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集合15篇)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集合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7W 次

身爲一位優秀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集合15篇)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

閱讀本單元的課文,撲面而來的是求新的氣息,是創造的渴望,是發現的生機。《玩出來的發明》告訴我們,發明的火花常常蘊藏在日常的生活之中,只要我們善觀察、勤思考,就能捕捉到它。《地動儀》這一史無前例的偉大發明,閃耀着我國古代人民的智慧之光。《充氣房子》讓我們瞭解了現代建築技術的新發展。《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向我們介紹了幾種利用自然景物辨別方向的方法。《騎“白馬”的蒼耳》告訴了我們植物傳播種子的有趣途徑。課文感情濃厚、想象豐富、語言優美,顯得親切而生動。學習這一組課文,不僅要讓學生了解一些自然科技知識,更重要的是激發他們親近自然、關愛自然、關注現代科技發展的濃厚興趣;培養他們熱愛祖國、熱愛生活、勤於觀察、樂於創新的好品質;在閱讀中識字、學詞、學句,增強語文能力。

在教學《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時,我拓展延伸到:“除了課文中所說的忠實的嚮導以外還可以說忠實的什麼?”“北極星是盞指路燈”這句話還可以怎樣說等。在學完四種辨別方向的方法後,讓學生結合自己蒐集的資料,仿照書上的形式,說說還有哪些可以辨別方向的方法。有的學生說可以根據樹木的年輪辨別方向:“年輪寬的一面是南面,年輪窄的一面是北面”;有的學生說可以根據果子的顏色來辨別方向:“果子顏色深的一面是南面,果子顏色淺的一面是北面。”等等。然後再讓學生像課文中所寫的那樣再說一段話。讓學生在交流中實現資源共享,豐富知識。給學生充分的語言訓練時間,提高了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我還利用簡筆畫突破了課文的重、難點,使學生直觀形象地理解了課文的內容。在理解第5小節“溝渠裏的.積雪哪邊化的快哪邊化得慢,化得快的那邊是南面還是北面,爲什麼?”時,應該是溝渠裏的積雪化得快的一面是朝着南面,化得慢的一面朝着北方。對此,學生不容易理解,因爲按照常識,應該是南面照到的陽光多,積雪化得快。我就用簡筆畫在黑板上簡單地畫出溝渠,陽光從南面照過來,由於被溝渠的壁擋住了,所以陽光先照到溝渠中北面的積雪,所以溝渠中朝着南面的積雪先化,朝着北面的積雪反而化得慢。看了直觀的簡筆畫,學生就一下子就理解了。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2

沒有圖片,沒有書,我只好在黑板上書寫了《黃山奇石》一課。一想到這麼美的景色學生沒有辦法看到,我心中總是不能平衡。學校有這個課件,我記得還應該不錯的,可是找不到了,多媒體教室這幾天練節目也造得不成樣子,所以只能讓學生在枯燥的.文字中感覺了,我想他們感覺不到什麼了。在幾個怪石的樣子講解時,我讓學生做出動作,或讓一個學生在前面做動作,其他學生讀文,只能這樣的了。我看過的怪石其實各種名字只是神似,這一點如果不親眼看到怎麼能體會得到呢?所以我決定在過幾天找個時間讓學生欣賞一下課件來彌補一下。這件事其實應該是我準備不夠充分。如果提前打掃一下多媒體教室,找一下課件,就不會這樣被動了。我原諒自己這幾天是因爲開學和弄課的事,可是我知道如果我不能準備好課堂教學,那麼出課是爲了什麼呢?所以以後要注意。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3

《千人糕》是一篇文淺情深,易於理解的課文而作爲在新課標指導下的教學,我首先想到的是重在對學生文化的認識,知識的積累和情感的薰陶,在教學這篇課文時引導學生從這三方面加以理解。

一、文化認識,共同努力互相協作。

全文的中心是讚美合作精神,要讓學習懂得任何一樣東西是成千上萬人共同勞動的結果,怎樣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獨立思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習熱情,我首先從導入上設懸,讓學生帶着思考步入對課文的認識,基於這一點,學生能較快找出文章的中心,從而從客觀上實現時文章的突破,在細節的處理上我注重口語訓練,表達情感,在讀中認識,在認識中理解,在理解後方有感悟。

二、知識積累。

所謂知識積累,就是希望學生在學習新的知識的同時同舊有的知識加以融會貫通,只有在學習的過程中加以鏈接,才能讓學生的學習過程產生興趣,加深理解。比如我在教學時,注重啓發學生頭腦中舊有的知識,在學習課文時,注重同學生現實的生活聯繫起來,從而從真正意義上體現了新課標所提出的人文性、生活性,讓語文學習同我們的生活緊密聯繫在一起。

不足之處:

最後通過對本節課的'教學,我也認識到學生的表現也不是一層不變的,中間有思維敏捷的,有後進的,在這個過程中我就感受我的設計還應更大地面對全體學生,怎樣才能把這一環設計好,是我本節課留下的問題。

改進措施:

調動了學生的興趣是學生學好課文的前提,但我們還應面對全體學生,把每一個細節都要落實好,把具體的操作過程要把握好,在教學目標的設置上,今後更要注重體現達到目標教學中過渡目標的設置,一環扣一環,一脈相承。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4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從書面語言中獲取信息,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引導學生探究性、創造性地感受、理解、評價、鑑賞文本。

爲了幫助學生整體感知課文――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教學中我不把課文講得支離破碎,導入時,通過課件中的新疆圖片 , 先讓學生從感官上了解葡萄溝盛產葡萄的特點,而且給人以美的感受,使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從而爲自己主動有效地學習奠定了基礎。

