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經部 > 孝經 > 《孝經》優秀讀書筆記

《孝經》優秀讀書筆記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9W 次

孝經》中國古代儒家的倫理著作,儒家十三經之一。以下是小編收集的讀書筆記,歡迎查看!

《孝經》優秀讀書筆記

  《孝經》優秀讀書筆記1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們用畢生經歷去完成的使命。百善孝爲先,它是我們對父母最真切的報答,對體會愛的一種最樸實的表現。孝心無價,唯在心靈深處才能感觸。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於事君,中於事君,終於立身。”孝,五千年一脈相承,無論中國的體制怎樣的變幻,中國人民歷經了多少的磨難,孝道,依然是中華民族的結晶,當我們呱呱墜地來到這個世間時,註定我們將來要承擔這份責任。我們無法體會母親在一天天衰老,從黑髮到白髮,從緊俏的皮膚到漸漸變得粗糙的臉,歲月將這份見證深深地刻在他們的臉上。

有人說:當我們長大成人後,我們將不再需要父母,甚至會認爲他們很煩。有時候看看這個紙醉金迷、燈紅酒綠的社會,你很難再想起家中年邁的父母,他們盼望着子女能早點回家,可是他們的子女卻不知在哪裏徹夜狂歡,古人中的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被忽略了,揚名後世彰顯父母也被遺忘了,只有個人主義的安逸和享樂,以及人與人之間的爾虞我詐和對生活的得過且過。有時候我總是看着這個有着林立的高樓大廈和寬敞的縱橫馬路的城市發呆,總是在發問自己:這個社會究竟是進步了,還是退步了?

有人說,等我有錢了,我要大把大把的錢塞給爸爸媽媽,讓老人家坐在錢堆兒上隨便花;等我有時間了,我就帶着爸爸媽媽,游完國內,遊國外,讓爸爸媽媽在有生之年瀟灑個痛快!

其實這樣想是不對的,等你把錢掙到手的時候,爸爸媽媽的牙還能咬得動那些好吃的嗎?等你有時間了,想帶着爸爸媽媽去周遊世界,他們還能上得去飛機嗎?

父母要那麼多的錢幹什麼呢?他們吃不了多少,也穿不了什麼,他所缺的應該是與子女們其樂融融的相處!他們所缺的是在他們難於動身時的一個代步,在他口渴時的一杯清茶,在他寂寞時候的陪伴,在他生病時的一次次問候,兒女在外再忙,也能抽出時間每週按時和父母聚在一起……這些都是老人內心所渴望的!

父親節的時候你給爸買條魚,工作再忙,你也要親自給送去,爸會樂得嘴都合不上的;母親節的時候,你給媽買一雙襪子,親自給媽穿上,她眼睛裏也會含着淚的……

實在抽不出時間回家的,咱就每天,或者最少三天給爸媽去個電話,問問好,拉拉家常。父母不求別的,就希望年老時子女能惦記着……

有一些事情,當我們年輕的時候,無法懂得。當我們懂得的時候,已不再年輕。世上有些東西可以彌補,有些東西永無彌補。

“孝”是稍縱即逝的眷戀,“孝”是無法重現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與生命交接處的鏈條,一旦斷裂,永無連接。

趕快爲你的父母盡一份孝心。也許是一處豪宅,也許是一片磚瓦;也許是大洋彼岸的一隻鴻雁,也許是近在咫尺的一個口信;也許是一頂純黑的博士帽,也許是作業簿上的一個紅五分;也許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許是一隻野果一朵小花;也許是花團錦簇的盛世華衣,也許是一雙潔淨的舊鞋;也許是數以萬計的金錢,也許只是含着體溫的一枚硬幣……但“孝”的天平上,它們等值。

枝葉繁盛的樹木,紮根於厚實的土地;流水湯湯的江河,溯源於雪嶺山脈的蘊藏;烏鴉孝親反哺,羔羊感恩跪乳,動物尚且懂得回報於親恩,萬物之靈的人類,也從“上代而來,從己而出”的血緣關係中,將人性的真愛與善美髮揮到極致,推及宗族、羣我,傳承了代代的倫理之愛,穩固了人類生活的秩序。

世事滄桑,歲月無情,而人有情,你的關愛會撫平父母額頭上的皺紋的。然而“最美不過夕陽紅”,呵護這份美吧!用心去碰撞出音符,奏出世間最溫馨、最美好的敬老樂章吧!讓歌聲在廣袤的天地間永遠迴盪!

