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高二語文教學反思通用15篇

高二語文教學反思通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4W 次

身爲一位優秀的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高二語文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高二語文教學反思通用15篇

高二語文教學反思1

核心提示:餘秋雨的散文在當代學者文人作品中影響極大,學生喜歡,我也喜歡。在《文化苦旅》裏邊,我尤其喜歡這篇《道士塔》。當初在教讀這篇作品時,我讀的慷慨悲憤,學生聽的義憤填膺。在品味語言時,學生的發言更是積極踊躍...

餘秋雨的散文在當代學者文人作品中影響極大,學生喜歡,我也喜歡。在《文化苦旅》裏邊,我尤其喜歡這篇《道士塔》。當初在教讀這篇作品時,我讀的慷慨悲憤,學生聽的義憤填膺。在品味語言時,學生的發言更是積極踊躍,很有見地。

這篇散文,文學性、趣味性和思想性俱佳。通過朗讀品味語言和複雜的情感,成了這一課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教學方法。所以在教案中,我增強了朗讀的分量。在分析語言時,我着重圍繞一個“恨”字設疑,較好地實現了長文短教的目的。在分析探討時,我不但組織、參與,而且結合文本描寫的歷史事實和作者情感自然引導,激發同學們的'憂患意識和報效國家的責任意識。

實踐經驗一再證明:要想讓學生喜歡學語文,老師的教學水平重要,選材更重要。語文課本里面的文本,文學性應該是第一的。文章的文學性不強,文采不佳,不值得玩味,別說學生不愛學,老師也不愛教。看來,喜歡是硬道理;要喜歡,就得有魅力。

高二語文教學反思2

1、把課文當作學習語文的例子。要通過課堂真正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必須把課文當作“例子”。我將《林黛玉進賈府》的教學重點確定爲鑑賞人物形象和語言,學習透過人物言行認識其內心世界和思想性格的方法。並希望通過該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通過人物的外貌、語言、行動和心態表現人物性格的寫法。爲實現此目標,我通過學情調查、相關知識介紹等手段,爲學生搭建了閱讀賞析的平臺。目標實現後,再通過學生興趣閱讀交流,由課文宕開,使學生在課外對古典小說的閱讀課內化,讓學生在課內對《紅樓夢》的閱讀在課外有了拓展。這樣,學生對中國古典小說多注意讓人物在生動的情節發展中和人物彼此的關係中去展示自己的的性格這一手法,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更好的達到了本課的鑑賞目的。用李鎮西老師的話來說,一節課上完了,一課書教完了,不是就可以畫上句號了,而應在學生心中留下破折號和更多的問號。

2、讓語言成爲品味形象的中介。以往的教學,多用電視劇《紅樓夢》中的人物劇照或電視劇片段來吸引學生的眼球、調節課堂氣氛。但這樣做容易讓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片中人物的外在形象上,從而忽略了對名著語言的品味鑑賞。爲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覺,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本課教學,我力求不用一張圖片,一段電視劇,充分利用語言文字的間接性,通過對欣賞方法的適當點撥,引導學生儘可能地貼近文字,走進文字,與語言文字親密接觸,從而領略文字所蘊涵的豐富內容,感受文學大師運用文字的高超技藝,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

3、使學生成爲課堂教學的主角。在賞析王熙鳳這個人物形象和課外興趣閱讀時,採用小組內的合作、小組間的競賽等形式。這種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大大激發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充分展現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培養了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協作的能力。如對王熙鳳這個人物形象的鑑賞,經過小組成員的合作,就能夠從多方面展開,許多學生都表現出了出乎老師意料的鑑賞能力和獨特的思維角度,這也是在以教師爲主體的課堂上難以出現的喜人現象。

高二語文教學反思3

“活到老,學到老。”一個人從出生以來,就與學習結下了不解之緣,不論通過什麼方式,他總是在學習中得到不斷地完善,繼而讓自己的生命豐富和充實起來。可以說,學習對提高每一個人的思想認識境界都有着巨大的作用。離開了學習,人生就成爲了一片空白。 自古以來,苦口婆心勸勉人們努力學習的大家層出不窮。從孔子“學而時習之”到顏真卿“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再到王安石“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都飽含著名家大師語重心長的激勵。古有蘇秦“頭懸梁錐刺股焚膏繼晷”之發奮圖強終成一幫宰相,近有童第周夜不眠寐廊光下苦讀,終成一代大師的典範??所有這些都有共同的指向性,那就是“學不可以已”的諄諄教誨。而將這一主張全面,徹底,生動,形象地呈現在人們面前的人,那是荀子。他的《勸學》成爲千古名篇,也成爲幾經變革的教材中一直得到保留的佳作。原因在於它獨特的魅力和與時俱進的精神實質經久不衰。 在完成教學之後,我對自己在《勸學》一文的課堂教學進行了深入的反思,結合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我覺得有必要對這堂課的教學進行剖析,以促進自己向更高、更遠、更有效的方向前行。 我首先要檢討的是我的教學語言的凝練問題。身爲語文教師,本身應該在語言文字的體悟和運用方面追求高精尖的要求,也只有語文教師注重教學語言和表達的高度概括的能力以及影響,才能透過語文教師自身的學識與人格魅力影響一撥又一撥的求學者追求卓越。但是,

因爲平時不大注重對自我的嚴格要求,甚至在平時課堂教學中率性隨心的習慣,導致教學語言的散亂。此次教學中,我深刻地體會到凡事都應該追求精益求精,不能因爲一些隨意性的語言影響對文本的深刻意義的解讀和感悟。語言本身就是一門藝術,只有沉浸在其中,才能把祖先傳承下來的身後文化底蘊通過思維的外殼彰顯出來。所以,在往後的教學裏,我會注意自身語言表達的嚴格要求,一定會三思之後,深入推敲,揣摩教育教學語言高度的概括性,在比照之後在進行流暢,有文化意味地表達,向着言簡意賅的方向努力,力爭讓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從自己的口中更美麗地凸顯,將一個語文教師的語言能力提升到更爲嚴謹的高度。

其次就是在導學案的使用上沒有能夠做到圓滿。這次的教學,也是響應以及貫徹落實語文新課改精神的實踐,我們都盼望着取得教學效率最大限度的體現和收穫。而使用導學案 目的,一方面是爲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習慣與能力,同時也是爲了發散學生學習時的擴展性思維。在《勸學》教學裏,基本上讓導學案起到了引發學生學習的目的,也有了知識的生成性,充分體現了學生敢於主動質疑,大膽質詢的精神以及對未知知識的渴求心裏。開了一個好頭,但在結束的'時候,沒有將未完成的部分加以安排佈置,導致整堂課的教學沒有了餘韻。我們所追求的餘音嫋嫋的效果自然也沒有完全達到,也致使學生產生了沒有吃飽的遺憾。

