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素材 > 素材積累作文彙編8篇

素材積累作文彙編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6W 次

素材積累作文彙編8篇

素材積累作文彙編8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素材積累作文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素材積累作文 篇1

辭退順從自己的人

春秋時期,齊國的相國晏子辭退了一個叫高繚的人。

辭退順從自己的人

說起這個高繚,三年前的時候來投奔晏子,做起事來認真仔細,凡是晏子吩咐的事,沒有一件做得不讓人滿意的,如今見晏子要辭退他,一些人就覺得莫名其妙,有點想不通。

晏子解釋說:你們想過沒有,現在我要做一件精美的器具,可是我手裏只有一些彎彎曲曲又有無數疙瘩的木頭,怎麼做呢?高明的木匠往往會把這些木頭用斧頭劈,刀子削。刨子刨,鋸子鋸,一番精心打造,一件讓人滿意的器具就做成了。我這個人呢,就像彎彎曲曲又有無數疙瘩的木頭,需要各位給我挑毛病、提建議,就像木匠一樣,該鋸的鋸,該劈的劈,該刨的刨,該削的削,而高繚呢,來了三年,從來沒有向我提過建議,也沒有當面指出過我的缺點,一直唯命是從,對我改進不足之處沒有什麼幫助。

玉不琢,不成器。人無完人,這就需要有人提出不同的意見、建議,才能夠把一件事情做得更加完善,而順從自己的人,是提不出建議的。

素材積累作文 篇2

一、結合教材,激發習作興趣,落實三維目標。

對於剛進入三年級的學生,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是很重要的。我根據三年級的學段目標,結合教材的特點,首先把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放在第一位。教材中的習作在編排上努力爲學生自由習作提供方便,不規定習作的題目,一般都提出一個內容的範圍,使絕大多數學生都有可以寫的內容。題目由學生自己擬定,學生可以把想寫的寫下來,存題目也行,設題目也行。這個寬泛的條件不再使學生感到寫作的壓力,學生想寫什麼就寫什麼,想怎樣寫就怎樣寫。另外,我在教學中運用多種評價方式,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如讓學生讀自己的習作,請同學們評價;建立寫作園地,自我欣賞、自我評價;教師口頭,書面評價等形式讓學生感受習作的快樂。其次,我以賞識的眼光看待能表達真情實感,有創意的習作並及時給予肯定,把三維目標落實在習作當中。

二、體驗生活,寫事實。

學生的寫作都需要佔有真實,豐富的材料。以往作文題目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較遠,學生平時沒有寫作材料的積累,到了寫的時候感到無話可說,無從下筆,更談不上真實情感。許多小學生一提起寫作文就感到頭疼,要麼覺得沒什麼可寫,要麼心中有話說不出來。其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生活的積累,導致動筆時無米下鍋。針對這一普遍現象,我結合教材對習作的要求,讓那些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並在評價學生的習作時,既關注結果,更關注學生寫作材料的積累過程,用積極的評價,引導和促進學生通過觀察、調查、訪談、閱讀、思考等多種途徑,運用各種方法蒐集生活中的材料。例如,我讓學生寫熟悉的小動物,我沒有給學生劃定範圍,更沒有念什麼範文,而是讓他們用眼睛去觀察,把觀察到的寫下來。有一個同學寫我喜歡的小花貓,她不僅寫出了小花貓的外形以及習性等,還寫出了與小花貓之間的感情。她寫到,我每天放學回家小花貓都會跑到我的面前用它的頭蹭我的腿,是在歡迎我回來,讓我抱抱它,還不斷地用它的頭拱我的臉,伸出脖子,這是讓我給它抓癢癢,一邊和它說話,它好像能聽懂似的,等抓完癢癢,它就安靜地回它的窩裏趴着去了。我把這篇作文讀給大家聽,當讀到小花貓白天睡覺夜晚出來時,,我隨機問學生這是爲什麼?他們答不出來了。這時,我沒有馬上告訴他們原因,而是讓他們回去做個小調查或者查資料,過了幾天,同學們把調查到的告訴了我,我隨機引導學生要注意觀察寫事實。這就是要求每位學生平時多注意觀察、積累大量的生活素材,培養學生的觀察力。使學生對寫作產生了興趣,樂於把自己親眼看到的事寫下來,加強了寫作與生活的聯繫。

三、要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

1、天天動筆,多少寫一點的習慣。不少獲獎學生說他們的作文獲獎,歸功於堅持寫日記,時間多則多寫,時間緊則少寫,哪怕少到幾十個字,也從不間斷。這的確是經驗之談。俗話說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天天動筆,既能使筆頭子練得更靈巧,還能積累許多作文素材。

2、通篇構思,寫作文提綱的習慣。寫文章切忌寫了上段還不知道下段寫什麼,一定要通篇構思,並且用提綱的形式把構思的作文框架固定下來。長期從事寫作的人動筆前也是有提綱,甚至有人把提綱藏在肚子裏,名曰腹稿罷了。

