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蒙學 > 國學常識 > 隋朝的文化發展

隋朝的文化發展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5W 次

導語:隋朝結束了南北朝分裂的政治局面,這時候的文學有哪方面的發展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隋朝的文化發展

隋文帝前期主張調和儒佛道思想,並且主張樸實文學,反對南朝豔麗的文學思想。他提倡儒學,把儒家學說提升到治國不可或缺的地位,鼓勵勸學行禮 。各地紛紛廣建學校,關東地區學者衆多,儒學一時興盛 。南北朝儒學流派不同,說經各有義例,到隋朝時沒有統一的經典,使得科舉制度在明經考試方面仍然困難。到隋文帝晚年,他崇尚刑法,公開助佛反儒。

601年,隋文帝認爲學校多而不精,下令廢除所有學校,只保存京師國子學,名額限七十人。劉炫上書切諫,隋文帝不聽。同時下令營造寺塔五千餘所。隋煬帝時雖然恢復各地學校,然而儒生的地位仍未改善。此時最著名的儒生有劉焯、劉炫,二劉學識豐富,受當時儒生景仰。然而劉炫乘隋文帝購求書籍的機會,僞造書百餘卷,題名爲《連山易》、《魯史記》等,騙取賞物。劉焯也因計較束脩,聲名不佳。隋文帝晚年助佛反儒的舉動,使得不少儒生後來抹黑隋朝統治者 。

王通是隋末大儒與隋朝著名的思想家,諡爲“文中子”。他主張執政者應該先德後刑才能讓人心服 ;提倡儒道佛三教應該共同相處,而不是互相抵制 。又主張天人之事與天地人三才不相離等思想 。他著有《太平十二策》、《續六經》(又名《王氏六經》)與《文中子中說》。他的孫子王勃是初唐四傑之一,而他的弟子魏徵亦是唐朝初年的名臣。他的學說,對後來宋代的理學影響深遠。

佛學思想大多爲唯心主義,其中最興盛的天台宗主張止觀說,而禪宗主張頓悟說。止觀又稱爲寂照、明靜,主張止息一切外境與妄念,專注於特定對象,併產生對於該對象的正智慧 。頓悟爲“明心見性”法門,即是主張頓悟。主張凡事通過正確的修行方法,迅速地領悟要領,從而指導正確的實踐而獲得成就 。 由於隋朝時間較短,對中國文學的影響不大。雖然有提出改革浮靡文風的要求,但是後繼中斷,古文運動需要到唐朝中葉才成功的發展起來。當時有專門研究音律學的著作,也有不錯的散文與詩歌。在南北朝時,南朝文學講究聲律和彩色,北朝文學講究質樸切實用。由於南朝豔麗的文學征服了北朝,使得隋朝文學大多承襲樑陳學風,沒有新的突破。

而隋朝南北著名文士,總數居然不過十餘人 。杜正藏所著的《文章體式》,有助於學習南朝文學,號爲“文軌”。甚至連高句麗、百濟也學習杜書,稱爲《杜家新書》。這使得南朝文學流行到外國,影響甚大。584年隋文帝下令要求樸實文學 。李諤建議不能依文藻華麗而錄取人才。然而隋煬帝又提倡華麗的南朝文學,他醉心於南朝的豪華,“三幸江都”,“好爲吳語”。“貴於清綺”、“宜於詠歌”的南朝文學,正合他的口味。隋煬帝是一個文學家,最有名的是《江都宮樂歌》。每作詩文,都要南朝名士庾自直評議才發表出來,可見他是南朝文學有力的提倡者 。 因南北文化融和,音韻學與目錄學的成就尤爲卓越。開皇初年,顏之推、蕭該、長孫納言等八人和陸法言討論音韻學,一致認爲四方聲調分歧很大,南北用韻不同。以前諸家韻書,定韻缺乏標準,都有錯誤。陸法言記錄了諸人議論的要旨,於公元601年寫成《切韻》五卷。這部書統一書面的聲韻,反映了當時漢語的語音,是中國最早的音韻書。這一語音系統完整的保存在後來的《廣韻》,甚而《集韻》等書中 。

目錄學方面,隋代有名的有佛教的《大隋衆經目錄》,道家的《道經目錄》,費長房所撰的《歷代三寶記》與釋彥琮所撰的《隋仁壽年內典錄》。隋廷收集南、北兩朝所有書籍,編有《隋大業正御書目錄》。唐朝魏徵就是依此編寫出《隋書·經籍志》,成爲隋以前著述的總錄,在目錄學上的地位與班固的'《漢書·藝文志》相同 。 自南北朝以來,佛道儒統稱三教,佔據思想領域的主導地位。隋文帝主張調和宗教與儒學,採用三教並重的策略 ,並容儒教、佛教與道教以相輔治國 。由於國家開放,流行於西亞的祆教也在中國廣爲流傳。

