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部編版伯牙絕弦教學設計(通用9篇)

部編版伯牙絕弦教學設計(通用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1W 次

伯牙絕弦,也叫做伯牙鼓弦。是講述知音難求的一個故事,伯牙與鍾子期是一對千古傳誦的至交典範。伯牙善於演奏,鍾子期善於欣賞。接下來小編蒐集了部編版伯牙絕弦教學設計,歡迎查看,希望幫助到大家。

部編版伯牙絕弦教學設計(通用9篇)

部編版伯牙絕弦教學設計 篇1

學習目標:

1、通過自讀、互讀、評價讀課文,讀出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味。

2、藉助註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在理解的基礎上會有感情地背課文,並能用自己的話講這個故事。

3、通過朗讀感悟、情境體驗等方式感受“伯牙”和“鍾子期”之間“高山流水”般的“知音”深情,會說自己的學後收穫。

學習重點:

朗讀課文,藉助註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

學習難點:

用自己的話講《伯牙絕弦》的故事。

學習流程:

一、導課

1、朋友是什麼?在孔子的眼中朋友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你還想到了哪些?在李白的筆下,朋友是();在高適的心中,朋友是();在王維的眼中,朋友是()

人們常說,朋友有很多,但你最好的朋友你稱他什麼?“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知音可遇不可求”,“知音”這個詞,源於一個流傳千古的動人故事,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發生在2000多年前春秋時候的一個文言文故事,出示課題:《伯牙絕弦》。指名讀,老師評價:第一次就把最難讀的一個“弦”字讀準了,讀得清晰響亮,字正腔圓。注意弦與玄的區別。讓我們一起讀課題。看到課題,你問了什麼問題?

2、回憶以前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讀文、釋義、悟情、背誦。

二、小組預學成果展示,生生互學(5分鐘)

小組1號同學組織,按照小組4號讀文,3號釋義、2號記錄本組商討之後不懂的詞句或問題。注意大聲清楚地表達,認真專心地傾聽與補充。

三、預習成果全班展學、小組互學

一個小組整體彙報,其餘小組補充。

1、AABC式詞語:

皎皎明月徐徐清風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描寫高山的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寫高山的詞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聳入雲、直插雲霄、巍峨聳立、巍然屹立、雄偉挺拔)

3、描寫江河的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寫江河的詞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會查(不重複,有補充,用自己的話和大家分享)

伯牙、子期及相關資料

5、我能讀準讀通課文

指名讀,教師引導讀出節奏和韻味,全班讀。(課件出示)

6、我能借助字典、註釋或聯繫上下文讀懂課文。

不懂的詞或句()我們解決的方法是:_________

7、再讀課文,我還讀不懂的是:

四、教師導學

1、理解詞句的意思

重點:課後第二題。課件出示檢測。

重點拓展:

(1)志在_________,____________。課文中的詩句引用高山、江河的詩句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當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此時鐘子期的腦中浮現出了什麼樣高山?(板書:高山)用自己的話來說說。指名說。

(出示:高聳入雲、直插雲霄、巍峨聳立、巍然屹立、雄偉挺拔)齊讀詞語。

你看,那麼多畫面鍾子期用哪一個詞表達出來的?(“峨峨兮”)這古人寫話如此簡潔,這就是古文的魅力。除了“峨峨兮”還從哪個詞感受到山的高?(泰山)泰山是五嶽之首,讓我們一起來讀出泰山巍峨的氣勢來。

當伯牙的琴聲表現高山,鍾子期就能感受高山的磅礴,真是善聽的子期啊!

——如此動聽的琴聲,子期這樣讚歎,齊——(生齊讀: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同學們,讀書就應該剛纔這樣,要從字裏行間去體會,從這句話中我們讀懂了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出示: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這個句子跟剛纔那句句式類似,相信大家一定能讀懂。

指名讀。(2人)

——評:當讀到“洋洋兮”你腦海裏浮現出了怎樣的畫面?讓我們一起讀,讀出了江河的那種浩蕩之氣。

俞伯牙是當時楚國最有名的音樂家,那麼,作爲一位有名的音樂家,他的琴聲一定不只是表現了高山流水。請你想象一下,伯牙的琴聲肯定還會表現哪些動人的景色呢?

——教師小結:伯牙的琴聲中有自己高遠志向的表白,有內心懷才不遇的鬱悶,有對親人綿綿不絕的思念,更有對大自然美麗風景的讚美。

(2)相關伯牙的背景資料,幫助學生理解知音,在此基礎上有感情讀相關的句子。

伯牙當時是楚國著名的宮廷樂師,名滿天下。雖然聽者衆多,他卻始終覺得無人真正聽懂他的琴聲,沒有一個人理解他的心聲。一天,楚王君臣飲宴,請伯牙彈琴助興。伯牙彈了他的成名大作《水仙操》。他彈得非常投入,把琴曲所描寫的紅日、雲霞、山林、海浪,以及風、雨、雷、電等變幻多端的海上風光表現得淋漓盡致。但他沒有想到,就是這樣一首優秀的樂曲,卻不能引起楚王君臣的絲毫興趣。楚王聽了這首樂曲連連搖頭說:“太嘈雜了,換首別的彈彈吧!”伯牙只好改弦更張,換了一首《高山流水》。這時,楚王君臣已經喝得酩酊大醉,甚至有些人在琴聲中已昏昏睡着了。伯牙又氣憤又傷心。”

有一天,他獨自一人來到山間用琴聲來排遣內心的孤獨和寂寞。可他萬萬沒想到,此時,此地,此人,一個打柴的樵夫,竟如此懂得他的琴聲。

——此時,伯牙的心情如何?

