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傷仲永讀後感(集錦15篇)

傷仲永讀後感(集錦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5W 次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傷仲永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傷仲永讀後感(集錦15篇)

傷仲永讀後感1

最近讀了王安石的名篇《傷仲永》。這篇文章講了一個故事:江西金溪縣有個叫方仲永的小孩,聰穎過人,5歲時就能寫出好詩。方仲永的父親就天天帶着他去別人家炫耀,但是卻沒有注意讓方仲永進一步接受學習教育,結果方仲永的詩才日漸枯竭,十二三歲時寫的詩已不像以前那麼好,又過了七年他就“泯然衆人矣”,才能完全消失,和普通人一樣了。

天資很重要,但是天才畢竟是少數人。天資差一些就不行嗎?其實在這個世界上,大多數人不是天才或天資不夠,即便如此,可是他們也能正常的生活,不少人甚至取得很大的成功。這正是因爲他們笨鳥先飛、憑藉了後天的勤奮學習、努力工作。無論是牛頓還是愛因斯坦,華羅庚或者是陳景潤,他們小時候都不是什麼“神童”,但是他們都是科學的巨匠,世人仰慕的先賢,他們最終都取得了巨大成就,所依靠的`,就是努力學習、勤奮刻苦……

魯迅曾說過:“偉大的成績和辛勤的勞動是成正比例的”,愛迪生就是一個適例。愛迪生上小學的時候,考試成績經常是班上的倒數第一,他的老師說他是個不聰明的孩子。但是,他將勤補拙,努力工作,使得他一生共有約一千項創造發明,成爲世界著名的發明大王。當有人稱讚他是天才,並問這位“發明大王”成功的祕訣時,他答道:“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天資聰穎,並不意味着一定成功;天資平凡,也不一定意味着失敗。一個人只要勤奮學習,刻苦用功,必定成功。

傷仲永讀後感2

今天我們學習了《傷仲永》這一課,我深深爲仲永這個人才感到惋惜。

仲永天資聰明,甚至能在沒學過習的情況下做詩,但他沒有一個好的環境,他的父親只爲了眼前一點小利而耽誤了仲永整個前程,這是錯誤的。

另外,文中寫道,仲永因爲不學習而無法成功,那我們平常人沒有仲永那麼高的天資再不好好學習不就更沒希望了麼?!

所以它給我的啓示是:不能爲小利而誤大事;如果不學習,再聰明的人也不可能成功!同時也提醒了我們:“像仲永那樣天生聰明,如此有才能的人,沒有受到後天的教育,尚且要成爲普通人;那麼,本來就是普通人的人,又不接受後天的教育,就比普通人還不如了。”

今天我們學習了《傷仲永》這一課,我深深爲仲永這個人才感到惋惜。

仲永天資聰明,甚至能在沒學過習的情況下做詩,但他沒有一個好的環境,他的父親只爲了眼前一點小利而耽誤了仲永整個前程,這是錯誤的。

另外,文中寫道,仲永因爲不學習而無法成功,那我們平常人沒有仲永那麼高的天資再不好好學習不就更沒希望了麼?!

所以它給我的啓示是:不能爲小利而誤大事;如果不學習,再聰明的'人也不可能成功!同時也提醒了我們:“像仲永那樣天生聰明,如此有才能的人,沒有受到後天的教育,尚且要成爲普通人;那麼,本來就是普通人的人,又不接受後天的教育,就比普通人還不如了。”

傷仲永讀後感3

在金溪縣出了一個天才,他名叫傷仲永,他的“天資過人。”從作詩立就,有人還用錢去買他的詩,但他的父親是一個貪財的人。他他就拉着仲永到處去賣詩,不讓他學習。最後泯然失衆。”

從“天資過人”到“泯然失衆”的原因是什麼呢?最基本的原因就是他父親不讓學習。愛迪生說的好: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一個天才不學習會成爲一個衆人。那麼一個平常人不學習就成了一個廢人

當然他泯然失衆的原因還可以細分爲3個;

一:他們的老鄉也是一個愛欣賞詩的人,但愛過度了就成了去買詩,明知傷仲永的父親得到了好處。到處去買。不讓仲永學習。

二:他父親知道傷仲永是個天才後,不應該去拉傷仲永在村子裏去賣詩,而因該送他去學習。他成了天才,不也是爲他的家族掙得光嗎?他父親爲了錢而把一個天才的一生給毀於一旦啊!

