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通用15篇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通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9W 次

身爲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通用15篇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羣鳥學藝》在以前的教材中是精讀課文,現在改爲了略讀課文。在教學中,我根據新課標精神的要求,課文的類型,年級的特點,精心設計課堂教學,自感教學中頗具特色。具體做法如下:

一、抓重點,教方法,培養自學能力

略讀課文要求主要靠學生自己閱讀課文,獲取相關知識,頗似英語的泛讀課。因此,我沒有逐字逐句、一問一答地進行講解,而是運用知識遷移的規律,在學習初步感知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讀懂課文的。講讀第一小節時,是讓學生自己看圖讀懂的。接下去,我沒有講第二小節,而是提出問題,(它們學會沒有?學的結果怎樣?)讓學生到書裏找答案。這時,學生興趣盎然,紛紛讀書,很快便找到課文的最後一段,我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重點詞語,讀懂這段話。而後學習課文2至6小節(重點學)。在學習第二小節時是教方法讀懂的(分層次、抓重點、找聯繫),其餘幾小節是讓學生讀、議自學。這樣既突出了重點,教給了方法,又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始終讓學生處於緊張愉快的學習氣氛之中。

二、抓住重點詞語,進行紮實的語文基本功訓練

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是語文教學的目的之一。因此,我緊緊抓住與課文中心聯繫密切的詞語,嫺熟地運用各種方法,讓學生理解詞句。如課文第一句話是讓學生仔細觀察插圖理解的。講“耐心”一詞是讓查字典、結合課文理解的。講“粗糙”一詞是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的。講解複句“不僅……而且” 是在老師的引導下讓學生理解的。這樣理解詞句,學生不僅獲得了知識,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而且對文章所反映的客觀事物的認識也在逐步加深。

三、重視年級特點,突出段的訓練

閱讀教學中段的教學與訓練是中年級的教學重點。由於指導思想明確,根據教材的特點,我採用跳躍式教學法,頗受學生歡迎。學完第一段後,自然過渡到最後一段。最後集中力量學習重點段。這樣很自然地學生便知道全文可分爲三大部分(即三大段)。在學習重點段的時候,讓學生用不同符號標出鳳凰教的語句和各種鳥學的語句,這樣把每個自然段又分爲兩層,並用“‖”標出,不僅便於理解,而且滲透了閱讀方法的指導。

四、“抓聯繫”深入理解,滲透思想教育

在這一節課教學中,我把知識的傳授、能力的培養和思想教育統一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之中。如抓重點詞語的理解,使學生認識到貓頭鷹、老鷹、烏鴉、麻雀由於學習態度不端正,沒有學到本領。而燕子不僅態度端正,還不怕苦,不怕累,所以學到了真正的本領。同時,老師又讓學生把各段聯繫起來,進行對比理解,更突出了燕子的學習態度。到此,我並未停止,又進一步引導學生,說一說學完全文後自己受到什麼啓發。此時水到渠成,學生很自然地談:要以小燕子爲榜樣,不論幹什麼事都要耐心,要不怕苦,不怕累,持之以恆,堅持到底,這樣才能把事情辦好。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一、準確、具體地制定教學目標是教學之魂。

在教學中設定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需要清晰定位、細化目標,以利於學生髮展爲最終目的。

二、課堂上,儘可能創設機會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感悟文本,讀寫並舉。

這一節課,我採用“朗讀比較,讀寫並舉”的方法讓學生充分地讀,有集體讀、自由讀、男女生分組讀、兩人小組對話讀、四人小組分角色讀。讓學生在讀中有所感悟,做到以讀代講,以讀激情,以問帶讀,以讀促思,展開想象,使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課文,切實體會鳳凰的親切耐心、貓頭鷹的驕傲、老鷹與烏鴉的不耐煩,在讀中培養語感。“讀寫並舉”首先是創造朗讀條件,讓學生在反覆誦讀中,積累語言材料,增強語感,加深理解;在此基礎上才讓學生去寫,此時纔是學生將所學到的知識轉化爲語言表達技能的具體反映,學生才能真正獲得語言能力上的提高。

