列寧有大致瞭解。蒐集有關蜜蜂的知識,在進入文本之前利用故事性,知識性的引導學生走進文本。本課語言精練,情節簡單,給人以啓迪。是按事情發展順序組織材料,本文中講了列寧把不會講話的蜜蜂當作嚮導,在陌生的地方找到自己要找的養蜂人的故事。它告訴我們,只要善於觀察,善於動腦總會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也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課時和學生交換資料,彙報預習所獲,拓寬學習語文的渠道,提高學習的效率。針對文本的特點本人在教學的思想上,扶着文本,質疑問難。利用課題激趣,對於山村孩子,蜜蜂這種動物也不陌生,很多孩子能講出蜂王的特點。藉着這種自然資源與優勢,讓學生的大腦迅速活動起來,思考與課題相關的問題。這也是課文所要了解的相關資料,學生在讀課文時也能更有目的地讀,結合生活實際所存在的例子,讓學生思維隨之活躍,這樣激趣學習的高漲情緒。

透過學習本課,引導孩子進一步認識觀察的重要性。怎樣進行觀察?這是本文的重點,也是難點,同時也是本課就應突破的語言發展。提高是思維的關鍵,在學習第3自然段時,爲了讓學生準確理解列寧是怎樣利用蜜蜂引路的。讓學生大膽猜測列寧當時是怎樣想象的,一邊仔細觀察,最後一步一步的找到養蜂人。讓學生的語言與思維潛力同時得到訓練與提高。(這個環節中,用簡筆畫勾畫路線圖。路邊的花叢——花叢裏有蜜蜂採蜜——蜜蜂採了蜜就飛進了一個園子——園子旁邊有小房子——找到養蜂人。)這樣就有利於幫忙學生對課文的深入理解。

結合生活中的例子。如、狗無論離家多遠準能找到家,它依靠的是嗅覺。(點撥、閱讀感悟寫法,留心觀察。即有意觀察,留心周圍的事物,熱情投入生活的懷抱。太陽每一天都是新的“只要你留心觀察,持之以恆,總能從平凡的生活中找到新鮮的色彩,悅耳的聲音。此外,生活中許多美的事物都來去匆匆,這就要我們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有序觀察。就是觀察要有順序。如、時間順序,方位順序、主次順序,當然觀察點轉移,觀察角度不同,觀察順序也會隨之改變。重點觀察。觀察目標的指向明確與否,直接關係觀察的質量,所以觀察必須要突出重點。持續觀察。如、蜜蜂其實並不可能當嚮導,但它卻是準確無誤地回到養蜂人那裏。這是列寧明白蜜蜂和養蜂人之間存在着這種必然的聯繫。因此當列寧看見花叢裏的蜜蜂採了蜜後飛進附近的一個園子,又看見園子旁邊有一所小房子,就斷定養蜂人有可能就住在那所房子裏。事實是如此,列寧找到養蜂人,這是列寧仔細觀察的結果。列寧說蜜蜂是嚮導,這是風趣的說話。結合1—3自然敘述的語氣來體現事情發生的原因和經過。

從學生讀書筆記來看,學生理解並不好,可能是本人在理解文本與寫作的銜接中,難度拔高了點,沒有到達我預期的效果。最後透過作業彌補了基礎,但是本人也不是很後悔,語文的發展總得走探究之路。

《蜜蜂引路》教學反思 篇10

學生的個性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因此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長,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類施教,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施展才能的空間和機會。識字、寫字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總結規律和方法,用自己的方法自主識字,注重重、難點字的書寫指導。

閱讀教學要抓住課文資料和語言上的特點,引導學生仔細閱讀課文,邊讀邊想,充分利用課文插圖,引導學生相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和心理。結合重點詞句,熟讀課文,理解課文資料,讓學生初步懂得,遇到疑難事情的時候,要仔細觀察,認真思考,找出事物間的聯繫,進行周密合理的推理決定,就有可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教學中,能夠要求學生藉助想像,在紙上描繪列寧住處、養蜂人住處、路邊花叢、園子的圖畫,即進入了作者描繪的情境中,又弄請了方位,以便更好的理解課文資料。這樣的方法發展了學生的形象思維,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有利於學生審美潛力的培養。

《蜜蜂引路》教學反思 篇11

《蜜蜂引路》是一篇很簡短的課文,文中記敘了列寧通過觀察蜜蜂採蜜和飛行的路線,利用蜜蜂作爲嚮導,終於自己找到了養蜂人的故事。

一、將認知與思維訓練相結合因爲本課生字較少,難度不大,在指導學生自讀課文的過程中自學,培養獨立識字能力。初讀課文時在文中標出要認讀的,把生字組成的詞語聯繫上下文多讀幾遍,讀準字音,感知字義。在深讀課文時,要抓住課文內容和語言上的特點,引導學生邊讀邊想,充分利用插圖,引導學生想象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和心理。結合重點句,熟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初步懂得,遇到困難的時候,要仔細觀察,認真思考,找出事物之間的聯繫,進行周密合理的推理判斷,就有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二、讀書百變,其義自現。朗讀是每篇課文教學必不可少的,因而在課堂上我組織學生利用多種方式反覆朗讀課文,引導學生在朗讀中理解課文的內容。從中發現列寧是一個善於觀察,認真思考的人。引導學生懂得在自己遇到疑難事情無法解決的時候,學會仔細觀察,認真地思考,能夠向列寧那樣,根據事物之間所具有的必然聯繫,反覆思考後進行周密合理的判斷推理,就有可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辦法。

三、畫寫結合,激發興趣。在學生對課文有了整體認識的基礎上,要求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展開自己的想象,在紙上用簡筆畫的形式勾勒出列寧尋找養蜂人住的小房子的路線圖。這樣的教學活動,學生很感興趣,個個興趣盎然……不僅可以使學生更進一步地理解了課文內容,還使學生的繪畫能力得到了培養和提高,同時還爲學生了解課文的寫作線索,培養他們的寫作能力也起到了積極的鋪墊作用。又發展了學生的形象思維,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真可謂是一舉多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