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初二課文《陋室銘》教學反思

初二課文《陋室銘》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59K 次

 《陋室銘》教學反思

初二課文《陋室銘》教學反思

根據《初中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秉承“高效課堂的模式”的理念,重在學生的先學,課堂上處理學生不理解的內容。課文的篇幅短小,語句讀起來琅琅上口,一方面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一方面又可達到在多次誦讀之後能基本瞭解課文大意,因而我將課堂最大化的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並獨立解決問題,掌握文言詞彙,體會本文語言特點,此爲教學重點;短文使用託物言志的寫法,表述了作者自己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這對正在形成自己正確的人生價值取向的初二學生而言很有現實意義,因此我把如何理解短文的主旨定爲教學難點。通過上課,我有以下幾點反思:

一.注重了文言的朗讀教學,但對有感情的朗讀訓練不到位

這篇課文文質兼美、篇幅短小,讀起來琅琅上口,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學習本文時,讓朗讀貫穿整堂課,學生在讀中感知語言,在讀中揣摩作者的感情,充分“發揮文章的巨大感染力”。我設計了幾個朗讀環節:1,讀準字音。在學生預習朗讀了課文的基礎上,讀課文,重點掌握讀不準的字音。2,學生再讀,把握課文的節奏和韻律,並強調重點長句的斷句。3,指名朗讀,要求讀出節奏和韻律。讀後學生帶着對文章的理解進行點評,對什麼地方應該重讀,什麼地方應該輕讀,什麼地方應該停頓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4,全班齊讀,配合音樂,再次感受鮮明的節奏感和韻律美。在分析完文章之後,我設計了同學帶着對作者這種高尚情操的理解讀,但由於時間關係,沒有進行朗讀指導,只是草草讀了一遍收尾,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二.高效課堂模式貫穿始終,但老師課堂放手不夠,講解稍多

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重在學生的先學自學,課堂上只解決疑難的不理解的問題。在預習時學生首先朗讀課文,把課下注釋上有的拼音注到課文裏,並查閱重點字詞的拼音,在課堂上我們就強調一些易錯詞的拼音。但在讀的過程中還是強調了好幾遍,讀了好幾遍,佔用時間過多,完全可以讓學生強調後,在黑板板書就可以完成。然後要求學生根據課下注釋和工具書自主疏通文意,把自己覺得疑難的字詞勾出來,上課時就只解決疑難字詞,對於大家知道的課下注釋有的就不再強調。在教學中,又擔心學生掌握不紮實,又進行了了對句翻譯,佔用時間過多,而且沒有必要。最後要求學生預習時帶着對文章初步的理解把自己不理解的問題留下來,上課時在分析完成之後如果還沒有解決就提出來,班內解決。

三.巧妙的設計提問,引導學生逐步走入文本,但對重難點的分析突破不夠

在重點讀析部分,我設計了一個統領全文的大問題“陋室爲什麼會被稱爲陋室?你認爲它陋還是不陋?”讓學生就此展開討論,並在文中圈畫相關詞句。我給了學生將近三分鐘的時間進行小組討論,這也是基於“以學生爲主體”的理念。

可能是學生的課前預習比較充分,在“陋”和“不陋”這一問題上並沒有引起太大的爭議。學生能找到“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認爲和作者交往的都是有學問的人,“可以調素琴,閱金經”可見劉禹錫的平時生活很充實;而且課文中還舉到了諸葛亮和楊雄的例子,劉禹錫將自己的房屋和他們的放在一起,孔子也說了他們的房屋不陋,所以學生認爲“陋室”是“不陋”的。在難點的突破上,我又迴歸到“銘”這種文體,作者做《陋室銘》的目的是什麼?學生也說到一點,但我沒有仔細分析引導,只是把答案生搬硬套的教給他們。當時在課堂上應該對學生進行這樣的引導,沒有做到正是因爲自己對文本的解讀還不夠通透。

四.培養學生主動質疑,大膽發問的習慣和能力。

在疏通字詞這個環節,我改變了以往以老師串講爲主的方法,而採用同學互相質疑、解答的方法,鼓勵學生從書中發現問題,大膽提出問題,然後把學生認爲重要的或疑問整理到黑板上,同學們互相解答。對於重、難點教師適當點撥、強調。這種方式改變了過去老師教、學生學的被動局面,讓學生成爲了課堂的主人。在質疑解惑環節,直接讓學生提問題,學生解決,老師只點撥和引導。

從整節課的教學效果來看,大的環節沒有問題,思路比較清晰,課堂氣氛也調動得不錯,媒體的適時使用對課堂教學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教學目標基本達到了,整節課也是圍繞着教學重點展開的。最大的問題還是出在重點難點的突破與到位上。

在今後的文言文教學過程中,要重點關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重點的文言實詞的敲打和落實,文言文要上的有味道,更要實實在在;其次是要加強對學生朗讀的指導以及文言文學習方法的指導,比如工具書的使用,課文註釋的關注等等,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再次要關注課堂上生成的資源,讓學生的發言爲我所用。

無論是哪個方面的關注,其實最終都要歸結於對文本的解讀和對學生的解讀,只有將這兩者都解讀通透了,並有機結合,才能上出精彩的課,才能上出真正適應學生的課。課堂中出現的問題或不足正是今後教學中應該反思與提高的地方。我會沿着“高效課堂”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打造出真正高效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