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臺階》教學反思範本

《臺階》教學反思範本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9W 次

《臺階》用深情的描繪爲我們呈現普通人身上所閃耀的人性的光輝。小編整理了《臺階》教學反思範本,歡迎欣賞與借鑑。

《臺階》教學反思範本

  《臺階》教學反思範本【篇一】

本節課,我從小說的文體出發,首先提出問題:課文圍繞“臺階”寫了哪些事?(從小說情節展開的四要素來分析)。

嚴謹的文學作品,作者都非常注意內容的前後聯繫,段與段的過度,思路異常清晰,但我們的學生卻往往忽略前後有關聯的詞句,從而把握不住作者的思路,因而,我引領學生抓關鍵詞句,理清了作者的思路,思路理清了,學生對文本也就有了整體的感知和把握。

在完成了“寫了什麼”後,我馬上引導學生進入 “讀懂主旨、讀出自己”的教學中。在這一環節中,我始終扣住關鍵詞“父親”“臺階”,始終引導學生從文本出發,讀懂父親,讀懂臺階的含義。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是語文的三維目標,情感、態度、價值觀,教師確實要重視,但這一目標的實現也應在文本的解讀、把握中加以體現,對農民的關注、尤其是對農民精神世界的關注,在這一板塊的教學中,學生的認識還是模模糊糊的,所以我分小問題去引導,想以此來推動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向更高的層次發展。

但是,一節課下來後,存在着很多的困惑和遺憾,最大的遺憾是我沒有把自己想的東西完成,也就是目標落實不好。另外,如這麼長的一篇小說,如何在一節課中,即能讓學生、聽者有一整體感,又要在某一點上講深講透;又如,在本節課的教學中,該如何體現學生評價。這一問題,在進行課堂教學設計的時候,我確實沒有細加考慮。但過後反思時,我還是覺得比較難操作。

課已上完,我且把它當作任務完成,但這一堂課會成爲我的教學中的財富,激勵我上好今後的每一堂語文課。

  《臺階》教學反思範本【篇二】

《臺階》是蘇教版九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文章以極其自然的`口語化語言,展示了一個農民家庭的經濟狀況、奮鬥歷程,塑造了一個自尊自強、渴望得到尊重的農民形象,常見的事物、簡單的敘述、不經意的舉動流露出對父親濃濃的深情。本節課,我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通過激情導入、檢查學生預習情況、整體感知,把握故事情節、合作探究,讀懂人物、小組討論,讀懂作者、欣賞歌曲,暢淡心聲、課堂小結、板書設計等環節引導學生把握父親形象的特點及意蘊,培養學生熱愛父親,尊重父親的感情。

本節課教學目標基本達成,教學重點得到了落實,完成了從內容到人物的分析,讓學生對父親的形象有了一個簡明而準確的認識,教學難點的突破良好,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達成了對父親謙卑這一性格的理解。

當然本節課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處:

書讀得少,讀書的方式單一,不能調動學生的興趣和熱情,也不利於學生對文本、語言的感悟。課堂沒有能夠全面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課後我進行了總結反思後找到一些解決問題的辦法:

語文課堂要重視朗讀教學,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獨特的意蘊,只有反覆朗讀,才能領會其中深刻而豐富的思想內涵,要能讓學生自己在讀中感悟父親性格中的艱苦創業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 應調動所有學生的學習熱情,鼓勵所有的學生都能參與發言,讓每一個學生都愛這個課堂,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爲課堂的主人。

  《臺階》教學反思範本【篇三】

我在設計這節課時,力求讓學生自主地學習,給學生更多的選擇空間、施展空間。在“讀臺階”這一環節裏,學生可以自由朗讀或者與別人合作來學習,上課時點了2個學生都想小組合作朗讀,而且讀的時間長,這一點沒有控制好。而在“交流學習”這一環節中,教師要求學生按小組順序進行交流,學生的自主性就沒有體現出來,現在想來,這一環節也可以完全開放,讓學生自主發言,而且讓更多的中下游學生得到鍛鍊的機會,這樣,就能夠更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能激發他們的競爭意識。整個課堂更能體現學生的自主性。此其一。

其二,課堂沒有能夠全面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在“說臺階”中,所有的學生都把熱情投入到了研討活動中;在“交流學習”,儘管發言的人數不少,但這些學生基本上是學習成績中等以上的,而後半部分發言人數明顯減少,大多數學生在課堂上是的,學習熱情沒有真正調動起來,沒有成爲課堂的主人。事實上,我現在分析來看,造成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是老師對他們的不信任,害怕他們在課堂上出錯,影響教學效果。而這種做法無形中極大地扼殺了這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使他對自己的學習更沒信心,從而造成惡性循環。像楊志同學說到父親是個迷信的人,我馬上給予糾正。既然是課堂,就要呈現學生學習的過程,出現點差錯又何妨?應調動所有學生的學習熱情,使發言的這二十人來自不同程度的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愛這個課堂,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爲課堂的主人。

其三,整個課堂的節奏有些前鬆後緊。由於最後時間所剩不多,板書設計環節沒有和好完成,是老師學生都有一些急躁,從而處於緊張狀態,沒有出現最佳的教學效果。拓展延伸也只好放到課後處理。

  《臺階》教學反思範本【篇四】

週五只有一節語文課,正好開自讀課《臺階》,週四晚上我佈置學生回家預習這一課,要求做到:讀課文,標段序,解決生字詞,掌握故事情節。

週五一上課,我先提問預習效果,在小黑板上寫了這一課的生字詞,要求學生會讀並且理解它們在課文中的含義,提問了幾個同學,效果還不錯。然後我有提問了這樣三個問題進行檢測:

1.父親爲什麼要造有高臺階的屋子?

2.父親是怎麼造起有高臺階的屋子?

3.新屋造好了,父親怎麼樣了?

前兩個問題學生都毫不猶豫地回答了出來,第三個問題有人回答說父親老了,有人回答父親不習慣了,我沒有急於指正,我們還沒有真正開始學習課文,一會學完了他們就知道正確的答案了。

在教這篇課文時,我設計了這樣幾個問題:

1.作者爲什麼要在三塊青石板上花費那麼多筆墨?

2.造新屋時,爲什麼主體工程寫得簡略而造臺階卻花費了大量筆墨?

3.爲什麼新屋造好了,父親卻覺得處處不對勁了?

4.這篇小說的寫作意義是什麼?

通過40分鐘的學習,這些問題都得到了很好的解決,解決這些問題我都是讓學生自己起來在課文中找依據,自己回答的,我覺得學生對於小說這種題材非常感興趣,學習情緒很高,課堂狀態特別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