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灰雀教學反思(精選15篇)

灰雀教學反思(精選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2W 次

身爲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灰雀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灰雀教學反思(精選15篇)

灰雀教學反思 篇1

灰雀是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第一篇講讀課文,這一單元主要是通過幾個名人故事認識幾位名人,從這些小事中感受他們的不平凡。灰雀是一篇老課文了,我已經教過很多遍了。但是在今天上課之前,我還是很用心地備了課,設計了教學流程和教學目標:根據人物對話,體會任務的思想感情。學會分角色朗讀課文,在讀的過程中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與變化。通過充分的朗讀,體會列寧的善良、寬容和對孩子的尊重和愛護。

剛升到三年級,引導學生很好的理清文章的脈絡也是很重要的,這篇課文以灰雀爲線索,通過故事情節的發展,反映列寧愛鳥更愛孩子的品質,並且懂得做錯事就要改正的道理。課文描寫非常含蓄,通過語言和行動反映人物的內心世界。

在學習的過程中,我提了這樣幾個問題:

1、從課文那些語句中你能體會到列寧非常喜歡灰雀?

2、灰雀到底哪裏去了?爲什麼又會飛回來?

3、列寧是一個怎樣的人?

讓學生充分的閱讀之後回答提出的問題。

在朗讀的時候,反覆體會感受語言體現的人物的內心,讀好不見灰雀之後列寧那種焦急、擔心、惋惜的心情,讀出小男孩支支吾吾以至後來肯定堅決的語氣,還有灰雀回來之後列寧由衷的高興的心情。

在這篇課文的學習中,朗讀尤爲重要,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始終注意指導學生讀好人物對話。通過讀來感受人物的內心世界。

在理清課文脈絡時,我列出了提綱,指導學生去把內容相近的段落歸到一個大段裏,結合課文內容隨之指導學生在習作中如何把描寫一個內容的部分寫到一個段落裏。

通過本課教學,我自認爲學生還是能夠跟得上老師的教學思路,很好的完成了本課的教學任務,唯一感到不足的是課外的拓展不夠,對於偉人列寧所蒐集的資料還是很少,文中出現的生字生詞學生還是能夠利用以前所教的識字方法來學習,但是一部分學生還有懶散拖拉的毛病。

灰雀教學反思 篇2

《灰雀》講的是列寧與小男孩都喜歡灰雀,但表達方式不同。列寧喜歡它的方式就是讓它自由,而小男孩卻想佔它爲己有,但最後小男孩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並改正了錯誤。通過這個故事,讓學生明白了列寧作爲一個偉大的領袖,他不僅愛鳥更愛下一代的好品質。更讓學生懂得了做人要誠實的道理。

在教學過程中,我先重點介紹了這三隻灰雀的樣子,讓學生深切地體會到灰雀的惹人喜愛,爲下面的男孩要捉走灰雀埋下了伏筆。在教學列寧尋找灰雀的過程中,我先讓學生讀了讀列寧說的一系列話,並對每一句話進行了情感處理,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到列寧發現灰雀不見時的那種着急、擔心、惋惜的複雜心理,喚起學生的共鳴。然後,提問:那聰明的你們知道灰雀去哪了嗎。請你來幫幫列寧的忙吧!

這樣一來,學生的積極性上來,大家都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儘管說,有一半的學生還沒真正的讀懂這篇文章,還把思維停留在文字的表面,但許多學生都已經能夠找到答案並有依據來論證,思維的火花與情感的渲染髮生了碰撞,學生是真正的意識到了列寧對鳥的愛與男孩對鳥的愛的不同,同時,也爲男孩知錯就改的思想所折服。

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就是要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課文中的幾句簡單對話,卻包含了許多的感悟點,各自人物的內心都在活動,都在思考,心情都在發生着微妙的變化。以“列寧是否真認爲灰雀飛走了或是凍死了”引發了學生對全篇課文的閱讀整合,感悟到列寧觀察的細緻、分析嚴密、教育循循善誘,以及對鳥類喜歡方式的探討。

平時我總擔心他們想不到,不會說,原來是我自己放不開,只要相信學生,善於給學生提供適宜的展示空間,給予必要的提示和引導,在無疑處設疑,有疑處點撥,學生的思維就會走向深入,就會還你無數個驚喜!

