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七月的天山教學反思

七月的天山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6W 次

《七月的天山》是四年級下冊語文課本中的一篇略讀課文,它文字優美,脈絡清晰,記敘了作者七月騎立刻天山所看到的美麗的自然風光。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七月的天山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參考!

七月的天山教學反思

  七月的天山教學反思1

從這天的課來看,對於詞語的理解和體會,應當說還是有所體現的。課題《七月的天山》出示之後,問學生七月指的是哪個季節?是的,那麼夏天還能夠用什麼詞來說,於是有了“盛夏”、“酷暑”等詞,七月的天山,也就能說成是夏天的天山、盛夏的天山、酷暑的天山等等。在那裏,學生完成了意思相近的詞語的梳理和運用。

在初讀環節中,讓學生帶着這樣的問題去讀:走進七月的天山,哪些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並把相關的句子劃找出來推薦給其他同學。安排這個環節,意在用這樣一種比較自然簡單的方式,讓學生展示自己的朗讀,而這點是針對我這個班級學生的特點的,他們的個人朗讀和發言總是會怯生生的。有這樣一個鏡頭讓我覺察今後的課堂上要更多地培養和鍛鍊學生敢於發言的潛力是多麼重要。有一個學生唸到“飲馬”一詞出現了錯誤時,我分明聽到了有同學說唸錯了,但是卻沒有指出來,最後,還是由我提了出來,而我這一舉動也表現出我包辦得太多了,期盼得太少,在課堂上,有時候還真就應悠着點,多等一會兒,說不定就能等到你想要的。

待到走入文中的時候,讓學生在“文中有哪些景物,分別有什麼特點?”這樣一個問題背景下去品讀、積累語言。感受到作者能把文章寫得這麼美,值得我們學習借鑑的地方之一就是比喻手法的運用還有語言的準確性。如把“塔鬆比作巨傘”、“把鮮花比作彩虹”、“把鮮花比作天邊的霞光”、“把鮮花比作錦緞”;同時關注“漏”、“浮”字的運用。文章的最後有一個反問句,那是作者應對漫山遍野的繁花的時候最直接的表達,請同學換種表達方式來陳述,那裏也是一個語言的訓練點。

最後的一個寫話練習,在讀了李白的《關山月》之後,寫寫讚美天山的話,也能夠是用詩詞的形式來表達。學生的表現有點出乎我的意料,也讓我感謝去年領着同學們背誦詩詞的日子,同時更做了個決定,趕緊去把今年要背誦的古詩詞整理打印下發——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我覺得在這堂課上,主體意識嚴重缺失。我太急、我不想期盼、我不富有激發學生的意識甚至是潛力。我的學生不善於發言,這跟我太善於發言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我有着不可推卸的職責,今後,我要做的是如何讓學生這個課堂的主體更突出,要懂得退讓,要懂得期盼,要懂得取捨,要懂得該出手時纔出手。在“溪流”這一處的朗讀中,我困惑了我有點想不通了:讀着讀着這句話,你的耳邊彷彿聽到了怎樣的聲音?“高懸的山澗”、“峭壁斷崖上飛瀉”下來的水居然會是“輕柔的嘩嘩聲?”我引導範讀了之後問什麼聲音?還是輕柔的嘩嘩聲。怎樣會這樣?我問問題的方式不對頭嗎?此困難解,但求賜教。

過多的把我備課中的東西生硬地塞給學生,以至於讓自己都覺得很好笑,說話都很虛,實在是沒有底氣,明知不可爲而爲之,只是爲了讓課順利下來吧!諸如對偶的寫作手法,諸如“漏”字的妙用。

所幸的是,在課中王意提了個問題:人怎樣會浮在花海之中?於是學生去探究這個浮字的妙處,鍾浩東同學聯繫上文,那裏的花都長得很高,淹沒了馬,人看起來就像是浮在上面一樣。多妙呀!

借用一句古詩,結束這天的教學反思——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而我已然淹沒在七月天山這一片高過馬頭的繁花之中了,那匹能帶我走過花海,能讓我浮游其上的馬兒已然不知去向了。

  七月的天山教學反思2

今天上略讀課文《七月的天山》,我就抓住一個問題展開:“七月的天山留給你最深的印象是什麼?”學生馬上蹦出一個詞:“美!”自然後面就可以接着問了:“美在哪些字裏行間啊?”指名的學生先說到了“雪山”,自然要體會其中的兩處比喻,從“有怎樣的相同點?比喻寫出了什麼?”體會了比喻的妙處,再用朗讀體現雪山的壯麗,雪水的歡快。

接着學生找到了“花”、“塔鬆”、“魚兒”三處,都進行了深入理解,並結合句子開展聯想說話,用朗讀表現。學生在理解中感受了美,而且有大到整體的理解,小到一個句子,一個短語,一個詞語,小到一個字“浮”的切入理解。如:生甲:在欣賞“馬走在花海中,顯得格外矯健;人浮在花海上,顯得格外精神。”一句話時,爲什麼用“浮”呢?恰當嗎?有一個學生說:花很高,(前文有交代——滿是高過馬頭的野花)沒過了馬頭,只露出人的上身。而馬在行走,就顯得人好象在花海中“浮”一樣。

又如:在體會“藍天襯着高聳的巨大的雪峯,太陽下,雪峯間的雲影就像白緞上繡了幾朵銀灰色的花”一句時,生乙說:是因爲這裏的山高,雲就顯得很低,投射在雪峯上,就像白緞上繡了幾朵銀灰色的花。學生的體會不得不讓我佩服。還從作者角度去理解他的`寫作情感,小到從“心愛”感受作者對天山的深情;感悟了作者的寫作方法,理出了寫作順序,討論了作者的詳略安排,知道了一個新的寫作點:略寫中也可以有重點,就像課文中略寫森林,但其中重寫了塔鬆。

這樣有閱讀學習和寫作學習的課我是比較滿意的,何況最後在讚美天山中結束了一節課的學習。一是整體體會天山的寧靜、幽靜。學生明白了這天山美麗卻又大氣,幽靜卻又生機勃勃。用他們的話說:“天山的花有生命力,樹有生命力,魚有生命力,雪山也有生命力,正是雪山上的雪水給了這些花草樹木、魚兒澆灌。水是這些生命的源頭。”他們說:“正因爲在這廣闊的天山中能聽見水聲、馬蹄聲,更見天山的寧靜。

這樣寧靜的地方,哪怕你帶着多麼煩躁的心情來到這,都會被撫平,都會平靜下來的。”學生的感受已經很深入了,不只是感受到了景色單純的美,已經感受到了景色的薰陶作用與生命作用了。在此基礎上我決定有感情朗讀結束這次的閱讀“旅程”。我說:“讓我們和作者一起騎馬上天山,讓老師來給大家做導遊。我們用朗讀來進行我們的天山美麗之旅。”於是我引讀表示寫作順序的句子,學生接讀景物描寫的美句,在我們朗朗的讀書聲中迎來了下課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