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三年級下冊語文《狼和鹿》的教學反思

三年級下冊語文《狼和鹿》的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2W 次

20世紀末,美國一管理學會組織來自許多部門的知名專家探討生存於21世紀的公民應該具備哪些技能,他們找到了22條技能,其中理解數據的技能是非常重要的。而《狼和鹿》這篇文章,其實可以從理解數據入手,藉助母語教學,初步培養學生這方面的能力。課文中所用的數據有:

三年級下冊語文《狼和鹿》的教學反思

1、時間上的數據有:

一是一百多年以前(這個數據的意思是什麼呢?引導學生閱讀課文後,應該明白這個時候凱巴伯森林還是非常美的,那就是課文第一段的內容);

二是25年(這是第二段的內容,25年指的是當地居民恨透了狼,用槍打狼25年);

三是兩個冬天(這個時間就是兩年的意思,但這個兩年不同尋常,因爲兩年就死去了六萬只鹿);

四是1942年(這個數據的意思是這一年,凱巴伯森林只剩下了八千隻病鹿)。把這三個數據放在一起,反覆閱讀課文,學生理解了這三個時間,其實也能夠理解課文中的重要信息。

2、鹿的數據有:

一是四千只鹿(這是一百多年前凱巴伯森林中鹿的數量,這個數量是最適合這個森林的鹿的數據,是健康的鹿的數量。我想這個意思,反覆閱讀課文,孩子們也能理解);

二是十萬只(這是當地居民槍殺25年狼後,鹿迅速增長的量,這個量是非常大的,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說,表面看這個數據很具體,其實也比較模糊,教學中我們應該引導學生想像這個數據,通過打比方的方式讓學生認識這個數據);

三是六萬只(這是凱巴伯森林成爲鹿的王國後,達到十萬只,僅僅兩年死去的數量。爲什麼會死這麼多?學生閱讀第三與第四自然段一定能夠明白的,當然這個數據與時間數據兩個冬天的意義的理解,也就是理解了課文最本質的東西。所以,這兩個數據找到後,理解了,教學重點也算完成了);

四是八千隻(這八千隻鹿不是原來的那四千只鹿,都是病鹿。理解這一點,學生也能夠清楚原來的那四千只鹿是健康的。這個數據也告訴我們當地居民槍殺狼是不對的,這是槍殺狼的結果)。

3、關於狼的數據:只有六千多隻(這個數據什麼意思?

一是凱巴伯森林最適合的狼的數量是六千多隻,

二是這個森林中鹿與狼的比是四千多比六千多,

三是通讀課文後讓人懷念這六千多隻狼,

四是從這個數據中可以看出當地居民是非常殘忍的,如果將其與25年聯繫起來,更能看出許多問題)。

三組數據不是孤立的,是互相聯繫着的,這種聯繫只有通過熟讀課文,學生才能把這些聯繫建立起來。建立起這些聯繫,纔有利於學生理解狼與鹿的關係,纔有利於學生懂得什麼是生態平衡。才能理解課文中“功臣”與“禍首”的意思,特別是雙引號所表達的意思。而數據讀懂了,課文第五題:“聯繫生活實際,說說你讀了這篇課文的感想”,回答起來才能更具體,學生才能更明白。

多項比較深入探究

——《狼和鹿》教學設計評析

《狼和鹿》是國標本語文第六冊的一篇課文,課文通過狼和鹿數量之間的變化,告訴人們不能盲目破壞生態平衡,是一篇進行環保教育的好課文。教學時,抓住人們捕殺狼前後的現象和動物之間數量的變化進行對比,從比較中探究、感悟,從而使學生認識到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複述課文。

2、引導學生展開想像,進行比較,深入研究,理解課文內容。

3、憑藉對課文的朗讀感悟,懂得事物間存在着互相聯繫,互相制約的關係,增強維護生態平衡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展開想像,進行比較,深入研究,懂得事物間存在着互相聯繫,互相制約的關係,增強維護生態平衡的意識。

教學準備: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板書課題,齊讀。

2、狼和鹿這個故事發生在什麼地方?(凱巴伯森林)

二、插圖比較,顯現矛盾

1、多媒體顯示文中的插圖,以鮮豔美麗的、充滿生命的色彩——綠色吸引學生,談自己對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的感受,並找出與圖匹配的相關文字進行朗讀感悟。

2、設疑:25年後的凱巴伯森林又是怎樣的?抓住關鍵句子:整個森林像着了火一樣,綠色在消退,枯黃在蔓延。想像:現在你腦中的森林是什麼樣的?然後多媒體顯示枯黃的森林圖,你又有什麼感受?

3、多媒體同時顯示蔥綠的和枯黃的森林圖以及相對應的文字,進行對比朗讀,並質疑:你現在最想知道什麼?森林爲什麼會發生這樣的變化?

