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成語故事 > 成語故事300字(通用29篇)

成語故事300字(通用2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85K 次

故事:在現實認知觀的基礎上,對其描寫成非常態性現象。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側重於事件發展過程的描述。下面跟着小編來看看成語故事300字(通用29篇)吧!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成語故事300字(通用29篇)

  成語故事 篇1

今晨,起了個大早。

天氣晴好,久違的陽光,今天一定會如約而至。

想到今天將有兩場免費公益的家庭教育指導演講,久鬱的激情就要釋放,心裏已是陽光明媚。

可是,一個人的早飯後,久等沒有信息。給負責人打手機,竟然是“關機”。昨天與跟班的工作人員見了一面,也未留她的聯繫方式。

七點半了,負責人才開機。他說:“今天的演講全部取消了。因爲擔心今天會下雨。小李沒給你打電話嗎?”

出門已經五天了。只有昨天上午進行了一場演講,聽衆還在雨中零落。其他的時間,只能是閒居。

最近一段時間,單位裏忙碌異常:三年級學生實習、二年級學生上課、新生報到、新生開學典禮、新生軍訓,而我卻困居於南陽油田!

此時的心境,竟如羝羊觸藩。

  成語故事 篇2

在愚公的家門前有兩座大山:太行山和王屋山。

愚公一家從去年開始就在搬山了,現在已經把太行山搬一半了,大海也堆了四分之一了。可是愚公不開心他想:“我的朋友智叟,中了大獎去大城市了享福去了。而我卻只能在這搬山。”沒過多久智叟坐着私人飛機來到了愚公的家,把飛機停到了愚公家門口下了飛機對愚公說:“我在大城市有了一個大房子,女兒嫁了個好人家資產過億。你怎麼還在這搬山呀”

愚公說:“那又怎麼了再過三年就能搬完了,你能找幾個人幫忙嗎?”

智叟說:“不可能”說着說着就坐飛機走了。

三年後七十四歲的愚公終於把兩座山搬走了,大海也堆滿了。媒體得知這個消息後給了他們一千億的大獎。智叟知道後對愚公說:“我們是朋友,你能給我點錢嗎?”愚公說:“當初你都不給我錢也不幫我找人搬山,現在也不會給你的”

有了錢的愚公一家過着幸福快樂的生活。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怕困難,朝着一個方向努力。堅持不懈就會成功的。

  成語故事 篇3

西漢時期,有一個名將李廣。他精於騎馬射箭,作戰非常勇敢,被稱爲“飛將軍”。有一次,他去冥山南麓打獵,忽然發現草叢中蹲伏着一隻猛虎。李廣急忙彎弓搭箭,全神貫注,用盡氣力,一箭射去。李廣箭法很好,他以爲老虎一定中箭身亡,於是走近前去,仔細一看,未料被射中的竟是一塊形狀很像老虎的大石頭。不僅箭頭深深射入石頭當中,而且箭尾也幾乎全部射入石頭中去了。李廣很驚訝,他不相信自己能有這麼大的力氣,於是想再試一試。他往後退了幾步,張弓搭箭,可是,一連幾箭都沒有射進去。有的箭頭破碎了,有的箭桿折斷了,而大石頭一點兒也沒有受到損傷。

人們對這件事情感到疑惑不解,於是就去請教學者揚雄。揚雄回答說:“如果誠心實意,即使像金石那樣堅硬的東西也會被感動的。”

  成語故事 篇4

我喜歡《成語故事》這本書。書裏有許多成語故事,許多的典故。每個故事都有想告訴我們的道理,而且都是幫助我們不要沉迷於什麼或者讓我們積極向上。

讓我來好好介紹其中的一個故事吧!

