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初二語文教案15篇

初二語文教案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2W 次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初二語文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二語文教案15篇

初二語文教案1

【教學目標】

1、賞析細節,體會蘊涵在春酒中的美好情感。

2、關注結尾,感受作者的美麗鄉愁。

3、課外拓展,感悟從古到今鄉愁中的故鄉情結。

4、聯繫生活體驗,尋找每個人心中的故鄉情結。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從和學生交流當地家鄉話開始。

鄉音總是縈繞在我們心中最美的語言。許多年後,當你走在異鄉的土地上,耳畔聽不到這聲聲熟悉的鄉音,眼中見不到這張張親切的面容,那時你會用什麼樣的方式來寄託對故鄉的思念呢?

(學生回答)

是啊,故鄉是許多人心裏魂牽夢繞的地方。臺灣作家琦君她對遠離了幾十年故鄉的思念,不是一首詩,也不是一曲歌,而是斟上了一杯故鄉的“春酒”,就讓我們去細細品嚐這杯故鄉的“春酒”。

二、整體感知,爲“春酒”取名

聽教師配樂朗讀,要求學生靜靜地聽,靜靜地想:能否取一個合適的酒名來體現自己所品嚐到的“春酒”的味道。

師:從學生取酒名的角度板書:童心酒母親酒鄉情酒。

三、賞讀細節,體會蘊涵在春酒中的美好情感

1、問:端起這杯童心酒,你覺得哪些細節能體現兒時“我”的童心童趣?

(引導學生關注其中幾處細節,感受春酒中“我”童年最純真的快樂。)

例子:⑴“其實我沒等她說完,……舔了多少個指甲縫的“八寶酒”了。

這裏的“偷偷地”寫出了作者的孩子般的膽怯與好奇;一個“舔”字活畫出一個嘴饞可愛的小女孩的樣子,充滿童趣。

⑵“母親給我在小酒杯裏只倒一點點……也是個酒仙呢。

“只”“一點點”說明對母親的小氣感到不滿足,充滿孩子氣的天真與可愛。

“端、聞、走來走去”說明對酒的珍惜。

說小花貓是酒仙以我當時孩子氣的心理去揣摩小花貓,可見我也一樣饞得要命,足見我可愛的童心童趣。

⑶我是母親的代表……肚子吃的鼓鼓的跟蜜蜂似的。

問:這個比喻恰當嗎?用像小豬像皮球像企鵝不是更可愛更能突出“鼓”的形象嗎?(因爲蜜蜂採蜜和春酒的甜味相似,因爲形體小更見我的可愛。)

另外,如“總是”“一馬當先”“眼巴巴”等說明我對喝春酒的急切心情。

2、師:

這些生動的細節讓我們感受到了童年“我”最純真的快樂,那是留在作者心中一份美好的懷念。而在琦君的記憶裏最值得懷念的是她的母親。

問:如果把文中描寫母親的細節拍攝成一個個特寫鏡頭,你最想選擇哪個細節?爲什麼?

同桌交流。提示人物的特寫鏡頭往往要關注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等。可以抓住表現這些特點的詞語。看哪組同學拍攝得最到位,能給大家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⑴學生討論交流。

⑵回答時儘量引導學生去品讀細節中母親的不同側面,每個鏡頭所蘊涵的美好的母性。

如:聰明能幹──母親釀的酒喝。

熱情好客──讓出花廳、捧酒助興、分給別人吃自己不吃等

純樸賢惠──得到別人誇獎,臉紅紅的

溫柔慈愛──對我善意的提醒。

教師可問學生“母親得意地說了一遍又一遍……”這裏把母親的神態拍成“靦腆”不是更能表現母親的淳樸嗎?“得意”是得到別人誇獎後一種甜蜜的神態,更能突出母親的質樸和賢惠。

小結:感謝這幾位同學爲我們從不同側面突現了“母親酒”的涵義。母親身上的勤勞善良、溫柔慈愛、質樸賢淑這正是人類情感中最美好的母性。它承載了琦君對故鄉最溫情的懷念。

3、問:

琦君懷念的僅僅是她的母親嗎?品析“鄉情酒”時可明確:

⑴花匠阿標叔把煤氣燈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讓大家吃酒時划拳吆喝。善良純樸的他正是故鄉淳樸濃厚人情的體現。

⑵鄉鄰之間互相起會置辦會酒時的融洽的氣氛

⑶“我呢,就在每個人懷裏靠一下……才過癮。”(大家如此喜愛這個小姑娘,鄰里之間親密隨和溫馨融洽的氣氛令人嚮往。)

小結:醇厚的鄉情讓我們感受到這是一個處處充滿溫馨充滿融洽充滿快樂的故鄉。這正是琦君永遠記憶中的故鄉。

四、關注結尾,感受作者的美麗鄉愁

1、師:

故鄉的春酒,盪漾着我兒時純真的快樂。故鄉的春酒,散發着母性溫柔的光芒;故鄉的春酒,流淌着鄉鄰間樸實的情意。此時你品出了春酒真正的味道嗎?(道地家鄉味)這些蘊涵在春酒中最美好的情感正是充滿道地家鄉味的春酒啊。光陰荏苒,她還能品嚐到這道地家鄉味的春酒嗎?

關注最後兩段。找不到真正的家醅了,因爲她已是“獨在異鄉爲異客”了。

2、瞭解作者生平。琦君1917年生於溫州。她12歲隨家遷居杭州,1949年遷至臺灣,後定居美國。自去臺灣以後,琦君50多年再也沒有回過溫州。她說“來到臺灣,此心如無根的浮萍,沒有了着落,對家鄉的苦念,也就與日俱增了。”20xx年6月7日凌晨,90高齡的琦君永遠擱下了那支生花妙筆。臨終前,她在病榻上一再念叨着:我想回到自己的家鄉呵……是啊,樹高千丈,葉落歸根。故鄉是漂泊海外的遊子心中的根吶。

讓學生帶着這份對故鄉刻骨銘心的深情和淡淡的感傷,齊讀結尾。

師:那份揮之不去的美麗鄉愁正是縈繞在作者心中一份難以割捨的故鄉情結。它借春酒讓這份鄉愁在溫馨的懷念中透着一股隱隱的愴痛。

五、拓展感悟從古到今鄉愁中的故鄉情結

1、師:

從古到今,因爲漂泊,因爲遠遊,因爲戰爭,因爲心中的理想而遠離故土的人,都會對故鄉懷有深深的思戀。因此思鄉成了文學作品中一個永恆的主題。詩人作家們往往借用豐富的事物(即意象)來表達對故鄉無盡的情思。

問:琦君把對故鄉的思念寄託在甜美的春酒中,除了酒,在思鄉作品中常常藉助哪些事物來抒發自己的思鄉之情?

(明月、笛、鄉音、秋風等)。讓學生吟誦有關鄉愁詩句。

2、小結:

故鄉情結是李白“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思念,是崔灝“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的憂思,是賀知章“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的滄桑,是余光中隔着一灣淺淺海峽的呼喚,是席慕容心中一棵沒有年輪永不老去的樹。明月、暮日、鄉音、秋風、老樹等這些不同的意象賦予了鄉愁更豐富的內涵,更深沉的情感。故鄉情結已沉澱爲中國文化的一大特色。

從古至今,多少人爲謀生存圖發展,背井離鄉,羈旅天涯,但不管走到哪裏,走得多遠,也不管春風得意、事業有成,還是慘淡失意、窮困潦倒,生育自己的故土總是像影子一樣緊緊相隨,讓人魂牽夢繞。求學海外的學子學成歸國,客居他鄉的華人華僑或回大陸尋根認祖,或爲家鄉的經濟建設和公益事業慷慨解囊,這都是緣於那份深沉的故鄉情結啊。故鄉情結成爲了具有強烈凝聚力的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之根,精神之根。

六、聯繫生活體驗,編織每個人心中的故鄉情結

師:故鄉情結是人與生俱來的情感。對我,一個普通的人而言,故鄉情結是飄漾在空中的番薯糕的香味。童年時最喜歡吃母親做的番薯糕。記得母親把蒸好的番薯切成一小塊一小塊,然後放在一個大篩子上,在陽臺上晾曬。那金黃的色澤伴着陣陣香味對我充滿了無限的誘惑。我總是迫不及待地伸手去拿。每當這時,母親總會輕輕拍一下我的手,嗔怪着說:看你急的,番薯糕要曬乾了纔好吃,甜甜的嫩嫩的,嚼起來纔有味道。“現在我偶爾從超市買回一袋地瓜幹,卻再也嚼不出童年那甜甜的嫩嫩的滋味。多年以後當我身居另外一個城市,我依然會想起童年的番薯糕,因爲它是我對故鄉一段最本色最溫暖的回憶。

那麼當故鄉和你漸行漸遠的時候,當它在你心中成爲了遙遠的回憶時,縈繞在你心中的那份故鄉情結又會是什麼呢?你也像老師那樣試着寫下一兩句話,爲自己編織一份美麗的故鄉情結。

示例:故鄉情結是飄漾在空中的番薯糕的香味;

是童年嚼在嘴邊那甜甜的嫩嫩的滋味;