灰雀教學反思 篇3

《灰雀》一文時,我將全文緊緊圍繞"愛"一字展開,引導學生討論了三種"愛"——列寧對灰雀的喜愛(這是最淺層次愛的體現),小男孩對灰雀的喜愛,列寧對小男孩的愛。在體會這三種愛時,讓學生區分列寧與小男孩對灰雀"愛"的不同,並重點感悟列寧對小男孩的愛。

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課文內容進行了比較全面和深入地理解,感受。整個課堂教學也呈現流暢的態勢,但在這下面,我也發現了不少問題:

朗讀教學中,朗讀缺乏

本堂課,我和學生在探討上進行的十分圓滿,但我卻有些忽略了朗讀這一塊。語文課堂,朗讀佔有極大的比重,究竟怎樣合理地朗讀,才能做到做適合於學生的發展呢我想,首先要做到能與文中的人物在情感上發生共鳴,在此基礎上,學生的朗讀纔能有跡可循。

我在教學中,完成了第一步;接下來,便是讓學生融入角色,將感情帶入文中,激情朗讀。可在實際教學中,我自覺還缺乏合理引導的手法,因而,課堂上,學生始終無法讀出列寧焦急尋找的語氣。

這時,我雖提示學生,可以想象一下自己心愛的東西丟了,自己是怎樣的心情,但學生依舊把握不準。而此時,我本該發揮作用,示範朗讀,可我卻忘了這麼做,可見,我的臨場應變能力需要很大的提高。

最後,這一環節,在學生並沒有很好的進行朗讀情況下,我就進入了下一環節。在朗讀環節中,我還不會採取多種方式教學,這是我今後需要不斷學習的其中一方面。

課堂的臨時應變能力不足

課上,由於某一個教學環節發生了遺漏,導致我在30分鐘內,就將課文內容結束。剩餘的5分鐘,我的心裏發懵了:我該怎麼過這5分鐘呢我採取了讓學生讀對話,自己再範讀對話。師傅隨後告訴我,我這樣一種處理方法,其實是將前面的教學環節進行了重複,或者說這樣安排不符合這堂課該有的節奏,要將它安排在課文理解中。

在剩餘的時間內,老師們告訴我可以安排以下幾個環節:讓學生想一想,動筆寫一寫"小男孩在聽了列寧找灰雀時焦急,爲灰雀惋惜等的話後,那時他心裏是怎麼想的",或者是"小男孩從這件事中,他明白了什麼",讓學生站在同齡人的立場上,更加能獲得情感的體驗和提高。也可以讓學生做做課堂練習本……總之,方法有很多種{當然,這麼做,並非爲了填滿時間}。

從這堂課中,我不僅明白了臨場應變的重要性,也明白了,只有事先做好了十二分的準備,才能讓課堂更好的完成,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得到最多的發展;而在課堂教學時,做好隨時的應變的準備,讓自己不拘泥於教案的束縛,又能真正讓課堂的時間做到合理的運用。

基礎知識的再學習

雖然在第一課時中,已經比較全面地學習了字詞和課文的初讀,但這並不是說字詞的學習在第二課時中就可以停息。相反,在課堂中,抓住一些重點的字詞,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也能起到增加詞彙的作用。在《灰雀》一文中,有不少詞語是需要隨文理解的。

但這一步我卻忽略了。所以在這一堂課中,學生在基礎知識方面,學得不太紮實。

整堂課從總體看,還算成功,但細細分析,存在的缺陷也不可少看。但是,教學就是一個不斷嘗試,然後不斷髮現不足,加以改進的過程。所以,我相信,認真做好反思,並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改進,我會有所進步,有所收穫!

灰雀教學反思 篇4

這篇課文講述的是列寧、灰雀和一個孩子之間的故事。列寧在公園裏尋找三隻惹人喜愛的灰雀當中的一隻時,遇到了將灰雀捉走的男孩,經過交談,受到感動的男孩將灰雀放了回來。這個故事體現了列寧善解人意,對男孩的尊重、愛護以及男孩的誠實和天真。透過語言和行動來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展現事件的發展進程,是本篇課文在表達上的主要特點。如何透過對人物語言和神態的描述來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同時,讓學生受到愛護鳥類等動物的教育呢?我從三個方面來着手。第一:請同學畫出描述灰雀的句子,請同學反覆朗讀之後,老師範讀,學生想象灰雀在樹上跳躍的情景。

