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傅雷家書讀後感【彙總15篇】

傅雷家書讀後感【彙總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9W 次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傅雷家書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傅雷家書讀後感【彙總15篇】

傅雷家書讀後感1

讀《傅雷家書》前我和傅雷大約有三次交集:

一是前幾年略讀過他的著作《世界美術名作二十講》,但沒深入瞭解傅雷。

二是20xx年的初夏,認真讀了放在我家裏二十年的《約翰克里斯朵夫》,心中頗爲震撼,被克里斯朵夫感動,被羅曼羅蘭的文字感動,沒多想這是傅雷的翻譯。

三是20xx年末,在南藝校園閒逛,看見傅雷的雕像肅立在美術學院門前,才意識到傅雷和南藝的關係。

我當然老早就知道《傅雷家書》,也知道它是教育孩子的暢銷書,但是一直沒收,也沒主動了解過書籍的內容,知道是爸爸寫給兒子的信件。潛意識告訴我這樣的信件通常意味着說教,我遲遲沒有動閱讀的念頭。

合上《傅雷家書》最後一頁,我心中五味雜陳,我的潛意識是正確的,同時感嘆和此書相遇太遲。這是一個嚴厲地令人髮指的父親,這是一個飽含着深沉愛意的父親,這是一個學貫中西、人格卓越的父親,做他的兒子很幸運,亦很艱難。

傅雷和妻子朱梅馥共育有兩子,大兒子傅聰,小兒子傅敏。傅雷對兩個兒子的培養很不一樣,他認爲傅聰從小表現出很強的音樂天賦,就着力培養,傅聰也沒辜負父親苦心孤詣的栽培,成爲名噪一時的鋼琴演奏家。而傅雷卻認爲小兒子傅敏,資質一般,自然科學和數學還不錯,就讓傅敏走普通學校教育的路。有資料記錄,傅敏當年報考上海音樂學院附中,但是傅雷堅決不同意,最後傅敏成爲一名普通的英語老師。

《傅雷家書》中的書信主要是傅雷和傅聰之間的對話。當年傅聰遠渡重洋到波蘭學習鋼琴,傅雷爲了訓練傅聰的思想,培養他的文筆和才智,平均每個月寫三封3000字的長信,和傅聰討論藝術、討論音樂,告訴傅聰人生道理,幫助他緩解在異鄉的煩惱和苦悶。這樣花費心血和精力的父親,世上能有幾人?

從通常角度而言,傅聰的確被傅雷培養成人生贏家,少年得志,全球世界巡演,定居英國,住在五層樓的'別墅中,家中四臺鋼琴,有三架斯坦威。可傅聰的成功卻掩蓋不住傅雷的悲涼,在這悲涼中,我讀到傅雷教育的失敗。

是的,傅雷的教育是失敗的,除了鋼琴演奏的成功外,傅聰並沒有成爲他父親在家書裏千囑咐萬叮嚀的"人"——一個淡泊名利,報效祖國,感情專一,藝術至上的"人"。

我們先來看看傅雷對兒子傅聰濃厚的父愛。儘管傅雷學識過人,德藝雙馨,在當時也是名流,可他的父愛和普通父母並無區別,甚至比普通父母還願意爲兒子鞠躬盡瘁,付出一切。

兒子要遠行時,傅雷不放心,一點生活瑣事都要在信中再三安排:"一切零星小事都要想周到,別怕天熱,貪懶,一切事情都要做得妥帖。行前必須把帶去的衣服什物記在"小手冊"上,把留京及寄滬的東西寫一清賬。想念我們的時候,看看照相簿"。

兒子到了波蘭後,傅雷拿出自己26年前留學法國的經驗,手把手教兒子如何節省開支,如何請人吃飯:"事先可以協商,倘隔天通知下一天少吃一頓或兩頓,房東可以不準備飯菜,因此可以少算一頓或兩頓飯前。預料你將來不時有人請吃飯,請吃飯也得送些小禮,便是半打花也行,那就得花錢;把平時包飯地方少算的飯錢移作此用,恰好彌補。"

對於兒子的衣食住行,練琴交友,拜師學藝,傅雷左叮嚀右囑咐,末了,他還是不放心,說:"孩子,我真恨不得天天在你旁邊,做個監護的好天使,隨時勉勵你,安慰你,勸告你,幫你輔平將來的路,準備將來的學業和人格。"

用盡全身之力爲孩子未來鋪就一條坦途,這是全天下父母的心願,傅雷也不例外!可以想象出,在深夜的書房裏,傅雷伏案工作一天後,雖然已經困頓不已,但是還要提着毛筆,用一筆一畫的正楷,把疼到骨髓裏的父愛,編織進家書的字裏行間。那份牽掛,那份想念,那份忐忑,那份操勞,躍然紙上,而我,一個普通的讀者,愴然涕下!

