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中東說課稿(精選5篇)

中東說課稿(精選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4W 次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什麼樣的說課稿纔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中東說課稿(精選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中東說課稿(精選5篇)

  中東說課稿1

  說教材

1、本課教材的地位、特點和作用

本節課涉及到的標準是在地圖上找出中東地區的位置、範圍、主要國家及其首都,讀圖說出中東地

地理位置的特點。活動建議:結合地區熱點問題,收集有關資料,並展開討論。這充分體現了以下幾點:一是新課標在知識與技能方面以人爲本,從生活實際出發,降低學習難度,減少識記內容,基本技能要求比過去有所提高。二是在過程與方法方面把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活動引入課堂,更加關注學生的興趣和實際體驗,使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動手動腦、快樂學習的過程。三是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引導學生學

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培養學生關注時事和關心世界的意識。

2、教學目標、重點難點、學情分析

長期以來,大多數學生認爲地理是非升學科目,不參加中考,學不學無所謂,導致了學生的上課態度不夠積極。只有少數愛好地理的學生在課堂上能夠積極參與,因而從整體來看,學生的地理知識基礎較差。針對這種情況,我在課前指導學生各種媒體蒐集資料,使學生對中東地區有一個初步的認識。課堂上利用powerpoint等軟件製作地理課件,創設生動、直觀的教學情境。這樣,不僅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

  說教法

基於本節課的特點,爲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從而實現教學目標,在教學教程中着重採用如下教學法。

1、分組討論法: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讀書讀圖,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2、比較教學法:通過與已知的地理知識的縱向、橫向比較,開拓學生的思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鞏固。

3、計算機輔助教學:利用powerpoint等軟件製作地理課件,創設直觀性教學情境。

  說學法

  說教學過程

主要包括情境導入、新課教學、鞏固練習、課堂小結和結束語五部分。

  情境導入

採用多媒體展示教材中出現過的與中東地區相關的圖片,如死海、麥加、屋頂旅館等,通過師生談話導入新課。這種設計不光考慮到精美的圖片會給學生以美的享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也是對以前學過的一些知識的複習與鞏固;更主要的是,這與戰爭給中東地區的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形成強烈的對比,進而突出戰爭的殘酷,突破情感目標。

  新課教學

新課教學主要包括“長期的熱點地區”和“三洲五海之地”兩部分內容。

首先通過大屏幕展示課題,教師向學生簡單介紹中東地區名稱的由來。

關於長期的熱點地區的教學,課前讓學生蒐集資料、圖片、媒體報道,讓學生從感性上認識戰爭的無情以及戰爭給中東地區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課堂上讓學生把蒐集到的相關資料展示出來,與同學們一起交流、討論。在學生情緒極端高漲的時候,用多媒體展示兩幅圖片:一名巴勒斯坦男子站在已淪爲一片廢墟的家園前和躲在鐵絲網後的巴勒斯坦兒童驚恐地看着走過的以色列士兵。當學生完全沉浸在教學情境中時,教師及時引導:假如你就是一名中東地區的學生,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會是什麼?你最想做的事又是什麼?

在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之後,教師用過渡語把學生引領到下一部分內容的教學當中:沒有一個國家和地區的人民願意被長期的戰爭所困擾,那麼中東地區爲什麼會成爲長期的熱點地區呢?

這部分內容的設計主要考慮鍛鍊學生蒐集、整理資料的能力。通過討論交流,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增強學生合作、探究與交流的能力。

關於中東地區地理位置重要性的教學,首先讓學生快速瀏覽教材,從整體上把握中東地區成爲長期的熱點地區的原因;緊接着利用多媒體展示“中東在世界中的位置”,初步瞭解中東地區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再通過“中東”和“西亞”地區的對比,瞭解兩個地區之間的差別,明確中東的範圍及主要國家。最後,課件展示中東的地形圖,通過問題導學的方式使學生進一步瞭解中東地區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以及中東地區的國家和主要城市等。

這一部分內容的教學,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課件中閃爍等方式演示,形象直觀的對比,突破教學重難點。

