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工作計劃 > 2015高中校本研修工作計劃

2015高中校本研修工作計劃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7W 次

“課題研究”是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根據各自的興趣、愛好和條件,自主地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不同的研究課題,在開放情境中,自己確定研究方法,自主地開展研究,通過多種渠道主動收集、分析、處理信息,並加以綜合應用,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新穎的活動。這項活動主要是通過調查研究、採訪、查閱資料等方式得出結論,然後寫出調查報告。在新課程改革這一大背景下,開展小課題研究活動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特別是我校開展了“以能力爲導向的開放教育研究”這一課題研究活動,把學生活動從課堂延伸到了家庭,從學校擴展到了社會,指導學生開展小課題研究更是刻不容緩。因此,我們今天在這裏和學校的骨幹老師們一起交流探討一下如何指導學生開展小課題研究,請與會老師帶動組內教師,積極發動學生參與小課題研究活動,採取有效策略認真做好小課題研究活動的輔導工作。

2015高中校本研修工作計劃

  一、在教師指導下,由學生自主確立小課題

對於所研究的小課題,可以是由學生提出,也可以由教師或師生共同提出。對於小課題的確立,教師不要包攬一切,自己作出決定,而是要把自己放在組織者、指導者、合作者的位置,由學生自主確立小課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創新意識,爲學生進行探究活動做好鋪墊。

那麼如何引導小學生自主提出並確立適於研究的小課題呢?一定要遵循應用性、開放性的原則。如以“你最樂於研究的問題是什麼?”或“你身邊和周圍環境中存在哪些需要研究解決的問題”爲題,廣泛徵集學生意見,讓他們充分結合已學知識和生活實際,積極開動腦筋,大膽質疑,人人提出自己最感興趣,最樂於探究的的問題——小課題,教師還應着重引導學生提出的問題應適於探究,不宜過大。

1、引導學生髮現問題過程中的輔導策略

(1) 宣傳發動

宣傳發動的目的在於引起學生對小課題研究活動的興趣,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動機。在活動發起階段,可以班隊會主題活動的形式給學生上好“起始課”,向他們宣傳進行小課題研究活動的目的、意義和要求,介紹國內外、校內外學生開展小課題研究的成績、經驗和體會,廣泛宣傳發動學生自主參與活動。

(2)引導學生髮現問題

古人曰:“學起于思,思源於疑”。“問題”是學生進行小課題研究活動的靈魂,有了問題,研究活動纔有動力和創新性。在學生小課題研究活動中,“問題”是活動內容呈現的主要方式。發現問題是開展小課題研究活動的前提。老師要培養學生有一雙發現問題的眼睛。

興趣是發現問題的催化劑。從學生的興趣入手,引導學生髮現問題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輔導:

(A)輔導學生留意自己周圍的事物,從中發現自己感興趣的問題。例如:針對部分行人過馬路時亂穿紅燈現象,引發“行人過馬路時交通行爲的調查和建議”等問題的思考。

(B)輔導學生從熱門的社會話題中,尋找可研究的問題。比如說,現在“手足口病”正在肆虐,影響着我們正常的工作與生活。我們就以這個爲例,對“手足口病”這個專題進行研究。研究內容:“手足口病”是一個總課題,在這個總課題中我們可以研究很多內容。如:“手足口病”是一種怎樣的疾病?“HFMD”是一種怎樣的病毒?它是怎樣傳播的?對人類的危害是什麼?人類怎樣預防它?“手足口病”研究的進展情況如何?該病發病走勢如何?新聞媒體做了怎樣的報道?報紙、電臺、電視臺是怎樣進行宣傳的?國家相應出臺了哪些政策?中國領導人對此事的關注情況有哪些?作爲公民應該如何面對?作爲小學生在這個特殊時期應該怎樣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和學習等等都是可以研究的。

(C)輔導學生在人際交往中發現感興趣的問題。如學生對警察叔叔是怎麼工作的非常感興趣,就可以將“警察叔叔的一天”作爲研究的問題。

(D)輔導學生在書本學習中尋找問題。

(3)學生提供問題

由於學生知識、經驗少,一時難以發現問題,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和興趣預設問題,引導學生認同後着手研究。在實際操作中,可以按不同分類爲學生提供一些問題,如:學科類(主要指教學中出現的問題)、科技類、體衛類、藝術類、信息技術類、休閒生活類、環境類、社會類等。出示這些問題後,老師要善於激活學生思維,引導他們生疑、質疑、求疑、解疑。小學生進行課題研究,雖然只是一個科學研究的雛形,但對他們來說,畢竟是一個新的開始。多次的失敗,很容易讓他們失去信心。因此,每一項小課題在啓動之初,老師必須加強對選題的指導。