傅雷對兒子的要求極其嚴格的,其嚴厲程度,恐怕大多數父母都不及他萬分之一。

傅聰來信的信封不乾淨,傅雷毫不留情地指出來,並由此推及做人方面,他認爲:"日常瑣事要做的乾淨,等於彈琴要講究乾淨是一樣的。我始終認爲做人的作風應當是一致的,否則就是不調和"

傅雷寄給傅聰的書信,如果傅聰只回復"收到",傅雷勢必不饒,一定要傅聰明確"來信及譜二冊均已收到"。

傅聰演出海報的手寫簽名,筆畫筆鋒如何寫,傅雷都要提出中肯的建議。

傅雷自己太博學,太強大,生活在如此優秀的父親身影下,傅聰會不會很累?曾有傅雷的朋友問傅聰,他淡淡地回答說,還好,不覺得父親的嚴厲有多過分!憑直覺,這不是傅聰的真心話,但是面對濃得化不開的父愛,他又能怎麼說呢?

傅雷在信中和兒子,談川戲,談崑劇,談李白,談《世說新語》,談貝多芬,談蕭邦,談克里斯朵夫,他希望兒子要真誠,做藝術家一定要先做人。

他一再囑咐兒子減少商業演出,把精力投放在自己技藝和藝術的提高上面,不要成爲演奏家,而要做真正的藝術家。

他與兒子修家書的目的,除了思念兒子之外,更多的是希望兒子把在波蘭學習的心得體會,總結出來,寫出來,方便國內的學子參考。他希望兒子做教育家,他苦心積慮地爲兒子以後的事業做準備,爲中國的音樂界作準備。

他熱愛自己的祖國,叮囑兒子,好好學習,學成回來,報效祖國!傅雷是心中藏有大愛的人。

他深知兒子感情豐富,性情多變,除了學習之外,兒子的感情婚姻問題,讓傅雷夫婦最爲牽掛。他們用自己的愛情和婚姻,一再告誡兒子,感情要專一,要多體貼自己的妻子。

可是,讓傅雷夫婦傾注全部心血培養出來的兒子傅聰,學成之後,遠走英國,爲了演出的需要,加入英國國籍!這件事給傅雷夫婦帶來難以想象的痛苦!

我們不是當事人,不好評價是非,或許這其中本沒有是非!當年的中國,當時的環境,當時的氣氛!讓任何一個人身處其中,都未必比傅聰做得更好!做這樣的選擇,傅聰自有他的苦衷和無奈!

當看到傅雷遺書裏的一行字:"何況光是教育出一個叛徒傅聰來,在人民面前已經死有餘辜了!"眼淚再次模糊了我的雙眼!

讀羅曼羅蘭的《約翰克里斯朵夫》時,一直忘不了一句話:"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認清了生活的真相後還依然熱愛它"。

有些人把自殺的人視爲是懦弱的人,膽小鬼。好死不如賴活着,一直是我們對生命的信條。可是"哀莫過於心死",心已經死亡,肉體只是一副架子罷了。

如果你細細讀完傅雷的家書,感同身受體會一個父親炙熱的愛,就明白傅聰加入英國國籍帶給他的致命打擊,你雖然不支持傅雷對生命的選擇,也許你會尊重,因爲死亡,失去肉體不是這世上最可怕最痛苦的事情。

傅聰住在英國的五層別墅,和第三任妻子一起奏響斯坦威莊嚴的琴聲時,我想到傅雷信中滾燙的話語,說好的淡泊明志呢,說好的感情專一呢,說好的教書育人呢?

家書中傅雷對傅聰的教育,最後來,只落得一場空!

女兒十四歲,我們朝夕相處的十四年,使得我對教育有了最本質的認識,就是: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傅雷對傅聰的教育,再次印證這個認識。傅雷對傅聰的教育不可謂不盡心,無論是言傳還是身教,這世間難有幾人能超越傅雷!可是,今日住在五層別墅裏的傅聰,遠不是傅雷當初教育時所期望的成果!

讀完《傅雷家書》,內心深深感謝傅雷,正是傅雷無私的愛和熱情(把自己心得寫下來,以備別人學習借鑑),才讓如我一樣的普通人,得以領略文學、藝術和音樂的魅力。這也正是《傅雷家書》自出版以來,暢銷不絕的原因。傅雷的光芒永遠在世間閃爍,他努力促使兒子去做的事,自己在不經意間達成了!

