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高一語文《氓》教學設計

高一語文《氓》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3W 次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一語文《氓》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高一語文《氓》教學設計

  高一語文《氓》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通過本文,瞭解衛地的風土人情,體會男女主人公的生活經歷。

2、瞭解課文的內容,熟悉課文中的人物和他們之間的關係。

3、透過事情的表面,挖掘人物獨特的內心體驗,總結人物的性格特徵。

4、學習獨特的語言表現手法,對照古今不同,掌握古詞的含義和不同的表現方式。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步驟】

1、導入話題

愛情是人類永恆的話題,有人的地方,就會書寫不同的愛情故事,今天,讓我們走進遙遠的公元前的衛國,聆聽一個古老的故事,體會一下那時、那地,發生的那件事,讓我們走近他們,去親身感受一下這個傳唱了千年的愛情故事。

2、範文朗讀,熟悉生字詞義。

氓之蚩蚩匪我愆期將子無怒乘彼垝垣

載笑載言爾卜爾筮體無咎言于嗟鳩兮

無食桑葚隰則有泮猶可說也其黃而隕

自我徂爾淇水湯湯漸車帷裳靡室勞矣

夙興夜寐言既遂矣躬自悼矣無與士耽

實詞

布:一種貨幣,並非註釋裏說的,與現代漢語意義相同。

匪:讀上聲,並非通假。

將:讀qiāng,願、請,如,《將進酒》。

乘:登上。賄:財物。

說:通“脫”。

漸:讀jiān,濺溼、浸溼。

爽:差錯。

極:標準。

德:心意、情意。

罔:無。

虛詞

以:以爾車來,以我賄遷(前“以”,用;後“以”,拿)

乘彼垣,以望復關(表承接,無義)秋以爲期(把)

其:其黃而隕(代落葉)其葉沃若(代桑樹)士貳其行(自己的)

其笑矣(語助詞,無義)不思其反(你)之:主謂之間,舒緩語氣,無實義(桑之未落桑之落矣女之耽兮總角之宴)靜言思之(這件事)

活用

爾卜爾筮(卜、筮均爲名詞活用作動詞,意爲用龜板、蓍草占卦)士貳其行(數詞活用爲動詞,對…不專一)

成語二三其德、信誓旦旦、夙興夜寐。

3、學生自行朗讀,體會詩歌的感情,也可交流討論。理清全詩層次

提問:這首敘事詩寫了這對男女婚姻過程的哪幾個階段?

明確:戀愛——婚變——決絕。

追問:結婚前後,詩中男女發生了什麼變化?

全詩分六章,第章十句(十個分句,可分成五個複句)。

第一、二章追述戀愛生活。女主人公“送子涉淇”,又勸氓“無怒”;“既見覆關,載笑載言”,是一個熱情、溫柔的姑娘。

第三五章追述婚後生活。第三章,以興起,總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經驗:“于嗟女兮,無與士耽!”第四章,以興起,概說“三歲食貧”,“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第六章表示“躬自悼矣”後的感受和決心:“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作者順着“戀愛—婚變—決絕”的情節線索敘事。作者通過寫女主人公被遺棄的遭遇,塑造了一個勤勞、溫柔、堅強的婦女形象,表現了古代婦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強烈願望。下面是全詩敘事結構和感情基調:

[板書]

(情節)戀愛婚變決絕

(章句)第一、二章第三、五章第六章

(詩句)秋以爲期無與士耽亦已焉戰

載笑載言士貳其行

至於暴矣

(基調)熱情、幸福怨恨、沉痛清醒、剛烈

男子女子

婚前虛僞熱情、善良、多情

婚後兇暴、蠻橫勤勞、剛強、清醒

感情不專、薄情寡義

總結:男女的不平等,不僅體現在政治上、經濟上,有時候還體現在性格上,但詩中女子的最後決絕,又使我們看到中國女子那可敬可佩的一面。

4、這首詩運用了些什麼藝術手法,結合感興趣的詩句談談你的看法。

要點:

①回憶和對比

《氓》是女主人公在回憶中敘事、抒情的。在回憶中運用對比的手法。女主人公自身婚前婚後形成對比。婚前,“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見覆關,泣涕漣漣。既見覆關,載笑載言”,“我”純真、熱情。婚後,“夙興夜寐,靡有朝矣,”“靜言思之,躬自悼矣”,辛苦而又蒙受恥辱。更突出的思想上起了深刻的變化:“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女之耽兮,不可說也”。前後戀愛、生活的對比,思想感情的對比,表現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點和性格變化。氓,婚前婚後也形成了對比。婚前,“氓之蚩蚩”,婚後,“女也不爽,士貳其行”,“言既遂矣,至於暴矣”,他“二三其德”,甚至兇暴起來。在戀愛、生活的對比中,女主人公還認識到了有戀愛婚姻生活中男女是不平等的,從痛苦的經歷中等到了教訓:“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尤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她悔恨多於哀傷,決絕而不留戀:“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表現出她清醒、剛烈的性格特點。

②《詩經》開創比、興手法。

《氓》中第三四章用了興的手法。

第三章,前四句“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又桑葉鮮嫩,不要貪吃桑葚。這與後面六句勸說“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形成對照,詩意是相連的。

第四章,前四句“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葉由嫩綠變爲枯黃,這與士“信誓旦旦”變爲“士貳其行”相對照,含有隱喻。

第三四章起興的詩句,用自然現象來對照女主人公戀愛生活的變化,由起興的詩句引出表達感情生活的詩句,激發讀者聯想,增強意蘊,產生形象鮮明、詩意盎然的藝術效果。有人認爲,用桑葉嫩綠而枯黃來比喻戀愛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這種興兼有比的特點,更富有藝術魅力。

5、佈置作業:

1、再讀一遍課文,體會他們的故事。

2、用自己的語言設計他們另一樣的生活。

3、預習下節課。

  高一語文《氓》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瞭解《詩經》的有關常識,培養結合註釋理解詩歌的能力。

2.掌握四言詩的誦讀節拍。

  能力目標

3.初步培養鑑賞作品中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4.深刻體會《詩經》賦比興的藝術手法。

  情感目標

5使學生了解中國古代人民對真摯愛情的嚮往,陶冶高尚情操,樹立正確積極的愛情觀。

二導入

愛情是人類特有的感情,是一種自發的不由自主的情感衝動,同時也是個體的一種自我選擇。作爲我國文學初唱的《詩經》,其中的愛情詩從文學的角度寫出了禮制完善之初時周代社會男女交往的清純本色,表現出對人生命本體的尊崇和對人的個體價值的強烈追求,爲中國古代文化留下了情感的光輝。這些愛情詩,展示給我們的是人類美好的情感世界。這裏沒有世俗的偏見,有的只是個體生命本能的情感流露,是淳樸、自然、浪漫的平等愛情。本課就讓我們一起感受一位女性的愛情生活。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⒈簡介《詩經》文學常識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共收錄周代(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500年間)詩歌305篇。原稱“詩”或“詩三百”,漢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詩》被當作儒家經典,尊稱爲《詩經》,列入“五經”(補充:“四書五經”。“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詩》《書》《禮》《易》《春秋》)之首。現存的《詩經》是漢朝毛亨所傳下來的,所以又叫“毛詩”。

作品分類:風、雅、頌

《詩經》中作品按其表現內容分“風、雅、頌”三部分。

“風”又稱“十五國風”(包括周南、召南、邶風、鄘風、衛風、鄭風、王風、齊風、魏風、唐風、秦風、陳風、檜風、曹風、豳風),共160篇。大部分是民間歌謠,內容生動活潑而富有生活氣息,是現實主義的源頭。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宮廷樂曲歌詞,共105篇。“大雅”用於隆重盛大的宴會典禮,“小雅”則用於一般的宴會典禮。部分小雅來自民間。

“頌”包括“周頌”、“魯頌”和“商頌”,是宗廟祭祀用的歌詞。

表現手法:

⑴大量運用“賦”、“比”、“興”的手法。

⑵四言爲主,章節復沓,反覆詠歎。

作品內容:史詩、諷刺詩、愛情詩、戰歌、頌歌、節令歌以及勞動歌謠等樣樣都有。反映周代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是周代社會的一面鏡子。