朗讀的基本要求是準確、流利、有感情。達到要求,朗讀者自然會覺得朗讀不再是任務,而是美的享受。對於聽障生來說,手語是朗讀時最重要的外在表現形式。它的輕重、緩急、流暢與否,直接影響着“情”的表達和獲得。教師往後應加強手語朗讀的訓練。每一次情境創設,都貼近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又落實與文本的.結合,並讓學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進行語言表達,體現了聽障生“依文學語”的特殊性。每一次的朗讀,都是有目的的讀,都能落實一個知識點,這就很好地體現了“情境創設,讀寫並舉”的功能,拓寬了語文學習的內容、形式和渠道。

本文中二、三、四自然段是本課的主要內容,既是重點,又是難點,教學時首先我根據課文二、三、四自然段段落結構大體相同,教學時採用先扶再放的方式,通過問題導讀,圈畫對話,突出重點,引導學生集體討論後填寫表格,通過表格,讓學生清楚瞭解貓頭鷹的學習態度。接着放手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操作閱讀過程,通過填寫表格,清楚地瞭解到老鷹、烏鴉的學習態度,並從比較中掌握重點,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從扶到放,讓學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進行語言表達,體現了聽障生“依文學語”的特殊性。通過小組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的能力,不僅保證了每個聾生充分地參與到學習中,真正做學習的主人,同時也進行了概括與提煉能力的訓練。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翠鳥》是一篇精讀課文,描寫了翠鳥的外形、活動和居住的特點,表達了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抓住事物的特點來寫,是本課值得學習的地方。作者在介紹翠鳥的外形時,抓住顏色鮮豔,體態小巧玲瓏的特點,寫了翠鳥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紹翠鳥的活動特點時,抓住“一動不動”地“等待”,“貼着水面疾飛”,表現了它的機靈和動作敏捷。

教學本課時,我從興趣入手,先讓學生反覆朗讀第一自然段,思考:這隻鳥爲什麼叫“翠鳥”?如此不僅讓學生體會翠鳥外形的美麗,喜歡翠鳥,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他們迫切希望對這種小動物有更多的瞭解。於是,我放手學生自學課文第二、三自然段,體會翠鳥動作的敏捷。最後,小組討論“翠鳥的捕魚速度和它的外形有沒有關係?”進一步理解翠鳥特點,突破教學重難點,使學生在合作中品嚐到成功的體驗。整節課輕鬆愉快,學生在樂中學,學中樂。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動手做做看》這篇課文主要寫伊林娜在朗志萬的啓發和鼓勵下,通過親自動手做做看,終於明白了一個深刻的道理――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是對的,我們要敢於向權威挑戰,不迷信,不盲從,勇於實踐。文章情節簡單,但卻富於情趣;語言平實,卻給人以啓迪。故事緊緊圍繞伊林娜的情緒變化順勢展開,教學時我以此爲切入點,激發學生讀書探究的慾望,喚起學生的科學意識。

課堂導入我是這樣設計的:

一、試驗導入,激起興趣

同學們,老師手裏有兩塊橡皮,誰願意來估量一下它們的重量,學生回答一塊稍輕,一塊稍重,我又問如果老師站在高處,同時往下扔,會出現什麼情況呢?請同學們猜一猜。有的同學說,重的先落地,有的同學說,輕的先落地,還有的同學說同時落地。那麼到底怎樣呢,相信學完課文後你會自己找到答案。對於這一生活細節,孩子們有過想法但沒有實踐經歷,強烈的好奇心會趨使他們興趣盎然的走進文本,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反思。

二、拓展閱讀,搭橋鋪路

按照自己以往教學的慣例,我通常是先帶領學生學完課文後再拓展同步閱讀上的文章。但是今天爲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中所蘊含的道理,在學習課文之前我先帶領學生閱讀了閱讀書上的《伽利略的實驗》,讓學生明白伽利略那不懼權威,堅持自己的理想,並學會伽利略那遇到疑問時敢於動手實踐,直到把問題弄清楚爲止的精神,爲學生理解朗志萬的良苦用心和動手做做看得重要性搭橋鋪路。

三、學習課文,昇華主題

有了以上的基礎,加上課文淺顯易懂,學生很快就理解了課文的'含義,爲了昇華課文的主題,提高口語表達能力,我創設了這樣的情境:如果你是伊琳娜,此時此刻你會對郎志萬說些什麼?請兩位學生分別扮演這兩個角色進行互動,提高學生的應對能力。

