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傷仲永》有感範文大綱

讀《傷仲永》有感範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9W 次

讀《傷仲永》有感範文1

生而知者之是不存在的,“天才”也是不存在的。人們的才能雖有差別,但主要來自於勤奮學習。傷仲永一文給我的啓示是:一個人即使有很高的天賦,但如果不努力學習,也很難取得真正的成就。仲永的故事是這樣的:並非書香子弟的方仲永5歲時便能“指物作詩,立就”,並“自爲其名”,且“文理皆有可觀者”,因而揚名邑中。到了十二三歲,才氣漸減,“令作詩,不能稱前之所聞。”到了成年,竟“泯然衆人矣”。

讀《傷仲永》有感範文

一個天資聰穎的神童,因爲被唯利是圖的父親每天帶着四處拜訪本縣的人,而不讓他學習,使得“神童”竟淪爲一個默默無聞的“庸人”!這能叫人不扼腕嘆惜嗎?神童泯然衆人,責任在於他父親,原因是“不使學”。像方仲永這樣的天才,由於後天沒有好好學習,尚且要成爲普通的人,那麼,那些本來就普普通通的人,如果不學習,豈不是連一個普通的庸人還不如嗎?

所以說:才能來自於勤奮學習!“神童”由於後天不好好學習而淪爲“庸人”的,在歷史上屢見不鮮;而本來不是“神童”、“天才”,但由於堅持不懈地奮發努力,而成爲舉世聞名的科學家、發明家的卻大有人在。

牛頓不是神童,但他終身勤奮學習,很少在午夜兩三點以前休息,常常通宵達旦工作,終於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

愛因斯坦不是神童,中學成績並不好,大學也是考了兩次才被錄取,學習也並不出衆,後到瑞士一家專利局當了7年職員。在這7年裏,愛因斯坦在艱苦的條件下頑強學習、工作,終於奠定了相對論的基礎。

愛迪生不是神童,甚至連初小還未唸完但他努力自學,總是以無比堅強的意志和毅力,刻苦鑽研自己不懂的問題。由於他工作時間比一般人長得多,相當於延長了生命,所以當他79歲的時候,宣稱自己已是135歲的人了。

不僅在科學上如此,在文學藝術上也是如此。不論是誰只要付出和他們同樣艱辛的努力,都能取得這樣或那樣的成就。作家狄更斯、巴爾扎克等人的成功同樣深刻地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才能來自勤奮學習!

讀《傷仲永》有感範文2

《傷仲永》是王安石的一篇文章,它講述了一個天才兒童因爲不去學習,而淪落成一個凡人的故事。我認爲這篇文章非常引人深思,特別是對於學生和家長而言。

首先是對於學生來說。從文中可以看出,方仲永的確是個極有天賦的兒童。他五歲時就可以指物立詩,並且這些詩都很有文理,令人稱奇。可是擁有天賦並不表示擁有永遠的優秀與成功。方仲永雖然有非凡天資,但他沒有去學習,去提高,所以最後成爲了普通人。如此聰明的人不努力會淪爲普通人,那麼沒有很高天賦的人不努力,結果會怎樣呢?這是一個非常可怕的結果。所以說,我們更應該加倍地努力進取。

如果我們把這個故事改一下:設想方仲永是一個天賦不高的孩子,但他十分要求上進,日夜都在刻苦地學習。那麼這個故事的結局會怎樣呢?我估計這個後天不斷努力的方仲永一定能成爲國家的棟樑!許多人都認爲後天的努力比先天的天賦更重要。沒錯,因爲“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所以現實與想象中的兩個方仲永有着不同的天賦,不同的努力程度,同時也有不同的結果。這正如大文學家茅盾所說:“天分高的人如果懶惰成性,亦即不自努力以發展他的才能,則其成就也不會很大,有時反會不如天分比他低些的人。”因此得到,後天自身的努力是相當重要的。

其次該深思的是家長。方仲永那麼聰穎的孩子,最終竟會淪爲普通人,主要的責任是在他父親身上。方仲永的父親發覺了兒子的天賦,很是高興。但他沒有及時把孩子送去讀書,讓孩子進一步提高,而是每天帶着孩子到處拜訪,以孩子的天賦換取別人對他的賓客禮節和錢財。方仲永的父親就這樣,貪圖自己所得的一點蠅頭小利,而毀了孩子的一生的美好前程。這不僅僅是方家的損失,更是社會人才的損失!所以作爲家長,應該對孩子負起責任,不可爲了自己,而摧毀充滿希望的明天。

