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工作計劃 > 校本研修工作計劃方案

校本研修工作計劃方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2W 次

我鄉校本研修活動的宗旨是改進教師的教學實踐,引導教師在自己的教室裏發現真實的“教學問題”,並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加以“追蹤”或汲取“他人的經驗”解決問題,校本研修第二階段工作計劃。力爭解決本校及本校教師在發展中面臨的問題,發揮本校特色和資源,改進和加強我校教學研究工作,建立“以校爲本”的教學研究制度及有關工作要求,確立“學校是教研基地,教師是研究員”的工作理念,提高我校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水平和能力,爲了在實際工作中,能夠有效落實我校的校本教研工作和教師的培訓工作,達到預期的目的,特制定計劃如下:

校本研修工作計劃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發展爲主題,以關注學校發展爲根本,以促進學生的發展爲宗旨,以課程改革實施過程中學校所面對的各種具體問題爲對象,以教師爲研究的主體,研究向學校迴歸,向教師迴歸,向教學實踐迴歸,推動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可持續發展。通過開展校本教研,使教師領悟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樹立科學的教育價值觀、現代教育觀,解決教師在教學中遇到問題或困惑,提升教師駕馭課堂能力,促進教師專業素養的不斷提升,努力實現學校的不斷髮展。

  二、總體目標

(一)通過開展校本教學研究,解決我校教育教學實際問題,改變教科研活動與實際教學活動脫節,不能指向學校自身問題解決的傾向;

(二)通過開展校本教學研究,提升教師教育教學水平,轉變教師的教學理念和行爲,彙總教師教學經驗,積聚教師的教育教學智慧,讓教師成爲教育智慧的創造者;

(三)通過開展校本教學研究,改善我校教育教學實踐,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師和學生的共同發展,共同成長。

  三、本學期具體工作目標

1、以新一輪課程改革爲導向,深化培訓工作,提高教研水平。加強教研骨幹隊伍建設,重點抓好班主任、教研組長和青年教師的培養,開展全員性教師講座,以教研促教學。

2、以新理念、新課標爲指導,抓好以新課改爲中心,以新教材爲內容的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的研究工作。研討“如何在課堂教學中體現新課改理念”。要求教師結合學科特點及教改實踐,根據自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制定階段性教學研究問題,使每位教師能夠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

3、形成以校、組、個人研究的校本教研網絡,使教師在教學方法、手段、知識結構等方面逐步適合教改要求,在新課程實驗過程中提高教學水平和能力。 4、不斷探索研究適合我校學生特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方法。

5、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和培訓工作,努力提高任課教師的教研理論水平和教研工作能力,組織教師學習課改理論。

6、培養教師的問題意識,引導教師在教學中發現自己的問題。努力探索適應課改需要的教學模式和適應學生實際和學科特點的教學途徑和方法,要求老師在持續的教學實踐中養成“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探究問題——討論問題”的思維習慣,使“研究的意識”貫穿到日常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同時培養教師養成反思和學習的習慣,要求教師反思教學理念,反思教學過程、反思學習過程(學習—發現—分析—討論—解決—提升—拓寬)反思教學方式等。

  培訓內容重點內容:

  1、師德教育

(1)組織教師認真學習與自己教學相關的法律法規知識,增強法律意識。

(2)開展愛生工程主題教育活動,發揮教師在師德教育中的主體作用。

(3)每學年組織開展一次師德演講活動和師德經驗交流活動,培養教師愛校如家,校榮我榮、校恥我恥的思想。

  2、基本功訓練

(1)開展大練基本功活動,夯實基礎。進行“三筆字”、“下水文”比賽。經常開展說課、上課、評課、反思等教研活動,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工作計劃《校本研修第二階段工作計劃》。

(2)專業教師要加強自己學科的專業技術和基本技能訓練。學習《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研究相關學科的課程標準和新教材。開展備課、上課、作業批改、輔導學生、組織檢測、實施評價等環節的培訓。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定期開展科研理論和科研方法的培訓。

  3、新理念、課程改革

(1)理論學習。必修內容各科行走課堂的有關理論知識。

(2)針對課堂教學中的熱點、難點問題,或有困惑的問題,幫助教師勇於實踐,尋找對策,樹立信心。

(3)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培訓。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技能是當前急待解決的問題,而且信息技術的關鍵在於應用。把信息技術的技能轉變到教學應用上來。充分利用網絡爲師生提供教、學空間。

(4)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培訓。通過培訓知道本學科的內容、形式及意義。

  4、新技術、網絡技能。

(1)配合上級有關部門做好遠程培訓,計算機高級培訓。

(2)進一步對青年教師、骨幹教師進行網頁製作、課件製作培訓。因地制宜開展信息技術培訓。我們將根據學校的實際,開展信息技術培訓。培訓內容爲:電子郵件的發送與接收;上網查閱資料並保存;簡單課件的製作、課件的使用。專題輔導:每學期確立一至二個內容進行操作培訓。爲了保證質量,我們把全體教師分爲三個組,每組每期接受培訓不得少於兩次。關於課件的使用問題,我們可以用34英寸的彩電代替多媒體屏幕。這兩年已經有部分教師在教學中運用。培訓結束後,組織對參培教師進行檢測。力爭參培教師人人都能積極上網查閱資料用於教育教學之中,在教學中積極開發與使用課件。