3、認真修改的習慣。古訓雲,文章不厭百回改,這是寫好文章的金玉良言,如是沒有這個習慣,要寫出好文章幾乎是不可能的。

4、保持文面整潔,書寫力求規範的習慣。文面整潔和書寫規範就是作文的儀表,自然是非講究不可的。

素材積累作文 篇3

一、素材鏈接:

言語類

(一)名人名言

1.禮儀的目的與作用本在使得本來的頑梗變柔順,使人們的氣質變溫和,使他尊重別人,和別人合得來。 —— 約翰?洛克

2.善氣迎人,親如弟兄;惡氣迎人,害於戈兵。 —— 管仲

3.天下有大勇者,猝然臨之而不驚,不故加之而不怒。 —— 蘇軾

4.我們應該注意自己不用言語去傷害別的同志,但是,當別人用語言來傷害自己的時候,也應該受得起。 —— 劉少奇

5.禮貌使人類共處的金鑰匙。 —— 鬆蘇內吉

6.講話氣勢洶洶,未必就是言之有理。 —— 薩迪

7.火氣甚大,容易引起憤怒底煩擾,是一種惡習而使心靈向着那不正當的事情,那是一時衝動而沒有理性的行動。 —— 彼得?阿柏拉德

8.青年人應當不傷人,應當把個人所得的給予各人,應當避免虛僞與欺騙,應當顯得懇摯悅人,這樣學着去行正直。 —— 誇美紐斯

9.禮貌是兒童與青年所應該特別小心地養成習慣的第一件大事。 —— 約翰?洛克

10.不論你是一個男子還是一個女人,待人溫和寬大才配得上人的名稱。一個人的真

11.正的英勇果斷,決不等於用拳頭制止別人發言。 —— 薩迪

12.禮貌使有禮貌的人喜悅,也使那些授人以禮貌相待的人們喜悅。 —— 孟德斯鳩

13.壞事情一學就會,早年沾染的惡習,從此以後就會在所有的行爲和舉動中顯現出來,不論是說話或行動上的毛病,三歲至老,六十不改。 —— 克雷洛夫

14.禮貌經常可以替代最高貴的感情。 —— 梅里美

15.禮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也是最珍貴的東西。 —— 岡察爾

16.脾氣暴躁是人類較爲卑劣的天性之一,人要是發脾氣就等於在人類進步的階梯上倒退了一步。 —— 達爾文

17.蜜蜂從花中啜蜜,離開時營營的道謝。浮誇的蝴蝶卻相信花是應該向他道謝的。

—— 泰戈爾

18.淳樸和忠誠所呈獻的禮物,總是可取的。 ——莎士比亞

19.失去了真誠等於失去了活力。 ——博維

20.成書在理不在勢,服人以誠不以言。 ——蘇軾

21.忠誠敦厚,人之根基也。 ——魏裔介

22.誠實的榮譽屬於真正的好人。 ——盧卡努斯

(二)凡人俗語:

23.讓我們握緊毅力,高舉勇氣勇敢衝浪,充滿智慧的網迅人,向世界自信的微笑,沿着那愛的寬帶,心的軌跡找到目標,勇敢誠信執著進取,是網迅真情的宣告。

——《飛翔》歌詞

24.禮儀的核心是“尊重”。而有着健全心態的人才會懂得尊重他人。A sund ind in a sund bd。即健全的心態寓於健康的身體之中。因此,我的課先從健康講起,使學生懂得如何培養健全的心態,樹立積極向上的、樂觀的人生理念;知道如何科學地指導自己的體育鍛煉,並掌握一定的健身方法;學會合理的搭配膳食,能從根本上知禮、懂禮、守禮。自身的原動力強了,再加上教育的推動力和環境的影響力,禮儀教育才不會成爲空談。

事例

少年的誠信

早年,尼泊爾的喜馬拉雅山南麓很少有外國人涉足。後來,許多日本人到這裏觀光旅遊,

據說這是源於一位少年的誠信。一天,幾位日本攝影師請當地一位少年代買啤酒,這位少年爲之跑了3個多小時。第二天,那個少年又自告奮勇地再替他們買啤酒。這次攝影師們給了他很多錢,但直到第三天下午那個少年還沒回來。於是,攝影師們議論紛紛,都認爲那個少年把錢騙走了。第三天夜裏,那個少年卻敲開了攝影師的門。原來,他只購得4瓶啤酒,爾後,他又翻了一座山,趟過一條河才購得另外6瓶,返回時摔壞了3瓶。他哭着拿着碎玻璃片,向攝影師交回零錢,在場的人無不動容。這個故事使許多外國人深受感動。後來,到這兒的遊客就越來越多……