再問:灰雀可愛嗎?你們喜歡嗎?還有誰喜歡?你從哪明白的?第二:請同學畫出列寧和男孩的對話,同桌之間練習之後,再採用指名朗讀;分男女朗讀;表演朗讀等形式練習對話。在讀的過程中體會他們的心理活動。並採用換位思考,讓他們說說那男孩爲什麼要抓灰雀?爲什麼又放了灰雀呢?那是怎樣樣的情緒呢?從而體會到男孩的誠實和可愛。同時,也能夠體會到列寧對兒童人格的尊重和愛護。第三:教完課文後,我讓學生做了個小練筆:男孩答應列寧之後。學生寫出來的文章讓我激動不已。有的同學想象很豐富。文章裏所表達的資料,讓我感到學生在我的教學中理解了。

灰雀教學反思 篇5

“教起于思,開而弗達。學起於悅,活而有序。”這是我作爲坪洲的新老師,開學一週多後在年級組各位熱心幫助下連續備公開課《爬天都峯》、《灰雀》,執教《灰雀》,被校長、教研員、各位熱心的同仁指點評課以後,感受最深的一句話,作爲坪洲的教風、學風,張校長真是智慧的!

我不得不承認三年級孩子的認知水平、理解能力、表達能力離我們課堂預期的設想真的還很遠,在設計時我是想得太多了,對於剛入三年級的孩子,正如佔芳老師說的,可能越簡單反而效果越好。唐老師也說:閱讀教學不能急,提倡“大問題”教學,講究提問的藝術,要適度、適時、適量,有啓發性、層次性、開放性。

《灰雀》一課敘述了列寧用愛鳥之情感染、啓發一個小男孩放鳥歸園的故事,體現了列寧對孩子的愛以及孩子改正錯誤由喜歡鳥到真正愛鳥的變化過程。課文以生動具體的語言,簡短、含義深刻的對話描寫,爲我們提供了很好的語言文字訓練材料。我們三年級組集體備課,設計《灰雀》一課教學意在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教學突出以“愛”的情感爲主線索,憑藉列寧愛鳥、愛孩子的故事,喚起人與大自然、人與人之間的真愛。

執教過程我努力優化課堂結構,借鑑開放式閱讀教學方法,希望有所突破、創新。

1、確定學生的主體意識。我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質疑問題,例如:讀了男孩的幾句話,你能發現什麼?通過讀書自己解疑,通過交流與老師共同解疑,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得到培養。在課文3-10自然段的學習中,我們積極實行啓發式和討論式教學。

(1)自讀自悟:學生通過自己讀書瞭解灰雀哪兒去了和列寧愛鳥的心情。

(2)質疑啓思:學生讀書質疑,讀書解疑,師生交流共同解疑,抓住重點詞,對話,聯繫上下文體會列寧愛鳥之情對孩子的感染、教育,最後通過朗讀進一步體會。

(3)讀議領悟:通過有價值的問題(爲什麼不問男孩,問灰雀呢?)課文學到最後,入境入情了,問你想對列寧或者男孩或者是灰雀說點什麼,寫一寫。讓學生在開放思維中,自主交流中體會列寧對孩子的愛。

2、確定課堂的訓練意識。爲了使教學重點鮮明突出,環節簡單實用,我以課文3—10自然段爲訓練重點,將讀、思、議、練貫穿全過程。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聯繫上下文理解內容。爲使認知和情感和諧,我以讀爲本,以讀導情,以議悟情,以情激情的教學方法,喚起學生的情感活動,使師生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使情感昇華。將情感貫穿於啓發式和討論式教學中,安排在最後的“寫”,不僅可以瞭解學生學了本課的收穫,瞭解學生的“內化”情況,而且通過動筆,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發表自己的見解,有助於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創新精神的培養。

雖然努力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去引導,雖然設計了多元解讀,讀寫結合去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但是我把握學情不夠準確,研讀教材還很膚淺,思維也不開闊,唐教授的“閱讀教學不能急,提問不可碎”簡直一語中的。雖然閱讀教學是見仁見智,千人千面的,但是面面俱到、一百個不放心似的,也確實是束縛了思維。正像張校說的我還是開放式教育的門外漢,縱有千百客觀理由,我也不得不承認,作爲坪洲開放式的新人,我必須重頭開始,可不能穿新鞋走老路。

但願今天一“灰”而過,明日也能歡呼“雀”躍!