我最喜歡《成語故事》中的這一篇故事——濫竽充數。這個故事講了齊國國君齊宣王喜歡聽人吹一種叫做芋的樂器。齊宣王就叫很多人在大殿裏面吹芋,有一個人混了進去,在哪了假裝吹,每個月都跟別人一樣吃好穿好。後來,齊宣王死了,兒子齊湣王也愛聽別人吹芋。但是他不喜歡那麼多人一起吹,要一個一個的吹。這個人不會吹,於是就偷偷的溜走了。

我有一個同學叫餘尚哲,他就是這樣。上英語課的時候老師叫大家一起背誦課文,他不會背,就在那裏對嘴型。我們就得有些人不會背,在裏面混,於是我們要求老師單個抽查,老師也同意了。到了餘尚哲的時候。他背到:“What did Koko do……額,這個,我忘記了。”老師當場大發雷霆,讓他下課去辦公室。這種人就是濫竽充數。

我喜歡濫竽充數這個故事,因爲我不是這樣的人。

  成語故事 篇5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人承包了一塊土地,他在那塊土地上撒了許多農作物的種子,他想着這些農作物成熟後,自己不僅可以吃剩下的,還可以拿去賣了,於是每天都勤勞的耕作。

果然,這個人的努力並沒有白費,田地裏的苗開始長高了,他看到後便更加勤奮的勞動了,每天天還不亮就出門了,直到天完全黑了,也沒有回來,在妻子和兒子還以爲這個人出什麼事了呢?於是,這個農民的妻子和兒子邊滿大街的尋找這個人,沒想到他竟然在農田裏認認真真地勞動。

第二天早晨,這農民又和以前一樣出發勞動了,可是他在想到底有沒有讓農作物快速生長的方法呢?這不,他就想到了。

傍晚,這個農民回家時對他妻子和兒子說:“你們都聽好了,從此以後我種的菜不一會兒就可以成熟了。”

他的兒子還以爲他的爸爸又在說什麼瘋話了,急忙跑向田中,發現苗都被拔出了一大截,到明天就會全死光的。

這個農民聽了兒子的話後,從此老老實實的種菜,不再想任何鬼主意了。

  成語故事 篇6

今天,我們學了生字“心”,媽媽說“心”字可以組成很多成語,可我一着急一個也拼不出來。媽媽有點生氣了。唉……

媽媽看着心急如焚的我說:“算了吧,我心潮澎湃也沒用,你自己要心中有數,學習可不能心不在焉,心神不定的,而要心口如一。你認真時,媽媽看了有一種心曠神怡的感覺,你的表現也令我們心花怒放。我呢也應該心平氣和的和你說話,我生氣並不是對你拼不出成語心灰意冷了,更不會心膽俱裂,媽媽只是有點心直口快,我想我們是心心相印、心照不宣的,所以媽媽的意思寶寶一定能心領神會。雖然有時候你不是那麼心甘情願、心悅誠服的,但是媽媽不希望你有心高氣傲的表現,而要成爲一個心明眼亮、心靈手巧的寶寶。如果你能理解上面一半的意思,我就心滿意足了”。

唉,爸爸也說爲了不讓媽媽心煩意亂,我又能心安理得地得到表揚,那就只有自己努力吧!看來爸爸和媽媽真是心有靈犀一點通哦,我心悅誠服!

  成語故事 篇7

前段時間我讀了成語故事,瞭解許多成語的故事。比如一心一意、門庭若市等等。

其中我記的最清楚的是“門羅可雀”這個的故事是這樣的從前有一個人,他當上了官,天天都有人來拜訪他,後來他被免去了官職,他們家門前就十分的安靜,簡直可以張網捕鳥了,後來他又當上了官,他家來拜訪的人又是絡繹不絕,他感慨的貼了幾句話在門上:一生一死,乃之交情‘一貧一富,乃知交態;一貴一賤,交情乃見。從這個故事中我想到社會中的賄賂,那些人通過給那些官員錢來讓自己獲得利益,難道這不是可恥的行爲嗎?

還有朽木難雕這個成語我也記的很清楚,它的故事是說孔子的學生宰予說起話來娓娓動聽,孔子認爲他必成大器,可是不久宰予暴露了懶惰的毛病,一天孔子在給大家講課,可宰予卻在房間裏睡大覺,學生們聽到了之後鬨堂大笑,孔子嘆了口氣說:“腐爛的木頭是雕刻不得的,糞土似得牆壁是粉刷不得的。宰予是個言行不一的人,我要從他那吸取教訓,不能再以言信人了!從這個故事中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看人不能看他的外表和語言,應該看的行動,來決定。

