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課文《菜園裏》教學反思

課文《菜園裏》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W 次

教師要充分給予學生的自主學習時間和空間,以個體學習爲主,讓學生親身參與,這就必須使教材貼近生活。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課文《菜園裏》教學反思,喜歡的過來一起分享吧。

課文《菜園裏》教學反思

  課文《菜園裏》教學反思1

《菜園裏》是一年級第一冊識字(二)中的一篇看圖歸類識字。本課內容與學生生活聯繫緊密,以一幅表現菜園景色的插圖,九個蔬菜名稱的詞語,一首生動活潑的描述蔬菜特點的兒歌組成。

爲了使識字課也生動有意思,課堂中,我主要通過情境的創設,把學生引入比較真實的蔬菜寶寶家。學生學得興致挺高的,看來這個設想還是符合了學生的特點。回憶教學過程,有幾點還是比較令我滿意的。

一、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樂之者”。在上課伊始,我巧妙地運用多媒體課件,以蔬菜寶寶的來信,帶領學生去蔬菜寶寶家做客這一大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好奇心和興趣,同時在“門牌”的創設中,學生輕鬆地認識了“蔬菜”。接下來,我說“迫不及待了,讓我們一起進到裏面去看看吧!”板書“裏”,很自然的,學生理解了“裏”的意思。再出示菜園圖,根據學生的回答點擊蔬菜名稱,而後以“小朋友們,這些蔬菜娃娃見你們來了,可高興拉,瞧,它們都帶來了自己的名片,看,有照片還有名字,我們一起來認識認識他們吧。”,出示蔬菜寶寶“名片”,導入識字教學。

在最後的識字鞏固環節,我以“喜歡這些蔬菜寶寶嗎?蔬菜寶寶也喜歡你們,它們要變成一道道美味送給大家,不過,它們要先考考大家是不是都已經和生字寶寶交上了朋友。”帶領學生有興趣得進行識字複習,讓學生“報菜名”進行字詞的拓展學習,這環節在學生中掀起了一個小高潮。我以一個又一個的情境創設,把學生一下子就帶進輕鬆、愉悅的語文樂園天地,讓課堂與快樂不再分離。

二、朗讀形式多樣,調動學生情趣

識字離不開朗讀,朗讀能幫助學生識字,讀多了,學生與字見面次數也多了,自然字也就記住了。一年級學生如果以爲地讓他們用單一的一種方法一味地讀,學生很快就會厭倦下來,沒有了興趣,自然對識字也就提不起精神了。所以在識字教學中,我先出示有圖片加音節的生字,再去掉圖片,讀讀帶音節的生字,最後去掉音節讀讀生字,體現生字教學的層次性,這樣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學生在多次與生字詞見面後,很自然地記住了,教學效果也就好了。在認讀生字過程中,我採用自由讀、指讀、賽讀、輪讀、搶讀、男女分讀等多種形式,使學生變換各種口味,學生讀的興趣也就能始終保持高昂。在課文的朗讀中,我也用問讀、接讀等形式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多樣的形式纔會始終吸引着學生。

三、運用趣味遊戲,活躍學生樂趣

一年級學生非常喜歡做遊戲,既然遊戲可以幫助他們集中注意力,那麼課堂上,我就引入了兩個遊戲。“貼商標”遊戲,讓學生找出對應的蔬菜名稱,不僅考學生的識字情況,也考驗了學生的反映速度,他需要和圖片對應起來,同時在學生的“對對對……”拍手聲和齊讀聲中,生字再一次深刻地和學生見了一次面。在“猜猜看”的遊戲中,通過猜動作,猜口型,猜謎語,既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幫助學生提高了識字的能力,學生在遊戲中興趣盎然識字,學習就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成爲一種樂趣、一種享受。課堂也證明了學生確實是喜歡這樣有意思的識字的。

這節課的教學中雖然做到了以上幾點,但還存在着些不足的地方。

1、課堂的及時生成

在讓學生說說你還知道什麼園時,有些學生說了和“園”字同音的“圓圈,元旦”,我隨即在黑板上把這兩個字寫上了,之後就沒再去理會了。我想要是我把整個詞語寫上,在複習鞏固環節,再讓學生讀讀,這樣不僅讓學生區別了同音字,又增加了識字量。這是一個很好的課堂生成點。

2、評價的多樣化

老師的評價對學生是非常重要的,一句好話足以讓學生增強信心,保持良好的學習態度。特別是一年級學生,我的評價語還欠生動豐富。

識字教學如何讓學生既有興趣又學得紮實?教學永遠是不斷改進的藝術,我將不斷反思,不斷進取!

