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語文教學反思(共15篇)

語文教學反思(共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7W 次

作爲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語文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教學反思(共15篇)

語文教學反思1

本學期,我們語文教研組認真地學習了《語文課程標準》。學完以後,我們一致感言:今後中學語文課怎麼上?讓學生學得主動、學得活潑,真正激發起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形成文化積澱,爲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課程標準》提出,漢語知識學習不求系統,而是讓學生學習有用的語言知識,重在提高語言運用能力。語言積累,需要認識、記誦一定數量語言材料。因此,中學語文新教材中課文篇數比老教材增加50%以上;但學生不必像以前那樣對衆多知識點“細嚼慢嚥”,機械記憶,而是在粗線條學習中感受和領悟。課文增加了,中學語文教師就不必對課文作瑣碎的、微言大義式的分析,而是讓學生沉浸到語言環境中,以自己經驗與作者對話、與同學老師交流。

古文學習在現代社會中是否可以削弱?這是語文教育中一個爭論點。《課程標準》給出了明確答案:適度強化古詩文閱讀,使學生加深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瞭解,充實文化底蘊,提升文化品位。

《課程標準》要求語文訓練突破原來“一課一練”的模式,對大部分內容採取“多課一練”,只對少數重要內容進行密集思考、訓練,重在引導學生活學活用。語文考試也將“變臉”。《課程標準》倡導語文考試不侷限於一張試卷和標準化試題,拓展多元評價。教師可採用面談、課堂問答、座談、案例分析、辯論、演講、展示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充分展示語言表達、運用能力,從多種途徑來評價和考查學生。學生也可從中形成自我激勵。

綜上所述,今後老師將不再僅僅是教學工作的實施者,和學生一樣,也要遵守一定的“規矩”,如定期閱讀報刊、寫作文、認真批改作業,甚至是練書法。

1.課標要求:老師一年閱讀百萬字

任教一至五年級的教師,每學年的閱讀量不少於100萬字,記誦量不少於5000字,寫作量不少於5000字;任教六年級至九年級的教師,每學年閱讀量不少於150萬字,記誦量不少於5000字,寫作量不少於1萬字。

“教體育的老師肯定會打籃球,教音樂的老師肯定會唱歌,但教語文的老師未必會寫作。”有的語文老師存在一種錯誤的意識:老師嘛,能改作文就行,寫不寫無所謂。其實這種想法有很大弊端:老師本身的作文水平很難提高,從而限制了他們的批閱能力,學生的作文水平自然難有很大進步。老師長期不動筆,批閱學生作文時會缺乏真切感受,只從概念上改作文,難以給學生有效的指導。

至於閱讀量,現在不少學校裏,由於班主任多爲語文老師擔任,他們工作繁重,導致課外閱讀量最少。而閱讀量和寫作能力、教學水平息息相關。有些語文老師之所以“課上得不好”,原因並不在於缺乏技巧,而在於缺乏閱讀量。20年前有語文教學專家提出:語文老師起碼要背誦80篇古文,但現在很多老師都做不到。

2.課標要求:認真處理學生作業

作業批改不僅要指出學生問題,更要發現學生的創新意識,並以展示、思路介紹、討論等形式組織學生交流。作文的批改要有針對性,注重實效。要創造條件讓學生談自己的作文體會。

一些語文老師批改學生作文相當隨意,往往只給出基本分數,而缺乏相應評語。從上世紀末至今,作文批改有兩種傾向,由“精批細改”到“不批不改”,雖然這也可視爲教學理念遷移,或是老師教學負擔增加所致,但也反映了一些老師教學態度的變化。

3.課標要求:書寫給學生作示範

語文教師要在寫字上花功夫,做到書寫規範,字跡端正,能爲學生起到示範作用。

隨着電化教學手段的運用,有些教師放鬆了對課堂板書的.要求,在很多情況下往往直接用電腦打出板書,上課時用投影儀放映。一些學校上公開課時,老師們都是直接地用多媒體放映方式來代替黑板上的粉筆板書。這種情況的存在,不僅影響教學效果,也不利於學生的寫字練習。其實,教師隨着教學的進行隨手寫下的板書是帶有感情,具有藝術品位的;而用電腦打出的板書則整齊劃一,缺乏靈氣。教學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比起電腦設計的板書,學生更願意親近教師的粉筆字板書,面對老師的當堂板書,學生的注意力也會更加集中。

語文教學反思2

語文考試——拿住耗子纔是好貓 學生爲什麼不喜歡作文?很大程度上,是我們目前的語文考試所致。您瞧,考試的作文題目不管學生是不是有生活,不管學生是不是有感受,總之我出了題你就得無條件的去答,面對這樣的考試,學生是毫無選擇的,所以不管怎樣,到了考場上,有沒有生活也得“編”,有沒有感受也得“煽”,沒辦法,誰讓咱是被考的呢?

另外,這樣的考試,也帶給了老師很大的功利心,很多老師不再研究作文學習本身的規律,不再研究過程,而是研究起了考試,研究起了如何對付考試作文,因爲不管怎樣,只有在考場上拿了高分纔是老師的成績,於是乎,爲了追“分”,一些速成的作文教學出現了,老師不管是不是符合學習規律,忽視了學習過程,忽視了學生的生活,只要結果,哪怕學生在說假話,在無病呻吟,甚至在抄襲,一切均不在話下——不管白貓黑貓,拿住耗子纔是好貓!