  5、新教學、新思路的培訓

根據課程改革的進程,按照主要學科的主要問題—各科教學—各科教學生疏的教學,加大對口語交際、寫字教學、作文教學的研究。

  6、豐富學習內容,促進教師自我發展。

利用計算機網絡爲教師的自我學習拓寬渠道,使現代教育技術真正成爲提升教師理論水平和教育教學能力的有效載體。學校鼓勵教師訂閱相關教育雜誌,與全國各地實驗教師進行零距離的研討、學習;鼓勵青年教師參加本科學習。加強圖書室建設,購置新課程改革的書籍、雜誌,圖書室隨時向教師開放。學校硬性規定每位教師每學期到圖書室借閱一本以上的書籍進行閱讀,閱讀後要寫好不下於1500字的讀書筆記,期末上交學校。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爲教師創設更多的學習、培訓的機會,通過“引路子,架梯子,壓擔子”這個切實可行的有效途徑,採用“外派內培、分層安排”的方法來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

  四、工作措施

  1、網絡學習——促觀念更新

網上學習培訓,大力發展現代遠程教育,鼓勵網上學習培訓,開發豐富的網上資源,開闊教師視野和思路。

  2、集體備課——促教學反思

實施“提前備課,集體研討,個人修改,注重反思”的集體備課思路,即教師提前備課,然後教研集體評議,在此基礎上教師根據自身教學實際進行個性化修改,課後撰寫教學反思,反思要把課堂中的閃光點和失敗處、學生的錯例、二次教學建議等都記錄下來。這樣既加強了教師之間的學習交流,做到資源共享,同時又減輕了老師的工作負擔,提高了備課實效。

  3、專家引領——促骨幹成長

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靈活培訓形式,全力提高教師的教學實踐能力,定期組織教師外出學習活動,從先進或發達地區吸取教學智慧,獲得靈感,解決我校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每學年,邀請教研室領導來校進行聽課輔導,積極鼓勵和支持教師參加各類教學研究會議、學習和培訓,提高教師的科研意識和水平。

  4、主題論壇——促共同提高

在時間和空間上保證日常教研活動正常開展,中心校和各村小每月舉行一次“主題教學論壇”活動,在深入課堂教學,把握教學動態的前提下,每單週的週一由村小校長和教務主任指導教師根據自己教學中的困惑,確立教學研討活動的主題,明確講課教師,教師圍繞研討主題分頭進行資料查詢和網絡學習,並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摸索和反思,圍繞主題寫出教學研討反思手記,每人最少要寫一次,在教師自我學習的前提下,組織教師進行集體討論學習,主題研討活動程序爲:教師出課——出課教師說課——教師研討——交流所學——達成共識,應用於課堂教學——明確下一個主題。根據教師教學的實際情況,根據教學需要,隨機組織個別年級和個別學科的小範圍的教學研究活動。教務處隨機深入到各村小,對各村小教學論壇活動的開展給予指導。在各村小分散進行教學論壇活動的前提下,本學期,預計組織2—3次全鄉校本教研活動。

  5、拓寬渠道——促教研成效

①在校本教研中,將校本教研主題研究與校本科研課題研究相結合,使教師在經驗加反思中迅速成長。②將校本研修活動同課程改革緊密結合,解決教師在實施課程改革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不斷提高教師教學水平。③將校本教研同信息技術相結合,及時吸納、傳輸課程改革信息與研究成果,引發對教師的爭鳴與交流,使教學研究在交互式、對話式等互動培訓方式中不斷深化發展。

  6、全程管理——促教學實效

將校本教研活動貫徹於教師日常工作的每一個環節,採取集體活動與個體活動相結合的形式將校本教研活動落實到教師的課堂教學中,集體活動時間定在每月一次的教研日,集體活動採用“問題—設計—行動—反思”的模式。即由指定教師做研討課,通過讓教師觀看真實的教學課例,從中發現自己的問題、真實的問題、實際的問題。在此基礎上,以教研組爲單位,組織教師進行討論,發現問題,共同探討制定解決問題的策略,隨時能夠解決的小問題就當場解決,將存留下來的一些共性的、典型的問題做爲教師平時教學中的“研究課題”,每位教師根據自己的教學情況,將教學中的問題轉化爲持續研究的一個課題,通過精心設計後,付之於行動,並不斷的對自己教育教學進行反思,教導處定期徵集教師教育教學中的困惑,適機指導,併爲下次集體活動做鋪墊。每次集體活動在觀看課例、集中研討的基礎上,由年組組長組織教師進行集體備課活動,每次教研活動之前,提前一週分配好備課任務和研討主題,每位教師對自己所承擔的備課任務要進行精心的準備,以說課的形式,達到資源共享,提高教師備課水平和鑽研教材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