[點撥]這位少年不惜體力,不怕辛苦,翻山過河爲遊人補充購買啤酒,他用自己的行爲贏得了遊客的信任。

[適用話題]素材適用於“誠信”“信任”“感動”等話題。

﹡歷史事件﹡

心平氣和的劉銘傳

清廷派駐臺灣的總督劉銘傳,是建設臺灣的大功臣,臺灣的第一條鐵路便是他督促修的。劉銘傳的被任用,有一則發人深省的小故事:當李鴻章將劉銘傳推薦給曾國藩時,還一起推薦了另外兩個書生。曾國藩爲了測驗他們三人中誰的品格最好,便故意約他們在某個時間到曾府去面談。可是到了約定的時刻,曾國藩卻故意不出面,讓他們在客廳中等候,暗中卻仔細觀察他們的態度。只見其他兩位都顯得很不耐煩似的,不停地抱怨;只有劉銘傳一個人安安靜靜、心平氣和地欣賞牆上的字畫。後來曾國藩考問他們客廳中的字畫,只有劉銘傳一人答得出來。結果劉銘傳被推薦爲臺灣總督。

[點撥]一個遵守文明禮儀、有耐心的人,必定會被別人所認可,甚至委以重任,從而爲自己贏得成功的機會。

[適用話題]素材適用於“禮儀”“耐心”“機遇”等話題。

立木爲信與烽火戲諸候的對比

春秋戰國時,秦國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變法。當時處於戰爭頻繁、人心惶惶之

際,爲了樹立威信,推進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並當衆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結果沒人肯出手一試。於是,商鞅將賞金提高到50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終於有人站起將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金。商鞅這一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來的變法就很快在秦國推廣開了。新法使秦國漸漸強盛,最終統一了中國。

[點撥]商鞅故意以此舉來取得百姓們的信任,奠定下了以後變法的羣衆基礎,看來誠信也可以改變歷史。

[適用話題]素材適用於“誠信”“智慧”等話題。

﹡名人典故﹡

張良敬老

張良曾經在閒遊時,見到有一位老人,走到他面前時,故意將他的鞋掉下橋去,並叫張良下去幫他拿上來,張良拿上來後,那位老人又叫張良幫穿上。張良因他是位老人,所以又給他穿上鞋,老人叫張良五天後清晨來這裏與他相會。五天後,張良來時,老人已經先到了,於是老人很憤怒,並讓張良過五天再來,張良五天後聽到雞叫就來到這裏,見老人又先到了。老人又很憤怒地要他五天後再來。又過了五天,張良半夜就趕來此地,過了一會兒老人才到,對張良說:“你就應該如此。”於是取出一本書給張良,對他說:“讀過這本書後,就可以輔助帝王成就大業了。”天亮時,張良看那書原來是《太公兵法》。

[點撥]上面材料證明:一個有美德的人,就會受到別人的信任,甚至會委以重任,從而抓住機遇改變命運。

[適用話題]所以這則材料適用於“美德”“禮儀”“信任”“機遇”等話題和主題的寫作。

二、運用指導

1.素材點撥:

文明禮儀是我們學習、生活的根基,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臂膀。沒有了文明,就沒有了基本的道德底線,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說的就是學習應先學做人, 學做文明人,學做社會人。

在立意與選材時,我們表達“文明”主題應側重於強調:言談舉止文明、遵守社會公德、講究各種禮儀、對人有誠信、培養健全的人格、正確審美等。

2.話題適用:

可以適用於“文明”“讓”(06四川中考話題作文題)“禮儀”“誠信”“人格”“審美”“缺失”等話題。

3.真題展示:

(A)一個顧客走進一家汽車維修店,自稱是某運輸公司的汽車司機。“在我的賬單上多寫點零件,我回公司報銷後,有你一份好處。”他對店主說。但店主拒絕了這樣的要求。顧客糾纏說:“我的生意不算小,會常來的,你肯定能賺很多錢!”店主告訴他,這事無論如何也不會做。顧客氣急敗壞的嚷道:“誰都會這麼幹的,我看你是太傻了。”店主火了,他要那個顧客馬上離開,到別處談這種生意去這時顧客露出微笑並滿懷敬佩的握住店主的手:“我就是那家運輸公司的老闆,我一直在尋找一個固定的、信得過的維修店,你還讓我到哪裏去談這筆生意呢?”

