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文言文 > 張詠文言文翻譯

張詠文言文翻譯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W 次

張詠,字復之,自號乖崖,濮州鄄城人。下面是關於張詠文言文翻譯的內容,歡迎閱讀!

張詠文言文翻譯

張詠文言文

張詠,字復之,濮州鄄城人。太平興國五年,郡舉進士,議以詠首薦。有夙儒張覃者未第,詠與寇準致書郡將,薦覃爲首,衆許其能讓。會李沆、宋湜、寇準連薦其才,以爲荊湖北路轉運使。奏罷歸、峽二州水遞夫。就轉太常博士。太宗聞其強幹,召還。張永德爲並、代都部署,有小校犯法,笞之至死。詔案其罪。詠封還詔書,且言:“陛下方委永德邊任,若以一部校故,推辱主帥,臣恐下有輕上之心。”太宗不從。未幾,果有營兵脅訴軍校者,詠引前事爲言,太宗改容勞之。出知益州,時李順構亂,王繼恩、上官正總兵攻討,頓師不進。詠以言激正,勉其親行,仍盛爲供帳餞之。

正由是決行深入大致克捷時寇略之際民多脅從詠移文諭以朝廷恩信使各歸田裏。初,蜀士知向學,而不樂仕宦。詠察郡人張及、李畋、張逵者皆有學行,爲鄉里所稱;遂敦勉就舉,而三人者悉登科。士由是知勸。成平二年,夏,詠以工部侍郎出知杭州。屬歲歉,民多私鬻鹽以自給。捕獲犯者數百人,詠悉寬其罰而遣之。官屬請曰:“不痛繩之,恐無以禁。”詠曰:“錢塘十萬家,飢者八九,苟不以鹽自活,一旦蜂聚爲盜,則爲患深矣。俟秋成,當仍舊法。”五年,真宗以詠前在蜀治行優異,覆命知益州。會遣謝濤巡撫西蜀,上因令傳諭詠曰:“得卿在蜀,朕無西顧之憂矣。”詠與青州傅霖少同學。霖隱不仕。詠既顯,求霖者三十年,不可得。至是來謁,閽吏白傅霖請見,詠責之曰:“傅先生天下賢士,吾尚不得爲友,汝何人,敢名之!”

翻譯:

張詠,字復之,濮州鄄城人。太平興國五年,濮州推舉進士,衆議首先推薦張詠。當地有個叫張覃的老儒生還沒考中進士,張詠就與寇準寫信給本州守將,推薦張覃做首選,衆人都讚許張詠能夠謙讓。正逢李沆、宋浞、寇準接連推薦他的才幹,(朝廷)授任他爲荊湖北路轉運使。(張詠)上奏建議罷除歸、峽二州的水遞役夫。就地轉爲太常博士。宋太宗聽說他的精明強幹,召他回朝。張永德任並、代都部署,有個小校官犯了法,被他鞭打致死。皇帝下詔審理他的罪行。張詠將詔書封緘退還,並且說:“陛下正委以張永德邊關重任,若因爲一個小校官的'緣故,使主帥受辱,臣恐怕將會有下級輕視上級之心。”太宗沒有聽從。不久,果然有士兵聯合控告軍校的事發生,張詠引用前次的事情來議論,太宗爲此動容並撫慰他。出任益州知州,當時李順作亂,繼恩、上官正統兵攻討,卻停留不前進。張詠用話激勵上官正,勉勵他親自出擊,並盛情地陳設帷帳爲他餞行。上官正因此決意出兵深入,終於大獲全勝。當叛軍攻城略地之際,民衆有很多人被脅迫跟隨叛軍的,張詠下達公文向他們曉喻朝廷的恩德和信義,使他們各自回到鄉里。

當初,蜀地士人知道讀書向學,但不喜歡做官。張詠考察州里的張及、李畋、張逵等人都有學問品行,受到鄉里的稱讚;於是敦促勉勵他們參加科舉考試,這三個人果然考取了進士。士子們從此懂得了努力上進。(宋真宗)鹹平二年夏天,張詠以工部侍郎出任杭州知州。正值當年歉收,百姓有很多人私自販賣鹽來自給。(官府)捕獲了幾百個犯法的人,張詠全都減輕刑罰然後遣散他們。部下屬官請求說:“不嚴加制裁,恐怕無法禁止此事。”張詠說:“錢塘一帶十萬家民衆,飢餓的人有八九萬,(這些人)如果不靠販賣私鹽來養活自己,將來一旦像蜂羣一樣聚焦起來成爲強盜(或:一旦蜂擁而起做強盜),那麼就會成爲很大的禍害。等秋天收穫了,當會依舊按舊法辦事。”(鹹平)五年,宋真宗因爲張詠以前在蜀地政績優異,又任命他擔任益州知州。適逢朝廷派遣謝濤巡視西蜀,皇上因此令他轉告張詠說:“有愛卿在蜀地,我沒有西顧之憂了。”張詠與青州人傅霖小時候是同學。傅霖隱居不做官。張詠顯貴之後,三十年也沒找到(他)。到這時他來謁見,守門人來報告說傅霖求見,張詠責罵他說:“傅先生是天下(很有名)的賢士,我尚且沒機會跟他成爲朋友,你是什麼樣的人,竟敢直呼其名!”

寓意:

這則軼事僅僅反映了張詠性格的一個側面。實際上,張詠的喜好讀書、藏書,也是很突出的。

張詠的“不事產業聚典籍”、“讀典墳以自律”,對今人來說仍有借鑑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