  鞏固練習

我安排了一道必做題和一道選做題,這樣做的目的,主要考慮了學生的個體差異,不但使基礎稍差的學生有充分的時間思考和答題,而且使能力較強的學生不必浪費較多的時間在簡單的問題上。

  課堂小結

是以一首小詩的形式出現的,歌訣記憶是我們地理課堂中常用的一種記憶方式。講課之前,我把原來比較流行的一首有關中東的小詩進行了適當的改寫,使其更適合於本課的教學,更淺顯易懂,便於學生記憶。

總體上講,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中,充分體現了“學習對學生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這一理念,適當借鑑了其他學科的教學長處。以“戰爭給中東地區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爲主線,以中東地區的宗教文化爲副線,通過縱向橫向的對比,來突顯戰爭的殘酷,喚醒學生熱愛和平的意識,突破教學重難點。最後,以詩一般的結束語,給學生以無限的想象空間,從而激發學生對地理課程的興趣。

  中東說課稿2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七年級下冊第八章東半球的國家和地區第一節的內容,對本節課,課標的要求有:

1、在地圖上找出某一地區的位置範圍,讀圖說出該地區地理位置的特點。

2、指出某一地區對當地或世界經濟發展影響最大的一種或幾種自然資源,說出其分佈、生產出口情況。

根據課標的要求及我的解讀我將本節課教學目標確定爲: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讀圖說明中東地區的範圍、位置;

學會運用地圖、統計數字說明中東石油的分佈、生產、輸出情況。

  能力目標

學會分析本區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分析中東石油資源對本地區經濟及世界經濟的影響,能分析出中東戰爭頻繁的原因。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資源觀及人地協調觀念。

  教學重難點

1、 認識中東地區三洲五海之地的重要性;

2、 瞭解中東地區的石油儲量、產量和出口量在世界的地位及中東石油的輸出路線。

  教學思路:

本節整體思路是以學生爲主體,注重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學生只有掌握了最基本的知識,纔有可能發展提高。我爲學生預設學習目標是學生能將所學知識落實在地圖和課本上,並能將本節課的學習方法運用到以後的`自主學習中去。在教學中要緊抓教材,通過學生自學、小組探究合作邊學邊練,達到掌握新知識,增強學習能力的效果。

導入採用學生分角色扮演的形式,所選四段新聞都發生在今年三月份,其目的是讓學生對中東地區有一個初步的印象,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

本節課的第一個重難點即“中東地區三洲五海之地的重要性”,我設計的方法很簡單:讀圖指圖。因爲地理的學習是不能脫離地圖的,所以在這個知識點上我爲預設學習目標是將所有的知識點都落實在地圖上。學生在對本區的地理位置和地理事物有了一定的瞭解以後,給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分析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並得出結論,從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在瞭解了中東的地理區域後我設計了3個練習:

1、讓學生兩人一組互相練習,一人說地理名稱,另一人在地圖上找出來,讓所有同學都參與進來,進一步認識中東的地理位置,讓每位同學通過互動練習,切實將所學知識落實在地圖上,同時鍛鍊同學之間的共同協作學習的能力。

2、找兩個不同層次的同學在大屏幕上找出我所指出的地理位置,其目的讓我對學生在這部分知識的掌握程度有一定的瞭解。

3、完成課本上P52活動題1(1),這道題比較簡單,我先讓學生獨立自主完成,然後通過快速搶答,鍛鍊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給學生自學的空間。同時讓學生的大腦時刻處在一種興奮狀態,提高注意力,從而提升課堂的學習效果。

最後通過學生的對這部分知識的理解,總結出中東地理位置的重要性。通過講解與活動培養學生的讀圖填圖能力,理解中東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將抽象的內容具體化、直觀化,使學生輕鬆的獲取知識,真正教會學生讀圖。養成學會和善於使用地圖的習慣。

本節課的第二個重難點則是中東石油的分佈,生產與輸出。爲了讓學生了解中東石油在國際上的地位以及石油資源對中東當地乃至世界經濟發展影響,我在這部分知識的教學設計爲:

首先讓學生通過讀中東石油儲量、產量、出口量餅狀圖,確立中東石油在世界上的地位;