再次就是在知識生成性方面的處理不夠完善。學生對未知知識的渴求度非常高,它們希望和老師一起探究更爲深刻的知識,它們也敢

於在挑戰自我的同時挑戰傳統,挑戰思維定勢。於是乎,在開放性的教學環節裏,學生能夠對一些陌生知識進行質疑。我在欣賞學生這樣的主動求知的習慣和精神的同時,對自己教學中知識的預設性準備不足是很不滿意的。雖然當中不存在卡殼的情況,但細節性處理畢竟不夠精到。一方面對學生主動求學的精神產生的負面影響,同時,也暴露出了自己能力方面的欠缺。這就啓示我在往後的教學中,需要做足充分的準備,綜合考慮到教學中涉及的方方面面的問題。多一手準備,便多一份內蘊 ,也幾許從容,才能夠在語文領域裏自由翱翔,享受祖國文化帶給每一個國人的驕傲和自豪。

第四,就是在詮釋教師是課堂學習組織者的角色時有淺嘗輒止的痕跡。我們主張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有充分表達自己見解和意願的機會與權力。學生在探討學習的環節中,都能針對性地得出自己的結論。但在組織交流 的時候,麼深刻把握教學從榮幸的特點,甚至產生不信任學生能力的杞人憂天心裏,總想採用最直接的方式到達華山之巔。因爲引導不得法,所以導致對文本的深刻解讀只是停留的表面上的膚淺見解。這樣的狀況,對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是有百害而無一利得。因此,找到一條既能培養能力,又能彰顯素養的有效教學途徑,是我需要深入思考的迫切課題。

第五,因爲時間的有限性和個人能力的侷限性,對《勸學》一文中飽含的作者情感的挖掘和品悟基本上處於零狀態。身爲教育家和思想家,荀子對芸芸衆生可謂是用心良苦。在他的《勸學》裏,蘊藏着他對勉勵人們好好學習的真誠、真摯的激勵,告誡和期盼之情。而在

教學的時候,因爲自己解讀的淺陋,就沒有引導學生體會荀子這樣的期許,也就導致了沒有讓學生體會到我們今天的很多老師一直語重心長地希望學生努力學習的那一份良苦之心,更沒有將老師沒有一絲一毫的私心雜念,一心一意只爲學生健康,茁壯成長的無私奉獻的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高風亮節的精神鐫刻在學生的心靈世界裏。

第六,在對該文主題昇華的時候,沒有真正落到實處。荀子主張人性本惡,主張通過後天的學習和教化實現幫助人們向善的目的。而在《勸學》一文中,“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是這種主張的具體體現,也是支撐荀子“學不可以已”的關鍵。在當前“讀書無用論”甚囂塵上的情況下,我們有必要搬出經典,搬出具有教化作用的知識滌盪每一個人的心靈,讓我們生活的世界充滿愛的陽光和溫暖。教學中,沒有將這個亮點加以呈現,不能不說是一份缺憾。這也對我產生了啓示,在學習這樣一些名家名篇的時候,除了理解內容以外,還得引導學生物品味當中的內涵美,教化美??

《勸學》一文中包含着教育家荀子的諄諄教導。他在傳輸學習的意義和作用的時候,避開了單純說教的機械和呆板。時下,爲了讓學生投入到學習中努力學習,老師們都在不厭其煩地在和學生談話,希望通過反覆的語言教育激勵學生摒棄雜念,一心一意地追求個人成長。但從收穫來看,這樣做的實際效果微乎其微,甚至會在一些叛逆心較重的學生那裏產生負面效應,不但起不到激勵學生投入學習的效果,反而在師生之間形成了一堵堵無形有形的間隔牆,阻礙了師生平等對話,甚至導致教師根本無法開展相應的教育教學工作。

但荀子很藝術,很靈動地處理了這樣的問題。爲了說明通過學習可以改變自己,提高自己,學習可以彌補一個人的先天不足,藉助外物能夠揚長避短,成就自我的作用和意義,他廣泛地援引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普通現象加以說理。這樣就是抽象的說教變得貼近人心,有了親切感覺之後,每個人都會主動去靠近自己想要的東西,並會努力伸出雙手去觸碰,拿捏。這樣的比喻藝術,不僅生動形象,而且深刻鮮明,充滿磅礴的氣勢,不僅科學合理,而且字字珠璣,沁入心脾,吸引着求學者在自覺不自覺中汲取知識,內化知識。一旦把外在的資源裝進心靈世界,將受益終身。俗話說:“萬丈高樓平地起。”在知識學習的時候,構建一個高起點,相信收穫也會水漲船高。恐怕這也是荀子這樣一些善假於物的君子已於常人的一種鮮明表現吧。

教師影響學生,需要具備豐富的學識修養和獨特的人格魅力。在組織課堂教學的時候,也就是體現一個老師是否具備嫺熟的教學藝術,是否能科學合理地推進教學進度的時候。回首自己走過的受教育之路,不禁爲自己知識的鄙薄而悲慨。雖然唸完了大學本科,完成了註定命運的自我改變,似乎是值得驕傲和慶幸的事情。但走出去以後才發現,這一切,看起來很美,殊不知當中存在着與巨人無窮無盡的距離。無論是基本功,還是品味能力,抑或是鑽研精神,求取能力,都讓我的心裏隱隱作痛。自己裝了一桶污水,奈何舀出清泉?如何“普渡”衆生?怎樣能灌溉出一簇簇光豔的未來之花???