傅雷家書讀後感2

每個人都領會過爸爸媽媽的慈子和教導。當我在讀這本家書,感到的是一種另一番教導,我好像找到了其他一種爸爸媽媽之子,這也是大多數子女所領會不到的。這也許是這十年對她子慕不減的原因吧。是那一封封家書,就象一次次寶貴的談心,拉近了咱們的間隔,我像一個乖孩子在感觸着,聆聽着,用心銘記取。

傅雷不愧是好父親能以如此的心態和耐性來教育孩子。傅雷究竟是怎麼有這種力氣呢這種巨大的父愛能夠說影響了傅聰的一生爲傅聰走向未來做出了襯托打下了堅實的根底。因而傅雷所寫的這些信件也便是十分重要的給傅聰上了一堂人生課讓他知道怎麼在這個國際上日子。

這真是教育子女的一本好書一起也應該是作子女的瞭解爸爸媽媽的一本好書。子女能夠經過這本書瞭解自己的爸爸媽媽爸爸媽媽能夠經過這本書瞭解自己的子女傅雷在信中所寫的每字每句已經成爲經典萬古流芳的經典。

傅雷作爲父親對子女的.情感是十分豐厚的他對子女從不嚴苛。並且他對傅聰的音樂工作十分的注重。傅聰工作的點點滴滴都十分的在乎這讓傅聰十分的感動。

其實咱們身邊的父親也跟傅雷相同的普通與巨大。咱們的父親也是常常爲咱們的生計爲了咱們的學習爲了咱們能上一個好的校園爲了咱們能具有好的成果使得自己的頭髮都白了費盡了汗水這是真實的巨大這纔是真實的父親!傅雷能夠說是千千萬萬個父親中的一個超卓的代表他的對子女的充溢愛心的心思使得他的子女能夠健康的生長。

傅聰的母親在信中也扮演了重要的人物她也給她的兒女寫了好幾封信。信中充溢了對子女的關懷和愛憐。相同她關於傅聰的音樂工作也十分的在乎這也相同讓傅聰十分的感動他也瞭解了母親的愛對他有多重要。

這本《傅雷家書》真的讓我懂得了十分多的道理,也讓我更加了解爸爸媽媽的心思都在想着什麼,這讓我能夠更好的和爸爸媽媽溝通。

我太感謝這本書了真實的爸爸媽媽的愛之書!

傅雷家書讀後感3

《傅雷家書》的閱讀接近尾聲,讀完了他一封又一封信,體會到了他的思念與牽掛,我似乎對親情、友情,有了更深的理解。

傅雷和他的兒子,把父子關係轉化爲朋友,兩個人交流着對藝術的見解,對人生,對世界的看法,相互學習,這是多麼讓人羨慕的父子關係啊!父親有許多不明白的,會詢問兒子。對文章有不同的理解,會和兒子討論,他和兒子成爲了最親密的`朋友。他給了兒子很多思考,不斷鼓勵着兒子,支持他。他永遠相信兒子,無論他是有成就,還是做錯了事,傅雷一直會在他身後,安慰着他。

在做最親密的朋友的同時,他又是位循循善誘的父親,信中無不體現出他對兒子的思念、擔心,不斷告訴兒子要多休息,合理安排時間,擔心他吃不消,他也是最瞭解兒子的那一個。當兒子和彌拉有不愉快時,他會想辦法,讓兒子平靜下來。當兒子很少寫信時,他也明白是兒子工作生活太忙,來不及寫信。但他會在自己生病時,再累也要去爲兒子翻譯一篇文章、一段文字,哪怕是隻言片語,能知道兒子現在身在何處,是否安好,也會很滿足,可見父愛的偉大。

傅雷能理解兒子很忙,不會多去打擾他,但每次都會不斷告訴兒子許多重要的道理,告訴他的人生、學習、人際交往。更是循循善誘的好父親,他與兒子相處模式,又是多少家庭嚮往的呢?

時間,距離都不是問題,傅雷讓兒子充滿了藝術的薰陶,讓他無論在國內有多不順,也不會忘記自己的祖國。傅雷對兒子的愛,讓傅聰學到了很多接觸不到的東西,不禁讓人感慨傅雷的藝術造詣。

現實中又有幾個家庭的父子關係,如此融洽。我們應該多去理解父母,纔會發現他們的苦心。最後讀到遺書,也很感慨,父母好像老去的很快,遺書好像讀完,還覺得還在某處,關心着兒子,看着他不斷的學習。