師評價:相識滿天下,知音能幾人!知我者莫如子期。知音的相遇是心靈的交融,是快樂的,幸福的。於是兩個人結拜爲生死之交。讓我們通過讀書再來感受高山流水遇知音的那份喜悅和那份真情。出示1—4句(學生感情讀文)

五、學生練學

1、補充子期死後伯牙資料,學生試着理解情感,昇華主題。

明代小說家馮夢龍在《警世通言》這一本書裏,用生動的筆觸描述了這個動人的故事。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經寫下了一首短歌,來追悼自己的知音鍾子期。出示詩歌學生讀: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

但見一抔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

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雲。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義;

三尺瑤琴爲君死,此曲終兮不復彈!

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言!

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

生齊讀

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言!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子期一死,誰是知音?那一曲高山流水彈給何人聽?只有這一動人的故事千古流傳。(齊讀課文)

高山依舊,流水依舊,只是高山流水之間多了一段知音的千古佳話,有道是“千古知音最難覓”,讓我們在這曲《高山流水》的音樂中記住這個千古流芳的故事,延續這段永遠不變的友情吧!(背誦課文)

2、教師引讀:子期死後,當伯牙志在高山,再也無人讚歎();

當伯牙志在流水,再也無人感慨();

當伯牙志在明月,再也無人讚揚();

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課堂測學、延學

1、再有感情讀全文,出示無標點的課文檢測讀,試背。

2、同桌互講這個故事。(學生相互提醒怎樣把故事講好)

3、談談自己的收穫。簡練的一兩句話或一句詩。

(師範說:千古知音最難覓,此生擁有定珍惜!)

七、課外延學

1、推薦閱讀文言文《割席斷交》

2、《警世通言》

部編版伯牙絕弦教學設計 篇2

學習目標: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根據註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體會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

學習重點:

憑藉課文註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內容,在此基礎上背誦積累。

學法提示:

1、查字典或對照文中注視,解釋詞語,說出句子的完整意思。

2、根據句子的意思來正確流利地讀通課文。根據情況,教師範讀課文。

3、瞭解課文內容後,指導學生讀文、背誦課文。再讀中感受朋友之間相互理解和欣賞的真

摯友誼,感受音樂的無窮魅力。

一、課前預習

1、初讀課文,我能掃清文字障礙。

(1)、讀題目,“伯牙絕弦”中的“絕”的意思是(),“伯牙絕弦”的意思是()。

(2)、讀3—5遍課文,我能把帶有拼音的字讀正確,記在心裏,然後給下列字注音:弦()哉()兮()峨()

(3)、我能把文中難寫的字寫得既正確又美觀:

2、我能根據文中句子的意思,把文章讀得正確流利,並能用“|”把讀法在文中標註出來。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3、對照註釋,查字典、讀課文,我能理解課文每一個詞、每一句話的意思,並能把句子中

省略的部分補充完整。

⑴、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⑵、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⑶、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4、對比閱讀,加點字的意思分別是:

善鼓琴鐘子期善聽善哉

5、讀了幾遍課文後,讓我最感動的幾句話是:

6、我有幾點疑問想與老師討論。

Α:我理解詞語的方法是:

a、查字典。()

b、看註釋。()

c、聯繫上下文()

d、先理解句子中重點的字,再連起來理解。()

Β、本課中我認爲難寫的字是我採用的方法是

С、課文我讀了a、大聲得朗讀。()

b、先讀,讀熟後再看課文註釋和查字典。()

c、默讀,邊讀邊看課後的注視或查字典。()

d、先通過看課文註釋或查字典,知道了文章大意後,再大聲得朗讀來進一步理解。()

二、課堂合作探究

1、從何處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的?找出文中原句,說說你的感受。

2、終於有一天,伯牙遇到了自己的知音鍾子期!面對如此善聽的子期,面對這樣難得的知音,伯牙又是一種怎樣的心情?他一定會對子期說什麼?

3.既然說伯牙善鼓琴,那麼他的琴聲一定不只表現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聲還會表現哪些動人的場景呢?

4.引導學生進行語言的拓展和運用:假如現在你是子期,當“伯牙鼓琴,志在清風”,透過伯牙的琴聲,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風了嗎?於是你怎麼讚歎?當“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過伯牙的琴聲,你看見那皎皎的明月了嗎?於是你怎麼讚歎?

5.一起想象這樣一幅畫面: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聽琴。當伯牙鼓琴志在楊柳、志在春雨、志在雲霧、志在炊煙??子期會怎樣讚歎?引導學生以排比句的形式說句子。

6、再讀課文,想一想:伯牙和鍾子期爲什麼互稱知音?找出文中原句,讀一讀,說一說自己的理由。

7、伯牙爲何破琴絕弦?對此你有何感受?

8.子期死,伯牙怎麼就會認爲世上再無知音了呢?

9.子期死了,伯牙又要回到過去的生活中了,沒有知音,無人理解的日子,他已經不堪承受。這種無人能夠傾訴的痛苦,最後以一種極端的方式表現了出來: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在這裏伯牙“絕”的僅僅是“弦”嗎?他在斷絕琴絃的同時也斷絕了什麼?

10、面對伯牙的痛苦與絕望,你想對他說什麼?將你的想法寫下來。

11、我能把這篇古文改寫成小故事,生動地講給別人聽。

三、拓展延伸

根據括號裏的註釋,讀懂下面文言文小故事,再完成練習。

楚人有涉(渡)江者,其劍自(從)舟中墜於水(掉到水中),遽(急忙)契(刻)其舟,曰:“是(這)吾劍之所從墜(掉下去的地方)。”舟止,從其所契者(刻着記號的地方)入水求之(尋找劍)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這樣),不亦惑乎?