這兩個故事是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有許多其他的成語故事,也十分精彩。

  成語故事 篇8

齊莊公乘着馬車到郊外去打獵,看見路上有一隻小蟲,高舉着前腳向馬車的輪子直撲過來。齊莊公覺得很奇怪,問趕車的說:“這是什麼蟲子呀?”趕車的回答說:“這就是螳螂。這種蟲只知道前進,不知道後退;不自己估計一下力量,只知道攻擊敵人。”齊莊公說:“真了不起。要是他變成了人,一定是天下最勇敢的人了。

你不要輾死他。”趕車的急忙拉轉馬頭,讓車繞過了螳螂。這件事傳了開去,天下的勇士聽說齊莊公對一隻勇敢的螳螂尚且這樣愛惜,都跑到齊國去,願意爲齊莊公出力。

“螳臂當車”和“不自量力”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不自量力”就是不自己估計力量的意思。“螳臂當車”通常用來比喻有人“不自量力”,妄想阻擋巨大的進步的力量,並不跟齊莊公那樣有讚美的意思。

  成語故事 篇9

劉邦當皇帝后,在都城洛陽南宮擺設酒宴,招待文武官員。劉邦說:“諸位不要瞞我,都要說真心話,我爲什麼能取得天下?項羽又是爲什麼會失去天下的呢?”有兩位頭領馬上回答說;“項羽待人輕慢而且好侮辱人,陛下仁厚而且愛護別人。陛下派人攻打城池,奪取土地,所攻下和征服的地方就分封給大家,跟天下人同事利益。而項羽妒賢嫉能,有功的忌妒,有才能的懷疑,打了勝仗不給人家授功,奪得了土地不給人家好處。這就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

劉邦搖搖頭,說:“你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果說在軍帳中出謀劃策,決定勝負在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張良,鎮守國家,安撫面姓,供給糧餉,保證運糧道路不被阻斷。我比不上蕭何;統率百萬大軍,戰則必勝,攻則必取,我比不上韓信。這三個人都是人中的俊態,我卻能夠使用他們。這就是我能夠取得天才下的原因,項羽雖然有一位重要的謀士范增,但他卻不信任。這就了被我攻滅的原因。”

  成語故事 篇10

從前宋國有一個農夫,嫌自已田裏的秧苗長得太慢,因此整天忡忡憂憂的。有一天,他又荷着鋤頭下田了,他覺得稻苗似乎一點也沒長大,於是苦心思索着有什麼辦法可以使稻子長高一點。

忽然,他靈機一動,毫不猶豫的捲起褲管就往水田裏跳,開始把每一棵秧苗都拉高一點。傍晚,農夫好不容易纔完成他自以爲聰明的傑作,得意洋洋的跑回家,迫不及待的告訴他太太說:“告訴你一件了不起的事,我今天想到一個好點子,讓咱們田裏的稻苗長高了不少。”農夫太太半信半疑,就叫兒子到田裏去看,究竟是怎麼回事。兒子聽到家裏的稻子長高了,興奮地飛也似的跑到田裏去看。這時,他發現稻苗是長高了,但是卻一棵棵低垂着,眼看着就要枯萎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永遠不能學宋國農民的實踐,一切事情都有它的秩序,如果想要儘早完成它就破壞順序,最後不但不能提前完成,而不是什麼都不做。

  成語故事 篇11

東漢末年,有個名士禰衡,才華出衆。當時,太中大夫孔融對他特別賞識,把他推薦給漢獻帝。他寫道:帝室皇居,必蓄非常之寶。若衡等輩,不可多得。

漢獻帝不敢作主,把孔融的薦表交給曹操。曹操愛才,就召見禰衡。哪知禰衡蔑視曹操,對他很不禮貌。曹操就派禰衡當鼓吏,在大宴賓客時,命他擊鼓助興。誰知禰衡一邊擊鼓,一邊大罵曹操,使曹操十分難堪。曹操派禰衡去荊州勸降劉表,想借劉表之手殺他。想不到劉表把禰衡當作上賓,每次議事或發佈文告,都得由禰衡表態。後來禰衡又對劉表不恭。劉表就派他到部將黃祖那裏當書記。禰衡恃才傲慢,非常狂妄,後來,終於被黃祖所殺。