  高一語文《氓》教學設計3

作爲這次優質課的參與者,我真是感慨多多,認識多多,收穫多多。

首先要感謝市裏給自己提供了這麼好的一次交流學習的機會。

接下來,針對自己的這節課《氓》,想談一談自己的`認識。

《氓》這首詩語言障礙並不大,結合課下注釋學生應當能夠理解《氓》的基本意思,進而體味出詩歌的情感;所以我教授這節課的主導思想就是:教師設問引導,學生自學領悟爲主。又考慮到這節課是針對高一年級進行的,而高一年級是我省新課改下的第一屆高中生,所以在上這一節課以前,我就想着,怎樣把課改的精神融入到整個課堂中去。

我想其中一點就是這次教學活動必須同時堅持文本的主體性、教師的主體性、學生的主體性原則。其中具有主體地位的始終是學生,全部的語文教學活動都必須落實到學生的學上,所以學生活動就成爲這節課的重要的形式。

在教學實踐中,對《氓》這課書的設計與教學,我想用以下幾點來概括:

  1、是尊重文本作者的創作主體性:

作爲一名老師,要帶領學生去傾聽那個兩千多年前的聲音,不斷把學生帶入一個新的思想和感情的空間,使學生感受和體驗平時極少可能直接感受和體驗到的事物,幫助學生努力感受和理解文本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並在這種感受和理解的基礎上發現文本本身的美。

  2、是尊重授課教師的教學主體性:

作爲一名老師,不必盲從權威的分析、更不必拘泥在某種教學模式或理論中,可以根據自己對文本獨立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解讀文本,獨立地組織語文教學,必須有對文本的深刻理解,並用最大容量的文學文化內涵充實自己的課堂,上出有點學術味道的課,讓學生有點學術探究的動作。

  3、是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只有充分尊重文本作者的創作主體性和教師的教學主體性之後,才能正確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在學習過程中,具有主體地位的始終是學生。全部的語文教學活動都必須落實到學生的學上,都是爲了儘快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和語文素質的。作爲教師必須遴選出適合學生的內容和形式,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教學中,我努力用更豐厚的文學文化內涵充實課堂,用更典雅純粹的審美情操清新課堂,讓我的課堂有一點探究的學術品味,啓發和培養學生樸素的同情與悲憫情懷。我還希望能夠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達到對詩歌的鑑賞之後,申發出更深層的思考。

比如,在《氓》的內容分析的後面環節,我設計這樣兩個問題:一是造成悲劇的原因有哪些,一是她與氓決絕後能獲得幸福嗎。

設計第一個問題,是引導學生深入地思考文本。設計第二個問題,則是讓學生從她義無反顧的結束不幸婚姻的勇敢選擇中,推測她未來的命運,引導學生髮現和理解之後的嚴肅與冷峻,引導學生對我們自己現實人生的關照。

這一節課,應該說以上的主導思想,在某種程度上得到落實。這是我上這節課比較滿意的地方。其中存在的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正如王老師所點評的,在情與理的處理上,應該做到以情動人以理服人。自己感覺是略偏重了理。這與自己設計這節課的指導思想有關。原本的打算是,希望學生通過探究她與氓決絕後能獲得幸福嗎?這個問題,產生對這個弱女子的同情,提升他們情感價值觀。也許在客觀上這個作用不是很明顯。

二是誦讀上存在的問題。在授課過程中,自己安排了四讀:一是學生疏通文章的自由讀,二是個別學生正音的範讀,三是分析前的整體感知的齊讀,四是深入分析後的最後齊讀。自己把誦讀作爲詩歌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所欠缺是就是王老師所說的吟誦,即拖腔讀。

三是在對學生回答問題的及時點評與評價上,還不到位。正如邢老師和宋主任所講,課堂的及時評價(鼓勵性評價)在整個教學環節中是非常重要的。老師要對學生評價,而且是要做到準確地評價、肯定地評價、藝術地評價。

一節課下來需要總結的還有很多,如板書設計、內容安排時的順序(即章法)、多媒體與授課內容的有機結合等等,在此不一一談及。

一堂課不能面面俱到,因我本人的經驗與能力所限,授課過程中還存在隨意散漫之處,只能留待今後一一改進了。當然,這樣一個過程、這樣一份沉澱之後的反思於我的成長和進步深有意味,所以我說:感謝做優質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