1、這是個成語故事,題目叫。

2、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這裏的“若”的意思是:

這句話的意思是:

四、課堂達標訓練

1、選擇加點字的正確解釋,把序號填入括號。

絕:①斷絕②窮盡③走不通的④獨一無二的⑤極、最

伯牙絕.琴()斬盡殺絕.()絕.處逢生()

美妙絕.倫()絕.大多數()懸崖絕.壁()

善:①擅長、善於②好③善良④容易,易於⑤辦好、弄好伯牙善.鼓琴(

洋洋兮若江河()心懷不善.()

多愁善.感()善.始善終()英勇善.戰()

2、句子停頓不恰當的一句是:()

①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

②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③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④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3、按課文內容填空並回答問題。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 ”

①句子含義:

②從這個句子我體會到

☆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

①句子含義:

②從這個句子我體會到

古今交友的名言名句和成語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君子之交淡如水☆士爲知己者

☆死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酒逢知己千杯少

☆相識滿天下,知音能幾人☆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

莫逆之交管(仲)鮑(叔牙)之交刎頸之交忘年之交患難之交善哉)

部編版伯牙絕弦教學設計 篇3

一、教學目標:

1、讀通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讀懂課文:藉助解釋,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讀出自己的感悟。

3、讀好課文:感受朋友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真摯友情。

二、教學重點:理解詞句的意思,讀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間相互理解的真摯友情,體會文言文表達的音樂藝術魅力。

三、教學難點:體會伯牙爲紀念子期而破琴絕弦的情感。

四、課前準備:教學課件、學生蒐集資料。

五、教學方法:以讀帶悟、層層深入,實現情境教學。

六、教學過程

1、課前談話,揭題導入

播放古箏曲《高山流水》。

師:同學們,現在我們聽到的這首優美動人的曲子,名字叫做《高山流水》,這首曲子流傳至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了,在這首曲子的背後,還有一個感人至深的“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大家想知道這個故事嗎?

生:想。

師:好。那麼我們就趕緊走進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體會它的蕩氣迴腸,耐人尋味。首先,我先請一位同學來讀課題。

生:伯牙絕弦。

預設:1.讀正確字音。

師:很好,你將最難讀的弦(xián)字都讀正確了。

2.讀錯誤字音。

師:讀得不錯,但老師要糾正你一個小地方,“弦”字的讀音。

師:那誰能說說,你從課題中讀到了什麼?

生:……

師:讀完了課題,你有什麼疑惑嗎?

生:伯牙爲什麼要絕弦呢?

師:哎呀,老師也想問這個問題,我們真是心有靈犀啊!既然大家都有這個疑問,那麼我們就一起合作解決它,好嗎?

2.自讀領悟,體會文意

師:下面,就請同學們自由、大聲的讀課文,至少讀三遍,有生字的地方,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相信大家一定能把文章讀通、讀準,開始讀吧。

生:讀課文。

師:誰想試試?

預設:

1.學生讀的相對流利,及時給予肯定的評價。

2.學生讀破了句子,及時指導學生朗讀。

(設計意圖:保證學生在初讀時,將句子讀通、讀流利)

師:同學們,古文的朗讀和現代文不同,要讀出節奏,再次朗讀課文,根據老師給出的課文朗讀提示,將文章讀出節奏。

生:再次自由朗讀課文。

師:有了朗讀提示的幫助,相信這次肯定會比第一遍收穫更多。誰來體會收穫的'快樂?點名學生讀。

生:讀課文。

師評:很好。老師喜歡她讀的幾個地方,例如:“峨峨兮若泰山……”

“洋洋兮若江河……”

師:“同學們,古文有屬於它自己的美麗,也就是它的獨特韻味,讓我們放慢節奏再讀一遍。

生:再讀課文。

師:老師發現呀,同學們讀的越來越有滋味了,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現。文章的大致意思讀懂了嗎?

生:讀懂了。

師:你們可真棒,說說你用了什麼方法,將文言文理解的這麼快的?

生:結合註釋來理解課文。

師評:真聰明,結合註釋理解課文是一個好方法。

師:那麼我們就用這位同學提供的方法,結合註釋,再讀一遍文章,想象哪些地方你讀懂了,那些不懂得地方劃出來,同桌或前後位同學討論一下,看看能否解決。好,開始吧!

生:讀文章,交流感受。

師:好了,老師開始檢查了。說說你都讀懂了哪些句子?

生:我讀懂了“伯牙善鼓琴,…”,這句話是說……

師:這個“善”字在文中出現了幾次?意思一樣嗎?

生:四次。

師:前面的兩個“善”是什麼意思?後面的兩個“善”可以怎麼說?

生1:啊!

師:用現代的表達方式,除了說“好啊”,還可以怎麼說?

生:真棒啊!……

師:由此可見,這裏的“善哉”表示讚歎,其他同學讀懂了什麼?

生:我讀懂了“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意思是……

師:這位同學理解的真好,我要忍不住對你說:“善哉”。

師:是啊!伯牙心裏想的是高山,透過他的琴聲,傳達的是…?

伯牙心裏想的是流水,透過他的琴聲,傳達的是…?

生:……

師:其實,伯牙和子期只是偶然的相逢。

(設計意圖:此處是本課的情境點,在這裏將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轉化爲情境)

師:出示課件,俞伯牙資料。

伯牙當時是楚國著名的宮廷樂師,名滿天下,雖然聽者衆多,但卻始終覺得無人真正聽懂他的琴聲,所以他獨自一人來到山澗排遣內心的孤獨和寂寞,他卻萬萬沒有想到此時,此地,此人,鍾子期一個山野村夫竟如此懂得他的琴聲!