教學基本功的習得,教學藝術的科學化,高度化,教學能力的全面提升,鑽研能力的極度欠缺,鞭策着我在這條修遠之路上埋頭苦學,

高二語文教學反思4

《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這篇課文選自高中語文第一冊第四單元,單元教學重點是教會學生分清新聞事實與新聞背景、客觀敘述與主觀評價,在此基礎上,去粗取精,抓住有用信息。現在的高一學生在初中已經學習過常見的新聞了,所以達到這一要求還是比較容易的。我考慮作爲一節新課改研討課,如何在我的這節課上體現出一些新課改的理念,以供同行們研討,哪怕是失敗了,也算是一種有益的嘗試。當然,由舊有的觀念向新的理念轉變這一過程還是非常艱難的。應該說在大家幫助下,這堂課達到了預期的目標,還是體現了新課改若干理念的`。

一、凸顯“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之所以能獲得美國普利策新聞獎,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的社會意義,二戰已經結束幾十年了,過去的殺人工廠、人間地獄——奧斯維辛卻“陽光明媚、綠樹成蔭”,也許“忘卻的救世主快要降臨了吧”,人們應該永遠牢記那段悲慘的歷史,不要使悲劇重演,這正是本篇新聞的價值所在。如何讓學生深深體會這一點呢?於是我查找相關資料,借用多媒體手段,精心選擇奧斯維辛的圖片以強大的視覺衝擊力去打動學生,撞擊他們的心靈,並且找了我國南京大屠殺的資料作爲課後引申探究,我覺得以這種方式來凸顯“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要比空洞的說教省時、有力得多。

二、關注學習的過程。

語文學習是一個體驗的過程,“過程和方法”有時可能比偏重於結果的“知識與能力”更爲重要。我反對把課堂淪爲學生對“標準答案”的記憶,所以體現在課堂時就是學生的積極參與,參與必然使學生成爲學習的主體,參與本身就是學生學習的過程,沒有學習過程,就不會有好的學習結果。老師不像過去那樣滿堂灌,而是讓學生自己讀課文、互相解答,老師只在關鍵時候引導點評,整堂課既緊湊活躍又充實。

三、積極實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最先提出了轉變學習方式的任務。提倡自主、合作與探究式的學習方式,逐步改變以教師爲中心、以課堂爲中心和以書本爲中心的局面。作爲新課改研討課,我必須要在這方面進行嘗試。同學小組內交流討論,並選代表課上展示,體現了合作交流;探究學習,是學生自主、獨立的發現問題,並通過各種途徑尋求問題的答案的學習方式,本課中我給與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間,教師在這堂課上起到了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的作用。

四、新課改促我成長。

新課改要求教師轉變觀念,也必然要求教師不斷更新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當然也包括理論素養和專業知識的更新,就本課而言,暴露出了我在諸多方面的不足。由於自己對文本的挖掘不夠深入,所以課上引導學生對文本的探究就顯得比較膚淺;由於教師教學經驗不足和學識的淺薄,對於學生的評價還缺少精當的點評。這些“缺憾”同“亮點”一樣,也是我教這堂課的收穫,追求圓滿更是我今後努力的方向,其途徑就是“學習、學習、再學習”。作爲一名青年教師,趕上新課改的大潮是我的榮幸。感謝新課改敦促我不斷學習、不斷成長。

高二語文教學反思5

高二是高中三年中承前啓後的關鍵時期,學生經過高一一年的適應,對高中語文的特點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瞭解。高二這一年對學生來說是掌握基本知識培養基本能力的黃金時期,在這一年裏我們更有必要不斷反思,不斷審視我們的課堂教學。在期中考試即將來臨之際,對本學期的語文教學做一個梳理,這對接下來的教學和複習將有很大幫助。

一、備學生:

任教現在的兩個班級快一年了,我對他們也有了一定的瞭解和認識,感覺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1、沒有信心,應付學習

部分學生對自己沒有信心,沒有想過自己在學業上有什麼發展,對學習總是採取應付的態度,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只是滿足於上課聽講,大致完成老師佈置的書面作業,學習始終處於被動狀態。

2、學習表現全憑個人喜好

有些學生的學習狀態很不穩定,對學習缺乏思考,沒有輕重也沒有主次。是否要學全憑個人喜好,喜歡這門學科,聽講就認真,作業就完成。喜歡這個老師就發言積極,主動參與。有時候即使是喜歡的學科喜歡的老師也要看學習的內容,沒興趣的內容即使是難點重點,也不會多做留意。

3、沒有方法,效率低下

有些學生的學習態度很好,整天都在學習,但考試結果總是不怎麼理想,這類學生大多是女生,上課筆記記得書滿本滿,實則並未掌握。課堂上不掌握解題思路,基本方法,而是滿足抄抄寫寫。課後不能有效複習,而是機械完成作業。學習沒有科學方法,效率很低。

二、備教材

本學期我們將要完成選修教材《唐詩宋詞選讀》的學習,教材的.目標:

1、閱讀古代優秀的詩歌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用歷史的眼光和現代的觀念審視古代詩文的思想內容,並給予恰當的評價。

2。藉助工具書和有關資料,讀懂不太艱深的我國古代詩文,背誦一定數量的古代詩文名篇。學習古代詩詞格律基礎知識,瞭解相關的中國古代文化常識,豐富傳統文化積累。

3。學習鑑賞詩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詩歌的藝術特性,注意從不同角度和層面發現作品意蘊。

三、備自己

語文學科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而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我們一個一個詞語的積累、一篇一篇文章的閱讀、一次一次說話的練習、一個一個片斷的寫作,我在以下幾個方面做了些思考:

1、教學內容要能體現主體需要,能激發主體興趣

備課時要勤思考,多動腦。站在學生的角度解讀文本,選擇他們的學習興奮點。教學實踐中,要創設有利情境,正如愛因斯坦所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將重難點知識用學生們感興趣的方式加以呈現。一篇文章要講的東西太多了,而一節課的時間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我們每節課都有所取捨,抓住一些關鍵性的要素,運有各種條件和手段,努力創設情境,使每節課都有亮點,更有效地吸引學生參與課堂。

2、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樹立學習信心

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學生學習。自信心對於我們的學生更爲重要。我們要幫助他們樹立信心、建立成功目標。教師的“表揚和獎勵”代表着一種“權威”的認可,它能夠使學生的自尊心得到極大的滿足,使學生的自信心得到極大的增強。例如:默寫滿分的學生、背書最積極的學生、上課回答問題最快的學生、進步明顯的學生、書寫認真的學生、作文完成好的學生等等。還有上課時有針對性地提問,把“適合的問題”問給“適合的學生”,但無論怎樣,我通過做這樣的分解工作,使大部分學生排除了畏懼心理,這樣學生在階段學習中有了收穫感、成就感,嚐到了學習的快樂,他們學習語文的胃口就會增加。

3、強化基礎,反覆訓練

這一點是我感觸最深刻的,即使是上課,聽課很認真的學生,他們也做不到提前預習,課後複習。尤其是“軟作業”基本就等於沒有作業,針對這樣的問題,我及時做了調整,把作業落實到筆頭上,同時強化課堂上的動筆,及時提醒,及時督促,及時檢查,這樣的情況目前得到一定的改善,在以後的教學中,這樣的問題還要繼續探究。