我是根據課文內容表達的情感和本班學生已能自主讀文,比較讀文的特點,設計了這個問題:“你覺得哪句話寫得好,打動了你的心,就讀……”目的是鼓勵學生有自己的想法,選擇自己喜愛的部分,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在自由的.環境裏,讓孩子成爲學習的主人。

閱讀教學中,讓學生理解重點詞語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關鍵,我先讓學生在屏幕上觀察茂密的枝葉,然後在涼棚的下面出示了閃動的新疆的孩子在乘涼,以引起學生的注意。這樣學生可以主動地把語言文字與其代表的具體生動的動態畫面聯繫起來,從而快速準確地理解了詞語。

由於我所教的孩子大部分是從農村來的,只見過紫色和青色的葡萄,()沒有見過紅的、白的、暗紅的,無法理解“五光十色”這個詞的美,我又利用了課件演示不同色彩的大串的葡萄,以動畫的形式相繼出示,這樣解決了教學難點。經過討論、敘述後理解了“五光十色”並能說句話,這樣不僅訓練了學生的想象力,而且還進行了課外延伸,引導學生主動思維的學習方式和習慣。

指導朗讀中,我的激勵性評價突出了重點,如“能不能把你的理解展現在臉上和聲音上讀給同桌聽”……通過評價讀文情況並展現自評、互評,有得於培養學生初步的語文素養,即:比較、反饋、傾聽的能力。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5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11個。積累詞語10個。

2、能正確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能仿照課文的樣子,編幾句小詩。

4、讓學生懂得給予別人希望與熱情是一種美德。

教學重點:

告訴學生給予別人希望與熱情是一種美德。

教學難點:

能仿照課文的樣子,編幾句小詩。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看實物說話、揭示課題

1、完成課後練習:紅豔豔的露珠

痛苦的蘋果

晶瑩的病人

甜蜜的微笑

2、你能用“蘋果”說一句話。

3、出示蘋果,練習說話:

這是一隻()的蘋果

蘋果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看得出,大家都十分喜歡蘋果。這節課就讓我們一塊兒做個快樂的蘋果,一同走進兒童詩《我是蘋果》。

出示課題,齊讀。學習生字“蘋”(注意後鼻音)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標出小節符號。

2、課文中描述的是一隻()的蘋果呢?

出示第一小節,指名讀,齊讀。學習生字:豔

3、說話練習;

我是(),我是一隻()的,()的()

三、朗讀課文、理解內容

1、喜歡做這麼一隻蘋果嗎?那就讀讀第2節,說說你爲什麼而快樂呢?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試着提出問題。小組合作學習第2節

學習單:(1)合作朗讀第2節。

(2)學習生字:飢、漠、恢、復、健、康

理解詞語:充飢、恢復

(3)思考:蘋果給()帶來幫助。

2、蘋果給那麼多人帶來了幸福,覺得很——快樂。那就讓我們帶着快樂的心情來朗讀這一節。(指名讀、小組讀、齊讀)

3、研讀第4節:

(1)過渡:蘋果爲什麼願意做這一切?它在感謝誰?

請你讀讀課文第四小節,在不理解的地方也做上記號,試着提出問題。

(2)媒體出示第4節內容

(3)學習生字:共、凝、躍

(4)學生試着提出問題,交流。

*預設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

爲什麼說蘋果是太陽和大地共同的女兒?

爲什麼說蘋果是跳躍的希望和熱情的火?

……

*教師隨機指導並板書:

(a)是太陽、大地、葉子、花兒一起造就了蘋果的生命。大地給蘋果生長的地方,太陽給了蘋果溫暖,在葉子、花朵的共同努力下,才能結出蘋果。

(b)蘋果像月亮、星星、珍珠、貝殼一樣美好、可愛。

(c)蘋果的生命還是農民辛勤勞動賦予的`。蘋果想給大家帶來更多的希望和快樂。

(5)師:蘋果在廣闊、和諧的環境下孕育生命,缺少了任何一個條件都很難生長結果。蘋果非常感謝大家,想給人們帶來更多的希望和快樂。讓我們用感激的心情讀一讀這一節。(齊讀)

(6)小結:是啊!無論是蘋果還是大地、太陽、葉子、花朵和勞動者,他們都有奉獻自己的美好精神。他們深深懂得——板書:給予是一種美德(7)齊讀課文。

學習生字:共、凝、躍

4、朗讀全文。

5、挑選你喜歡的句子,背一背。

四、仿照課文,說幾句話。

1、分層練習:

(1)以“我是蘋果,我是一隻小小的,紅豔豔的蘋果”開頭,說幾句讚美的蘋果的話。

(2)仿說練習,例:我是月亮,

我是一輪彎彎的、小小的月亮。

我給在夜路行走的人們帶來光芒,

我給遠行的遊子送去故鄉的問候;

……

板書設計:

32、我是蘋果

快樂和滿足大地

帶來生存和希望感激太陽

身心的健康葉子

花朵

給予是一種美德

教學反思:

