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山雨》語文課的教學反思(通用12篇)

《山雨》語文課的教學反思(通用12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8W 次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反思自己,必須要讓自己抽身出來看事件或者場景,看一段歷程當中的自己。我們該怎麼去寫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山雨》語文課的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山雨》語文課的教學反思(通用12篇)

《山雨》語文課的教學反思 篇1

《山雨》這篇課文。作者以獨特的感受。神奇的想象和聯想。爲我們展示了一幅有聲有色的山林雨景圖,字裏行間洋溢着作者對大自然那分濃濃的的喜愛之情。理解課文內容,想象課文描述的情景,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從閱讀中感受大自然的秀美,體會作者對山雨的那份情感是教學的難點。

在進行教學時,我注重學生的生活體驗和情感體驗,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在情境中閱讀,在探究中感悟,在體驗中交流,極力營造一種自由閱讀的氛圍,讓學生在文本世界裏自由馳騁。

教學中,我主要抓住了“讀”和“悟”兩方面,力求在讀讀吟吟,想象感悟中引領學生進入一個詩意的雨天。

一、初讀感知

整體感知時,文本中如詩一般的文字躍動在學生的眼前,等待着學生去品味、欣賞。閱讀中,一切都以文本的原生態在對學生產生閱讀期待,尊重學個性化的解讀。文本中美的文字描寫了美的意境,美的意境惟有靠閱讀者自己去感悟方能領略,原汁原味的整體感知就是引導學生自己讀進文本中,領略文字背後那美的意境。

二、重點研讀賞析

先教給學生賞讀的方法,引導學生反覆讀,多想象,多感悟,不需要逐字逐句斟酌含義,但要在讀中體會作者的情感,有自己獨特的體驗。力求通過品讀、積累成誦等多種方式的閱讀實踐進行不同層次的讀,完成全程的閱讀.在課堂中完成一篇課文的學習,不應是閱讀的結束,而應是閱讀的開始。帶着課文的學習興趣去閱讀新的作品,對課堂內容進行延續發展,纔是真正意義的語文學習。那我的這節課就引着學生從課文中的文本延伸到了生活中、文學裏,不僅是朗讀、感悟能力的培養,也是其他能力的訓練。

一節成功的語文課,不僅能使學生感受到美,同時重要的是要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能正確理解、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而我的這節課在語文素養的訓練上還需要加強,要讓學生對字詞句的理解、運用落到實處。課文中有很多美的詞語、句子,特別是優美的意境課堂中學生好象並沒真正感受到,一堂課下來,雖然讀了,想了,說了,但顯得很空洞。我只是着重考慮要讓學生欣賞美文,對語言文字考慮較少,但該如何在教學中不牽着學生鼻子走,又讓他們真正落實語言文字訓練,自主的感悟語言文字美?這是我這節課存在的困惑。

《山雨》語文課的教學反思 篇2

十一冊第一單元的主題是感受大自然,其中的四篇文章分別從四個不同方面展現了大自然別具風彩的魅力。在學習本章內容時,應引導學生領會作者通過豐富聯想和想象,運用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表達情感的方式。

《山雨》是其中的第一篇略讀課文,應用一課時完成教學任務。但一堂課下來,我並未完成內容,課堂效果也不如人意。

首先,佈置預習時,我明知道預留的時間不夠充足,卻沒有督促。心想上課時突擊檢查,給他們一個教訓,讓學生記住自覺預習。但同時這也導致學生對課文內容不熟悉以及導入正式學習的時間過長。

接下來初讀課文時,我要求學生理清文脈,找出文章的寫作順序,這篇文章線索很明顯,這部分進行的還算順利。

進入精讀課文階段,我安排小組交流,選出最能表現作者對山雨的喜愛的句子,並說明原因。這部分本應是這堂課的重點,但因爲時間不充足,以及前部分課堂氣氛沒調控好,反而草草收場,沒達到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目的。另外,學生對於小組學習的積極性不高,不知如何相互交流。在班級彙報討論時,很多小組都說還沒交流完,或者結論只是某一人的觀點,沒有經過組員認可等。種種原因綜合,導致課堂效果不理想。