是生命中一段最本色最溫暖的回味。

學生交流。教師點評。

結束語:故鄉是一道永遠也看不厭的風景,故鄉是一段永遠也忘不了的過去。那融入生命的故鄉情結不僅鐫刻在每個遊子的心中,它也流淌在我們每一個人的血液裏。無論走得多遠,故鄉這個生命的根,精神的根會依然在我們的心中。讓我們記住:心靈的故鄉永遠是我們心中一座豐饒博大的精神家園。

初二語文教案2

  【教學目標】

1、感知老頭子的英雄性格;

2、體味這個英雄故事傳奇色彩;

3、領悟文中景物描寫的妙處。

  【教學重點】

1、通過體味這個故事的傳奇色彩,感知老頭子的英雄性格。

2、揣摩文中如詩如畫的景物描寫。

  【課前預習】

通讀課文,課前查工具書掃清字詞障礙;

思考課後練習,寫出發言提綱。

  【課時分配】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在那戰火紛飛的抗日戰爭時期,發生了許許多多的英雄故事,有一位年近六十的老人照例講應該是養老的年齡,課時他卻能神出鬼沒,無數次通過鬼子的封鎖線,保證了蘆葦塘中部隊的物質供應,保證了部隊的戰鬥力,他能夠手無寸鐵,把十幾個鬼子打得頭破血流。的確是一個富於傳奇色彩的人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現代小說家孫犁寫的一篇小說《蘆花蕩》,去感悟這個傳奇故事吧。

  二、學生預習後提出問題,教師解決

早讀課同學們對課文進行了朗讀,大家預習得怎麼樣?還有那些生字詞需要幫助的嗎?(學生提出,教師解決。)

  三、作者介紹

孫犁,現代小說家、散文家。河北安平縣人。1913年4月6日生。

  四、指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感悟老頭子的英雄性格:強烈的愛國抗日熱情,老當益壯的氣概;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智勇雙全的英雄行爲;過於自信自尊。(引導學生找出相關詞語進行賞析)

感悟中國人民是英雄的不可征服的人民。(略)

  五、引導學生探究以下幾個關鍵問題

(學生先討論,教師根據情況點撥與指導。)

1、課文中哪些內容表現了老頭子“過於自信和自尊”的性格?這句話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

老頭子“過於自信和自尊”的性格在課文中貫穿始終。他對葦塘裏的負責同志說:“你什麼也靠給我,我什麼也靠給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險”,這句話充分表現他“過於自信和自尊”。通過敵人封鎖線,非常危險,而老頭子“每天夜裏,在敵人緊緊封鎖的水面上,就像一個沒事人,他按照早出晚歸捕魚撒網那股悠閒的心情撐着船,編算着使自己高興也使別人高興的事情”,這樣的悠然自得也充分表現他“過於自信和自尊”。送兩個女孩進葦塘,老頭子以爲萬無一失,什麼事也沒有了,安心睡一覺吧。小女孩洗臉,老頭子讓她洗,鬼子的小火輪探照燈射來,他還是“不怕”,以爲“照不見我們”。鬼子掃射機槍,他還是“不怕”,以爲“他打不着我們”,不能不說他有點大意,這是過於自信了。大女孩子受了傷,流了血,這一次任務沒有完成,他覺得丟人現眼,沒臉見人,不好意思去見部隊,他是過於自尊了。老頭子發狠要爲大女孩討回血債,他向兩個女孩子打了包票,他玩鬼子於掌股之間,誘鬼子上鉤,舉起篙來狠狠地敲打鬼子腦袋,叫鬼子頭破血流,討回了血債,討回了自尊,這場英雄行爲表明他是始終非常自信、非常自尊的。“過於自信和自尊”這句話點出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這句話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過分、自尊過分的意思。全文情節,老英雄的全部功過,都是由這一點生髮出來的。

2、人物描寫藝術探究:這篇小說怎樣渲染老英雄的傳奇色彩?

作者用強烈的反差來渲染老英雄的傳奇色彩。一方面寫條件,敵人的監視封鎖非常嚴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體非常乾瘦,而且不帶一枝槍。另一方面,寫老英雄的精神與業績。精神,是那麼悠閒自得,異常自信;業績,是使敵人的封鎖全然落空,保證了葦塘裏的隊伍得到充足的給養。兩個方面巨大的反差,使老英雄顯得非常了不起,富有傳奇色彩。

課文着重寫一場“英雄的行爲”,更有點傳奇色彩。作者主要用兩個方法加以渲染。

先是用女孩的懷疑來反襯。這裏有一段對話描寫,老頭子說“等明天我叫他們十個人流血”,後來又說“等到天明,你們看吧”,他是胸有成竹的,女孩卻一再表示懷疑,先是沒有答話,以爲老頭子不過發發狠,說說罷了,再用小女孩的話表懷疑:“你這麼大年紀了,還能打仗?”寫懷疑有襯托作用,顯出了老頭子英雄行爲之奇。

再是在敘述過程中只寫其然,不寫其所以然,讓讀者回味其所以然,使傳奇色彩顯得更爲濃郁。老英雄是設好圈套讓鬼子往裏鑽。他事先繫好了鉤子,又想出用蓮蓬引誘鬼子,又掌握了鬼子的活動規律。作者不寫這些,只從鬼子洗澡寫起,寫老頭子船上放着一大捆蓮蓬,只顧剝着蓮蓬吃,也不寫他的用意,寫小船衝着鬼子這裏來,又轉了一個圓圈回去,也不寫老頭子的船爲什麼這樣劃來劃去,其實是誘使鬼子進入圈套,這層意思要回味起來才能明白。進了有木樁的水域,先不說樁子上有無數鉤子,只寫小船繞着鬼子轉,鬼子們像是玩着捉迷藏,下面才寫鬼子這麼亂轉,一個個都被鉤子咬住了。待到明白過來,越回味越感覺這場英雄行爲富有傳奇色彩。一個乾瘦的老頭,手無寸鐵,孤身一人,可以玩十幾個鬼子於掌股之間,置他們於死地,真可以說是一位傳奇式的英雄。

3、敵人嚴密監視着葦塘,然而,“每到傍晚,葦塘裏的歌聲還是那麼響”,這響亮的歌聲喚起你怎樣的聯想和想像?你還能想到其他文藝作品中的戰鬥歌聲嗎?

提示:可由歌聲想像戰士的情緒,想像戰士和部隊的方方面面。具體地說,有老英雄不斷送來柴米油鹽,保障有力,給養充足,戰士們身強力壯,信心充足。傍晚休息的時候,戰士們放聲歌唱起來。歌聲是對敵人的沉重打擊。

聯想其他文藝作品中的戰鬥歌聲,可以回憶課內外讀過的文藝作品,答案不求一致。

  六、摘抄、仿寫

把文中景物描寫的句子抄出來,仔細品味,細心揣摩,再仿寫幾句家鄉的景物。

初二語文教案3

○教學目標

①通過快速比較閱讀,整體感知故事情節,初步感受想象力的作用。

②通過默讀、圈劃、朗讀,探究神話故事的魅力,並運用創造性想象改編神話。

③通過拓展延伸,激發學生探求未知領域的X——追尋人類的起源。

○教學重點

①大膽而新奇的想象。

②對人類誕生的喜悅感。

○課前準備

學生:讀課文,瞭解故事情節

教師:相關資料與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很高興和大家一起走進豐富多彩的語文天地。在這天地裏有一塊古代文學的瑰寶,它是人類童年時期的一個產物——神話。大家喜歡看神話嗎?……那我們現在去瀏覽一下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幾個動畫片斷[投影——中國古代神話]。你們能說出這些神話故事的名稱嗎?[投影——片1:盤古開天片2:夸父追日片3:鑽木取火片4:女媧造人]……說起女媧,同學們,可能並不陌生。能列舉其他你們所看到過的有關女媧的神話名稱嗎?……。今天我們先重點觀賞《女媧造人》[片5:課題《女媧造人》]

二、快速比較閱讀,整體感知故事情節,初步感受想象力的作用

1、教師導: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畫面裏面有什麼……一本古書——《太平御覽》。翻開看看,卷七十八有《風俗通》的記載,一起讀讀看,大致意思是什麼?……有沒有譯文?有!我們一起朗讀譯文。再看下面有什麼?“我根據《風俗通》裏的有關資料改編了一個《女媧造人》的故事,請你們到《神話故事新編》裏去看看。切盼你們的迴應:你們更喜歡哪一篇,爲什麼?——作者袁珂”

2、學生快速閱讀,儘快給作者回應

3、教師小結:我們大多數同學都喜歡袁珂的神話作品,因爲它有豐富的內容、生動的故事情節。袁珂聽了一定會非常高興。我們看他有什麼反應。(單擊)“如果喜歡,請把它推薦給你的朋友——作者袁珂”就讓我們把生動的故事先複述給在座的老師們聽聽,好不好?