學習本課時,我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閱讀課文第四節,然後讓學生提問。由於先前讓學生讀文時間較充分因此孩子提出了一個個問題,如:爲什麼是大地和太陽共同的女兒?爲什麼是葉子和花兒合唱的歌?爲什麼是凝固的汗水和結晶的露珠?……我沒有馬上去回答學生所提的問題,而是因勢利導,讓孩子小組討論,看看你自己能解決哪個問題?等學生們討論完畢後,我進行了交流。師:爲什麼感謝太陽?生:因爲太陽給了我們溫暖。生:太陽給了我充足的陽光。生:應該感謝大地,大地讓我安了家。生:大地給了我水份,讓我快樂地成長。生:應該感謝葉子和花兒。師:說說你的理由。生:葉子把養份輸送給我。生:葉子還隨着風兒唱歌給我聽,天天陪着我,沒有花兒就沒有我。師:難怪說你是葉子和花兒合唱的歌啊!生:沒有農民伯伯辛勤的勞動,就沒有我現在這樣紅豔豔的果實。生:果農伯伯天天起早摸黑,精心照顧我,我才長得那麼好。師:是啊!蘋果們,是大地給了我們生長的地方,是太陽給了我們足夠的溫暖,有了葉子和花朵的共同努力,纔有了我們如月亮、星星、珍珠和貝殼般美好、可愛的小小身軀,我們的身上凝聚着農民伯伯辛勤的汗滴,是他們用勞動創造了我們,是他們用汗水澆灌了我們,我們要用自己小小的身軀給大家帶來更多的希望和快樂!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了自己提出的問題,他們內心是非常高興,成功的喜悅溢於言表。下課後,有孩子還特地跑來對我說,老師,剛纔你讓我們自己提問,自己解決問題,當我能自己回答同學提出的問題時,我覺得很快樂,有種優越感,成就感。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6

《學棋》描述了古時候兩個學生向圍棋能手秋學下棋,一個專心致志,一個心不在焉,所學結果截然不同的生動故事,啓示人們學習必須專心致志的道理。教學過程中,我採用由果找因、抓關鍵詞的方法來教學,清晰地展現了文章的主旨,讓學生懂得學習要專心致志才能學有所成的道理。

1、利用文中插圖導入新授內容。

根據低年級學生形象思維爲主的特點,我充分利用好文中插圖,先讓學生給圖中人物命名,然後問爲什麼他們要跟秋學棋,這樣很自然的導入文中的第一段。在學習第一段時,我抓住了“遠近聞名”和“能手”兩個詞讓學生感受秋的棋藝高超,讓學生心生讚歎,有感情朗讀,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

2、引導學生髮現問題,由果找因。

教學中我打破了常規的順序教學,將課文第三自然段提放到第二自然段前學習。這樣將結果擺在前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爲什麼兩個學生同時向秋學習一個學生能成爲出色的棋手,而另一個學生卻沒有多大的長進呢?在得知結果後,探求原因是這一課的重難點。課文中的插圖和第二自然段的內容相對應,形象地展示了兩個學生學習時的不同表現,對比鮮明。所以教學時,我讓學生認真觀察圖畫,再讀讀課文,找找課文中哪些句子寫了圖畫上的情景。按照學生的觀察順序分別出示文中的句子,再採用對比教學的方法,讓學生自己看,自己讀,自己去總結。

簡潔的敘述,學生一讀就懂,這時就讓學生進行討論,都是秋的學生,都是秋在教,爲什麼會出現不同的結果?讓學生用上“因爲……所以……”說一說,由此學生們自悟出了學習要專心致志才能學有所成的道理,我告訴學生這是一種正確的'學習態度,良好的學習習慣,要從小培養,將來受益無窮。

3、引導學生將自己的理解融入到朗讀中去。

例如:通過理解“能手”、“遠近聞名”,然後提問“秋的棋藝這麼高超,你能讀出他的名氣嗎?”又如:理解“專心致志”一詞時,沒有單獨解釋這個詞是什麼意思,而是聯繫課文,讓學生先通過朗讀感悟,再從文中找出體現“專心致志”的三個動詞 “聽”、“看”、“問”,進而拓展“他上課還會做些什麼呢?”學生由此想到了“記”、“練”、“說”、“想”這些詞,最後點撥:像這樣邊學邊想,全心全意做好一件事就叫專心致志。學生不僅掌握了“專心致志”的意思,更瞭解瞭如何才能專心致志。這樣的朗讀既有層次,又有坡度,學生很容易就把意思讀出來

總而言之,語文課堂既要備教材,更要備學生。自己首先做回學生,做文章的第一讀者,用心研讀,吃透教材,與文本對話,體會作者的本意,然後細心地設想學生在各環節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而不是第一步就去翻閱教參、花心思設計縝密的教學過程、尋找豐富的教學手段。只有這樣,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把語文課上出特色來,激發起孩子們對學習語文的興趣。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7

“社會生活的文化、知識、情感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隨處可見的廣告語、宣傳語,乘公交車時看到‘愛心座位’這樣的新鮮詞語,燒時見到的沸騰,打掃衛生時見到的一塵不染……社會生活中,不管是顯性的知識還是隱性的知識,都能豐富學生的語文素養,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讀着文章,望着外的細雨,我的思緒又飛回到了那天語文課上發生的一件事:

那是410,星期一,上午第一節語文課。我正津津有味地組織學生閱讀《的消息》這首充滿的詩歌。“風,搖了的枝條,水,漂白了鴨的羽毛……”學生們正讀得起勁,突然,不知從哪個角落裏傳來了一聲輕輕的,但十分清晰的叫聲:“快要下雨了!”

