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蒙學 > 國學常識 > 隋朝詩人盧思道

隋朝詩人盧思道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W 次

導語:儘管隋朝只有短短的二十九年,也涌現了一批優秀的詩人,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隋朝著名詩人——盧思道。

隋朝詩人盧思道

盧思道(公元531年-583年)字子行。范陽(今河北涿州)人。年輕時師事“北朝三才”之一邢劭(字子才),以才學重於當時,仕於北齊。齊宣王卒,朝臣各作輓歌10首,擇善者用之,思道十得其八,時稱“八米盧郎”。北齊末待詔文林館。北周滅齊後入長安,官至散騎侍郎。一生的主要文學活動在北朝。

盧思道(約531—583)南北朝詩人。字子行。范陽(今屬河北涿縣)人。北齊時,爲給事黃門侍郎。北周間,官至儀同三司,遷武陽太守。入隋後,官終散騎侍郎。終年52歲。

盧思道是“北朝三才”之一邢劭的學生。北齊天保年間,即以文章著名。北齊文宣帝死後,當朝文士各作輓歌10首,擇善用之。魏收、祖孝徵等人不過得一二首,唯盧思道得8首,故時人稱爲“八米盧郎”。

有集30卷,已佚。今傳《盧武陽集》1卷。《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27首,《全隋文》存其文10餘篇。事蹟見《北齊書》、《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北史》本傳

北齊天保中(554年),盧思道20歲,由左僕射楊遵彥推薦給朝廷,入司空府,行參軍事,兼員外散騎侍郎(伴隨皇帝乘馬乘車的近臣)。因漏泄機密事,被貶爲丞相府西閤祭酒。後歷任太子舍人、司徒府錄事參軍、京畿主簿、給事黃門侍郎,待詔文林館。北周建德七年(577年)周武帝宇文邕滅齊,將他留任朝中,授予開府儀同三司(等同宰相一級)。四年後,北周隋國公楊堅稱帝,以隋代周,盧思道自恃才高,結果反遭欺蔑,於是官途淪滯。雖然一年後復出,奉詔出使陳國,卻又遇上母憂。再度復出,仍爲散騎侍郎,行內史侍郎事。不久,卒於京師,時年52歲。 他是“北朝三才”之一邢劭的學生。北齊天保年間即有文名。其詩長於七言,善於用典,對仗工整,氣勢充沛,語言流暢,開初唐七言歌行先聲,在北朝後期和隋初地位較高。代表作有《聽鳴蟬篇》、《從軍行》。文以《勞生論》最有名,被譽爲北朝文壓卷之作。他還有《北齊興亡論》、《北周興亡論》等史論。有集30卷,已佚。今傳《盧武陽集》1卷。《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27首,《全隋文》存其文10餘篇。

盧思道詩可分爲古詩、樂府兩類,風格也迥然不同。樂府詩大多模仿南朝豔情詩,明顯受到南齊詩華豔軟媚的影響;但《從軍行》變傳統的五言短詩爲七言長篇,把徵人思婦的相思離愁與長年不斷的征戰生活結合在一起,融柔婉輕倩的情調於剛健俊逸的氣勢之中,對仗工整,用典貼切,較好地融合了南北文風。古詩多爲贈別、應酬、詠物,內容無甚新意,但善於從蒼秀清遠的景色中尋味一種奇迷的情調;《聽詠蟬篇》以蟬聲的哀嘶對應遊子的悲鳴,用蟬質的.高潔反襯塵世的鄙俗,表達作者出世的願望,開創後世詠物起興、長篇大論抒發感慨的結撰方式。盧思道的詩歌對初唐歌行有很大影響。今存《盧武陽集》。

盧思道,隋初范陽人,今保定市涿州人,和劉備是老鄉。說起來,他恐怕是中國古代讀書人中最有資格領世界吉 尼斯之“做官最多獎”的了。他最早做司空行參軍,長兼員外散騎侍郎,直中書省;接着擔任丞相西閣祭酒,歷太子舍人、司徒錄事參軍;數年後,復爲京畿主簿,歷主客郎、給事黃門侍郎,待詔文林館。在周武帝平定北齊後,又授之儀同三司,後除掌教上士,再遷武陽太守;晚年盧思道辭官後又被徵召,奉詔郊勞陳使;最後死在散騎侍郎,奏內史侍郎事任上。由此看來,單單憑藉盧公官職之多(雖然都是小官),且調任之頻繁(雖然都是平級調動)的壓倒性優勢,就實在是該獎得主的不二人選。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他終生不得志,一輩子輾轉流離、沉淪下僚呢?主要就是因爲他性格上的偏激固執和恃才傲物。 盧思道從小就聰明善辯、灑脫不羈,在他十六歲的時候卻觸了他平生的第一個大黴頭。某一天,他在一個山澗旁遇到了中山人劉鬆,劉鬆這個人,工於鐫刻碑銘,一看到盧思道斜着眼揹着手瞧着他做事的樣子,就決心要奚落奚落他,於是劉鬆隨便指着一塊刻好了的碑文對盧思道說:“能看得懂嗎,小子?”盧思道捧起來盯着看了半天也看不來個所以然來,接着就一言不發的低着頭走了,背後理所當然的傳來了劉鬆的哈哈大笑聲。從此盧思道關起門來,發奮讀書,並拜當時著名詩人邢劭爲師,果然不出幾年,學問大進,義理精通。

好,故事講到這裏,各位讀者就會自然而然的想到定鼎漢朝四百年江山的韓信了,韓信當年抱着“大丈夫必有所忍”的態度忍受市井之徒的胯下之辱,不與之計較,後來大展奇才,輔佐高祖劉邦囊括四海,平定天下,自己也擁兵稱王,獨霸一方,做成大事。衣錦還鄉之後,竟親自找到那個曾經羞辱過他的無賴,不但沒有責罰他,反而給了他一大筆錢,韓信這種以德報怨的舉動千百年來一直爲人們歎服,成爲一段充分演繹“知恥而後勇”精神的佳話。但是話說回來,各位讀者如果以韓信之心度盧思道之腹的話,那就大錯特錯了,因爲我們這位老兄下面所做的事情會讓大家匪夷所思。

盧思道詩書滿腹學成歸來之後,第一件事情就是極盡他全部的才思做了一篇花團錦簇的文章,緊接着下一步就是在第一時間內找到了那個當初傷盡了他的心而現在又滿臉無辜的劉鬆,一把將文章扔到劉鬆面前,“讀讀!”現在輪到該這個可憐的劉鬆倒黴了,劉鬆顫抖着手從地上撿起文章,大着腦袋將之硬看了一遍,然後搖搖頭,“看不懂......” “看不懂?”盧思道長嘆一口氣(史書上記載的是喟然嘆曰,喟然這一舉動,值得品味)道,“我這幾年的學習嘛,還是有益處的,難道是白白浪費光陰嗎?”(學之有益,豈徒然哉)學習當然不算浪費光陰,這句話的言外之意就是我盧思道之所以努力拚命學習這幾年的目的,不是爲別的,就是爲了報復你劉鬆當年那惡言相辱之仇!

唉,就衝上面這句充滿偏狹自負之情的話,盧思道以後的一切就都可以知道了。這還真應了西方一個成功學家說的一句話:性格決定命運!所謂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我們一定要引以爲鑑,避免重蹈覆轍,最後借用杜牧的一句話: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