師:大家說,在遇到子期之前,他會缺少讚美嗎?

生:不會。

師:別人可能怎樣讚美他呢?

生:……

師:這種讚美有價值嗎?

生:沒有

師:如果你是伯牙,你會想些什麼?

師:那麼,在遇到了懂自己知音的子期後,你的心情如何?

生:激動,興奮……

3、入情入境,感悟真情

(感動於一見如故,相見恨晚)

師:此時,你就是當時的伯牙,你最想說什麼?拿起筆寫下來。

生:練筆。

交流:

生:子期啊,你真是我的知音啊,只有你能聽懂我的琴聲啊!

師:真可謂知音只一人啊!你真正走進了伯牙的內心深處啊!

師:再讀句子,讀出山一樣的志向,流水一般的情懷。

生:讀文章。

師評:天高地闊,古人常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你分明讀出了大智大仁的伯牙。

師:這琴聲,這心情,這情懷,子期都聽懂了嗎?

生:聽懂了。

師:爲何有這種體會?你從文中哪句話知道了這些?

(回讀)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師:同學們,伯牙是著名的宮廷樂師,難道在他的琴聲裏只有高山和流水嗎?他的琴聲裏還有包含些什麼?

生:……

(設計意圖:此處設計一個交流,意在拓展“念”字的外延,讓學生真正理解到,不管伯牙唸到什麼,子期都能聽懂,以此讓學生更加深入的體會到,伯牙與子期那種心有靈犀的默契。)

師:琴聲也懂,心聲也懂,志向也懂,這纔是真正的知音啊!

(觸景生情,此時無聲勝有聲)

師:兩人一見如故,相約明年再來相見,然而,伯牙見到的不是子期的人,他看到的卻是子期冰冷的墓碑。(配樂悲情敘述)

(設計意圖)前面極力烘托兩人那飽含深情的知音之情,在這裏出示子期死去,意在讓學生感受這種心裏落差,徹徹底底的體會那種失去知音的絕望之情,更加升華了情境)

師:你是伯牙,你想對子期說些什麼?

生:聽出了思念,悲傷,絕望……

師:於是,伯牙來到子期墓前,寫下了這樣一首短歌: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雲。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爲君死!

(配樂,教師深情朗讀)

師:他轉過身去,做了人生最大的決定,誰能告訴老師,伯牙都說了什麼,做了什麼?

(設計意圖:學生自己體會,自然引出下文)

生: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師:同學們,伯牙可是宮廷樂師啊,他在斷琴的同時,也斷絕了什麼?

生:前途,命運……

師:讀了這個故事,你感動嗎?你想安慰他、讚美他或是鼓勵他嗎?將你此刻內心的想法寫出來。

生:動筆寫感受,交流。

師:聽了你們的見解,老師也忍不住在想,其實我們每個人難道不都在苦苦尋覓知音嗎?有道是:千古知音最難覓,如果遇到了知音,我們應該珍惜……願你們能從這個故事中感受到人生的溫暖,知音的難求!

(設計意圖)此處設計,意在烘托情感,達到本課的情感目標,拓展本課所體會的外延。

師:《伯牙絕弦》成了知音的代名詞,所以纔有這首《高山流水》流傳至今。

(出示高山流水形聲圖,播放《高山流水》曲子)

部編版伯牙絕弦教學設計 篇4

課前談話:

1、自我介紹——讓學生看動作猜老師的姓:張弓射箭(姓張)

2、出示象鼻山圖片,讓學生介紹桂林的山水。(生介紹)

真是“桂林山水甲天下。”

3、師介紹北京的龍慶峽小灕江,邀請同學到北京遊覽。

教學過程

一、複習鞏固

1、學生讀課文,指導讀出節奏。

2、出示難讀的句子,檢查朗讀情況。

3、出示帶四個“善”字的句子,(“善”標成紅色)問學生有什麼發現?

小結:同一個表達的意思不同,這就叫一字多義。這在以後的學生中還會遇到。

4、讓學生質疑。引入課文的學習。

生質疑:爲什麼世界上再無知音?伯牙爲什麼絕弦?

二、體會知音情深

1、板書“知音”,閱讀課文,瞭解什麼叫“知音”?(生默讀,請三名學生

2、全班交流:爲什麼有這種感受,師點撥。

3、師生合作讀句子,再現當時的畫面。

4、知己在這裏啊,(一一出示高山圖、流水圖)子期會怎麼說?

生接着朗誦:“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

師:這真是“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5、伯牙還會想到什麼呢?

6、板書甲骨文“志”字,解釋字義,問:伯牙和子期的心去哪呢?

(引出杜甫、李白的詩句)

7、“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說出了伯牙怎麼胸懷?

(生:伯牙博大胸懷)

8、此時,你對知音有什麼新的認識?(生板書:)

同學們對知音的認識有了新的變化,從知心到知志??

(生上臺板書:志同道合,志向相同。)

9、伯牙在子期死後,爲什麼會破琴絕弦?(生藉助閱讀資料自學,再全班交流,師點撥)

10、哪個詞寫出了“再無二人”?生:知音難求(板書)

11、創設情境引渡,感受生命之交。

(師生合作讀)

師讀:當伯牙“志在高山”時,唯有子期會對他說——(生讀“峨峨兮若泰山”)師讀:當伯牙“志在流水”時,唯有子期會對他說——(生讀“洋洋兮若江河”)

12、緊扣“絕”字,感受文言文的語言。

師讀:當伯牙“志在高山”,卻再也聽不到子期說——(生讀“峨峨兮若泰山”)師讀:當伯牙“志在流水”,卻再也聽不到子期說——(生讀“洋洋兮若江河”)師:可面對子期的墓碑,伯牙悲痛欲絕。(配樂出示句子的播放錄音)

憶昔去年春,??三尺瑤臺爲君死!

