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登山》教學設計大綱

《登山》教學設計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5W 次

〖學習目標〗

《登山》教學設計

1、自學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提示課題

同學們,我今天要介紹一篇好文章給你們,想了解嗎?(板書)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同學們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課文。

三、按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課文

1、指導朗讀。注重表揚、激勵,激發朗讀興趣。(這一次讀,要比初讀課文時讀得更好、更流利、更有感情。)

2、生談精讀課文之後的感受。

3、鼓勵學生表演課文內容。

⑴ 指名上臺表演。

⑵ 讓表演的學生評價剛纔的表演情況。

(學生自主地進入角色,充分品味文章的內涵。)

4、質疑:同學們還想知道什麼?

(學生可能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如:列寧下山爲什麼還要走那條危險的`小路?他第一次走與第二次走有什麼不同?課文題目是登山,作者爲什麼還要寫在山頂上看到的美麗景色呢?列寧說的那兩句話該怎樣理解?)

5、教師歸納學生的疑難問題。

四、課堂練習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瞭解列寧兩次登山的經過(走險路),學習他自覺地磨練自己意志的堅強品質。

2、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學習按一定順序寫作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明確學習目標

(出示上節課歸納的疑難問題)

1、課文的題目是登山,作者爲什麼還要寫在山頂上看到的美麗景色呢?

2、列寧下山時爲什麼還要走那條危險的小路?第二次走與第一次有什麼不同?

3、“一個革命者不應該讓害怕把自己壓倒。咱們得每時每刻、隨時隨地鍛鍊自己的意志。”這兩句話該怎樣理解?

二、深入探究課文內容

1、自學課文,試着解決疑難問題。

2、小組合作研討,組長歸納意見。

3、班上交流彙報。

⑴ 解決第一問題。可先讓學生自由地讀課文,瞭解列寧和巴果茨基登山時走的是一條什麼樣的路。(路寬只能容一隻腳,一邊是峭壁,一邊是深淵。)小路之險,作者沒有直接描寫,而是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感覺的描寫反映出來的。(巴果茨基的語言:“路太窄,又太危險,要經過深淵邊上。”“您不能從這兒過。”動作:“貼、扭、不去看、移動”。列寧的感覺:“頭昏目眩”。)然後讓學生讀寫景的那段話,抓住“鳥兒們放開歌喉,歡快地唱起來。”這句話引導學生讀一讀,議一議,進行交流。感悟到:“鳥兒的歌唱”,不僅僅是爲列寧看到自然風光而唱,它彷彿爲列寧勇敢地走過小路而慶賀,更使人體驗到了“無限風光在險峯”的意境。作者通過景物描寫,抒發了列寧爲自己走過險路,飽覽到美麗的景色而欣喜的心情

⑵ 解決第二個問題,關鍵是引導學生讀懂列寧說的那段話,從中找出原因:

① 列寧坦率地承認自己害怕走這條路。

② 作爲一個革命者,要勇於戰勝困難,而不是迴避困難。

③ 作爲一個革命者要時時處處鍛鍊自己的意志。

第二次走險路,與第一次相比有幾處不同:

① 不必走,而列寧仍舊走。

② 列寧先走。

③ 列寧在最險的地方沒有停下來,毅然決然地走了過去

⑵ 齊讀最後一段課文。

⑵ 聯繫實際,談一談這段話對你有什麼啓發?

三、延伸拓展

既要鍛鍊自己的意志,又要注意安全。在生活中怎樣做才能處理好這兩者的關係?同學之間交流一下這方面的體會。

四、佈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聯繫生活實際,談一談學習本文後的體會。

【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