三、複述豐富而生動的故事情節

1、看圖回憶課文中的主要情節,做好複述的準備(可以輕輕地說出來)。

2、請一位學生複述課文

3、學生評議。

4、教師補充:自我對照,課外改進後說給你們的朋友或父母聽聽。

四、進一步探究課文的魅力

1、教師引導學生探究體驗

這篇課文好像爲我們打開了一扇藝術之門,藉助豐富的想象力,散發出文學藝術的魅力,裏面不僅有生動的故事情節,還有鮮明的人物形象、美好的情感。現在讓我們再圍繞“鮮明的人物形象、美好的情感”,進一步探究課文,以獲得更多的收穫,並運用一些學習技能。

(1)鮮明的人物形象。(方法指導:先用括號標出描寫女媧的重要詞句,然後分析女媧是怎樣一個形象。)

(2)美好的情感。(方法指導:先用波浪線劃出體現喜悅感的重要詞句,然後說說你對這一喜悅感的.體會。)

(默讀+圈劃寫—輕聲朗讀與練說)

2、學生閱讀、思考、圈劃、歸納,做書間筆記

3、小組交流與爭論(機動)

4、全班交流與討論(包括精彩語句的朗讀、體味)

5、教師小結:

藉助想象的翅膀全文洋溢着一種喜悅感。它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人類自身對獲得生命的歡呼;二是女媧創造人類成功的高興、安慰與滿足。藉助想象的翅膀女媧這個核心人物變得非常鮮明:她是神和人的結合體。她有想象中的神才具備的非凡的創造力,也有人類的許多美好品質,如質樸、活潑、勤勞、充滿活力和智慧。從中,我們也明白神話的情節是想象的,但又是合乎現實生活的情理的。這種大膽而奇特的想象、合情又合理的想象[投影]就是神話故事中的亮點。

你能抓住這個亮點,借想象的翅膀發揮一下你的創造力嗎?

五、想象力訓練

現在請你對女媧造人的動機、經過做另一種推測,說說你編的《女媧造人》。(與袁珂比一比)

1、四人小組討論,1號主持,選出想象奇特、合理的在全班交流。

2、全班交流

3、學生互相簡評

六、拓展延伸(機動)

1、教師導入

總評想象力訓練……豐富的想象力是聰明人的重要標誌。同學們很聰明。當然,我們的想象力是建立在見多識廣的基礎上的。我們要不斷地提高想象力,就還要不斷擴展自己的視野。讓我們放眼看古今中外——世界各民族都有一些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古代神話,表現遠古時代人們對未知領域的探求,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等等。你能說說其他關於神創造人類的神話嗎?……遠古時代人們憑神的力量來解決問題,是無法對人類的起源問題做出科學的解釋的,你能說說關於人類起源問題的一些比較科學的說法嗎?

2、學生說說其他關於神創造人類的神話或關於人類起源問題的一些比較科學的說法。(機動處理:看上帝造人的宗教神話《伊甸園裏》。)

七、佈置課外作業

其他關於神創造人類的神話都屬於人類文化寶庫的一部分,閱讀這類文章我們往往可以得到新的感悟。課外我們不妨再蒐集一些,作一些比較,以《人類起源神話的魅力》爲題寫一篇小論文。也不妨利用現有的資料和各種人類起源的假說,較科學地去追尋一下人類的起源。

課外閱讀“綜合性學習”中關於人類起源問題的資料,自選專題,蒐集資料與撰文。

§資料蒐集選項(參考)

(1)其他關於神創造人類的神話(+自己的新作)

(2)進化論與“神創論”的爭論

(3)人類起源的多種說法,如海猿說,外星人說

(4)從猿到人的進化簡史

(5)其他

專題選項(參考)

(1)人類起源概說

(2)“神創論”可休矣

(3)人類起源神話的魅力

(4)我談“外星人說”

(5)“北京人”頭蓋骨失蹤之謎

(6)現代人與未來人畫像

(7)其他

初二語文教案4

一、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詞彙;瞭解作者及寫作背景;背誦並默寫課文。

2、通過品讀課文,理解作者複雜微妙的感情;學習古人借景抒情的方法。

3、感受作者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懷,學習他面對逆境中的達觀處世的心態。

二、教學重點

1、體會作者思想感情

2、學習古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創作方法

三、教學難點

1、理解“閒人”的含義。

四、教學設想

用研讀法精講課文,講一個課時。

五、學生預習

初讀課文,掃清文字障礙。蒐集作者及寫作背景資料。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有和好朋友一起看日出的經歷嗎?(生答)那又有和好朋友夜深人靜時分一起出遊的經歷嗎?有沒有哪個同學願意跟大家一起分享那時的快樂?(生回憶)今天,不管是有過這種快樂回憶的同學,還是沒有的,我們一起在學習蘇軾的《記承天寺夜遊》,一起走進蘇軾那時夜遊的時候,一起分享他筆下的美好景物,一起感受他那時不一樣的心情。

(轉寫板書:課題作者)

(二)解題

“記”即遊記。“承天寺”在今湖北黃岡南,點明地點。“夜”,點明時間。蘇軾在夜晚小遊承天寺,用詩一樣的筆觸創造了一個冷清皎潔的意境,表達了自己複雜微妙的心情。

(三)作者生平及創作背景

學生根據查閱到的資料簡述、交流蘇軾的生平及創作背景。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宋代眉山(今四川眉山縣人)。與父蘇洵、弟蘇轍,號稱“三蘇”。20歲舉進士,多次被朝廷命官,又因新舊兩黨鬥爭,御使李定等人摘出蘇軾有關新法的詩句,說他反對王安石創行的新法,橫加“訕謗朝政”的罪名,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烏臺詩案”(烏臺是御史府的別稱)。出獄後,他被貶爲黃州團練副史。元祐中,舊派執政,蘇軾被召回京城作翰林學士、禮部貢舉等官,不久因與舊派政見有分歧,再次外調杭州。經聖元年(1094),新派再起,蘇軾又一再被貶,最後貶爲瓊州(今海南省天涯海角)別駕。蘇軾人生多遭貶謫,一生坎坷。1101,遇赦北歸,七月卒於常州,諡“文忠”。他擅長詩詞,散文,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爲“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東坡全集》傳世。

背景:元豐二年(1079),蘇軾因對新法持有不同意見,被網羅罪名,投入監獄。四個多月後,貶爲黃州團練副使(地方軍事助理官)。官銜上還加了“本州安置”字樣,不得簽署公事,不得擅離安置所,實際

初二語文教案5

教學目標:

1、識記字詞,感知人物形象。

2、展開想象,體驗人物心理。

3、體味景物描寫的作用,提高描寫的能力。

4、認識到英雄的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重點:目標1、2

教學難點:目標3

教學方法:探究,體驗

教學媒體:投影儀

教學時數:二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鐵道游擊隊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它發生在齊魯大地上,充滿了傳奇色彩。其實,在抗日戰爭時期,類似的傳奇故事數也數不清。比如,在冀中平原,在美麗的白洋澱上,就有這麼一個老頭子,年齡將近六十歲了,可他仍像年輕人一樣,毅然投入到抗日戰爭的洪流中去。並且以他的勇敢和智慧,狠很地教訓了敵人。今天,我們來學習著名作家孫犁的一篇小說——《蘆花蕩》。

結合註釋簡介作家作品。

二、整體感知:

(一)明確學習目標

(二)檢查預習生字詞情況。

(三)默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投影顯示)

1、本文體裁?這種體裁的三要素是什麼?

2、本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試用幾句話進行概括。

3、本文的主人公是誰?作者是用什麼方法刻畫人物的?試各舉一例。

4、故事主要表現老頭子的什麼性格?哪些內容表現出來的?

5、你認爲本文的主題是什麼?

四人小組討論,完成上述題目。

提問,教師總結明確:

1、小說。三要素:生動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節,人物活動的具體環境。

2、抗日戰爭時期,我軍隊伍駐紮在葦塘裏,裏外交通全靠一個將近六十歲的老頭子,他非常自信。一次,他護送兩個女孩進葦塘,被鬼子發現,其中一個女孩受了傷,他發誓要爲女孩報仇。他引誘鬼子進入他的埋伏圈,用鋒利的鉤子把鬼子鉤住,用竹篙痛打鬼子。(大意正確即可)

3、主人公:老頭子。刻畫手法:外貌,語言,行動,心理,神態。舉例見課文。

4、(1)老頭子的英雄性格首先表現在他愛國抗日的熱情,老當益壯的氣概上,年齡將近六十歲了,可是他像青壯年一樣,充滿了活力,無所畏懼,爲葦塘裏的部隊輸送糧食等。(2)還表現在他具有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上,他對同胞姐妹充滿了摯愛,對日本鬼子滿懷仇恨,大菱受了傷,他說:“等明天我叫他們十個人流血。”並且付諸實際行動。(3)還表現在他的過於自信自尊上,他對葦塘裏的負責同志說:“你什麼也靠給我,我什麼也靠給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險。”他送兩個女孩子進葦塘,在過封鎖線時,認爲萬無一失,女孩子受了傷,他覺得丟人現眼,沒臉見人。這些都體現了他的過於自信和自尊。(插入解決“這一性格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答:這是老英雄性格的核心。這句話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過分,自尊過分的意思。全文情節,老英雄的全部功過,都是由這一點生髮出來的。)(4)還表現在智勇雙全的英雄行爲。他爲了給大菱報仇,預先在水中設好埋伏。然後在船頭放一大捆新鮮的蓮蓬,引誘鬼子上當,把他們引入埋伏圈,然後痛打鬼子。

5、主題:中國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國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三、總結:

這篇小說主要寫了一個老英雄——老頭子。他有鮮明、倔強的個性,智勇雙全,決不認輸,決不退縮。他的身上展示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性格,他的行爲證明了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作者用了強烈的反差來渲染老英雄的傳奇色彩。一方面寫條件:敵人封鎖嚴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體乾瘦,不帶槍;另一方面,寫老英雄的精神與業績。精神自信,業績突出。兩個方面巨大的反差,是老英雄顯得非常了不起,富有傳奇色彩。這種寫法在同學們的作文中也可應用。