四、聯繫生活,學以致用

爲了讓學生能將所學運用到生活實際中,設計了此環節,“你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過什麼困難或疑問?你是怎麼做的?”學生暢所欲言,有的說當遇到不會做的數學題時,自己會先思考,如果實在做不出來,再向家長和老師請教。而大部分學生都稱自己以前害怕困難,懶於思考,但學了這篇課文之後明白了產生疑問時要多動手做做看,一定要想辦法弄明白。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

理解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從而讀懂句子,進而讀懂課文,是中年級閱讀教學的重點。由於這篇課文要掌握的詞語較多,因此在教學過程,我注重培養學生對詞語的理解。課前我引導學生通過查字典、工具書、聯繫生活及結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課文重點詞語的意思。

在學習中,學生是以小組和個人展示的形式彙報詞語的理解,這樣就陷入了程式化的“說說詞語的意思”,顯得較枯燥、呆板。

我認爲理解詞語應與閱讀理解同步進行,做到聯繫生活及結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詞句的意思較合理。比如文中“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兩個詞語的理解。應先請學生展開想象,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再聯繫課文中的孔子說說當時孔子路途中是怎樣生活的,碰到什麼困難,他又是怎麼做的.。這樣學生說出來的不是簡單的詞語解釋,呈現的是一種生活場景。這不僅幫助學生加深理解,更好體會情感,還使學生掌握了一種學習方法,而且使詞語教學變得既有“語文味”,又充滿了趣味。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6

《母愛的力量》本文主要是寫一個因車禍一直昏迷不醒的女孩在護士母親般的關愛下奇蹟般生還的故事,讚揚了母愛的力量,同時也讚美了小護士的奉獻精神。這篇課文內容淺顯易懂,我掃視了幾眼,就去批作業了。很快鈴聲響起,我整理了一下情緒來到了教室,開始了常規的教學任務。首先,我還是讓學生自由讀課文,通讀全文後,我指名讓學生們讀了一下課文,像預料中的那樣幾乎所有同學都可以讀通、讀順、讀流利。我又讓學生同桌之間互相讀一讀,以此來檢查學生們是不是都會讀了,同時還可以訓練學生聽的能力與合作能力。學生們又很快讀完了,大家坐好了。

我又問了同學們,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學生們也都根據自己的理解說了出來,雖然並不精煉,但也可以。我略加引導學生就有理有據地說出了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同時,也就完成了文前的小問題,這樣這篇略讀課文也就結束了。爲了能突出主題,我又設計了一個小問題:“如果你是那個小女孩,當你醒來後會對護士說些什麼?在我原本的預設中,應該是小女孩流着淚感覺這個護士,等好了後會擁抱護士。學生們和我的想法也不約而同。就在我準備進行下一個練習環節時,突然看見冰冰同學把手高高舉起來,我示意他說。他站起來,他大聲地說:“老師,如果我是那個小女孩,我會問那個護士結沒結婚?”同學們聽到後都大聲地笑了,我也愣了一下,但我很快又問他:“你的想法是?”冰冰並沒有因爲其他同學的笑而改變自己的想法,他繼續認真地說:“如果這個護士沒有結婚,我會求她和爸爸結婚,這樣這個小女孩就可以有媽媽了。”如果說開始我是驚詫,而現在我是感動。是啊,這個不幸的小女孩是多麼渴望有一個可以真心疼愛自己的媽媽啊。而冰冰同學不僅學懂了文字,更捕捉到了人物內心的渴望,我爲他的善良和博愛而感動。可以說我是眼中含着淚對同學們說了:“這雖然只是冰冰的一個美好的願望,但通過這個願望,我們可以感受到冰冰同學是一個多麼有愛心的孩子啊。

在我們幸福地享受着母愛的時候,他能體會到沒有母愛的小孩子的內心的渴望,並希望這些沒有母愛的孩子得到母愛,你真是一個愛心小使者。”同學們,還有誰有這樣的想法?有許多同學舉起了手,我建議同學們回家後,可以寫一篇《母愛的力量》續篇。可惜的是,後來由於工作的忙碌,我把這件事忘記了。今天想起來,真是感覺到遺憾。我原本以爲自己可以心如止水,可卻不想,學生的話卻一石激起千層浪,讓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也許這就是動態課堂的精彩,這就是尊重學生,以學生爲主體的學習的妙處,只要我們給學生足夠的空間,他們會用自己感性或理性的思維去填滿這些空白。