2、學生篩選、立題過程中的輔導策略

篩選、確立課題是小課題研究活動中的一個難點,學生能否恰當選題,直接影響學生小課題研究活動的成功與否。

(1)做好選題前期準備工作

老師要輔導學生及時分析、整理所蒐集到的信息資料,鑑定信息資料的可靠性,並提出比較充足的實際依據,爲課題的篩選、立項作好知識儲備、情報研究等準備。

(2)選題策略的輔導

老師可選擇有代表性的課題,對學生進行選題策略的輔導,讓學生懂得篩選課題要考慮以下幾點:

(A)實效性。課題必須具有實效性,即課題的研究有沒有價值和意義。

(B)可行性。課題實施必須具有可行性,即自己的能力(學識、精力、時間、經濟)、學校的條件和周圍環境能不能完成這個研究。如愛好軍事的學生,發現核武器在戰爭中的殺傷力,令全人類關注。於是準備研究“核輻射對生物的影響”。雖然,此課題的研究有很大的社會意義,但學生目前的知識、能力儲備還不夠,相關背景資料難以讀懂,該課題在進展中肯定會因困難重重而夭折。

(3)輔導學生自主選題

輔導中,首先將學生自己發現的或老師提供的問題向他們展示,接着,就讓他們根據自己的興趣自主選題。讓他們獨自或自願組成合作小組,運用選題策略,從實效性、可行性兩方面對自選課題進行分析。

  二、指導學生設計好探究的方案

小課題確定後,就要指導學生做好方案的設計,使學生在設計方案的過程中對整個小課題研究活動有一個比較完整,清晰的認識。在設計研究方案剛開始時教師要作些指導,後由學生分小組設計,最後再由師生共同對小課題進行點評。

1、弄清研究方案的基本格式。

研究方案是小課題順利開展的保證。簡要說來,研究方案必須寫明三項內容:一是要研究什麼?即研究目標和研究內容。研究目標是研究所要解決的問題;研究內容是實施研究的對象和範圍,可以根據研究的目標,將研究內容分解爲一個個具體的操作性很強的探究活動方案。二是怎樣研究?即研究過程的設計。包括研究的工作步驟、每個階段的目標任務和時間安排、研究的方法等。三是預計最後的研究成果是什麼?是調查報告、實驗報告還是小論文。根據年級的不同,設計的方案可以是書面方案,也可以是口頭方案。2、確定小課題研究活動組織形式

小課題研究一般是以小組合作研究的形式進行,也允許個人“單兵作戰”。因此,老師在讓個人自主選題的基礎上,提示個人題目內容相近的4--6名學生自願組成一個課題研究小組,小組內自行推選組長,組長負責小組成員的研究分工以及與老師的聯絡。在組織課題小組的過程中,既要考慮每一個成員的興趣,又要考慮他在課題組內分工負責的研究任務。

3、小課題研究活動輔導老師的選聘

學生根據課題的主要研究內容,自行選聘校內相關學科教師作爲老師,也可以選聘校外社會人士擔任老師。校內教師一人可以受聘擔任多個研究小組的老師。老師的作用在於從理論、研究程序與方法等方面提供指導、幫助與支持,但整個研究過程都由學生自行完成。

4、研究方案的制定及論證。小課題確立後,要求每一個研究小組認真討論,共同制定整個研究活動的計劃,形成具體完整的研究方案。學生可通過模仿設計到學會設計,逐步達到自主設計完成研究方案的要求。

學生制訂了研究方案後,老師要指導學生進行論證,組織學生對研究方案的操作性、可行性等方面進行點評,從而使方案不斷完善。論證的方法一般採用開題報告。開題報告會以班級爲單位,由各研究小組選派一位代表向老師和全體學生彙報,老師和全體學生均可提出問題,小組內各成員均可參與回答提問。老師根據討論情況,對研究方案進行評價,或提出研究方案建議和修改意見。明顯不合理、難以實施以及沒有充分準備的研究方案不予通過,讓他們重新討論、修改,準備第二次報告。

另外,研究方案還可根據實際操作進行修改和調整。

  三、讓學生獨立探究,自主發展

由於小課題研究的內容,要求和方法各不相同,活動開展過程中,有的要集體查閱資料,有的要走訪專家,開展社會調查,也有的要通過實驗操作等等。這所有的活動,我們都應該在要求學生制定方案的前提下,根據課題的分工自己去完成,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充分運用自己的創造想象,去解決實踐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同時,也要求他們注意積累資料,隨時記下數據或感受體會等。