閱讀上面材料,自命題目,寫一篇不少於600字的。

(B)請以“禮”爲話題,自擬題目,自定立意,寫一篇600字左右的。

三、運用示例

1.標題示例:

《“讓”的魅力》《誠信歸家》《在文明的天空下》《禮儀的答卷》《生活因文明而精彩》《“美”的真味》《心靈之約》

2.優秀語段示例:

①其實堅守誠信與取得高分兩者並不矛盾。只要平時腳踏實地學,投入時間和精力,你一樣能做得很好,根本不用去想怎樣“安全作弊”。但是,爲什麼還有那麼多人寧願冒着被老師處分的危險,而背叛自己的誠信呢?也許面對分數和利益的巨大誘惑,有人會認爲:誠信值幾個錢?別人都不要誠信了,我還要誠信幹嗎?於是,大批大批的人都臣服在巨大的誘惑下。考試誠信承諾書籤了給誰看?簽了又有什麼用?雖然在遭遇弄虛作假、高分利益這些不良之風時,誠信顯得那麼脆弱。但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時刻提醒自己,告誡自己,時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堅守住那份誠信,相信我們一定會收穫到令自己滿意的成績。

——《用心期待誠信》

②一位母親正騎自行車帶着年幼的女兒迎面而來。孩子一不小心,手中的餅乾掉在地上。母親馬上停下車,輕聲對女兒說:“來,咱們把它扔到垃圾桶裏去。”說着便把孩子抱下來,倆人彎腰一起去撿地上的碎餅乾。就是這一普通的一幕,不由讓人想起一句話:素質,是一種習慣。仔細想想,不是嗎?無論這位母親,還是將來的孩子文明素質如何,在這一細節中已有了答案。

③文明禮儀是人類社會最起碼的道德規範,是一個人的思想境界,學識水平,道德素質,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俄國著名教育學家烏申斯基說:“良好的行爲習慣是一種資本。”良好的禮儀習慣的形成,可以轉化爲一個人內在的性格、情操,形象禮儀不僅涉及個人的自身形象,而且事關學校社會乃至國家和民族的整體形象。

④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爲明天會再來。

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爲人生的價值不在錢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爲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

3.例作賞析:

“文明禮儀伴我行”徵文

說到文明禮儀,我想到了一個故事。有一次,列寧同志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樓。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退回去給讓路。列寧阻止她說:“不必這樣,你端着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說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後自己緊靠着牆,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這不正是良好文明禮儀的體現麼?

這裏我不想過多地舉偉人的例子,因爲這很容易令大家產生一種錯覺:認爲文明禮儀只是偉人、名人才具備,那麼我們將無需爲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或者認爲即使踐行了文明的要求,也並不因之成爲偉人、名人。我們不但要有講道德的大人物,我們更需要一羣有道德的民衆。

一個社會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一個人如果不遵守社會文明,小的會影響自身形象,大的會影響國家聲譽。在清朝的時候,大臣李鴻章出使俄國,在一公開場合,惡習發作,隨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國記者大加渲染、嘲弄,丟盡了中國人的臉。這是一個不遵守社會文明的歷史教訓。

公共文明是社會意識的一種體現,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個人的道德修養水平之上。試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養,他會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嗎?不會!個人文明禮儀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須先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做起。所以魯迅先生說:“中國欲存爭於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後凡事舉。”“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養,人的文明修養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靠後天不斷完善的。要完善個人修養,首先要致力於讀書求學,完善自身的認知水平;認知到達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態,不違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標準,自己的修養便得到完善。這就是古人所說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完善個人道德修養,便有了推進社會公共文明的基礎。

有記者訪問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東西是在哪兒學到的'呢?”,“在幼兒園。在那裏,我學到了令我終身受益的東西,比如說,有好東西要與朋友分享,謙讓,吃飯前要洗手……”我們完善自己的文明修養也一樣,並非一定要有什麼了不起的舉措,而是要從身邊吃飯洗手這些小事做起。養成文明的習慣,使文明的觀念從意識層次進入無意識層次,使文明貫穿我們的一舉一動。

我們從小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很多同學都可以滔滔不絕地大談文明禮儀。可是看見校園中隨處丟棄的飯盒,飲料瓶,聽着某些同學口中吐出的髒話,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難道我們都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麼?明代大學者王守仁說“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個本體、一個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們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自己卻吝於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這跟從來沒有接受社會教育有什麼區別!所以我們要實踐社會文明,就要從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從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別不文明的行爲。

【點評】

這篇先講述了偉人講文明禮儀的感人故事,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然後分層次、有條理地論述了個人文明、個人文明與公共文明的關係、講文明禮儀要體現在行動上三個方面的道理。其中引用了名人名言,名人故事,使有極強的說服力與感染力。

素材積累作文 篇4

衆所周知,在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也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而在作文教學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學生咬筆頭,老師皺眉頭”的現象。爲什麼會這樣呢?