以後學習略讀課文時,儘量把課外事情在課後說,先上課,不然容易破壞課堂氣氛,降低學生興致。

控制課堂流程時,必須把握重點,多給學生時間自主學習,合作交流。還應在後面的文章學習中,給學生創設機會,逐步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

此外,課堂氛圍很重要,教師在創設情境時,可以多花些心思。學生在情景中學習,效率會高很多。

《山雨》語文課的教學反思 篇3

計劃和現實總是有距離的,我美美地設計的教學方案,在教學過程中我才發現漏洞百出。

教學過程中我發現了這樣幾個問題:

1、孩子們的預習流於形式。課文是按什麼順序寫的?這樣簡單的問題對孩子們來說都有一定的難度。在交流討論的時候無數孩子低垂着腦袋,無法開口。這說明,孩子們的預習並沒有收到任何的實效。他們只是做做樣子。天知道他們三個一羣,五個一夥在做什麼呢?看來,早自習我放羊式的預習是不可取的。

2、孩子們的朗讀沒有用心。他們的朗讀缺乏深度,他們只是爲讀而讀,注重了語調和語速的把握,但是那種聲音缺乏質感,缺乏感情。一段文字,別人說喜歡,自己也就說喜歡,自己的內心並沒有認同。因此他根本無法帶着自己的感情去朗讀。因此,在教學中我們必須想辦法調動學生自己的情緒,讓學生說真實的語言,不要人云亦云。

3、孩子們沒有走進文中所描寫的意境中。這或許和孩子的經歷有關,他們所見的雨只是透過玻璃窗看見的雨,他們看見的雨只是單純的雨,他們沒有見過山林中雨。因此,他們讀的山雨不會有那種俊秀空靈、清新幽靜的感覺。而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展示下山雨的情景是很有必要的。

接觸一批新的孩子們,會面臨着許多新問題,這是正常的,這也是一個老師應該坦然面對的問題。只有發現問題,想辦法解決這些問題,才能提高課時效率。

《山雨》語文課的教學反思 篇4

《山雨》這篇文質兼美的抒情散文,作者以獨特的感受。神奇的想象和聯想。清新的筆調爲我們展示了一幅有聲有色的山林雨景圖,字裏行間洋溢着作者對山雨、對大自然那份濃濃的喜愛之情。感受山雨的韻味,體會作者對山雨及大自然的喜愛,同時感受語言的優美是本課的重點。

由於時間緊,我在教學語言和板書注意“精”講,要使學生明白,還不能哆嗦,否則,學生的注意力會受到影響,出現精神分散現象。所以教學此課時,我首先提出問題: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把這場山雨介紹給我們的,主要介紹了山雨的哪兩個方面?然後,着重讓學生帶着以上問題去讀懂課文。板書也是突出以上問題設計的。最後,我還安排了仿寫,加強寫法的引導。這篇文章的結構清晰,層次分明。課文是按雨來、雨中、雨後的順序寫的。這篇文章也是學生習作的優秀例文。我在教學中,賞讀課文後,我重點引導學生體會了作者的>寫作技巧——善於通過視覺和聽覺所及,發揮合理而新奇的想象和聯想,並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描繪出山雨的特點。在此基礎上讓學生仿寫作文。

《山雨》語文課的教學反思 篇5

《山雨》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文中的字裏行間處處充滿了作者獨特的感受,神奇的想象和聯想,他以清新的筆調向我們展示了一幅有聲有色的山林雨景圖。所以在教學這篇略讀課文時,我主要是引導學生抓住“聲”和“色”兩個字來理解山雨的特點,通過讓學生小組內進行合作學習,畫出關於描寫“聲”和“色”的句子或段落,通過有感情地朗讀,感受山雨的韻味;同時,教給學生學習抓住重點詞句理解全篇的方法,進一步體會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