伯牙絕弦的故事發生在春秋時期,可並沒有因爲時間的流逝而消失,

(出示歷代詩人名人提到伯牙子期的詩句)

師:從這些詩句,你感受到了什麼?

生談理解。

13、出示詩句:此時高山與流水,應有鍾期知妙旨。

師:你想到了文中那句?生讀句子: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出示:子期竟早亡,牙琴從此絕。

師:你想到了文中那句?生讀句子: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三、組合閱讀,觸摸知音文化

1、一幕又一幕出現在我們面前,師生合作讀

2、嘗試背誦課文。

四、佈置作業:

1、背誦《伯牙絕弦》

2、《推薦閱讀《列子湯問》

五、板書:

伯牙絕弦

知音

心靈相通志同道合心有靈犀志向相同

部編版伯牙絕弦教學設計 篇5

一、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變通地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出這個故事。

3.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之間真摯的友情。

二、教學重點

憑藉註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內容,在此基礎上記誦積累。

三、教學難點

理解知音真意,感受知音文化。

四、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

1.寫出文中主人公的姓名。

2.聽寫詞語“善鼓琴”“善聽”,玩味“善”字。

3.檢查朗讀情況,注意節奏和語速。

(二)初識文意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誰能說一說古文大意?

(三)故事串文

1.教學“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必得之”。

有一年中秋,伯牙出使楚國,船至漢江口卻迎來了風雨天氣,與同在山中避雨的樵夫鍾子期偶遇。倆人越談越投機,於是,伯牙情不自禁地操起瑤琴,鼓起曲來……

(1)指導朗讀好“善哉”。

(2)出示伯牙的資料。

(3)想象伯牙的琴聲中還會表現哪些動人的情景?

(4)理解“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偶遇知音,伯牙不禁驚喜萬分,自己用琴聲表達的心意過去沒人能聽得懂,而子期卻能心領神會。於是,他們暢談了整整一宿呀!

(5)在這樣一個無眠的夜晚,他們會說些什麼?做些什麼?

次日清晨,二人面對青山結拜爲兄弟,因伯牙有要事在身,不得不在漢江口灑淚而別。

(6)此時,他們又會說些什麼?做些什麼?

二人約定來年中秋在此團聚。

(7)指導朗讀

2.教學“子期死……終生不復鼓”。

一年後,伯牙如約來到漢江口,誰知迎接他的卻只有一塊冰冷的墓碑,子期不幸染病身亡。

(1)指導朗讀。

(2)再解課題。

(四)深悟“絕弦”

1.出示“短歌”,再悟絕弦。

2.情境朗讀。

(五)回味“絕弦”

1.背誦。

2.拓展。

部編版伯牙絕弦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藉助註釋讀懂課文。

3、通過學文,體會伯牙爲知音子期破琴絕弦的情感,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體會知音難覓,珍惜知音的情感。

教學重點:

1、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感悟。

2、通過學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體會知音難覓,珍惜知音的情感。

教學難點:通過朗讀,體會伯牙爲知音子期破琴絕弦的情感。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

1、師敘述故事:《伯牙學琴》(配樂出示相關的圖片)

2、聽完故事,你有什麼感受呢?

3、伯牙學琴多麼艱辛呀,彈琴已經成爲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他爲了一個人,卻從此不再彈琴。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走進《伯牙絕弦》這個感人至深的故事吧!(板書課題)

二、解題質疑

1、“絕”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絕弦”呢?

2、許多古文都能從題目上了解課文大意,看了課題,我們知道這篇古文主要講——生:(A:伯牙再也不彈琴了)(B:伯牙弄斷了琴絃)的故事。

3、學到這裏,聽了《伯牙學琴》的故事,你有什麼疑問呢?(引導學生聯繫《伯牙學琴》的故事提問:伯牙學琴那麼艱難,爲什麼就這樣絕弦了呢?)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我們以前學過《楊氏之子》這篇文言文,回想一下,文言文應該怎麼讀呢?首先請同學們自由地朗讀2遍。

2、學生自由讀課文,教師巡視。

3、指名讀,評價。

4、師範讀,配樂。

6、生再讀課文,根據自己對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頓恰當。

7、指名讀,學生評議,在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讀好文言文的節奏。

8、齊讀,引導學生感受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味,在讀正確的基礎上讀流暢。

四、小組合作學習

1、師:課文讀得很有古文的韻味了,我們現在就來讀懂其中的意思吧。想想我們以前有哪些理解古文的方法?四人小組合作學習,理解全文的意思。

2、學生通過自學,合作學習,弄懂課文意思,師巡視指導。

3、全班交流課文意思。

五、深入學習

1、伯牙爲何要絕弦呢?(因爲鍾子期死了)(板書:鍾子期 死)

2、爲何鍾子期死,伯牙要絕弦呢?好不容易苦練學會的琴技就這樣斷了?(因爲他太傷心了,因爲他失去了知音)(板書:知音)

3、什麼叫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語言的人)

4、從哪裏看出鍾子期是他的知音,劃出相關句子。(2——4句)

5、指名讀。

6、從此文段中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

7、瞭解四個“善”字不同的用法:“善鼓琴”“善聽”中的“善”字可以理解爲“擅長、善於”的意思;兩個“善哉”是表讚歎之義。指導讀好讚歎的句子,深化理解。

8、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透過伯牙的琴聲,你彷彿看到了什麼?引導學生想象回答:徐徐清風、皎皎明月、依依楊柳??[出示課件詞語]於是你怎麼讚歎?