成語不可多得由此而來,形容非常稀少、非常難得。多用於讚揚有才能的人。

  成語故事 篇12

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張僧繇》:“金陵安樂寺四白龍不點眼睛,每雲:‘點睛即飛去。’人以爲妄誕,固請點之。須臾,雷電破壁,兩龍乘雲騰去上天,二龍未點眼者見在。”

張僧繇是樑朝著名的畫師。有一次,皇帝命令他在金陵安樂寺的牆壁上畫龍,不一會兒,兩條栩栩如生的龍就出現在牆壁上了。這時皇帝發現這兩條龍都沒有眼睛,就問張僧繇這是爲什麼。張僧繇回答說:“畫上眼睛的話,它們就會飛走的。”大家不信,皇帝一定要他畫上眼睛,張僧繇只好給其中的一條龍點上了眼睛。霎時間,電閃雷鳴,那條龍真的飛走了。

成語“畫龍點睛”比喻說話或做事關鍵部位處理得好,使整體效果更加傳神。

原形容樑代畫家張僧繇作畫的神妙。後多比喻寫文章或講話時,在關鍵處用幾句話點明實質,使內容生動有力。

  成語故事 篇13

張儀遊說燕昭王說:“大王最親近的國家莫過於趙國。

當初趙襄子想吞併代國,就和代王約定在句注(戰國時屬於趙國,在今山西省代縣西北之雁門關)會晤。趙襄子趁會晤之機,命人刺殺了代王,天下人都知道這件事。趙王兇暴乖張,六親不認,大王認爲這樣的人值得親近嗎?趙國出動軍隊攻打燕國,兩次圍困燕國的首都來威脅大王,大王還要割讓十座城池向他道歉。如今,趙王已經到澠池朝拜秦王,獻出土地表示跟隨秦國。如今,假如大王不順從秦國,秦國將驅使趙國出動部隊來進攻燕國,那麼燕國的土地就不爲大王所有了。假如大王跟隨秦國,秦王一定高興,趙國也不敢輕舉妄動了,這就等於西邊有強大秦國的支援,而南邊解除了齊國、趙國對您的威脅,希望大王仔細地考慮一下。”

  成語故事 篇14

張儀是魏國人。當初曾和蘇秦一起拜鬼谷子先生爲師,共同學習遊說之術。蘇秦自認爲自己的才學比不上張儀。

張儀完成學業後,就去遊說諸侯各國。他曾陪着楚國的國相喝酒,席間,楚相丟失了一塊玉璧,門客們都懷疑是張儀偷的,說:“張儀家境貧窮,品行也不好,一定是他偷了丞相的玉璧。”於是,大家一起把張儀拘捕起來,並痛打了幾百下,嚴刑拷打。但張儀始終沒有承認自己偷過東西,他們最後只好把張儀釋放。張儀的妻子得知後,撫摸着張儀的滿身傷痕,又悲又恨地對張儀說:“唉!你要是不讀書,不出去謀官做,哪會受這樣的委屈!”張儀卻對他的妻子說:“你看看我的舌頭還在不在?”他的妻子笑着說:“舌頭當然還在呀。”張儀說:“只要舌頭在,就不愁沒有出路。”

  成語故事 篇15

這個典故出自《三國志。魏志。郭嘉傳》。東漢末年,混居在遼西、遼東、右北平(今遼寧)三個郡的烏桓(古代北方一支少數民族)經常進犯中原,燒殺掠奪,危及當地百妖生活和社會穩定。公元207年,漢丞相曹操親自率領十萬大軍北征三郡烏桓,以徹底根除北方的隱患。

由於此番出征,曹操的人馬和糧草輜重太多,行軍速度太慢,走了一個月,纔到達易城(今河北雄縣)。軍師郭嘉見此情況非常着急,就對曹操說:"用兵貴在行動特別迅速。

我們應該趕緊把大量沉重繁雜的物資和行李卸掉,派出輕騎兵日夜兼程前進,這樣才能趁敵不備取得勝利。"曹操採用了他的意見,親自帶領幾千名精兵良將輕裝北進,終於出其不意地消滅了三郡烏桓。