學生獨立開展研究活動,開始時必然會遇到許多問題,如資料去哪裏收集,怎樣收集,社會調查如何開展等。爲此,每週我們可以利用活動課時間作爲課題研究活動課,主要用於交流探究過程,對探究活動密切相關的技能進行指導,在必要時也可以調整研究方案。

1、對研究方法進行指導

開展小課題研究的方法很多,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研究的範例,讓他們通過閱讀這些範例,領悟一些研究的方法,然後,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主選擇研究方法,自行開展研究。教師要着重對小課題研究的方式方法進行指導,如怎樣有針對性地進行調查訪問、觀察發現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或設想,怎樣蒐集和整理資料,怎樣隨時做好研究記錄,記下自己的感受和體會,怎樣對數據進行統計和分析等等。

另外,還可以進行現場指導,利用進社區的時候對學生進行集中輔導。通過現場示範、啓發、點撥,讓學生實地學習、模仿、不斷嘗試,促使學生掌握了實地考察的要領。

(2)設計好輔導的要點和給學生的參考建議

一般說來,老師應該事先設計好輔導的要點和給學生的參考建議。以走進一中爲例,老師輔導的要點包括:如何查詢有關一中的資料、如何對一中的名師、學生進行採訪等。同時,對學生採訪心理進行輔導,也非常重要。

(3)實施監控,及時發現問題。

在整個研究過程中,教師要負責對整個研究過程的監控。教師的監控主要體現在依據各研究小組所制定的研究方案定期檢查研究進展情況,掌握和了解各小組的活動情況,及時發現研究過程中發生的偏差和問題。教師通過監控,一旦發現問題,就要進行指導,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四、整理、總結小課題

在小課題研究將結束時,要讓學生進行總結。這一過程是學生小課題研究的一個非常重要環節,是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過程。結題是課題研究的結晶。我們指導學生整理、總結、歸納課題,就是把他們在小課題研究過程中搜集來的信息進行加工處理,撰寫成研究報告或小論文,這是小課題研究活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因此,我們特別重視這一過程的指導和落實,力求讓學生把觀察、調查、訪問、閱讀、查閱資料所蒐集到的所有資料信息,主次分明地進行梳理、歸納、撰寫。撰寫時要求學生在文字上要精練,力求言簡意賅;在內容上要立意新穎,既有實踐性、創見性,又要符合科學性;在思路上要條理清楚,重點突出。也就是說讓學生理清一篇完整的小論文,至少需要從四方面體現:一是簡要說明課題背景,包括小課題提出的原因和研究的目的。二是具體安排,有任務分工、研究時間和研究方法等。三是研究內容、措施及結果,這是需要重點詳寫的部分,應內容充實,證據確鑿,結論正確科學。四是建議或倡議,既有獨到的見解和改進的方法,又針對性強,讓人看了信服,便於改進。

老師們要特別重視這一過程的指導和落實,儘量讓學生理出一篇完整的小課題成果報告,並在最後對每個課題研究的過程和成果進行總評,對每個學生最閃光的一面給予恰如其分的表揚,使每個學生都體驗到成功。

最後,還要對優秀成果進行展示,這樣有利於與其他班級學生之間增進了解、互相學習,有利於學生思維的相互啓發,有利於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體驗活動成功的樂趣。使學生不斷體驗成功的樂趣,是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的重要保障,是樹立信心、保持對活動興趣的最好辦法。

展示方法:(A)指導學生將成果按文獻資料、圖像照片、問卷調查、採訪實錄、學生感受等進行歸類用小報、繪畫、照片展等形式在教室的四周、校宣傳欄裏展示;(B)指導學生將自己在研究中的真實感受、體驗,用快板、小品、歌舞劇、課本劇、情景表演、詩歌朗誦等不同的形式利用班隊課、校集會等場合進行展示。(C)將較爲突出的優秀成果送交有關部門,參加評比,或交有關報刊,予以正式公開發表。學校根據情況,給予一定獎勵。

  五、輔導中幾個值得注意的問題

  1、靈活實施“小課題研究活動”的基本步驟

依據不同的目標定位和主客觀條件,小課題研究研究活動的實施也可以有不同的切入口,有的步驟可以省略,有的則可以截取過程中的某一環節,或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着重做資料收集工作,或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或根據教師所提供的材料,篩選、整理,形成結論等等。