四、佈置作業:

1、識記字詞。

2、思考課後練習三。

五、課後記:

第二課時

教學步驟:

一、檢查字詞

二、品味賞析:(完成課後練習三)

景物描寫:

《蘆花蕩》寫的是殘酷的戰爭環境裏的人和事,但是我們讀後並沒有感到非常的悽慘,沒有讓人感到壓抑,而是感到寫得非常優美,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其中一個原因,是得宜於作者對白洋澱美麗風光的描繪。請同學們找出文章中關於環境描寫的句子,揣摩這些景物描寫的句子的作用。

1、畫出文中景物描寫的句子。四人一組討論,明確答案。(答案見教參)

2、體味這些景物描寫的句子。教師示例:講解第一處景物描寫的句子——文中第一自然段。

體味:“敵人”“炮樓”,點明瞭環境氣氛。“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裏,而且要滴落下來的樣子”寫出了澱水的晶瑩清澈和白洋澱自然環境的優美。可是,在這美麗的周圍,敵人的炮樓林立,封鎖和監視着這片革命根據地。白天,這裏一片死寂,連水鳥也“緊緊藏到窩裏躲避炮火去了”,只有到了深夜,才能聽到它們“飛動和唱歌的聲音”。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的愛和憎。“葦子還是那麼狠狠地往上鑽”,把白洋澱人民在殘酷的戰爭環境裏頑強的生存姿態烘托了出來。

3、學生根據老師的講解,四人一組,討論分析,分析合理即可。

4、景物描寫的作用:渲染氣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強抒情韻味的作用。

5、動筆仿寫幾句,寫寫你家鄉的景物。

三、重點研讀文章的1——54段,問題如下:

1、“到這樣的深夜,葦塘裏纔有水鳥飛動和唱歌的聲音,白天它們是緊緊藏到窩裏躲避炮火裏去了。”從這句話裏,你能感受到當時蘆花蕩處於一種什麼環境中?

2、“葦子還是那麼狠狠的往上鑽,目標好像就是天上。”請你結合上下文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並說說“狠狠”一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3、請你說說炮樓裏的敵人監視着蘆花蕩,有什麼罪惡用意?

4、請你指出第四段中從“老頭子……特別明亮”一段文字屬於什麼描寫?有什麼作用?

5、透過“每到夜晚,葦塘裏的歌聲還是那麼響亮,不像是餓肚子的人們唱的;稻米和肥魚的香味,還是從葦塘裏飄出來。敵人發了愁。”這句話,你看到了怎樣的事實?反映了什麼問題?

6、課文中有一段話精彩地描寫了老頭子因沒有圓滿的完成任務而懊喪、內疚、自責的心理,請找出這段話並細細體味,然後把第二天二菱目睹老頭子的英雄行爲時的心理活動補寫出來。

7、“老頭子”執行任務從不帶槍,爲大女孩復仇仍不帶槍,你認爲他這是不是魯莽?請結合文段內容說明你的理由。

8、敵人嚴密監視着葦塘,然而,“每到傍晚,葦塘裏的歌聲還是那麼響”,這響亮的歌聲喚起你怎樣的聯想和想象?你還能想起其他文藝作品中的戰鬥歌聲嗎?

學生四人一小組討論後回答,教師明確答案:

1、說明當時蘆花蕩一帶處於日寇佔領、嚴密的封鎖中。

2、這句話的意思是,面對兇暴的敵人,白洋澱的人民威武不屈,努力長高的葦子正好爲澱裏的抗日軍民提供掩護,葦子儼然成了抗日利器。“狠狠”一詞形象的表達了抗日軍民對日寇的仇恨。

3、敵人企圖用這種卑劣手段困死蕩中的軍民。

4、肖像描寫。刻畫了一個精明強幹、敏銳、機智、特別有精神的、英勇果敢的老交通員的形象。

5、寫敵人爲封鎖毒計的失敗而哀愁,反映了我抗日軍民的頑強和智慧。

6、心理描寫的語句:課文47段中從“一聲一聲像連珠箭……這老臉呀!”

補寫的心理活動合理即可。

7、不是魯莽。因他心中有着對人民的愛和對敵人的恨,靠着高超的水上技藝,擁有獨特的對敵鬥爭的利器——船槳和魚鉤使他在對敵鬥爭中游刃有餘,是處於高度的自信。

8、可由歌聲想象戰士的情緒,想象戰士和部隊的方方面面。具體的說,有老英雄不斷送來柴米油鹽,保障有力,給養充足,戰士們身強力壯,信心充足。傍晚休息的時候,戰士們放聲歌唱起來。歌聲是對敵人的沉重打擊。

聯想其他文藝作品中的戰鬥歌聲,答案不求一致。

四、小結:

本文如詩如畫的景物描寫起到了渲染氣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強抒情韻味的作用。藝術上融情入景,寄寓了作者深沉的情懷。希望大家能認真揣摩本文的景物描寫,以便在今後自己的作文中充分的運用這一描寫手法。

五、作業:

1、課外閱讀《蘆花蕩》的姊妹篇《荷花澱》,比較兩篇文章有何異同。

2、預習第三課,熟讀課文,掌握字詞。

六、課後記:

板書設計:

(一)老英雄的性格特徵:1、愛國抗日

2、愛憎分明

3、自信自尊

4、智勇雙全

(二)景物描寫的作用:1、渲染故事氣氛

2、烘托人物精神

3、加強抒情韻味

初二語文教案6

學習目標

1、有感情的誦讀古文,體會用獨特悼念方式表達深厚的兄弟情誼

2、掌握常見的文言實詞與虛詞,品味簡潔傳神的語言

3、重點:掌握常見的文言實詞與虛詞。

4、難點:體會用獨特悼念方式表達深厚的兄弟情誼,感受悽美的愛的感情薰陶。

課前學習查工具書解決課文中的生字詞,能正確拼讀,並瞭解詞的大意。

課堂學習

第一塊:整體感知課文

教學步驟

1.導入,組織學生默讀課文

了(liǎo)不悲篤(dǔ)

輿(yú)奔(bēn)喪

慟(tòng)亦卒(zú)

不調(tiáo)

2.組織學生多種方式朗讀按要求讀課文

第二塊:深入分析兄弟之情

教學步驟

1.讓學生看註釋翻譯課文看註釋疏通文意

實詞:

篤:(病)重;索:要;輿:轎子;

徑:直往;素:向來,一向;卒:死

虛詞:

而:表承接,不譯;了:完全;

既:已經;俱:全,都。因:於是

譯文:

王子猷、王子敬都病得很重,子敬先死了。王子猷問手下人:“爲什麼總聽不到(子敬的)消息?(這)一定是他已經死了。”說話時完全不悲傷。就要轎子來去奔喪事,一路上都沒哭。

子敬一向喜歡彈琴,(子猷)一直走進去坐在靈牀上,拿過子敬的琴來彈,幾根弦的聲音已經不協調了,(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說:“子敬啊,子敬啊,你人和琴都死了。”於是痛哭了很久,幾乎要昏過去。過了一個月,(子猷)也死了。

2.探究

(1)、子猷以自己獨特的不同尋常的方式悼念了弟弟子敬,獨特在哪?

(2)、你如何理解子猷的獨特的悼念方式?

3.組織交流

小組推薦交流,小組互評

4.拓展延伸:手足情是一個不老的話題,生活中你有沒有真切的體會?

第三塊:佈置作業

將本文擴寫成500字左右的文章,對子猷悼念弟弟前後的神態、心理、動作進行合理想象。

初二語文教案7

學習目標:

1、積累文中重要的詞語;瞭解科學小品的文體特徵

2、運用概括提要方式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瞭解北極旅鼠的三大奧祕。

3、理解本文的寫法,體味其知識性、趣味性,學會形象地介紹科學知識;

4、探究自然無盡的奧祕,接受自然無窮的啓示。

學習重點:本文的寫法,體味其知識性、趣味性,學會形象地介紹科學知識;

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前置學習:

1、瞭解作者:[作者簡介]

位夢華,1940年生於山東平度,地質學家。1991年他獨闖北極,深入到阿拉斯加北極愛斯基摩人聚居區進行了一個半月的綜合性科學考察,成爲直接與愛斯基摩人接觸並廣交朋友的第一個中國人。1992年回國後撰寫了大量文章介紹北極的各種情況。他的主要著作有《神奇的北級》、《南極之夢》等。

2、文體介紹:科學小品文,它用小品文的筆調,即藉助某些文學寫作手法,將科學內容生動、形象地表示出來。

3、朗讀課文完成下列問題

4、給加點字注音:

媲美()膨脹()挑釁()迷惘()澎湃()滑稽()

歧途()齧齒()苔蘚()遷徙()繁衍()篤信()

5、根據詞語的意思寫出相應的詞語或成語

(1)前面的人上去,後面的人就跟上去,形容踊躍前進,連續不斷。()

(2)藉端生事,企圖引起衝突或戰爭。()

(3)比美;美好的程度差不多。()

(4)由於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麼辦。()

(5)從道路上聽到,在道路上傳說。泛指傳聞的,沒有根據的話。()

(6)比喻眼光短,見識淺。()

(7)在緊急中想出好的應付辦法。()

展示交流教師點撥:

6、通讀課文歸納旅鼠的幾大奧祕。

7、本文的表達方式有哪些?