這聲音好似一根指揮棒——頓時,學生的目光都齊刷刷地移向窗外,讀書聲也逐漸變輕變小。

這時,我才注意到外面已經天昏地暗,狂風大作。不錯,一場暴雨即在眼前。由於這天氣變化來得太快,氣勢又來得這麼兇,學生的注意力已經完全被即將來臨的暴所吸引(更確切地說有的是受驚嚇),有更多的學生已經在竊竊私語。剛纔讀詩的`興致已經蕩然無存。看來,要讓他們再安心學習《春的消息》已經有些困難了。

“怎麼辦呢?”我走過去邊關窗戶邊快速思考。

或許是我的舉動更引起了學生的注意,這時,已經有個別靠裏邊的同學從座位上站起來,伸着脖子朝窗外望。

“遇到課堂上的偶發事件要巧妙處理。”我腦子裏不停地閃現着這句話。可也許是自己的教育機智太缺乏了,等我把窗戶關好了,也琢磨不出一個巧妙的辦法來。眼看着教室裏的聲音越來越響,我只能心一橫:“放棄教學內容,讓學生們盡情迎接暴風雨的來臨吧!”

於是,我大聲說:“同學們,春的消息不僅可以從動植物身上感受到,還可以從天氣變化上感覺到。這不,春天的天氣就如小孩的臉,說變就變。你看,一場暴風雨上來臨,就讓我們一起來迎接她吧!”學生們聽說可以看下雨,可來勁了,還沒等我把話說完,忽啦啦一下子都涌到了窗前。哎!看來課文再美,也抵擋不住真實的世界的誘惑。

暴風雨在學生們的歡呼聲和尖叫聲中很快來到了。呼,呼,呼,風兒吹斜了雨絲,飄起了陣陣水霧;譁,譁,譁,地上冒起了個個水泡,匯成了條條小溪;啪,啪,啪,雨點兒打在窗玻璃上,濺起了朵朵水。這可真是一場大雨!學生們興奮得不得了:有的邊指邊在說雨下得如何大,有的用在窗玻璃上劃……

“總不能讓學生這樣白白地在語文課上看雨吧!看雨之後總該有點收穫吧!”我並沒有放棄語文課堂效率觀,努力地在搜尋下雨與語文學習的結合點。忽然,我的目光停在了上一週剛學習的課文《》上,這篇課文描述的是雷雨前後的景象。“滿天的烏雲,黑沉沉地壓下來。樹上的葉子,一動也不動,地聲也不叫。忽然,一陣大風,吹得樹枝亂擺。一隻蜘蛛從網上垂下來,逃走了。”雖然缺少了雷聲、閃電,也沒見到蟬和蜘蛛,但“天昏地暗”、“狂風大作”的情景不正是文中描寫的雷雨前的再現嗎?我心中一喜:這正是加深課文印象、指導學生觀察的難得好時機。前幾天還不正爲學生沒能很好地完成《雷雨》的課後作業——“觀察天氣變化寫一段話”而煩惱嗎?

“靜一靜!”我大聲說道,“老師有個小要求,就是要認認真真地觀察,等會兒要請你來說說下雨的情景。”學生們似聽非聽,繼續饒有興致地在議論紛紛,指指點點……

我走到學生中間,想抓住有利時機盡力指導學生進行細緻觀察:

“看那雨絲,像什麼?”

“被風吹斜了,像一層霧飄起來了。”馬上有學生應和道。

“我們把它叫做水霧。”

“快看!快看!屋頂上也有水霧。”有學生像了新大陸,馬上學以致用,指着屋頂大叫道。

“再看那地面,怎麼樣了?”

“有水花濺起來了!”眼尖的學生馬上叫道。

“也飄起了一層霧。”又有學生補充說。

“都成小溪了!”一向不善言辭的李芳同學忽然冒出了這麼一句話。

“你們還能從哪些地方看出這場雨很大?”我一個勁兒地提問。

……

學生的回答讓我洋洋得意,因爲他們說的話都正是要他們說的,許多話也正是《雷雨》中學到的。“如果我讓他們把觀察到的情景寫下來,準能寫得很精彩。”我心中又冒出了一個念頭。

好像是老天有意安排,大雨才下了七八分鐘,就開始漸漸變小,天也迅速亮起來了。學生們也馬上發現了這一變化,有的指着遠處的景物說:“你看,剛纔還模糊的景物又看得清了。”啊,真是天助我也,這情景簡直就跟《雷雨》中描寫的一模一樣,只是缺少了“蜘蛛又坐在網上了”和“一道掛在天上”。這更堅定了我想讓學生把剛纔情景寫下來的。

“回座位!”我一聲令下,學生只好極不情願地回原位。“能不能把剛纔看到的下雨過程寫下來?”

“能!”學生們異口同聲地回答。“那應該按什麼順序寫呢?”我有意引導學生回憶《雷雨》的寫作順序。“下雨前、下雨時、下的順序。”學生的回答讓我十分滿意。爲了讓學生寫得更精彩,我又在黑板上寫上了“壓下來、天昏地暗、大雨傾盆、斜斜的雨絲、水霧……”等詞語供學生選用。

沙,沙,沙,伴隨着窗外的小雨聲,學生們開始動筆了。當然,這期間也不乏有幾個咬筆桿的,我走過去一一作了點撥。

課後,我懷着憧憬的心情閱讀了學生們寫的話。“今天正上着課,忽然,天昏地暗,天上的烏雲好像要壓下來似的,大地變得像黑一樣。不一會兒,下起了傾盆大雨。”“雨越下越大,遠處的山呀,房子呀,都變得模模糊糊了。”“雨水順着流下來,變成了一條條小瀑布。”“漸漸地,漸漸地,雨變小了,天也亮起來了。”“打開窗戶,一股清新的空氣撲面而來。”“小樹小好像洗了個澡,筆直地站着,變得更精神了”……一句句真實而充滿童趣的話語躍於紙上。更有的學生把《雷雨》當樣板,全文照仿,甚至連“雨後,天空中還掛起了一條彩虹”、“蜘蛛又坐在網上了”這些今天沒出現的現象也寫上了。當然,也有十來個學生把提供的詞語張冠李戴,出現了許多不通順的句子和錯別字。據統計,43個學生都能夠按照“下雨前——下雨時——下雨後”的順序來寫,平均字數達150.3,字數遠遠超過了平時日記的字數。

