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精選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精選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6W 次

教學反思是教師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精選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一

作爲一個兼任班主任工作的語文教師,我們經常會見到這 樣有趣的場面:每當學期的期末或新學期開學前,學校發下新 課本時,教室裏會突然安靜下來,變得鴉雀無聲了。原來大家 都在專心致志地看新發的課本。再仔細觀察一下,竟有90%以 上的同學看的是語文課本。他們看得那麼認真,那麼投入,那 麼主動,你會得出結論說:“學生是愛學語文課的”。因爲語文 課文的美,深深攫住了同學們的心。但是,我們也同時會失望 地發現,隨着教學進度的推移,學生中的大多數是越來越不喜 歡學語文課了,問其緣由,學生會一言以蔽之之:“沒勁!”因 爲語文課本身固有的美,全叫教師們的繁瑣而肢解式的“分 析”分割得支離破碎,面目全非了。更叫學生產生逆反心理的 是沒完沒了的作業練習,把課文中的美,沖刷得蕩然無存了。更有甚的是 長久以來,語文課堂充斥着淺薄,低級,呆板,濫情。給人的感覺是語文課堂就是專業課,說到基礎知識,就是字詞句;語文老師猶如豆腐娘、猶如皰丁大劫八塊,作文教學就是樣板戲;語文課改,如同”腦筋急轉彎“;語文要審美性,那就朗讀一下,最好再來點眼淚,到處是濫情……

說實話,在語文教學崗位上也已經有三十多個年頭了。見識了太多的墨守成規,見識了太多的矯情造作,見識了太多的陳詞濫情,自己總是與現實不夠合拍,跟不上形勢。有同行問我,你是怎麼樣上語文課的?其實每節語文課就要像一篇散文,讓學生欣賞其中。

幾十年來,我的語文課總是給學生以不同的感覺,每一節課都像散文一樣,力求做到形散而神不散,課堂上我喜歡放開,說這說那,東拉西扯,海闊天空,信馬無疆,但不能腳踩西瓜皮,溜到哪裏算哪裏,要做到形散而神不散,放開教學,就是要放得開,也要收得回。學生其實在我瞎扯時是最認真的時候,也就是教學效果最佳的時候,他們聽着聽着,一不留神,就下課了。讓自己那充滿智慧的語言、靈動的語言、個性的語言、幽默的語言、甚至是勇敢的語言,更甚至那些語驚人倒的語言,全都猶如釘子般一個一個地釘進學生的心裏,一翻學生作文,寫下的全是我慷慨激昂的氣勢,看到這樣的作文,如果我改的卷子,我還有什麼理由不給高分呢?所以學生總是對我的課充滿着期待,希望我帶他們到處神遊,好不快活。自己的肚皮“吃”得飽飽的,並富有全面的營養,然後,“大腹便便”地走上課堂。一番神聊海侃,學生就得要領,就得新知,就解學生心中之惑,使難點疑點就通通變成亮點,真是事半功倍,掙得滿堂悅色。

每一種版本的語文課本,我常常自己認真研讀,確定先上什麼,後上什麼,做到心中有數。先上同學們喜歡的以及優美的課文,後上其他的。對於學生喜歡的美的文章,上得仔細全面,說不定一篇文章上它個把星期。對那些學生不感興趣的文章、說教意味甚濃的文章只是蜻蜓點水一般。這樣,學生喜歡,我也輕鬆。現行課改課本,每單元都是同一題材的文章,教學目標基本相同,我就上一兩課作爲示範,剩下的讓學生舉一反三閱讀自學。語文課每課一定要有教學目標,這些教學目標都要服從這一單元的教學目標