高二語文教學反思6

近幾年,爲適應新時期教學要求,語文教學正朝着改革的方向迅猛前進。新課程改革給語文教學帶來了活力,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挑戰。本期以來我採用的教學方法等方面都努力實現大綱規定的教學目標,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爲語文學習打下紮實基礎。同時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精神,開發智力,培養想象和創造力,增強世界意識,使學生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我結合實際情況學習了別的教研工作者的新設想,訓練發展學生的興趣,擴大學生知識領域,培養學生,具體做法如下:

1、認真備課,堅持提前備課,做到深入鑽研教材寫好教案,全面提高自身素質。積極參與聽課、評課,虛心向同行學習教學方法,博採衆長,提高教學水平。

2、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瞭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質量,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學習新知識可能會有哪些困難,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組織好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注意信息反饋,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對穩定性,同時,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產生愉悅的心境,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

3、注重教學方法。要求學生把課前預習、聽課學習、訓練拓展、反饋遷移各學習環節結合起來,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課文學習與課後練習相結合,做到聽、說、讀、寫協調發展。 在寫作教學方面,

將課堂作文和課下週記結合起來處理,既完成了教材規定的寫作教學任務,又在某種程度上彌補了本冊教材課文教學與寫作訓練脫節的不足,學生的寫作水平較過去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寫出了不少有思想、有情感、有文采的好文章。

4、做好語文背誦。一般來說,學生善於背誦和記憶,我利用學生在這方面的優勢,加強學生的背誦和記憶能力,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

5、關心愛護和轉變差生。總的說學生語文基礎較一般,當學生取得一點點進步時,我就給學生很大的鼓勵,使學生充滿學習語文的自信心。

6、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如每週一節的閱讀課,讓學生提高閱讀能力,同時積累更多的知識,爲學生的全面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總的來說,通過學校領導的關懷指導以及師生的共同努力,本學期高二語文教學取得了一點點進步,但在工作中也還存在着許多不足之處:如我們年輕的語文教師在工作經驗和教學方法上還存在較大不足,需要向優秀的老教師借鑑學習和改善提高,對語文理念的深度把握還要在實踐中加強,學生學習語文的自主性還有待進一步提高等等。

回首過去,展望未來,我將不斷鞭策自己,繼續紮紮實實幹好本職工作,力爭使語文教學上升到一個新的層次。

高二語文教學反思7

在不知不覺中,這個學期就要結束了,高二語文教學工作也要告一段落了,我應該對這一學年所走過的教學之路進行深刻的反思,以便爲以後的教學工作做更好的準備。

高二語文主要是選修課程。詩歌散文系列和小說欣賞系列都着眼於鑑賞陶冶,所以,選修課的設計,必須以課程目標爲依據,充分考慮學生的需求和實際水平。因此,我認爲,本學年的教學應着重加強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的提高。

正因爲這樣,我對高二教學設計曾反覆思索,語文該學什麼?怎麼學?這正是學生很困惑的問題,只有讓學生明白這些,學生纔有學習動力,也纔會有意識地去掌握語文學習的信息途徑和方法。所以,通過研習新課標,我讓學生感受到“積累”的重要,體會精讀和合作探究的重要。我對學生的具體要求是,兩條腿走路——課本和課外閱讀結合,重視《語文報》作用;兩隻手掌舵——一手抓基礎,一手抓訓練;一顆心思索——感悟和薰陶。

而這一切,必須要有良好的閱讀習慣、方法做基礎。閱讀方法有好多種,也許,有的老師喜愛齊讀,但是,我認爲,在詩歌教學中,齊讀是可以的,但小說和散文是不合適齊讀的,因爲學生要照顧讀得整齊,因而無法用心感悟、體味課文,只能是“和尚唸經”罷了。所以,我在講授散文和小說時,每節課都會留給學生默讀的時間,此時教室裏雖然一片靜悄悄,而學生的大腦卻處於亢奮狀態。默讀能讓他們真正進入文本、感悟文本、沉浸於文本。默讀,因爲給了學生更多的空間,恰恰能使學生從文本中獲得豐富而獨特的心靈體驗,真正感受到課文語言的魅力。

這一年的課堂閱讀教學中,我要求自己“且慢開講,且慢啓發”,慢慢改掉以往爲趕教學進度而置學生的感受於不顧的教學套路。語文學習是一個體味、浸染的過程,不能一味追求快節奏,必須讓學生保持寧靜、平和的心境,這樣才能保證對課文的獨立閱讀及對問題的獨立思考。

有時,我也會先佈置思考題,然後讓學生帶着問題讀課文。這樣,學生讀的方向、思考的重點就明確了,教學預設的教學目標也就順利達到了。

俗話說:“根深才能葉茂,本固方可枝榮。”“讀”就是語文教學的根。非讀無以廣積,它可以發展學生觀察、想象、思維等能力,通過閱讀激發出來的思維,猶如整理得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知識的種子撒上去,就會發芽、成長,取得收成。

另外,我在教學中也特別注重寫作教學工作。閱讀和寫作是語文教學重點,在高考試卷中,佔了很大的分值。再來反思我們的語文教學,實事求是的說,以前,我們有點“空”,每次作文的教學程序都是收作文、看作文、下評語、講評這幾個“固定招式”,然後又佈置新作文,進入下一輪“固定招式”的批改模式。難道就沒有一個更好的批改作文的方法了嗎?

我試圖改進,一開始是輕批改過程而重講評過程,即輕對個體作文的`批改而重對優秀作文的表揚和差作文的講評式修改,還將學生的優秀作文展出交流,以“激勵優秀帶動後進”。這樣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總覺得不盡如人意,關鍵是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

後來,我在作文批改中引進“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讓學生按小組互評,把本小組最優秀的作文和最有問題的作文寫出評語,交給老師,全班交流。這樣,可以真正讓學生參與進來,調動學生積極性。

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把讀寫能力放在了首位,因此,在語文學習方面,要特別重視閱讀和寫作的結合,要在閱讀中充分地吸收,在寫作中自然地傾吐,使閱讀和寫作相輔相成,達到共贏。例如《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中就有不少可以借鑑的篇目。《阿房宮賦》比喻的生動、想象的瑰麗、誇張的奇特,都是學生學習的好素材。

當然,以上都是我在教學中的不太成熟的反思,我希望,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能得到不斷的提高。

