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一株紫丁香》語文教學反思15篇

《一株紫丁香》語文教學反思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1W 次

作爲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一株紫丁香》語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一株紫丁香》語文教學反思15篇

《一株紫丁香》語文教學反思1

這篇課文是一首活潑清新的小詩,讀後大家一定覺得心裏很甜很甜。這樣的詩情畫意,在滋潤着我們的心。這熾熱的童心,將激勵着我們把這綠葉和花香的情意,化成無盡的關愛送給天真可愛的孩子們。這株紫丁香,不僅是孩子們送給老師的一份珍貴的禮物,更是一首值得老師久久吟誦的師生情意的頌歌。

文章以兒童的口吻,淺顯的文字,表達了濃濃的師生情。文章雖然是從兒童的角度寫,但教師的形象也躍然紙上:爲工作而疲倦,時時把學生掛牽,夜深了,還在寫教案。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要讓學生體會本課中學生對老師的愛,老師對學生的愛這樣互融的情感,不知我們班的孩子們能否體會呢

上課了,我深情的範讀了課文,讓孩子們說說感受。讓學生感受到在這篇課文中有一種美好的情感。現在不能體會,等到課文學好後,你們一定能體會。

接下來,我引導孩子細讀課文。第一節,我用動作表演的方法,來引導孩子理解"踮",爲什麼要踮腳走路感受孩子的細心。第2,3,4節我先請學生自己讀通讀順,深入感受老師工作的辛苦和學生對老師的感恩。第5節,我提了一個問題,老師會做一個怎樣又香又甜的夢學生回答"老師的夢裏會有一大片紫丁香。老師會夢見自己班的學生個個考100分。老師會夢見學生個個上課認真聽講,作業認真完成。這是我連忙反問:這些美夢會實現嗎?孩子們大聲回答,會的!小宇的回答更讓我激動。老師會夢見學生一起送一首歌給她,每個學生會送一束紫丁香給她。這時,我猛然想起教師節,那個甜蜜的早晨,我們班的孩子唱了一首歌送給我,那麼,就讓我成爲課文中這個幸福的.老師,於是,在孩子們認真的有感情的朗讀中,我又一次被深深感動了。

最後,我再問:現在,你們體會到課前老師的提問,這種美好的感情了嗎?僅僅是老師對學生的愛嗎?全班學生都大聲說:“不是。”這是一種美好的師生情,老師愛學生,學生愛老師。並且拓展到平時的生活中,讓學生理解在生活中也應該時時帶着這種感恩的心去對待每一個關心和愛護自己的人。

《一株紫丁香》語文教學反思2

《一株紫丁香》這篇課文是一首活潑清新的小詩。一株紫丁香,是孩子們的一片心意,是對老師的問候與感激,這株紫丁香,不僅是孩子們送給老師的一份珍貴的禮物,更是一首師生情誼的頌歌。這首小詩恬靜、深情,讀起來琅琅上口,回味悠長。 回顧這一節課,我覺得我的教學設計流程比較清楚,生字教學、說話、朗讀、練習等環節也都具備,有些值得回味的地方。

一、重視學習習慣的培養

預習,是低年級學生應該養成的一種學習習慣,預習的充分與否直接可以看出一個學生的學習態度,爲了促進學生更好地預習,我在教學中安排了檢查預習情況這一環節。從檢查的情況來看,學生預習得還挺不錯。就是“踮”和“腳尖兒”的兒化音學生沒有讀準,因爲是新出現的。

二、以讀爲主線,引領學生感受詩意之美,情意之濃

以讀悟情。課文中的學生爲什麼要在老師的窗前栽一株紫丁香呢?我讓學生在課文中去找答案。首先初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接着帶着情感去品讀詩歌。然後我先找語感感情的學生讀,同學們體會。學生很快就體會到了作者要在老師窗前栽紫丁香的原因:是爲了消除老師的疲倦,爲了感謝老師,爲了讓老師做個好夢。學生用精闢的語言告訴了老師,我感到欣慰。於是讓學生帶着這種情感品讀課文。從讀中感受學生是尊敬老師熱愛老師的就達到讀書的境界了。我在指導讀第一節時,讓孩子們先表演“踮起腳尖兒”,孩子們的“躡手躡腳”,透露出他們對詩句的理解,他們體會出了應該悄悄地小聲地讀,以免驚動了老師,來表達對老師深情的愛。表演之後的朗讀更是有聲有色。在指導朗讀第二節時,讓學生從心底親切地呼喚“老師,老師,”抓住“夜夜”這個詞表達學生對老師深深的.愛,學生朗讀得那麼深情,深深地打動了我的心。