8、記下有疑問的地方,以便和老師同學交流。

第二課時

合作探究:

1、將課文分成三部分,並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1)———()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2、作者對旅鼠之謎有幾種猜測,請大家速讀課文18—27段,看看作者作了幾種猜測?

3、這幾種猜測都被丹尼斯先生否定了,那作者還有什麼疑問呢?

初二語文教案8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解並掌握新聞的基本要素

2、識記課文重點字詞

(二)能力目標:

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評價新聞

(三)教育目標:

瞭解感悟人民解放軍在戰略決戰階段的偉大氣勢,分析評價戰爭的正義性與非正義性

二、重點難點:

從文體上抓住新聞的特點,從題材上抓住戰爭的主題,從遣詞造句上體會準確精練的語言。

三、教學媒體:

投影儀、錄音機

四、教學過程:

(一)導語:

同學們,在現實生活中你們都是通過哪些方式來了解世界的風雲變幻、國家的政治策略以及羣衆的街頭巷議呢?

新聞縮短了你、我、他之間的距離。讓我們尋常百姓足不出戶,便可瞭解國內外時事,獲取各種生活的信息。好的新聞是可以穿越時空,供人們品讀與回味的。今天,並讓我們來共同研讀一篇來自於解放戰爭時期的新聞佳作,讓我們重溫那段蕩氣迴腸、青春激揚的硝煙歲月。

(二)揭題解題

(三)學生自讀課文(包括讀“預習提示”,以瞭解背景知識)。讀書時,畫出生字詞(或自己查字典解決)。

識記重點字詞:

鄂(湖北)豫(湖南)綏靖阻遏銳不可當氣勢磅礴迴腸蕩氣聿闈鄉

【說明】熟悉歷史背景,學習字詞,大致瞭解全文內容。

(四)朗讀課文,或聽朗讀錄音。對照書上的示意圖,進一步瞭解三路大軍渡江戰役的經過。提出要求:對照示意圖,能夠複述渡江戰役的大致過程。

(五)兩位學生一組,彼此照着示意圖複述渡江戰役的經過。教師巡視,注意發現複述較好的同學,準備請他(她)上黑板前面複述。

(六)教師出示一張較大些的渡江戰役示意圖(或對照教材也可),請剛纔發現的複述較好的一位同學指圖複述,其他同學靜聽。然後,指出其複述的不確之處。

【說明】利用複述這一方法,引導學生理清三路大軍渡江的情況,從而認清本則新聞主體的內容。學生指圖複述時,教師可隨之板書如下,增強學生認識本文內容的條理性。

中路軍

西路軍

東路軍

(七)藉助問題,傳授新聞結構的知識。

1、文中哪兩句話概括了同學們剛纔複述的內容?(第1句、第2句)

2、有沒有哪一句能夠概括全文主要內容?(標題: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3、教師講知識:

(1)這則新聞的前兩句是“導語”(板書),它一般是對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述。導語在新聞的開頭,一般不長,往往是一兩句話,有時也用一段話。

(2)新聞報道的主要內容,稱爲“主體”,剛纔同學們複述內容就是這則新聞的“主體”。評述三路大軍渡江戰鬥的經過,指出我軍勝利渡江的重大意義。

(3)新聞還要有“標題”。“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就是本文標題。標題以凝鍊的語言,概述全篇的要旨,醒目有力。

標題、導語、主體是一則新聞不可缺少的三個部分(如有條件,教師可適當增加些知識給學生,如副標題、結語等)。一則新聞,往往由這三部分構成。

【說明】教師隨着講解,板書:標題、導語、主體。這是傳授知識的環節。作爲學生新接觸的一種體裁,講些必要的知識是有用的,不能忽視。在學生對本文內容和構成有了初步感知的基礎上傳授有關知識,顯得自然,學生接受起來也不太困難。

(八)通過比較,傳授新聞特點的知識。

1、這則新聞起始,括號裏的內容表明這則新聞報道的單位、時間。這些內容去掉與保留有沒有不同?

(括號及其中的內容屬於新聞的“電頭”學生答題後教師再講,這些內容表明所報道的材料的真實性,報道的及時。“預習提示”介紹“22日夜,毛澤東同志又撰寫了這一則全面報道前線最新戰況的新聞稿”,證明了報道的及時。)

2、從這裏我們能看出“新聞”具有怎樣的一個特點?(材料真實,報道及時)

3、主體部分中,有兩處寫到“至發電時止”。這樣寫說明了什麼?(報道準確)

教師板書:真實、及時、準確

這是新聞的三個特點。此外,簡明也是新聞的一個重要特點(板書“簡明”)。渡江戰役頭緒多,戰線廣,但這則新聞卻寫得簡明扼要,並及時報道,使廣大人民羣衆儘快瞭解到戰役的進展。關於簡明扼要問題,課後有短文專門講解,課下閱讀。

(九)體會本文語言表達的一些特點。

1.題目是“百萬大軍橫渡長江”。這“百萬”是實數,還是虛數?

(是實數。中路軍30萬人;西路軍35萬人;東路軍35萬人)

人數的確切,更體現了報道的真實、準確、嚴密。

2.“西起九江(不含),東至江陰,均是人民解放軍的渡江區域。”其中,“不含”有什麼作用?去掉它,行不行?

(“不含”在這個表明地點的句子裏,準確反映了當時的情況,因爲九江尚未解放)

3、本文是一則新聞,客觀、真實地報道渡江戰役的經過,但是,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的感情。請你找出一兩處帶有較強感情色彩的語句,讀一讀。

(十)佈置作業:

課後練習二、三。口頭完成;

課後練習六。書面完成。

初二語文教案9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把握本文有關恐龍滅絕的觀點

本文說明其觀點的行文順序及語言特點

  (二)能力目標:

善於運用圈點勾畫的方法在文中提取主要信息

  (三)情感目標:

1、科學需要合乎邏輯的分析、探索

2、廣泛閱讀科普文章,開闊視野,增長知識

  二、教學重點、難點

1、瞭解文章所說明的事理,領會文章的說明順序

2、品味本文語言嚴密準確的特點

  三、課時安排:

1課時

  四、教學程序: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來共同探討美國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學幻想小說家、被公認爲當今美國科幻小說家的泰斗的阿西莫夫所撰寫的一篇說明性文章《被壓扁的沙子》

文章的題目通常對文章有一定的概括或提示作用,看到本文的題目《被壓扁的沙子》,你猜想本文會寫些什麼呢?大概會介紹類似沙子爲什麼被壓扁,或者被壓扁的沙子是什麼樣的之類的問題吧.

本文到底介紹什麼科學知識,我們肯定能在文章裏找到答案就請大家和我一起進入阿西莫夫書寫的科學世界吧!

  (二)整體感知

學生自讀課文,思考問題:

1.對於6500萬年前恐龍的滅絕,科學界存在着哪兩種對立的說法?各自的依據是什麼?

2.作者在本文中的傾向是什麼的?

討論明確:

1.科學界對於恐龍在6500萬年遭遇滅頂之災,存在着的兩種對立的理論是:“撞擊說”和“火山說”。

“撞擊說”的依據:在一個6500萬年前形成的沉積物薄層中,發現了稀有金屬銥,它的含量異常豐富。一些人認爲,這可能是由於一個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對地球撞擊的結果。這種撞擊也許深入到了地殼內部,引起火山噴發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許多塵埃進入了平流層中,結果造成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陽光無法抵達地球表面。這也許是導致包括所有恐龍在內的許多地球生物滅絕的原因。

“火山說”的依據:如果地球突然經歷了一個火山爆發期,許多火山大致同時噴發,那麼也能造成一個足以使生物大量滅絕的巨大災難。

2.作者意在說明造成恐龍滅絕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動,而應該是撞擊。

  (三)探究學習

學生再讀課文,思考問題:

1.在造成恐龍滅絕的原因中,作者爲什麼肯定“撞擊說”而否定“火山說”?

討論明確:

在作者看來,有論據驗證的理論才能成立。

作者對前蘇聯科學家的實驗研究成果進行了介紹:

①一立方英寸被壓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這種被壓扁的沙子因此被稱爲斯石英。

②斯石英的原子之間結合的極爲緻密,在通常條件下,斯石英可以保持數百萬年。

③在一些地方已經發現了斯石英,而且有證據顯示這些地區曾經受到過巨大隕石的撞擊。

④在進行過原子彈爆炸實驗的場地也發現了斯石英,它是由膨脹火球的巨大壓力形成的。

由以上兩例,作者認爲斯石英也應該出現在壓力極高的地殼深處。

⑤火山活動地區至今沒有發現過斯石英。作者認爲,地殼深處的斯石英可以通過火山噴發被攜帶到地表。然而,噴發溫度極高,岩石會被熔化,所以任何由火山攜帶而來的斯石英都被轉化爲普通的二氧化硅。

由此作者斷定:斯石英出現的地方肯定發過撞擊。

⑥加上科學家又有新的發現:在岩層年齡爲6500萬年的新墨西哥州拉頓地區的岩層中,檢驗到了斯石英存在的一種原子排列。

就這樣,作者最後確認,造成恐龍滅絕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動,而應該是撞擊。

2.你能把文章的思路理清楚嗎?