望着二年級學生稚嫩的語言,經歷了語文課的“雨聞”過程,我不禁捫心自問:“自己這樣處理偶發事件機智嗎?這樣的即興觀察對學習語文有幫助嗎?爲什麼許多學生說得很好,但寫得並不精彩?應該如何對待學生不真實的描述?……”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8

“繪本閱讀”是以簡練生動的語言和精緻優美的繪畫緊密搭配而構成的兒童文學作品,強調視覺傳達的效果,圖畫版面大而精彩,繪本中飛揚着的圖畫給予孩子想象的空間,繪本中的圖畫細膩、含蓄、優美地表現着文字所無法表現的意蘊與感覺,引導着孩子進入到美麗的意境之中。看到那麼多好看有趣的繪本,我一直想嘗試一下繪本教學,於是在本次的雙高課執教活動中我就選擇了繪本《鴨子騎車記》,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故事中講了一隻快樂的鴨子,它的快樂來自於它的執著與好奇、瘋狂與探險!故事中的鴨子不甘心自己一個人快樂,它想把騎車快樂的感覺告訴身邊的每一個夥伴,把自己的熱情傳遞給大家.

在執教過程中注重讓學生敢想、敢說,每出示一張圖片就讓學生從細節處觀察,從而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見解,如出示鴨子碰到母牛這張圖片時,便引導幼兒觀察母牛的表情,鴨子騎車的動作等,再啓發幼兒想母牛看到鴨子騎車心裏的想法,這樣一步步引導不僅發展了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還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最後延伸活動出示一張鴨子看着拖拉機的圖片,更進一步激發起幼兒再次跟着鴨子冒險的歷程,爲孩子再次展開豐富的想象力做好鋪墊。

繪本作爲一種圖文結合的`閱讀材料,是非常低段的孩子閱讀的。它對於學生的閱讀興趣的培養、閱讀能力的發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雖然嘗試上了這一節繪本閱讀課,但我依然很迷茫彷徨,課後留給我的是更多的思考和追求:繪本閱讀活動到底應該是一個什麼樣的教學模式?怎樣才能上出繪本閱讀所獨具的魅力?在今後的教學中我還要繼續探索,與大家共同交流,集思廣益,真正有效地上好繪本閱讀課,讓兒童在經典閱讀中獲得快樂,在分享交流中感受童趣,感悟人生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9

一、歌曲導入,激發興趣。

在上課之前,我首先爲學生播放了一段《喜洋洋與灰太郎》的片頭曲《別看我只是一隻羊》,讓學生通過聽音樂、看視頻,通過藝術走進課堂,使語文課更加輕鬆、活潑,另外,我藉助這首歌曲,讓學生了解動物的可愛與聰明,藉機引出課題,引發學生的共鳴,讓學生知道,動物同樣可以身懷絕技。這樣的導入,目的是激發學生的興趣,爲學生自主學習進行情感鋪墊,實現從易到難的梯度轉化。

 二、詞語歸類,溫故知新。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的課程,語文的一個個知識點並不是簡單的並列關係,而是存在着“彼此滲透、相互融合”的關係的。所以,在初讀以後,我在大屏幕中展示了兩組詞語,第一組是多音字,第二組是特殊類型的詞(ABB、AABC、AABB)。在這兩組詞語的教學中,我讓學生不斷地溫故知新,回憶舊知,學習新知,促進舊知與新知之間的滲透融合,實現知識的遷移,爲學生掌握新知提供了基點和落腳點。語文的學習,只有不斷反覆實踐、記憶,才能積累語言材料,積澱豐富的語言經驗,從而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

三、圖文結合,幫助學習。

這是一篇典型的圖文結合的文章,文章中所提到的每一種馬戲表演,都配有相應的插圖。這是教學設計很好的切入點。在初讀環節中,我提出了關於“圖文結合”的以下要求:把圖和文結合起來,讀到哪個節目,就看哪個節目的圖。另外,我也積極地運用插圖,一、讓學生通過想象和朗讀,談談猴子爬竿精彩在哪裏。二、在“圖文並茂,拓展延伸”,讓學生自己觀察圖片,試着成爲寫作小明星環節,請學生們通過前面幾幅圖的歸納總結,再觀察圖片,進行模仿寫話。在這幾個環節中,我認爲引導孩子觀察和利用圖片還是比較合理的。

四、由扶到放,自主學習。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的教學,應該立足於促進學生的發展,學生纔是學習的主人。結合這篇文章是選讀課文的屬性,在教學過程中,我選擇第二自然段作爲精讀內容,通過引導學生反覆誦讀,在朗讀中品讀“猴子爬竿”的精彩之處,來感受馬戲的有趣及作者的寫作手法。在此之後,我將學生進行分組,通過表格的形式進行學習彙報和總結,以自主學習“黑熊踩木球”和“山羊走鋼絲”,實現了學習的由扶到放,讓學生了解學習的規律,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培養其自學習慣和自悟能力。