以說表情。當學生的情感到達高潮時我問你們想用什麼方式表達自己對老師的熱愛。有的說:“我要畫一幅美麗的圖畫送給老師。”還有的說:“我寫句祝福語送給老師。” 課堂上學生讀說寫的訓練得到了落實,情感得到昇華。

三、重視識字、寫字的指導

在生字教學中,我利用詞語出示,開展自讀,指名讀,然後剩下單獨識的字,展開小組讀,開火車讀,齊讀等方式,鞏固生字的準確認讀;同時讓學生自己想辦法識記,學生方法多多,識記得興致高漲;在多種形式的朗讀中,生字也得到了再次的復現與鞏固,學生學得不亦樂乎。最後,讓學生將生字放回到課文中再次朗讀。整個生字教學過程,節奏緊湊,而且學生的熱情始終處於高漲狀態。在這節課上,我安排學生學習寫“伸、休、甜、歌”這四個字,指導時,不是老師把要求強加給學生,而是讓學生自己去發現:“伸”和“休”的兩豎有什麼不同;左邊一豎和右邊的一豎有什麼特點;“甜”和“歌”寫的時候容易寫錯的地方是是什麼;每個字的關鍵筆畫是什麼。這樣細緻的寫字指導,會使學生寫字時有了目標和標準,寫出的字會漂亮得多。

四、把做作業的時間放進課堂

讀寫、動靜的和諧搭配是語文課堂應該重視的一個問題,我們往往講得太多,把學生的作業時間擠到了課外,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遺憾的是,雖然有了這樣的意識,但我上這節課還是犯了同樣的錯誤,在讀的環節中,安排了太多的時間,結果寫字指導結束,沒有留給學生太多的時間去寫好這四個字。

《一株紫丁香》語文教學反思3

開學了,一上課,我發現孩子們在朗讀方面又有了很多的問題。要麼放聲唱讀甚至“喊”讀,要麼不出聲。很多小朋友在朗讀時沒有投入其中,沒有體會到有感情地朗讀有多美,更不會讀。上課的時候,經常懶洋洋地趴着。怎樣激發起學生讀書的興趣,使學生都愛朗讀呢?《一株紫丁香》這課我是這樣做的:

師:小朋友,你們見過紫丁香嗎?

生:沒有。

師:沒關係。沒有見過紫丁香的小朋友,只要你再讀讀它的名兒,老師相信你準能猜出它的特點來。

(學生自讀詞語後紛紛舉起小手。)

生:它叫“紫丁香”,那它一定是紫色的。

生:它肯定是有香味的。

生:是的,它一定很香。因爲它的名字裏有個“香”字。

生:我認爲“紫丁香”是一種紫色的,有香味的.花。

生:是的,我看見書上畫的就是這樣的。

師:小朋友們真聰明,真愛動腦筋,僅僅讀了“紫丁香”的名字,就猜出它的特點來了,真了不起!那麼,這篇課文到底寫了什麼?你們能自己學習,並把課文有感情地朗讀下來嗎?相信肯定難不倒大家!

然後,我宣佈誰讀會了(能流利地讀下來。)會得到一個小紅星。由於,剛纔學生在瞭解紫丁香時所獲得的成功,並得到了老師的讚賞,學生開始積極地讀書了。但是,幾個水平較差的孩子還是有畏難情緒。我及時指導,鼓勵,並且安排很快能讀下來的優秀生帶他們讀。不斷表揚他們在遇到生字使得一些努力,比如來請教我,我馬上說:“好,就這樣,你知道請教別人了,很快就能讀好的,再努力!”這樣嘗試下來,課文能讀下來了,生字詞也就認得差不多了。有的孩子甚至能邊讀邊表演了。下課前,我熱情地對孩子們說:今天老師特別高興,知道爲什麼嗎?因爲我發現你們進步很大,學會學習了!學生也很高興。學生嚐到了朗讀的滋味,並且通過自學及互相幫助,真正做到自讀自悟,能通過朗讀來表達自己體會到的情感。

《一株紫丁香》語文教學反思4

本課是一首兒童詩,以一株紫丁香爲襯托,從一個側面塑造了人民教師勤工作,愛學生的美好形象,表達了少年兒童尊師愛師的真摯感情。實施這一教案學習,充分讓學生自主學習,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詞意或句意,在學習課文內容時,先由教師扶着走一程,再讓學生自己學習,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通過小組合作進行學習,逐漸學習自學的.方法。

我這堂課的最大失敗處是沒有引導學生完全進入課文的意境當中,且個性化的朗讀還不夠關注。《一株紫丁香》這篇課文最大的特點就是要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感悟,課文語言雖淺顯易懂,然而意境卻是優美感人,如果閱讀只能停留在表面的詞語理解上,那教學真可謂蒼白無力!在最後一小節教學時,沒有讓學生髮揮想像,這位老師又香又甜的夢裏有些什麼內容呢?讓學生再去體會老師工作的辛苦,激發學生尊師愛師的情感。