在整個教學環節中,我淡化了講解,而是給學生更多讀書的空間,合作的空間,展示的.空間,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根據新課標提出閱讀教學要加強朗讀、默讀的指導。我在教學中十分重視對學生的朗讀指導。剛開始,學生們雖然在賣力地朗讀,但看得出來,他們並沒有真正融入到課文的情境中去。

後來通過我的引導,讓學生邊讀邊展開想象,在想象中感悟課文所描繪的意境。然後,在“讀、思、議、說”的過程中理解了課文內容,感悟了作者的情感。這樣一來,學生的情感被激發,這時讀起來就抑揚頓挫,情感流露於表情之中,達到“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要求,給人美的享受。所以,我認爲在閱讀教學中如果能充分利用情感因素使學生的情感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那麼就會大大提高教學質量。

《山雨》語文課的教學反思 篇6

應該說這節課的準備不夠充分,有些倉促。我想,如果時間能夠倒流,我一定會好好地,好好地準備。

早餐後教導主任通知我和T老師每人準備一堂課,市教育局的教學視導要聽課。我沒表示異議,也沒表示同意。會不會真的聽我的課,我存在特別嚴重的僥倖心理。因爲,我很少見過視導的時候同時聽兩節語文課。於是,我繼續讓自己放鬆放鬆,清閒清閒。週五我們只有半天課,幾乎全體教師都是亞工作狀態了。

不怕一萬隻怕萬一,養足精神後,我和T老師商量:“如果真的聽課,我就上第二課《山雨》了。《山中訪友》學習了一半,來準備的話有點亂有點麻煩。”

拿出課本,看過。那些熟悉的文字,頓時讓我感到那麼親切可愛。這場山雨在我的眼前漸漸清晰起來,那種靜謐、那種清麗在我心底也漸漸沉靜了下來。帶着自己深深的喜歡,我反覆讀了幾遍課文。同時,我迅速理清課文層次,並仔細揣摩了幾個我自己特別喜歡的句子。這課的文字也有自己獨到的特點,文中採用了大量的修辭手法,作者展開了豐富而合理的想象,從而使這篇文章顯得生動有趣,清雅脫俗。根據我對課文的體會和文字的特點,我簡單地確定了上課的思路。

隨後,我簡單修改了一個從網上下載的PPT課件。隨堂聽課,我想這些準備也差不多了。

在T老師的提議下,我花了點時間指導孩子們預習。讀了幾遍課文,掃清了生字新詞的障礙,然後瞭解了課文的寫作順序和主要內容,就算預習就緒了。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於是,我讓孩子們反覆讀課文。我想通過這個反覆讀書的過程,孩子們能讀出自己的體會,讀出自己的感悟。

預習課結束的時候,我也得到了正式上課的通知。

心,有些慌了。畢竟我的準備太簡單,甚至連課堂的過度語都沒思考過!雖然站了十多年的講臺,我一直認爲自己仍然只是個學習者。我真正的教學生涯開始得太晚,“混教”了好多年!

草草思考了開場語,結束語,並再次理清了上課的思路,就提着電腦到教室進行相關準備了。

上課的過程中,我沒亂,但是我的孩子們真的亂了。他們亂了的表現就是兩眼漠視、正襟危坐、沉默不語!課堂中我也不管是否有上級領導聽課了,做起了我的鼓勵發言工作!但是無論我如何竭盡全力,收效甚微。

於是,整堂課,氣氛顯得特別凝重,除了微乎其微的幾個孩子在課堂中表現非凡外。

課中,有個讓孩子們自學的環節,並讓他們寫下讀書後的心得體會,我隨意看了幾個孩子,發現不少的孩子寫的真不賴,心裏暗喜,也許呆會的課堂會形式一片大好。但是,課堂中仍然是寥寥幾個孩子舉手發言。

最後,雖然匆匆完成了整堂課的教學任務,但是教學效果實在不敢恭維。

事後,我思考孩子們表現漠然的原因:

1、孩子們對我比較陌生,對我的教法比較陌生,因此讓他們在課堂中茫然無措。

2、孩子們剛上學,對上學和課堂有了生疏感,因此,需要一定的時間來適應。

3、教師沒有讓孩子產生信任感,因此,他們在課堂中信心不夠,總是畏首畏腳的,擔心說錯話後會有什麼“後果”。

4、孩子們在課堂中依賴心嚴重,認爲課堂有沒有自己的參與沒關係。一部分學生認爲自己只要聽聽就可以了,另一部分學生認爲聽不聽無所謂。孩子們沒有正確的學習語文的態度。

5、農村的孩子膽小羞澀。

6、我的課前準備太過粗糙,沒有備學生!我犯了備課的大忌,這堂課的失敗也就顯得理所當然了!