(展示PPT)

討論明確:

文章以科學發現和科學實驗的成果爲依據,層次清楚地說明了恐龍滅絕的原因是一個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對地球撞擊的結果。

先提出問題,然後作出假設,經過推理論證之後,作出結論。這種說明順序稱爲邏輯順序。

  (四)情景再現

通過對文章的理解,組織同學們對恐龍滅絕的場景進行故事複述。

(同學們分組討論,然後進行表演)

  (五)課堂拓展

(1)作者爲什麼要探明恐龍滅絕的原因?

(2)題目是《被壓扁的沙子》,內容卻是恐龍滅絕的原因,是否偏離主題?

  (六)課堂小結

通過《被壓扁的沙子》這篇文章的學習,我們親密接觸了阿西莫夫介紹科學知識的說明文,他用縝密的邏輯順序、準確嚴密的語言,使我們明白了恐龍滅絕的原因。相信同學們在今後的學習中再次遇到類似文章時,能夠學以致用。

  (七)佈置作業:

完成課後練習2

初二語文教案10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識記文言常用詞:說、玩、登、秉、所以、以、注、疏、寧、濟、間。

2.學習正確、清楚地朗讀淺易文言文,以誦讀促進理解。

3.體會濃濃關愛之情與殷殷勸誡之意,體會長輩不辭勞累、嘔心瀝血教誨子女的深義。

【重點難點】

1.重點:識記文言常用詞,體會濃濃關愛之情與殷殷勸誡之意。

2.難點:長輩不辭勞累、嘔心瀝血教誨子女的深義。

【課文提示】

1.家訓、家書是中國傳統教育與傳統文化思想寶庫的重要組成部分,歷來爲廣大人民所誦讀、手錄、刻寫和傳承。《勉學》節選自家教典範《顏氏家訓》。

2.勉學:努力學習;勉:盡力、努力。《勉學》着重說明學習目的、態度、方法。

【正音正字】

古之學者爲己( wèi ) 但能說之也 ( yuè ) 春玩其華 ( huā )

然人有坎壈 ( lǎn ) 如秉燭夜行 ( bǐng ) 譬諸逝水 ( pì )

【詞語積累】

①但能說之也。 (同“悅”,取悅 ) ②春玩其華。 (同“花” )

③秋登其實。 (摘取,收穫 ) ④精神專利。 (專一,敏銳 )

⑤然人有坎壈。 (困頓,不得志 ) ⑥所以設教。 (用來……的 )

⑦光陰可惜。 (值得珍惜 ) ⑧古之學者爲己。 (讀書人 )

⑨幼而學者。 (學:學習;者:句間停頓 )

【初學課文】

1.熟讀課文,理解各段內容。

2.歸納三段的大意。

( ①闡述學習與修身的關係,指出學習的目的是“修身利行”。

②分析少年學習與老年學習的利弊,指出學習的時機是“固須早教”。

③說明學習內容不能繁複、面面俱到,指出學習的方法是“粗通注義”,最後自然引出中心論點“博覽機要,以濟功業”。 )

【課文簡析】

第一段,對古人今人的學習態度進行對比,用春華秋實作比喻,指出學習的目的是修身利行。

第二段,以自己七歲背誦《靈光殿賦》的親身經歷,分析少年學習與老年學習的利弊,指出學習要趁早,即使老了也不可放棄的道理。這樣既真實可信又有說服力。

第三段,“仲尼居”爲例,從反面闡明“但明練經文,粗通注義,常使言行有得”的道理。最後自然引出全文的中心論點“博覽機要,以濟功業”。“以濟功業”還與開頭學者“修身利行”照應,使文章渾然一體。

總之,本文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一個人的學問與品德是有密切關係的,應該認真努力學習,全面提高自身修養。

【課外作業】

1.完成“學習建議”。

2.按要求,逐句翻譯全文。

3.通過圖書館、因特網,瞭解作者的生平及其學說。

第二課時

【朗讀課文】

【串講課文】

原文: 古之學者爲己,以補不足也;今之學者爲人,但能說之也。

翻譯: 古代求學的人爲自己是彌補不足的地方;現在求學的人爲別人只是爲取悅他人。

原文:古之學者爲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學者爲己,修身以求進也。

翻譯:古代求學的人爲別人是實踐學問以便有利社會;現在求學的人爲自己是努力修身以便謀取官祿。

原文:夫學者猶種樹也,春玩其華,秋登其實;講論文章,春華也,修身利行,秋實也。

翻譯:學習好像種植樹木,春天賞玩它的花朵,秋天收穫它的果實;評論文章就是賞玩春天的花朵;努力修身是摘取秋天的果實。

原文: 人生小幼,精神專利,長成已後,思慮散逸,固須早教,勿失機也。

翻譯: 人處在幼小的時候,精神專一敏銳,長大成年以後,思維散漫,因此必須早日教育,不要喪失時機。

原文:吾七歲時,誦《靈光殿賦》,至於今日,十年一理,猶不遺忘;二十之外,所誦經書,一月廢置,便至荒蕪矣。

翻譯:我七歲的時候,背誦《靈光殿賦》,直到現在,十年複習一下,還沒有遺忘;二十歲以後,背誦的經書,擱置一個月,就荒廢了。

原文:然人有坎壈,失於盛年,猶當晚學,不可自棄。……

翻譯:而人總有困厄的時候,壯年時失去了求學機會,仍然應當趁晚學習,不能自暴自棄。……

原文:幼而學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學者,如秉燭夜行,猶賢乎瞑目而無見者也。

翻譯:從小學習的人,如同太陽初升的光芒,老了學習的人,如同拿着蠟燭走夜路,還比閉着眼睛什麼也看不見的人好。

原文: 夫聖人之書,所以設教,但明練經文,粗通注義,常使言行有得,亦足爲人;

翻譯: 聖人的書是用來教育人的,只要讀懂經文,粗通註文的意思,對自己的言行有幫助,也足夠爲人在社會上立身。

翻譯:何必“仲尼居”要用兩頁紙疏通意義,說它是起居的處所或者講課的地方,根據在哪裏呢?憑這些取勝,難道有什麼好處呢?

原文:光陰可惜,譬諸逝水。當博覽機要,以濟功業;必能兼美,吾無間焉。

翻譯:光陰值得珍惜,好像流水。應當廣泛瀏覽重要的東西,成就自己的功業;如果(博覽與精專)結合起來,我就沒有指責的了。

【朗讀課文】

【課外作業】

1.整理課堂筆記。

2.根據自己的情況,完成六個“思維訓練”題。

第三課時

【朗讀課文】

【思維訓練】

1.“夫學者猶種樹也,春玩其華,秋登其實;講論文章,春華也;修身利行,秋實也。”這句話有什麼特點?

( 用比喻手法生動闡述了深刻的道理。作者將學習比作種樹,又把春花比作講論文章、把秋實比作修身利行,說明學習是靠寒來暑往,潛移默化的,生動地指出學習目的是修身利行。 )

2.第2段,前半部分的關鍵句是哪句?爲什麼?

( 關鍵句是“固須早教,勿失機也”。

因爲後面是用自已的例子來對比說明,少時記憶力好,是讀書的最佳時機,年紀大了容易忘記。它是圍繞“固須早教”這個中心來論證的。 )

3.作者認爲“固須早教,勿失機也”,理由是什麼?(用文中詞語回答)

( “人生小幼,精神專利,長成已後,思慮散逸”。 )

4.作者講自己七歲背誦《靈光殿賦》的經歷,有什麼作用?

( 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證明學習要趁早,即使老了也不可放棄的道理,這樣既真實可信又有說服力。 )

5.“何必‘仲尼居’即須兩紙疏義,‘燕寢’‘講堂’,亦復何在?”這句話有什麼作用?

( 舉例論證,從反面闡明“但明練經文,粗通注義,常使言行有得”的道理。 )

6.“博覽機要,以濟功業”。從全文看,這句話有什麼作用?

( 這句話是全文的中心論點。“以濟功業”與開頭學者“修身利行”照應,使文章渾然一體。 )

7.本文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 一個人的學問與品德是有密切關係的,應該認真努力學習,全面提高自身修養。 )

8.中國歷史上有許多關於長輩嘔心瀝血教誨子女的故事。請你概括寫出一二。

( 劉邦少時失學,聞秦始皇焚書坑儒,心中竊喜,但當了皇帝后卻深感不學之苦,便以切身體驗來勉勵兒子學習,沒有半點僞飾。

諸葛亮《誡子書》的開篇,諄諄告誡他的子弟,要“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也就是要保持清心寡慾,以塑造高尚的道德情操。“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顯然,“淡泊”、“寧靜”是“明志”、“致遠”的必要條件,而“明志”、“致遠”則是“淡泊”、“寧靜”的最終目標。諸葛亮在“書”中強調:“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就是說,立志於學、靜心求學是手段和過程;養成學問、增長才幹才是目的。

傅雷洋洋萬言家書,旨在教育兒子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

【拓展學習】閱讀下面的語段,然後完成問題。

孔子云:“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魏武、袁遺,老而彌篤,此皆少學而至老不倦也。曾子七十乃學,名聞天下;荀卿五十,始來遊學,猶爲碩儒;公孫弘四十餘,方讀春秋,以此遂登丞相;朱雲亦四十,始學易、論語;皇甫謐二十,始受孝經、論語:皆終成大儒,此並早迷而晚寤也。世人婚冠未學,便稱遲暮,因循面牆,亦爲愚耳。

1.這段話要說明什麼觀點?