詩貴在讀品,用“以讀代講,以讀代問,以讀代答”的教學形式。如何讓孩子去喜歡語言,進入語言,從而理解語言,通過朗讀把自己的想法表現出來,形成個性化的朗讀,這是一直困擾着我的問題。

《一株紫丁香》語文教學反思5

《觀潮》是一篇文質兼美的寫景記敘文。作者通過耳聞目睹錢塘江大潮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後的景象,寫出了大潮的奇特、雄偉、壯觀。讚美了這一“天下奇觀”,表達了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潮來時雄偉壯觀的景象這一部分是課文的重點。抓住重點詞句品味是難點。學習這一部分時,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充分讀,體會,並發動學生相互評議、補充,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礎上得到提高。因此,我重視了“讀”。學生自由讀潮來時這一部分,找出自己最喜歡的地方讀,在閱讀教學中以讀爲本,把時間和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讀中自學,讀中自悟,讀中自得。圍繞“哪些景象最吸引你,說說體會,並把體會到的讀出來”這一問題,全班交流,大家各抒已見。

全文的教學採取了自評、師評、互評等多種形式的評價。如讀到“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時,讓學生抓住重點詞語體會,如“山崩地裂”,並適時引導學生說一說還能用哪些詞語來形容?學生紛紛說道:天崩地裂、驚天動地、地動山搖、震天動地等詞語,在朗讀中培養學生積累詞語,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

學完全文後,我再次讓學生自由讀自己最喜歡的地方,並給予時間讓學生展示,這樣既鞏固了學生的感受,又進一步激發了學生讀書的`興趣。

這堂課的學習氛圍濃厚,但我們班上讀得好的學生很少,多數學生朗讀不夠到位,唱讀現象嚴重,這是我今後教學中要加強的。在引導學生有感情朗讀的時候,過渡語銜接不夠流暢,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不斷總結,在反思中不斷成長。

《一株紫丁香》語文教學反思6

在教學《一株紫丁香》時,爲了讓學生體會教師工作的辛苦,我讓學生聽一聽《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

那優美的歌聲,那純樸的情感,將學生帶到了燈光下老師的窗前。學生入迷的表情告訴我那身影是多麼熟悉,這情景似曾相識。

虛幻的情境,熟悉的`故事,每個學生心頭爲之一動,這時是引導他們體會如何關心老師的最佳時刻,我緊扣此景追問:夜深人靜,只有紫丁香陪伴在老師窗前。小朋友,如果你就是這株紫丁香,此時,你會對老師說些什麼?爲老師做些什麼呢?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們爭相發言:“老師,很晚了,您睡覺吧!”“老師,您歇一歇,明天再批吧!”“老師,天氣冷,您披件外套,喝杯熱茶吧!”“老師,您累了,我來幫您捶捶肩,揉揉腿吧!”……更有學生說“老師,我來幫您批作業吧!”

多麼可愛學生,多麼真摯的情感,這就是情境創設的效果。

《一株紫丁香》語文教學反思7

《一株紫丁香》是一首優美清新的兒童詩,表達了孩子們對老師純真美好的愛。課堂上我努力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詩句,體會詩中紫丁香一樣芳香美麗的情感。

讀第一節時先讓學生表演“踮起腳尖”,引導他們體會孩子們恐怕驚動老師的心情和學生對老師深深的愛,學生讀得入情入境。

讀第二、三、四節時引導學生回憶、想象:老師爲什麼會疲倦,老師掛牽什麼?學生一邊聽着《我愛米蘭》這首歌,一邊情不自禁地回憶起老師爲了學生的快樂成長而付出的艱辛勞動。有的學生說:老師講一節課要準備許多資料,要費很多時間,夜深了,還不休息;有的學生說,那次我感冒了,是老師帶我到醫院看病拿藥,晚上還幫我蓋被子;有的說:從剛開學到現在,老師嗓子一直不好,但是仍然精神飽滿地給我們講課……學生將生活與詩文相結合,更好地感悟了詩情詩意。在此基礎上採用各種不同的.朗讀方式讓學生多讀:個人讀、合作讀、分小組讀、比賽讀等等。

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現”,學生在朗讀中充分感悟到了師生之間的深情。課上完了,但紫丁香散發出的濃香深情,仍縈繞在我與學生之間。