隋朝期佛教進入極盛階段,這是因爲皇帝與佛教的淵源密切。北周武帝滅佛時,智仙隱藏在楊家,預言隋文帝日後會做皇帝,重興佛法。隋文帝深信自己得佛保佑,對羣臣宣稱“我興由佛法” ,所以積極提倡佛法,晚年甚至排斥儒學,佛教成爲隋朝國教。公元581年,隋文帝招請隱居僧侶出山,號召佛徒“爲國行道”,並且聽任人民出家。隋煬帝時,朝廷對佛教也是採取積極扶持的政策,隋煬帝還向天台宗智者大師受戒,成爲佛家弟子 。然而皇帝也對佛教嚴加控制,例如把江南佛教有影響的名士集中起來,以便支配,並下令“沙門致敬王者 。

當時主流的佛教派系有天台宗、三論宗和三階教。天台宗講究將“教”、“觀”兩者發揮到極致並圓融一體,認爲法界無相,萬物一體。止觀是主要修行方式。三論宗因研究《中論》、《十二門論》、《百論》而著稱。主張世間、出世間的萬有諸法,是從衆多因緣和合而生,是衆多因素和條件結合而成的產物 。

隋朝共修建寺塔5000餘所,塑造佛像數萬,並且翻譯數萬佛經,使佛經流佈多於儒經數百十倍。隋文帝狂熱重崇佛,僅頭兩次在各州興建舍利佛塔就有83所之多,其中以大興善寺最有名 。又令計口出錢,營造佛像;替京師和大都邑的佛寺,寫經四十六藏,凡十三萬卷,修治舊經四百部。隋煬帝修治舊經六百十二藏,二萬九千餘部,成立翻經館及翻經學士,下令裝補故經,並寫新本,共譯經九十部,五百一十五卷 。

曆法的不斷改進,要求計算方法更加精密,604年(仁壽四年),劉焯在制定《皇極曆》時,最早提出了“等間距二次內插法”的公式。600年,劉焯測定歲差爲76年差一度,已接近準確值。   隋朝的丹元子,按照晉人陳卓所定的星座,把周天各星的步位,編成一篇七字長歌,叫做《步天歌》,共七卷,文句淺顯,便於傳誦,在天文知識的宣傳和普及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 隋朝國祚雖較短。可是在文化上作出了新的成就。隋朝承襲了魏晉的餘風和六朝的風格,作了一番大加工,變爲隋代的楷書。至於那種篆、隸早已消聲匿跡,不復存在了。這個時期內,惟獨楷書盛行於世,可以這樣說,到了隋朝時期,楷書纔算是一種極其規範化的標準書體,成爲中國書法界正楷的一種規範。它開創唐朝正書的先河,對唐朝寫正楷的一派影響最深,其功勞也最大,所以隋代的楷書,在中國書法史上是很關鍵的一種書體。 在碑刻、書法方面,出現了綜合南北的趨勢。熔南北於一爐。這時立碑之事,又在各地盛行起來,直至今日,還遺留下爲數較多,惹人嘖嘖稱道的一些名碑,其書藝的高超,即使唐朝的一些名書家也不能超越。這時期著名的碑誌有智永《真草千字文》刻石、《龍藏寺碑》、《賀若誼碑》、《曹子建廟碑》、《美人董氏墓誌》、《元公夫人姬氏墓誌》、《蘇孝慈墓誌》等。

倘人們從隋朝的碑誌中多加註意和鑽研,才能進一步地研究唐朝的楷書碑誌。因隋、唐兩代的正楷,是書壇的圭臬。康有爲在《廣藝舟雙楫?寶隋》一篇章裏已談得很清楚了。這說明了隋朝的碑版和墓誌,無一不佳。因隋朝的碑刻除工整之外,還具有古色,由於它承襲了晉的成分較多,所以,從楷書的角度來看,隋朝是一個承上啓下的時代,對書法界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尤其是對唐朝書法藝術產生了直接的影響 在隋朝的名畫家中,最著名的有展子虔、董伯仁、鄭法士、田僧亮、楊契丹、孫尚子、尉遲跋質那等人。當時繪畫仍以道釋人物故事爲中心,但山水畫已逐漸發展成獨立的畫科。展子虔與董伯仁齊名,形成了新的風格。他們除畫寺院壁畫外,還畫卷軸畫,專長於人物、車馬、樓閣及山水配景。現存展於虔的唯一遺作《遊春圖》,是用勾勒刷法,著大青綠,注意遠近關係和山樹人物的比例,能夠於咫尺之中,具備千里之趣。元代《畫鑑》即指出《遊春圖》是山水畫的始祖。

於闐(新疆和田)畫家尉遲跋質那,當時人稱“大尉遲”,善畫西域人物,畫面上有陰影暈染,即所謂“凹凸法”。對後來的繪畫影響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