課堂,是孩子的課堂,是所有孩子的課堂,因此我覺得一節好的課,孩子們應該人人蔘與課堂中的一切活動,一個都不能少!我的第一個突破點,就是讓班級的每個孩子們在課堂中都能暢所欲言!

《山雨》語文課的教學反思 篇7

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抒情散文,作者以獨特的感受、神奇是想象和聯想、清新的筆調向讀者展示了一幅有聲有色的山林雨景圖。

1、授課前,我讓同學們用一兩句話說說下雨時的情景,以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

2、我重點引導同學們通過自讀自悟,感受語言的優美,體會作者對山雨的情感。

(1)初讀,梳理內容。使學生明確課文是按雨來、雨中、雨後的順序來描寫山雨的。

(2)再讀,品味賞析。我讓同學們帶着“作者是怎樣細緻觀察、用心傾聽山雨的”這一問題,小組討論交流。以領悟作者通過觀察、傾聽,引發了奇特的聯想、想象,並運用了比喻等多種手法表達了自己對山雨的喜愛之情。並讓同學們用自己的話說說閱讀感受。

收穫:生活有許多的樂趣需要用心去體會,就是這樣一場山雨也會讓人心馳神往。

《山雨》語文課的教學反思 篇8

《山雨》這篇文質兼美的抒情散文,是略讀課文,課文是按雨來、雨中、雨後的順序寫的。作者以獨特的感受。神奇的想象和聯想。爲我們展示了一幅有聲有色的山林雨景圖,字裏行間洋溢着作者對大自然那分濃濃的的喜愛之情。理解課文內容,想象課文描述的情景,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從閱讀中感受大自然的秀美,體會作者對山雨的那份情感是教學的難點。

一、注重語感體驗,加強朗讀訓練

這篇文章是屬於文質兼美的抒情散文。感情充沛,語言優美。因此在進行教學時,我注重學生的生活體驗和情感體驗,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在情景中閱讀,在探究中感悟,在體驗中交流,極力營造一種自由閱讀的氛圍,讓學生在文本世界裏自由馳騁。引導學生想象感悟中引領學生進入一個詩意的雨天。整體感知時加強文本中如詩一般的文字品味、欣賞。閱讀中,一切都以尊重學生個性化的解讀。文本中美的文字描寫了美的意境,美的意境惟有靠閱讀者自己去感悟方能領略,領略文字背後那美的意境。

二、賞析優美語句,加強語言積累

學習語文的主要目標之一就是要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加強語言的積累,能正確理解、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在我的這節課語文課上,我注重了引導學生對本文優美語句的賞析和積累。讓學生對字詞句的理解、運用落到實處引導學生反覆讀,多想象,多感悟,不需要逐字逐句斟酌含義,但要在讀中體會作者的情感,有自己獨特的體驗。力求通過品讀、積累成誦等多種方式的閱讀實踐進行不同層次的讀,完成全程的閱讀.。課文中有很多美的詞語、句子,但是對於優美的意境課堂中創設的還不夠,有的學生好象並沒真正感受到,一堂課下來,雖然讀了,想了,但顯得很空洞。

三、分析文章寫法,加強寫法的引導

這篇文章的結構清晰,層次分明。課文是按雨來、雨中、雨後的順序寫的。這篇文章也是學生習作的優秀例文。我在教學中,先教給學生賞讀的方法,體會作者的寫作技巧。我還進行適當的課外延伸。我的這節課引着學生從課文中的文本延伸到了生活中、文學裏,不僅是朗讀、感悟能力的培養,也是其他能力的訓練。收到很好的效果。