其次通過讀世界主要產油國石油儲量柱狀圖,得出結論世界主要產油國主要在中東地區及中東主要五個產油國;

然後瞭解中東主要產油國的分佈情況,分析出中東石油的分佈地區;

最後查找中東石油輸出路線,瞭解中東石油在世界經濟中的作用及影響。

這樣層層推進,逐步加深,希望學生能較好地掌握中東石油問題。通過講解全球石油資源的供求關係,讓學生知道中東的石油資源對世界是經濟的作用。

中東石油輸出路線的確定是本節課一個重難點,所以在這裏我採用了小組分工合作的形式來完成課本P53活動題3,讓學生通過討論與合作來完成中東石油的輸出路線,這樣既降低了學習的難度,也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將自己的學習成果告訴大家,以實現資源共享的效果,並將知識點落實在課本上。同時讓學生知道自己在這個班級中還是有很大作用的,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增強學生的信心。

石油資源是非可再生能源,爲了讓學生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資源觀及人地協調觀念,我預設了一個開放性問題“中東一旦石油資源用完該怎麼辦?”,回答這一問題學生需要的較廣知識面,我將其設計爲學生通過討論來共同完成,希望通過這個活動既能培養學生正確的資源觀,又能拓展學生的知識面。

小結部分採用了學生談收穫共同完成板書的方法,這樣既對本節知識做了一個系統的瞭解,也鍛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給學生一個機會讓他去表達、表演。也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的課堂理念。

  中東說課稿3

  第一課時

  一、說教材

作爲區域地理的內容,“中東”這一節的教材並沒有着重某一個國家,而是對整個區域進行了總體描述。教材突出了以下幾點:①長期的熱點地區;②重要的地理位置;③豐富的石油資源;④匱乏的水資源;⑤宗教以及文化的差異。其目的在於使學生了解該區域一些基本的地理常識,並通過閱讀和思考培養分析原因、總結規律等地理思維能力,其中也滲透了對讀圖、蒐集歸納地理信息能力的訓練。根據新課標要求和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認知能力

確定本課知識目標有如下四點:

1、能指圖說出中東地區的範圍和位置,以及重要的臨海、海峽、運河;

2、能運用地圖、統計數字說明中東石油的分佈、生產和輸出情況,並能領會中東石油對本地區經濟及世界經濟的重要影響;

3、運用中東河流圖及世界氣候圖,分析本區水資源狀況;

4、瞭解中東的文化差異和宗教矛盾。

  能力目標爲:

通過本節的學習,加強培養讀圖能力,以及對地圖的歸納、推理、分析判斷能力,同時培養的自主學習能力。

  思想目標:

結合時事地理內容,培養關心社會和關心世界的情感,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資源概念與人地協調觀念,明確世界各國各民族應團結協作,而非勢力抗衡,呼籲世界和平。

綜上所述,根據新課標對學生認識水平的要求確定:中東處於三洲五海之地的重要性和中東地區錯綜複雜的矛盾爲教學重點。中東地區矛盾的複雜性,既是本課重點又是本課難點,就其重點而言,它是中東問題難以順利解決的癥結所在,又是中東地區戰火頻仍的重要原因。教學過程中應當引導學生進行全面分析,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本課的又一難點是:巴以衝突。這既是一個歷史淵源很深的問題,又是一個現實矛盾很突出的問題。尤其是巴以疆界線的劃定,學生很難讀懂。

對教材我是這樣處理的,本節課共用三課時,第一課時主要利用多媒體展現衝突、戰爭頻繁的中東,激發學生呼籲世界和平的情感;接着利用自制課件輔助講授中東重要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石油資源,並通過課堂練習對重點加以鞏固。第二課時,從中東的氣候入手,分析中東匱乏的水資源,以圖片敘述文化的差異,並通過動畫演示巴以的領土紛爭,教師在教學中應當做到既全面兼顧,又突出重點。第三課主要從分析伊拉克入手,通過分析伊拉克的歷史,瞭解伊拉克燦爛的古文明──古巴比倫。通過學生集體討論伊拉克戰爭,即鍛練了用地理思維分析問題的方法,又提高了歷史思維能力。其目的在於使學生了解該區域一些基本的地理常識,並通過閱讀和思考,培養學生分析原因、總結規律等的地理思維能力,其中也滲透了對學生讀圖、蒐集歸納地理信息能力的訓練。