灰雀教學反思 篇6

我教《灰雀》一文,沒有想到學生對課文的重難點的理解是如此到位,回顧整堂課的教學,我認爲以下幾方面做的比較好。

首先我讓學生把課文讀熟練,從課文的理解的內容入手,比如,在教學第一自然段時,我引導學生把描寫三隻灰雀的可愛樣子的句子反覆讀,認真體會,並且適時地給學生出示了相關的灰雀的圖片,學生頓時情緒高漲,也從內心產生了對灰雀的喜愛之情。那麼在接下來的描寫列寧對三隻灰雀喜歡的句子,學生也讀得興趣盎然,學生對於列寧喜歡三隻灰雀的強烈感情也就不難體會了,尤其是學生對於下文中灰雀的丟失的原因也是自己體會透的,是因爲小男孩太喜歡灰雀了,以至於想把它據爲己有。有的同學說:“老師,我現在終於知道灰雀到哪裏去了,我預習的時候就提出的這個問題,我不知道灰雀是怎麼丟的,我現在知道了。”看來,學生讀透了課文對課文的理解是非常關鍵的。尤其是對課文的重點內容的鋪墊部分更不要放過。

其次,要注重文中人物對話的朗讀,要做到讓學生能與文中的人物在情感上發生共鳴,讓學生深入體會文中角色的心理變化,帶着感情朗讀課文。尤其是讓學生體會到這隻灰雀大家都是喜愛的,但是怎麼纔算真正地愛灰雀呢?學生都能說出讓灰雀自由自在地生活,關心它纔算真正的愛,如果只爲了自己喜歡,而把灰雀關起來,這不是真正地喜歡灰雀,課堂上,學生都能理解到列寧因看不到灰雀而焦急,但是,他們在時候,還沒能真正讀出列寧焦急尋找的語氣,這可能與學生的年齡有關。這時,我示範朗讀,學生的體會深刻多了,也能進入情境模仿,效果好多了。

我還設計了一個環節,讓同學們想象一下,灰雀在小男孩那裏會是怎樣的情況呢?學生討論積極熱烈,很多同學都能想象到小男孩會把灰雀關到一個小籠子裏,灰雀失去了自由,失去了夥伴不吃也不喝,小男孩也很着急,因爲他也十分喜歡這隻灰雀,所以當列寧尋找灰雀時,他纔有一步步的變化。最終把灰雀放回來了。

總之,在課堂中,學生在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產生自己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能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詞句,聯繫生活經驗來思考問題,理解課文,從而達到真正的理解與思考。

灰雀教學反思 篇7

《灰雀》一課主要講述的是列寧、灰雀和一個小男孩之間的故事。列寧在公園裏尋找三隻惹人喜愛的灰雀當中的一隻時,遇到了將灰雀捉走的男孩,經過交談,受到感動的男孩將灰雀放了回來。這個故事體現了列寧善解人意,對男孩的尊重、保護以和男孩的老實和天真。

在第二課時中,主要解決本課的重、難點。整個學習過程是順利的,更是愉快的。想不到這麼一篇我覺得素然無味的課文,在同學情緒的感染下,我竟能品出與衆不一樣的味道來。當講到表示列寧喜歡灰雀的句子時,同學們的臉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彷彿他們也看到了那“活蹦亂跳、惹人喜愛”的小灰雀。在朗讀時讀出了列寧喜愛灰雀的語氣。跟隨着同學的視野,我們一起品味着列寧對灰雀的喜愛之情,一起欣賞着可愛的小灰雀。當可愛的灰雀不見了時,順理成章地引出了文章的重點局部——列寧和小男孩之間的對話。首先讓同學找到列寧和小男孩對話的句子,再分小組練習對話,最終指名小組扮演對話。經過對話扮演讓同學再討論小男孩的心理活動,同學們討論的熱火朝天,不時閃出思維的火花。有的同學把自身放在了這一情景中,假設自身就是那個小男孩,體會小男孩的心理小男孩爲什麼要低着頭?”一位同學回答道:“小男孩低着頭,是因爲他感到很羞愧,但又有點捨不得灰雀。”另一位同學回答:“把灰雀放到大自然中,才幹給它自由,纔是真正的愛鳥。”同學的回答是我感到很驚訝,這個問題我設想的答案是:認識到自身的錯誤,雖然改了可是還覺得十分羞愧。可正是由於同學把自身置身於情景之中,所以才幹體會出不一樣的感情。