《山雨》語文課的教學反思 篇9

教學《山雨》這篇課文,我注意讓學生多讀並進行品味賞析。

(一)上課時我以各種讀法讓學生讀,其中注意了以下幾點:

1、配樂讀課文使學生審美感受又進一層。

2、展示課文插圖的彩色掛圖,讓學生觀賞後再讀,學生感嘆“啊,這樣美!”學生頭腦中意象或與此契合,或沒有想象到,通過互補、印證想象更豐富了

(二)葉聖陶說:“一字未宜忽,句句悟其神。”這指的是對文章的鑑賞,鑑賞什麼呢,既要賞其美,又要鑑其妙。可以從語言聲音節奏、色彩氛圍、語調語序中推敲品味,體察作者怎樣精確、省儉、傳神運用語言,體察運用語言之妙。新課改指出語文教學中要培養良好語感。語感訓練除了語文實踐外,還需語感分析,析語言之妙。

因此,我讓學生劃出你認爲好的語句,並用“這句話好,因爲_________”句式說話。有的說我認爲“像一曲無字的歌謠”和“一首又一首優雅的小曲”這句話好,因爲這是由雨聲而產生的聯想,給人以美的感受。

有的同學說我認爲“雨聲裏,山中的每一塊岩石、每一片樹葉、每一叢綠草,都變成了奇妙無比的琴鍵。”這句話好,因爲這句話描寫雨至山林時的音響特點,作者發揮了奇特的想象,展示了一幅動態美景圖,表達了作者對山雨那份濃濃的喜愛之情。我及時肯定,並趁勢引導,學生們暢所欲言,各抒己見。

通過各種形式的練習,學生的表達能力得到了鍛鍊和提高,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山雨》語文課的教學反思 篇10

《山雨》是一篇短小但極爲優美的散文。雨是學生司空見慣的,但要用美用文字將它記錄下來倒也不是一件易事。在課堂上,我投入地背誦了朱自清先生的美文《春》中關於“雨”的段落,讓學生感受不同的大家筆下不同的“雨”。

對於這篇課文的定位,我想沒有什麼要解讀的東西,主要還是在於朗讀和語言的積累,在朗讀中滲透語言訓練,在語言文字的訓練中引導朗讀。

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是這樣的:“來得突然——跟着一陣陣溼潤的山風,跟着一縷縷輕盈的雲霧,雨,悄悄地來了。”

師:這句話是不是排比句?

生:不是。

師:我們能否發揮我們的聰明才智,使它成爲一句排比句,然後放入文中,自豪地讀一讀。

(學生就動筆寫了起來。)

生1:我補的是:跟着一朵朵芬芳的野花”

生2:(馬上就有學生反駁)原句中的‘山風’和‘雲霧’都是可以動的,這‘野花’不能動,雨怎麼跟呀,所以這句不好。

生3:跟着一陣陣幽幽的清香。

生4:“一陣陣”已經用過了,最好不好重複,所以要用“一陣陣”“一縷縷”以外的詞。

生5:我覺得可以用“一絲絲”。

大家對“跟着一絲絲幽幽的清香”還比較滿意,就把這個分句補到了書上,然後一起把第一自然段朗讀了一遍。那位學生顯得特別自豪。隨後,又有學生相出“跟着一聲聲隱約的音響”,我們覺得也挺適合的,就也一起寫在了書上,加以肯定。

第二個訓練點是在第二自然段中,“先是聽見它的聲音,從很遠的山林裏傳來,從很高的山坡上傳來——”這裏連用了連個“傳來”,我覺得可以將其中的一個進行換詞練習,於是就讓學生想一想,後面一個“傳”還可以用什麼詞代替。學生們開動腦筋,換了好幾個,比如“飄”“飛”“送”最後我們一起商定,覺得“滾”來最合適。