作文批改——老師的眼睛不揉沙子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語文老師都成了文學批評家,用挑剔的眼光看着學生稚嫩的習作,用放大鏡看着那些所謂的毛病,不考慮自己教的怎樣,不考慮學生的作文應該怎麼會寫,好像學生天生就應該會寫作文,而且應該寫出高水平的“作品”,所以,在批改學生的作文時,一律是橫挑鼻子豎挑眼,從錯字到病句,從段落到篇章,都要挑剔,我們不反對指出學生的錯誤、毛病,但是難道學生除了這些毛病就沒有值得你去誇獎的地方嗎?再說,從長遠看,以發展的眼光來看,難道這些毛病不挑不可以嗎?祖慶老師曾提出讓老師不寫批語而寫讀後感,就文章和學生進行交流,鼓勵學生的進步,鼓勵學生的閃光點,本人非常贊同。這樣批改,學生會喜歡,會覺得作文不難,每次看老師的批語就是在和老師交流,久而久之喜歡上作文,那很好玩!和培養學生寫作文的興趣相比,那些毛病不挑又何妨?

有的老師之所以不放過學生一點點的毛病,其實還是自己的功利心在作怪——這樣的.作文拿到考場上還能那高分嗎?豈不知磨刀不誤砍柴功,學生喜歡寫作文,喜歡每天寫點什麼,在這個過程中提高了真正的作文能力,那還怕考試嗎?

閱讀教學——“讀”是根本,“寫”是點綴 讀中學寫,歷來被語文教學所認可,沒有讀就沒有寫,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閱讀的課堂也是學習寫的課堂。但實際上又是怎樣的呢?現在的閱讀教學中有一個很響的口號——閱讀課讀是根本!沒錯,閱讀就是讀,但是怎麼讀?僅僅是翻來覆去,拿腔拿調的朗讀嗎?不出聲的讀不是讀嗎?讀的時候是不是要有思考?好的文章要不要背誦積累?這些都應該是我們所應該關注的。看看現在的閱讀課吧,爲了讀而讀,爲了展示老師的功夫而讀,爲了讓課堂迎合評委的要求而讀,真正的思考、涵詠語言的魅力的默讀反而少之又少,甚至要費力的去找,才能在一節課上找到那麼幾分鐘。

大家想想吧,40分鐘裏,學生在拿腔拿調的所謂朗讀中會學到些什麼呢?能掌握多少語言的規律呢?在這樣的讀中,學生會學會寫嗎?有人會說,我在讀中安排了寫呀,可僅僅是寫那麼一兩句,僅僅是爲了點綴而安排的寫,就把讀中學寫的目標完成了嗎?遠遠不夠啊!在讀中,要滲透給孩子們語言的規律,在讀中要讓孩子們體會到精彩語言的妙處,在讀中要學會如何表達,經典的語言範例要記在腦子裏成爲自己的文學素養的養分。

落地麥曾提出寫對讀的侵略,我反而要說讀對寫的侵略,從這個角度上來說,真的是侵略,而是野蠻的侵略。讀和寫是不可分割的孿生兄弟,讀要讀出興趣,要讀出品味,要讀出收穫,要讀出思考,這樣的讀才能形成真正的語文素養,才能爲寫打下良好的基礎。現在最大的悲哀就是老師們在讀言讀,在寫言寫,我說讀和寫都分別在侵略着對方,也都不該侵略對方,而應該是聯合作戰。

這三大殺手的存在,嚴重威脅着作文教學的發展,學生剛剛出現的一些寫作的興趣萌芽,還沒等露出地面,就被無情的斬首了,這不是我們語文教學的悲哀嗎?

語文教學反思3

本節課,我採用了“篇末入手”的變序教學法,這種方法可以營造寬鬆的課堂氣氛,激勵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求知心切,積極性高,能引起學生的思考興趣,對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大有好處,既解決難度較大的科學知識,又降低了坡度,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一、創設情境活動

精心設計了活動幻燈片、錄音等,創造情境,爲學生提供生動活潑的.視聽形象,加強語文信息刺激,使學生眼、耳、口、手協調識記,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印象理解,提高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記憶效果。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並激發了學生愛自然、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思想感情。

二、不足之處

本節課中學生的朗讀訓練不夠,針對學生朗讀的情況,應多指導範讀、引讀、分角色讀、分小組讀等多種形式的讀。就一個自然段的朗讀到位,不應一帶而過,應當在理解的基礎上感悟讀得有情感,有滋味。課的開始,我讓學生彙報關於琥珀相關資料,有的用文字介紹,有的根據圖片介紹,有的利用電腦視頻介紹,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探索大自然奧祕的興趣。這個互動環節他們更全面瞭解了琥珀的特點,進而導入課文:文中的琥珀什麼樣子?採用了“篇末入手”的變序教學法,激勵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求知心切,積極性高,能引起學生的思考興趣,對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大有好處,既解決難度較大的科學知識,又降低了坡度,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語文教學反思4

本學期我繼續擔任五年一班的語文教學。對於五年級,這個高年段的語文教學與中低年級相比更是有很大的不一樣,高年級的閱讀教學更側重於品讀語言文字、理解課文資料,體會思想感情。所以,閱讀教學要由“誦讀”轉變爲“品讀”。教學方法由“教師的教爲主”變爲“學生自主學習爲主”。

在半學期來的教學中我是這樣做的:“以學生爲主,以自學爲主,以讀書爲主”。

一、以學生爲主

教師和學生是構成教學的主要因素。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應處於主體地位,教師對學生的學起主導作用,教應爲學服務。“學起于思,思源於疑”,任何思都是從疑開始的,疑問是獲得知識的前提條件,有了疑問,纔有進一步深入學習的需要,也纔可能獲得新知。“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發現問題提出來,即是思維活動的表現形式,也是思維活動的結果。思維的發展從問題開始。每發現一個小問號,這個小問號就像一個小鉤兒勾住學生的好奇心,要讓學生將學習變成爲一種自覺自願的心理渴望,由“要我學”轉變爲“我要學”。所以,在授課前我先讓學生讀書自學,提出疑難困惑。然後根據教學大綱和教材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需要來組織教學,這樣使教學的主觀性和盲目性減少,更具有針對性,實效性增強。