9、一起想象這樣一幅畫面: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聽琴,當伯牙鼓琴志在明月、志在楊柳、志在白雪??子期會怎樣讚歎?引導學生說句子。

10、這正是:“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理解這句話,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贊之,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這就叫──知音。而不論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還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風,凡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這就是真正的知音!

11、引導學生展開聯想:在遇到鍾子期前,有沒有人讚美伯牙呢?你想那些人會怎樣讚美伯牙?鍾子期又是怎樣讚美的呢?

12、師小結:只有鍾子期能聽懂他的琴聲,最能明白伯牙內心深處的表白這就是——知音。知音相聚,是一種怎樣的場面呢?你能用一個詞語來形容嗎?(快樂、激動、興奮。)

13、指導朗讀。(自由讀、分組讀)

師:聽了同學們的朗讀讓我們看到了真正的知音歡聚的那一份融洽,那一份歡樂。的確,多麼歡樂的相聚,多麼難忘的時光!無奈世事難料,子期不幸染病身亡!

14、知音之死:

學生讀:“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1)、子期死,伯牙怎麼就會認爲世上再無知音了呢?

(2)、子期死了,伯牙又要回到過去的生活中了,沒有知音,無人理解的日子,他已經不堪承受。這種無人能夠傾訴的痛苦,最後以一種極端的方式表現了出來: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在這裏伯牙“絕”的僅僅是“弦”嗎?他在斷絕琴絃的同時也斷絕了什麼?(指導朗讀)

六、拓展,回味絕弦

1、師:子期死後,伯牙到他的墓前悼念,面對子期的墳墓,伯牙寫下了一首短歌: 出示短歌,師範讀:(伴低沉悲涼的古典音樂)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抔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雲。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義,歷盡天涯無足語,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爲君死!

2、你可以用什麼詞語來形容伯牙此時的心情?(悲痛欲絕、痛不欲生。)

3、師:子期一死,俞伯牙又要回到以前那無人能理解的生活中去了,想到與子期在一起的種種歡樂,又怎能不加倍地想念自己的知音鍾子期呢?你能通過讀體現伯牙與知音相遇的喜和痛失知音的悲嗎?指名同學分別“喜”和“悲”。[課件出示全文]

七、熟讀成誦。

1、播放《高山流水》樂曲,齊讀課文。

2、背誦課文。

八、總結:自古以來,“良朋易求,知音難覓”,“伯牙子期,人遇知己,琴遇知音”,一曲“高山流水”成就了一段流傳千古的知音佳話,至今,仍爲世人所津津樂道。這就是“高山流水覓知音,千古知音最難覓”。

部編版伯牙絕弦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在老師的指導下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初步理解課文中的重點生字、詞語。

3、初步理解課文的大意,能用自己的話簡要地講述故事。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反覆朗讀,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藉助註釋初步認識、理解課文中的生字詞

3、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藉助註釋和課外資料初步瞭解課文的大意。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本課的學習,感受文言文的獨特魅力,培養學生學習古文的興趣。

教學重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瞭解課文大意。 教學難點:根據註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

教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教師講俞伯牙和鍾子期相識的故事以引入課題:

故事:

春秋時期,楚國有一位叫俞伯牙的人,從小就酷愛音樂,天賦極高。於是,就拜當時很有名氣的一位琴師爲師。很快俞伯牙就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成了非常有名氣的宮廷琴師。

可是,俞伯牙卻一直很苦惱,因爲他每天彈琴,卻沒有人能真正聽懂他的琴聲,他感到很寂寞、很傷心。有一天,他又懷着寂寞孤獨的心情來到江邊彈琴消愁,他如癡如醉地彈着,將自己遠大的抱負和寬廣的胸懷全都融入到了美妙激昂的琴聲中。正彈得興起時,忽然聽到了令他意想不到的讚歎聲……(接下來發生了什麼呢?我們一起到課文)

2、教師板書課題:伯牙絕弦(學生讀課題,教師正音,注意“弦”字的讀音)

3、讀課題,你是怎麼理解的?(理解“絕”和“絕弦”的意思,引入課文的學習。)

二、初讀感知,體會韻味

1、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把字音讀準確,句子讀通順。讀不通順的地方可結合註釋想想該怎麼讀。

2、指名讀文。(其他同學仔細聽,一會兒點評、正音。)

3、教師引導正音。(誰來說說他讀得怎麼樣?那你能把你的感受讀出來嗎?)教師適時正音,“哉”平舌音;“得”是多音字讀“dé”

4、讀古文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注意它的節奏和韻律美。但停頓不等於斷開,要把尾音拖長就更有韻味了。誰再來讀一讀?

5、教師範讀(可根據學生的朗讀情況決定是否教讀)。

6、學生再讀課文,可試着劃出朗讀的節奏。

7、看看你劃的節奏和老師的是否一樣呢?(教師出示劃好節奏的課文)全班齊讀。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小結:讀得太好了,看來古文多讀幾遍就不難了。古文要讀出節奏和韻味來也不難,我們在讀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停頓。

三、初解絕弦

1、課文中什麼地方提到了“伯牙絕弦”?(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這裏的絕弦意味着什麼,向世人宣告了什麼?(它意味着終身不再彈琴,向世人宣告了徹底地放棄彈琴。)

2、伯牙爲誰而絕弦?