  二、說教法學法:

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以“讀圖分析+分組討論練習”的教學方式爲主,充分利用課本所提供的練習和資料,體現地理課堂的特色。同時通過多媒體動畫突破重點難點。

學生通過閱讀討論,以及對美伊戰爭的分析,培養學生分析原因、總結規律等地理思維能力,其中也滲透了對學生讀圖、蒐集歸納地理信息能力的訓練。

  三、教學過程:

(在美伊戰爭的視頻播放中拉開序幕)大家不要以爲這是什麼電影或是什麼戰爭片,這是2003年,美國入侵伊拉克紀錄片,美伊戰爭的硝煙至今仍未散盡。

近半個世紀以來,世界上幾乎沒有一個地區像中東一樣,一直成爲全世界關注的熱點地區。頻繁的衝突、戰爭,給這裏的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請同學讀教材上中東戰爭年表(教師板書:中東 戰火頻仍 局勢動盪)

在電視的國際新聞中,差不多每天都有關於中東的報道,那麼爲什麼這裏戰爭與衝突不斷呢?這就是我們本節主要討論的中東問題。(課件)

首先一起看一下中東在世界上的位置,16~17世紀歐洲國家向東方擴張時,將部分國家分爲近東、中東、遠東。

中東聯繫亞歐非三個大洲──被五個海所環繞,它們是:阿、紅、地中、黑、裏海──其中裏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鹽水湖──誰能說一說爲什麼裏海雖名爲海而實際上爲湖?──亞洲與歐洲的分界線是土耳其海峽──亞非分界線是蘇伊士運河──還有就是著名的海灣,波斯灣。

誰知道波斯灣爲什麼那麼著名?

對,因爲那裏有大量的石油,一起看世界石油分佈圖,我們可以看到,中東石油的分佈最密集。

這是世界主要產油國的石油儲量,我們可以看到排在前五位的都是中東的國家,它們依次是沙特、伊拉克、科威特、伊朗、阿聯酋。我們可以看到排在前五位的都是中東的國家。

我們從餅狀圖上可以看出,中東石油的儲量佔世界總儲量的65.4%。

一起看,這是中東的國家,中東的石油主要分佈在波斯灣及其沿岸地區,這裏是中東的五個主要產油國,它們分別是(指出),一起看沙特阿拉伯,它不僅石油儲量居世界第一,而且在中東,它的國土面積最大。

一起看,這是沙特的油田,這是巨大的輸油管線,這是伊拉克的石油加工,這是科威特的石油生產。

一起看中東的石油是如何向外輸出的。這裏有三條石油外運航線:

航線一經由蘇伊士運河運往西歐各國和美國;

航線二繞道非洲南端的好望角運往西歐各國和美國;

航線三穿越馬六甲海峽運往日本和美國。

航線一和航線二同樣是運往西歐和美國,這兩條航線有何差異?

請同學們結合世界地圖找出三條石油外運航線所經過的海洋、海峽、運河和所到達的國家和地區,填入課本53頁的表中。

在世界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柱狀圖上,可以看到以色列和沙特的國民生產總值遠遠高於我國,但是,石油是一種非可再生資源,終究會有用完的一天,中東地區沒有了石油,它的經濟應該如何發展?

在學生討論完成後,小結,針對教學重點難安排課堂練習。

課堂練習後佈置作業:完成P52頁活動題預並預習。

  中東說課稿4

  一、教材分析

《動盪的中東地區》是選自人教版世界歷史九年級下冊第六單元亞非拉國家的獨立和振興的一節課。本課內容緊緊圍繞一個主題——中東地區的局勢動盪,按照一條線索中東動盪局面的產生——動盪局面的頻仍——動盪根源的複雜性展開敘述。層層推進,逐步深入。