三:也有一點是關於傷仲永的問題。他五歲還小不知道學習這個可以理解,但他都十二,三歲了他因該知道學習的重要性,就算十二,三歲還不知道學習。但他十七八歲就該之道了吧!哎!可惜了這一“大文豪”啊。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仲永他泯然失衆的原因就這三個:一,邑人的錯。二,父親的錯。三,自己的錯。

不過天才現在的例子還少嗎,最後下場也只有一個,泯然失衆。

傷仲永讀後感4

一個天才兒童,因他的父親貪圖蠅頭小利,不讓他學習,終日帶着他四處拜訪同鄉,題詩賺錢,以至於他到弱冠之年淪爲庸人,平庸無奇。王安石所撰《傷仲永》就講述了這麼一個十分令人嘆惜的故事。

學完了《傷仲永》一課,我不禁對方仲永感到惋惜,本來天資聰慧,若後天有良好的教育,加以努力學習,有可能宋朝又有一位文學大家,甚至有可能與當時的王安石、蘇軾相提並論,卻因父親貪利、短見,“不使學”,而使其成爲泛泛之輩,大浪淘沙,被埋沒在歷史的沙灘上。

方仲永後天沒有學習,從天才變成庸人的故事,讓我不禁想起從笨蛋變成科學家的愛因斯坦。愛因斯坦三四歲時還不大會說話,有點遲鈍,上學後,還笨手笨腳的,經常想些稀奇古怪的問題,經常受到嘲笑。接下來愛因斯坦醉心於幾何學,忘了遊戲,忘了同伴,完全沉浸在研究數學定理並自己證明的世界裏。上了大學後,他熱衷於物理學。他畢業後在朋友的幫助下才得到一份工作。愛因斯坦除了工作,所有的`時間都沉浸在物理學問題的思考、研究與證明上。他出門時,口袋裏總會有幾張紙和一支筆,因爲他散步時也在思考,這樣以便於及時地將他想到的一些思路記錄下來。愛因斯坦26歲時,他發現了“相對論”,後來又相繼有了許多研究成果,使他成爲世界物理學史上一個偉大、重要的人物。

傷仲永讀後感5

王安石曾說:“其受之天也,賢於材人遠矣。卒之爲衆人,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這段傷仲永中的話充分體現了後天教育的重要性。它像一把鑰匙,既可以開啓人生的動力,也可以打開成功之門。

李白兒時是一個非常淘氣厭棄學的小孩子,經常從私塾中逃出來玩,因此成績並不優秀,可是後來他經過“鐵杵磨成針”這件事後,開始認真學習,非常刻苦。終於從一個光頭小子成爲了一名千古流名的大詩人,他的詩和精神被人們千古傳頌。

文中的方仲永堪稱奇才,一個生長在農產家庭的五歲男孩,從未受過教育就會寫詩,而且“其文理皆有可觀者”.可是爲什麼仲永在十二三歲時的才能就大不如從前,甚至到了二十歲時就完全和普通人一樣絲毫沒有差別呢?因爲他的父親發現從他身上可以取利,於是不讓仲永學習。愛迪生曾說:“天才是1%的.靈感和99%的汗水。”即使你再聰明,沒有充分的後天教育也是一個無用之人。所以,方仲永就這樣“泯然衆人矣”了。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他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和培養,那麼唐宋八大家有沒有可能變成唐宋九大家呢?

誇美紐斯說:“正如田地愈肥沃,蒺藜便愈茂盛一樣,一個聰明絕頂的內心,如果不去佈下智慧與德行的種子,它便會充滿着幻異的觀念”。

傷仲永讀後感6

聰明來自先天的教育和後天的學習。有的人認爲聰明大部分來自先天教育,也有的認爲大部分來自後天的學習。

想必大家都知道方仲永吧,他是一個具有先天資質的奇才,卻因他父親的愚知無昧,只爲一時的錢財,斷送了一個可以有成就的人。

從本文來看,可以看出後天學習對成才的重要性,比如,仲永雖說擁有天生的聰慧,可以爲家裏賺取費用。然而他父親是一個老師的農民。沒有文化,缺少長遠的打算,只爲眼前一時的謀利可圖而不讓仲永去學習,反倒帶他去四處拜訪。這就是有文化和沒文化的'區別。