  2、構建全方位的輔導網絡系統

在活動中,學生必然要走出學校,走入家庭和社會。在家庭、社會上怎樣輔導呢?雖然在學校裏有老師進行一些提示和引導,但有時可能會出現“遠水救不了近火”的情況。因此,若能取得家庭、社會的支持,聘請家長、社會人士爲老師,對學生進行輔導將會取得更好的效果。如:對學生上網的管理,家長就有明顯的優勢。班主任、任課教師、家長、學生幹部及活動積極分子都可作爲活動的老師,學生在活動中可以自聘老師。全方位的輔導網絡系統能有效實施對活動的輔導。

  3、創設一個豐富的活動支持環境

要使小課題研究活動順利展開,還必須爲其創設一個豐富的活動支持環境,否則小課題研究中的學生只能是“巧婦難爲無米之炊”。採取的相關策略有:

(1)建立諮詢站。在年級組建立諮詢站,爲學生提供諮詢。學生在進行活動過程中,可能會遇到自己、同學解決不了的問題,如:查閱到的資料其閱讀理解難度超過了學生現有的水平等等。這時,老師就要儘可能地爲學生提供諮詢。

(2)提供後援幫助。如開放學校功能室,爲上網搜索提供方便;幫助學生聯繫相關專家,設計採訪問題,指導磁帶錄音、攝影等。

(3)提供良好的條件。開發校內外活動資源,聯繫相關單位,學校要與家庭、社會有關部門緊密聯繫,爲活動的開展提供良好的條件。

(4)創設研究成果展示場所,讓學生獲得成功體驗。如:利用紅領巾廣播站、宣傳櫥窗、隊報等媒體展示成果;利用集會時間展示成果等等。

(5)激勵與調整。有的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對活動的新鮮感過去後,就不願繼續探究、實踐。這時就需要老師給予激勵,他們才能持之以恆。如果有的學生在活動中的確有較大困難,老師要給予出謀劃策,引導他們及時調整研究方案。

  4、善於發現活動各階段中存在的問題

學生在開展活動中必然會遇到許多問題,這些問題必將成爲活動進行的障礙。因此,老師要善於發現學生在活動中存在的問題。發現問題可從下列幾方面入手:

啓動階段: ①在你的啓發下,學生是否很想嘗試活動?②學生是否能正確地選題?③學生在合作分工時有沒有意見分歧?④學生設計的活動方案是否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

活動階段:①學生是否按活動方案進行活動?②學生在實施中有沒有困難?③學生在活動中會受到哪些負面影響?④合作小組中,每個學生是否都能在小組研究中承擔研究任務或扮演一個角色?學生們是否已經學會傾聽成員的意見,併合理地加以討論,從而得出決策?⑤學生在活動中是否有深刻的體驗和收穫?興趣怎樣?

總結階段: ①每個學生能不能在小組總結中談出自己的感受和收穫?②學生能不能自己發現活動中存在的不足,在自我評價中談出新的想法?③學生是否按方案完成了預定目標?是否有了新的目標?

  6、舉辦輔導講座與專題研討活動,消除活動中的負面影響。

活動中,學生難免要上網查一些資料。一些渲染色情、暴力、邪教或反動的網站,將會嚴重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因此,老師應通過輔導講座及專題研討的形式,使他們明辨是非,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教育和引導學生自覺防範和抵制不健康文化的影響和侵蝕,增強自律意識。同時,老師要與家長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加強管理和教育。

  7、輔導學生合理安排活動時間

閒暇時間長,就有長時間的打算;閒暇時間短,就有短時間的打算。同時,有些學生由於缺乏自制力,一開展活動就忘我地投入。如果爲了活動的開展而廢寢忘食,則影響了身體;如果爲了活動的開展而忘記了做作業,則影響了文化課的學習。因此,老師要讓學生合理安排好活動時間,確定一個最佳的“度”。

  8、活動進行中的安全保障問題不容忽視

小課題研究活動中,有時需要學生走出校園,走向社區,走向社會,走近自然,所以學生的安全問題是個大問題,但又不能因噎廢食,爲此,我們在輔導中應加強安全教育,培養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增強預見性,讓學生既能大膽探究,又能很好地自護。這也是老師輔導工作的重要內容。還精心規劃和組織學生的校外活動,堅持“就近”的原則,儘量在學生生活的社區內開展活動,儘可能爭取學生家長的支持,鼓勵家長參與學生的校外活動,有利於保障學生的安全,這是一條有益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