點評:通過鮮明的色彩對比——綠與黃,情感的差異——悅與抑,因勢利導,你現在最想知道什麼?森林爲什麼會發生這樣的變化?這一問題最能表達當時所有學生心中的矛盾,它點燃了學生思維的火花,激發起探究的慾望

三、數字比較,深入探究

1、學生自讀自悟,得出:狼被獵人殺死,鹿變多了,所需的食物也多了,森林中的植物被鹿吃光了,所以森林變成了後來的樣子。

2、再次讀文,完成表格並交流:

一百多年前 25年後 100年後

狼(多少)

鹿(只數)

森林(樣子)

點評:學生通過讀書初步得出森林變化的原因,表面上已找到了問題的答案,但沒有探究到問題的實質,無法讓學生的心靈受到震撼,藉助表格可初步使學生理清狼的數量與鹿的數量及森林的關係,爲進一步學習作好鋪墊。

3、引導學生比較探究:狼的數量與鹿的數量之間有什麼關係?

(1)質疑:人們爲什麼捕殺狼,捕殺了多少?指導朗讀第2小節,體會人們捕殺狼的數量之多。

(2)比較狼被殺前後,鹿的數量的變化,質疑:爲什麼鹿的數量增長得這麼快?

(3)多媒體畫天平,點撥:生物間有平衡關係,就像一架天平,如果沒有外界干擾,它們始終保持平衡,相反則向一面傾斜。

點評:具體的數字,直觀地演示了狼與鹿之間有一定的比例關係,學生一目瞭然,又以天平作比,形象直觀,不僅幫助學生理解狼和鹿之間的平衡關係,還提高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4、引導學生深入探究:狼的數量與森林的面貌又有什麼關係?

(1)質疑:狼的被殺,鹿的大量繁殖,給森林和鹿帶來了什麼災難?

(2)對照朗讀第1小節和第3小節,體會狼被殺前後森林和森林中的鹿的變化,從而明白狼的多少決定着森林的面貌和鹿的命運。

5、 質疑:狼的數量由誰決定?此刻,你有何體會?

點評:經過以上層層剝筍似的探究,學生終於發現:當地的人們纔是森林變化的根本原因。這三個問題就像三級臺階,幫助學生撥開重重疑團,體味到了探究的樂趣,也鍛鍊了他們探究的能力。

四、想像比較,明白道理

1、爲了可愛的鹿,居民殺掉了許多隻狼,凱巴伯森林成了鹿的“自由王國”,想像鹿羣們是怎樣自由生活的?當地居民的心情怎樣?會說些什麼?

2、當森林一片枯黃,林中只剩下8千隻病鹿時,居民的心情又怎樣?會說些什麼?

3、自由朗讀第6小節,理解“功臣”和“大壞蛋”的含義,用自己的話告訴當地居民一些教訓?

4、形象點撥:如果天平兩端分別代表狼和鹿,狼吃掉一些鹿,制約鹿的過度繁殖,將鹿的總數控制在一個合理的程度,才能使這架天平保持平衡,使整個生態系統保持平衡,否則會帶來巨大的'生態災難。

點評:通過對當地居民不同心情和語言的想像,體會他們的情感變化,使學生進一步明白生態平衡的科學道理和重要意義。

五、課堂延伸

1、學生說說本節課的收穫。

2、介紹有關生態平衡的知識,再請學生談談生活中沒有注意生態平衡而受到大自然懲罰的事例,課後繼續收集這樣的事例。

3、課後撰寫環保小論文,宣傳生態平衡的知識,號召更多人保護環境,維持生態平衡。

板書設計: 狼鹿

總評:

1、注重閱讀感悟。

“讀”是教學的主要活動,也是提高學生對語言文字感悟能力的主要途徑。在這一教學設計中,教者捨得花時間讓學生讀書,通過自由讀、對比讀、對照讀、品讀等朗讀形式,使學生進一步明白生態平衡的科學道理和重要意義,紮紮實實做到了在讀中“思”,在讀中“悟”。

2、注重比較探究。

根據教材特點,教者抓住課文中的插圖、數字及空白,進行了多項比較,在比較中逐步感悟,深入探究問題的實質,突破教學難點。插圖比較中通過鮮明的色彩對比,情感的差異,點燃了學生思維的火花,激發起探究的慾望;數字比較中表格的設計直觀地演示了狼與鹿數量的比例關係及狼的數量與森林面貌間的關係,層層剝筍似的探究使大家認識到森林變化的根本原因在於人們的“無知“;想像比較通過對當地居民不同心情和語言的想像,體會他們的情感變化,進一步內化了對生態環境的認識和理解。

3、注重課堂延伸。

培養學生課外學習,蒐集處理信息的能力是語文教學的一大任務。本教學設計中,教者課前放手讓學生蒐集生活中沒有注意生態平衡而受到大自然懲罰的事例,課上給予鼓勵和指導,課後讓學生繼續蒐集相關資料,並根據這些資料和自己的學習所獲整理成環保小論文。拓展了語文學習的領域,培養了學生語文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