人是不能依靠天生的聰明才智,而是要接受後天的教育學習。一個人就算再傻再笨,只要他接受後天的學習,並且刻苦努力,就一定不比先天聰明的孩子差,一樣可以成才。比如牛頓,身體瘦弱,頭腦並不聰明。小時候在家鄉讀書的時候很不用功,考試和學習總是最次等。可他的興趣愛好是廣泛的,遊戲本領也比一般兒童高。平時他愛好製作一些機械玩意兒,比如:風車,水車,等等。而且他不但數學生涯中的第一項創造性成果就是發現了二項式定理,還在光學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這篇課文告訴我們,人不能依靠先天優勢,而是要接受後天的教育,後天的學習纔是成才的重要性。

傷仲永讀後感7

今天我學習了一篇文言文,文章的名字叫《傷仲永》,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一個農夫生下了一個神童,取名叫方仲永,方仲永五歲時就能寫詩,父親卻不讓方仲永去繼續讀書,李永芳中庸的才能去賺錢,方仲永到了十二歲時,寫的詩不如五歲時,過了七年後,方仲永就變成了一個無知的青少年。

讀完這篇文言文,給我內心最大的觸動是:人不可以不學習,就算是一生下來是一個神童,但是不通過繼續學習,最大的`才能也是會消失的,就像文章中的父親不讓兒子上學,利用兒子的才能來掙錢,不重視兒子的學習,最後導致兒子變成了一個平常人,什麼都不會。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有些聰明的人學會一點點本領,就驕傲自滿,就開始炫耀自己的本領,可是,別人也很努力,一點一點地追上來,甚至超過;我的一位小學同學,雖然很笨,但是她經過非常的努力,他就進入了全班的15名以內。

先天的才能不經過後天的學習,也會變成平常人;但是先天的笨經過後天的學習,也是可以變得聰明。

傷仲永讀後感8

《傷仲永》是小學時候學過的一篇文章,他的作者是著名的文學家王安石。故事講述的是一個天才兒童名字叫做仲永,他不認識文字,卻天生會寫詩。他有這樣的能力讓家人非常高興,於是就帶着他四處拜訪,也不讓他學習,後來作者知道了這件事,於是去打聽,別人都說方仲永才能一般了。又過了六七年作者再去問的時候別人告訴他方仲永已經是一個普通的人了。

讀了這篇文章,我感到一個人即使天生有很強的實力,如果沒有後天的學習,最後也只能做一個平凡的人。之前聽說過一個故事,曾國藩小時候十分笨拙,有一天有個小偷想在他家偷一點東西,可是聽見他背一篇文章背了很久都沒有背下來,又過了一會這個小偷不耐煩了,直接過來對曾國藩說,你怎麼這麼笨,你讀兩遍的時候我就已經會背了,於是就得意的離開了。

但是後來這個小偷並沒有什麼名聲,而曾國藩成爲清朝著名的'大臣。通過兩個故事,我明白了後兩天學習的重要性,如果方仲永能夠好好學習,父母不爲了追求蠅頭小利,那麼方仲永將來可能是一個非常有本事的人。

讀完方仲永的故事我覺得每個人都要做好自己的事情,我們要熱愛學習,爭取做一個有用的人。

傷仲永讀後感9

讀了傷仲永這篇課文,我無不替擁有天生智慧的仲永感到惋惜。他的父親和同縣的人是多麼的愚昧無知。

本文講的是一個天生聰慧的小孩子,因爲父親的愚昧無知,不讓他學習,而只是爲了謀利,來賺取財務,斷送了一個能夠有成就的一個人。

從本篇文章,能夠看出知識和文化對一個人是多麼的重要,比如說仲永,他因爲有天生的聰慧,能夠爲家裏賺取費用。也因爲他的父親沒有文化,而是一個老實的農民。就缺少了長遠的眼光。如果當時,他讓仲永去學習,而不帶他去同縣的人家裏作客。也許今後的利益比眼前的利益更加的大。而他的父親卻沒有研究到這一點,這就是有知識和文化和沒有的區別。

人不能依靠先天的聰慧,必須要理解後天的教育。纔能有大出息。一個人就算先天沒有優勢,可是他理解了後天的教育,並且很刻苦就能成。比如牛頓,牛頓童年身體瘦弱,頭腦並不聰明。在家鄉讀書的時候,很不用功,在班裏的'學習成績屬於次等。但他的興趣卻是廣泛的,遊戲的本領也比一般兒童高。平時他愛好製作機械模型一類的玩意兒,如風車、水車、日晷等等。最終成爲了科學的巨人。

這篇可問告訴我們,人不能依靠先天的優勢,要理解後天的教育。

傷仲永讀後感10

《傷仲永》這篇文章講的是:仲永天生就會做詩寫字是少有的一個神童。但是後來由於後天的教育不夠太好,最後就由一個神童變成了一位平平凡凡的常人,這真是讓人深感惋惜呀!