我原本認爲枯燥而麻木的教學瞬間有了生命和活力!這一刻,我深深喜歡上了我的職業,雖然簡單枯燥,但卻時時被孩子們天真而美好的情感所感染;這一刻,我深深地愛上我了的學生,我的課堂,是他們讓我感受到了人生奇異美麗!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7

一開課對孔子、老子的人物交流爲課文的學習起到了鋪墊作用,對課題中“拜”字的理解很到位。字、詞、句的理解我們提倡在一定的語境中進行,不能脫離語言環境。這也是對學生一種學習能力的培養。本堂課中的“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兩個詞語的理解。葛老師先讓學生找出能表現孔子拜師艱辛的詞語,再通過讀一讀這些詞語,播放風雨雷電聲讓學生感受孔子拜師路上遇到的惡劣天氣,展開想象,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聯繫課文中的孔子說說當時孔子路途中是怎樣生活的,碰到什麼困難,他又是怎麼做的。這樣學生說出來的`不是簡單的詞語解釋,呈現的是一種生活場景。這不僅幫助學生加深理解,更好體會情感,還使學生掌握了一種學習方法。葛老師非常注重學生語言的積累,如一開始讓孩子交流孔子的名言,以及對兩位聖人做與學的評價,以及對他們的讚美,嘗試用名言,對對聯等語言形式,大大激發學生學語文的趣味。葛老師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豐富、恰當的評價語言也是課堂上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8

在前不久我執教了《孔子拜師》一文,深深地被孔子這種勤學好問,孜孜以求的 學習精神而感動。在執教這一課時設計了以下的教學環節。

1.孔子和老子給我們留下很深的印象,請你用“──”標出文中讓你感動的句子,並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讀一讀你畫的語句,把自己的感受說給小組內的同學聽一聽!

3.班級交流讀書感受。

學生結合文中的重點語句並聯系生活實際,談自己的感受。

(1)談孔子

①他總覺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三十歲的'時候,他離開家鄉曲阜,去洛陽拜大思想家老子爲師。

②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裏,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後,終於走到了洛陽。

③孔子想: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訪的老師吧!於是上前行禮……

④孔子連忙說:“學生孔丘,特地來拜見老師,請收下我這個學生。”

⑤學習是沒有止境的。

⑥從此,孔子每天不高老師左右,隨時請教。

(2)談老子

①“你就是孔丘啊,聽說你要來,我就在這兒迎候。研究學問你不比我差,爲什麼還要拜我爲師呢?”

②老子也把自己的學問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他。

(3)學生根據交流綜合談對孔子、老子的印象。

反思:學生在讀中悟情,往往比單純講解更細緻入微,更感人至深。課文不是無情之物。要想有效地領會好課文的思想情感內涵,單單依靠他人講解,分析說明是不行的,學生必須要自己朗讀,才能體味和揣摩出課文內在意蘊。正如米作仁先生所指出的:“講解是死的,如同進行解剖;朗讀是活的,如同給作品以生命。”“講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讀更能使人感受。”通過深情朗讀,可以使學生充分體驗作者所表達的真摯情感,課文中的人物、情景便躍上紙面,課文的情感便入於目,出於口,聞於耳,銘於心。學生便可以在讀中體會、讀中感悟、讀中昇華。在語文學習中,學生蘊藏着無限的潛能,具有極大的可塑性。情感是打動心靈的祕訣,是打開人的心靈的一把金鑰匙。“教貴情濃”,語文課程只有爲他們提供更多的精神滋養,他們在成長中才能有人性的充實,纔會有產生偉大情感的基礎。可以相信,當我們的語文課上到處都有情感的綠洲時,學生們的情感發育必將也是果實累累,而同學們上語文課的興趣也必然會長盛不衰。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9

教學目標:

1、認識“鬱、澈”等9個宇,學會“林、鬱”等13個字。正確讀寫“山谷、森林”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亂砍伐樹給人類帶來的災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瞭解小村莊變遷的過程和原因;教學難點是聯繫生適實際理解本文所蘊涵的`深刻道理。

教學準備:

1、小黑板(字詞)。

2、課前佈置學生查找資料,瞭解我國的森林覆蓋率與森林的破壞情況、植物與水土流失、植物與環境保護等相關知識。

一、投影插圖,導入新課

1、師:山谷中,有這樣一個小村莊,請同學們看一看,它給你留下怎樣丁怎岸的印象?