在文中的泡泡裏提出了一個問題“列寧來到白樺樹下,爲什麼跟不會講話的灰雀說話,而不跟會說話的男孩講話呢?”我就讓同學讀書研究。然後,組織交流。有的說:“列寧怕小男孩悲痛,所以不直接問小男孩。”有的說:“列寧不願意傷害小男孩的自尊心。”有的說:“列寧怕小男孩難堪。”還有的說:“列寧對灰雀講話,實際上也是在跟小男孩說話。”我覺得利用同學的疑問對同學的思維進行啓發,再經過同學讀書研究,從而領悟到課文所表達的男孩愛灰雀、列寧愛灰雀更愛男孩的情感,同學對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有了深刻的認識,得到了人文精神的陶冶。

其實,兒童的情感是最豐富的,兒童的感覺也是最敏銳的,只要能夠爲他們創設一個適宜的情景,他們的情感就會充沛流露出。

灰雀教學反思 篇8

《灰雀》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的第五課。這篇課文記敘了列寧在莫斯科郊外養病期間愛護灰雀的故事,反映了列寧愛鳥,更愛誠實的孩子。課文寫得十分含蓄,經過語言和行動來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展現事件的發展進程,是本篇課文在表達上的主要特點。

反思整個教學過程,覺得自我的設計雖抓住了課文的脈絡和大的框架,對一些細小的枝節研究不周全,學生練習的板塊還有很多可商確的地方。比如本堂課,我和學生在探討上進行的十分圓滿,但我卻有些忽略了朗讀指導這一塊。語文課堂,朗讀佔有極大的比重,究竟怎樣合理地朗讀,才能做到做適合於學生的發展呢我想,首先要做到能與文中的人物在情感上發生共鳴,在此基礎上,學生的朗讀纔能有跡可循。我在教學中,完成了第一步;接下來,便是讓學生融入主角,將感情帶入文中,活力朗讀。可在實際教學中,我自覺還缺乏合理指導的手法,因而,課堂上,學生始終無法讀出列寧焦急尋找的語氣,而這句又是一句長句,學生不能把它讀準確。而此時,我本該發揮作用,示範朗讀,可我卻忘了這麼做,可見,我的臨場應變本事需要很大的提高。最終,這一環節,在學生並沒有很好的進行朗讀情景下,我就進入了下一環節。在朗讀環節中,我還不會採取多種方式教學,這是我今後需要不斷學習的其中一方面。

整堂課從總體看,還算成功,但細細分析,存在的缺陷也不可少看。可是,教學就是一個不斷嘗試,然後不斷髮現不足,加以改善的過程。所以,我相信,認真做好反思,並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改善,我會有所提高。

灰雀教學反思 篇9

課堂是生成的,今天上完了《灰雀》之後,我才真正深有體會。課前,我按照傳統寫了一篇教案,雖然稱不上嚴密,但是步驟也算清晰。今天上課時,在第一環節,學生就把文章的主要內容全盤托出,而且切中要害。這是我事先沒有設想到的。

接下來的教學是順利的,更是愉快的。想不到這麼一篇我覺得索然無味的課文,在學生情緒的感染下,我竟能品出與衆不同的味道來。當講到表現列寧喜歡灰雀的句子時,學生們的臉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彷彿他們也看到了那“活蹦亂跳”的小灰雀。跟隨着學生的視野,我們一起體味着列寧對灰雀的喜愛之情,一起欣賞着可愛的小灰雀。

很順理成章的,可愛的小灰雀不見了,引出了文章的重點部分——列寧和小男孩之間的對話。學生們熱火朝天的討論這小男孩的心理活動,不時的閃出思維的火花。他們甚至把自己放在了這一情境中,假設自己就是那個小男孩,體會這那種複雜的心理感受。值得一提的是,當講到“小男孩低着頭”時,設計一問:“小男孩爲什麼要低着頭?”設想的答案: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雖然改了,但是還覺得非常慚愧。由於學生把自己放入了情境中,同樣體會到了小男孩對小灰雀的喜愛。又一學生站起來答道:“我覺得,小男孩除了慚愧以外,還對小灰雀又一種捨不得的感情,但是在誠實、知錯就改和感情之間,小男孩選擇的誠實。”他的回答是我很驚訝,一個三年級的小男孩,居然又如此的思維深度。正是由於他把自己置身於情境之中,所以才能體會出別人體會不出來的感情。

