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看戲》教學設計

《看戲》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9W 次

【教學目標】

《看戲》教學設計

1.知識教與能力:瞭解通過觀察表現總體印象的記敘方法。掌握屹、露、耿、穆、讒等5個字。

2.過程與方法:朗讀課文,初步學會分析記敘文章中的材料取捨和詳略安排,注意學習和運用描寫場面的詞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藝術家熱愛人民和人民愛戴藝術家的動人情景。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材料的取捨和詳略的安排。

2、對聲音的描寫。

3、富有表現力的詞語。

教學難點:

材料爲什麼這樣取捨,詳略爲什麼這樣安排。

【教學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用具】

多媒體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都愛看電影、電視劇。好的電影、電視劇往往以它生動的故事情節、豐滿的人物形象吸引着我們,令人難以忘懷。作者看了一場戲,過後留給他的是什麼印象呢?這節課我們學習《看戲》。

二、檢查預習

1.屏幕出示生字、詞(要求從音、形、義幾方面檢查)。

鏗鏘,顰,婀娜,蜃樓,收斂屹立

金碧輝煌忠心耿耿鴉雀無聲

2、針對大家課前預習,老師對課文“看戲”提幾個問題。

誰看戲?什麼地方看戲?看什麼戲?誰演?演的什麼戲?(用一句話概括)

生答:首都勞動人民在勞動劇場觀看梅蘭芳演出《穆桂英掛帥》

那大家熟悉文章及戲裏的主人公嗎?哪位同學能給大家介紹一下。

(生介紹師總結)

3、簡介梅蘭芳和《穆桂英掛帥》

梅蘭芳(1894—1961),京劇表演藝術家。出身京劇世家,8歲學戲,11歲登臺。代表劇目有《貴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鋒》、《打漁殺家》《霸王別姬》等,在長期的舞臺實踐中,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世稱“梅派”,影響很大。他與程硯秋、尚小云、荀慧生並稱“四大名旦”。

《穆桂英掛帥》根據《楊家將》改編。故事發生在北宋時代,西夏入侵中原,邊關告急,宋王下旨比武選帥。穆桂英的女兒楊金花、兒子楊文廣參加比武。刀劈王倫,奪得帥印。宋王見他倆年幼,就命令穆桂英掛帥。桂英因宋王刻薄寡恩,不願再爲朝廷出力,反責文廣不該奪印。佘太君勸她以御外侮爲重。爲了保衛祖國,穆桂英捐棄私嫌,掛帥出征,充分表現了楊家滿門的愛國精神。京劇《穆桂英掛帥》是梅蘭芳先生的晚年傑作。

三、講授新課

1、整體感知,理清情節

通過大家的充分預習,瞭解了背景、劇情,那課文以“看戲”爲記敘中心,可分爲幾部分?每部分都寫了什麼?

——本文以“看戲”爲記敘中心,以看戲前——看戲——看戲後爲劃分段落的標準,分爲三部分。

第一段(1-2)交代了演出的時間地點和演出前的全場盛況。

第二段(3-6)描寫梅蘭芳的精彩表演和觀衆的熱烈反應。

第三段(7)點明中心。提示藝術家身份。

2、重點賞析

①《穆桂英掛帥》是梅蘭芳先生的晚年傑作。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他精湛的表演藝術。本文是如何來描寫“熱情”的藝術家?

主要抓住藝術家的“表演”來描寫的。指名朗讀相關的段落描寫(讀時注意語氣語調),並從課文中畫出關鍵詞。

②正是因爲演員的出色表演,因此纔有了我們熱情的觀衆。那本文又是如何來表現“熱情”的觀衆的?

找出貼切的比喻:“海”

“人山人海”是我們對人多常用的一個比喻,但這裏的“海”會變化,其實是什麼變化?(觀衆情緒的變化)

請找出描寫海的比喻句(並標畫出體現觀衆情緒變化的詞語):

屏住呼吸、陡然膨脹、鴉雀無聲、忽然膨脹

有感情的朗讀比喻句(重音落在標畫的詞語讀出情緒變化)

試讀、推薦讀、齊讀

③爲什麼突出“暑氣並沒有收斂”,公園和劇場“是靜靜的”?爲什麼強調劇場“人擠得非常滿”?

明確:突出“暑氣並沒有收斂”,是爲了以氣溫烘托觀衆的心情,人們不顧暑氣炙人,爭相觀看梅蘭芳演戲,說明梅蘭芳的舞臺藝術在廣大羣衆中享有崇高的聲望。

強調公園和劇場“是靜靜的”,渲染演出之前的氣氛,是爲了說明觀衆靜候演出開始,表現觀衆對於欣賞梅蘭芳舞臺藝術的渴望心情。有這位藝術大師的演出,劇場就成了藝術的聖殿。

強調劇場裏“人擠得非常滿”,是爲了說明廣大羣衆衷心喜愛梅蘭芳的舞臺藝術。

3、研讀課文,質疑問難

(1)這篇文章語言非常生動,尤其對聲音的描寫。這都得益於文章當中運用了許多比喻句,貫串全文的一個比喻是什麼?(“人海”)。通過觀衆之多,我們就可以知道演員的表演技藝的確高超因此文章中有這樣一段

“歌詞像珠子似的從她的一笑一顰中,從她的優雅的“水袖”中,從她的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滾下來,滴在地上,濺到空中,落進每一個人的心裏,引起一片深遠的迴音。這回音聽不見,但是它卻淹沒了剛纔涌起的那一股狂暴的掌聲”(生集體朗讀)

①歌聲是無形的,怎麼能“像珠子似的”“一粒一粒地滾下來”?