  《孝經》優秀讀書筆記2

中國有句古話叫“百善孝爲先”,它充分強調了孝的重要性。尊敬兄長、孝順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孝經》是儒家思想在“孝”上的一部經典著作,它集中體現了古代先賢們對“孝”的解讀及重視。

孔子曾說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乃一切道德的根本,若一個人連最基本的孝順父母都做不到,那麼這個人在其他方面的品德也好不到哪裏去。論語中有那麼一段話,有子曰:“其爲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爲仁之本與!”大概意思是說:一個人的爲人,孝順父母,敬愛兄長,卻喜歡冒犯官長,這種人很少;不喜歡冒犯官長,卻喜歡造反作亂,這種人從未有過。君子致力於根本,根本確立了,做人的正確原則就會形成。孝悌這個東西,大概就是仁道的根本吧。從中可見“孝”在一個人的德行品質的培養中所起的基本作用。

若一個人連孝順父母都做不到,那麼何談其它的美德,整個社會更會處於一個混亂的境況。那麼何爲“孝”呢?《孝經》中的“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便是孔子對“孝“的一種理解。母親懷胎十月,並辛勤勞動撫養我們成人,我們該懂得感恩,而愛惜自己的身體是我們回報父母恩情最基本的方面。在學校要努力學習不辜負父母親對我們的期望,長大後更要好好工作,承擔起家庭重任,這便是一個人從出生至死去所需擔負的家庭責任吧。在中國傳統認識中,讓父母住好吃好便是對父母的孝順了。久而久之,整個社會逐漸形成那麼一種風氣,即把子女給父母物質上的滿足與是否孝順搭上勾。

有些人認爲只要多給父母些養老費就是孝順了,他們往往一年到頭都在外面拼命掙錢而很少有時間回家看看爸媽。雖然我並不否認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子女對父母的孝心,但我也認爲不能只片面的強調經濟上的滿足。父母含辛茹苦地撫育我們,但他們並不要求我們回報多少,有時候他們只希望我們能坐下好好地陪他們說說話。而習慣於快節奏生活的現代人來說,他們往往會忽視對老年人精神上的關心,只知道定時地寄錢給父母而不記得打打電話問候一下,這其實有點本末倒置了。多多地與父母交流交流,陪父母走走看看,其實父母親會更欣慰。

聯歡晚會上的一首“常回家看看”道出了天下多少父母的心願啊。自有記憶以來我便討厭參加喪禮,並不是說那裏的氣氛有多沉悶悲傷,只是覺得整個儀式過於虛假。人活着時不懂得如何善待之,等親人走了纔在那裏哭哭啼啼未免可笑。當然我不是說中國傳統喪禮該被取消,而是子女應該分清何爲重何爲輕。喪禮上人們大聲敬酒、熙熙攘攘,活像是在辦喜酒,縱然在守靈時的哭唱也顯得那樣勉強突兀。我不知道這種形式對活着的人來說有多少意義,但親人已去再怎麼做樣也於事無補了。

當一家人在其父母死後大辦其喪禮時,人們總說些“啊,某某人多孝順…”之類的話,我不禁納罕難道這個社會對於孝順的定義竟降低到這種程度了嗎?喪禮畢竟是做給活人看的,所以但凡親人在世時對他們好纔是真正的孝。那麼做到何種程度上才能叫“好”呢?這其實是個挺難回答的“色難,問題,每個人的心中自有一套標準。子夏曾問到何爲“孝”,孔子回答道;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後孝乎?”這裏是個反問句,即有事情時做子弟的年輕人效勞,有酒食,讓給父老享用,做到這些方面就算孝了嗎?其實在父母面前保持敬愛和悅的容色最難。

驀然回想,這句話真的非常正確。平常我們都在學校裏,只是逢年過節纔回家,但即便是這樣,在家裏的短暫時間裏我們也往往因受不了父母親的嘮叨關切而耐煩不已,有時還會頂幾句,更有甚者便會甩臉子給父母看。我們的一句無心之說可能會令父母難過很久,所以在我們對父母的嘮叨露出不耐之情時想想父母的心情吧,畢竟他們的出發點是好的。

  《孝經》優秀讀書筆記3

據說,比爾·蓋茨在接受記者的採訪時曾說過,最不能等待的事情是孝順。這句話出自於一個美國的首富,這不能不讓我們感慨和深思。

“孝”爲何也?我沒有去考證《說文解字》上的權威解釋。但是,漢字的結構組成有會意字。按照我個人望字生義的理解,“孝”字是“老”與“子”的結合。“孝”字的上半部爲“老”字的半邊,下半部爲“子”字,兩者結合即爲“孝”。從意形上看,又恰好解釋了兩者之間的相互關係:由上而下看爲老子抱兒子,由下而上看乃兒子背老子。由是觀之,我們不得不驚歎先賢的聰慧與睿智。在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智慧寶庫中,《孝經》是中國古代儒家的經典。這部倫理學著作在中國思想史上有着不容忽視的地位,特別是在西漢“以孝治天下”之後。