傅雷家書讀後感4

假裏讀了《傅雷家書》,感觸頗深。

致力於法國文學的譯介工作的傅雷先生不僅是個著名的翻譯家,還是個嚴厲盡責有一套獨特的教育方式的父親。

家書包含了傅雷先生對祖國的赤子之心,對兒子深摯的愛。家書中強調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人,如何對待和麪對生活的問題。傅雷先生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現身說法,淳淳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做事要嚴謹,禮儀要得體;遇到困難不退縮不氣餒,取得成就不去沾沾自喜,正如古人云:“勝不驕,敗不餒”。還要有對國家和民族的榮辱感,對藝術對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德藝具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另外,先生對兒子的日常生活也進行了細緻耐心的教導,譬如,日常生活中勞逸結合,正確理財,正確處理戀愛婚姻等問題,從這本書中,我看到了傅先生雷對孩子的良苦用心,對我日後的工作受益匪淺。

傅雷先生用生動的語言及其深厚的文字功底和藝術修養。洋溢着父子情深,他在教育學生的同時,能夠真正的去理解他們,走進他們的心靈深處,做好一名優秀的領航人,對孩子們淳淳教導循循善誘帶領他們在知識的海洋中翱遊。

《傅雷家書》其中一封家書令我記憶猶新。這封信中由莫扎特樂曲的特點談起藝術,即而得出結論:“藝術不但不能限於感性認識,還不能限於理性認識,必須要進行第三步的感情深入”。之後自然而然地談到了藝術家要有一顆赤子之心,真誠做人的主題,諸如此的循循善誘在書中的字裏行間都可以看到。

正如傅雷先生說的那樣:“真誠是做人的根本”,這本書讓我明白了要真誠做人,真誠待學生,用正確的教育方式循循善誘孜孜不倦地投身教育事業。

傅雷家書讀後感5

紙與筆,造就家書,溫潤而深情的字眼。也許此刻我們不再寫什麼家書了,但它始終是一種記憶,一種禮貌的傳承。提到家書二字,我便不由得想到了古人們的家書。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這是陸游的家書,寄託着沉甸甸的愛國之情。王師北定中原日,還有沒有這一日呢?陸游不明白,陸游的'兒子也不明白……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依然是陸游的家書。一封封短小精悍的家書,承載着陸游一生所學,寄託着詩人無盡期盼。一行行話語,是否也曾被厭煩,又被當做無價之寶呢?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這是蘇軾的家書。可是,這是寄給弟弟的。兄弟二人,你吟我唱、你唱我和。很是歡快地度過了一些日子。似乎有些年少無知,無知人情世故,但又是學富五車,更不用說蘇軾的百年第一了。撫今追昔,過去的夢,早已不在。

如此之多的家書,令人動容。初讀《傅雷家書》,覺得便是些學術性的,大白話般的假大空式的文章。再品,才逐漸發現,字裏行間都是對兒子深深地掛念。當時的雛燕早已遠走高飛,只剩下老燕默默注視,期望用翅膀扇出一陣順風,託你走向成功。那些提議,都是家人們一生的經驗。我總是被裏面一些微不足道的字句感動。“不用怕麻煩人家。運到團裏時,外面包的箋,千萬不要自我拆,很容易刺壞手。”真的是細緻入微,想到了每個可能遇到的風險。都說兒行千里母擔憂,我總覺得父愛如山,應當是不善於表達的。可是傅雷卻像媽媽一般,絮絮叨叨,說長道短。可是這樣的表達是沒有錯的!父親和孩子本該這樣交流,而不是緘默不語。

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的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

——傅雷

一滴滴的關心,傾注在了墨水之上,那架載着沉甸甸關心的飛機呀,可千萬不要墜落。那隻飛遠的雛燕呀,可千萬不要迷了路。

傅雷家書讀後感6

穿越了汪洋大海、漫長時光,這一封封書信將父子的心緊密地聯繫在了一起。它們滿載着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以及對他的期望。

傅雷在書中無疑是一個渴望父子親情的慈父形象。傅雷先生的家書封封流露出對兒子深切的事無鉅細的關愛,但卻不侷限於家長裏短,他們如師如友般地切磋音樂與藝術,父兄般地交流生活所思所感。傅雷就如同傅聰成長路上的一位導師,困惑時指點迷津、提供幫助,無助時堅定信念、給予力量。他並非高高在上的權威型家長,他會毫不掩飾的傾訴自己對兒子的掛念之情,分享自己的日常瑣事,與兒子傾吐心聲,這在父輩中是難能可貴的。

傅雷對傅聰的期望,不是功成名就,也不是大富大貴,而是希望他能在他所熱愛的`藝術方面有所造詣,真正地爲祖國作貢獻,爲藝術的發展作貢獻,做一個“德藝具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這樣的期望,源於傅雷內心的原則和道德操守,也源於他對兒子深沉的愛。