二、以自學爲主

讓學生自主學習,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良好的'讀書習慣,習慣是人才素質的標誌。良好的習慣讓人受益終身。閱讀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閱讀的本事和良好的讀書習慣。“邊讀邊想”是一種良好的閱讀習慣,也是閱讀的一種好方法。要求和激勵學生質疑,可促使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腦子轉起來,思維活起來。“學而不思則罔”,要感悟資料,就必須一邊讀一邊想,一邊領會一邊揣摩。否則讀了之後,腦子裏僅有一片空白,沒有什麼收穫。僅有做到了邊讀邊思,讀後纔有獲。同時可培養學生品讀語言文字、咬文嚼字,悉心揣摩比較推敲的良好讀書習慣。良好的閱讀習慣能促使學生自覺持久地進行閱讀實踐,並逐步內化成閱讀本事。

三、以讀書爲主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教學要以讀爲本”。所以在閱讀教學中,主要以讀書爲主,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引導學生展開品讀、探究,理解課文資料,感知課文的主要資料,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品味、揣摩語言文字,理解語言文字的內涵,領悟語言文字的表達方法和技巧。同時注重朗讀指導,採用多種朗讀形式指導學生朗讀,高年級較適合的方法是“默讀”,默讀有助於思考,讀思結合。將朗讀與評價相結合,有機地引導學生有感情朗讀,使朗讀取得好的效果。

在教學中還出現一些問題需要我們去解決,我將在教學實踐中繼續探索、研究,解決教學中出現的問題,總結出更好的教學方法,把複雜的語文教學工作做得更好,更全面。可是,在教學中也有幾點問題值得反思:

一、作文指導不夠充分

作文是需要教師經過創設的情境,使學生能有話想說、有事可敘、有情可抒,用自我的語言表達自我的思想,讓學生寫出高質量的作文。作文的基礎是生活,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但對豐富多彩的生活,學生往往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因而寫作起來部分孩子很困難,覺得無從下手空泛、不生動。想象是由當前的人或事物,想到其他的人或事物的過程。它是探索和創造的一把重要鑰匙,許多發明創造都是從聯想開始的。聯想對排除墨守成規的思維定勢、開闊思路有重要作用。培養學生聯想本事既是整個語文教學的一項任務,也是提高作文教學質量的迫切要求。許多學生的作文,思路狹窄、語言乾癟。與他們的聯想本事薄弱有必須關係。從多角度有體裁上的、資料上的、主題上的。許多事實證明,變換角度能導致發現和創新。多角度作文能夠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的本事,使學生山想象豐富,學會全面地考察事物。

二、批註式閱讀抓得不實

批註式閱讀教學,其目的是提高學生的閱讀本事,掌握閱讀方法,提高學生的自學本事、深入理解本事,從而培養孩子們的語文素養。本學期我抓得不夠實,中下等生批註得很膚淺,不夠深入,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進一步抓好孩子們的批註式閱讀本事的培養。

語文教學反思5

期末成績均分84.37,比四班高出4分,比第一名低4分,語文教學反思。批改試卷的老師和同年級的老師都誇讚:我們班進步很大。接任之前,就有人告訴我:這個班均分倒數第一,比其他班低十幾分。如今能取得這個成績,已經很不錯了。

我反思這一學期對語文教學做了什麼:什麼也沒做!不但沒特別做什麼,語文課還少上了幾節,要麼是排節目,要麼是參加活動,交給數學老師了。我們班的後進生兩隻手抓都抓不過來,我哪有精力一個個給他們補缺補差;我也沒有像數學老師那樣經常耗在班上一個個面批,也沒有像英語老師那樣經常把後進生帶到辦公室補。只是偶爾象徵性地懲罰不寫家庭作業的。應該說,我骨子裏就是“懶”教師,從教以來,就厭惡把孩子拎到辦公室訓斥啊、補作業啊.......

看上去,我什麼都沒做。但我也的的確確每天都忙忙碌碌的',在學校的時間都傾注在孩子們的身上了。應該說,都滲透在與學生點點滴滴的互動中了。通過這一學期我們的學習成績,以及這幾年的思考,我肯定:讓學生健康(包括心理)成長,提高學生的成績,絕不是靠教師整天耗在學生身上,不是經常把學生拉在自己身邊補缺補差,不是一對一面批,也不是大量題海戰術。這些只能起到一點點輔助作用,把握不好,反而抑制學生的發展,讓學生厭學。內動力激發出來了,這些教學手段才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語文教學反思6

教師談話,創設情境

師: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位新朋友,它叫智多星。(出示小免子的圖片)你想對他說句什麼話?

學生自由地與智多星打招呼。

師:智多星還有許多好朋友,它們是——

教師邊說邊呈現小動物圖片:小松鼠、大象、長頸鹿、小獅子。並把它們凌亂地擺在黑板上。

呈現材料,引導探究

師:今天,智多星邀請這幾位好朋友一起去參加森林音樂會。大夥兒可高興啦!一大早他們就來到了智多星的家裏。可是出發前,他們爲怎樣排隊吵了起來,誰都想排在最前面。小朋友,你幫他們排排隊好嗎?