在唐朝,它被尊爲經書,南宋以後被列爲《十三經》之一。在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中,它對維護封建社會的綱常宗法等級和道德秩序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孝”是儒家倫理思想的原點。《孝經》集中闡釋了儒家的倫理思想,對“孝”的要求和方法做了系統而煩瑣的規定。如對父母的生老病死的過程,提出了“孝”的標準:“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孝經》(·紀孝行章第十)。《孝經》把“孝”推崇到極高的地位,認爲: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孝經》·三才章第七)。因此,“人之行,莫大於孝”《孝經》(·聖治章第九)“孝”成爲人的。

道德之本(“夫孝,德之本也”《孝經》開宗明義章第一)。在《孝經》中的倫理思想中甚至把“忠”與“孝”聯繫起來,認爲“忠”是“孝”的發展與擴大,把“孝”的社會作用神祕化和絕對化。儘管如此,《孝經》所推崇的孝順不失爲中華文明的瑰寶,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基石。孝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古往今來,孝順尊老的傳統被世代延襲,並積累了許多的典型,如供兒童蒙學的經典《二十四孝》的圖文故事,就是家喻戶曉的教科範本。隨着時代的進步,傳統孝文化的糟粕自然要被捨棄,但其中的積極意義和精髓仍然被繼承下來。

無論是平民百姓還是偉人領袖,那些孝敬尊老的故事是永遠讓人感動的。我們的家庭並不是很和諧,並且我其實一直在心裏就對爸爸懷着一直恨意。是他讓我們長期以來處於痛苦中。他是媽媽痛苦的來源,而我看到媽媽的艱辛,心裏就有被刺痛的感覺。但是後來漸漸懂得:爸爸其實也承受了很多,在那樣一個農村,培養我這樣一個大學生,是一種神聖的榮譽。今年看到大一的新生,突然又回想起當年爸送我來學校的情景。唯一感到遺憾的是,在他第一次出遠門,送我來到學校之後,竟然讓他在那樣的倉促中離開了學校。那時,正值08年秋,我的18歲生日就是在火車上度過的。爸爸在北京火車站買了兩瓶呦呦奶茶。在爸爸的要求下,我打開了,但沒捨得喝。心想,或許在他離開後,我可以對着它看爸爸是影子。但是沒想到,在那樣的高溫天氣下,奶茶很快就壞了。

我啜了一小口,無奈之下,只好把奶茶放進了垃圾桶。那天來到長春是一個晚上,有風,披上了外套(是媽媽廉價買給自己的那件,但是因爲太小而轉手到我手中)。那天晚上,直到十點多爸爸才離開學校,他要出去找住的地方。不知他那天是幾點睡的。但是那樣貪睡的他,是怎樣熬過來的,我不知道。第二天,他很早就過來找我,要我去吃早飯。其實,在坐完幾天車以後,根本沒有什麼胃口。但是他還是堅持。因爲沒有拿到學校的飯卡,只好出去吃。一邊走,他還一邊給我介紹附近的情況,要我注意安全。但是最後看來,他在昨晚那樣漆黑的夜晚並沒有探索到很多東西。

因爲最後我們花了好長時間才找到吃早飯的地方。吃得很簡單,好像好像也不貴。但是想到他帶着我一路探尋的經過,心中就有一種酸楚。忘了是哪天,他陪着我去體檢,但是主要時間是在排隊。還記得期間我們去火車站買了票,坐的是25路公交車。從動植物園到火車站,差不多繞了大半個長春。那天還遇上半路堵車,來回花了3個小時左右,但是還是很愉快的。安頓好了以後,爸爸帶着我去了對面的動植物園。門票費20。當時並不知道可以免費進去。估計當時爸爸是一直在前,領着我。雖然並沒有什麼值得一看的東西,但是爸爸拍下了一段長頸鹿的錄像,存在我的手機裏。只是被我稀裏糊塗地刪掉了。再也找不到了。應該是同一天的中午,爸爸帶我到二樓的那家餐廳去吃了飯,要來幾個帶辣椒的菜。還叮囑我時常去吃,不要太節儉。也是那次,第一次喝道了花生露,以後再也沒沾過。走的那天晚上,我們坐在柳樹底下的長木凳上,來往的車打着燈,照到了我臉上,爸爸看到了我臉上的淚水,於是他也開始流淚。

估計那是第一次親眼看到爸爸因爲我而落淚。籃球場上,學弟學妹們還在訓練着。面對已經開始的大學生活,他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我們,只剩下的一年多的時間。在這爲數不多的日子裏,還有很多待完成的事。爲了充實自己,爲了給自己的前途鋪路,也爲了有機會彌補兩年前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