其實,課文的另外好幾處也可以進行類似的訓練,比如很多句子可以從修辭角度進行挖掘,這裏不再展開。

我希望自己的語文課除了讓學生感覺文章所描述的景物美之外,更要感受到語言文字的美,從而激發他們積累和運用美的語言文字的慾望和能力。

《山雨》語文課的教學反思 篇11

《山雨》,作者全身心投入雨中,通過大膽而又奇特的想象,寫出了山雨的音樂美。同時也帶給我們一個廣闊的想象空間,引起我們無限美好的遐想。作者把雨中的樹木、小草、岩石比做一把巨大的琴鍵,把飄飄灑灑的雨絲比做輕捷柔軟的手指,把雨聲比做一首優雅的小曲,面對如此美妙的文章,我深深地被感染,因爲我和作者一樣鍾情於大自然,迷戀於大自然,而如何讓學生感受這種情感又成了難題,在我們淳化有一個人間仙境——東溝,很多學生都遊玩過,在課堂上我試圖讓學生走進課文中的境界,走進東溝,反覆誦讀精彩語句,體會文章的語言與意境美,當我引導“同學們,我們已經置身於東溝,置身於雨中,我們側耳傾聽,彷彿聽到了什麼?”學生回答:“聽到了小草的滴答聲,樹葉的沙沙聲。”我笑了,“難道雨中的小草是堅硬的嗎?根據我在雨中的聆聽,小草發出沙沙聲,樹葉是滴嗒聲,而岩石是叮咚聲。”“同學們擺在你們面前的就是琴鍵,希望你們置身於雨中,用心彈奏出美妙絕倫的音樂,”於是很多學生情不自禁地在桌面彈奏起來,至於現在的琴鍵、手指、以及優美的小曲到底扮演什麼角色,全然忘記了。學生是好動的,也許他們關注的世界和成人根本不同,課上到這裏我好睏惑,學生只能體會到作者的一些情感,要他們深入作者的內心,身臨其境地感悟大自然的美妙還是達不到。學生對大自然的感悟與聆聽還是欠缺。

我利用課餘調查了學生,面對一處令你讚歎的美麗景色,你們是靜靜地觀察,還是盡情地高歌或遊玩,90%的同學表示是後着,我也理解了學生的情感世界,他們小小的心靈世界是清純的,無憂無慮的,而成人平時生活的艱辛,太多的責任使他們倍感身心疲倦,偶爾走進一片絕妙的美麗境界是全身心的放鬆,甚至是完全陶醉,只有他們才能用心的感受大自然的賜予。

課堂是生活的濃縮,可學生畢竟是學生,他們對大自然的感悟會隨着年齡的增長會有獨特的見解的。

《山雨》語文課的教學反思 篇12

本文文筆優美,如一泓山泉一般清新可人,文章脈絡清晰,讓人讀過一目瞭然,如山雨沐過的新綠,晶瑩剔透,令人爽心悅目,沁人心脾。課堂上老師無須進行過多的分析和講解,引導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重點讓學生朗讀,即朗讀的形式多樣化,朗讀的時間有保障。

《山雨》文字優美,非常適合孩子朗讀。因此本課在設計時即把主要精力用在讓孩子直接接觸文本的讀書上。由於文字淺顯,對於六年級的孩子來說並不難懂。因此,我在教學時並沒有過多介入,只是就幾個關鍵性的問題稍作指導和點撥,其他的事情就交給他們自己在反覆讀書中內化體驗。

“好文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只要通過多讀,這些清新的語句就自然會流淌在學生的脣齒之間。當然讀書是有技巧的,一味死讀,那是機械的、枯燥的,根本引不起孩子讀書的慾望,甚至還會破壞孩子讀書的興趣。因此,在讀的過程中要根據具體內容變換形式,我首先給孩子們範讀,範讀是榜樣,是對學生躍躍欲試地鼓勵,是標杆,讓學生“跳一跳夠得着”,有了讀的高度才能理解好課文。因此,我引導學生指句讀,開火車讀,領讀,引讀,賽讀,齊讀,有想象,有體驗,有演示,有比賽,不拘一格,引人入勝。一句話,把讀的工作做好了,這節課就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