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傷仲永》讀後感3篇大綱

《傷仲永》讀後感3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2W 次

北宋著名文學家王安石的作品《傷仲永》,主要講述了“神童”方仲永由於後天所受到的教育很不夠最終淪爲普通人的故事,強調了後天教育與學習對成材的重要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傷仲永》讀後感3篇,歡迎大家閱讀!

《傷仲永》讀後感3篇

  《傷仲永》讀後感1

語文課上,我們學習了《傷仲永》。

《傷仲永》講述“神童”方仲永變成了“泯然衆人矣”的方仲永。

方仲永爲什麼會“泯然衆人矣”?是天賦不夠?還是另有原因?作者王安石說了:“卒之爲衆人,則其受於人者不至矣。”仲永的天賦是驚人的,因爲五歲的他“未嘗識書具”居然能“忽啼求之”而且“並書詩四句”並且“其文理皆有可觀者”。於是“邑人奇之”。認爲他長大一定能做大官。於是紛紛巴結他的父親。於是仲永在這個時候,天賦正在磨滅。所以“泯然衆人矣”。

我們大多數人不像他一樣,五歲就“書詩四句”,有人字就寫的歪歪扭扭的可我們從寫字到作文,從數1和2到解方程,從“one,two”到“first,second”都是老師教的,就是“受於人”,我們沒有仲永“受之天”的智慧,他也沒我們“受於人”的教育。可有些同學課堂上說話,搞小動作,甚至在課堂上打的不分上下。他們總把學習推到明天,課堂作業,用他們的話說,是“借鑑”一下。當他們步入社會,就痛心疾首地教育孩子:“好好學習,別像我……”

究竟是誰毀了這顆“苗子”這全是方仲永的不是嗎?不是。這一切是他的父親一手造成的。他的父親應該把他從到私塾裏學習。不是“日扳仲永環謁邑人,不使學。”如果他的父親讓他去學習,仲永也許是太守,朝廷大臣,甚至是宰相。他的父親就可以享受更多的榮華富貴了。只可惜他的父親鼠目寸光,斷送了仲永的的`一生。

再把話題放到我們這個時代來。現在的父母基本知道知識的重要性。但有的父母目光短淺,因爲九年制義務教育是免費的,有的家長等到孩子初中畢業,就給孩子找工作。讓孩子僅憑他的初中知識來武裝頭腦。身強力壯的去扛東西,體弱的則當保姆,在她父母的店裏計帳……當父母和兒子都失業以後,每天都數落孩子:“你看XX都上大學了,還是白領……”可這些家長想過沒有:孩子爲什麼失業?是知識不高。孩子爲什麼知識不高?是你們讓孩子們僅憑他的初中知識就去打工!當兒女沒了工作,你沒不自己反省一下,反而將怒氣撒在兒女身上。他們失去學業和工作的痛苦已經夠深了,這一句句的話,是在傷口上撒鹽啊!爲什麼你們不讓他們完成學業呢?

方仲永的悲劇告訴我們:後天的教育才是最重要的。

  《傷仲永》讀後感2

前幾天,我們學習了一篇課文《方仲永》,它是一篇簡短的文言文,可它卻生動地講述了一個故事……

讀完《傷仲永》這篇文章後,的確讓我感到有些“傷”仲永天生聰明、有才智,年紀小小就能作詩,但最後卻得到“泯然衆人”的結果像方仲永那樣的神童,如果從小就努力勤奮地學習,將來一定會成爲舉世聞名的才子,成爲國家的棟樑。方仲永是天才,但即使是天才,也離不開後天的努力。

方仲永變成了普通人,責任全在他的父親,因爲他不讓方仲永接受後天的教育,這樣,儘管方仲永的天賦是多麼的高,他所掌握的知識只不過是那麼點,而他不再更新這些知識,不再添加,當人們聽多了,對他的知識透徹了,他也就變成普通人了相反,那些天賦很差,不是神童的人,經過刻苦的學習,比別人多的付出,一定會從不是神童的人,變成神童。所以說,天才來自於勤奮學習!神童由於後天不好好學習而淪落成普通人,而本來不是神童、天才,但由於堅持不懈地、奮發努力,就能成爲舉世聞名的科學家、發明家牛頓不是神童,但他終身勤奮學習,終於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愛因斯坦不是神童,大學考了兩次才被錄取,畢業後到一家專利局當了7年的職員,他在艱苦的條件下頑強的學習和工作,終於打下了相對論的基礎,所以,只要我們堅持不懈的學習,就一定能取得成就。

天資,是上天給我們的恩惠。上天不一定公平——一些人天資聰穎,一些人卻一點也不聰明。但是我們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努力學習,好好學習,不論自己的天資是否聰穎,總有一天,你終能成功!

  《傷仲永》讀後感3

今天,老師帶着我們讀了《傷仲永》這篇文章,讀罷之後,我很受教育。

這篇文章主要講:有一個叫方仲永的小孩,天資聰明,五歲就能作詩。可他出了名後,他的爸爸就不再讓他學習了,帶他去全縣各處題詩掙錢。由於方仲永沒有再學習,最後一事無成。

這件事告訴我們: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愛迪生說過:“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加上百分之一的靈感。”一分精神,一分事業;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只有我們努力學習,才能不斷進步。

這件事使我聯想到著名數學家華羅庚。他小時候數學成績並不好,老師和同學都看不起他,可他並沒有灰心,發奮努力,刻苦學習,終於成了一位偉大的數學家。

可以看出,像方仲永這樣有天資的人,如果不努力學習,會成爲一般的人;像華羅庚這樣沒有天資的人,如果努力學習,會成爲一個偉大的人,可見學習是多麼重要!

我要學習華羅庚這種努力刻苦的精神,掌握知識,成爲國家的有用人才。

生而知者之是不存在的,“天才”也是不存在的。人們的才能雖有差別,但主要來自於勤奮學習。《傷仲永》一文給我的啓示是:一個人即使有很高的天賦,但如果不努力學習,也很難取得真正的成就。仲永的故事是這樣的:並非書香子弟的方仲永5歲時便能“指物作詩,立就”,並“自爲其名”,且“文理皆有可觀者”,因而揚名邑中。到了十二三歲,才氣漸減,“令作詩,不能稱前之所聞。”到了成年,竟“泯然衆人矣”。一個天資聰穎的神童,因爲被唯利是圖的父親每天帶着四處走訪,而不讓他學習,使得“神童”竟淪爲一個默默無聞的“庸人”!這能不叫人扼腕嘆惜嗎?神童泯然衆人,責任在於他父親,原因是“不使學”。像方仲永這樣的天才,由於後天沒有好好學習,尚且要成爲普通的人,那麼,那些本來就普普通通的人,如果不學習,豈不是連一個普通的庸人還不如嗎?所以說,才能來自於勤奮學習!“神童”由於後天不好好學習而淪爲“庸人”的,在歷史上屢見不鮮;而本來不是“神童”、“天才”,但由於堅持不懈地奮發努力,而成爲舉世聞名的科學家、發明家的卻大有人在。牛頓不是神童,但他終身勤奮學習,終於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愛因斯坦不是神童,大學考了兩次才被錄取,畢業後到一家專利局當了7年職員,他在艱苦的條件下頑強學習和工作,終於奠定了相對論的基矗不僅在科學上如此,在文學藝術上也是如此。不論是誰只要付出和他們同樣艱辛的努力,都能取得這樣或那樣的成就。作家狄更斯、巴爾扎克等人的成功,同樣深刻地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才能來自勤奮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