方仲永的教訓告訴人們:家長必須給孩子創造條件,而孩子應該努力學習,不斷進步,不能辜負了自己、家長和社會。

讀《傷仲永》有感範文3

《傷仲永》是北宋文學家王安石的一篇諷世之作。文中敘述了平民方仲永五歲便能成詩,但他的父親卻不讓他學習,而是四處拉着仲永去顯擺、炫耀,並從中謀利。於是,方仲永就在同縣人的吹捧,父親的唯利是圖下,二十歲便才華全無,變成普通人了。

這是一個讓人扼腕嘆息的故事,方仲永兒時的才華竟在青年時期完全消失了!這與同縣人的吹捧是密切相關的。這其中反映出一個問題,就是在當今社會中,“捧殺”現象愈演愈烈。

在這個信息化爆炸的時代,也許家裏掉根針,第二天就上新聞了。曾記得,中國在上世紀90年代創立了一個“中國少年科技班”,這個班班內聚集了中國的頂尖少年“天才”。時隔二十多年,這些人中有的出國了,卻是他打工仔,有的留在國內,卻出家爲僧,遠離世俗人間,對國家沒有做出任何貢獻,誰之過?

從“中國少年科技班走出的一名叫寧鉑”的天才少年。曾對媒體訴苦,他說他幾乎沒有快樂的童年,少年時期,社會給他的壓力讓他喘不過氣來。最終,他離家出走。像他這樣的“天才”,如果讓他享受與同齡人一樣的樂趣,一樣玩,一樣學,也許就不會造成天才隕落。但是,他們生活在一個信息化時代,他們的才華早現,並被世人所知。於是,社會上的壓力就隨之而來,談社會對他們的期望太過高時,便會剝奪他們本應享受的快樂童年、少年的資格,等於逼着他們承受無法承受的任務。於是,天才的隕落就在所難免了。

如果再不阻止類似情況繼續出現,如果再讓少年“天才”們在媒體、社會的吹捧下才華消失殆盡。那麼我們的社會就會失去許多亮點。我們應該讓少年天才們在一個正常的環境下!不讓“現代方仲永現象”繼續蔓延!

讀《傷仲永》有感範文4

《傷仲永》是宋代着名文學家王安石的一篇文章,講述了一個五歲就能作詩的神童——方仲永由於沒有經過後天的教育和學習而成爲一個平庸的人的故事。

我認爲方仲永之所以會從神童變得平庸,一是因爲他父親爲了蠅頭小利,天天帶着他去拜訪鄉親而不讓他學習;二是因爲方仲永自己也沒有主動要求學習,從而成爲一事無成的凡夫俗子。

讀了《傷仲永》這篇文章,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不是所有的天才都能成爲人才,不努力學習的天才只會變得平庸。人能不能成才,與天資有關,更與後天所受的教育以及自身的學習有關。成功來源於耐心和勤奮。要取得進步,就應該勤奮地學習。如果一個天才不接受後天的教育,就只能是原地踏步;而別人卻都在努力奮鬥,不斷進步,最終肯定會超過他。古今中外的成功者,哪一個不是經歷勤奮的學習纔得到成就,纔得到世人的讚揚和敬佩的呢?天才比普通人要優秀很多,只要好好教育、學習,就能成爲人才。而生爲普通人也沒必要自卑,通過後天的努力,也一樣可以成爲有用的人才。

勤學是成功必不可少的前提。我一定要從現在做起,努力、勤奮地學習,爭取成爲一個有用的人!