高二語文教學反思8

一、“咬文嚼字”賞小說

必修(五)第一單元是小說單元,篇目有《林教頭風雪山神廟》、《裝在套子裏的人》、《邊城》。以往教小說,我在設計教學問題時,主要從小說“三要素”出發設計三個方面問題。如,概述故事情節,歸納人物形象,找出環境描寫的語句等,基本上屬於粗線條的教學方式。這種方式最大的不足在於學生對文本語言得解讀品味不深入,浮光掠影,而且是被動式的回答問題,學生對小說中的人物形象、主題的瞭解,對語言文字所蘊含的情感就難以體會出來。而“咬文嚼字”教小說,同樣是設計這些問題,但我重點在於引導學生從文本語言中找答案,從語言的細節描寫中感受到人物內心情感與作者的描寫目的。例如,教學《林教頭風雪山神》,第一課時教學,我基本上是處理與本節選有關的人物故事。但我設計這樣一個問題:小說開頭插入交代李小二與林沖的關係時,用了哪些詞語來體現林沖有恩於李小二?學生帶着這一個問題讀文本,他們就能很快找到幾個詞語:“看顧”、“陪話”等,明白了作者不厭其煩地描述,目的在於突出林沖曾有恩於李小二,爲下文情節發展做鋪墊。講到李小二店來了兩個不速之客時,我從動詞妙用角度設題:一前一後的兩個人進入酒店,作者都用了一個動詞,請找出來並說一說運用這個動詞的表達效果。學生從文中找到“閃”字。我要學生起來評析這個自得妙處:學生說,這“閃”字不僅寫出人物動作之敏捷,也讓人看出他們的鬼鬼祟祟與神祕的表現,也就自然地引起了李小二的格外關注與懷疑,促使李小二一面做出應承,一面悄悄要老婆密切注意這兩個來得“不尷尬”的人,於是有閣樓偷聽密語的情節發展。第二課時教學,我的重點在於處理環境描寫、細節描寫對錶現人物形象與故事情節的作用。如果只單純要學生找出語句,仍無法深入體會小說語言的魅力與人物內心情感。因此,我要求學生找到相應得句子的同時,再找出最有“形象感”的詞語。比如,描寫雪景的句子:“卻早紛紛揚揚卷下一天大雪來”中“卷”字的賞析;“那雪正下得緊”中的“緊”字的妙處。一卷一緊,把學生的思路就引導到故事情節上來:正是雪大,襯出天氣的寒冷,寒冷讓林沖冒雪去幾裏外的酒店沽酒禦寒;正是雪大,把草屋壓倒,林沖只好到山神廟暫宿,正好偷聽到廟外人的密語。學生聯想到這裏,不得不佩服作者寫作藝術的高超:雪,不緊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而且雪還救了林沖一條命。更重要的是,雪,讓學生明白了作者的創作意圖:草屋被燒是人爲的,林沖果然是被逼上梁山的,小說的.主題到此也就明朗了。

因此,“咬文嚼字”教小說,尤其是名著的教學,無形中會讓學生切實感受到名著語言的魅力,感受到漢語言得魅力,從而在潛移默化中激發他們主動閱讀名著的熱情,提高他們欣賞名著的能力,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

二、“文、言並重”品文言

對文言文的教學,我們大多隻注重文言知識點的疏理與積累,這種教學其實是一種功利性的教學行爲,也是對“文言”資源的一種浪費。

文言文作爲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載體之一,許多優秀的作品幾乎是“文質兼美”的美文。古往今來,多少優秀的文化名人無不是從吟詠文言中汲取深厚的文化營養。鑑於這樣的認識,本學期,我在文言教學上就有意識注意“文言”並舉的教學,引導學生多品“言”,在品言中體會作者的情感,領略文言的“質美”。具體的教學方法有:

(1)多角度朗讀課文,在朗讀中把握文章的思想情感脈絡,“因聲求氣”,“由氣而通其意以及辭與法。”像李密的《陳情表》,就是在反覆多樣的朗讀中體會文章所抒發的“親情”、“苦情”、“忠情”,更體會到作者的“隱情”。

(2)從語言描寫入手把握形象,在形象欣賞中理解人物情感與作者的創作意圖,並獲得美感和認識上的提高。如《項羽之死》的教學,我以三個場面描寫爲教學載體,引導學生從語言中找形象:當四面楚歌時,項羽“驚而起,起而飲,飲而歌,歌而泣”,在慷慨悲歌中,再現一個多情善感、有血有肉的失敗英雄形象;在東城“快戰”中,引導學生抓住“快戰”、“瞋目叱之”、“何如”等語言,把一個勇猛威風而又自負的項羽形象再現在讀者面前;而烏江邊“拒渡”、“贈馬”、“賜頭”的情節,我引導學生品味一個“笑”字,在“笑”中看到一個知恥重義的項羽。

所以,文言文教學不能太功利性,從上課情況看,學生更願意聽老師從品味語言中來領略文言的質美,這一點會成爲我今後教學的一個努力的方向。

三、“淺入深出”講《論語》

作爲儒家經典文化的《論語》,在教學上,如果“以深解深”,那麼勢必讓學生感覺高深難懂,甚至會認爲那只是“孔子的思想”而與我關係不大,這樣,我認爲就沒有達到教學的目的,也就沒有達到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目的。因此,在教學時,我的思路是,一定要讓學生學完《論語》後感覺到《論語》的智慧就在生活中,就在自己的身邊,更在自己的身上。因爲,《論語》歸根結底,就是講“做人”的道理。這樣,我在上每一節的內容時,都要“淺入”,即聯繫社會生活,聯繫學生的日常表現,要求學生對照生活,對照自己,然後,再拋出《論語》的思想核心或者問題的實質,讓學生在“能近取譬”中,領悟到《論語》的人生智慧,進一步明白了“做人”的道理。例如,講到《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這一節,我就先講現在社會上一部分人物慾橫流,爲謀取財利而不擇手段,害人害己害國的例子,再對照孔子的富貴觀念,就明白了作爲君子,對道的實行比謀取富貴財利更重要,從而看到孔子在物質利益面前保持了超然、獨立、高尚的人格,保持了精神的曠達和完滿。

總之,教師要有一顆鑽研的心,要博覽書籍。教師鑽研不僅指要鑽研教材,我覺得更重要的是對具體的模快要形成一個系統,而不必拘泥於現成的參考書、輔導書或參考答案,這樣,纔會在教學中做到“常教常新”,“常教常悟”,“常教常得”。