( 爲了說明“猶當晚學,不可自棄”。 )

2.這段話列舉了哪些例子?

( 正面例子:孔子的話;魏武、袁遺、曾子、荀卿、公孫弘、朱雲、皇甫謐等晚而不棄的事實。反面例子:“世人婚冠未學,便稱遲暮,因循面牆,亦爲愚耳。” )

3.這個語段是從《勉學》原文抽出來的,如果還原,應該放在第2段的哪裏?

( 應放在第2段省略號位置上。因爲這裏的幾個舉例,都是圍繞老了再學習的,正是“猶當晚學,不可自棄”的例證。因此要放在這裏。 )

【課外作業】

1.整理課堂筆記。

2.預習《濰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一書》,瞭解新課文的內容,思考“學習建議”。

初二語文教案11

教學目的

一、培養學生的感知能力、想象能力、欣賞能力和對其文化內涵的領悟能力。並培養創新能力。

二、 學習蓮花的高潔品格,培養"出於污泥而不染"的良好道德情操。

教學方法

啓發式教學,提問式,講授式等多種方式,結尾運用。

課型:教讀課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文。

1、出示掛圖,提問:同學們!一眼就看出了這是一幅蓮花圖!(學生書前彩圖對照)爲什麼?(根據回答情況適當引導。)蓮花是一種姿態優美品性高潔的花,因此深得人們喜愛。它很早就出現我國文人筆下。例如你們書中提到的《詠荷詩歌五首,就以不同的形式講述了蓮花,他們的作品中,蓮花或與天真少女結下不解之緣,或被用作清高脫俗品格的象徵,或被贊爲百美並陳、無私奉獻的化身。可以這樣說,對蓮的喜愛,已成爲我國人民的一種文化心態。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宋朝哲學家周敦頤的名篇《愛蓮說》,看他是怎樣讚美並表達自己的喜愛之情的。(板書課題)

2、作家作品簡介:提問:(意識學生把書翻到P202)請你們結合書中註釋,說說有關作者的內容?

學生從書中明確後補充:本文選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頤(1017—1073)道州人,字茂叔,諡號“元”,宋代哲學家。因他世居道縣濂溪,後居廬山蓮花峯前建流溪書堂講學,峯下有溪,也命名爲濂溪,世稱“濂溪先生”。補充:他是宋代理學的創始人。著有《周元公集》。《愛蓮說》是他在商康郡(今江西星子縣)任職時寫的。此間,他曾親率屬下在郡府署一側挖地種蓮,名曰“愛蓮池”,池中呢,建賞蓮亭。作者也是在此賞蓮的時候,觸景生情,寫下了本文。從中這裏我們可以看出他對蓮花的喜愛之情。

提問:好!那麼就請你們來告訴我,課題中“說”是什麼意思?

解釋:"說"是古文的一種文體。以記事,也可以議論,都是爲了說明一

初二語文教案12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瞭解神話的文學常識。

2、理解文中聯想和想象的運用,並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3、學習文章對原有故事的人性化演繹與擴充,培養改寫神話故事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比較《風俗通》和本文中“女媧造人”的文字內容。

2、小組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師適時點撥。

3、通過閱讀富有想象力的文字,激發學生的靈感,發揮想象力改寫《女媧造人》。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感受女媧偉大的母親形象以及文中對於人類誕生所表現的喜悅之情。

2、激發學生探求未知領域的強烈。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體會文中大膽而新奇的想象。

2、學習文章對原有故事的人性化演繹與擴充,培養改寫神話故事的能力。

教學難點:

1、初步掌握閱讀古書的科學態度和思考方法。

2、思考神話的現實意義並形成個性看法。

三、教學策略

本課主要採用朗讀法、比較閱讀法、讀寫結合法等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1、朗讀時採用文圖轉化的方式,並在文圖比較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2、獨立思考並討論探究,用科學的態度和方法進行思考,學會學習。

3、打破已有的文字窠臼,另闢蹊徑,培養創新能力。

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引導學生思考的方向,進行探究式學習,然後加以點撥與指導,激起學生探索未知領域的興趣。

四、教學過程

(一)神話知識導入

1、出示圖片,猜一猜故事的名字。(盤古開天闢地、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女媧補天。)

2、這些故事都是中國古代神話。古人爲什麼要創作神話呢?

師:神話是遠古先民表現對自然及文化現象的理解與想象的故事。它並非是現實生活的科學反映,而是以遠古先民貧乏的生活爲基礎,藉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觀世界擬人化的結果。

3、你還知道哪些神話?(引出女媧造人)

【設計意圖】瞭解神話的定義和特點,增強對中國古代神話的認識,同時激發學生閱讀學習神話的興趣。

(二)感知學習

1、看動畫和文字,聽朗讀。

2、快速閱讀,思考相關問題:

(1)文章寫了有關女媧造人的哪些內容?文章又是按照什麼順序敘述的?

(2)你認爲動畫中的女媧形象跟文中的女媧形象一致嗎?你喜歡哪一個?請說說你的看法。

教師總結(1):女媧爲什麼造人,怎樣造人,怎樣造更多的人,怎樣讓人自己繁衍生息。

天地無人──黃泥捏人──創造許多人──分爲男女,延續後代

引導學生(2):動畫中的女媧年青有活力,富有創造力;文中的女媧吃苦耐勞有智慧,像慈愛的媽媽。(答案不)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整體感知文章內容以及女媧的形象。

(三)內容探究

1、女媧造人的故事在中國古代的《風俗通》中就已經出現。

俗說天地開闢,未有人民。女媧摶黃土作人,劇務,力不暇供,乃引繩於絙泥中,舉以爲人。故富貴者,黃土人;貧賤凡庸者,引緪人也。

譯文:民間傳說,天地開闢之初,大地上並沒有人類,是女媧摶捏黃土造了人。她幹得又忙又累,竭盡全力幹還趕不上供應。於是她就拿了繩子把它投入泥漿中,舉起繩子一甩,泥漿灑落在地上,就變成了一個個人。後人說,富貴的人是女媧親手摶黃土造的,而貧賤平庸的人只是女媧用繩子沾泥漿,把泥漿灑落在地上變成的。

女媧禱神祠祈而爲女媒,因置婚姻。

譯文:女媧在神祠裏禱告,祈求神任命她做女媒,於是女媧就安排男女婚配。

2、袁珂寫的《女媧造人》比《風俗通》對女媧造人的描述豐富許多,作者補充了哪些內容?

教師引導學生:

課文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了:(1)女媧爲什麼造人;(2)女媧造人的具體過程;(3)人造出來之後歡欣喜悅場面;(4)女媧像人一樣具有心理活動和喜怒哀樂等情緒……

3、你最喜歡作者補充的哪一部分?說說爲什麼。

舉例:(1)女媧造出小人之後歡欣鼓舞的場面。

(2)對女媧的人性化描寫。

學生圈點勾畫細節描寫,具體分析女媧形象。

【設計意圖】比較閱讀培養初中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對喜歡內容加以評說,幫助學生理解作者塑造的女媧形象以及人類被造出來之後的歡樂喜悅之情。

(四)想象寫作

1、神話是古人創造的。本文的作者袁珂補充了女媧造人的原因和方法,並作了豐富精彩的描寫,這都源於他的想象力。同學們也可以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改寫《女媧造人》。請同學們從以下兩個角度任選其一,擺脫袁珂想象的情節,重新描述你想象中女媧造人的原因或方法:

(1)女媧爲什麼造人?

(2)女媧怎樣造人?怎樣造更多的人?

2、交流習作,互相點評。

【設計意圖】從閱讀體會到文段改寫,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五)問題探究

1、《風俗通》中說:“故富貴者,黃土人;凡庸貧賤者,引緪人也。”你如何理解?

教師引導學生:

瞭解《風俗通》──理解封建社會的侷限性──讀古書要有批判的精神: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2、神話是古人因當時的侷限性不能科學地解釋人類起源、自然現象等的產物,如今人類對這些問題已經有了更科學的探索和結論,爲什麼這些神話依然流傳並得到人們的喜愛?

教師引導學生:

(1)神話中構想的世界是古代人真實世界的反映,蘊藏着歷史的X,表現着精神的追求,讓人們能看到祖先的影子。例如神話中有人們對歷史和英雄人物的幻想、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等。

(2)神話本身容易引起人的興趣,蘊含着瑰麗的想象、豐富的文化等,給人藝術的審美享受與深刻的啓迪。

(3)神話是文學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較爲鮮明,讀來親切感人。例如盤古的英雄形象,女媧的母親形象,精衛填海的鬥士形象等。

【設計意圖】教給學生讀古書的科學態度和思考方法;引導學生認識神話的美好,思考神話的現實意義,並能形成自己的個性觀點。

(六)佈置作業

1、請同學們發揮大膽新奇的想象,進行人性化的擴寫。

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姮娥竊之奔月宮。(《淮南子姮娥奔月》)

2、拓展閱讀。

課外閱讀:袁珂《盤古開天闢地》,魯迅《故事新編奔月》。

【設計意圖】1、培養學生想象力和寫作能力。2、開拓學生視野,激發想象力。

初二語文教案13

一、教育目標:

1、 情感:感受親情,理解一個人的責任感以及生命傳承的意義。

2、 語言:詞語和語句。

3、 寫作:仿寫

二、重點、難點:

1、 重點:在閱讀中品味文章的語言,運用文中的詞語仿寫。

2、 難點:理解生命傳承的意義。

三、教時安排: 一教時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同學們,你和你的家人一起散過步嗎?到哪裏去散步?今天,老師要帶着你們到田野上,跟隨着作者莫懷戚一家一起去散步。打開書本。

(二)、散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提示:

帶着問題去朗讀:散步的時間、地點、人物是什麼?