但當我們走出書外,傅雷對傅聰的愛又堪稱“殘酷”。傅聰接受採訪時曾說過:“你看我鼻樑上的疤,就是五歲時,父親在吃花生米,他不高興,就拿起盤子摔過來,一下打中了我,我立即血流如注,被送進了醫院。”對於父親的教育他給的評價也有“封建”和“不通情理”之語。就連傅雷也承認自己的教育方式過於嚴厲過於偏激,認爲自己的教育並不是完全成功的。因此在《傅雷家書》最前面他有“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遠對不起你,我永遠補贖不了這種罪過!”之語,這樣的懺悔背後,是一個父親何等深沉的愛。他知道“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對幼小孩子的暴力永遠無法改變了,他只能從現在做起,引導已經成長的兒子向更好的方向努力。

但也不得不說,就是在這樣嚴厲的教導下,傅雷不僅爲傅聰播下了音樂的種子,更潛移默化地教給了他嚴謹、向上的品格以及尊嚴與愛。在傅聰眼中,傅雷無疑是一位慈愛的父親,嚴格的老師,知心的朋友,更是一位愛國的赤子。敬畏與欽佩共同構成了傅聰對傅雷的愛。

傅雷家書讀後感7

生活在現代社會的我們,早已感受不到古人“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訴不盡的紙短情長,也體會不到“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的珍貴難得。讀完之後,我卻又對這種古老的交流方式產生了興趣。

想想,遊子在外,舉箸執筆,爲遠方親人,一筆筆寫在紙上,承載着自己千般萬般的思念與感慨,投進門口的綠皮郵箱裏,讓郵遞員帶它流浪,所經都是思念之處。見字如晤,這種“古老”的方式下掩蓋着的是濃濃的深情與浪漫……

在傅雷先生寫給其子的家書中是濃濃的親情,也有對其品德行爲的要求,也不乏對其藝術上的指導。他於傅聰不僅僅是嚴慈並濟的父親也更是人生路上的引路人。

書中蘊藏着許多令人受益的人生哲理,堪稱經典。我深刻記得這句話“既然生活在金錢世界中,就不能不好好地控制金錢,纔不致爲金錢所奴役。”是啊,在現在的社會中,銅臭味瀰漫,資本家爲金錢不顧一切。社會所以腐爛,生鏽,以至於發臭。慾望驅使人類,人若不能管控好自己,不能抑制慾望,管制金錢,就會被其反噬,從而淪落爲慾望的奴隸。

林文月這樣評價這本書:“《傅雷家書》中的百餘封信函,是傅雷爲自己投下的`‘背影’。我們讀他寫給兒子傅聰的許多篇真情流露的文字,卻看到夕陽殘照之下傅雷自己常常的背影,那個背影顯現出誠摯浪漫,認真嚴謹,但又不免於落寞。……傅雷透過對文學、美術的熟悉與音樂的愛好而省思融會後,有他自己的藝術觀,在《家書》裏,他也反覆與傅聰談及這些問題。”父母走過人生路途遠比我們要多,他們就像一個探路人,走走停停,也曾摔倒、後悔、遺憾。所以他們把這些經驗,這些諄諄教導給予後輩,讓他們少走彎路,也將自己從未實現的願望與期許傳承到孩子身上,讓他們待自己去完成。

無論怎樣,我們都應懷揣着一顆之子之心。要先學會做人再做事。這本書在藝術和精神上都給人以啓發,令人受益匪淺。

傅雷家書讀後感8

世界上有種神奇的力量,那是偉大的愛,愛環繞在我們的身邊,因爲有了愛我們在光明的世界裏長大。而在所有的愛裏,父母的愛是最濃郁的,最動人的,最重要的。

《傅雷家書》講了傅雷對兒子如何做人,如何培養藝術修養,以及如何對待生活等問題的指導。在爲人上,他要求兒子要做一個謙虛謹慎的.人,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木家。在生活上,傅雷也對兒子進行了細緻的關懷。家書中處處洋溢着無微不至的關心,大到人生事業,小到吃飯花錢,事無鉅細,無不關懷倍至,讓我多次想到了生活中爸爸媽媽對我的體貼照顧。

而且傅雷敢於在兒女面前承認錯誤,結合自身經歷給出孩子中肯的建議,他無疑是兒子的良師益友。說到這裏,我不禁再次想到我的父母,他們雖然不是像傅雷那樣的偉人,但他們給我的愛可不比傅雷給傅聰的少,他們事事爲我着想;他們雖不能講出偉人一般的道理來,但是,日常的教誨又何嘗不是立身行事的準則。父母常常讓我明白許多道理:失敗了要勇敢的站起來,永不言敗;氣餒時自信起來,進步時要學會虛心、低調。一路走來,父母的指導似是明燈,一路指引着我向前。