讀了這篇課文,我的.感觸很深。這篇課文讓我明白了一個很富有哲理的啓示:一個人是否能成才,與天生是否願意學習和與後天所受的教育以及自己是否願意自生學習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即使一個人一生下來就很聰明,沒有他解不開的謎,但是如果他不努力,不學習,怕苦怕累,他也將會變成一個沒用的大傻瓜,讓別人瞧不起。

“仲永生5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這句話說明了仲永是天才,有天生的聰明才智,但是就這樣白白地浪費掉了。如果仲永從5歲時就開始學習的話,他現在可能會是狀元,天才,人們心目中的天才、神童,那麼現在也不至於變成一個常人。

愛迪生是舉世聞名的大科學家,難道他有着什麼都會都懂的頭腦嗎?愛迪生說過:“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和百分之九十九分的汗水。”他說的很對,如果沒有天資的人,難道就註定要失敗了嗎?難道就註定不需要學習了嗎?只要你肯付出,你肯去奮鬥,我想你一定會創造出奇蹟的,一定會變成天才。以後我們一定要努力學習,碰到任何困難都不能被打倒,不向失敗低頭。

傷仲永讀後感11

放眼古今,有許多天資聰穎的人,但最終能成材的人卻不多。方仲永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追根究底,方仲永最終淪落成爲普通人,就是因爲他父親的惟利是圖,目光短淺。如果不是他父親貪圖仲永的才學給他帶來的.一時利益,不讓仲永學習,仲永會變成這樣嗎?

不僅在古代如此,即使在科技發達的21世紀,也有許多目光短淺的人。

在農村,並不是每個孩子鬥能享有上學的權利,他們因爲家境貧窮,農村重男輕女等原因不能上學,但當國家要求恢復孩子上學的權利時,他們的家長卻還振振有辭地說:“上學有什麼用?能當飯吃嗎?還不如待在家裏幫我幹活,賺口飯吃!”他們的理直氣壯讓人又氣憤又可笑。但他們不止到,只有讀書才能改變世代爲農的命運,才能過上幸福的生活。

和方仲永還有這些被迫輟學的孩子們比起來,我們已經夠幸運的了。整天只需要上學,吃飯,睡覺,根本不用操心其他的事情。但我們卻身在福中不知福,不努力學習,還整天想着玩。我們應該牢牢記住王安石對大家的訓誡:

“不受之人,且爲衆人,今夫不受之天,故衆人,又不受之人,得爲衆人而已耶?”

我們要相信勤能補拙,多看書,多學習,不做第二個方仲永!

傷仲永讀後感12

我學了一篇王安石的文言文《傷仲永》,我對此文感慨萬千,講的是一個天生就有作詩的稟賦的孩子被眼裏只有名利的的父親當作是‘搖錢樹’,沒有得到後天的教育。因此他漸漸的成爲了一個普通的.人,失去了才能。

我正爲仲永惋惜,一個那麼聰明的孩子竟然被這麼一個貪財的父親給毀掉了,雖然這只是一件事情,但值得我們深思。大家想想,一個天賦那麼聰明的人不接受後天的教育還要成爲普通人,那麼天生天資不足的人如果不接受後天的教育那恐怕還不如普通人呢吧…所以我明白一個道理:如果一個人天資再好,但是不經過後天的努力學習,最終還是會一無所成。反之,如果天資相對來說比較差的人來說,只要你好好的努力去拼搏,我相信沒有什麼事情能難得到你的…

天資差不怕,就怕你本來就不如人家好,還不去努力,那麼,真的恐怕要不如一個普通人了。相信自己是最棒的,有了自信,你已經成功了一半,下一半就要憑你的努力與汗水了…

但願以後不要再發生類似方仲永的事件了,太令人悲傷和惋惜了…

傷仲永讀後感13

一個月之前有幸聽到全國著名特級教師程翔教師上了一堂《傷仲永》。這是一堂觀摩課,令人意外的是沒有花架子,沒有令人望之興嘆的所謂創新設計,有的是令人感動的樸實、踏實。正如程翔教師自我所說,聽了他的課,人人都學得來,這正是他所想要的目的。