這節課的教學,讓我理解了“課堂是生成的”這句話的真諦,用死板的教案想要框住靈活的課堂是不可能的。學生是最好的老師,他們知道怎麼樣的學法他們最容易掌握,怎麼樣的邏輯順序他們最容易接受。當學生提出更好的學習方法的時候,我應該勇敢的推翻自己的教案,跟着學生走。這和老師的主導作用並不矛盾。

記得有人說,兒童是情感的王子。兒童的情感是最豐富的,兒童的感覺也是最敏銳的。只要能夠爲他們創設一個合適的情景,他們的情感就會充分的流露,他們才能設身處地的爲主人公着想。

灰雀教學反思 篇10

本文講述了一個溫暖的故事。列寧在公園散步時發現自己喜愛的一隻灰雀不見了,找灰雀時發現跟一個小男孩有關,但他不直接批評,而是通過交談,讓男孩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主動將灰雀放回公園。故事提現了列寧的善解人意、對男孩的尊重與呵護以及男孩的誠實與天真。

上這篇課文我主要從梳理故事人物開始,生讀課文,找出主要人物,再默讀課文,說說在這個人物之間發生了什麼事情。

接着是第一自然段,找找列寧愛灰雀都有哪些表現?

之後,進入我本堂課的教學重點,也是難點:通過對話揣摩人物內心的想法,體會列寧對孩子的尊重與呵護以及男孩的誠實與天真。

先讓學生第一遍默讀,想一想,列寧和小男孩在對話的時候,他們各自心裏想的是什麼?接着,讓學生分角色朗讀第二遍,再次揣摩人物的內心想法。最後,第三遍,師生一起讀,分析人物說話的語氣和心情。

其他地方人物內心想法,孩子們大部分能夠想到。在列寧自言自語這裏,就有點困難了。他們可能沒有過這樣的體會,根據部編版教材解讀,我對他們也沒有做過高的要求,你知道列寧在想辦法感化男孩,讓男孩放回灰雀就行了。

第三部分,就是讀,讓學生帶着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分角色朗讀,讀出恰當的語氣。

第四環節,是最後三個自然段,男孩爲什麼低着頭?列寧爲什麼不問男孩,而是去問一隻鳥兒呢?孩子們只能答到男孩知道自己錯了,列寧知道男孩知道自己錯了,列寧更深層次的意義體會不到。但是沒關係,這纔是孩子,大人有大人的想法,沒有體會到,那不就是跟文中的小男孩一樣,非常的天真嗎?

最後,用單元開篇詞結束本科課教學。

這堂課,感覺比之前的課好一點。可能是因爲是用了多媒體吧,有圖片孩子們就更喜歡一點。

反思總結,課後習題第二題沒有讓孩子們去找,遺失了一個教學重點。裏面還有一項,跟同學們交流,這個交流,到底是交流什麼呢?是感受嗎?還是其他的東西,值得我去探究。

灰雀教學反思 篇11

這篇文章我已經講過,但實事求是的說很失敗。確實需要反思。

首先說新課改提倡的是學生主體地位的發揮,養成學生獨立思考的本事,讓學生主動發現問題,從而解決問題,而教師需要做的則是正確的引導。然而,回想起來當時講課的情景,我所重視的可是是課文某些具體部分的處理,並且自我爲學生總結了學過本篇課文應受的啓發—護鳥意識。忽略了文章整體的連貫性。所以,此刻的問題是學生對這篇文章的理解只是局部的。

另外,我明明清楚這篇文章的重點在於列寧與男孩的對話,把握人物的心夢想法。可當我講的時候只是一帶而過,並沒有給孩子思考的時間。在我的課堂中,主角發生了重大變化:我成爲了中心人物。

其實,當前語文課的重點在於閱讀,雖然這節課我失敗了,可是很多人也是在積累失敗經驗的教訓中走出一條成功之路的。過去的無法挽回,但未來的則需要好好設計每一堂課,不得鬆懈!