每一次上課,都是學習和完善的機會,在這節課中,我也發現了自己的如下問題:

一、初讀階段的不足

在初讀環節,我出示了以下幾個學習要求

1、讀準詞語,讀通句子,遇到難讀的地方就多讀幾遍。

2、把圖和文結合起來,讀到哪個節目,就看哪個節目的圖

3、讀完後,給自然段標上序號。

這幾個要求,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說,是多且雜的,藉着這次的機會,希望自己在下次上課時能夠適當簡化,讓學生能夠有更爲清晰的學習目標。

二、合作學習階段的不足

在合作學習階段,我出示了以下的學習要求

1、將“誰表演什麼節目、怎樣表演、觀衆看了怎樣”這三部分開來讀。

2、用“——”畫出怎樣表演的句子,用“~~~~”畫出觀衆反映的句子。

在這一過程中,通過幾個老教師的.指導以及我個人的反思,我發現了以下幾點不足:

(1)在分組過程中,我將前後桌四人分爲一組,但學習要求1中只有三部分,造成4人中有一人無法合作完成要求1,而最後幾桌因爲沒有同伴,學習任務也無法順利完成。

(2)在反饋階段,因爲時間關係,我只是粗略地讓幾個學生進行了反饋,忽視了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沒有反饋第二個學習要求,每一個出示的要求,在學生自主學習以後,都應該進行適當的反饋,沒有反饋,自主學習就沒有良好的效果。

三、小練筆階段的不足

在小練筆反饋階段,因爲時間安排得不夠合理,所以對學生的個別指導還不夠到位,只是快要下課時,倉促地拿了幾個學生的作品進行了展示,其次,在設計學習單時,也沒有考慮到低段學生的書寫規範性,既沒有方格,也沒有橫線,造成學生的書寫不規範。在展臺展示時,對於學生寫段開頭沒有空兩格這個問題,也沒有提出,而是倉促帶過,這容易對孩子們造成誤導。

四、寫字階段的不足

在寫字指導階段,沒有嚴格按照“哄”字在田字格中的站格位置進行教學書寫,使學生產生了迷惘和困頓。

教學是一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過程,在上課時,既要備教材、備教法,更要備學生,希望自己能夠不斷磨礪,慢慢做到心中有課標、腦中有教材、眼中有學生、手中有方法,讓自己能夠更好地兼顧上課時的方方面面,不忽視每一個細小的細節。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0

第二次講這一課了,還記得第一次講《葡萄溝》後馬老師對我要加強對文章整體的把握,理解文章的寫作目的,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你的教應配合學生的學,而不應使學生的學來配合你的教,使學生從內心感受到葡萄溝的葡萄真好。今天又一次講了《葡萄溝》,我將閱讀的重點放在了這些地方:

(一)營造開放性教學氛圍,激勵學生參與,誘發學生的學習慾望。

我班學生不太愛說話,上課時思維並不活躍,屬於填鴨式被動學習狀態。在這節課上,我充分運用學生創新慾望和探求新知識的心理需求,放下老師的架子,作爲學生的“大朋友”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中,真摯、坦率地與學生平等相處,互相交流思想,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爲他們創設一種暢所欲言、勇於思考、敢於創新的開放性教學情境。閱讀教學過程中我選用了可以用來激勵學生的語言,如“誰最聰明?”“誰最棒?”“誰的答案更好?”“誰能把老師問倒了……”“我們一起來嘗試一下!”“同學們,這麼‘一大串一大串’‘水靈靈’的葡萄,就擺在你的面前,什麼想法?想吃不?誰來用聲音表達一下?還有誰更想?”“你認爲這句話應該怎樣讀?請你給大家讀一讀行嗎?”這樣,讓他們敢於直接表達自己的見解,敢於與老師、同學一同表現,建立自主學習的激勵氛圍。

(二)鼓勵質疑,培養學生在閱讀教學中的發散性思維和探究意識

“沒有疑問的學習就像一潭平靜的死水。”在這節課中,我根據我班學生的實際,選用恰當的誘導方式,並相機進行調控。抓住文中的重點句,從文章的重點、難點處發問。“葡萄一串一串地掛在綠葉底下,……五顏六色,美麗極了。”這句話這樣寫如何?與書中比較有什麼不同?哪個寫的更形象,更生動呢?學生帶着問題,自己去尋求答案,興趣濃、效果好。而且不但深刻理解詞語的意思,對文中的句子也做到了較好的掌握與理解。

(三)重視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整體感受和把握

在教學過程的開始,即學生在初讀課文的過程中,我就讓學生思考“葡萄溝是一個怎樣的地方?”帶着這個問題初讀課文,學生很快被課文中描繪的葡萄溝的景色所深深吸引。他們有的認爲“葡萄溝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地方”;有的認爲“葡萄溝是一個有很多水果的.地方”;還有的認爲“葡萄溝是一個非常有名的地方”;“葡萄溝是一個好地方”……然後,根據同學們的回答,提煉出本課的重點問題,即“爲什麼說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讓學生再次進行深入的學習與思考,並且在默讀的過程中用直線劃出相關的語句,進而要求同學在小組內進行交流和討論,最後請同學把各自的學習情況進行彙報。同學們在彙報的過程中,基本上說清了因爲葡萄溝盛產各種水果、葡萄溝的葡萄又多又好、葡萄溝的老鄉熱情好客、葡萄乾兒顏色鮮味道甜這幾方面內容,所以說葡萄溝是一個好地方。通過同學們的小組學習以及彙報,可以明顯地感受到,用一個大的問題來統領全文,有利於學生深入地思考,準確把握課文內容,也有助於培養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他們感受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他們是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學習。這樣的教學設計,較之傳統的根據課文內容逐段進行講授的教學模式,更利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培養他們對課文的整體感受和把握。