二戰後,和平與發展逐漸成爲世界兩大主題,世界大戰短期內不會爆發,但地區衝突成爲影響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中東問題尤爲突出,它集中了戰後國際社會的各種矛盾,民族、宗教、政治、經濟、地緣……任何構成混亂與動盪的因子都能在中東發現其淵藪,這也是中東問題至今懸而未決的癥結。因此,在教學中一定要把握中東矛盾的複雜性這一關鍵問題。解決好了這一問題不僅有利於學生對二戰後世界政治局勢的把握,同時也有利於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歷史問題的能力。

  二、學情分析

中東地區的相關知識學生在地理課中已有所涉獵,這爲本課的學習奠定了基礎;關於中東問題,多數學生對其動盪表象很感興趣,但由於認知水平的限制,對動盪局勢的成因、後果缺乏理性思考。因此,在教學中我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手段,創設歷史情境,讓學生貼近歷史。並設置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問題,啓發學生去思考,達到認識上的提高。

  三、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根據歷史課程標準的要求及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制定本課教學目標如下:

(1)瞭解中東地區在地理、交通、經濟方面的重要價值;知道爲解決中東問題作出過突出貢獻的歷史人物;掌握中東戰爭的基本概況。

(2)在收集並運用資料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學生整合資料的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樹立小組合作意識;並通過討論中東地區錯綜複雜的矛盾理解中東問題的複雜性,提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3)通過分析中東戰爭的嚴重後果,認識到衝突與戰爭最終受害的是廣大人民,戰爭不是解決矛盾的最好辦法,樹立和平觀念,認識到生命與和平的可貴。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1、掌握中東戰爭概況、認識戰爭的嚴重後果

2、理解中東地區矛盾的複雜性

【確立依據】課程標準要求知道中東戰爭,認識戰後中東地區矛盾的複雜性;通過對歷次中東戰爭的分析,不僅可以準確把握中東政治局勢的特點,而且爲理解中東問題的複雜性作了鋪墊。而中東地區錯綜複雜的矛盾是中東局勢動盪的重要原因,也是中東問題難以順利解決的癥結所在。

難點:分析中東地區錯綜複雜的矛盾

【確立依據】中東地區戰火頻仍,其原因錯綜複雜,而九年級學生知識儲備有限、理性思維能力不足,讓他們有條理的分析交織在一起的諸多矛盾,存在一定的困難。

(三)教法與學法

本着以學生髮展爲主的教學原則,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對本課主要採取以下幾種教法:

1、情境創設法:激發學習興趣、活躍學生思維

2、探究式教學法:設計恰當的問題,在教師組織和指導下,通過學生的合作探究,來解決問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中東說課稿5

  一、 教材分析:

新的地理課程強調,要引導學生學會關注世界上的熱點地區和熱點問題,學會分析區域內人文地理與自然地理之間的聯繫,樹立和諧的人地關係。《中東》這一節教材,正是從重視世界上地理問題突出的地區和國家出發,引導學生關注世界上的熱點地區和熱點問題而編排的內容。本節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區域地理《我們生活的大洲---亞洲》和《我們臨近的國家和地區》的基礎上來學習的,同時,本節內容的學習,也是爲後面進一步學習區域地理奠定紮實的基礎,因此,《中東》這一節內容,在七年級地理下冊中起到承上啓下的作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作爲區域地理的內容,“中東”這一節教材並沒有着重於某一個國家,而是對整個區域進行總體描述,因此,在教學中不求面面俱到,而是要抓住中東特有的地理特徵——長期熱點地區來組織教學。

  二、學情分析: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學會了閱讀和使用地圖的一般方法,學會了運用所學知識解釋有關的地理現象,學會了通過創設情境----收集資料信息------用事實論證的合作探究式學習方法。掌握了學習區域地理的技巧和策略,初步理解了部分區域內自然地理環境和人文環境之間的內在聯繫,樹立了一定的人地協調觀念。同時,,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對地理產生了較爲濃厚的興趣,學習的積極性高、主動性強,在課堂上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這些都爲本節課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當然,他們畢竟是孩子,思維不夠全面,語言不夠嚴謹,有些觀點的表達可能很幼稚,作爲教師,我們應及時點撥,加以引導。

  三、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的確定:

根據新課標要求,結合教材的特點與我校學生的已有的知識基礎和認知能力,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和教學的重難點。