現通常用此典故說明打伏用兵貴在行動要特別迅速。

  成語故事 篇16

洪水未到先築堤,豺狼未來先磨刀。

一隻野狼臥在草上勤奮地磨牙,狐狸看到了,就對它說:“天氣這麼好,大家在休息娛樂,你也加入我們隊伍中吧!”野狼沒有說話,繼續磨牙,把它的牙齒磨得又尖又利。狐狸個性地問道:“森林這麼靜,獵人和獵狗已經回家了,老虎也不在近處徘徊,又沒有任何危險,你何必那麼用勁磨牙呢?”野狼停下來回答說:“我磨牙並不是爲了娛樂,你想想,如果有一天我被獵人或老虎追逐,到那時,我想磨牙也來不及了。而平時我就把牙磨好,到那時就能夠保護自己了。”

提示:做事就應未雨綢繆,居安思危,這樣在危險突然降臨時,纔不至於手忙腳亂。“書到用時方恨少”,平常若不充實學問,臨時抱佛腳是來不及的。也有人抱怨沒有機會,然而當升遷機會來臨時,再嘆自己平時沒有積蓄足夠的學識與潛質,以致不能勝任,也只好後悔莫及。

  成語故事 篇17

司馬相如是位才子,會擊劍撫琴,但最擅長的是寫詩作賦。因此漢武帝很賞識他,讓他在自己身邊作官。這時正趕上唐蒙在修治西南蜀道。由於他徵集民工過多,又殺了他們的首領,引起了巴蜀人民的驚恐和不安,發生了騷亂。漢武帝知道了這件事情,便讓司馬相如去責備唐蒙,並且讓他寫一篇文告,向巴蜀人民作一番解釋。

司馬相如在文告中說:“調集民夫、士兵修築道路是應該的,但是驚擾了長老、子弟並不是陛下的意思。有人不曉得國家的法令制度,驚恐逃亡或自相殘殺是不對的。士兵作戰的時候,應該迎着刀刃和箭鎬而上,絕不容許回頭看,寧可戰死也不能轉過腳跟逃跑。你仍應該從長計議,急國家之難,盡人臣之道……”

司馬相如將這件事完成得很好,修路的工程的順利地進行了。漢武帝非常高興,又拜司馬相如爲中郎將。

  成語故事 篇18

戰國時,鬥雞是貴族們尋歡作樂的一項活動,齊王便是當時的一位鬥雞迷,爲了能在鬥雞場上取勝,齊王特地請專家紀(shěng)子幫他訓雞。

齊王求勝心切,沒過幾天,便派人來催問,紀子說:“雞沒訓好,它一見對手,就躍躍欲試,沉不住氣。”過了幾天,齊王又派人來問,紀子說:“還不到火候,看樣子雞雖不亂動了,但還不夠沉穩。”又過了幾天,紀子終於對來人說:“請你告訴齊王,我花工夫把雞訓好了。”待到鬥雞時,對手的雞又叫又跳,而紀子訓好的雞卻像只木雞,一點反應也沒有,別的雞看到它那副呆樣竟然都被嚇跑了,因此,齊王用這隻雞和別人鬥,自然場場獲勝。他那高興的樣子就甭提了。

後來人們又把“呆若木雞”這個成語引申表示十分愚笨,也形容因爲害怕或驚奇發呆的樣子。

  成語故事 篇19

戰國時期,蘇秦到秦國去,想勸說秦國征伐六國,稱霸天下。可是,秦惠王對他的意見不感興趣,說道:“現在的秦國,就好比一隻羽毛還未長全的小鳥,如果硬要展翅高飛,必定會遇到災禍。先生從很遠的`地方來到我國,對我進行開導,我表示感謝。可是,關於爭霸稱帝的事,還是以後再說吧。”