灰雀教學反思 篇12

《灰雀》這篇課文講述了列寧、灰雀和一個孩子之間的故事。這個故事體現了列寧善解人意,對男孩的尊重、愛護以及男孩的誠實和天真。教學本課,我主要有以下感受:

引導學生抓住列寧和男孩的言語和神態來領會人物的心理活動,以此來突破教學難點。

教學中,我先在學生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找出描寫灰雀的語句。首先是灰雀“惹人喜愛”,“兩隻胸脯是粉紅的,一隻胸脯是深紅的……婉轉地歌唱”,這是灰雀讓人喜愛之處。其次是列寧的言語和行動表現了對灰雀的喜愛。他欣賞灰雀的歌唱,給它們帶來食物。我特別提醒學生注意“每次”“都要”“經常”這幾個關鍵詞語,體現了列寧對灰雀喜愛的程度。當灰雀消失之後,列寧“在周圍的樹林中找遍了”,這表明他對灰雀的着急和擔心。在列寧和小男孩的對話中,如“一定是飛走了或者是凍死了。天氣嚴寒,它怕冷。”“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飛不回來了”,“它怕冷”和“可惜”這兩個詞語,體會到列寧對灰雀的喜愛和關心。因此,我讓學生通過反覆朗讀相關詞句的同時,要求他們一定要將這種感情讀出來。接着,列寧和孩子的對話,耐心而又得體,表現了列寧對孩子的尊重和愛護。當列寧詢問孩子是否見到灰雀時,孩子回答“沒……我沒看見”,從這種吞吞吐吐中,可以猜測到灰雀的消失與孩子有關。但是列寧沒有去批評、斥責孩子,而是通過表達對惹人喜愛的灰雀的擔心,使孩子內心受到震動、感染,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列寧與孩子的對話和神態體現出了人物的心理活動,這正是本課教學的難點。在教學過程當中,我讓學生結合具體的句子、段落,以及文中的提示反覆朗讀、感悟,並引導學生透過語言、神態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因爲本課課後要求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在朗讀過程中,要把朗讀和理解結合起來,使學生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最後我再引導他們討論:爲什麼說“男孩是誠實的”?爲什麼列寧不直接要求男孩將灰雀放回來?效果不言而喻。

灰雀教學反思 篇13

教學本文時,我緊緊圍繞“愛”字展開,意在引導學生討論三種“愛”——列寧對灰雀的喜愛(這是最淺層次愛的體現)、小男孩對灰雀的喜愛、列寧對小男孩的愛。在體會這三種愛時,讓學生區分列寧與小男孩對灰雀“愛”的不同,並重點感悟列寧對小男孩的愛。從學生的回答來看,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對課文內容進行了比較全面和深入的理解、感受。但我也發現了不少問題:

1、朗讀教學中,缺乏朗讀

本堂課,我和學生在探討上進行得比較成功,但我卻忽略了朗讀這一塊。語文課堂,朗讀佔有極大的比重,究竟怎樣合理地朗讀,才能做到有利於學生的發展呢?我想,首先要做到能與文中的人物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在此基礎上,學生的朗讀纔能有跡可循。我在教學中,完成了第一步。接下來,便是想讓學生融入角色,將感情帶入文中,激情朗讀。可在實際教學中,我自覺還缺乏合理引導的手法,因而,課堂上學生依舊把握不準。在朗讀環節中,我還不會採取多種方式教學,這是我今後需要不斷學習的地方。

2、課堂內容安排不合理

從三年級學習來看,生字詞的把握仍是一個重點,課堂中還需花些時間。由於個別學生的預習不充分,導致課堂內容沒有全完成,整個課堂不完整,倒不如將基礎安排在第一課時,重點理解放在第二課時。而對字詞的理解可以融入在課堂中,抓住一些重點的字詞,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也能起到增加詞彙的作用。在《灰雀》一文中,有不少詞語是需要隨文理解的,但這一步我卻忽略了,所以在這一堂課中,學生在基礎知識方面,學得不太紮實。

3、急走教案,不給學生留機會。

當我圍繞“愛”字展開教學時,最淺顯的列寧對灰雀的愛,孩子們很容易找到,這和我預想的相符,這時我就急忙進入了教學,根本沒讓孩子再發表其他意見,每個孩子的理解能力不一樣,或許有的孩子可以理解到更深層次的愛,我卻剝奪了孩子們發表感受的時間。

教學就是一個不斷嘗試,然後不斷髮現不足,加以改進的過程。所以,我相信,認真做好反思,並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改進,我會有所進步,有所收穫!