1、知識與技能

瞭解中東是一個全世界關注的熱點地區;

通過讀圖說明中東地區的範圍、位置;初步學會分析本區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掌握中東是一個兩洋三洲五海之地,自古以來就是東西方的交通要道;

通過以上內容的學習,進一步培養讀圖能力,以及對地理信息的歸納、推理、對比及分析判斷等思維能力。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讀圖、蒐集和閱讀資料、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等過程,逐步掌握運用地理信息進行案例分析的方法。能簡單分析中東成爲熱點地區的原因,並側重於分析本區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培養學生關注世界上地理問題突出的熱點地區和熱點問題的意識;

引導學生樹立民族平等觀念,呼籲世界和平、反對戰爭。

4、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中東成爲世界熱點地區的原因。

三洲五海之地的重要性和中東地區錯綜複雜的矛盾。

教學難點:

理解中東地區矛盾的複雜性。

認識蘇伊士運河和土耳其海峽的重要作用。

5、突破重難點的方法

鼓勵、組織學生課前收集有關中東局勢時事的新聞材料及相關資料,使學生認識到中東地區因戰爭、衝突不斷而備受關注,成爲世界上長期的熱點地區。

通過指導學生讀“中東地區”圖,引導學生分析出中東所處的大洲、周圍臨近的海洋,總結出中東是一個地處聯繫三大洲、溝通兩大洋的重要地理位置,並通過填圖練習加以鞏固。

  四、教法設計與學法指導

1、教學思路:

本課從中東地區一直是全世界關注的熱點及其戰爭、衝突頻繁入手提出問題,然後從中東地區重要的交通地理位置、豐富的石油資源、匱乏的水資源、文化差異四個方面說明其不安定的原因,其目的在於瞭解該區域一些基本的地理常識,並通過閱讀、思考等途徑培養分析原因、總結規律等地理思維能力,其中也滲透了對讀圖、蒐集歸納地理信息能力的訓練,其中重要的交通地理位置是本課的學習重點

2、教法設計: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以“讀圖分析+分組討論練習”的教學方式爲主,充分利用課本所提供的練習和資料,體現地理課堂的特色。

3、學法指導:在學法指導上突出一個“動”:

(1)、課前“動”——課前準備

收集資料:安排學生在課前收集關於中東(如:巴以衝突、中東名字的由來)以及蘇伊士河運和土耳其海峽的相關資料,並進行整理,培養和鍛鍊學生自學和收集資料的能力。

(2)、課上“動”----積極參與

爲學生提供舞臺,把課前收集到的資料通過小組討論,相互交流來增強學生的膽量和,;

讓學生以中東地區的普通老百姓的身份來體會和感受對和平的渴望,這樣活躍了課堂氣氛,訓練了語言表達和思維組織能力,同時也突出了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

加強讀圖、識圖、填圖方法的指導,進一步提高學生運用地圖解決問題的能力。

(3)、課後“動”——課後延伸

懸念式的小結,爲下節課設疑,激發了學生進一步學習的。

課後作業佈置突出特色,鼓勵學生以“我所認識的中東”爲題,寫一篇日記。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結合中央電視臺每天晚上七點鐘準時播出的《新聞聯播》欄目中經常有關於中東的報道引入新課。通過詞語接龍、模擬播音等,使學生對中東有初步的認識,產生學習的。

(二)聯繫生活,感性認識

通過課件、資料展示,提出逐層遞進式的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聯繫生活實際討論,與學生產生共鳴,幫助學生樹立“反對戰爭、呼籲和平”的觀念。

(三)積極探索,理性思考

在學生已經有了大量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提出問題:中東爲什麼衝突、戰爭不斷?引導學生從中東地區重要的交通地理位置、豐富的石油資源、匱乏的水資源、文化差異四個方面簡要說明其不安定的原因,進一步從地理的角度出發,對中東的地理位置展開詳細的分析,使學生認識到中東溝通兩大洋、連接三大洲、自古以來就是東西方的交通要道,備受關注,是引發戰爭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及時鞏固,加深印象

完成P52頁活動題,通過填圖練習將重要的知識點落實在地圖上,課後寫一篇日記加深對中東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