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桂林山水教學反思範文

桂林山水教學反思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6W 次

《桂林山水》是一篇優美的抒情散文,作者緊扣桂林山水的特點,敘述了桂林山水的秀麗多姿。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桂林山水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參考!

桂林山水教學反思範文

  桂林山水教學反思1

教學時,我把本課的教學思路定爲:以“讀”爲“針”,以“美”爲“線”,以“效”爲“準”,在穿“針”引“線”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閱讀文字,利用網絡平臺創設情境,使動態的圖與靜態的文結合起來,使學生身臨其境,從而尋文明像,入境悟情,積累語感,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使學生在動情的朗讀和自由的想象中感知美、理解美、體驗美、欣賞美,受到美的薰陶。

一、以“讀”爲“針”

教學中以讀爲基本方法,把讀書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激活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促進學生對課文的感悟和對語言的積累,激發學生的情感。整節課上,我採用配樂範讀、自由品味讀、指名朗讀、讀想結合、總結昇華讀、齊讀等多種方式,指導學生反覆朗讀,把“以讀代講”和“以讀悟情”落到實處。同時,用極富感染力的語言把學生帶進課文,以富於激情的語言之“水”,托起學生的感情朗讀之“船”。教師“以情激情”,學生“以讀悟情”。

二、以“美”爲“線”

捧讀這篇課文,詞美、句美、篇章美,圖美、景美、韻律美,可謂是字字寫景,句句含情,令人手不釋卷。因此,我緊扣一個“美”字進行教學設計,上課開始時我採用配樂朗讀的方式將學生領進課文的文字之中,以優美而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將學生緊緊吸引,使學生品味文字之美。在學生將文本讀懂讀透之後,輔以多媒體課件展示,引領學生走入桂林的山山水水,感受畫面之美。最後以“如果請你給桂林設計一句廣告語,你想怎樣說呢?”爲內容進行寫話訓練,使學生情、作者情、教師情三情共鳴,力爭達到“課始讀文入美境,課中品美表於聲,課尾寫美留心中”的效果。

三、以“效”爲“準”

一堂好課應該是“讓學生得到實惠的課”,是能夠促進學生髮展的“有效教學”。上課開始,我引導學生“用一句話說說桂林山水給你留下的印象”,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在學生理解桂林的溶洞像一個童話世界時,我又引導學生展開自己豐富的想象,“童話世界裏是什麼樣的?”最後,當學生深切地感受到桂林山水之美時,引導學生爲桂林設計廣告詞也水到渠成。從而以說促寫,讀寫結合,把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機地統一起來,不走過場,注重實效。

  桂林山水教學反思2

《桂林山水》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第一課內容。下面就《桂林山水》的教學反思如下:

一、在就課程理念下,教學目標的最終落腳點是促進學生的發展。所以我既重視了知識與技能、過程和方法的學習和培養,讓學生了解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模仿課文例段,學習用相同的.句式寫一段話。又重視了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積極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語文課,我爲學生創設了良好的情景。在課前用欣賞《我想去桂林》這首歌導課,吸引了學生,讓學生帶着去桂林的慾望走進文本,上完新課,讓學生懷着無限的嚮往,再次走進文本,請學生欣賞課文情景朗讀,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了學習的動力,並在拓展延伸這一環節中,爲學生課件出示閱讀鏈接——配樂詩朗誦(賀敬之的《桂林山水畫》)。激發了學生的朗讀情趣,蒐集資料和積累知識的慾望。

三、在教學本文時,我主要採取的是在讀中悟,在悟中讀。主要抓住描寫桂林山水的兩個排比句,課件出示圖片。讓學生自讀,指名個別讀,比賽讀,齊讀,師引導讀等方法重點教學。每一個孩子都有一個世界,他會用自己獨特的心靈感悟事物,形成自己獨特的心靈世界。在閱讀過程中,同樣會有他自己獨特的感悟,作爲教師應珍視學生的這種感悟。新課程提倡個性化閱讀,“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桂林山水在作者眼中,在作者的筆下真得很美,學生從閱讀中能很快體會到這一點。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從文中找出優美的語句說出自己的感受。同時我更讓孩子們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桂林山水的美,實現對文本的超越。閱讀教學要讓學生用心感悟。

四、我認爲這節課的成功之處就是設置了幾個相當好的教學情景。藝術的導課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延伸中的配樂朗誦,既與課文內容緊密聯繫,又增強了學生的朗讀情趣。新穎的板書設計,不僅讓學生從理性上對課文內容一目瞭然,又從直觀上看到一幅活生生的桂林山水畫,同時還讓學生從課文課堂上感受到美學的魅力所在。

五、再完善的教學設計也難免會有疏漏失誤之處。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存在兩個問題:(1)我講的太多,沒有發揮學生的主題作用。(2)課堂中前鬆後緊,對前面學生容易掌握的課文內容講得太細,尤其是各種不同的朗讀,佔用了大量的時間,而對後邊的知識回顧,寫作技巧,拓展延伸等環節的內容只是點到爲止。

通過對這節課的反思,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自覺地探索教學過程,在學中教,在教中學,不斷進行自我提高和完善,努力使自己的課堂變得更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