2、學生講述自己的感受,體會小村莊的環境之美。

3、今雲,我們就讀一讀這個小村莊的故事。(出示課題)讓我們把時光倒回到許多年前開始。

二、自讀課文,完成以下要求

1、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2、認讀生字,指正字音。

森林、鬱鬱蔥蔥、湛藍、甜潤、蓋房、裸露、擴大、一棟棟、各式各樣、咆哮、 應有盡有、鋒利、喘氣兒、黎明

3、邊讀邊思考:小村莊結果怎麼樣了?

三、彙報交流思考的問題。

小結:一個美麗的小村莊最後在一場大雨中消失得無影無蹤,真令人痛心,這到底是誰造成的呢?我們下節課探究這個問題。

四、熟讀課文,練習講述這個故事。

1、自己練習講述。

2、指名講述。評價讀音的準確,故事的完整。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0

《陶罐和鐵罐》是一篇童話故事,課文生動有趣,情節富有變化,它講述了國王御廚裏鐵罐自恃堅硬,瞧不起陶罐。許多年代後,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鐵罐卻不復存在的故事。全文可分爲兩部分:第一主要講驕傲的鐵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即他們的對話;第二部分主要講許多年代過去後,人們發現了陶罐,鐵罐卻早已消失。作者告訴人們“不能只看到自已的長處,而看不到自已的短處,也不能只看到別人的短處而看不到別人的長處”這樣一個道理。

這則寓言故事語言樸素卻富有童趣。初讀教材時,我感覺對話應該是重點,以對話貫穿全文,給學生呈現一個傲慢自大的鐵罐和一個謙虛善良的陶罐。但多讀幾遍後才發現從語用角度來說,作者的這篇童話目的不是給我們呈現兩個罐子,也不是以兩個罐子的形象來說明“人無完人,金無足赤”的道理,我們在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方面該做些什麼努力呢?認真解讀文本後,我把教學重點確定爲“通過抓住神態、標點、稱呼來體會鐵罐的傲慢無禮和陶罐的謙虛不軟弱。”教學難點爲“在語境中理解“奚落、輕蔑”等詞語的意思,積累表現陶罐、鐵罐神態和動作的'詞句,並能運用。”

第一步,圍繞“奚落”一詞,通過找找近義詞“譏諷、嘲笑、挖苦”來理解“奚落”的意思。

第二步,學生自己讀讀2—9自然段,找出鐵罐奚落陶罐的句子。學生一下

子就找出了鐵罐說的四句話。

第三步,想一想,圈一圈,從哪些關鍵地方看出鐵罐在奚落陶罐?通過讀文,學生找到了鐵罐的神態“傲慢、輕蔑、惱怒”,發現了標點“!”和反問句中的“?”並通過表演、分角色對讀等把鐵罐說的話讀得入情入境。我告訴學生還有別的地方也能看出鐵罐的“傲慢”,但是學生一直髮現不了。後來壽玲麗同學問我是不是“稱呼”,大家恍然大悟,“陶罐子”、“懦弱的東西”這些不禮貌的叫法不正說明鐵罐的傲慢無禮嗎?學生通過自讀自悟,有效地理解了像鐵罐這樣一次又一次用難聽的話來挖苦、嘲笑、譏諷、數落陶罐,就叫——奚落。

第四步,面對鐵罐的種種奚落,陶罐又是怎麼面對的呢?找出描寫陶罐的語句,讀一讀,也從神態、標點、稱呼來說說。通過這樣的對比,學生立刻就從語言文字和朗讀中感受到鐵罐的傲慢無禮和、課文中有很多描寫神態的詞語、句子,請你選幾處摘錄下來。陶罐的心平氣和、謙虛有禮。

第五步,讓學生把課文中寫鐵罐和陶罐的神態的詞語、句子,選幾處分別摘錄下來。

這樣的教學,既突破了重難點,又進行了語言文字的訓練,下節課我打算讓學生用上神態詞、標點和稱呼來寫話,把學到的積累並加以運用,纔是對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真正有幫助的教學。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1