一篇語文課要達到多少教學目標,一定要做到心中明白。如《背影》就可能有這些目標:1感受並理解文中表達的父子真情。2理解真實、真情是寫好文章的基礎。3學習選擇生動的細節、運用樸質的語言表情達意的方法。4理解文章前後部分寫家境慘淡和父親老景頹唐對於表達父子感情的作用等。當然有些目標一個學期,幾個學期,甚至幾年,也是達不成的,有些目標根本就是虛的。這也不假,但我們不能因爲這就不要課堂目標,這是不對的。一種價值觀,一種情感,一種能力,不是靠某一課堂上的某一環節來完成,但我們必須在潛意識裏不斷的按目標滲透,而後才能達到一種自然而然的效果。

一節課四十五分鐘,根本就來不及講幾個笑話,根本就講不了一個精彩故事,根本就來不急一次精彩的辯論,根本就來不及一次朗讀比賽,也根本就來不及一次口語比賽。所以以每節課爲單位備課上課,必須要有目標。否則什麼也完不成。

以課本爲主,一定要形成自己的體系,真正做到授人以漁,讓學生頭腦清晰,一學起來,學生興趣昂然,羣情激奮,人人陶醉。開闊開闊眼界,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語文的魅力…… 我認爲這纔算語文課。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二

以往的語文教學,把學生禁錮在小小教室裏,與世隔絕,“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教科書”。這樣做肯定不對,要破“課堂爲中心”。自然、社會、沸騰的現實生活,也是學習語文的課堂。這次課程改革,要建設開放而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其中重要一點,就是樹立大語文教育觀,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我們至少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努力:一方面要大力改進課堂教學。課堂教學不應僅限於讀書、寫字、答問,而應充盈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讓“小課堂連着大世界”。另一方面要拓寬語文教學的途徑、形式。教學內容、形式、途徑要向自然、社會、現實生活開放,也就是說,必要時語文教學要走出去。還要重視課外閱讀、課外習作的指導,使學生把課內學習所得遷移到課外學習中去。課內閱讀教學中決定了語文課文的經典性、基礎性和示範性。課文應當是精品,文質兼美,在思想內容上體現了鮮明的時代精神,在用詞、造句、佈局、謀篇、文風等方面有一定的典範性。因而課文也就成了知識、能力、思想教育和審美情趣的載體,爲重要的是課文能夠使學生掌握帶有普遍性和規律性的知識和能力,使學生學會從特殊到一般,舉一反三,更好地在課外進行其它類似文章的學習閱讀。閱讀教學離不開課外閱讀,二者必須相互結合,互補互助。課文閱讀教學是基礎,對課外閱讀起着指導作用;課外閱讀是課內的延續和補充,反過來豐富並深化課文的閱讀學習。真正做到 “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

當前應當重視的是,課堂上,特別是低年級課堂上,過於注意形式,表面上快快樂樂、熱熱鬧鬧,用大量的非語文活動擠佔了學語文的時間,結果快樂有餘,收效不大,沒能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學習的基礎,這是與課程改革的目標背道而馳的。至於課外語文活動,有的目的不明,組織不利,時間花了不少,學生在學語文、用語文上收穫不大。這就需要加強目的性,減少盲目性;加強計劃性,減少隨意性;要切實可行,講求實效。

語文課程改革,要致力於每個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的核心是什麼?是語文能力。因此,我們必須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包括必要的語文知識,較強的識字寫字、閱讀、口語交際、習作等能力,基本的學習方法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的基礎不僅是紮實的,也是可持續發展的。同時,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這是以往的語文教學比較忽視的。培養創新能力,核心是獨立思考能力,還有豐富的想象力。怎樣培養呢?比如,在識字教學中培養獨立分析、識記字形的能力;在閱讀教學中培養讀文章想畫面的能力,激活想象力;鼓勵學生髮表獨特感受和個人見解,說真實想法,不人云亦云;在作文教學中引導觀察,鼓勵發現,提倡寫個性化作文,增加想象作文的練習。

當前我們教師應當警惕的是,在閱讀和作文教學中存在盲目追求新異的現象。特別是在閱讀教學中,要處理好培養求異思維與培養求同思維的關係。不是想法、說法越新越好,越與衆不同越好。關鍵是要說真話,說自己的話,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推進初中語文課程改革的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