《一株紫丁香》語文教學反思8

《一株紫丁香》是一首情感豐富、意境優美的詩歌。讀着這首清新活潑的小詩,我們的心裏會覺得很甜。孩子們爲老師種下一株紫丁香,是孩子們的一片心意,是對老師的問候與感激,那葉綠和花香,代表了孩子們對老師真誠的愛。這株紫丁香,不僅是孩子們送給老師的一份珍貴的禮物,更是一首值得老師久久吟誦的師生情意的頌歌。

這篇課文的特點是語言淺顯易懂,然而意境卻是優美動人、耐人尋味。所以我就將如何引導學生進入意境中去朗讀作爲我整節課的重點。具體表現在:

一、以讀爲本。

教學中,我多處設計了自由讀、指名讀、齊讀、引讀等環節,以讀代講,讀中感悟。在讀中體會師生情,在讀中陶冶自己的感情,感受詩歌語言的優美。首先由老師提出引領全文的問題:孩子們爲什麼要在老師的窗前栽這株紫丁香?引導學生帶着問題自由讀書。學習二、三、四、五小節時,引導學生通過幾個詞語體會。如學習第四小節時,抓住“掛牽”,“比如下課的時候,老師再三叮囑你們不要打鬧,上下樓梯要慢行,是因爲老師在掛牽你們的------安全。”再讓學生聯繫生活說說實際的例子,劉卓林說::“一年級的時候,有一次學校安電線,劉老師讓我們離遠點,還專門派了同學守着,我覺得也是老師在掛牽我們的安全。”再讀課文,學生理解了文本,也體會到了老師的良苦用心。

我們常說要“有感情朗讀”,能調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把情感帶入文本,無須老師更多的言語,水到渠成。

二、讀出層次

讀要有目的,有層次。在學習第一小節時,先指名讀,再理解“踮”的意思,我化靜爲動,讓學生通過做動作親身體驗來理解文字的內涵。再追問:“爲什麼要踮起腳尖?”學生說:“怕驚擾了老師,因爲小院特別的安靜。”理解了這些再讀,學生就讀出了韻味。

師再充滿感情的引讀:我們彷彿看到了這幾位小朋友悄悄地走,輕輕地栽-----齊讀,他們輕輕地走,小心地栽-----齊讀。學生讀得很到位。

又如“消除一天的疲倦”,讓學生想象一天中老師會做些什麼,有的說要備課,要批作業,要看眼操,放學要送隊,這麼多的.工作,老師真的很累,從而理解了“疲倦”。更多的孩子從中體會到了老師的辛苦。聯繫了學生的生活實際,有助於學生深刻地體會文章的感情。

這篇課文最大的特點就是要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感悟。如果閱讀只能停留在表面的詞語理解上,那這樣的教學是蒼白無力!只有引導學生完全進入課文的意境當中,且個性化地指導朗讀,很好的關注學生朗讀的情況,才能取得一定的教學效果!

《一株紫丁香》語文教學反思9

一、改變提問題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在教學第一小節“濃綠的小院”時,本來我設計的問題是“大家來想象一下濃綠的小院會是什麼樣子的?”。黃老師對我說:“可以換個問法:‘老師不知道濃綠的小院是什麼樣子的,誰能告訴老師?’,再蒐集一些圖片讓他們看圖說,這樣既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又能使他們說得更具體。”我就採取了黃老師的建議,小朋友的`興致很高,說得也很好,效果真的很不錯。

二、尋找可演之處,活躍課堂氣氛。

第三小節“你聽,你聽,綠葉兒在風裏沙沙地響,那是我們給你唱歌,幫你消除一天的疲倦。”黃老師說這裏可以讓他們唱歌:“如果你是綠葉兒,你會爲老師唱些什麼?”課堂氣氛一下子就活躍起來了,小朋友們個個都想露兩手,唱了《老師,你好!》、《秋》、《春姑娘》等一些歌曲,雖然有的小朋友唱得不是很好,但也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

三、豐富教學用語,讓學生樂學。

自然、生動的教學用語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這一方面我比較欠缺,所以有時自己也覺得很枯燥。就拿讀書來說吧,黃老師說讀第二、三小節時只要把“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兩個小節”改成“讓老師再來聽一聽那沙沙的聲音”,效果就截然不同,小朋友更願意讀了,也更帶勁了。小小的改動,帶來的確是大大的收穫。

四、抓住關鍵,精簡板書。

這首小詩一共5小節,我原本計劃每個小節分開來講,板書是這樣的:夜夜作伴消除疲倦盛開笑臉

飄進夢鄉。後來黃老師說可以把第二、三小節合起來,板書可以寫成:聽唱歌看笑臉聞花香。我一看確實很好,又簡單,又把重點包含在內。

這首小詩很優美,讀起來也琅琅上口,小朋友很是喜歡。它體現的是濃厚的師生情誼,教學的難點是讓學生懂得老師對學生的關心,激發崇敬老師的情感。黃老師說我和他們接觸的時間還不多,師生情誼還不怎麼深,可能教學效果不是太好。這節課上下來,從整體來說效果還可以,就是師生情誼方面確實還不是很深厚,讓他們把想對老師說的話表達出來,他們都不能很好的表達。