通過對重點詞句和重點段落的讀來體會文中的孩子前後不同反映的根源所在,通過讀,學生主動理解了沉默的可貴之處,這時抓住時機聯繫實際談自己感受到的父母的愛以及如何回報父母的愛,學生的'反映極其強烈,所談的內容極其感人,引起了在場的家長以及全體同學的共鳴。李想,這個平日裏從不寫作業的孩子,在和媽媽說自己的心理話時,動情地哭了……爲人母的我聽到孩子們那感人至深的話語和稚拙的表達感情的方式,我被深深地感動了……誰說孩子小不懂事,誰說孩子小不懂事,誰說孩子小不懂感情,誰說孩子小不會善解人意,會的,懂的,無論是性格內向的還是外向的,無論是善於表達的還是不露聲色的,他們全懂,全會。這堂課對我對孩子們都是“可貴”的!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2

今天,我執教了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12課《想別人沒想到的》,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講的是一個畫師考三個徒弟,看誰能在一張同樣大小的紙上畫出的駱駝最多。結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創新思維方法贏得了稱讚的`故事。這篇課文故事性強,文字淺顯,能夠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便於閱讀和理解。

新課程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

在教學中,我始終注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教材要求教師在講略讀課文時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學生自己把課文讀懂,並在讀中掌握讀書方法,提高閱讀能力。首先指導學生自主閱讀課文,讓學生依據教學提示進行合作學習,並圍繞着理解小徒弟的畫爲什麼能得到畫師的稱讚這一教學重點,引導學生讀書、思考、討論。教學時,注重學生的朗讀指導,主要指導學生讀好三位徒弟的畫和畫師的稱讚。

由於時間關係,最後沒有讓學生聯繫實際談,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3

本學期我擔任三年級語文教學工作。與高年級教學相比,三年級的教學有許多不同之處,值得好好反思。三年級是一個過渡年級,有時會存在一些“尷尬”的地方。比如,從三年級開始識字不是教學重點,但生字學習對一部分學生來說確實又有困難,沒辦法輕視;閱讀應該逐步成爲學習的重點,但由於學生認知水平的侷限,對問題的理解不夠深入、不夠全面,閱讀學習的“度”很難把握;三年級開始練習習作,不拘形式地寫出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在二年級只是安排寫句練習,這個跨越太大,學生一下子對作文感到非常頭疼,老師的指導有時顯得蒼白無力……面對這些問題,我不得不在摸索中前進、在實踐中反思。

一、鑽研教材、瞭解學生,一切從實際出發

教材是學生學習、教師教學的依據,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讓學生喜歡教材、喜歡學習,是首先值得考慮的問題。在對教材、教參深入研究後我發現新教材更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培養,對一些語文知識點要求不夠清晰、明確。如,本冊教材注意培養學生預習習慣、邊閱讀邊思考的習慣、通過各種方法理解詞語的能力,注重學生對課文獨特的感受。但對一些知識點在練習中雖有所反映,要求卻不夠明確,如標點符號的使用、比喻句、疑問句、反問句、設問句的瞭解、句式的訓練等。有了對教材較爲正確、清晰的瞭解後,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就能揚長避短、課內外互相補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教材中的32篇閱讀課文,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學習要求如何與學生的學習實際相一致,不至於挖得深、學得難,讓學生覺得無話可說、無感可發。這又是另一個擺在面前的難題。我覺得這時教師就要對自己的學生真正地有所瞭解,知道什麼對他們來說是有難度的、什麼是他們感興趣的、怎樣設計通過他們的思考、合作會有真正的提高。只有這樣,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教師纔會有一個正確的教學預測,使教案更貼近學生、更合理。我想,這也是從學生的“學情”出發進行備課的一個方面吧。當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還要從實際出發,根據學習情況不斷調整。

