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八年級語文《端午的鴨蛋》說課稿

八年級語文《端午的鴨蛋》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2W 次

《端午的鴨蛋》出自初中語文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本單元以介紹民風民俗爲主題,選編了5篇文章。幾位作者都是現、當代成就較高的作家,所選文章均屬文質兼美之作。學習本單元,既可以讓學生了解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又可以讓學生感受日常生活中蘊含的無窮樂趣。可以說,這是初中教材中最富有日常生活氣息的一個單元,也是最能體現語文生活化的一個單元。五篇文章都與民俗文化相關,體裁基本相近,但文章內容各不相同,學習的側重點也有所不同。《雲南的歌會》從藝術的角度表現民俗文化,寫法上重點學習人物、環境描寫,《吆喝》一文內容貼近生活,寫法上重點關注結構的安排;《春酒》一文情感豐富,寫法上重點引導學生品味細節描寫;《俗世奇人》情節簡單,但敘述一波三折,重點引導學生體會情節安排的巧妙。《端午的鴨蛋》屬於民俗文化中的食文化,文章語言尤其值得品味。文章所寫內容雖然簡單,但作者灌注深情於中,深切表達了對故鄉的喜愛和對兒時生活的懷想。語言平實有味,讓我們感受到它背後的文化和濃郁的民俗風情。在平淡的生活中發現情趣,發現詩意,在小小鹹鴨蛋裏嚐出生活的滋味,這是汪曾棋先生的魅力所在。文章讀來從容閒淡,大有月下聽長者談古論今之感。文章於自然而然中寫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處,如風行水上,自然成文,不做刻意的雕鑿加工,也不刻意追求結構的嚴謹,但在隨意之中也體現了構思的嚴謹與和諧。

八年級語文《端午的鴨蛋》說課稿

一篇課文可講的內容很多,但我們不可能也不能夠面面俱到,貪多求全,所以我將本課的主要教學目標確定爲:品味語言,體會情感。然後學生能以文知人,瞭解汪曾祺老先生的行文風格,如果能讓學生對汪老及其作品感興趣,下來主動閱讀汪老作品,那就算是最大的收穫了。又因葉聖陶老先生說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語文教學中一個長期的陋習就是讀寫分離,忽視了學以致用,使寫作教學失範。因此還有一個目標就是以讀促寫,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同時激發學生對民俗文化和平常生活的喜愛之情。

我採用的上課模式是我們四川省**中學高效課堂的“361模式”,3即三維目標,6即教學6環節,1即一個和諧融洽的課堂氛圍。1是靈魂,3是核心,6是方法。方法爲核心和靈魂服務,可靈活運用。這一模式體現了新課程標準下師生角色位置的轉變,教師由傳授者變爲了引領者,學生由被動接受變爲了主動探索。《端午的鴨蛋》這篇文章文風自由閒適,運用“361模式”再恰當不過了。採用的方法是談話法,營造和諧氛圍;朗讀法,揣摩品味語言;還選擇通過寫作(口語)訓練法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在自讀和品讀環節,我根據問題的特點和難易程度,在學習形式中設計了自學和合作探究,訓練學生獨立獲取信息的能力,也培養他們合作交流的習慣。

八年級學生,已經養成了一定的語文學習習慣,按課標要求,已經學會了勾畫、批註的學習方法。只是在語言的積累和品味及表達上還需不斷提高。在教學設計中,我主要設計了以下環節:導入、出示目標、自讀感知、朗讀品味、寫作訓練和小結提升。我的教學核心是營造一個和諧的課堂氛圍,學生能大膽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所以我選擇了談話導入。這篇課文內容較簡單,學生自讀就能把握主要信息,慣常的初讀感知後再研討賞析,不能達到課堂的高效,於是我在學生有了初讀感受後,用自創的一首詩概括課文內容,這樣既概括了文章內容,又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我們的高效課堂倡導學生會的老師不講,文中端午習俗,高郵鴨蛋的特點是學生一讀就明白了的,不需要老師贅述。重點放在分析文章語言特色,學生先自主勾畫朗讀,再小組交流,而後教師點撥,引導學生在朗讀品味中去體會文章的語言特色。寫作訓練的環節,結合這篇文章食文化的主題和文章借物抒情的寫法,引導學生去寫自己有家鄉特色的食文化並恰當地抒發感情。個人認爲,教學設計只是一種預設,充分的預設有利於課堂環節的緊湊,課堂目標的達成,從而實現課堂的高效。教學中還要關注課堂上生成性的東西。

板書設計緊扣本堂課的教學重點,抓住文章語言特色和表達情感,也便於爲後來的學生寫作作指導。

從整堂課的完成情況來看,教學思路清晰,教學重難點突出,完成了本堂課的教學目標。不足之處在於對學生的點評還不夠具體,引導還不夠自然,還需要加強內功的修煉。儘管教學是遺憾的藝術,但我們要一直行走在追求完美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