(四)重視創設情境,使學生與文本進行深層次的對話。

在學習第二自然段的過程中,當有的學生說:“因爲葡萄溝的老鄉們非常熱情好客,所以我認爲葡萄溝是一個好地方。”我馬上利用這個契機創設了真實的情境,讓學生與文本進行深層次的對話。我說:“熱情的主人,你想對我說些什麼嗎?”學生們沉浸在角色扮演中。這樣的環節,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熱情與積極性,更重要的是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與掌握,使他們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五)對於多媒體的使用形象直觀,突破教學重難點

由於小學生缺乏生活體驗,不知“梯田”、“陰房”是什麼樣子的;茂密的枝葉怎麼會搭起一個個綠色的涼棚;五光十色的葡萄又是怎樣的。此時我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手段,將山坡上一層層的梯田,陰房的外觀,牆四壁的小孔,陰房內的木架及掛鉤,綠色的涼棚,五光十色的葡萄,運用動畫形式展示給學生看,很好的突破了教學重難點。 然而,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回顧整個教學過程,感到課堂上仍存在幾點不足:

1、好文章要三讀:初讀讀通——細讀讀懂——品讀讀美。應該放手讓學生自主讀書,在“放”中讓學生主動融入閱讀情境,感受語言的魅力,得到美的享受,情的薰陶。遺憾的是我沒有很好地讓學生的讀書,稍顯粗糙、匆忙了點。

2、此外,在把握課堂機制上,課堂每一環節再緊湊方面尚需努力。

3、學生對詞語的積累不夠紮實。這節課上,我並沒有對學生積累詞語提出明確的要求。這提醒我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要繼續加大同學們對課文中詞語的積累,豐富他們的詞彙。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1

這是一篇能夠引起學生思考而有所感悟的童話故事,但是這個童話故事中出現的角色比較多(一共有9個角色:長頸鹿大叔、郵遞員黃狗、鼴鼠先生、松鼠太太、刺蝟太太、狐狸太太、小松鼠、小刺蝟、小狐狸),故事情節上下兩個部分時間跨度比較大(收到奇怪的包裹——到春天才發現這是美好的禮物),故事上下兩部分的情節銜接過度不是很清晰,引導學生理清故事情節、理解故事內涵有一定的難度。

以下是我在教學中突破幾個難點的具體做法

難點之一:角色較多,較難理順

對於2年級的孩子來說本課的角色偏多,理順這角色關係有一定難度,所以在上課時,我一開始就讓學生先拎出主要角色(長頸鹿寄給鼴鼠先生包裹,而包裹內的東西不知道是什麼,鼴鼠先生詢問松鼠太太),這樣抓住主要角色進入故事情節,能更好的理解課文。

難點之二:爲什麼說這些花籽是美好的禮物

在鼴鼠先生去松鼠太太家做客,一路上經過刺蝟、狐狸的家,最後到達松鼠太太家,它們都無一例外的發現門前的小路開滿鮮花,在這裏,我引導學生抓住“驚奇、奇怪”來練習朗讀,可僅僅這樣是不能深入理解課文的,在“小狐狸、小刺蝟、小松鼠在這條小路上玩的很開心”一段中,我讓學生想象說話:“它們在玩什麼?看到了什麼?聞到了什麼?還有誰會來到這條小路上?有感覺如何?”這樣的角色體驗和想象說話才能讓學生體會到這條小路帶給了動物們開心、快樂等等,正因爲如此才能體會到這些花籽是美好的禮物。

難點之三:2年級的'孩子對環保的意義和具體做法存在困惑

有了之前學生對這條小路帶來了開心、快樂和美的享受的基礎上,我給學生欣賞了一組圖片,有氣勢磅礴的大瀑布,有山澗小溪,有清澈見底的大海和四季不同的美景,無論哪種美,都是大自然饋贈我們的禮物,美麗的大自然讓學生感嘆,正在他們從課文一路到拓展環節都是美好的享受時,我接下來給孩子們看的是被破壞的大自然:禿山、廢棄污染等等,強烈的對比讓學生們想要保護大自然的心油然而生,這一難點就此攻破,在一首“我希望“的小詩後,學生們都拿起筆開始抒發自己的想法。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2

本單元的主題是以傳統文化爲依託集中識字。主要安排了《俗語》、《有趣的成語》、《對聯》和《詩詞曲名家》四篇課文。讓學生在識字、識詞的同時積累豐富的語言和實踐資料,初步感受祖國傳統文化的生動、有趣,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高尚情感。教學時我注重朗讀,對課文內容如詞語、典故等的理解不求全求深,先背誦下來,留待日後再去慢慢回味、消化。本單元仍以識字教學爲主,我在教學中注意啓發學生聯繫生活實際,運用所學過的識字方法積極主動地學習。充分調動學生積極學習、主動學習、合作學習的熱情。

