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周敦頤是哪個朝代的

周敦頤是哪個朝代的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5W 次

說道周敦頤是什麼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他是北宋著名的大學問家,他的表字是茂叔,自號濂溪先生。接下來小編蒐集了周敦頤是哪個朝代的,僅供大家參考,希望幫助到大家。

周敦頤是哪個朝代的

周敦頤是哪個朝代的

周敦頤是宋朝人宋營道樓田堡人,北宋著名哲學家,是學術界公認的宋明理學開山鼻祖。“兩漢而下,儒學幾至大壞。

周敦頤簡介

周敦頤,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實,字茂叔,諡 號元公,北宋道州營道樓田堡(今湖南省道縣)人,世稱濂溪先生。周敦頤是北宋五子之一,是宋朝儒家理學思想的開山鼻祖,文學家·、哲學家,著有《周元公集》《愛蓮說》《太極圖說》《通書》(後人整編進《周元公集》)。所提出的無極、太極、陰陽、五行、動靜、主靜、至誠、無慾、順化等理學基本概念,爲後世的理學家反覆討論和發揮,構成理學範疇體系中的重要內容。

他出生於1017年,於1073年逝世,享年五十七歲,他曾是北宋宋真宗和宋神宗的臣子。北宋重文輕武,是中國古代文學高度發展的時期,是文學得到了極大的進步,出了一大批蘇軾、王安石、曾鞏等文學大家。與其他朝代相比,北宋的文學發展最爲快速,文人受到的文字要求比較少,言論較爲自由。因爲政治對待文學的態度,也使得文人的思想不再狹隘,也因此可以使得哲學得到發展,使得周敦頤形而上學的思想得以生存壯大。可以說,周敦頤的思想在北宋生存壯大看似偶然,其實是必然。

中國古代文學發展有兩個巔峯,一個是春秋戰國時期,一個是唐宋時期,而宋朝文學的發展幾乎達到了極致。周敦頤就是生活在文學繁榮的宋朝。周敦頤的思想和他開創的儒家文學,是文學繁榮的北宋時期的一顆閃亮的星星。可以說,周敦頤和宋朝相輔相成,才成就了這麼一個文人。

人物評價

朱熹認爲周敦頤的“太極”說是“推一理二氣五行之分合,以紀綱道體之精微。”(《通書》)這一評價雖有以朱解周、求之過深之處,但多少概括了周敦頤哲學思想的某些特徵。以後道學家爭論的理氣關係、動靜關係和理欲關係等問題,都可以在周敦頤的哲學思想中找到“具體而微”端倪。在宋以後的哲學發展中,周敦頤的“發端”作用是不應忽視的。

胡宏《通書略序》:“今周子啓程氏兄弟以不傳之妙,一回萬古之光明,如日麗天,將爲百世之利澤,如水行地。其功蓋在孔孟之間矣。”

黃宗羲《宋儒學案》:“孔子而後,漢儒止有傳經之學,性道微言之絕久矣。元公崛起,二程嗣之……若論闡發心性義理之精微,端數元公之破暗也”。

宋微宗政和六年(1116)封宣奉大夫、嘉定十三年(1220)諡元,故稱元公(學生二程同時諡純諡正)。南宋理宗淳佑元年(1241)封汝南伯,元朝仁宗延祐六年(1319)封道國公,歷朝入祀孔廟。 明代宗景泰七年(1456)封其後裔十二代孫周冕世襲五經博士,延至清末四百餘年共封十三位五經博士,這是自漢武帝尊儒設五經博士之稱以來,獲五經博士最多時間最長的家族。

人物軼事

編輯

1、命名五星堆

天禧五年(1021年),重陽節,周輔成同幾位兄弟一起聊天,共度重陽。當時秋高氣爽,遠處青山如黛,近處田野裏的禾根豆一片金黃。特別是村前的五個土墩子,引起大家的興趣。大家商量着要爲這五個土墩子起個名,但一時又想不出什麼名最爲合適。這時,正在旁邊玩耍的`小敦頤,看到大人們沉思的樣子,就脫口而出,說這五個土墩就像五顆星星。那東邊的叫木星,南邊的叫火星,西邊的叫金星,北邊的叫水星,中間的叫土星,合在一起,乾脆就叫做“五星堆”。大人們聽了,都覺得小敦頤講得有道理,於是就將這五個土墩正式命名爲“五星堆”,並作爲樓田保的一景。

2、少年立志

周敦頤從小聰明好學,勤于思考。遇到什麼問題,喜歡尋根究底,不搞明白決不罷休。他會經常向衡州(今衡陽)舅舅提出一些看似稀奇古怪的問題,如什麼天上的星星是怎麼來的,太陽爲什麼東起西落,月亮爲什麼有盈虧圓缺,爲什麼會颳風下雨,地上的萬事萬物是怎麼形成的,等等。對於周敦頤提出的這些問題,周輔成總是不厭其煩,儘自己所知給予解答。當然,這其中的很多問題,周輔成是沒有辦法回答清楚的。一方面,受周輔成的知識所限,另一方面也是受當時的科技水平所限。而周輔成也非常喜歡周敦頤的這一性格。

隨着年齡的增長,周敦頤的知識也不斷地增長,學業大有進步。到十二三歲時,周敦頤已經讀完了《四子書》(即《四書》)和《書經》《詩經》《禮經》《春秋》等儒家典籍,有的還能背誦得滾瓜爛熟。同時,周敦頤還能寫出一手好文章,不僅立意新穎,而且有着自己的獨特見解。八歲時,其父親已過世。

3、月岩悟道

月岩位於都龐嶺東麓,距周敦頤故居約七公里。巖洞內周圍削壁千仞,白石璀瑩。這個巨大的巖洞,還有東西兩座洞門。最爲奇特神祕的是,在這個巖洞內的不同位置,可以看到不同的景物變化。如果你從東洞門進,朝西洞門行走,往頭上的洞口看去,開始只能見到一彎“殘月”,形似蛾眉,如下弦月。再往前走,那“月亮”像鐮刀、像小船,由缺而圓。到了巖洞中央,當頂便是一輪“皓月”,成爲“望月”。繼續往前走,這輪“皓月”又逐漸由圓而缺,最後又是蛾眉一彎,成爲“上弦月”。正是由於這種不同方位引起的景物變化,使月岩在人們的心目中充滿了神祕感,月岩的名氣也不脛而走。相傳周敦頤十四歲時,曾築室於月岩,在那裏讀書並在那裏悟得“無極而太極”的道理,爲其後來學術思想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4、諡號“元公”

宋寧宗賜周敦頤諡號爲“元”,因此周敦頤又被稱爲“元公”;到宋理宗時,從祀孔子廟庭,確定了周敦頤的理學開山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