學生交流後,反饋:

生1:我想把智多星排在最前面,小松鼠排在他的後面,再後面是長頸鹿,後面是小獅子,最後是大象。

教師按照學生的說法排在黑板上:

智多星小松鼠長頸鹿小獅子大象

師:你爲什麼要這麼排?

生1:因爲大象最笨重。

師:你這是把智多星排在了——

生1:第1個。

師:那麼小松鼠排在了——

生1:第2個。

……

師:還有不同排法嗎?

生2:我想把智多星排在最前面,小松鼠排在第2個,大象排在第3個,小獅子排在第4個,長頸鹿排在最後面。

師:你這樣排有什麼理由?

生2:智多星是請他們來的,所以排在第1個;小松鼠第1個到智多星的家,所以排在第2個;大象比較晚一些到,所以排在第3個;小獅子排在第4個;長頸鹿最晚到,所以排在最後一個。

師(小結):智多星是主人所以排第1(板書:第1),小松鼠排在他的後面是第2(板書:第2)……

智多星小松鼠長頸鹿小獅子大象

第1第2第3第4第5

師:其他小朋友還有不同排法嗎?請你告訴你的'同桌。

學生自由交流後,指名全班交流。

在教學中,我們清晰的看到,師生通過談話完成了主題情境的導入以後,便由學生結合自己的理解呈現了學習材料:排序一,智多星、小松鼠、長頸鹿、小獅子、大象;排序二,智多星、小松鼠、大象、小獅子、長頸鹿等。這兩種情況既是原有教材主題圖內涵的體現,又是學生已有認知經驗的展現,更是學生原有思維現實的呈現。教師如此處理教材主題圖,是真正把握了《教學課程標準》指出的“課堂教學中學習材料的提供途徑應該是多樣的,可以是教師提供,也可以是學生提供;學習材料應該是豐富的,便於學生進行探索與研究的”意圖。教學中,學生成了學習材料的呈現者、數學問題的發現者、數學活動的體驗者,真正成爲了學習的主人。

語文教學反思7

低年段的教學從一開始就應當注意學生的心理特色和接受能力。

我的語速太快,雖然講了一大堆,卻只有十幾個好一點的學生明確了,其效果就是好的越差,難怪我總會教出兩極分化特殊嚴重的班級來,這一點上X老師就比我做得好,她很善於用孩子們能接受的方式和語速來講課,一步步很紮實。所以,永遠不要被幾個優秀學生的表現迷惑,充分考慮到全體學生的接受能力,用能使最差學生明確的話和語速來授課,纔是明智之舉。

象瞭解自己的右手一樣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況,然後安排你的教學。一個班幾十人,程度差異很大,但會有個平均植和共弱點,前者告訴你學生學習的狀況,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你的教學程度高低;後者則是你選擇教學方式的依據。例如:期中考試後,我發現班裏學生拼音鞏固都不是很好,同時形近字、同音字也難以精確區分,相反,寫話部分卻表現出了他們靈活的思維能力,因此,考後的教學中就要有意識的增強拼音和生字教學,而訓練學生寫說的教學相應的就減少了。

讓學生在讀文中學會抓重點詞,並接洽上下文理解乃至運用。雖然大綱中的低年級教學重點在生字詞,老教師們也以爲抓好生字是根本,但千萬別把這作爲放棄讓學生解詞的理由,否則吃虧的只能是學生和自己。藉助字典中的說明來解詞是比較傻的一種辦法,除非碰上諸如“地質”一類很抽象很專業的詞語,否則千萬別指望字典中的說明能輔助二年級的學生理解這個詞語,更別提記住和運用了。解詞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根據上下文的情境、接洽學生的實際生活,其次可以造句、找同義詞等。朗讀教學要在理解癥結詞的基礎上激發學生與主人公或者作者的'情緒共識,切忌告訴學生或讓學生說出應當用什麼樣的語氣去讀這一段,只要把重點詞語理解到位,學生讀懂了,再加上你的一點奇妙點撥和情緒感染,自然會水到渠成。閱讀教學中的問題設置要以能發展學生的思維爲目標,不要問一些一眼就看出是弱智的問題。

教學中,課本上能看到答案的問題不問,與課文毫無關聯的問題不問,有重複嫌疑的問題不問;相反,能作爲引起下文的問題要問,能引發學生思考的問題要問,能激發學生探討興趣的問題要問。

語文教學反思8

由於各種原因,我在這次重要的期中考試中丟了很多不該丟的分數。考試後我也想了很多以後要學的東西。我終於意識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我一直很喜歡國語,但這次鬼鬼祟祟,國語也有很多不能錯的地方。通過我細心的反思,我認爲這與我不讀標題有很大關係。這也延伸到數學和英語。很多計算和語法上的小錯誤使我失去了很多分數。首先要改掉不好好讀考試的壞習慣。有時我傾向於看標題前面,寫後面的問題,但反而錯了很多。這可能也與答題技巧有關。總之,經過以後的練習,我必須在考試過程中認真審查問題,閱讀自學,正確地看問題,好好看看。時間允許的時候還要檢查幾次,絕對不允許自己再犯這種無用的錯誤。(約翰肯尼迪。其次,要加強語言、數學、英語三大科目,政治、歷史、地理、生物、物理練習等。平日裏大家都聚在一起做着同樣的主題,感覺不到有明顯的差異。但是一到考試,我就知道原來那麼多考試題我從來沒見過。(你先編吧。)(阿爾伯特愛因斯坦,考試名言)怪自己只做了很少買的練習題。因爲自我不能再允許這樣繼續下去,所以我必須加倍努力,從這次考試中吸取教訓,增加力量,準備下次考試,打好基礎。考試技巧昂貴,正在練習。在生活中,我要多加強自我練習和複習。考試前制定周密的.複習計劃,不再手忙腳亂,沒有方向。平日生活學習中要學會積累,語文要積累好詞,數學也要積累很多難的主題,英語是語法項目。做填空等練習題也是提高英語的好方法。沒關係,這只是期中考試,還有期末考試。只要下次考試我不出錯,我還是有機會的。我必須不讓老師失望,讓自己失望。