我稍微歸納一下自己的教學經驗,就發現最難的莫過於無東西可寫,即“巧婦難爲無米之炊”。我們都吃過蜂蜜,也知道它是蜜蜂遍採百花才釀成的,我們要想寫好作文就得象蜜蜂一樣,那就是要先博採百花——積累豐富的生活素材,寫作文時纔會做到下筆如有神。那麼,學生的作文素材該如何積累呢?我想從以下四個方面做起便可使寫作有水到渠成之效。

一、看

我們常說:“太陽光每天都是新的,意即每天都有新變化”。然而,對大多數學生而言,生活每天都是相同的。而對於那些善於寫作的同學而言則不盡然,他們對生活中每一點細微的變化都會盡收眼底,他們有意識地打量生活,通過自己眼睛的仔細觀察生活來積累知識,這樣積累得多了,只要一見到作文題目,各種生活場景盡奔筆下,文思泉涌,手到擒來。所以,我們每天都要訓練自己的眼睛。例如:關注生活環境——天空是不是每天都在變藍?小河裏的水是不是逐日在增強?關注季節變化——花草樹木四時不同,田間道邊隨季節的變化,穿着也在更新;關注周圍人與事——朋友、同學,他們每天也都會有豐富的內容。因此,積累寫作素材的第一步就是睜大我們的眼睛,關注身邊的凡人小事,做生活的有心人。

前幾年,一篇學生作文中的細節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星期上學前,母親都要忙着炒菜,一邊往瓶裏裝,一邊叮囑:“這菜上半瓶可以給別人吃,下半瓶可要自己吃啊!”小作者奇怪地問母親,母親解釋道:“油都流到下半瓶了,菜全都被油泡着,多養人啊!”這一細節,寫出了貧困的農村母親對兒子的一片愛心,非常感人。還有這樣一個細節:是寫小作者有一次到廚房看母親煎魚,看到那隻鯽魚在鍋上拼命地拱着身子,好使肚子不貼着鍋底,母親把它翻了幾次都是這樣,母親奇怪了,把鯽魚拿到案板上,剖開肚子想看看裏面究竟有什麼,剖開一看,呆住了:這是條母魚,肚子裏面全是魚卵!母親哭了,沒有吃那條魚,把它埋了。這一細節,表現了動物界中尚有偉大的母愛,令人類感嘆不已。這些動人的細節是編不出來的,是小作者用眼睛發現、用心靈去感悟的,這樣的生活情景在我們身邊時常發生,可是能寫進作文中去的又有幾人呢?由此可見睜開明亮的眼睛,觀察精彩的生活,是寫好作文的基礎。

二、思

觀察生活不僅要用眼睛去看,而且要用心去想。生活紛繁複雜,讓我們迷惑不解的事要多進行思考,讓我們喜悅、憤怒、憂傷的情境也要思考,通過思考才能加深對人物事件的認識,發現其中蘊含的哲理所在。前些時我看到一篇習作:秋天,棗子都還沒有紅的時候,總看到自家院子裏的棗樹權梢有一些棗子紅得透亮晶瑩,小作者便嚷着要吃,可姐姐總是說,孩子,別看它多麼紅,它不是熟透的紅,而是這些棗子裏面有蟲子吃心,是壞棗才紅的,可他不信,非讓打下來吃不可,結果,打下後剝了一個又一個,真有小蟲子正在裏面蠕蠕而動。原來這些棗子正如奶奶所說,是被蟲咬心後才變紅的。由此引發了作者深深的思考,看待事物不能停留在表面,不能被表面現象所矇蔽,要透過現象看本質,纔有致判斷失誤,通過這一件小事,認識了一個道理,讀來令人回味無窮,這就是思考的力量。有了縝密的思考,主題的開掘纔有深度,所以觀察生活不僅要用我們的眼睛,還要帶上敏感多思的心。

三、問

今年暑假,我讀到一篇回憶父親的文章:父親是個平和慈愛的人,但有一次,小作者做題錯了一個小數點,父親竟大發雷霆。作者認爲父親太小題大做了,爲此,父子倆產生了一些隔閡,後來與她媽媽談及此事,才解開謎團,原來父親大學畢業後在研究所工作,在參與一項研究工作時,因他負責計算的數據點錯了一位小數點而導致實驗失敗,國家遭受了巨大損失,,他也因此被髮配到地方上班。這時,小作者才理解父親的一片苦心——培養孩子嚴謹的學風,不讓孩子重蹈覆轍。

這個情節給了我們的寫作以啓發,我們平時看到的、平常的或者反常的現象背後,說不定就有着一個感人的故事,對此要多問一個爲什麼,發掘出平常現象或者反常現象背後的祕密。比如,現在許多家長對子女要求又嚴又高,弄得子女頗多反感,仔細觀察,我們不難發現,凡是這樣高標準嚴要求的家長多半是因爲想在子女身上彌補自己在成長過程中的缺憾,讓子女有一個較爲完美的人生。如果我們能夠與父母溝通一下,就有可能讀懂父輩人生中那一段刻骨銘心的痛楚——這樣珍貴的素材是很難用眼睛看到的,也是憑空想象不出來的。因此積累寫作素材不能停留在看、思的層面上,還要問,要多與人交流,發掘表面現象背後的故事,以彌補看和想的侷限,爲我們的作文增添一份厚重的內容。