讀《傷仲永》有感範文5

在十一長假中,讀了王荊公的佳作《傷仲永》,我頗有感觸。

傷仲永,顧名思義,即爲仲永之事而哀傷。此文短小精悍,言簡意賅,記述了神童方仲永由於後天學習不足,結果一事無成。

讀罷此文,我的腦海中浮現出某位偉人說的一句明言:天才等於百分之一的天賦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在大千世界中,擁有超高天賦的人畢竟是少數,即便有也並非全都成爲最終的成功者。方仲永就實際最好的'例子:他幼年時才思敏捷,脫口成詩,他的父親因爲有利可圖沒有讓小仲永繼續學習上進,結果落了個“泯然衆人已”.由此讓人們悟出一個深刻的道理:敏而好學,才能不斷進取;天資聰慧卻不好好學習,必然會導致才智枯竭,最終只能沒落在平庸的人羣中。

學習亦是如此。縱觀現在的高中的新版教科書,側重點已明顯有死記硬背向自主探究發展。不少同學仍然用小學生的學習方式——憑藉小聰明去讀書。或許他們在開始階段還能適應,但隨着知識的深入,就會感到壓力越來越重,最終只能吞下“名落孫山”的苦果。單說天賦,這些同學不比常人遜色,甚至是高人一籌;但不去學習,不去探究,也只會一事無成。再說說努力學習。縱使你才智平庸,卻肯下苦功,就一定會有回報。一份耕耘,一份收穫,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歷史上的暴君商紂王天資聰慧,力大過人,能單手擒虎,卻不肯學習,不理朝政,沉迷酒色,結果國破人亡;金庸筆下的大俠郭靖愚笨出奇,卻憨厚老實,刻苦練武,成爲一代武林宗師。

不想曇花一現逞一時之美,但願笨鳥先飛留長久之名。忘記自己的百分之一,腳踏實地,勇攀高峯。

讀《傷仲永》有感範文6

今天,我們學習了《傷仲永》,讀後觸動了我。

一個人能否成才,與天生有關,更與後天所接受的教育、自己的刻苦學習有關。可文中一位“神童”最終成爲一個常人,就是因爲他後天教育的不夠。

雖然我國已經有了九年義務教育,但是,在這九年中,有很多人是在那裏“混日子過”,從不學進去,那麼,他們不就會“得爲衆人而已耶?”嗎?這也就能按照後天的教育來劃分人的地位了。

我們想要成才,可以讀書,可要成大才,那麼,就只有讀書。

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傷仲永》有感範文7

記得學過一篇課文傷仲永,說的是方仲永由一個讀後感怎麼寫天才變爲普通人的事實,文中也着實強調了後天教育的重要性,同上文相比,文章的主人公在前面的表現當然截然不同,但後面的結果卻更出人所料,一個從天才降爲凡人,另一個由不爭氣的孩子變成了一個無產階級的英雄,打造出這天差地異的結果的,應該就是後天教育與個人努力造成的吧!

只有在磨難中歷練過得人才能成才,這就是文章所告訴我們的深刻含義吧x且本文作者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在寫此書時雙目失明,全身癱瘓。他強忍着病痛,歷時三年才完成此書,也是想讓我們這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刻苦學習和嚴格要求自己,擁有爲理想而獻身的精神,鋼鐵班的意志和頑強奮鬥的高貴品質吧!

我想,鋼鐵就是這樣煉成的!

讀《傷仲永》有感範文8

今天,我們學了一篇王安石的古文《傷仲永》,我對此文感慨萬千,講的是一個天生就有作詩的天賦的孩子被貪財的父親當作是‘搖錢樹’,沒有得到後天的教育。因此他漸漸的漸漸的成爲了一個正常的人,失去了才能。

我正爲仲永可憐,一個那麼聰明的孩子竟然被這麼一個貪財的父親給毀掉了,雖看這只是一件事,但值得我們深思。大家想想,一個天賦那麼聰明的人不接受後天的教育還要成爲普通人,那麼天生天資不足的人如果不接受後天的教育那恐怕要當一個普通人也不行吧……所以我在這裏明白一個道理:天資再好,如果不通過後天的努力學習,最終還是一無所成。反之,如果天資相對來說比較差的人來說,只要你好好的努力去拼搏,我相信沒有什麼事情能難得到你的……

天資怕差不怕,就怕你本來就不如人家好,還不去努力,那麼,真的恐怕要成爲一個普通人也難吧!相信自己是最棒的,有了自信,你已經成功了一半,下一半就全憑你的努力與汗水了……

但願不要再發生類似仲永的事件了,太令人傷感了。