語文教學反思9

學習本課很輕鬆,幾乎是學生自願去完成學習任務的。課前,我提前兩天佈置學生觀察自家或鄰居家的貓,並認真做好筆記,更進一步的觀察貓的一些固有的特點,以及貓的生活習性,包括貓的生活表現,特別注意觀察貓在高興時,不高興時,抓到老鼠時的神態表現,並作好觀察記錄。

在第二天來學校時,我花了一節課,讓學生將自己的記錄,按順序排列,然後進行逐項詳細地闡述,在學生闡述的過程中,我點擊旁敲幫助學生說具體,便於發揮自己的想象,學生邊說,我邊有序地板書關鍵詞句,給學生製作一幅完整的思維模式。特別是在指導學生說貓捉老鼠的過程,一定要動察貓在發現有老鼠“之前,之中、之後”的反應過程,這裏,我特別提示了,以前學過的知識,把事物當人的思維活動,動作神態來寫動物的一般寫法。

學生說過之後,“趁熱打鐵”讓學生起草,在點評學生習作時,再套出新課,引導學生帶上自己的習作和作者進行交言體會。看看大作家老舍先生筆下的貓是怎樣的一隻貓。這篇課文細緻而生動地描述了貓的古怪性格以及滿月時的小貓的特點,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對貓的`喜愛。本課語言生動,情感真摯,老舍把貓當朋友,當作家人,當作親人,之所以老舍筆下的貓無論是淘氣還是古怪,那種可愛都表現得淋漓盡致,是因爲作者與貓之間像朋友一樣,相互信任,和諧相處,也因此,而能創造出一個非常美麗的世界,其實這一切都是源於對生活的熱愛。在教學時,我讓學生再次走進文本,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從情感中品嚐作者的寫作方法。

本課很明顯,在寫作中用具體事例表現動物特點的描寫方法。本文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在介紹貓的性格特點時,只是將事實具體地寫出。作者先從三個方面具體再現貓的性格古怪。比如:它既老實又貪玩,既貪玩又盡職;它高興時和不高興時截然不同的表現;它“什麼都怕”但又那麼“勇猛”這三個方面的表現,看起來相互矛盾,但都是事實,所以說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再講它小時候十分淘氣,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剛滿月,腳腿還站不穩時就愛玩;第二是稍大一點膽子越來越大,也就更加淘氣。使貓的形象越來越豐富,性格越來越鮮明,給人留下一種深刻的印象。在這環節上,我讓學生再次去修改自己的習作,借作者的“文筆”用一用。

語文教學反思10

現實告訴我,語文教學尤其到了高三,應該這樣做。要有條不紊地重點突出地梳理必修5冊教材的基本篇目和各個知識點,要研究考試說明和近幾年的高考語文試卷,然後逐一對照 、條分縷析,以便把握各種題型的命題特點、規律和走向以及解題的基本思路和操作要領,最重要的是要在浩如煙海的各種複習訓練題中尋章摘句,精心挑選。我一直試圖找尋一種切實可行的方法體系,能實現訓練次數減少與獲取效益提高,以運用於高三語文教學實踐。通過長期執著探索,我感到高三語文教學的靈魂在於“管理”二字。 對於“管理”,不可望文生義,不可簡化爲“管”,更不可幼稚地認定爲“管教”。教學管理的生命是“導”,是“指”,是引導學生的精力的投放,時間的安排;是對學生方法的啓發,主體慾望的催生和學習激情的激活。如何從根本上提高高三學生語文的實戰能力和競技水平?如何讓學生卓有成效地進行語文學習和複習?我有自以爲獨特的理解和方法。

一、加負永遠是失敗之舉

高三,無論對教師還是對學生而言,都是非常時期。在高三,人們覺得進行大劑量高難度的訓練名正言順又在情理之中,以考促學,一舉多得:可以檢查水平,可以看出問題,可以推進複習,可以……真是一箭多雕,何樂不爲?教師的意圖很好,出發點不錯,似乎就無可非議,毋庸置疑了,但這種步入誤區的做法,這種給師生加負的舉措,因此不可能獲得預期的效果,所以也是永遠得不償失的失敗之舉。事實告訴我們:首先,語文學習成績與考試頻率、難度之間不存在正相關關係,而且無“質”的保障的“量”的疊加,並不能導致“質”的飛躍;據此可見,當前高三語文教學最大的弊端在於教師將教學的重心誤投於頻繁的無休止的也將是無益的考查考試上了。其次,師生在頻繁的考查考試中,只得窮於應付,疲於奔命。我以爲教師的教學應該而且必須遵循學生心理需要的原則纔是成功的。成功的高三語文教學就是要讓學生獲得成績,主動學習;要達到這一目的,方法有兩個:一是降低考試難度,降低考試頻率;二是加強管理,積極引導,激勵學生主動學習,幫助學生學會學習,由此提高學生學習質量。