高二語文教學反思9

(一)關於“名著導讀”的反思

本學期主要是名著導讀,名著導讀課貴在選好角度,即,切入點。它既不能“雜”,也不能“亂”,應當條理清晰。本節課我就從“人物描寫角度”切入,着重講評作者如何“多角度、多層次”刻畫人物形象,採用人物“分類”法,一下子就讓學生對《三國演義》衆多人物有了“歸屬”感,不再那麼“雜亂”,無頭緒,彷彿小說中的人物都在按照各自的身份,各行其道,各行其事。

名著導讀課還貴在講得生動有趣。如果授課時“照本宣科”地念,容易讓學生覺得無趣,單調,那麼,這就需要教師在講課時要注意方式、語氣。我在上本節課時,基本上是模仿“百家講壇”的方式,把敘事、議論結合在一起,力求講得風趣、幽默,這就需要一個教師在平時應該注意學習與積累。

(二)關於“文化經典”的教學反思

我們知道,先秦時期是我國思想文化取得輝煌成就的時期,先秦諸子論著承載着先秦各派重要的思想,包含着深刻的社會人生智慧。但是,先秦諸子首先是作爲散文存在並流傳下來,先秦說理散文還是我國散文創作的典範,其形象化的說理方式,豐富多彩的創作風格和語言藝術影響了後世的文學創作。因此,文化經典教學應當重視引導學生從文學欣賞層面來閱讀各篇文章。

一、重視引導學生欣賞文章中的語言藝術。

(1)欣賞人生格言。翻開文化經典,我們的確會發現,無論是《論語》《孟子》還是《莊子》《荀子》,都能找到許多既精煉而又富含人生哲理與文采的名言:“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2)欣賞修辭語言。豐富多彩的修辭手法是文化經典又一語言特色:孔子的“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等。

(3)欣賞描寫語言。作爲散文,先秦諸家十分注重細緻逼真的細節刻畫與形象生動的描寫,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

(4)欣賞人物對話。先秦散文中,用對話的方式描寫人物神態、形象,也爲後世小說提供了可資借鑑的藝術經驗。

(5)欣賞積累熟語。現代漢語許多內涵豐富、膾炙人口的熟語也是來自經典論著,在教學中應有意識引導學生髮現、理解、積累並運用,有助於學生進一步提高對文化經典的思想認識,從而提高語文素養。

二、重視引導學生欣賞文章中的說理藝術

先秦散文確立了說理的體例,標誌着說理議論文體的成熟。無論是表述對自然和人生的理性認識,還是闡述政治主張,學術觀點,其說理方法與藝術都是值得借鑑的。語文教師在指導學生作文時可以從中加以提煉、歸納、運用。

(1)邏輯推理與思辨色彩的說理藝術。(2)寄寓深刻而又形象的寓言譬喻的`說理藝術。(3)分析透徹議論縱橫而又論據典型的說理藝術。

先秦諸子爲我們留下了一大筆無比寶貴的遺產,諸子百家都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經典之作。人教版語文選修課程《先秦諸子選讀》在其“說明”中也明確指出:“本課程旨在啓發和引導學生陶冶身心,涵養德行,提高對我國文化傳統和思想傳統的認識,加深學生對優良傳統的熱愛,發展學生閱讀古文的基本功。”作爲語文選修課程,教師眼裏看到的首先應是一篇篇充滿魅力富有個性的“大師級散文”,首先應當引導學生用欣賞的眼光來閱讀、品賞,汲取豐富的文學營養,在文學涵養中去領悟大師們卓越的智慧。

當然,本學期在教學上還存在不足之處。比如,對《論語》《孟子》的解讀還不夠全面與滲透,還處在邊學邊教的層面,還無法有獨立的見解等,這些都有待於自己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地自學、領悟、提升,才能真正有屬於自己的文化“東西”。

高二語文教學反思10

《登高》首聯“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中有六個意象,分別是“風”“天”“猿嘯”“渚”“沙”“歸鳥”,意象的特點是“急”“高”“哀”“清”“白”“飛回”,《登高》教學反思。其它意象和特點以及構成的氛圍都好理解,但“渚清”“沙白”絕對是一個難點。

如何理解呢?

發揮合理的想象和聯想,同時兼顧整個意境的總特點。

“渚”是水中陸地,“沙”是水中沙石。如何理解“清”和“白”呢?

從色調出發:二者皆是冷色調。

從聯想出發: 暮秋時節,水中的小塊陸地上能有什麼景色呢?蒹葭蒼蒼,白露爲霜,蘆花飄飄,隨風而舞,教學反思《《登高》教學反思》。蒿草滿地,枝敗葉衰,隨風而動,迎面撲來的滿是蕭瑟和衰敗。所以“清”應該是“悽清”“淒涼”。

暮秋時節,江水寒徹,水中的'沙石或出水或不出水,同樣寒涼無比,沙石白的透徹,冷的淒涼。一石一粒無不折射着絲絲的寒涼清冷之意。觸類旁通,發揮想象,深秋,月色灑在地面上,有“天街月色涼如水”的詩句,這時月色也是白色的,同樣傳達出“清冷”之意。所以“白”是“悽清”“清冷”。

清冷 ,是符合整體畫面意境的。

律詩和絕句是濃縮的精華,我們解讀詩歌是追求和作者有更多的交集,而細讀文本,發揮合理的想象就是一把鑰匙。

這樣的嘗試是有效的,應該堅持。

高二語文教學反思11

最近在講《竇娥冤》,在講課的過程中,我首先對元雜劇的相關文學常識進行了講解,接着又對《竇娥冤》的寫作背景、作者關漢卿的生平等相關知識進行了說明。在這些問題的基礎上,我準備開始講接下來的內容,我將這一課概括爲三個大問題,分別是:概括《竇娥冤》的各折情節,分析竇娥的人物形象以及探究竇娥冤悲劇的根源。

原本預想能夠順利展開的部分,卻在第二課時的開始出了一些狀況。當我試着讓學生概括情節的時候,卻發現學生根本不能準確概括,而且大呼“課文讀不懂”。這使我開始反思我的教學,我自以爲講清楚的知識,爲什麼在學生眼裏是一大問題呢?我找來學生和我一起分析原因,經過討論,我發現學生在預習時並不認真,預習的過程也並不認真,同時也沒有明確的目的性。於是,當我再去講像《竇娥冤》這樣篇幅較長的課文時,要給學生留出充足的時間預習,同時留下預習作業,讓學生帶着問題思考去預習,這樣的`預習纔是有效的預習。