蘇秦不願意就此離去,於是給惠王上了十多次奏章,說明爭霸的重要性。可是,秦惠王對他的意見越來越反感。這時,蘇秦的資財也耗費光了,只得垂頭喪氣地回家去了。

  成語故事 篇20

張儀的得到任用後,蘇秦派來的門客也要告辭離去,張儀說:“在下是依靠先生的鼎力相助,纔得到今天顯貴的地位。我正要報答您的恩德呢,先生爲什麼要走呢?”門客說:“其實我並不瞭解先生,真正瞭解您的是蘇秦先生。蘇先生擔心秦國攻打趙國,破壞合縱聯盟,認爲天下除了先生,就沒有誰能夠掌握秦國的大權的了,所以激怒先生,並派我暗中向您供應錢財,這些都是蘇先生的策略。如今先生已被重用,我的使命也就完成了,請讓我回去覆命吧!”張儀說:“唉呀,這些計謀本來都是我以前研習過的,蘇先生用在我身上,我卻沒有覺察到,我沒有蘇先生高明啊!況且我剛剛被任用,又怎麼能圖謀攻打趙國呢?請替我感謝蘇先生,蘇先生當權的時代,我張儀怎麼敢奢談攻趙?”張儀出任秦相以後,寫信警告楚國丞相說:“當初我陪着你喝酒,並沒偷你的玉璧,你卻誣賴鞭打我。現在你要好好地守護住你的國家,我要偷你的城池了!”

  成語故事 篇21

戰國時,楚國有個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隨身攜帶的一把寶劍掉落江中。船上的人對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國人似乎胸有成竹,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個記號,並向大家說:“這是我寶劍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個記號。”大家雖然都不理解他爲什麼這樣做,但也不再去問他。船靠岸後那楚國人立即在船上刻記號的地方下水,去撈取掉落的寶劍。撈了半天,不見寶劍的影子,他覺得很奇怪,自言自語說:“我的寶劍不就是在這裏掉下去嗎?我還在這裏刻了記號呢,怎麼會找不到的呢?”至此,船上的人紛紛大笑起來,說:“船一直在行進,而你的寶劍卻沉入了水底不動,你怎麼找得到你的劍呢?”其實,劍掉落在江中後,船繼續行駛,而寶劍卻不會再移動,像他這樣去找劍,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成語故事 篇22

《抱朴子》裏記載一個傳說,曾經有個叫做馮夷的人,因爲渡河的時候不小心淹死了,所以天帝就封他爲河伯。但是,在戰國魏文候的時候,發生過和河伯有關的故事。

西門豹是當時魏國的鄴縣縣令。他一到鄴縣上任,就調查清楚地方上的三老和廷掾一起勾結了巫師騙錢。這些人恐嚇老百姓說:「河伯每年要娶一個妻子,否則這裏一定會發生水災。」他們不但搜刮老百姓很多錢,還淹死了不少女孩。於是,西門豹爲了整頓當地的風氣,就決定要剷除這些人。他利用智慧,騙三老和巫師說那女孩並不美麗,河伯不會滿意,因此要三老、廷掾和巫師轉告河伯,然後二話不說就把那些人丟入河中。

後來,西門豹帶着老百姓開挖水道,引來河水灌溉農田,老百姓從此便過得很幸福,也不再擔心河伯的問題了。

  成語故事 篇23

同學們,你們一定聽過一個成語故事,叫“刻舟求劍”吧!

有一個楚國人搭乘一艘小船要渡江,在半途中一不小心把劍掉落在江水中,當時這個楚國人爲了趕路,沒有把落在水中的劍撈上來,而是用刀在劍落下去的地方刻了個記號,想等辦完事後依照記號把劍找回來。可這個自以爲聰明的楚國人並沒有想到劍落入水裏的位置和在船上作的記號沒有關係。後來人們用“刻舟求劍”這個成語來形容做事在板固執,不知變通的人。

同學們,我們也是一樣的,在學習上遇到了難題,不能總是用一個方法來解答,要知道變通,想其他的方法,要善於動腦筋。會思考,會動腦筋,善於變通的人就會用一些比較簡單而不容易出現錯誤的解題方案來。我們一定不要象那個楚國人一樣動死腦筋哦!

  成語故事 篇24

"八仙過海",道教掌故之一。"八仙"一般是指鐵柺李、漢鍾離、張果老、藍采和、何仙姑、呂洞賓、韓湘子、曹國舅,這八位神仙人物。在傳說中,八仙各有不同的法器,鐵柺李有鐵杖及葫蘆,漢鍾離有芭蕉扇,張果老有紙疊驢,藍采和有花籃,何仙姑有蓮花,呂洞賓有長劍,韓湘子有橫笛,曹國舅有玉版。他們隨身所攜帶的法器各有妙用。