書中時時給人深刻的教誨,處處閃耀着智慧的光芒,《傅雷家書》還拉近了我們與父母的距離,讓我們對父母有更多的理解,更能懂父母的嘮叨與擔心。

父愛如山,雄偉壯觀,母愛如水,柔情萬里。我們應當理解父母,多與父母溝通,讓他們理解自己的想法,在溝通中消除與父母的隔閡。有一天我們也會長大,然而父母的領航始終是我們前行的動力,是我們的牽掛,無論何時,回首時父母都在張望着我們。

傅雷家書讀後感9

《傅雷家書》我目前只讀了五十幾頁也沒有一個總的概念,但是從字裏行間讀出很多東西。

首先是感受。每次家信中都有傅雷夫婦的慰問與關懷,所以我可以強烈的感受到那股愛。在慰問之後,傅雷先生總是以建議的方式提醒孩子某一件事情應該怎麼樣處理。比如傅聰的一位好友,牛恩德開刀吃了很多苦,傅雷先生就在家書中建議傅聰寫一封信,給她一些精神上的安慰,不一定要是長信。你不會感受到傅雷先生的強求,從而也不會引起孩子的反感,傅聰一定樂意去做這樣的事情。可見傅雷先生很能理解孩子的心理,盡力做到不迂腐、不惹厭。其實傅雷也是第一次當父親,他能與兒子相處的如此融洽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於家信。

第二是觸動。我們家天天見面,肯定不需要寫家信,但是要多和父母交流,他們也不是萬能的,他們也是第一次當家長,我有的時候總嫌媽媽嘮叨的煩,其實就是不理解對方,無法體會到媽媽嘮叨的真正目的',而這就是缺乏交流,我們以後可以在閒暇時刻交流交流,或者在週末玩一點遊戲,比如身份互換之類的,這樣瞭解了對方,就可以儘可能的避免矛盾。

第三是啓示。我發現知識不僅僅是靠讀書獲得的,從生活中學習也是重要的方式。比如書中傅雷先生的家庭並不是特別富足,但是他還是願意花錢將兒子送到國外去學習音樂,並且在學音樂的過程中,傅雷先生提供了很多建議,幫助了傅聰的成長。這告訴除了書本上的知識,培養藝術審美也是一種學習,更重要的是學藝術也不能光學藝術,要在這個過程中找方法,如書中傅雷先生告訴兒子學習一首曲子,要充分了解作者,與作者的脈搏一致,方法的重要性由此可見。

以上就是我這周閱讀《傅雷家書》的感受和啓示。

傅雷家書讀後感10

翻開頁頁泛黃的書信,散發着淡淡的墨香,眼前彷彿是父親殷切的期盼,母親欣慰的笑容。正所謂“潤物細無聲”,傅雷家書是父親對在波蘭留學兒子的教誨,更是一位父親對兒子無聲的愛。

一封封家書寄託了傅雷對兒子藝術上的告誡,精神上的'勉勵。《傅雷家書》是傅雷夫婦在1954年至1966年間寫給兒子傅聰和兒媳彌拉的家信,從一紙紙泛黃的家書中,我看出傅雷與傅聰已超出父子,朋友的界限,成爲藝術上、思想上的知音。

在散發縷縷墨香的家書中,不僅是給予兒子藝術的教誨,更昭示出崇高的人生境界,讀罷,我深受啓發。

我從小就有一個學醫的夢想。由於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我看到了醫務工作者的家國情懷,醫者仁心,這使我更加堅定這一夢想,夢想終歸是停留在腦子裏的幻想,如若不付諸行動,永遠不會變成現實,學醫的第一步是學好生物,但偏偏這門學科,我的成績很不理想,我想努力,但每次都被藉口打敗。當讀到“自己責備自己而沒有行動表現,我是最不贊成的!……只有事實才能證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動才能表明你的心跡”時,我憣然醒悟,一味地責備自己,只會浪費時間和精力,唯有用行動才能證明你心之所向,我決定用行動證明一切,不讓夢想成爲空談,不被藉口打敗,而是打敗藉口。

從這本書中,我讀出了父子之情,讀出藝術修養,更讀出了人生哲理。這對於傅聰,對於我們來說,是一筆可貴的財富。

感謝在這個假期遇到“傅雷家書”,我還想再次走入那張張泛黃家書的背後,去探尋更多的人生哲理。

傅雷家書讀後感11

這本書凝聚了傅雷對祖國,對兒子深厚的愛。信中強調的是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人,如何對待生活。傅雷用自我的經歷現身說法,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禮儀要得體;遇困境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辱感,有藝術,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傅雷家書》,充斥着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期望,關愛及嚴格要求,洋溢着濃濃的父子情深。它讓我感覺像戲曲那樣給人以脫俗的氛圍和無窮的回味。