另外,我在上《竇娥冤》這一課時,我的指導教師楊紅彩老師也來聽了我的課。下課後她給我提出了以下的建議:首先是我講課語速過快的問題。老師說,過快的語速不容易使得學生理解。這樣即使我上課的信息量很大,但學生能夠真正掌握的知識並不多;另外是我上課時同學生互動不多,不利於發揮學生上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我認爲楊老師給我的建議非常中肯,在以後的實習講課中,我會更加註意以上的內容,從而使自己更加進步。

高二語文教學反思12

一個學期的教學工作隨着凜凜寒冬的到來,即將接近尾聲,回顧一學期的教學工作,心裏有着幾分充實,幾多感慨……本學期,我任教高二1305、1306兩個班的語文。一期來,我對自己的的工作未曾有絲毫的懈怠,也因此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績。現將一學期的教學反思如下:

一、堅持理論學習,提高自身業務水平。

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如果語文教師平時不認真學習,教學工作就會成爲無本之木,無源之水。爲加強自身修養,提高自身素質,我積極參加學科教研活動,認真備課、輔導,充分利用網絡資源,不斷的豐富、提高自己。善學才能善德,善德才能善教,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注意運用教學理論指導教學實踐,並認真撰寫教學論文。作爲新老師,我積極參加科組組織的全國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教育部規劃課題“少教多學”在中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策略與方法研究,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

二、緊抓課堂教學,充分利用電教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課堂教學是主渠道、主陣地,是教育教學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紮實而有效地開展課堂教學,不僅爲教師才能的施展提供了一個自我挑戰的舞臺,更是培養、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學習實踐基地。爲此,我利用課餘時間閱讀相關教育刊物上的教學實例,在教研上觀看有關教學錄像,儘可能地擴展自身學習的空間;另外,爲了掌握利用多媒體技術,我積極參加課件的學習和製作,較熟練地掌握了幻燈片製作的基本技能。

三、虛心學習,博採衆長,力創佳績

我組語文教師立足新課改,瞄準高考,一起仔細研究新課改的有關要求和精神及高考考綱、考試說明,並以此作爲我們平時學習和教學的.準繩,重點抓好三基的落實,即基本知識、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同組的各位老師的團結協作和毫無保留的各抒己見,使得我在學習和教學時重點和方向都更清晰、更明確了。爲了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我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學科教研活動,熱情主動聽老教師的優秀課,並謙虛地向有經驗的教師取經,以博採衆長、爲我所用。一期來,我沒缺過一次教研活動,聽課37節,勤寫聽課記錄和教學反思。

本學期,我到玉林師範學院進行培訓,到平南中學進行爲期一週的跟崗學習,收穫了很多語文教學的寶貴經驗。四、重基礎、激興趣、上活每堂語文課

我所教的兩個班學生語文基礎比較薄弱,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不高。針對這種情況,我大膽改進教學方法,將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和夯實學生的語文基礎作爲語文教學的重點,力爭每節課都能讓學生學有興趣,學有所得,把每堂課上活。一期下來,我所教班級的課堂氛圍有了明顯的轉變,語文也成了學生最喜歡的科目之一。

一般來說,學生善於背誦和記憶,我利用學生在這方面的優勢,加強學生的背誦和記憶能力,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年級舉辦的20xx屆書法比賽和《弟子規》經典詩文背誦比賽。我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在比賽前期,還通過撲克牌pk背誦比賽,在班內掀起背誦的熱潮。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總的來說,通過學校領導的關懷指導以及師生的共同努力,本學期高二語文教學取得了一點點進步,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獲得較大提高,但在工作中也還存在着許多不足之處:如我們年輕的語文教師在工作經驗和教學方法上還存在較大不足,需要向優秀的老教師借鑑學習和改善提高,對語文理念的深度把握還要在實踐中加強,學生學習語文的自主性還有待進一步提高等等。我將在下一學期工作中,繼續發揚求真、務實的精神,乘風破浪、勇於開拓,爭取更佳成績!

高二語文教學反思13

在即將過去的20xx---20xx學年中,我擔任了高二年級的語文教學工作。在這一年的教學工作中,我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把教學重點放在了閱讀教學上。

隨着學生年齡的增長,年級的升高,作爲一名語文教師的當務之急是培養他們閱讀的好習慣、方法,爲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在平時的閱讀課上,我有意識的加強了學生讀書的習慣,或默讀或個人自由地放聲朗讀。每節閱讀課我都留給學生默讀的時間,此時教室裏雖然一片靜悄悄,而學生的大腦卻處於亢奮狀態。默讀能讓他們真正進入文本、感悟文本、沉浸於文本。過去老師所喜愛的齊讀,因爲學生要照顧讀的整齊,因而無法用心感悟、體味課文,只能是“和尚唸經”罷了。而默讀,因爲給了學生更多的空間,恰恰能使學生從文本中獲得豐富而獨特的心靈體驗,真正感受的課文語言的魅力。

這一年的課堂閱讀教學中,我還特別注意留給學生儘量多地讀課文的時間,要求自己做到“且慢開講,且慢啓發”,慢慢改掉以往爲趕教學進度置學生的感受於不顧的教學套路。語文學習是一個體味、浸染的過程,不能快節奏,必須讓學生保持寧靜、平和的心境,這樣才能保證對課文的獨立閱讀及對問題的獨立思考。以往的閱讀課上,我總是先佈置思考題,然後讓學生帶着問題讀課文。這樣,學生讀的方向、思考的重點就明確了,教案預設的教學目標也順利達到了。然而不足的是,教師的問題在學生的頭腦中先入爲主,造成了思維的定勢,嚴重地干擾了學生獨立自主地閱讀,無形中剝奪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這幾年的語文教學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從學生潛心、認真、有效的閱讀課文起步,這是對閱讀主體----學生的尊重,也是對閱讀規律的遵循。葉聖陶先生說過:“語文這一門課是學習運用語言的本領的。”所以,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必須緊緊抓住課文的語言文字,突出語文教學的“語文味”,通過對語言文字的“讀”,反覆的“讀”,再從“讀”中獲得感悟和體會,提高閱讀能力。這纔是潛心、認真、有效的閱讀課文。只有這樣才能獲得實實在在的閱讀效果。

