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周公是哪個朝代

周公是哪個朝代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6W 次

導讀;周公屬於哪個朝代的人呢,他對這個朝代有何貢獻?

周公是哪個朝代

周朝 周公,即周公旦,他是周成王的叔父,對於建立和完善周代的封建制度他有很大貢獻。

周公在儒家文化中享有崇高的地位,孔子以"吾不復夢見周公矣"之言,隱喻周代禮儀文化的失落。

周公是一個在孔子夢中頻頻出現的人物,在儒教長期主導文化的中國,周公也就不可避免的直接與夢聯繫起來。夢,經常被成爲"周公之夢",或"夢見周公"。

  周公簡介

周公即周公旦,周朝爵位,得爵者輔佐周王治理天下。周公叫姬旦,是歷史上的第一位周公(大約生活於公元前00年),也稱叔旦,是周文王姬昌的第四子、周武王姬發的同母弟,華夏族。因封地在周(今陝西省寶雞市岐山北),故稱周公或周公旦。爲西周初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和教育家,被尊爲儒學奠基人。

周公(不詳?公元前05)西周初期的大政治家、大思想家。姓姬,名旦,爲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因食采邑於周(今陝西寶雞東北),故稱之謂周公。在周文王死後二年,周公佐武王東伐殷至孟津。四年,與太公望、召公佐武王敗紂滅殷。克商後二年,武王去世,成王年幼,由周公攝政。其兄弟管叔、蔡叔、霍叔等人不服,聯合武庚和東方夷族反叛。於是,周公東征,平定反叛,大規模分封諸侯,並營建洛邑(今河南洛陽)作爲東都。相傳他制禮作樂,建立典章制度,主張“明德慎罰”,其言論多見於《尚書》中的《大誥》、《康誥》、《多士》、《無逸》以及《立政》等篇。

  周公生平簡介

周文王死後二年,周公佐武王東伐殷至孟津。四年,他和太公望、召公?佐武王滅殷殺紂,三分商王畿地。封紂子武庚於邶以續殷祀,封文王子管叔於?、蔡叔於衛,防範之。名義上合稱三監,以監殷民。克殷二年後武王重病,遺命周公繼位。但周公告天請代武王死,告天策文藏於金膝箱內。武王死後,“天下聞武王崩而扳”。周公爲應付危難,立武王年幼之子誦爲周成王,又自己執政稱王,以致引起內部爭權鬥爭。管、蔡也乘機散佈流言,引起成王對周公的懷疑。最後成王開金膝箱,看見策文,周公才獲得信任。於是管、蔡勾結武庚起兵反周。

武庚利用時機,聯絡東、奄、薄姑、徐戎、淮夷、熊(祝融)、盈(贏)諸族共圖復國,聲勢遠比新起而內部分裂的周強大。周公和召公“內弭父兄,外撫諸侯”,經過三年東征,平定了三監叛亂。《逸周書?作灘》記載武庚北奔,管叔自殺,蔡叔被囚;周公征服熊、盈之族十七國,俘維(淮夷之族)九邑。《孟子?膝文公》記載其滅國五十。地居河汾之東的唐也起事策應武庚的'叛亂,後爲周公誅滅。這次戰事是武王滅殷後周公爲徹底征服殷族及其同盟作出的最大功績,周王朝的統治由此奠定下來。

周公於第四年回到宗周即採取兩方面政策:一是分治殷民,一是分封諸侯。《荀子?儒效》記載周公“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大抵姬、姜兩族進佔已開化膏腴或要衝之地,殷及其聯盟各族則被趕至落後偏僻地區,造成了周初期的一次民族大遷移。爲實現武王遺志,周公又於執政五年以大量殷遺民營洛邑,建東都成周,至七年告成。他請成王到新都舉行首次祀典,並開始親政,成王則請他留守洛邑。此後周公歸政成王,自己留守成周,與留在宗周的召公形成”分陝而治”的局面,自陝(指陝原,即陝陌,今河南陝縣西南)以東廣大疆域都歸周公治理,三年之後,周公老於豐,成王任命其子明保到成周負責“三事四方”。周公遺言死後願歸葬成周,但成王尊其功,留葬於宗周附近畢地與文王墓相鄰。

《尚書大傳》記載:“周公攝政,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四年建侯衛,五年營成周,六年制禮作樂,七年致政成王。”除了把制禮作樂敘在六年有失牽強外,其餘大抵是正確的。所謂制禮作樂,是指周公在整個執政期間對有關各種典章制度及文化教育諸方面的建樹。《左傳》記載“文公十八年,先君周公制周禮”,說明周公的制禮工作在歷史上很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