二、讓高三學生擁有成就感

高三學生學習語文缺乏成就感,與教學模式、教學重點、教師對學生的導向、學生的主動學習的慾望、條件之間存在着因果關係。現在,已經到了思考以下問題並作出抉擇的時候了:① 爲什麼語文知識和考點都比較少,但學生還學不出色,教師還教得不滿意?② 師生最需要的結果到底是什麼?爲什麼我們在追求結果的路上常常迷失在手段的迷霧中?③ 高考語文題總體難度不高,而我們的學生爲什麼總是做得不盡如人意?我們需要的結果學生獲取優良的成績,但偏多偏難偏怪的訓練正是學生獲取優良成績道路上的攔路虎。學生語文成績較差,從表面的邏輯推理得出的結論將簡單扼要而又似乎令人信服:學生“雙基”確實太差;其實,追根究底,語文學習不能令人滿意,是語文教學模式的落伍和誤導的必然惡果:偏多的訓練,取締的是學生必要的學習複習、消化吸收、補充整理鞏固;偏難的訓練,消耗的是師生的熱情和信念,給人以教師勞而無功,學生學無所成的錯覺。長此以往,削弱的是向前的動力,增長的是失敗的情緒,弱化的是學生自學的能力,降低的`是教學的質量,浪費的是寶貴的時間。正確之舉是儘快降低語文訓練的難度,讓學生在學習中充分感受學習的成效,而難度恰當的訓練同樣能讓人發現問題。在這樣的語文測試與訓練中。我們纔有條件大膽地承認,學生的學習,成績是主流,問題是枝葉;這不僅能激發學生的激情、興趣,穩固他們的信心,也大大地有助於存在的問題的發現、思索、解決,有助於富有針對性地展開新的複習。

三、管理至上,指導爲重

樹立管理至上,指導爲重的基本策略;放棄盲目蠻幹式的加時間、加題量、加不必要的壓力;嘗試從管理追求效益,從指導收穫成就,從學生自主學習、有效消化去追求學生語文水平提高和語文能力發展的效果。語文教學的三大禁忌卻正是高三教師採用最多並樂此不疲的基本模式:

① 大量講述;

② 大量訓練;

③ 對學生大量的不斷地否定;

這種模式的特點相當突出,其內容組件之間的因果關係顯而易見。這種做法的弊端不僅體現爲主賓倒臵,取消學生主體參與,教師過於居高臨下,而且這種做法也正符合孫子所謂之“攻城”的戰術特徵;

①“投入”多,“產出”少,得不償失;

②曠日持久,“久則鈍兵挫銳”,成效在高密度和高強度的講述訓練中被抵消;須知,講述和訓練是兩柄“雙刃劍”;

③在無效訓練及其帶來的失敗的心理壓力下,學生就會逐漸喪失提高語文學業水平的信念,士氣日益低落,陷入簡單應付的狀態。因此,孫子特別指出“攻城之法,爲不得已”。我以爲,高三語文教師要做的工作有兩件;

① 給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基本條件;

② 對學生自主學習進行指導、管理。要真正改善和提升教學質量,教師就應精於講述,即對知識不是進行面面俱到的簡單“回鍋”,而是富有針正確之舉在於儘快降低考查或訓練的頻率,使師生均有反思過去、修正現實、規劃未來的時間地帶,使教師擁有指導學生的機會,使學生擁有知識儲備的條件。把時間交給學生去使用,而不是握在教師手上進行無價值的、不厭其煩的考查。養兵千日,用兵一時;不“養”,談何“用”?沒有儲備,怎能應戰?這不是一個簡單而又深刻的道理嗎?

語文教學反思11

本次月考學生成績很不理想,基礎知識掌握的'不紮實。

積累題中,詩詞名句默寫錯字、別字較多。閱讀題中,學生審題能力較差,如找出文中動詞並分析,學生有的找形容詞分析,有的從修辭分析等。

在平時教學中,應注意加強訓練。

語文教學反思12

通過月考評卷,我發現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希望通過反思,能夠使下一段工作更好地進行。

一、試卷分析

本次試卷主要由三部分組成:積累與運用、文言文閱讀、現代文閱讀。

從做題情況看,學生出錯最多的是在積累與運用上。如:字音字形題,有的學生對字音字形似是而非,造成失分較多;還有古詩的填空題,因爲有的學生沒背過,有的學生字不會寫,所以造成失分較多。

閱讀理解題,學生在一些開放性問題上出現理解不到位的情況,也有失分;語言表達不準確,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失分。

二、問題分析

主要是教學方式和方法不當,或多或少的忽視了基礎知識的學習,特別是對於學習基礎差的學生,還需要加強這方面的教學,平時還應該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加強對學生的指導。要實實在在的從字詞句篇開始,點點滴滴打下基礎。

三、改進措施

月考結束了,也讓我發現了工作中的`很多不

足之處,在今後的工作中應紮紮實實的搞好自己的課堂教學工作,使自己能有較大的進步。做到以下幾點:

一要重視字詞注音之類的基礎知識,側重檢查學生會讀會寫。

二要嚴格課堂管理,使更多學生基礎知識落實到位。

三要突出重點,讓學生養成好的聽課習慣。

語文教學反思13

一、導言

初中階段,文言文教學到底應該如何教?是不是都按《語文課程標準》要求的“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背誦優秀詩文80篇。”來做,讀一讀、背一背、理解大意就行了?我個人認爲,這得依據所選文言文文本的特點來定,標準裏的要求是總體要求,是基本要求,是最低要求,這不應成爲語文教師從事單篇文言文文本教學的桎梏。語文教學是教師與學生在“思考”這面超驗的旗幟下藉助語言文字進行“聚會”的活動,這思考拒絕以某個在先的目的的名義而結束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作用。這種教學要讓學生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文言文教學如何讓學生進行大量實踐呢?最爲有效的一條就是把教學的觸角伸到文本所提供的場景或文本作者所處的時代去,讓學生置身於特定的交際場中,進行場復原。這與《語文課程標準》所倡導的語文教學與生活相聯繫是一致的。只不過,這種聯繫,是一種特殊的方式,我把它稱之爲場復原(回到原始狀態)。