《一株紫丁香》語文教學反思10

《一株紫丁香》這篇課文,文辭非常優美,作者創設了一個美好意境。是一篇非常好的指導朗讀的文章。

文章開頭:幾個小夥伴踮起腳尖走到老師窗前,種下了一株紫丁香。芳香四溢的淡紫色小花布滿全株。那就是一張張學生的笑臉在向學生致意。一陣微風吹來,伴隨着濃濃的花香,同學們真誠的愛送進了老師的心田。剛剛開始讀的時候,孩子們找不到自己的感覺,讀得平淡乏味。我在想,怎樣調動起孩子們的情感勃發呢?於是我開始抓住我們平時的點滴小事,講述我們師生之間的.關懷愛護。因爲是寄宿生,孩子們對老師的感情是很深厚的。經過師生之間的互相回憶,情感基調馬上就出來了,感情鋪墊也已經完成。因此,朗讀表現也就自然而然成了一個突破口。

這時,我把背景音樂——鋼琴曲《秋日私語》緩緩調高,再進行一次範讀。整個教室瀰漫在師生的款款深情中,沉浸在柔美的鋼琴曲聲中。這樣孩子們的情緒調動起來了,從他們稚嫩的童聲中,我聽出對老師的熱愛真情。讀得那麼投入,讀得廖英、羅冠羽等幾個小朋友都流淚了。

讀着這首清新活潑的小詩,我們覺得心裏很甜很甜。這樣的詩情畫意滋潤着我們的心。這熾熱的童心,將激勵着我們把這綠葉和花香的情誼,化成無盡的關愛送給天真可愛的孩子們。

《一株紫丁香》語文教學反思11

所有的文字都來自生活,並且迴歸到生活,那麼我們的教學呢?他自然不能違背規律性的法則。在這一課的教學中,無非擁有了這樣兩三個優點,就有了收穫了很多精彩。

一、創生活情境,激學習興趣。

所有的教學設計都要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本着這樣的理念,我把理性的傳授與聲、色、形融爲一體,使機械、呆板的教學內容變得生動活潑。課的一開始,

我就出示了一個有着美麗陳設、生活用品的`家庭畫面,創設了情境,貼近了學生生活,使學生學習積極性驟然高漲。然後老師把配有彩色圖形的詞語卡片出示給學生,使抽象的生字與具體的形象結合起來,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初步地使學生認識了生字所代表的事物形象。藉助實物認識生字,學生感興趣,也容易記住,學得自然輕鬆。在鞏固生字,訓練說話的過程中,通過播放小明一家人生活的畫面,也是藉助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再現生活情境的有效手段。

二、導學生思維,重自主學習。

識字伴隨着思維活動,特別是學生自主參與的學習活動,對學習生字更有好處。小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很難集中,所以在教學中勢必要鬆弛結合。爲儘量讓學生保持最佳學習狀態,引導學生思維,並參與學習活動。在學生初步認識了那些生字後,我又要求學生給生字找朋友。學生拿出準備好的物品音節卡,老師讀“沙發”學生找“shāfā”,老師讀“茶几”,學生找“chájī”......同時,讓一同學貼在生字卡片上,齊讀三遍,直到找完爲止。這樣設計,重視了學生參與,引導了學生思維,學生興趣大增,學習效果就會更好。在複習生字時,學生上臺當小老師,大聲帶領同學們讀,讓臺上臺下互動,氣氛格外熱烈。

三、強化口語訓練,寓德於說。

所有字詞都是具體語言環境中的字詞。識字必須多讀,也必須多說,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高頻率接觸生字,既鞏固了生字詞,又很好地進行口語訓練,對積累語言發展語言大有裨益。讓學生任選一個物品說一句完整的話,既尊重了學生,又體現了在生活中學生字,在生活中用生字的思想。“學以致用”是一切學科的最終目的,認識了生字就要會用,運用生字進行說話,正好體現了語文學科工具性的特徵。同時,在教學中,以教材爲載體,適時地進行人文教育。通過分析家人的表情說話,培養學生熱愛家庭,熱愛勞動,尊敬長輩的思想,注重了對小學生從小進行情感和價值觀的正確導向。

《一株紫丁香》語文教學反思12

第一課時

先說第一課時,突發狀況班裏有小朋友吐了,勉強也上下來了。整個流程走的還算順利,下面反思一下幾個問題:

1、教師用語不規範。

在開小火車環節時,我把一列小火車,說成了一輛小火車。“輛”是汽車的固定搭配量詞,而不是火車的。如果長此以往必然會給孩子留下錯誤的印象。而且上課時因爲緊張,平翹舌音總是出差錯,越說越錯,到後面臉都紅了……

2.關於作業本習題。

爲減輕負擔,在去拼音識字的環節中,讓學生們完成作業本第10頁的第二題,即選擇正確的拼音。在這裏,我忽略了低段學生的特殊性,讓他們做完後直接對答案,這樣的結果是:做題目時,他們不知道做哪裏;對答案時,也不知道在講哪裏,不管對錯,我問時都說自己是對的。這樣一來,這個練習的落實度就不高,效率也不好。葉老師告訴我,在穿插書上練習時,一定要把書上的練習做到課件裏或者使用實物投影,讓學生明確看到自己要做哪道題;在對答案時,哪個選項是正確的也一定要明確地勾出,不能光說選第一個或第二個這樣,因爲總是有很多小朋友是聽不見你在講什麼的。

3.要好好揣摩學生的心理,儘量滿足學生的表現欲和表達欲。

摘蘋果環節是本課的高潮,氣氛熱烈,很多小朋友都舉着手要摘蘋果讀詞語,我的做法是一個蘋果一個人,到最後只剩兩個蘋果時,還有很多小朋友沒有摘到,他們很急切,但我還是按部就班地一個個摘了蘋果,使得很多孩子內心充滿失落感。這裏,葉老師指出,留下最後兩個或三個蘋果時,可以讓大家一起摘,比如說全體女生站起來摘一個,全體男生站起來摘一個,再全班同學一起摘最後一個最大的蘋果。雖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單獨站了起來獲得蘋果,但全體學生都參與進來了,他們的內心依舊會有自豪感和滿足感。

4.不要讓朗讀走過場。

在賽詩環節中,課文一共5節,我請了五個小朋友朗讀,但朗讀質量不高。雖然在朗讀過程中我有進行糾正,請那位小朋友再讀一次,但僅僅就請了這五位。感覺上就是在走過場,趕進度。其實,一節並沒有規定只能一個人讀,可以讓多幾個人讀同一節,第一個朗讀的一般是起示範作用,後面的.自然會越讀越好。讓朗讀走過場,指導不到位,是我這兩個課時裏最大的問題。

5.生字教學尤其是筆順,要反覆強調。我們在範寫生字時,一般都寫在小小的田字格里,對於一些重要筆畫的強調,用紅色粉筆着重即可,如“歌”中坐上部件中小“可”的那個豎提要變豎。但對於筆順,僅僅在田字格內範寫一遍是遠遠不夠的。我先範寫了一遍再引領學生書空了一遍,但還是很多學生沒有掌握,對於“甜”的筆順會搞錯。這時候要寫在黑板上,大大地再引領學生書寫,多次強調筆順後,會寫錯的就會少很多。

6.我在教學中有一個環節是讓學生自由讀讀課文,然後說一說文章主要寫了什麼內容。這個問題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說是超前的,學生根本說不出來也無法概括完全。在低段,最好採取填空的方法,要給個梯度幫助概括。

第二課時

有了第一課時做鋪墊,第二課時似乎沒有這麼緊張了。整節課學生的積極性較高,師生互動良好,氣氛也不錯。依舊反思不足之處如下:

1.首先是自己的引導和提問指向不明,直接導致了我課堂預設的完全紊亂(雖然聽課的小夥伴們都表示沒注意到不妥之處……)在第一節講解完畢後,我有這樣一個問題:“孩子們希望紫丁香能給老師做什麼呢?請你們讀讀詩歌的第二到第五節。”原來的預設是請孩子們回答第二節和第三節的內容,這兩節比較簡單直觀,學生很容易找到第四第五節則由我引導講出。如果按原來預設,課文內容講解的這一部分,應該是流暢且豐富的…可不幸的是,我毫無意識的一個口誤,把“第二到第五節”說成了“第二、五節”,於是,在順利地講解完第二節後,小朋友直接回答了第五節的內容,概括沒概括出來,還把我之前預設的勸老師休息的環節直接跨過去了,這樣一來這一小節的講解就顯得空洞且無趣。而後依舊沒按預設來,孩子們完全打斷順序,先說了第四第五節的內容。因爲完全走出了我的預設,導致我腦子一懵,又默默地跳過了很多內容,給人的感覺就是這一階段講解地過快。只能說,課前預設也沒做足吧。