四、記

常言說得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看到的,想到的內容都要記下來,這也是作文高手的成功之道。其實留意一下我們自己作文的成功體驗,不少精彩的細節和思考很多來自於自己祕不可宣的日記。記的方法不同,有的用日記、週記的,有的用材料手冊或作文手冊的。我傾向於用日記的方式積累材料,每天一記,可長可短,可嚴謹或隨意,當然留下的都是當天最有意義最精彩的江西,週記因週期礦長,難免要遺忘一些精彩的細節,至於材料手冊與作文手冊,雖然目的明確,但在記錄時有些事件我們可能因暫時沒有發現它的價值而傳誦了,等到有朝一日重新認識這一材料時,當時的情境又成了過眼去煙難以追憶。爲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我們應該養成寫日記的好習慣。我清楚地記得一篇習作中的一件小事:小作者與父親進城賣西瓜,中午酷熱難熬,小作者口渴了,叫嚷着在吃瓜,父親左挑右挑找出一個小瓜,剖開後小作者吃了個精光,忘了給叫賣了半天的父親留下一塊,可令他意想不到的是,父親卻在啃他扔掉在地的瓜皮上殘留的紅瓤,小作者哭了,他幼小的心靈從此懂得了父母掙錢的不易與那樸實感人的父愛。這則材料就出於小作者平時所寫的日記裏。可見,生活中令我們感動的事蹟還是很多的,它需要我們一雙敏銳的眼睛與一雙勤勞的手。

我們常講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其內涵就是要看、思、問、記,要做到這四點就必須“勤”,這恰如蜜蜂採花釀蜜的過程。蜜蜂不辭辛勞遍嘗百花才釀出蜜來,我們寫作文也要博採生活之花,才能釀出作文的甘甜之蜜。

素材積累作文 篇5

【素材解讀】

“一心爲國,兢兢業業”,這是師昌緒一生的寫照。他把最後的光和熱全部奉獻給祖國。不折不扣達成了他唯一的目的,儘管沒有等來那副對聯所說的“百歲更慶萬世功”,但他的人生因爲純粹而沒有遺憾。

【適用話題】

愛國、奉獻、赤子情懷、人生的價值

素材積累作文 篇6

摘 要: 進入高級中學學習的學生,雖然經過了多年作文寫作的學習和練習,但就實際情況進行了分析,很多學生的作文還存在很大問題,語句不通順,文不達意,內容空洞,在閱讀過程中令人感到乏味,這樣的寫作水平,究其根本還是學生寫作素材的匱乏。所以在高中作文的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教授給學生積累素材的方法,並且要學會對素材的整合使用。本文主要提出幾點積累與整合素材的方法,希望對高中作文教學有一定幫助。

關鍵詞: 高中作文 作文素材 積累 整合

現如今,高中生只要提到作文,就會聞虎色變,心理上的這種恐懼往往表現在寫作過程中無從下手。如何幫助學生積累更多寫作素材不僅是提升學生寫作水平的必由之路,而且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這樣在豐富的素材資源的匯聚中,學生才能做到臨危不亂,淡定自若。高中作文素材的積累和整合有很多種途徑和方法,本文主要介紹以下三種方法。

  一、博覽羣書,培養廣泛閱讀興趣

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要博覽羣書,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在擴大學生知識面的基礎上,儘量多看書,少做題,給學生提供有意義的書籍,等等。古語曾鼓勵學生多讀書,例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等。在語文學習過程中閱讀是積累素材最主要也是最見效的方法。這就給高中語文教師一個啓示,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將作文教學和閱讀教學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利用充分的課餘時間閱讀幾本好書,在閱讀過程中積累作文的寫作素材。在閱讀過程中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在開始階段教學要鼓勵學生多閱讀一些與課文緊密相關的散文,學習散文中細緻的觀察,感受其中的景物描寫,細節描寫,以及體會修辭手法的使用,等等。在閱讀過程中對一系列優美的句子可以進行摘錄,隨時翻閱。

接着,教師要從高中課文標準出發,關於規定的經典作品要讓學生進行閱讀,例如,我國的四大名著,在課本中選入的僅僅是其中一小節,課後可以進行全書仔細閱讀。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閱讀任務要進行硬性規定,同時要配合教授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在一段時間內學生是否完成了閱讀任務,要進行監督評價,從而促進學生閱讀進展。關於優秀的作品,教師可以將閱讀的任務放在假期進行,並要求學生做好閱讀筆記,帶着任務學習,讀完後還要有自己的觀後感和體驗。這樣不僅可以擴大學生的閱讀量,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開闊學生視野,同時也可以讓學生的作文有所起色。

最後,要把握的關鍵點就是優美片段的背誦記憶,作文素材的積累不僅是寫在紙上那麼簡單,關鍵要掌握素材積累的質量,假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只是對故事情節有了大致瞭解,而沒有記住其中任何詞彙、句子,那麼這樣的閱讀是沒有效果的,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也只能是天方夜譚。所以,教師要鼓勵學生對素材進行適當背誦練習,尤其是古詩文及名言警句。如果學生對名家名篇能夠熟練掌握,那麼高中作文的寫作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二、歸納整理,鼓勵學生學以致用