傅雷把教育子女當成了對社會,對祖國的一項光榮的義務和職責。不是每個家長都能把教育提升到這種境界,但對子女的關心愛護,卻是永恆的,不變的。

我的父親文化程度不高,常年打拼積累了豐富的人生閱歷。父親把教育我當成首要任務,他在我身上耗費的精力和心血有目共睹。但父親對我的成績並不是很注重,反倒更注重我問人處事的原則和做人的道理。父親常常給我講起以前的故事,雖然我不是很能理解父親苦苦婆心的教誨,可是我明白父親只是想讓我做一個真真正正的人、一個大寫的人。

父親並不是什麼偉大的人物,可是父親豐富的人生閱歷是我這個年齡沒有經歷過的。所以我明白,此刻應當好好聽取父親的教誨並且深深的'記住,身體力行的去實現。

他雖然不是像傅雷一樣偉大的人物,但在我的心目中他是一個值得我一生去敬仰、佩服、學習的人。

父親,在我心中,您永遠是偉大而成功的。在您的言傳身教下,我會有更大的勇氣和力量,去戰勝各種各樣的魔障,踏上我的成長道路。

傅雷家書讀後感12

愛,是一望無盡的大海,看不到源頭,看不到終止;父母對子女的愛是流露在在言語中,穿行於行動中。《傅雷家書》中是父親對兒子愛在那字裏行間隱藏。

從1954年開始,一封封家書穿過一道道國境線,送到兒子的手中,那是跨越千山萬水的深情,直到一方的生命戛然而止。

父母對子女的愛是無盡的,我讀《傅雷家書》瞭解到父親對兒子的事情認真仔細地,從“努力加餐飯”,“我們很想知道你的飲食起居,住的屋子、寒暖、牀鋪”等等零星事,都是傅雷對傅聰生活點點滴滴的關注,讓我感受到愛的溫暖如春。

傅雷對傅聰的教育很是專注,就像我的父母那樣,當我的成長軌跡偏離軌道時,父母都會給我加以改正,在無言的愛裏默默關注我的成長。

“今天是除夕了,想到你在遠方用功,努力,我心裏說不盡的歡喜。別了,孩子,我在心中擁抱你!”、“睡眠務須充足,一切總以身體爲重,這是最基本的本錢!”傅雷對傅聰總是給予精神上的鼓勵,關注身體狀況,天下的父母應該都是這般囉嗦,哪怕讓我們做好防護感冒,返校時父母總會多提幾句:“要注意保暖,多喝水,照顧好自己。”

“少年得志,更要想到‘盛名之下,其實難副’,更要戰戰兢兢,不負國人對你的期望。你對政府的感激,只有用行動來表現纔算是真正的感激!”這正是傅聰苦惱時,向父親傾訴,父親對傅聰說的.話,在語句中體現了傅雷對傅聰思想上的疏通,也側面表現出傅聰把父親當做朋友、知己那樣信賴,更體現了傅雷向傅聰的期望。

“你的動作、語言代表你是否對人尊重”。傅雷在這方面從未對傅聰疏忽,在《傅雷家書》中“對客氣的人,或是師長,或是老年人,說話時要垂直,人要立直。你這種規矩成了習慣,一輩子都有好處”。多麼睿智理性的語言,傅雷從這些細節都是在爲傅聰以後的成長鋪路。

一沓家書是來自遠方的父愛,傅雷對兒子的愛如山如火,是那麼厚重,是那麼濃烈,讓我們從生活的點滴中去發現父母對我們的愛吧!愛無盡頭!

傅雷家書讀後感13

《傅雷家書》是一片嘔心瀝血的教子篇,那一封封家書就像那促膝的談心,在默默無言中,不知不覺地拉近了“我”和父親的距離“”聆聽着,感受着,銘記着。

《傅雷家書》是一部很特殊的書,他是傅雷思想的折光,甚至,可以說是傅雷畢生中最重要的'著作,因爲,《傅雷家書》是他與兒子之間的書信,體現了作爲爸爸,他對兒子的良苦用心,《傅雷家書》感情純真質樸,沒有半點虛僞,其意義,遠遠超過了傅雷對他的孩子都痛愛有加,並在孩子遇到困難時,細心開導。