2.低段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時間很短,爲了讓孩子的注意力集中起來,可以多增添一些全班參與的活動,讓全班起立一下,是一種很不錯的集中注意力的行爲。在演示踮起腳尖兒的環節中,我只請了兩位學生在上臺演示,更好的選擇是,讓全班同學都站起來體驗和做一做,這樣的話參與度高了,對“踮”這個動作的理解就更直觀更深刻。課堂並不一定要規規矩矩的,偶爾放一放,收放結合,效果會更好。

3.在學完詩歌讀課文時,我有一個師生接讀的環節。我只是強調了兩遍規則,但孩子們還是搞不清楚,總是讀得很亂。不能高估他們的理解能力……這裏最好在課件上把老師要讀的和學生要讀的用不同的顏色區分和標明,這樣他們纔不會讀錯,讀起來就不會亂。

《一株紫丁香》語文教學反思13

正值教師節來臨之際,正好講到《一株紫丁香》這篇課文。這是一首表達同學們對老師愛的小詩。詩中歌頌老師的辛勞,老師對同學們的愛。記得在前年上教研課時我講過這篇課文。雖然當時我的教學思路和目標也非常明確,但那節課的效果並不是多麼好。這次我又該教學這篇課文了。我摒棄了過去的不足,重新調整了教學思路,使教學效果有了明顯的改觀。

這篇課文的主題是讓學生先體會老師的辛勞和對學生的關懷,進而歌頌老師。在講解時我抓住了文中的關鍵詞語——“疲倦”和“掛牽”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談一談,老師的一天都要做哪些事情?學生都一一道來,如:上課、批改作業、放學送小朋友、處理小朋友之間的'糾紛等等。有些學生父母是教師的,學生也可以談父母在家裏也在爲學校的事操勞着……在學生真正理解、感受道老師的辛勞之後,再讓學生讀課文,把自己內心對老師的愛表達出來。因爲這些都是學生耳聞目睹的事情,學生都能夠真切地體會,朗讀起來感情自然地就融入進去了。

在課堂活動中,我儘量採用多種教學方法,注重學生語言思維的訓練,如:樹葉在風裏沙沙像是給老師唱歌,它會對老師唱些什麼歌?說些什麼話?老師會做什麼樣香甜的夢?會夢到些什麼?學生們七嘴八舌,紛紛表達。這樣學生把從書中體會到的進而轉化成內心的感受,使學到的知識學以致用,也陶冶了自己的情操,以此從內心表達對老師的愛。

其實學生也是一個充滿感情的個體,是一個有豐富情感的人。只有讓學生充分體會到老師對他們的愛。學生也會以自己的行動表達對老師的愛。下課之後,牛韻嘉小朋友就開始以自己的行動做着一些能做的事情,主動對我說:“老師,我幫你整理東西吧?”“老師,我幫你拿東西吧。”“老師……”以後經常在講臺旁、在教室裏、在校園內……會經常看到他們忙碌的身影。學會感恩,學會回報,不僅僅是在口頭上,而是在老師的言傳身教中形成。給孩子們愛吧,他們也會知道回報愛的!

《一株紫丁香》語文教學反思14

《一株紫丁香》這節課我對自己的課有清醒的認識,表現在:

1、突出的個性化教學非常典型,學生把自己最喜歡的字(學習成果)展示出來!但從展示的結果來看,存在着性別差異。比如女氦的天性偏愛甜蜜的事物,喜歡唱歌跳舞,所以選的字是“甜”“歌”“牽”,而男同學好動,他們選的字呢和“休”、“息”、“困”如何縮短性別上的差異將是我今後研究的課題了。

2、本可設計以讀代講的模式中能配樂詩朗誦起到很好的渲染氣氛的效果,整堂課給人以美的享受呢。

3、本堂課打破以往的教學模式,本課教學體現深層的活動,教學課程設計得很好,課堂隨機應變的能力較強,在質疑問難的環節裏,老師不是按部就班的教學而是從學生最敢興趣的問題出發,隨時調整課程,教學真實靈活性強。課程中我先設計讓學生自己去自讀自悟,把師的範讀置後這樣也有助於在讀中悟情,抒情呢,學生通過不停地朗讀品味詞語後,不知不覺地就能體會出詩中的真情實感,讀出詩中包含的感情了。這節課裏讓學生體驗感受的成分很突出的。比如“掛牽”一詞:

生1:擔心。

生2:着急。

生3:牽掛。

生4:怕摔了。

生5:思念。

我當時是多麼希望學生能一下能說出我所要的.答案或更接近的詞來,但事情並未像我想象的那麼好,有的孩子對詞語的理解很感性,他認爲掛牽就是媽媽怕我摔了,這樣理解也對呀,我不但不批評他們,反而肯定這些回答得不是很理想的同學,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熱情。