以上是我在這一學年教學中的心得和體會。在收穫之餘,也碰到了不少問題。

長期以來,學校教學中形成的'一個怪圈,就是中學師生天天用,天天練語文,可是最缺乏成就感的學科卻是語文,沒有多少學生敢說自己語文學得好,沒有多少語文教師敢說自己的語文教得多好。問題的原因在於:語文能力的提高,取決於一個基礎的問題,那就是語言材料的豐富。一個人語言貧乏,必然帶來思維的貧乏;而思維的貧乏必然影響學習能力的提高。不論是思維還是語言,都要*積累才能豐富;語言能力是由無數點點滴滴細小瑣碎的知識匯聚而成。語文的學習是一個“聚沙成塔”的過程。因而如何有效地加強積累是語文教學重中之重的問題。這也是語文教學中最大的難點。對此很多人可能不理解,認爲不就是背背名句名篇,積累字詞嘛,有什麼難的。其實,我這裏所說的積累並不是死記硬背一些名句和詞語,真正的語文積累,內容更爲豐富,不僅有詞語和古詩文名句,還應有學生個人的感受和體驗。情感體驗可以激發學習興趣,感興趣的內容在記憶裏“自由出入”時,才能活學活用;只有做到活學活用,才能爲閱讀、寫作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形成良性循環,從而達到提高語文能力的目的。

現階段我面臨的問題就是,如何找到一條切實可行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來加強學生感受和情感體驗方面的積累,讓他們找到源頭活水,給語文學習帶來清泉溪流。希望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能和同仁們不斷的交流切磋。

高二語文教學反思14

本學年,我擔任高二兩個理科班的語文教學工作。在這一階段我充分認識到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以高度的責任感,以創新的勇氣和創造性的工作,認真的去實踐這次改革。嚴格要求自己和學生,尊重學生,發揚教學民主,使學生學有所得不斷提高,使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思想覺悟不斷提高。

一、以書爲綱,以生爲本。

1、樹立以課本爲綱的教學理念,建立發散式教學模式。我認真鑽研教材,瞭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知道應補充哪些資料,怎樣才能教好。在以語文教材爲綱的前提下,儘可能地爲學生創設一個廣泛的學習舞臺,讓學生緊緊抓住桃樹,在領略牆內春色的同時,把頭伸到牆外,去欣賞牆外的無邊風光。

2、樹立以生爲本的教學觀念。學生是有思想的主體。學生接受知識應是主動的,而不是被動的。我注意瞭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質量,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學習新知識可能會有哪些困難,採取相應的教學措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知識產生了興趣,才能夠積極主動地去學習。爲此我注重考慮教法,解決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傳授給學生,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如何安排每節課的活動。

二、以課堂爲主陣地。

課上的45分鐘是學生學習水~平和能力提高的主戰場。爲了能更好的提高課上的效率,我還特別注意學法的指導,上課的方式在體現以老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原則下,採取多樣的授課方式,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收到不錯的效果。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知識產生了興趣,才能夠積極主動地去學習。怎麼樣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呢?其實現在的學生有一種心理我們不能忽視,那就是爭強好勝,他們極富挑戰性,而且相對於他們早熟的心理,僅憑課本的那點知識已遠遠不能滿足和打動他們,所以我就經常設置一些競賽活動,以小組爲單位,自告奮勇,人人蔘與,在這一次次的挑戰中,學生的興趣增強了,信心培養了,我因勢利導,讓他們去看一些知識性強、娛樂性強的欄目,使他們對學習產生了主動性。如此組織好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注意信息反饋,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對穩定性,同時,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產生愉悅的心境,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強調“以學生爲本”,立足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倡導科學探究。

三、積極參與各項教研活動,博採衆長,提高教學水~平。

我在平時注意培養多種興趣愛好,到圖書館博覽羣書,不斷擴寬知識面,爲教學內容注入新鮮血液。立足現在,瞄準高考,我和同組的老師等一起仔細研究高考考綱、考試說明,然後,以此作爲我們平時學習新課和複習的準繩,重點抓好“三基”的落實,即基本知識、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同組的各位老師的團結協作和毫無保留的各抒己見,使得我們在學習新課和複習時重點和方向都更清晰、更明確了。

在教學過程中,努力改變教學思路在針對學生班級容量大,學生參差不齊的情況,在備課過程中就針對不同學生狀況,採取不同的教法,材料的選取方面,也都有很大不同,注重學生的能力培養爲主,通過學生查找課外材料,提高閱讀能力,進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是綜合闡釋問題的能力。本學期我新接手了高二(12)班的語文教學工作,接班時該班的語文成績位於年級最後一名,我經過與學生的良好溝通,改變學生學習觀念,因材施教地教學輔導,在該班班主任的大力支持下,在中考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該班語文成績已經由第十四名上升到了第六名。

下面談一談教學中的困惑。

現在的語文教學,越來越難教,因爲學生的知識結構更新太快,同時也因爲學生的天分不同,因材施教也只是一個越來越艱苦的工作。還有每個班近50名學生的班容量,給教學力度和教學進度以及管理都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最後要說明一點,困惑和抱怨都只是一時的,因爲這也叫生活,既然是生活,就總有不如意的事,就不會盡善盡美,路還得走,學還得教,只是總結一次,以便今後更好地做好本職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績!

高二語文教學反思15

本月第二週學校進行了本學期期中考試。學生考完試之後出來說:“老師,體量太多了,我們做不完。”考試結束以後,高二漢語備課組老師們開始閱卷子了。經過三天的努力終於完成了閱卷子任務了。閱卷子過程中發現,學生的基礎知識還是不夠紮實,需要進一步強化。考試成績出來了,發現自己所帶的班級的追高分102,最低分18,這差距真的讓我很驚訝。通過反思總結出了本次考試出現的問題、原因及改正措施。

1、從試卷分析來說,考查的內容基本上都是書上和練習冊上的內容。雖然考試之前給學生複習過,但是學生沒有高度重視,導致了這樣一個本不應該出現的結果。

2、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回想這段的教育教學工作,雖然對學生嚴格要求,但是力度不夠也導致本次學生成績的不理想;儘管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了思想教育工作,但不夠到位,對懶學、厭學的學生沒有及時正確引導、培養、提高他們的興趣。雖然課堂上進行過有利於學生學習、提高學生興趣的一些教學方法,但是由於剛剛起步,在課堂組織和管理上不夠嚴謹,課堂效率達不到預定的`效果,所以教學質量和成績有些不盡人意。

改正措施:

1、努力引起學生的高度重視。

2、認真鑽研教材,教法、課程標準、深入瞭解學生、以便有效地指導學生。

3、重視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懶學、厭學的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工作,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4、加強組織課堂和課堂管理,提高課堂效果和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