二、不斷實踐,不斷完善,優化課堂教學

課堂是教學改革的主陣地,在課堂上教師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形成,真正學會學習,成爲學習的主人。三年級剛剛從低年級過渡上來,教師的指導作用顯得尤爲重要,在課堂上的自主學習還是要通過老師的.組織、引導進行。因此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行爲不斷小結、不斷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在實踐中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爲,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得到最優化。如在教學《花鐘》時,由於我原來備課時側重於對課文內容的挖掘、側重於教學環節的設計,對學生的學情沒有正確的估計、預測,在課堂上,學生感到在跟着老師走,有些要求不知如何去操作,結果學得很累、學得被動。針對教學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我在課後及時反思、小結.本學期再教時,我要特別注意這些問題,不再爲了課堂的“完美”而勉強學生,有效地避免這些問題的再次發生。

三、挑戰自我、充實自我,在否定中成長

從教以來,真的覺得是和學生在一起成長,有得有失。但最近卻不斷地發現經常在教學中遇到“瓶頸”,已有的知識、經驗已無法滿足不斷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32篇課文如果只用那麼幾種教學模式去上,學生馬上會感到枯燥、無味,甚至有時對你的教學思路一清二楚,這樣的課還有什麼味?作文的教學有時會感到“束手無策”,只是通過講講要求、讀讀例作、嘗試寫寫、作後評價,學生怎會對作文感興趣呢?……如何穿越“瓶頸”領略更寬廣的教學天地,通過這次省骨幹教師培訓後,我最近總在不斷的反思。如果僅僅禁錮在自己小小的教學天地裏,對曾經的成績沾沾自喜,那隻會有一個結果——不進則退!我想是到了及時充電、補充的時候了。我要根據吳忠豪教授講的那樣,多讀一些教育理論方面的書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蘊,向有經驗的老師多學習、多請教.結合徐鵠專家所講的<<在生活中作文>>的策略,努力實現作文教學生活化,同時對自己的教學多反思,提高自己對教材的把握、對課堂的駕馭能力,希望能衝破瓶頸,開創教學的新天地。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4

《找駱駝》是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一篇閱讀課文,課文寫了一位老人指點商人找駱駝的事,說明遇到問題只有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做出正確判斷,纔可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課文以對話描寫爲主要表達方式,爲我們提供了具有指導意義的科學的思想規律和方法。對這類閃現着理性光輝的課文,如果我們偏重對思維品質的理性分析、抽象概括,語文學習就喪失了自身的生命活力,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就會失落。因此,在教學時,我本着化理性分析爲感性體驗的思想,緊緊抓住課文的語言表達特點,以“提示語”爲語言訓練的突破點,層層推進,引導學生去感悟、體會、表達,在語言實踐中獲得思想啓迪,掌握語言規律,提高語文能力。

一、研讀提示語──理解課文內容,體驗人物感情

人物語言描寫追求個性化和本質化,因而,作者在描寫人物的對話時,常適當加入一些關於人物的心態、聲調和口吻的提示。《找駱駝》一文中寫商人與老人的對話時有兩處加了提示語:一是寫商人見老人詳細描述了駱駝的樣兒卻又聲稱自己並不知道駱駝的下落後“忿忿地”指責他;二是寫老人“不緊不慢地”回答商人的質問。雖然只有兩處,卻顯示出人物此刻的內心世界及性格特點。教學時,我以此爲切入口引導學生研讀兩人的對話:“忿忿”是什麼意思?從哪裏可以看出商人確實很生氣?“不緊不慢”該怎麼讀?從老人“不緊不慢”的敘述中,你明白老人是怎麼知道商人走失的駱駝的樣兒了嗎?通過課文具體語句的閱讀感知,學生不僅讀懂了課文,感受到了人物的情態,還培養了可貴的語言意識──不少學生捕捉到了商人由稱老人“您”改爲“你”這一情感變化的語言信息。