(板書:鍾子期 介紹:鍾子期也是春秋時期的楚國人)

3、出示課文插圖,指導學生看圖,說一說插圖內容

①出示“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結合插圖,理解“善”(善:擅長)。

②說說這一句的意思,指導學生朗讀。

8、課文中還有兩個善,在課文中找到了嗎?讀讀句子。

出示:“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A、理解“善哉”表示讚歎,用現在的話還可以怎麼說?

1)這兩個“善”可以怎麼說?(預設答案:妙啊!好啊!)

2)“善哉”相當於現代的什麼?用現代的表達方式除了說“好啊”還可以怎麼說?(預設答案:真棒啊!了不起!真厲害!)由此可以看出這裏的“善哉”表示讚歎。

B、講解:“哉和兮”都是語氣助詞,沒有具體的解釋。

(說說這兩句的意思,指導學生朗讀。)

C、剛纔說到伯牙彈琴時心裏想到高山,就能彈出來,哪個字是心裏想到的意思?(板書:志)體會二人心靈相通。

D、還有哪個字也是這個意思的?(板書:念)

(小結同意不同字的現象,說明中國的漢字多麼豐富)

4、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麼事?(在小組內交流)

5、全班彙報:

(擅長彈琴的俞伯牙遇到了善於聽的鐘子期,兩人相見恨晚,成了知音。鍾子期死後,伯牙摔破了琴,決定從此不再彈琴。)

四、鞏固所學

1、把這個故事用自己的話在小組內講一講,看誰講得生動(推選一名講得好的同學在全班講述,教師總結)。

2、再次朗讀課文。

五、作業佈置

熟讀課文。

六、板書設計

伯牙絕弦

伯牙:善鼓琴 所念

子期:善聽必得之

部編版伯牙絕弦教學設計 篇8

一篇短小、深奧的文言文,經我校老師的真情演繹,撥響了全體聽課老師和學生們的心絃,讓我們爲之震撼、惋惜、悲嘆。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然而弦盡音未盡,那餘音卻久久縈繞我們的耳際,彈之不走,揮之不去。這就是鄒老師在《伯牙絕弦》的教學中爲我們奏出的優美動人的樂曲!

走進鄒老師的課堂,我彷彿聽到了伯牙優美的琴聲,看到了伯牙因子期的離去喟然長嘆、悲切傷感的神情。也深深感受到知音難求的那種渴望、失落的心境……

鄒老師的課,之所以給我們留下這麼深的印象,我覺得與老師對文本的挖掘、領悟得深入、透徹是密不可分的,是老師巧設情境,精心構建教程的結果。

一、遊戲導入 激發興趣

一開課,老師就指出“中國的語言文字是有顏色、有聲音、有畫面、有情節,甚至是有味道的”,出示詞語“清風徐徐”、“炊煙裊裊”、“高山流水”等,讓學生展開聯想,以遊戲的形式,讓學生在輕鬆的課堂氛圍中開始了學習。

二、以讀代講 迴歸自然

整堂課,老師引導學生朗讀課文的遍數不下二十遍。從剛開始接觸課文時“用老祖宗的方法”自讀到指名讀、分組讀、男女讀、全班齊讀;從要求讀通順,讀流利,到讀得有節奏,再到一句一句感悟讀,引讀,配樂讀等。每次的朗讀並不是簡單機械的重複,而是環環相扣,步步提升。而這樣多層次,多元化的朗讀,都由一條“情感”主線緊緊地牽引,那就是老師抓住文本的“情脈”——伯牙與子期的心心相通,花大力氣地品味語言的情思,在不經意間,學生的真情自然地流淌出來了。

三、抓住重點 品出意境

整堂課,老師引領着學生如同暢飲着一杯醇香的酒,品味着一杯清香的茶,在字裏行間,去品讀,去感悟。如讓學生品味三個“善”字,每次的意思有什麼不同;在現代文中,這個字的意思又是什麼;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這一品,讓學生深切感受到伯牙琴技的高超,子期對伯牙琴聲的喜愛,以及他們之間的情誼。學生“善哉”之聲自內心由衷地發出,一次又一次,不絕於耳。在此基礎上,“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的理解水到渠成。再如,讓學生想象: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不復鼓的僅僅是琴嗎?通過想象說話,再一次讓學生深切感受到伯牙失去知音的那種刻骨銘心的痛。這一品味,讓學生的情感得到了昇華:那就是“千古知音最難覓”,珍惜擁有,珍惜友情。

四、課外拓展 畫龍點睛

老師在教學中,多次設計了讓學生閱讀課外資料的環節。如“文中並沒有直接寫伯牙的善鼓,你能給大家介紹一下嗎”、“ 伯牙與子期故事千古流傳,誰來講一講他們的故事”。這些安排,不僅體現了老師大語文觀的教學理念,還進一步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爲學生理解什麼叫“知音”、“千古知音最難覓”作了很好的鋪墊。而“子期墓前,伯牙寫下了一首短歌”材料的引入,加上老師飽含深情的朗讀,則真正起到了畫龍點睛、感人肺腑的功效。

老師能夠把自己的情感深深地融入到文本中,讓學生通過讀中感悟,在不知不覺中實現了學生、老師與文本的思想交流和心靈沐浴,真正達到了突顯語文教學實效的目的。

部編版伯牙絕弦教學設計 篇9

一、課前談話

同學們,上課前,我們先來做一個文字遊戲,老師先說一個詞語,你仔細聽,然後照樣子說幾個這樣的詞。師:楊柳依依(板書在黑板上) 老師選取了其中幾個詞語寫在了黑板上,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生讀這些詞都描寫了一些動人的場景,我們如果平時有意識地積累這些詞語,並注意恰當運用到我們的習作中去,一定會使我們的作文增色不少。

二、導入:

1、我們現在開始上課,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文言文(板書課題) 誰來讀一讀課題?這個“弦”字很容易讀錯,我們一起讀一讀課題,注意讀準字音。

2、“弦”指的是—琴絃,“絕弦”就是—扯斷琴絃。

誰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伯牙絕弦”是什麼意思?指生說我們再來讀讀課題伯牙爲什麼絕弦呢?