但在這種痛愛的同時,不忘對其進行音樂,美術,哲學,歷史,文學乃至健康等等全方面的教育中,縱使以如此之大的中國,能夠達到此種地步的,未知能有幾人?因爲,這確實需要充足的條件,父親要學貫中西,兒子也要知書達理,而父子之間更要在相互尊重和愛護的基礎上,達成充分的默契。

書中有一句話,讓我刻骨銘心:“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一潭死水,或者要有極高的教育,方能廓然無累,真正解脫。”當我們要面對成功時,謙虛待人,面對失敗時,要積極進取,並且相信自己。

人生本就是起起落落,只有這次高潮和低潮,我們纔會有多姿多彩的生活,我們只要有坦然面對他們勇氣,選擇合適的方法應對,這樣才能真正感受到生活的樂趣,才能真正的幸福。

讀完這本書之後,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導,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給了我巨大的感染與啓發,我覺得傅雷不僅在爲他自己的兒子指路,他也成爲了我心中的一盞明燈,照亮了我和父母溝通的道路。

傅雷家書讀後感14

這絕不是普通的家書,它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着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

人之自愛其子,也是一種自然規律。人的生命總是有侷限的,而人的事業卻永遠無盡頭。通過親生的兒女,延續自己的生命,也延續與發展一個人爲社會,爲祖國,爲人類所能盡的力量。因此,培育兒女也正是對社會,對祖國,對人類世界應該盡的一項神聖的義務與責任。

我們看傅雷怎樣培育他的孩子,從家書中顯而易見。他在給兒子傅聰的信裏,這樣說:“長篇累牘地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年輕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傳佈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不論在做人方面還是其他各方面。”貫穿全部家書的情誼,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具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其中,母親的溫柔體貼,父親的嚴肅慈愛,都與生活環環相扣。

傅聰在異國漂流的生活中,從父親的這些書信中汲取了多麼豐富的精神養料。時時給他指導,鼓勵與鞭策。使他有勇氣與力量,去戰勝各式各樣的魔障。踏上自己正當的'成長道路。傅聰這種熱愛祖國,信賴祖國的精神,與傅雷在數萬裏之外對他殷切的教育,是不能分開的。

再看看這些書信的背景,傅雷是在怎樣的政治處境中寫出來的。有多少人在那場“黑暗的災禍”中受到傷害,傅雷卻在其中顯出了他不變的本色。

都說家風,家教貫穿一生,每個家庭的獨特家風家教都創造了每一個獨一無二的個體。父母親的一言一語都在影響着自己。所有人的身上都影影淡淡的存在父母的影子。那是家風的傳承啊!優秀的父母,出色的兒子,不平凡的家書。

傅雷家書讀後感15

很多時候,一本書都有其最佳的閱讀年齡。雖然很多年輕人的評論普遍都很負面,可對於我這樣一個走完半輩子的人來說,《傅雷家書》所帶來的百感交集,不是一句兩句就能說得清的。

這原本就是家人之間的書信往來,在當時的條件下,書信是最普遍的'交流信息的方式。作爲父母,既然不能常常見着孩子,那深切的牽掛和思念,恨不得在紙上全數傾吐,所寫內容自然也不會有任何避諱,家長裏短,叨叨擾擾,想說啥就寫啥,如同孩子就在眼前一般。對子女而言,也是見字如面。

可傅雷畢竟不是一般人。他學識淵博,藝術涵養高深,他熟通西方文化,但更追崇東方文化的精髓,他對於孩子的教育,是身教重於言教。他品性率直,個性剛毅,同時又擁有藝術家的敏感氣質。他身上體現中國文人的清高自傲,卻又平易近人。一個嚴謹,認真,聰慧,高貴,正直,敏感,以精神追求爲重的學者與一個愛子情深的父親的完美結合。在其人生後半段,與兒子書信往來的十多年裏,寫下了三百餘封信,單就提筆塗墨,平均每封達數幾千字(後期因眼疾不得不打字),並逐一編號登記,字裏行間承載着一個深沉如山的愛。

而書信的內容,除去生活瑣事外,首要還是重在道德教育,以"先做人"爲第一原則,從瑣事,細節,古語,經典等等談開,無一不體現其良苦用心,孜孜不倦的教誨。此外,在信中還有如此之多的關於東西方文化,藝術,哲學的精彩論述,以及對中國古籍作品的推薦與評論,較爲難見且珍貴。父子倆最終性情相近,通過精神交流與共鳴,共同在藝術的世界遨遊,也是令人羨豔。

可嘆的是,這段至情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被抹上一道如此濃烈的悲劇色彩,不由扼腕,幾度淚目。一身清白留人間,最好地詮釋了傅雷作爲中國文人的節氣與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