  課文《菜園裏》教學反思2

哪裏有生活,那裏就有語文。《菜園裏》是一篇與生活聯繫緊密的課文,在教學設計中,我從生活實際出發,把教材與生活聯繫起來,讓學生在有趣的生活中學習。課前我讓學生走出課堂,到集市上去買菜,認識菜,瞭解菜。課堂中,我讓學生把蔬菜帶入課堂,在遊戲活動中動腦思考,動手摸一摸,動眼看一看,動嘴說一說,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直接感受到了語言的魅力,學習語文的樂趣。

在教學中,我設計了學生說蔬菜,猜謎語,舉行蔬菜展等活動,讓孩子們在快樂的情緒中讀書、識字、說話。當孩子們都舉起蔬菜時,教室裏猶如一片菜園,學生自然就理解了“紅綠黃紫真好看,菜園裏一片好風光。”的含義,教學也達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

教學中我還爲學生提供了自我展示的學習舞臺,讓學生成爲活動的主人。讓學生自己選擇喜歡的部分朗讀,思考讀懂了什麼,與同桌交流,並不斷質疑,自己解疑,互相解疑,在這裏體現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在此情此景中,我也加入到學生學習的行列中,老師的範讀,老師的參與讀,讓學生感受到了師生的和諧,人與文的和諧。最後又給了學生選擇的自由──自主選擇作業。孩子們有了課堂上愉悅的學習經歷,輕鬆地爲自己設置了這樣的作業:想畫一畫蔬菜,想再給其它蔬菜編一首兒歌,想自己學做菜……此時我已帶領學生由課堂走入了生活。

生活中做學生喜歡的老師,把溫馨的話語送給孩子,把熱情的鼓勵送給孩子,把無私的關懷送給孩子。

  課文《菜園裏》教學反思3

陶行知先生說:“要實行學生人體的大解放,讓學生充分享有心靈的自由,讓學生在課堂中動起來。”教師積極創設活動,讓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全過程,增強學生的自我體驗與實踐,發展學生的主體。怎樣才能使活動在語文教學中實施更有效?通過一學期教學實踐總結,我認爲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讓學生有活動的時空

充分給予學生的自主學習時間和空間,以個體學習爲主,讓學生親身參與,這就必須使教材貼近生活。

著名教育家贊科夫說過:“如果真正廣闊的生活衝進教室的大門而來到課堂,教室的天地就更開闊了。”在教學中,從生活實際出發,把教材與生活相融合,讓學生在有趣的生活中學習。《菜園裏》我讓學生走出課堂,課前到菜市場去買菜,認識菜、瞭解菜。課後,讓學生學種菜。學生在自由時空中遇到新事物、新問題,覺得有趣,不自覺動眼觀察、動手收集、動嘴詢問、動腦思索,這不正是陶行知所說的六大解放嗎?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直接感受到語言的魅力。

二、讓學生有選擇的權利

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個性都有差異。教學活動中要以學習者爲中心,重視學習的個性。在《菜園裏》教學中,我安排這樣一環節,選擇自己喜歡方法介紹一種菜:①觀察蔬菜②讀課文③畫一畫④與別人討論。學生有選擇的自由,也就是在這樣無拘無束的活動中發展個性,發揮學生主動性。

三、讓學生有展示的舞臺

設計豐富的活動形式爲學生提供發展自我展示的學習舞臺,讓學生居於活動的中心,成爲活動的主人,激發學生的興趣。

在《菜園裏》教學中,我設計找朋友的遊戲和說蔬菜的活動。行式多樣:同桌合作,小組合作,小記者採訪。這不僅加深對蔬菜瞭解,更讓學生在快樂情緒中感受到閱讀樂趣,進行認字、說話練習,培養合作的能力。又如把學生買來的菜放在一起,舉行蔬菜展。此時,教室猶如一片菜園,學生在這種情境下,自然而然地理解“紅綠黃紫真好,菜園一片好風光。”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活動,讓學生自己參與,自主選擇,自主體會,自主發展。

活動,讓學生愉快地去感受、去體會、去思考、去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