散步中的分歧是什麼?

1、 散讀:

2、 回答:春天、 南方的田野、 母親、我、妻子、兒子。

分歧: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

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三)、研讀課文:

提問:

1、爲什麼“母親本不願意出來”?後來爲什麼同意去散步?

2、發生分歧時一家人是如何表現的?

3、“我”和母親分別作出什麼決定?爲什麼?

學生活動:

1、讀:默讀課文。

2、劃:劃出有關語句。

3、議:四人小組交流。

4、讀:有感情地朗讀劃出的語句。

班級交流:

(1)、爲什麼“母親本不願意出來”?後來爲什麼同意去散步?

明確:“她老了,身體不好,走遠一點就覺得累。

“我說,正因爲如此,才因該多走走。”

(2)、發生分歧時一家人是怎麼表現的?

明確:“我的母親老了,……嚴重關頭時那樣。”

(3)、最後“我”和母親分別作出什麼決定?爲什麼?

明確:“我”走大路。因爲“我伴同他……已短。”

小結:作者一家在散步過程中發生了分歧並得到了完美的解決,可以體現了一家人融融的親情,包括了母子之情、父子之情、祖孫之情、夫妻之情。

(四)、過渡:作者一家在散步過程中發生了分歧並得到完滿的處理,體現了一家人之間融融的親情。最能體現這種情感的是哪一個畫面呢?

1、 單讀第8節。提示:找體現了一家人之間融融的親情的詞語。

2、 關鍵詞:“蹲下來”、“背起了”、“慢慢地”、“穩穩地”、“仔細”、“整個世界”。

3、 朗讀指導:傳情達意。關鍵詞、句讀重音。

4、 美讀。

5、 理解末句的含義:理解一個人的責任感以及生命傳承的意義

(五)、默讀課文,找關鍵詞,體現融融的親情。

母親:信服、習慣聽從、摸摸。

我:責任重大、伴同、

蹲下來、背起了、慢慢地

穩穩地、走得仔細、整個世界

妻子:總是聽我。

兒子:習慣聽從 (板書)

(六)、拓展:

(1、)散步是一個平常的家庭場景,一個成功的作家小事也能寫出大意境來。選材不一定是轟轟烈烈的大事,關鍵在於你開掘的角度,對生活的感受,賦予文章的情感,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是否也有這樣的場景呢?

班級交流

(2、)寫作訓練:(任選一題)

情景1:晚飯後,一家人看電視,爺爺奶奶要看戲曲節目,爸爸媽媽要看新聞節目,你要看動畫片,遙控器在你手中,你怎麼辦?

請運用“信服”、“習慣聽從”、“伴同”“責任重大”、“摸摸”、“總是聽我”寫一個片斷,體現親人之間樸素而真摯的愛。

情景2:半夜裏,我忽然發高燒,爸爸媽媽送我去醫院。請運用“蹲下來”、“背起了”、“慢慢地”、“穩穩地”、“走得仔細”、“整個世界”,寫一個片斷,體現融融的親情。

1、 課堂寫作:

2、 班級交流:

(七)、作業佈置:

背誦第6節、第8節

初二語文教案14

一導入

出示一則手機短信,“親愛的寶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記住我愛你!”

誰能說說這則短信是在什麼境況下出現的,

過渡:是啊,這樣的一則短信讓我們想起了這樣一位平凡而又偉大的母親,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類似的母親形象還有很多,今天,就讓我們隨着鄒韜奮一起走近他慈愛的母親。

二讀一讀

輕聲朗讀課文,思考課文寫了母親哪幾件事,分別體現了母親是個怎樣的人?

然後以這樣的句式告訴大家:

讀了(事),我看到了一位母親。

學生朗讀課文,思考。

交流評價

三悟一悟

請快速閱讀這四個片段,找出最讓你動情的話語、事例或細節,並批註讓你動情的理由。

(提示:可以從描寫人物的角度(比如語言、動作等)或一些用得比較好的詞語入手,寫出是什麼打動了你。)

學生批註

小組交流

全班交流評價

四說一說

出示名言

人世間最美麗的情景是出現在當我們懷念到母親的時候。

——莫泊桑(法國)

講述老師自己回憶的有關母親的一個片段

請同學們回想一下自己感受的母愛,也截取其中的一個片段,口頭表述出來。

五寫一寫

編寫一則發給母親的手機短信,借它來傳遞我們對自己母親的情思,表達對自己母親的愛與感激。字數:100字左右。

六結束語

推薦閱讀

胡適《我的母親》

樑從誡《回憶我的母親林徽茵》

感悟母愛——震撼心靈的118個真情故事

初二語文教案15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想象豐富的神話,作者以大膽新奇的想象在原有故事的基礎上進行富有人性化的擴寫,再現女媧造人的整個過程,使得這個古老的傳說充滿生活氣息。全文淺顯易懂,可以讓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複述故事情節,並通過與《風俗通》裏的兩則短文比較理解神話中聯想和想像手法的運用。然後讓學生品味文中想像語段,從中感悟出人類誕生的一種喜悅感,最終體會到神話的能力。爲了開拓學生視野,可以讓其在課後收集一些人類誕生說的不同說法,讓學生明白神話與現實之間的差距。

學習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讓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覆述故事,理解文中聯想和想象運用,並激發學生探求未知領域的X。

2、過程與方法目標:初步瞭解神話故事的特點,並能加以想像的訓練。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感受文中對於人類誕生所表現的喜悅之情。

學習重、難點:

1、體會文中大膽而新奇的想像。

2、感悟對人類誕生的喜悅感。

課前準備:

1、熟讀課文,熟悉故事情節。

2、你知道人到底是從哪兒來的?(要求學生收集有關人類誕生說法)

教學方法:課堂上要體現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法,採用討論法。

教學課時:1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X導入。

從古到今,對於“人是從哪裏來的?”這個有趣話題,人們展開了豐富想像與嚴密推測,猜想着人類誕生。同學們你們能不能先談談你們瞭解了幾種人類誕生說法?(同學們可以用簡短的語句將自己收集到的資料闡述給大家,如:伊甸園說、女媧造人、海猿說、外星人說……)

今天,我們來看看我國遠古時代的人們對人類誕生的看法《女媧造人》(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熟悉情節。

2、讓學生仔細品味課後練習一中《風俗通》裏兩則短文,然後請一學生複述課文故事情節,其他學生邊聽邊在課文中劃出短文中所沒有的內容。

3、請學生評定複述者優缺點,補充遺漏處。

三、再讀課文,合作探究。

四人小組,討論整理歸納

1、看看課文中豐富了哪幾個情節?

[提示]①女媧造人的具體過程;

②人造出來之後歡喜場面;

③女媧像人一樣具有心理活動和喜怒哀樂等情緒

④作者的評述

2、同學們剛纔找出的幾個情節,特別是女媧造人的具體過程是真的嗎?你怎樣理解這種寫法?

[提示]此題目的讓學生明白這些情節是想像而得的。讓學生通過討論瞭解到神話是在科學不發達的遠古時代,人們因無法對人類誕生做出解釋時,但又想探求自身起源,所以只好藉助想像來解決,這也正是神話故事的亮點。

3、默讀這幾個情節,同學們看看哪裏最見出作者的想像力,能否談談你的看法?

[提示]如:女媧造出小人之後歡欣鼓舞的場面以及對女媧的人性化描寫最見作者的想像力,女媧作爲“神”,她也有人的喜怒之情,她會哭、會假裝生氣,甚至會靈機一動創造出人類,她得到了母親的天倫之樂。她哪裏是神,分明就是人,她有人的情感、人的心態、人的智慧、人的生活體驗。從中我們看到了神話情節裏想像的,但又是真實的,是合乎現實生活情理的。

然後針對“喜”字啓發學生從多角度來感受人類誕生意義:如有了人類,大自然纔有了生機;有了人類,女媧不再孤獨;有了人類,世間纔有溫情。從而讓學生明白生命的可貴,要珍愛生命等。

四、比較閱讀,拓展練習。

在中國,有女媧造人的美麗神話;在西方,也有上帝造人的神話。這兩篇神話,你更喜歡哪一篇,並說說理由?(結合綜合性練習中的參考資料:《伊甸園裏》)

[提示]要求學生可以從情節的想像、文章結構、語言,思想感情等方面去分析,都可以。

五、課堂總結。

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本民族特色的神話,其實,這些神話表現了遠古時代人們對未知領域的探求,這也是我們人類文化的寶藏。而如今,當我們面對廣大世界,依舊還存在許多未知領域,這就需要同學們去探求,也許你們將來會從中體會到喜悅。

六、佈置作業。

1、同學之間互相補充完善好有關人類誕生說法的資料;

2、出示簡短《精衛填海》故事,要求學生展開豐富的想像和聯想,擴寫這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