②四個加點的詞用得十分精當,能否互換?爲什麼?

(小組討論交流疑難問題)

(小組代表發言討論結果)

作者在這裏把無形的聲音有形化,以“珠子”比喻歌詞,可見發音吐字圓渾、透亮;更見歌聲的抑揚頓挫,唱腔的婉轉圓潤。

四個動詞不能互換。珠子從一笑一顰,從優雅的“水袖”中,從婀娜的身段中,像斷了線的珠子,往下去,只能說“滾”;一粒一粒的珠子着地,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響,只能說“滴”;珠子從地上反彈到空中,餘音繚繞,只能說“濺”。梅蘭芳的歌喉美妙動聽,入耳入心,令人回味無窮,“滾、滴、濺、落”,四個動詞字字準確、貼切。

(2)關於劇情的介紹,從文章整體看,寫得詳細,還是簡略?爲什麼?

明確:寫得簡略。因爲本文的中心是讚美我們社會主義國家裏熱情的觀衆和熱情的藝術家。《穆桂英掛帥》的具體劇情與這個中心意思關係不大,所以寫得十分概括,免得沖淡了中心。由此,我們大家要注意文章內容詳、略的安排取決於中心的需要。

(3)聲音是無形的,難以描摹,那是不是就是說聲音是無法用語言所能形容的呢?本文的作者又是怎樣描繪聲音的呢?

女生齊讀第四段,男生完成下列問題:

1.女主角上場,觀衆的情緒有何變化?

2.作者是怎樣描寫聲音的?

啓發討論後明確:

觀衆情緒的變化:“這個平靜……的掌聲”。

“對聲音的描寫”,注意引導學生體味絕妙之處。

“遼遠”與“逼近”、“柔和”與“鏗鏘”兩對反義詞把歌聲形容得神奇美妙。

(4)思考討論:“歌詞像珠子似的……一粒一粒地滾下來,滴在地上,濺到空中,落進每個人的心裏……”四個加詞“滾、滴、濺、落”能否互換?爲什麼?

明確:四個動詞不能互換。珠子從一笑一顰,從優雅的“水袖”中,從婀娜的身段中,像斷了線的珠子,往下去,只能說“滾”;一粒一粒的珠子着地,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響,只能說“滴”;珠子從地上反彈到空中,餘音繚繞,只能說“濺”。梅蘭芳的歌喉美妙動聽,入耳入心,令人回味無窮,“滾、滴、濺、落”,四個動詞字字準確、貼切。

四、小結

這篇課文描寫了羣衆觀看京劇表演大師梅蘭芳先生演出的精彩場面,讚美了熱情的觀衆和熱情的藝術家。在寫作上,描寫細緻議論精當詳略處理恰到好處,場面描寫很有層次,對聲音的描寫更富有特色,很值得我們進一步地認真閱讀和深切體會。

五、佈置作業

六、教學反思

一堂課下來,感覺有些匆忙,很多說話的訓練點沒有夯實。設計備課時,把課文第三節爲本課重點,通過品詞品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以讀爲本,以讀促思。但在課堂中,爲了讓學生讀好文章,有點機械地,填鴨式的反覆讀,課堂顯得較枯燥。#160;

1、教學過程不夠緊湊

在上課中,腦子裏只想到的一個個教學環節的落實,沒有充分把握好課堂教學的節奏,教學前十分鐘環節過鬆以至於最後的總結沒來得及上。如請學生劃出“描寫觀衆表現的句子”“欣賞《穆桂英掛帥》的視頻”、讓“學生藉助旁註圈詞”等環節可以緊湊些,對於穆桂英的資料介紹可以讓學生自行去預習,不必在課堂內講解。這樣可把更多的時間紮實地用於品詞品句中了。

2、詞語教學不夠紮實

如在教學女主角的唱腔中“遼遠而又逼近、柔和而又鏗鏘”這環節,這是教學中的難點,當初自己在備課中就很困惑,明知學生讀不懂這段內容,但又不知道通過什麼途徑來引導他們去感悟?後來便通過自己畫簡筆畫的形式將看不見的聲音展示給學生看,但沒有對“遼遠、逼近、柔和、鏗鏘、”這些關鍵性的詞語的背後意義讓學生去真正讀懂,因而他們也無法走進大師的內心,課堂的氛圍顯得較沉悶。

3、語言訓練不夠有效

在課堂教學中要注重語言訓練,這句話一直浮在自己的腦海中,在設計教學的過程中也充分考慮到,但是具體如何去操作、落實,還是沒有在教學中體現出來。原因在於不知用怎樣的方法去做。聽了高老師對教材的解讀後,發現這堂課的教學比較空,儘管是抓住了重點段落在訓練,但學生的實際閱讀能力並沒有得到很好的培養和提高。在教學中,覺得自己還是停留在引導學生關注語言的內容上了,(這部分講什麼?講唱腔、身段、表情等,)沒有真正關注到語言的形式上(這段文字怎麼寫?爲什麼要這樣寫?)因爲只有理解語言的形式,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語言內容,感悟情感,才能真正學會閱讀,學生也會在反覆訓練中不斷提高語文素養,掌握寫作技巧。

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我要不斷落實課程理念,認真研讀教材,不去考慮教學環節上的出彩部分。一旦教師對教材的領悟膚淺了,課堂上追求的往往是形式大於內容,結果會給教學造成很多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