《一株紫丁香》語文教學反思15

讓新課程走進我和學生中間

在教學中,我時刻注意將自己的情感根據課文的內容變得更豐富,並以此激發學生的情感,在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教育中,不斷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和人文素養。我覺得特別注重以下幾點:

一、教師自身的感悟是激發學生濃烈情感的誘因

作爲教師要讓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那自身首先應該是一個富有情感的人。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誰要是自己還沒有發展培養自己的情感,他就不能發展和培養好別人的情感。”盧梭也指出:“在敢於擔當培養一個人的任務之前,自己就必須造就成一個人,自己就必須是一個值得推崇的模範。”然而,朗讀是表達情感的重要途徑,教師要用自己豐富的情感來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能夠將體會到的情感通過朗讀的形式表現出來,使之受到薰陶和感染。

如《一株紫丁香》是一首活潑清新的小詩,本詩情感豐富、意境優美,是一首值得老師久久吟誦的師生情意的頌歌。當我第一次讀到它的時候,便深深地喜歡上了,因爲它讓我想起了我的恩師,想起了老師所爲我們付出的一切,於是在備課時,我就飽含深情地吟詠着,在課堂上,我將備課時體驗到的'情感熔鑄於教學之中,用熱情、激情、真情去撞擊學生的心靈,掀動了學生情感的漣漪,使他們置身於充滿濃烈氣氛的情境中,受到感染。

二、深入課文,挖掘豐富的情感因素,化生硬的技巧指導爲情感薰陶

竇桂梅老師曾經說過:“語文課文的朗讀,應是讀人家的書,把人家的情感變爲自己的。”也就是說,朗讀重在讀出感情,讀出味道。

如在教學《一株紫丁香》一課時,我懷着對恩師的無比尊敬和愛戴之情朗讀的詩歌,深深地感染了孩子們,所以,不需要對他們進行停頓、重音、快慢、升降以及聲音的虛實等的技巧指導,孩子們便把那種發自內心地對老師濃濃的愛,通過朗讀表現了出來。又如,在教學《假如》一課時,課文中四次出現了“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一句,應重點指導學生讀出不同的語氣,但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聯繫課文的內容,啓發學生想象小樹和小鳥以及西西會想些什麼?會說些什麼?從而使學生感受神筆的重要,這樣,學生在朗讀時,語速時而舒緩,時而急促,聲音時高時低,時重時輕,讀出了不同的效果,每個學生根據不同的理解,也讀出了自己獨特的感受。

三、與學生同朗讀,共感悟,用不同手段激發學生的情感點

如果只是讓學生呆板機械地死記硬背、生吞活剝地接受吸納,是很少有效果的。只有打動他們的內心世界,才能做到刻骨銘心。具體方法有以下幾種:

1、通過朗讀來激發學生的情感點:

身爲老師的我,也曾經是一個讓老師操心的學生,心中也燃燒着對恩師濃濃的情。教學《一株紫丁香》一課時,我沒有抑制這份情感,而是盡情宣泄,並讓他們受到感染同時,也拉進了我和學生之間的距離。在學生心中樹立着老師曾經和我一樣是學生,現在也跟我們一樣愛老師,所以,在優美的樂曲聲中,我飽含深情的朗讀,讓學生對於老師的情感進一步濃厚,朗讀的積極性也就更高,學生的情感因素被調動了起來,朗讀趨近完美。

2、通過擴展式談話來激發學生的情感點:

也是在教學《一株紫丁香》一課時,當學生說到喜歡第二小節時,我問他們“你們覺得老師疲倦嗎?”一個簡單的的擴展式談話,讓學生把他們眼中老師的辛苦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他們有的說:“老師每天早晨都要提前來打掃教室,很辛苦。”有的說:“老師每天中午都要爲我們盛飯,自己都不能坐下來好好吃飯。”有的說:老師每天還要爲我們批改作業,很晚才能回家。”還有的說:“老師每天都爲我們操心,我們犯錯誤惹老師生氣,可是您還得忍着氣,給我們講道理。”……

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與學生之間進行的是心與心的溝通,是情與情的交融,一句句,一聲聲,都觸動着每一個人的心靈,從而使大家尊敬老師的情感達成共鳴,便有了那發自肺腑的“老師愛你們!”“我們愛老師!”的深情!

總之,這一次次心靈的碰撞,這一次次情感的交融,都讓我深深地感動,感動於新課程改革給語文教學帶來的勃勃生機,感動於新課程改革給老師和學生帶來的情感光環。我和我的學生們將在這種積極的情感中,努力上好每一節語文課,以新課程改革爲契機,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