在語文考試過程中,學生思考的時間非常有限,尤其是在寫作過程中,學生沒有更多時間篩選素材,關鍵是在短時間內不可能對素材進行全方位選擇利用,這就需要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學會對作文素材的歸納整理。學生腦中的素材七零八落,混亂不堪,但語文考試過程又要求學生做到有理有據,簡潔清晰。在素材整理過程中就要充分發揮教師引導作用,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從題材角度進行素材整理,例如,將道德修養的素材與待人處事的素材相分離,可以將情感類的領悟放在一起掌握。其次,要掌握與典型人物有關的作文素材,例如,李白是學生很熟悉的詩人,他的很多作品都流傳至今,表現李白各種心路歷程的句子就要進行學習掌握。又如,我們很喜歡的寫詞巨匠蘇軾,在學習過程中我們就要整理哪些作品是表現他瀟灑的性格特點,又有什麼樣的句子能體現他的超凡脫俗等。這些學生能夠仔細記憶,謹慎使用,一定能爲作文添光加彩,激發閱讀者的興趣。

  三、迴歸教材,領悟教材內容

學生通過上面的方法已經積累了豐富的作文素材,這時候就要把眼光迴歸到教材,迴歸到實際生活中,在積累更多素材後,又一個問題出現了,學會往往不清楚如何利用。高中語文教材中涉及中外的很多優秀人物和經典案例,我們要對其進行深度挖掘和系統整理,要明白生活中處處有語文,生活中處處都是寫作題材。只要學生能夠在寫作中不急不慌,臨危不懼,合理選用平時積累的素材,在考場中一定能寫出有深度有內容的作品。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有發現美的眼睛,例如,小到廣告用語及精彩的店名等。只有迴歸教材、迴歸生活,才能在作文中更充分地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四、結語

作文學習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發揮着重要作用,要想寫作完美的作文,作文素材的積累和整合非常關鍵,也只有形成豐富系統的作文素材庫,才能爲寫作打下堅實基礎。

素材積累作文 篇7

【摘 要】目前,小學生中對作文不感興趣或害怕寫作文的還是爲數不少,如何引導學生學會積累寫作素材既是作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也是提高學生素質、面向未來教育的一項長期任務。

關鍵詞】小學作文教學、積累素材、活動、生活、課外閱讀

積累寫作素材是學生寫好作文的基礎。幫助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位置觀察社會,用不同的方法發現、收集和整理素材,既是作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也是提高學生素質、面向未來教育的一項長期任務。

目前,小學生中對作文不感興趣或害怕的還是爲數不少,究其原因主要是感覺沒東西好寫。不少學生爲了應付只能胡編亂抄,寫作內容虛假、空洞、乏味。這種做法使學生作文水平難以提高,以致作文興趣逐漸淡漠。

有鑑於此,我在多年的作文教學中對如何引導學生學會積累寫作素材進行了大膽嘗試,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一、讓學生在活動中積累素材

小學命題作文要求學生所寫的內容一般都是學生所熟悉的,但很多時候學生對原本很熟悉的活動卻感到沒什麼可寫,或者無從下手。於是,我經常選擇各種活動場景,讓學生身臨其境參與體驗,在活動中引導觀察、加強指導,從而積累寫作素材。

1. 開展校內活動。在早會、班隊活動、體育鍛煉、科技文體活動等活動課中,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各種文藝、體育、科技活動和校內勞動實踐,待到寫作時,學生作文就會“言之有物”,而不會成“無米之炊”,學生所寫的作文就會生動活潑、充滿情趣。

2. 組織校外活動。在作文訓練過程中,我有意將學生的視線從校內引向校外,引導學生不斷走出校門,去尋找寫作的“活水”。

以上寫作實踐活動,從活動組織的形式來看,作文活動課分爲集中型和分散型。集中型指以學校、年級或班級爲單位組織的參觀、競賽、勞動等;分散型指以小組或個人形式搞的採集、辦小報、做家務等。開學初,我曾採取集中型的寫作活動形式,帶領全班學生通過集體蒐集資料、調查訪問,瞭解家鄉近年來在交通設施、街道面貌、家庭生活等方面所發生的變化,完成了一篇習作。通過寫作,學生增強了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而在假期中,我則給學生布置分散型活動,要求個人在長假期間至少參加一項社會實踐,可以是參觀訪問活動,也可以是勞動體驗,以日記、作文或調查報告等形式,寫出一篇自己覺得最爲滿意的習作,培養了學生參與社會活動的能力。

在開展各類作文實踐活動中,既要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和作業負擔,又要明確活動不是單純的爲作文而活動,而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關注自然、關注社會、走向實踐、關注學生在活動中所表現出的獨特體驗,從而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