讀、解、悟——三個十分簡單的環節,其實我們很多教師平時上文言文就是這樣上的,沒有什麼高深的技巧。可是反思自我平時的教學,卻很難做到程翔教師的耐心、細心及對學生的關愛。

第一個環節“讀”,自由讀、指名讀、檢測讀、齊讀……讀的方式多樣,反反覆覆,檢測一次不夠,根據學生朗讀情景,再檢測第二次、第三次……直到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學生真正能正確、流利地朗讀才罷。那裏“讀”(包括聽)的次數,竟達八次之多。自我平時就缺乏這樣的耐心。除非早讀安排了學生朗讀,不然在新授課上幾乎沒有這樣充分地讓學生讀過。

自由讀、指名讀、展示讀、齊讀,對於稍微簡單的文章,基本上四次就過了。因爲齊讀的時候,學生基本上能達標(正確、流利地朗讀)。其實這樣整體的'檢測是不準確的,其中大有南郭先生存在。基礎差的學生在第一步就無法達標,後面的環節,他就更加無法跟上教師的節奏,於是經常處於似懂非懂的渾渾噩噩狀態。長此以往,信心漸漸喪失,學習的樂趣及成就感漸漸消失殆盡,這樣差生就只能更差。

傷仲永讀後感14

世上有許多人天生就聰明伶俐,但是最終能成大器的人卻不多。

方仲永是北宋時期的神童,很有寫作天賦,能寫詩作對,很多人都花錢把方仲永請到家中,一睹才華,他也整天生活在衆人的吹捧之下,慢慢淪落成了他父親斂財的工具,一點知識都沒學,直至最後學業荒廢了,才華枯竭了。王安石去看他,他都已經和普通人一模一樣了。

仲永兄,我想對你說,您本可以成爲一顆閃亮的星,可結果卻令人唏噓。俗話說得好,“鶯花猶怕春光老,豈可教人枉度春”,如果年輕的時候你能好好讀書,樹立遠大的理想,一定會有一個燦爛的人生。

仲永兄,我想對你說,如果您的父親把眼光放寬,用心地培養你,不要目光短淺,惟利是圖,就不會斷送您的前程。

愛迪生曾經說過:“天才是由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組成的,”我相信天才並不是先天就有那麼聰明的,而是後天用勤奮的.汗水交換而來的,古人說:“業精於勤”。勤學纔是成功之母。從古至今哪一位成功者不是因爲辛勤與刻苦換來今天的成就,得到世人的讚揚和敬佩的呢?王羲之起早貪黑,墨汁染黑了一池水,最終成爲一代“書聖”。貝多芬雙耳失聰,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最終享譽世界...我想,仲永應該也曾懊悔過自己當年的無知,可惜人生不能重來。

“不受之人,且爲衆人,今夫不受之天,故衆人又不受之人,得爲衆人而已耶?”我一定要謹記古人訓誡,決不做第二個方仲永!

傷仲永讀後感15

《傷仲永》是我前幾天學的課文,給了我很大的啓示。

《傷仲永》是北宋時的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寫的一篇文章。這篇文章寫的是一個方仲永的神童,5歲時就能隨口作詩,後來因爲不學習,最後成了普通人的故事。

我讀了這篇課文,忽然想起了前幾年網上廣爲傳播的一些十幾歲就考上大學的神童,現在已經默默無聞了。他們可能覺得自己是神童就不好好學習了。這些事使我感到了努力學習的重要性,天資再好的人,不努力學習,那還是不能成才;天資再差的人,只要好好學習,也能成才。天資的'好壞只是一個次要的條件,學習的努力程度纔是主要的。先天條件的好壞,不能阻止你成爲一個偉大的或有能力的人,只要你後天努力學習,你就能成功。

如果傷仲永努力學習了的話,那麼北宋的史書上一定會有一個叫傷仲永的賢臣,或文學家,或科學家。而他卻被父親拉來拉去四周拜訪鄰居,荒廢了學業,成了個普通人,消失在人山人海中。

父母啊!讓你孩子學習吧!這樣他們才能成大器呀!

有天資的人啊,努力學習吧!否則你也會成了個普通人,毫無蹤跡。 沒天資的人啊,更努力的學習吧!竟然你已經是個普通人,跟有天資的人相比落下一大塊了,如果你不學習,不僅追不上他們,你自己不就比普通人更差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