三、初讀感知,體會韻味

1、請同學們打開課本,先自己讀一讀文章,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生自由讀文) 同學們讀的都很認真,我請一位同學來讀一讀課文 指名讀3 (你讀的很流利;這一句話不太好讀,誰再來讀一讀;聽老師讀一讀,你再來試試??) 指導讀 “兮”是一個語氣詞,拖音 真好,讀文言文,就應該這樣慢慢讀,慢慢品,讀出其中的韻味

2、聽老師讀,體會讀文言文的感覺

3.(出示停頓)請同學們看着屏幕上標註的停頓符號,自己練習讀一讀文章 生練讀 誰來讀一讀

4.我們一起來讀一讀,注意感受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味

四、初步感知

同學們,文中出現了兩個人物,分別是誰?(板書人物) 他們之間發生了一段怎樣動人的故事呢?

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結合課下注釋和手頭的資料理解每一個句子的意思,讀不懂的地方還可以和同學老師交流交流生自學 五、細讀品析,感悟知音

通過剛纔的學習,相信大家對這個故事一定有了自己的理解,我們一起交流一下:

1、“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

課文中有一句話介紹了伯牙和子期,找出來 指生說 他們一個---擅長彈琴,一個---善於傾聽。

你從何處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呢? 快速瀏覽課文,找到相關的語句

2、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你怎麼理解這句話?指生說這裏“善哉”的“善”和“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的“善”意思一樣嗎?怎麼不一樣?指生說一個字有多種意思的現象在古文中很常見。這正是中華語言文字的魅力所在。

假如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透過伯牙的琴聲,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你將如何讚歎?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透過伯牙的琴聲,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你將如何讚歎?

這是古代子期的讚歎,現代的子期又會怎麼讚歎?我們這些90後的子期會怎麼讚歎?

我們的語言是不斷髮展變化的,這是中華語言文字的另一特點 讓我們帶着這種心情再讀這兩句話。 3、同學們,既然說伯牙善鼓琴,那麼他的琴聲一定不只表現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聲還會表現哪些動人的場景呢? 指生說(皎皎明月、徐徐清風、裊裊炊煙、瀟瀟春雨等)

假如你是子期,當“伯牙鼓琴,志在清風”,透過伯牙的琴聲,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風了嗎?你怎麼讚歎?(“善哉,徐徐兮若清風!” )

當“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鍾子期曰——(“善哉,皎皎乎若明月!”)??

當“伯牙鼓琴,志在 ,鍾子期曰??指生說 無論伯牙彈什麼,子期都能理解,這正是“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4、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贊之,如此理解自己心意的朋友,這就叫──知音。而不論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還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風,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這就是真正的知音!

我們再來讀一讀這段話,來體會伯牙子期之間的知音情。 生讀

5、其實,伯牙和子期的相識緣自一次山間偶遇:(出示資料) 此時伯牙的心情如何?(樂曲)

伯牙於是把這驚喜、欣喜、與激動化作動人的樂曲在山間流淌, 假如你是伯牙,你最想對子期說些什麼? 拿起筆來寫在書上空白處 我們來交流一下

這時的伯牙與子期,你覺得他們還僅僅是一對音樂方面的知音嗎?他們也許還會談論——人生、談理想,談志向??

同學們,只有這樣心有靈犀,心心相印,只有這樣知心的人我們才叫他——知音!

此時的伯牙真恨不得告訴全天下的人,我終於怎麼樣? (找到知音了!) 帶着這種感覺來讀讀這段話

6、是啊,人生得一知己難矣,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從此高山流水就成了知音的象徵,伯牙子期就成了知音的代表。傳說這一次高山流水的知音相遇讓伯牙和子期都相見恨晚,他們約定來年中秋再來相會。無奈世事難料,第二年伯牙如約來到了江邊,等待他的卻是子期冰冷的墳墓——出示句子“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學生讀。子期已死,伯牙又要回到沒有知音、無人理解的日子,這種無人能傾訴的痛苦,最後以一種極端的方式表現了出來—那就是—破琴絕弦-- (讀)在這裏,伯牙絕的僅僅是弦嗎?在斷絕琴絃的同時,也斷絕了他所有的期望啊,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句話,理解伯牙此時的心情---—(讀)

六、拓展總結:

1、明代小說家馮夢龍在《警世通言》這一本書裏,用生動的筆觸描述了這個動人的故事。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經寫下了一首短歌,來追悼自己的知音鍾子期。(出示詩歌)

我們一起來讀,共同體會伯牙痛失知音的悲痛之情生齊讀後人根據這個動人的故事,編寫了一首同樣動人的樂曲:《高山流水》。(播放樂曲)

2、《伯牙絕弦》全文僅僅77個字,卻讓我們讀出了伯牙子期的相識相知,讀出了情深意長;只有77個字,卻化作了一段情景交融、蕩氣迴腸的千古絕唱,這就是我們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真是簡約而不簡單。讓我們伴着動人的旋律再讀這個故事,把這凝練、精美的語言留在我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