本單元綜合性學習“字典老師”是要教會學生部首查字法,這是二年級訓練的一個重點,目的是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掌握正確的查字典的方法,並調動學生主動運用字典識字的熱情。培養動手能力,掌握基本技能。在教學中,我們把查字典的步驟給學生講清楚,讓每個孩子都掌握。但是查字典有個熟練的過程,這就需要練習。在這一點上,二(1)班盧老師的做法非常好,我們組裏的老師都採用了這個方法。在每一課的預習時,我們都要求學生對生字的預習動手查字典,需要寫清楚生字的部首、除部首外幾畫、在字典中的頁碼、字的讀音、組兩個詞。一開始,學生十個生字查下來用時一個小時,孩子覺得作業時間長了,家長也不理解。我們及時給家長講明這樣做的目的,得到了家長的配合,每次作業給孩子看着時間,並簽上時間。經過兩週的'訓練,孩子查字典的步驟熟練了,用時由原來的一小時減少到30分鐘,而且準確率大幅提高。現在孩子們寫作業,寫週記的時候,遇到不會的字,都習慣拿起字典了,我感覺這是我們這單元做的最有成效的事情。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3

新課標“倡導對文本的個性化解讀,尊重學生的多元化理解”、“倡導學生的感悟體驗。”因此案例中,教師讓學生潛心會文,充分與文本對話後,談談對春天的感受。當一個學生從文本的字裏行間感受到“春天是活潑的”,教師並未急着去談其它的感受,而是在肯定其會讀書,會思考後,便鎖定“活潑”這一感受,讓學生繼續深入思考,激發想象。這一引一撥,孩子所展示的思維空間竟是如此的廣闊。想象是如此的豐富,假如沒有這一環節的停留、挖掘,學生只是膚淺、走馬觀花似的多元解讀,那麼課堂上情感迸發的鏡頭也就不復存在了!

學生在課堂上的靈性飛揚,還有賴於教師所營造的一種自由寬鬆的氛圍。新課標所倡導的民主平等的對話,讓學生從各種束縛、禁錮、定勢和依附中超越出來,在師生、生生互動的.對話過程中,學生充分展開了思與思的碰撞,心與心的接納,情與情的接觸。基於此學生纔會在課堂產生“我也來說說”的大膽想法。當學生產生這些想法,教師除了大加鼓勵,還可幫其“扶上馬,送一程”,讓學生享受成功的愉悅。

新課標強調要努力開發語文課程資源,充分利用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語文教育資源,豐富學生的語文實踐,拓展學生的語文空間。《找春天》一文語言優美,充滿詩意。學生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把春天說得更美麗,不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還充分利用文本來拓寬學生寫話的空間。由此可見,教材不應是碼頭,而應是航船。

一直以來,課堂上只有一種聲音,老師講,學生聽,似乎天經地義。而教師的講是按照自己對教材的理解、自己的思路和意願來設計的。新的教學模式讓教師意識到學生纔是課堂的主人,“相信學生的潛能,把課堂還給孩子”纔是素質教育真正的內涵。今天的課堂上,我聽到的是多麼富有童趣的聲音,這聲音源自孩子們獨特感受,這聲音源自孩子們的豐富想象!我感受到他們智慧火花的碰撞,在碰撞中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展示了學生的潛能。學生極富創意的發言使我認識到:今天的兒童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認識能力等方面的發展都不容小視。在課改的今天,學生勇於挑戰的個性正漸漸地嶄露頭角。在充滿想像和夢幻的兒童時期,充分發揚孩子們的個性,引導他們想像,才能在他們的心靈深處燃起一盞難以熄滅的明燈。

過去,我們的語文課程過於封閉,過於注重語文知識,把學生定格在語文書本世界裏,與其他學科及生活、社會缺乏聯繫。語文學科必須從封閉走向開放,學科本位的現象必須改變。在課改教學活動中,看到有的語文課變着花樣滲透各種活動,熱鬧非凡,不管課文的體裁與內容是否適合,也不管知識是否落實到位。我認爲,融合也好,溝通也罷,語文課不能脫離其根本,最終目的還是爲了讓學生在更廣闊的空間裏學語文、用語文。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了小學生必背的70首古詩,在課改實驗中,我將古詩的背誦與學生認字結合起來,旨在通過課外自主地學習古詩,達到促進學生認字的目的。熟知學生卻將古詩與所學課文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且比較和諧。它讓我認識到兩點:一是課標中所提倡課內老師的指導與課外自主的學習是學生學習語文的一條重要途徑,二是要重視語言的積累。積累,是表達的基礎,是語言材料內化爲個人語言儲備的過程。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4

本次口語交際和寫話是本組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本組教學的延伸,目的在於引導學生將本組課文所學到的知識和能力進行遷移,培養他們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口語交際和寫話的內容比較廣泛,既可以談自己生活中的.感受,也可以談自己想象的故事。因此,教學中我着力拓寬學生的思路,廣開言路,允許學生既可以就某一方面內容來談,也可以把幾方面內容綜合起來談。把說話落實到筆頭上,做到會說、能寫,紮實地落實說和寫的教學目標。同時,用故事會的形式讓學生深刻體會到中華傳統美德的重要性。採用多種多樣的課堂形式,使學生感受課堂的趣味性,使語文學習更加生動有趣。

本節課需要注意的是,在練習寫話之後,可以引導學生交換看,讓學生學習別人寫話的優點。教師要根據自己掌握的情況,就學生寫話中存在的共同問題給予指導,對有進步的學生給予鼓勵。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5

因爲本學期要求要背會三十首古詩,我在看書的時候,發現本冊四首古詩中,我們已經背過了三首了,這一首《贈劉景文》是沒有接觸過的`。於是我在本週開始就已經安排學生背誦了。我發現一個情況,覺得有點莫名其妙的。我每週要求的古詩,孩子們個個背得好極了,可是要求他們背的課文卻有一部分學生很不流利。這是怎麼回事呢?本課準備在學生全背後之後再講,所以沒有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