場復原,說簡單一些,就是把教師與學生的“思考”通過時光隧道送到文本所提供的場景或文本作者所處的時代之中,讓這種“思考”接近更爲原始的狀態,實現教師、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完全融合,進而讓教師、學生在這種狀態下進行交際,實施教學行爲,實現教學目標。對《十則》的教學,若能採用這種方式,其教學必將產生特效。

論語》是一部語錄體著作,所記多口語,文辭簡古。其篇章雖有記事,但卻簡略;記言雖多,但卻只是片言隻語,且多爲自言自語,有問語又有答語的少之又少。是不是孔門弟子的疏忽呢?在《論語》中將一句話的來龍去脈都記錄下來的也有。這說明,他們是有意給後人留下空缺的。這個空缺,就是後人理解《論語》要旨的所在,也是後人思考的所在!我們知道:一個詞語,如果離開了句子,就很難確定它的意義;一個句子,倘若離開了段落篇章,往往得不到正確的分析;一篇文章,要是不弄清其寫作背景等特定的環境,便談不上理解了其真正的文義。一句話,如果僅知道其字面意思,不弄清這句話是在什麼情況下說的,爲什麼要這樣說,那對這句話的理解也僅僅是走馬觀花。在對《十則》的教學中,我們如果能用“場復原”的方法,把教師、學生置身於這句話產生的原生態中,進行聽說讀寫思的訓練,是不是更有利於學生對言語的理解呢?

二、設計思路

文本教學的基本策略是“個性解讀,對話生成”。文言文教學要把握好“度”:太淺,學生學得皮毛;太深,學生無法理解。對《十則》的教學,這個“度”以場復原爲標。具體地說,就是要讓學生在理解文本字面意思的基礎上,穿越時光隧道,完成對原文本的修改或再創造;學生、教師這個復原的“場”中,對言語進行個性化的解讀,實現平等對話。

三、精彩教學片段實錄

師:《論語》寫作體例爲語錄體,語錄體一般由問語和答語兩部分組成。下面,請大家快速瀏覽全文,你能找出既有問語又有答語的一則嗎?

生:第十則。

師:是誰問誰答?

生:孔子的學生子貢問,孔子答。

師:請問,子貢問了一個什麼方面的問題?他怎麼問,孔子如何答呢?(學生思考了一會兒,有學生站了起來。)

生:我認爲子貢問的這個問題是關於修身做人的。他這樣問,“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孔子回答,“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於人。”

師:你能結合問語和答語的意思給大家以解釋嗎?

生:可以。用現代文翻譯這一問一答,子貢問的就是“有一詞可以用來一生踐行嗎?”孔子說,“大概就是‘恕’了。自己所不喜歡的事情,不要強加給別人。”這告訴我們,做人要有“寬恕”之心。所以,子貢的問題是關於修身做人的。

師:是呀!你的思考嚴密,也很正確。謝謝!請坐!

師:同學們,孔子對弟子的教育正是通過他與弟子的問答式對話進行的,《論語》記錄了孔子和弟子的言語。課文《十則》中的其餘九則僅有答語,沒有問語。假若你是孔子,你能回想起當時你給學生提的問題嗎?假若你是孔子的學生,你能回想出你當時向老師提的問題嗎?

(教師依據全班同學自然分組情況,由第一大組完成第一、三則,由第二大組完成第二、八則,由第三大組完成第四、五、六則,第四大組完成第七、九則的問語設計。先獨立思考,再前後四個同學一組討論修正,形成統一意見。由中心發言人彙總討論結果,準備發言。)

師:下面,我們來聽聽大家學習的成果。(第三大組多人舉手,我點了一人發言。)

生:第四則,僅有孔子的'答語,我們經過討論認爲,答語回答的是學習方法中學習與思考的關係這一問題。所以,問語應這樣設計,“先生,學習與思考的關係是怎樣的呢?”

師:那你能如同第十則那樣,把你加入到問語之前嗎?

(生有點不理解。師提示:第十則中是誰提問的?學生答,子貢。師提示,這時是你提問,你應將自己的名字加到問語之前。是不是?生笑了。)

生:XXX問曰:“先生,學習與思考的關係是怎樣的呢?”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師:大家同意他的意見嗎?

生(齊):同意!

師:下面,請讓我們回到春秋時期,我當孔子,你做學生,全班同學擔任旁白,我們來進行問答對話。

(學生旁白:XXX問曰。)

生:先生,學習與思考的關係是怎樣的呢?