二、填補提示語──把握人物情態,促進語言積累

《找駱駝》一文所寫的事主要是通過人物的對話展開的,除了上述一組對話加了兩個提示語,其餘對話並沒有對人物的神情、語氣加以描繪。讓學生根據上下文對話內容填補提示語,不僅有助於學生把握人物情感,還能促進學生的語言積累,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我請學生同桌合作,先分角色讀讀對話,想像商人當時的心理活動及老人說話時的神態、語氣,再討論怎麼加提示語合適,然後根據補充的提示語進行創新表演。要完成這個練習,學生必須反覆閱讀語言材料,用心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動,把握人物情感發展的脈絡,並啓迪多元感悟,形成自己的聯想與體驗,然後才能藉助準確的提示語來揭示人物當時的.心態。通過研讀課文所提供的範例,學生已對提示語的表達方式有所感知,填補提示語的語言實踐則拓寬了認知與想象的空間。學生經過反覆朗讀,用心體味,不僅揣摩出了商人“着急—高興—生氣”的心理變化,給人物語言補充了恰當的提示語,還在角色表演中豐富了情感體驗。更可貴的是,學生在與語言材料的反覆接觸過程中產生了多元反應:文中寫商人的話富有變化,如“是的”、“不錯”、“對極了”等。爲了擴大語言積累,我順勢引導學生“牽”出了“太對了”、“完全正確”等一組句子。

既然提示語使表達更具體,語言更生動,爲什麼作者省去不用呢?如我期待的那樣──果真有學生提出了質疑。這是一個極具語言意識的問題。可見,層層推進的語言訓練喚起了學生的求知慾望,誘發了他們自主深入的探究意識。我讓學生將添加提示語後的對話與原文對照朗讀。通過研讀、體驗、甄別,學生說出了自己的感悟:省略了提示語,更能表達商人的急切心情。

三、運用提示語──昇華思想認識,發展語文能力

在經歷了“研讀”和“填補”兩級訓練之後,語言規律的感知在學生的頭腦中漸漸清晰起來,他們對提示語的表達方式及語言功能產生了興趣,有了一種躍躍欲試的衝動。爲了發展已習得的語文能力,提升對課文主要內容及蘊含的思想品質的認識,我設計了一個小練筆:在老人的指點下,商人終於找回了駱駝。商人再去見老人,會說些什麼?你能加上合適的提示語寫下來嗎?

這是一個遷移運用的訓練,它要求學生把豐富語言積累與靈活運用語言結合起來,把領悟課文中的思想感情與表達自己的獨特見解、發展創造性思維結合起來。學生所寫的內容表達了閱讀文本後的獨特感受:商人滿臉羞愧地對老人說:“老人家,多虧了您的指點,我才找回了駱駝,可我卻錯怪您,真不該啊!”商人緊緊握住老人的手,激動地說:“大爺,您不僅幫我找回了駱駝,還讓我懂得了遇到問題要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道理,我真不知怎麼感謝您哪!”

《找駱駝》一課的教學告訴我們:學生的閱讀在一般意義上說是感性的而非理性的,從學生的閱讀感受出發,找準語言訓練點,開展充分而有效的實踐活動,與之相伴的便是學生思維水平的提升和良好語感的形成。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

在激趣引題時,我問學生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小村莊,學生不假思索地回答:這是一個美麗的小村莊。和我的預想有了出入,原本我猜學生也許會說到後來這個小村莊被洪水沖毀了,什麼都沒有了。想到了新課標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既然孩子們說到了美麗,我就跟着孩子們走吧。

你讀了哪些句子彷彿讓你看到了這個美麗的村莊。孩子們很快讀到了“山上的森林鬱鬱蔥蔥……”本來是想學靳老師的,想讓孩子們上去畫畫,我擔心會太費時, 更擔心要畫出來談何容易!還是引導學生讀出味來。在一次次的朗讀指導,讓學生感悟詞語的意思,走進這美麗的村莊。“當你讀到清澈見底的時候,我彷彿想起了珍珠泉這樣一句話……”學生馬上站起來很有感情地背到:“水是那樣深,又那樣清……”“有時候,透過密密的樹葉,……一直照到潭底青褐色的'石頭上。”後一句出乎我的意料,驚喜。清澈見底的意思理解了,課文中的意境顯得更沒美了。“你讀到清新甜潤時,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氣,你知道我聞到了什麼?”學生舉手的不多,“回憶一下秋天的雨。”學生馬上活躍起來,說到了蘋果的香甜,橘子的酸味,青草的芳香等。“聽了你的朗讀,我彷彿看見山上~~`天空~`。”鬱鬱蔥蔥,湛藍深遠的意思在朗讀中,在評價中,在對話中,學生理解了。很多詞語的解釋不可下定義,她只是一種意境的表達,對於這種詞語的理解,用優美富有詩意的句子來幫助學生理解,美上加美,有助於學生對整段的理解,對全文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