  二、讓學生在生活中積累素材

生活是創作的源泉,留心生活是充實學生作文素材的源頭。教師必須樹立大語文教學觀,事事都可作文,時時都有作文,四季變化皆可入景,嬉笑怒罵皆成文章。學生的思維往往侷限於在家就是一日三餐,在校就是讀書作業,兩點成一線,視野狹窄,不能突破常規。事實上,我們所處的生活環境日新月異、豐富多彩,幾乎每天都在發生着不同程度的變化,即使每天在往返於學校的路上,只要留心觀察,寫作素材就在身邊。坑窪的小路變成了平坦的水泥路,路旁的荒地變成幢幢洋房,破舊的房屋變成了氣派的高樓,一盤棋局、一場遊戲,俯拾之間都是寫作的素材。家務勞動、校園活動、走親訪友、興趣愛好都是學生寫作的好材料。這就要求學生在生活中做一個有心人,用自己的眼睛細心觀察,善於發現,學會思考。

  三、讓學生從課外閱讀中積累素材

閱讀是吸收,寫作是表達,指導學生寫作必須與閱讀相結合。我們在重視引導學生從觀察生活中積累和捕捉素材之外,還要積極組織學生從課外閱讀中吸收營養,拓寬知識層面,增強語言能力,豐富寫作素材。“作文功夫在文外”“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小學生知識面和生活的接觸面都較爲狹窄,如果將閱讀範圍僅限於語文課本,那麼寫起作文來很有困難。

因此,我們在抓好課內閱讀的同時,指導學生在課外多讀書,多讀好書。我在班級裏除了設置了“讀書寫報欄”,及時更換報刊文章、抄寫學生習作、粘貼生活圖片、提供時事新聞,以開闊學生視野外,還辦了一個“讀書角”,讓每個學生帶來自己的課外書,供大家傳閱。

  四、讓學生從記憶中提取寫作素材

兒童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兒童的活動是有滋有味的,美好純真的童年,快樂有趣的生活,總會勾起學生難忘的回憶和無窮的遐想。教師要去啓發和引導,讓學生從記憶中提取最有價值的生活素材來運用。小學生初學寫作,也只有對粗糙散亂的生活材料經過自己大腦不斷地篩選、整理,錘鍊自己的思維,才能使寫作水平逐步提高。其實,我們成人也都會有這樣的感觸,要將日常生活中的見聞行之於文,得有個從感受到理解的過程。要使學生提高整理、運用信息的能力,在作文教學中就要善於引導學生從記憶中追尋素材,積累生活感悟。讓學生根據自己獨特的生活體驗,追憶腦中貯存的生活場景後再指導學生來寫文章,這樣就較爲自然地把學生引入一個良好的寫作狀態,作起文來遊刃有餘,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以上是自己在多年小學作文教學中對指導學生如何積累寫作素材的一點拙見,積累寫作素材還有許多途徑和方法,有待進一步去探討、嘗試和挖掘。

素材積累作文 篇8

從大量學生作文中反映出的共同問題是:缺少新鮮的素材。沒有素材就無法寫出質量上乘的文章,也無法更深刻的表現文章的主題。可謂“巧婦難爲無米之炊”,因此,作爲剛步入初三的學生,必須學會“找米下鍋”,積累一些寫作的素材。那麼,如何在目前的情況積累素材呢?主要方法有三條:

一,做一個有心人,在平時的學習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中注意觀察和思考。應該來說在自己的生活圈內每天發生着各種各樣的事,會接觸形形色色的人,作爲觀察者應該對這些事、這些人進行近距離的接觸,瞭解事情的前因後果,瞭解這些人的思想狀況;對這些事和人作出自我的判斷和評價。這樣在你心中新鮮的事、生動活潑的人就多起來了。

二,利用現在學生中普遍寫隨筆的有效方法,隨時將觀察到的人和事記錄下來。在隨筆中反映出你的所見、所聞、所想和所感,從而使這些素材形成文字保留下來。同時,在寫隨筆時可以集中一個階段寫同一個主題(或話題),形成一個系列。如“親情繫列”、“秋天的故事”、“往事如煙”……這樣可以在同一主題下積累不同的素材,如果在考試中碰到某一類主題的文章就可以從自己的素材庫中,提取認爲最新鮮、最能表達該主題的材料來,加以構思寫成文章,這樣在考試中不會出現面對作文題目覺得惘然,陷入無從下筆的窘境。素材的積累可以做到有備無患。

三、可以從大量的閱讀中積累有用的素材。上述講到的在現代文閱讀中需要大量的閱讀,這可以一舉兩得,學生可以從中積累一些自己生活體驗相同的間接的素材,爲自己所用。因此,在現階段中,我們一面進行廣泛的閱讀,一面對有用的材料作一定的摘記,這樣可以充實自己的素材庫。到寫作時可以信手拈來,遊刃有餘,不會爲沒有寫作的素材所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