八仙過海是精彩的八仙故事之一。其生動的記述見於明吳元泰之《東遊記》。該書寫八位神仙人物好打抱不平,懲惡揚善。有一天,他們一起到了東海,只見潮頭洶涌,巨浪驚人。呂洞賓建議各以一物投於水面,以顯"神通"而過。其他諸位仙人都響應呂洞賓的建議,將隨身法寶投於水面,然後立於法寶之上,乘風逐浪而渡。後來,人們把這個掌故用來比喻那些依靠自己的特別能力而創造奇蹟的事。

  成語故事 篇25

[元和令]顛不刺的見了萬千,似這般可喜娘的龐兒罕曾見。則着人眼花撩亂口難言,魂靈兒飛在半天。他那裏盡人調戲?着香肩,只將花笑拈。

[上馬嬌]這的是兜率宮,休猜做了離恨天。呀,誰想着寺裏遇神仙!我見他宜嗔宜喜春風面,偏、宜貼翠花鈿。

[勝葫蘆]則見他宮樣眉兒新月偃,斜侵入鬢邊。

  成語故事 篇26

“上醫醫國”論的出現,在社會上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一些人文志士每以“活國醫”、“醫國策”自詡。黃庭堅《見子瞻燦字韻詩次韻》曰:“誠求活國醫,何忍棄和緩”。陸游《小疾偶書》“胸次豈無醫國策,囊中幸有活人方”。辛棄疾《菩薩蠻贈張醫道服爲別且令饋河豚》“萬金不換囊中術,上醫元自能醫國”。

  成語故事 篇27

成語利令智昏出處:這個成語故事出自《史記·趙世家》。

利令智昏這個成語故事出自《史記·趙世家》。戰國時,秦國派大將白起,帶領人馬,攻伐韓國,佔領了韓國的野王。野王位於韓國的上黨同韓國內地之間的重要通道。野王被佔,上黨就孤立了。上黨的地方官馮亭,準備歸附趙國,希圖得到趙孝成王的保護。

趙孝成王徵求大臣們的意見。‘‘平陽君”趙豹不同意,他說:“無故受利,會招致禍殃的,不如不要”。“平原君”趙勝說:“不要白不要,如此一大塊好地方,不費任何代價,送上門來還不要嗎!”趙王贊成趙勝的意見,就派他去接收上黨,並封馮亭爲“華陽君”。

可是這一來,把秦國激怒了。秦國又派白起去打趙國。在這次戰爭中,趙國大敗,四十萬趙軍,全部覆沒。

司馬遷對此評論說:“平原君”趙勝,在當時雖然也算是個著名人物,但是他的眼光到底還是太短淺了些,因爲貪圖私利,而使頭腦發昏,理智不清,這就是所謂“利令智昏”啊。

  成語故事 篇28

一鳴驚人,一飛沖天。說的是春秋戰國時期楚莊王的故事。楚莊王登基後,爲了觀察朝野的動態,也爲了讓別國對他放鬆警惕,當政三年,沒有發佈一項政令,每天不是出宮打獵遊玩,就是在後宮裏和妃子們喝酒取樂,並且不允許任何人勸諫,他通令全國:“有敢於勸諫者,以死罪論處!”朝野上下都爲楚國的前途擔憂。當時主管軍政的右司馬以他的機智,委婉的用猜謎方式勸諫了莊王:“臣在南方時,見到一隻鳥,它落在南方的土崗上,三年不展翅、不飛翔、不鳴叫,沉默無聲,這隻鳥叫什麼名啊?”楚莊王知道右司馬是在暗示自己,就說:“三年不展翅,是在生長羽翼;不飛翔、不鳴叫,是在觀察民衆的態度。這鳥雖然不飛,一飛必然沖天;雖然不鳴,一鳴必然驚人。你回去吧,我知道你的意思了”。此後,楚莊王整頓朝綱,重振君威,沒過多久把楚國治理得國富兵強。

  成語故事 篇29

南宋女詞人李清照在丈夫趙明誠死後爲逃避戰火來到江南桃花塢,很多崇拜她的文人前來拜訪她。有一年她用紅梅花粘出上聯“獨梅隆冬遺孀戶”,杏花村秀才明白其意,第二年用杏花粘上下聯“杏林春暖第一家”。從此兩人情投意合地生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