灰雀教學反思 篇14

“課堂是生成的,生成的課堂是精彩的。”正所謂水到渠成、一氣呵成是也。這麼高的境界,沒想到也被我這新手體嚐了一回,當然不能和大家的隨堂生成課相提並論,兩者根本不在一個水平上。但是《灰雀》這堂課下來,成就感蠻大。

上課前我又看了一遍步驟明晰的教案,信心十足地上課。在複習導入之後,我問道:“那麼可愛的灰雀到哪裏去了。”原本預想孩子需要再看看書本才能回答,而下一環節我準備的是學習列寧的話。誰知問題一拋出,有些學生就嚷開了:“被小男孩抓走了。”我一楞,沒想到孩子反映竟如此神速,我有些不甘心,那我準備的教案該如何往下走啊?這時,我聽到了我期待的聲音:“不是的!”我立刻追問:“說說你的意見。”“我覺得有可能是灰雀受傷了,小男孩幫它治療。”這時其他的學生立刻反駁:“不是的!”眼看一場爭論要橫空出世了,我的腦中突現靈感:就來場辯論賽吧!於是,我首先表揚了那位學生,雖然他沒能讀懂課文,但他的思維還是很活躍,想像也很豐富,接下去我便進一步引導:“說話要有根據,人家纔會信服。到文章中去找找依據,說說你贊成那種說法。”學生立刻埋頭認真讀書,學習氛圍異常濃厚。接下來的過程就圍繞着這個“辯題”展開。孩子很聰明,基本上都找齊了依據。整堂課輕鬆而愉快,孩子的朗讀也很到位,特別是小男孩疙疙瘩瘩講話的那句,惟妙惟肖,彷彿那位男孩就站在了我的眼前

爲什麼這堂課會那麼順利那麼流暢呢?我想主要是抓住了教學的契機。首先,課文中的小男孩這種小錯誤,我們的孩子可能也有時會犯,他的心路旅程可能孩子們也曾經歷過,因此學生與教材產生了共鳴,這是很好的教學契機。其次,有了那位孩子的另類回答,課堂一下子生輝不少。也許沒有他的回答課還是能夠順利進行下去,但是課堂的氣氛我不敢保證也能如此的濃厚。是他這種不同意見的發表激起大家學習的興趣,促成孩子主動地去探究。

教案是死的,課堂卻是活的。教案備得再詳盡,也難免會有些細節不在考慮之列,因爲孩子的思維是靈動的,跳躍的。也許只有將教學目的、教學任務爛記於心,再根據課堂實際情況隨機應變,纔是最佳的有效課堂吧,正所謂“生成課堂”。

灰雀教學反思 篇15

《灰雀》一課主要講述的是列寧、灰雀和一個小男孩之間的故事。列寧在公園裏尋找三隻惹人喜愛的灰雀當中的一隻時,遇到了將灰雀捉走的男孩,經過交談,受到感動的男孩將灰雀放了回來。這個故事體現了列寧善解人意,對男孩的尊重、愛護以及男孩的誠實和天真。

在教學課文時,我先讓學生找出寫事情經過的段落最後落到第一段時指導讀。然後學生分別練讀列寧和小男孩的話交流自已的體會,這時就解決了列寧說話的技巧和愛鳥的真心,最後思想問題列寧爲什麼對灰雀問,卻沒問小男孩呢,簡單叫了幾個學生回答。在指導讀第一段時時間用得太多,學生對課文不熟,以後教學設計還是將識字和課文穿在一起每課時都分配一部分,我想這樣的話可能學生會好消化一點,否則課文讀起來不是很流利,學生練讀時讀了很長時間效果並不十分理想,不是很熟練。

整堂課從總體看,還算成功,但細細分析,存在的缺陷也不可少看。但是,教學就是一個不斷嘗試,然後不斷髮現不足,加以改善的過程。所以,我相信,認真做好反思,並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改善,我會有所進步,有所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