(學生旁白:子曰。)

師: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注:師生逐一完成其餘八則的問語添加,學生、師生之間採用古人問答時的語氣語調進行問答訓練。在對話過程中,師生對第一則,做了較爲全面的分析。即認爲“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說的是學習方法中溫習的快樂,“有朋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說的是會學友,後一句則講人的修養問題。三句話三層意思,層層遞進。)

四、教學反思

筆者曾多次執教《十則》,先前由於思想未認識到這個層面上來,也就是採用“讀一讀、背一背、理解大意”的思路,把這節課“忽悠”過去了。在學習《語文課程標準》之後,我對我以前的做法進行了反思,認爲聯繫生活不夠。如何聯繫生活呢?筆者結合自己提出的“語文交際場教學理論”進行了再思考。我發現,我過去在處理文本的時候犯了兩個錯誤。一是對《論語》中話語產生的背景缺少關注。二是聯繫生活的方式不對。如果運用語文交際場的觀點,我就應該讓學生、教師穿越時光隧道,置身於文本所提供的場景或文本作者所處的時代之中,在這個特定的場中進行語用交際!如何做呢?選文的第十則剛好給我提供了這樣一個範例。於是,我大膽地實施了我的設想。沒想到,取得了空前的成功!這種教學,將傳統的逐句析文義、師生的機械分析變爲教師與學生的對文本之象的個性解讀。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之中完成對《十則》中每則的個性化修改和創造,使學生成爲語文學習的真正主人,達到了傳統教學所不能達到的境界。

這種設計是遵循了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的,從實施的過程來看,教學策略也是完全正確的。這節課結束後,我無比興奮。一是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由於角色的置換而產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行爲的高度自主性,讓我體會到了新理念運用到教學實踐之中所產生的魅力。二是學生對文本內容進行了富有創意的修改和再創造,這使得學生成爲了真正意義上的“學習的主人”。三是教師與學生組成了“學習共同體”,教師教的成份明顯比傳統式少多了,教師也輕鬆了許多。

當然,這種策略並不是適用於對每篇文言文的教學,這又反映出“場復原”式聯繫生活法的侷限性。可針對《十則》而言,這種方法又是最恰當不過的。但這種教學是不是又超出了《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了呢?沒有超過吧,我想。

這節課也有不足之處,那就是中心發言人發言時,常出現“我認爲”而不是“我們小組經過討論,認爲”。要知道,小組討論的成果應是小組所有成員一起探究的結晶,怎麼能讓中心發言人一個人獨享呢!但對於這一點,只要我們做教師的,在課堂上多多提醒就行了。

語文教學反思14

學完六個單韻母,開始學習聲母bpmf。在四個聲母之認識這前,我先用出示卡片的形式和唱兒歌的方式讓學生複習單韻母,這樣,學生興趣濃厚並鞏固了單韻母的學習。隨後再出示聲母卡片,因爲大部分學生在學前班都學習過漢語拼音,所以大都能讀準確,只有個別學生將b和p混淆,於是,我讓學生自己想辦法去區別b和p,學生們興趣極高,有的說“像個6字bbb,9字反寫ppp”,有的根據半圓的方向說“右下半圓bbb,右上半圓ppp”,有的孩子還用

自己的大拇指和食指做出b和p的形狀幫助記憶,經過孩子們的踊躍發言,那幾個讀錯bp的孩子很快認準了bp,孩子們的.積極性也調動起來了。

在教學bpmf與單韻母a和o的拼讀時,我發現學生在拼讀時對單韻母加聲調讀不準確,尤其是三聲和四聲,三聲總是讀不到位,四聲總和二聲搞混,於是我加強了範讀,然後再點名讀,讓讀得好的學生當小老師帶讀,孩子們都好表現,學得更認真了。當學生們都差不多掌握的時候,我再採用開火車、小組比賽讀等形式幫助學生加強記憶,這樣一來,除了個別學生難以糾正,其他的學生基本上都掌握得不錯。

最後一個環節是教學生寫bpmf,採取的是送“bpmf”回家的方式,讓學生觀察bpmf到底住在四線格的哪一格,然後我在小黑板上演示字母書寫筆畫及順序,再讓幾個學生複述,先空書,再在練習本上寫。這樣,學生能很好地掌握書寫格式和筆順。但仍有個別學生由於幼兒園時書寫不規範,現在糾正起來比較困難,需要個別指導。

不過,在教讀音時,因爲有部分孩子在學前班時已經學過,於是沒有耐心聽老師講發音,在其他學生回答問題或開小火車時自己在下面發音,這樣可能會影響沒有學過拼音的孩子學習。因此,安靜傾聽的習慣還要進一步強調。這需要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不斷強化,反覆抓。

課後再次對自己的課堂進行反思,有些細節問題還是需要細細斟酌。比如在對比bp時,我讓學生分析它們像什麼?有的學生說b像廣播,p像氣球,我當時並沒有細想,後來一想,q不是也像氣球嗎?這個問題在課堂上教師應該進行一下更準確的引導。另外,對bp的讀音指導時可以用一張紙放在嘴前,讓學生髮音看紙的變化來比較bp,這樣學生區分得可能會更清晰。

總之,經驗尚淺,仍需努力!

語文教學反思15

“智取生辰綱”是節選中國古典名著《水滸傳》的片段。文章故事情節吸引學生,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在教學這片課文時,我緊緊抓住“智取”這個詞語。讓學生一劃二圈三品四讀。學生找出文章中反映七條好漢英勇機智的語句,體會作者所表現的思想感情。

酒裏怎麼會有毒?七條好漢爲什麼喝酒沒中毒而楊志他們爲什麼會中毒?對於這個問題書上本沒有現成的答案。我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展開豐富的想象力,設計七條好漢下毒的可能性。這個環節的`設計引起了學生的強烈興趣。同學們想象出許多種可能性。

1、兩桶酒,一桶有毒,一桶沒毒,事先作好記號。2 、兩桶酒都沒毒,事後再下毒。3、兩桶酒事先都有毒,一條漢子沒喝下去,到竹林裏吐掉了。4、賣酒的好漢在扔酒瓢時下了毒……學生的回答都有可能性。我用讚許的話語肯定他們的想象。

這堂課給我一個很大的啓發:學生的想象力是十分豐富的,問題是我們教師在課堂設計上是否安排讓他們想象的空間?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盡力挖掘學生的想象力,讓他們的思維更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